新乡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申报书

新乡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申报书
新乡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申报书

新乡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申请书

(2014年度)

项目名称:

申报部门:

依托单位:

推荐部门:

填报时间:年月日新乡市科学技术局制

项目概况

名称

行业领域涉及主要学科

起止时间总投资万元申请拨款万元

项目负责人

姓名联系电话手机传真电子信箱

学历学位职务

留学起止

时间

职称工作部门现从事主要专业

申请单位

名称性质

法人代码法人代表

企业注册

资本

万元通信地址邮编

协作单位 1

2

项目组成员总人数

其中

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其他

项目概述

一、项目立项目的、意义(项目立项必要性、预期效益与影响等,限1000字内)

二、项目立项内容(技术研发能力、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研发情况、创新点、技术路线和技术应用前景等)

1、新产品项;

2、获得认(审)定新品种个;

3、新药临床试验批文项,新药证书项;

4、新技术、新工艺项;

5、专利申请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项,专利授权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项;

6、技术标准项;

7、发表论文篇,论著万字。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江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江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 【发布部门】江西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3.09.26 【实施日期】2013.11.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修改依据】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2件和一揽子修改17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0号) 《江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已由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3年9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9月26日 江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2013年9月26日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科技创新引导 第三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第四章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章科技创新保障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科技创新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科技创新,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科技创新工作实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本省特色、优势、支柱产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

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江西。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领导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大科技创新经费投入,完善科技进步考核制度,保障科技事业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保障科技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科技创新促进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实施有效转化。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以下简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社会团体及科学技术人员依法开展国内外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 第七条全社会应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弘扬崇尚科学、鼓励探索、敢于创新、宽松包容的社会风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科学技术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第八条本省设立科学技术奖项,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鼓励组织和个人按照规定在本省设立科技创新奖项,支持科技创新活动。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 的决定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赣发[2012]12号 【发布部门】江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10.23 【实施日期】2012.10.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 (赣发[2012]12号2012年10月23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推动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促进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建设,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作如下决定。 一、坚持以协同创新为战略举措,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 (一)充分认识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通过推动创新主体间突破壁垒实现深度合作,有效集成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显著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和效率。当今世界,协同创新越来越成为科技创新活动最为鲜明的特征,成

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保持科技创新优势地位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许多国家纷纷调整科技部署和创新模式,大范围、大跨度整合创新资源,在科技前沿和重点领域展开布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协同创新是欠发达地区快速提升创新驱动能力的现实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创新主体异常活跃,各种创新要素加速流动。江西作为欠发达省份,创新力量相对薄弱,只有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借梯登高、巧借外力,充分释放和有效集成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和要素,才能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缩小发展差距,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协同创新是深入推进我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内在要求。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作为我省科技创新的龙头工程,本身就是协同创新的产物。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向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必须在协同创新上有新的更大突破。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顺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大幅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未来,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抓好推进协同创新各项工作。 (二)牢牢把握推进协同创新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协同创新计划,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主导产业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集成资源,着力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团队、项目和基地建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形成多元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为加快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三)切实遵循推进协同创新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发展需求为导向。把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置于首位,积极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围绕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生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申报书

计划类别: 指南代码: 申报ID号: 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单位地址:邮编: 合作单位: 单位负责人: 电话: 项目联系人: 电话: 主管部门: 申报日期:年月日 扬州市科学技术局 二Ο一Ο年制

(请按以下纲要编写项目申报书) 一、基本情况 包括项目名称、研究领域、项目依托单位、共建单位及其共建形式、项目建设的地址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体制、核算形式等。 二、项目组建的必要性 说明项目涉及的技术领域发展的现状,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技术发展需求,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项目组建后对我市相关行业、领域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等。 三、项目组建的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说明项目实施涉及的上游技术发展情况,项目实施后预计成果产出的形式和可靠性,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先进程度等。 2、经济可行性,说明项目成果的主要应用领域,项目成果在我市产业化的形式,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项目承担单位的基础条件,说明项目承担单位现有的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情况,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的状况,以及人员、队伍、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现状,产学研共建的形式、优势和管理等。 四、项目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项目研究开发和工程化的主要方向 2、项目建设期内主要达到的目标与任务,包括研究开发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内容,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等。 3、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目标。 4、开放服务的形式与考核要求。 5、专家技术委员会组成结构与成员来源。 五、项目实施计划 1、项目的总体设计和布局(包括项目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职责、任务和相互关系)。 2、项目投资规模及建设资金来源与构成比例,项目分年度用款计划。 3、项目建设经费的支出预算及仪器设备添置清单。 4、项目组建的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 5、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 6、项目组建领导小组及其项目负责人。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赣府发[2009]19号 【发布部门】江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9.06.15 【实施日期】2009.06.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 (赣府发[2009]19号2009年06月15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和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省政府决定在2009-2012年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即主攻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培育100个创新型企业、实施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办好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江西崛起新跨越战略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等领域,着力培育发展我省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的10个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符合低碳与生态经济要求和当代新产业发展趋势的龙头主导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要以主攻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任务,以创新型企业为实施主体,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主要抓手,以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和优势创新团队为重要支撑,从而大力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中部崛起步伐,实现富民兴赣目标。 二、具体目标 (一)主攻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 1.光伏材料; 2.风能与核能; 3.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 4.航空制造; 5.半导体照明; 6.金属新材料; 7.非金属新材料; 8.生物和新医药; 9.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 10.文化及创意。 围绕以上10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攻关,加快引进科技成果,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一批产业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

江西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组建项目

江西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组建项目 申报书 (年度) 平台名称: 平台类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申报日期:年月日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 二〇一一年制

编写说明 1、本《申报书》是江西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组建项目的规范格式,是专家评审论证和省科技厅审批的主要依据。 2、平台名称指:江西省xxx重点实验室或江西省xxx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平台类型指: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申报单位应按《申报书》中各栏目要求填写,一般不应留有空缺栏目,要求数字准确,内容翔实。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有其具体要求。 5、《申报书》中第一部分“基本信息”以外的其他部分根据提纲撰写。 6、相关附件材料与本《申报书》一同上报。附件材料(复印件)包括:①依托单位的资质情况、经营状况及相关奖励证明;②市厅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同类其他研发平台)批复文件;③依托单位近5年来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奖励、专利申请和授权、发表论文、出版论著情况等;④研发平台的试验场所、设施设备及依托单位概况,需提供扫描图片及图片说明;⑤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科技合作情况;⑥其它有关旁证材料。 7、通过网上申报系统填写《申报书》,经上级主管单位审核通过后,打印《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装订成册后一式1份报送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中心。

一、基本信息(一) 平台信息 (二) 依托单位信息

江西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组建项目申报书(三) 人员信息

二、组建经费预算 (一)总投资(200字内) (二)投资构成与资金筹措(300字内)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完整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 设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书

附件2 项目编号: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申报书 创新项目名称:基于实证模型对大学生分期平台规 范问题的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创新项目负责人:杨宇峰 学校名称:浙江财经大学 申报日期: 2015.11 项目类别:个人项目□团队项目□√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实施办公室制

填写说明 一、申报书要按照要求,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 二、格式要求:申报书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中的字体为小四号仿宋体,1.5倍行距;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另附纸张;均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申报书由所在学校领导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一式1份(均为原件),报送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实施办公室。

一、项目简介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 五水共治背景下政府推动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的新探索——以嘉兴 市海盐县为例 项目性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 项目来源(√)自主立题()教师指导选题 起止时间自 2015年 9 月至 2016 年 9 月 项目状况1、研发阶段 2、中试阶段 3、批量(规模)生产(选项打√) 申请人姓名杨宇峰性别男 出生 年月 1994年 11月 入学 年月2013年9月所在 院系 金融学院 联系 电话 151671 45769 电子 信箱 191322140@https://www.360docs.net/doc/184135667.html, 项目组主要成员 姓名年龄性别专业具体分工 杨雨霞20 女金融学模型构建与分析 薛雨21 女金融学数据筛选与分析 徐晨20 女金融学问卷设计、收集、整理徐馨儿21 女金融学文献整合与实地走访 项目指导教师 姓名徐敏性别女 出生 年月 主要研究方向 近三年获奖成果:国家级__等奖___项,省部级__等奖___项近三年科研经费____________万元,年均___________万元 项目主要内容简介 本项目对当前市场热度较高的大学生分期平台进行调查研究,选取爱学贷、趣分期、分期乐、人人分期等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几家平台作为样本,通过对比上述平台的信息透明度、产品信息透明度及产品费率透明度,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因素,通过构建相应的定价模型探索分期产品的利率及手续费的价格是否合理,并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结果,对大学生分期市场的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以便于政府介入监管,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大学生分期市场平稳安全运行。

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管理办法

绍兴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公共科技平台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增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根据《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绍兴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指通过有效优化和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的平台,是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人才培养等各类公共科技服务的载体。 第三条平台建设旨在整合绍兴区域科技资源,搭建和提升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全市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高效服务和有力支持。 第四条平台主要依托在绍具备丰富优质的科技基础条件、较强的科研开发与服务优势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重点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通过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推广、软硬件共享、产品检测、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服务,构建直接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开放性技术平台。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建设单位的职责

第五条绍兴市科技局会同绍兴市财政局根据全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组建和管理工作。绍兴市科技局负责制定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平台建设的年度计划与经费预算;组织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考核评估和验收;综合协调并处理平台建设运行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平台绩效评估。 绍兴市财政局会同市科技局审批平台建设的年度经费预算,审查平台年度经费汇总决算;检查、监督平台建设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监督平台绩效评估。 各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的平台建设中长期规划的编制,负责新建平台的组织和推荐工作;参与组织实施平台建设,指导平台的运行和管理;落实平台建设的配套经费;协调平台牵头建设单位与参加单位的关系。 第六条平台建设单位是我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具体实施主体,负责承担平台的具体实施和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平台建设方案和行业科技发展规划,按照平台建设计划完成规定任务;为平台建设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和自筹经费;明确运行管理机构,完善平台运行体制;定期报告平台建设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等,接受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的管理、检查监督和考核评估。 第三章申报与立项 第七条平台重点是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二类科技平台。其中,申请建设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所属行业应是我市的优势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 申报建设的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江西省科技厅关于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

江西省科技厅关于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 发展的意见 【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江西省科学技术厅 【发布日期】2012.10.18 【实施日期】2012.10.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江西省科技厅关于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赣发[2012]8号),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以下简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振兴赣南苏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科技创新对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强大的科技支撑是加速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力助推器,目前,赣南苏区面临着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摆脱贫困等诸多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促进粮食和脐橙等特色农业发展,开发稀有金属和先进制造等产业,提高深度加工的能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赣南苏区振兴,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振兴步伐。 2、赣南苏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多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赣南苏区科技创新进展明显,集中科技资源攻克了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了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条件平台和产业基地,储备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同时也要看到,与赣南苏区加快振兴发展的需求相比,科技创新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研机构及基础条件平台还比较薄弱,科技领军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还非常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这些问题都必须高度重视,在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3、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央将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纳入国家层面区域发展战略,给科技创新推进苏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契机、提供了动力。赣南苏区要建设成为“两区三基地一枢纽一屏障” 的战略定位,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全省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提供科技支撑,为建设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提供科技支撑,为建设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供科技支撑,为建设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提供科技支撑,为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提供科技支撑。要通过科技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共同作用,努力满足赣南苏区战略定位的科技需求。 二、推进赣南苏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中央苏区精神,依靠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大科技扶持力度,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以条件平台、人才队伍、高新技术特

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申报书(范本)

招金矿业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申报书项目名称: 提高选矿回收率及精矿品位的研究 申报单位:甘肃省两当招金矿业有限公司 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制订 2010年月日申报

一、立项理由 甘肃招金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正式投产运作后,由于矿石含砷、含锑,属于难选矿石,同时含金低、硫化物含量高且部分金包裹在脉石中,出现了选矿回收率低,精矿品位低的现象,因此,采用浮选难于获得理想的指标。 鉴于上述原因,我公司急需研究开发一种“提高选矿回收率及精矿品位的研究”,以解决上述制约企业生产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研究目标 改进选矿工艺,从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以提高难选矿石的选矿回收率及精金矿品位。 三、主要研究内容 ①从矿石磨矿环节进行研究,进而建立适合两当招金磨矿细度的技术指标。 ②做尾矿重选实验及原矿、尾矿浸出实验,解决部分金包裹在脉石中,浮选难以获得理想指标的现象。 四、考核指标 (1)提出适合两当招金磨矿细度的技术参数;建立适合我公司磨矿细度的技术指标; (2)提出金从脉石中浮选出来的指标参数,解决部分金包裹于脉石中难以浮选的现象。 五、技术路线

(1)通过对磨矿过程的研究,进行-200目70%、75%和90%的磨矿细度的验证试验,对照三次磨矿细度验证实验的浮选指标,提出适合我公司的磨矿细度参数。 (3)通过对浮选过程的反复实验,以及对尾矿的重选实验,提出金从脉石中浮选出来的指标参数,解决回收率低及精金矿品位的现象。 (6)根据对磨矿、浮选过程的研究,最终建立适合两当招金选矿指标的技术参数,进而加以应用。 六、项目进度及完成期限 (1)项目起止时间:2010年11月-2011年2月 (2)进度计划 2010年11月完成前期调研及项目设计并通过审查; 2011年12月~2011年1月完成现场试验,并提交阶段性报告; 2011年2月提交研究成果报告并通过公司评审 七、项目资金计划 本项目总投资预计240万元。 (项目由本企业独立完成的,不填写第八项)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_以江西高校为例_梅军

文章编号:2095-3046(2013)02-0058-03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以江西高校为例 梅 军 (江西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对江西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认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功 能逐步显现,发展运行机制初见成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科技创新资源分散,科技创新发展缺乏特色等问题。文章提出要以十八大报告精神为指导,创新平台不能脱离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团队培养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要快速转变观念,加强区域战略需求相衔接,构建服务地方的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制度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体系,积极探讨新的产权合作机制等措施。 关键词:江西高校;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区域经济建设;十八大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3-03-06 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编号:20122BBA10079-1)作者简介:梅 军(1968- ),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科技与产业政策研究,E-mail:meijun68@https://www.360docs.net/doc/184135667.html,.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凸显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为了将学科建设、人才建设与科技发展统一起来,实现人才和资源的充分共享,继而形成一种新的、交叉的、重要的科研组织运行模式。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集中表现着地方高校的教师、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的基础设施、创新的制度安排、创新的环境、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等,体现着地方高校的整体创新能力[1]。在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宏大事业中,江西省高校异军突起,在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同时,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之中,为江西崛起新跨越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取得丰硕成绩 目前江西省高校以创新平台为依托,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取得了一批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以特色争优势,科研平台功能逐步显现 各高校紧紧围绕特色领域,努力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地、校企双向性合作,并逐步拓展合作领域。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功能,积极探索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新模式,深度和广度都逐渐得以拓展,搭建了更多校地校企一体化或双主体型的、互动性强的深层次合作平台,寻求更加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像产学研及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平台以及创业孵化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效果正在逐步显现[2]。 2.以创新谋发展,运行机制初见成效 全省高校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主线,先行先试,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科研管理运行体制和机制的新思路。不少高校试行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繁杂的考核有了量度的标准,较好地调动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第34卷第2期 2013年4月 Vol.34,No.2Apr. 2013 DOI:10.13265/https://www.360docs.net/doc/184135667.html,ki.jxlgdxxb.2013.02.014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

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完善与提高、创新与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引言 关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定义,现在国内外的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将共性技术定义为科学现象的一个概念、要素,或进一步的观察,其具有被应用于广泛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潜力。国内学者李纪珍在其研究中认为,产业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其企业产生深度影响的一类技术。而马名杰、胡小江、项哲学等学者在研究中则强调,共性技术是一种竞争前技术(Pre-competitive),介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是基础研究形成商业应用的基础,并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由上述学者和机构对于产业共性技术所给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是都突出了共性技术的一些共同特点,如共性技术处于竞争前阶段,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同时由于其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可能导致严重的组织失灵和市场失灵等。基于这些特点,本研究认为,共性技术作为“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其衔接了基础研究和面向市场的商业技术开发,能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行业,是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和基础,具有很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对关系本国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采取各种形式的政策支持成为一种潮流,为更好地推进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本文将深入研究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特点和经验,同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对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进行研究,提出可供借鉴的方面,以期为我国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指导。 二、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 1.各国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共性技术政策在发达国家的技术政策中确立了地位,发达国家普遍加大了对研究开发活动的宏观调控与支持力度,对研发活动的投入体现出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国家行为。从世界各国对共性技术的开发模式来看,政府在其中起的作用主要有以美国、欧盟、加拿大等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型 薛捷,张振刚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摘要:对共性技术的基本特点和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美国、日本、欧盟和韩国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我国在共性技术开发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在共性技术开发上应该采用“官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形式。 关键词:共性技术;官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6)12-0087-06 收稿日期:2006-06-12 第一作者简介:薛捷(1979-),男,湖北荆门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战略。

科技创新申报书

序号:编码: 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所属子类: 项目负责人:手机: e-mail:QQ: 学院年级: 指导教师:联系电话: e-mail: 共青团河北师范大学委员会制 年月日

填写说明 1.本申请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填写,内容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空格不够时可另加页; 2.项目名称限制在30个汉字以内; 3.项目分类和所属子类填写编码即可,详见第4、5、6条; 4.项目类别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代码为11)、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12)、科技发明制作(13)、创业计划书(14); 5.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的子类分为5类:1.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2.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3.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4.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5.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6.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子类分为6类:1.哲学;2.经济;3.社会;4.法律;5.教育;6.管理; 7.创业计划书的子类分为2类:1、产品;2、服务 8.申请者必须是主持本研究工作的首席研究人,只能一名,有研究、组织能力,时间上有保证;参加人为实际从事本研究工作的人员; 9.项目申请人和项目组成员申请项目不得超过两项; 10.项目经费限于本项目研究工作直接需要的开支,实事求是,勤俭节约。应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和可以利用的协作条件。 11.本申请书由申请者所在学院审查、筛选后统一报校团委,一式一份,并将电子版上传到团委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184135667.html,)科技创新项目网上报名评审系统。

江西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试行)2020

江西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试行)20 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的通知》要求,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等文件精神,结合江西实际情况,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省技术创新中心是省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人才聚集培养、面向社会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 第三条省技术创新中心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第四条省技术创新中心坚持“聚焦产业、企业主体、改革牵引、开放协同”的原则,实行择优组建、绩效评估、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

第五条省科技厅为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牵头管理部门,负责总体规划布局、组织实施与协调、监督评估等工作;各设区市科技局和省直相关部门负责提出本地区、本行业省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布局建议,参与组建及运行管理;各牵头建设单位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行管理。 第二章组建 第六条省技术创新中心依托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以 及新型研发机构等组建。根据相关产业领域创新发展实际,可采取龙头企业牵头、有技术优势的高校或科研院所牵头等多种组建模式。发挥好相关领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的功能作用,对符合条件的整合组建为省技术创新中心。 第七条申请组建省技术创新中心,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牵头组建单位应当在该产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 有优势明显的研发平台及研发能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或具有技术的引进与消化能力,具有高水平的研究开发和技术集成能力及相应的人才队伍。 (二)能为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支撑,并具有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与同行业或产业上下游相关的研发创新机构建立稳定合作机制。

科技创新优质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科技创新优质资源服务平台 建 设 方 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

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完善与提高、创新与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 1、坚持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社会共享的原则; 2、坚持资源综合集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