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国家科技创新平台规划
(创新管理)科技创新知识竞赛试题(一)

“移动杯”科技知识大奖赛试题注:以下各题为单项选择题1、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_____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A、经济实力B、创新能力C、自主创新能力D、发展能力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_____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A、科技B、知识C、人才D、信息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的时间是_____。
A、2005-2015B、2016-2015C、2006-2020D、2002-20204、《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总体目标,提出到_____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A、2015年B、2020年C、2025年D、2030年5、今后15年,我国科技的指导方针是:_____,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A、自主创新B、经济发展C、社会进步D、企业创新6、《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_____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国建设小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A、核心技术B、高新技术C、前沿技术D、相关技术7、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_____和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
A、集成创新B、科技创新C、技术创新D、理论创新8、《规划纲要》指出,能源的发展思路是,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在提高油气开发利用的同时,大力发展_____技术。
A、太阳能B、海洋能C、生物能D、核能9、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掌握_____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A、装备制造业B、生物科技C、空间技术D、国防工业1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将我国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_____。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如何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创新管理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061 我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发展现状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发改委批复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以及科技部系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文章重点论述科技部系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现状1.1.1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科技部批准成立,依托于科技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企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能够提供行业公益性服务,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技术研究开发平台。
其建设目标是研发一流的工程化成果、培养一流的工程化人才、建设一流的工程化条件,达到一流的管理运行水平,实现人才、技术和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心环节,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支撑。
工程中心以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行业发展为目标,大力促进传统产业调整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强与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相结合。
截至2014年底,共建成国家工程中心346个,包括分中心在内为359个,分布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1.1.2 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增强技术辐射能力、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带动和促进行业技术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22.03.18•【文号】体规字〔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3.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体规字〔202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行政部门,有关厅、司、局,有关直属单位,有关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训练局,有关高校,有关企业:《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经体育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实施。
国家体育总局2022年3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创新项目(以下简称体育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规范、高效和公正的管理,根据国家科技管理有关规定,结合体育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组织开展体育科技创新项目工作,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发挥体育总局在体育行业科技创新需求凝炼、任务组织实施、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作用,引导社会科技力量面向体育科技创新需求开展科研攻关,推进体育科技创新,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第三条体育科技创新项目,是指体育总局凝炼体育科技创新需求,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围绕需求,多渠道筹资落实研发经费、完成项目立项或签订科技服务合同,并经体育总局审定的项目。
第四条体育科技创新项目属于体育总局科技项目。
其完成情况将与科技成果入库、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及国家科技项目、创新平台、人才团队、科技奖励等工作联动,并作为体育领域科研平台评估与认定、创新人才遴选与培养的重要指标。
第五条体育科技创新项目组织实施遵循需求牵引、目标导向、权责明确、分类实施、动态管理的原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4.02.07•【文号】建标〔2024〕14号•【施行日期】2024.02.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标〔2024〕1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局:现将《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2024年2月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积极培育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部科技创新平台),规范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提高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依据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部科技创新平台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引领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载体。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部科技创新平台的申报、建设、验收、运行和绩效评价等管理工作。
第四条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行坚持整体部署、聚焦重点、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原则。
第五条部科技创新平台分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两类。
重点实验室以支撑性、引领性科学研究和提升行业技术成熟度为重点,主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主要开展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究、系统集成和应用。
第六条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部科技创新平台规划布局和综合管理相关工作。
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部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推荐工作,协助开展平台建设及运行管理。
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一、背景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挑战。
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还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发展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因此,制定一项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性能: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客户对于高品质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2.打造核心竞争力:通过科技创新,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起企业在市场上的独特优势。
3.探索新的业务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寻找和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实施策略1.加大研发投入:增加研发经费和资源投入,提高研发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同时,加强研发团队的建设,培养和吸引高级人才,提高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
2.强化技术创新和转化: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深入挖掘和应用前沿科技,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积极探索和建立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进程。
3.加强科技合作和联盟建设:积极与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其他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和联盟关系。
通过共享资源和优势互补,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制度、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和转化等方面。
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鼓励他们提出创新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资源保障1.加大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
企业要增加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保障力度。
2.建立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
3.建立科技创新研发平台。
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建立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共享科技创新资源。
科技发展与创新管理

科技发展与创新管理科技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互相竞争和合作的重要领域。
国家和企业争相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高。
在这个新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科技发展和创新管理,成为了所有国家和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科技发展与创新管理的重要性科技发展与创新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通过科技创新来不断推进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通过创新可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拓宽产品线,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解决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科技发展和创新管理,可以研究出更环保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也可以研制出更洁净、安全的新能源,从而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
3.助力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创新管理是助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关键。
比如,各国政府都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为人们的娱乐、学习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
二、科技发展与创新管理的方法要实现科技发展和创新管理,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方法:1.加强专业人才建设科技发展和创新管理的关键是人才。
各国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科技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支专业、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再通过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加强科研机构的管理科研机构是科技发展和创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对科研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和成果符合国家和企业的实际需求。
3.加强企业自身的创新管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应该构建自己的创新管理体系,鼓励员工参与到创新中,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方面开展合作和联合研发。
4.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国家和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在科技领域开展良性竞争和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各国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规定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规定1 总则1.1 目的依据为了推进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发展力度,激发科技创新潜能,规范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据《集团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集团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激励管理办法》等集团公司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1.2 基本原则1.2.1 坚持需求导向和支撑引领原则。
科技创新面向公司生产经营和产业发展,支撑生产经营,引领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2.2 坚持市场化和竞争原则。
建立科技创新有序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竞争产生项目,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1.2.3 坚持责任主体和合同(任务书)管理原则。
建立科技创新申报立项、项目实施、过程监督、结题验收、成果转化和考核激励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按照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签订正式合同(任务书),规范科技创新管理。
1.2.4 坚持目标管理和有效激励原则。
明确科技创新各阶段目标要求,完善奖励分配,激发创新活力。
1.2.5 坚持效益贡献和知识产权保护原则。
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效益贡献,及时申报专利、专有技术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加强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注意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2 组织管理体系2.1公司科技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科技委”)。
由公司主要领导、副总师、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2 公司创新课题管理组(以下简称“管理组”)。
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科研副总经理为副组长,主管科研副总工程师、公司首席专家为成员。
2.3 公司技术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
由主管科研副总工程师、首席专家、公司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含计划、财务、审计)组成。
2.4发展规划处是研究开发、创新工作的日常工作管理部门。
2.5课题组。
负责科技创新课题的具体实施,接受科技委、管理组、技术委、发展规划处的管理与考核。
课题长人选自荐或由技术委建议,经管理组审定后发布;课题组成员经由机关职能处室、课题实施地单位、合作单位人员组成,由课题长提出成员名单建议,管理组审定。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0.11.02•【文号】自然资办发〔2020〕49号•【施行日期】2020.1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制定了《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原《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修订)》(国土资发〔2016〕152号)、《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国海科字〔2016〕534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国测科发〔2014〕1号)、《国土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国土资厅发〔2017〕46号)、《国家海洋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国海科字〔2010〕690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国测办发〔2017〕205号)、《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国土资厅发〔2017〕45号)同时废止。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0年11月2日附件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加强和规范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相关规定,结合自然资源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平台是自然资源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自然资源科技前沿和事业发展需求,凝聚创新资源、实施重大创新任务的重要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它替换系统中的相应技术,看对总的效果的贡献 单独在一个评测环境中评价
前者往往代价较高(时间,费用)
例如研究搜索引擎排序算法的不一定有机会摆弄真 正的,有大规模用户的搜索引擎
后者可能和真实系统应用有距离
能对这距离有把握也行
为X”之类的结论 也还有“3点标准”的说法:25%, 50%, 75%
如果D中相关文档的个数是10的倍数,且如 果算法给出的“Ranked A”包含了所有相关 文档,得到这些点就会很简单;否则要考虑 如何插值的问题
17
“省事的”例子
D={d1,…,d1000},对查询q,所有相关文档 集合(共10个元素):Rq = {d3, d5, d9, d25, d39, d44, d56, d71, d89, d123}
查询的返回结果序:
d123*,d84,d56*,d6,d8,d9*,d511,d5*, d39*,d129,d187,d25*,d38,d44*, d57,d71*,d48,d250,d113,d3*,d200, d144,d11,d89*,d1
Ranki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息获取技术的评估
(Retrieval Evaluation)
李晓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004年12月2日
1
提要
引言 常用的评估指标 评估的实践(评测)
2
引言
关于IR领域
文本技术系统用户(普通,大量) 文本语义的丰富性(以及文本集合本身的变化),用户需
求的多样性,模型的简单化
测试:政府高级官员的数量,大文豪、大 科学家的数量,…
设计的具体追求:得奖数,发表论文数 (影响因子),博士学位获得者人数,科 研经费数,…
实践证明如何?
8
评估
不断地对现有的F, G, P(及其相互关系)提出 疑问,提出改进,是研究评估的人们应该考虑 的基本任务
我们需要了解现在的F, G, P是些什么(如何定 义的,如何能得到),但仅此不够。
最好还能有一套设计指标:P={p1, p2, …, pk}
能使我们心里有数:它们实现的程度对g1, g2, …, gm贡献的关系
(防止“irrelevance”)
5
汽车
用户关心:速度,启动加速度,刹车距 离,…
发动机测试:转速,扭矩,马力 发动机设计:排量,气缸数,点火方
式,…
符合许多IR系统的实际情况,通常都会在 结果集合上定义一个序
14
15
平均精度
对recall增加时对应的 精度求平均值
和“原始定义”的区别?
这样的“平均精度”有 什么不好?
16
“针对11点标准召回率的精度”
人们建议在一些特殊的点上给出Re和Pr的 关系
Re=0%, 10%, …, 100%,对应的Pr 于是就能很方便地讲“召回率为20%的时候精度
汽车工业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它们之间对应 关系的有效性(尽管不是100%)
6
计算机
用户关心:速度 性能测试:SPEC 设计:主频,CPI,字长,Cache大
小,…
计算机工业的实践也基本证明它们的对应 关系是有效的
7
大学
用户(社会)关心:培养能够为人类社会 的进步充分发挥潜能的人
事物都是在一个“目的”和“手段”链中发展 的,这种链接关系的紧密程度就决定了达到目 的的优化程度(效果、效率)
9
信息获取技术评估的“森林”
10
以批判的眼光看Pr,Re,F
“Precision and recall have been used extensively to evaluate the retrieval performance of retrieval algorithms. However, a more careful reflection reveals problems with these two measures.” (page 81, Modern Information Retrieval)
4
评估(技术,系统)
用户关心(系统的):F={f1, f2, …, fn}
相关性,新颖性,完整性,速度,… 但代价等原因使完整的评估比较困难
我们要确定(技术的):G={g1, g2, …, gm}
较小的代价能完成对它们的测试 对它们测试的结果和f1, f2, …, fn有很好的对应
Recall: .1 .1 .2 .2 .2 .3 .3 .4 .5 .5 .5 .6 .6 .7 .7 .8 .8 .8 .8 .9 .9 .9 .9 1 1
Precisio: 1 .5 .67 .5 .4 .5 .43 .5 .55 .5 .45 .5 .46 .5 .46 .5 .47 .5 .42 .45 .43 .41 .39 .42 .4
系统表现的终极评判在于它们所针对的用户群的评 价(大量,长时间)
对系统的评估常常是基于对所包含各项技术评估基 础上的
无论是从研究方法还是工程实践的角度,我们都需要能够 评估各个单项技术对系统行为可能的贡献
更进一步地,若能将设计指标和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则最好
3
Hale Waihona Puke System = t1 + t2 +…+ tl
11
先回顾它们的定义和计算
要评价技术T,对于给定的查询,q,总 体文档集合D
记
R:D中和q相关文档的集合,|R|:R的大小
A:算法T获取的文档集合,|A|:A的大小
|Ra|:R和A交集的大小
Ra Pr ecision
A
Ra Re call
R
12
查准率和召回率基础定义图示
Relevant Docs in Answer Set |Ra|
Collection
Relevant Docs |R| Answer Set |A|
13
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定义了,不等于能算了
如何算得针对(Q,D)的Pr, Re?
另外,人们认为在一定的排序意义上考察 Pr, Re更有意义。 “ranked A”,沿着 这个rank,考察“查准率(精度)随召 回率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