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新时期煤电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路径

新时期煤电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路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煤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一直较高,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之一。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电行业在新时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新时期煤电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路径展开讨论。
一、问题分析1.环境污染问题煤电在发电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影响。
二氧化碳的排放直接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则直接导致大气污染,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2.资源消耗问题煤炭是一种非可再生能源,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地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煤炭的开采和加工需要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导致了对其他资源的大量消耗,加剧了资源的紧缺状况。
3.安全生产问题煤矿事故频发、电厂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由于煤炭的高能量密度和易燃易爆的特点,煤电行业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管控和监督力度。
4.能效问题传统的煤电发电方式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能效较低。
燃煤发电也存在着能源利用不充分和能源浪费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创新路径1.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在煤电行业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路径。
积极发展并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促进多能源互补、交互利用,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清洁化。
2.提升燃煤发电技术传统的燃煤发电技术存在着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问题。
推动燃煤发电技术革新,加大对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升燃煤发电的清洁化、高效化水平,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推进煤电绿色发展促进煤电绿色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路径。
通过推进低排放、高效能、绿色环保的技术改造,提升煤电行业整体的环保水平和技术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现阶段煤电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现阶段煤电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煤电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煤电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燃煤技术和节能等方面系统的探讨了煤电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旨在为有关部门提供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一、煤电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1、燃煤技术的不断改进不利于煤电一体化发展。
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类型,煤电一体化依赖于煤炭燃烧技术的不断改进。
然而,随着煤炭工业的改革,燃煤水平差距日益加大,使煤电一体化发展遇到了瓶颈。
2、能源高效利用率不高,煤电一体化发展受限。
能源高效利用是煤电一体化发展的核心。
然而,当前煤电一体化呈现出数十余种能源形式,煤炭质量区分不够细致,以及煤电一体化能源利用配置不合理等,都增加了能源消耗,限制了煤电一体化发展。
3、煤电一体化环境污染太严重,煤电一体化发展难度增加。
煤电一体化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及废渣等污染物,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从而影响煤电一体化发展,使难度增大。
二、煤电一体化发展应采取的建议1、完善燃煤技术,提高煤电一体化水平。
应深化对燃煤技术的改革,推进燃煤技术水平的提高,提升煤电一体化发展水平。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煤电一体化能源利用效率。
应完善能源利用调度系统,针对不同的煤炭质量,采用不同的热销放模式,实现高能效的煤电一体化生产,同时应适当提高煤电一体化电价,减少能源浪费。
3、强化煤电一体化环境污染治理。
应加大对煤炭燃烧污染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其出厂标准;同时应加强对企业出厂污染的控制,强化污染源排放监测,确保煤电一体化产业环境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煤电一体化发展受到燃煤技术水平和能源高效利用率以及煤电一体化环境污染等三个方面的制约,应采取全面的措施改善煤电一体化发展现状,为煤电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持。
煤电一体化建设方案(一)

煤电一体化建设方案煤电一体化是指将煤矿和发电厂进行一体化建设和运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提出一个煤电一体化建设方案。
一、实施背景当前,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同时电力行业也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能源效率低等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煤炭和电力产业的协同发展,煤电一体化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工作原理煤电一体化的工作原理是将煤炭资源与电力生产过程相结合,通过在煤矿附近建设发电厂,实现煤炭的直接转化为电力。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在煤矿附近建设发电厂,利用煤炭资源进行发电;2. 通过建设输电线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力输送到需要的地方;3. 优化煤炭运输和供应链,减少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4.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发电效率和环保性能。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建立煤电一体化规划: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确定煤矿和发电厂的选址和规模;2. 建设煤矿和发电厂:根据规划,选址建设煤矿和发电厂,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 建设输电线路:根据电力需求,规划建设输电线路,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4. 优化煤炭运输和供应链:通过建设高效的煤炭运输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减少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5. 技术创新:通过引进先进的发电技术和环保设备,提高发电效率和环保性能。
四、适用范围煤电一体化适用于煤炭资源丰富、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
尤其是煤炭资源与电力需求之间距离较远、能源运输成本较高的地区,煤电一体化可以有效解决能源供应问题。
五、创新要点1. 建设煤矿和发电厂的一体化:通过在煤矿附近建设发电厂,实现煤炭的直接转化为电力,减少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2. 优化煤炭运输和供应链:通过建设高效的煤炭运输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减少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3. 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发电技术和环保设备,提高发电效率和环保性能。
六、预期效果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煤电一体化,将煤炭直接转化为电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 减少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通过优化煤炭运输和供应链,减少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3.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煤电一体化,推动煤炭和电力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煤电项目建设方案(四)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煤电项目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热点。
然而,由于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其消纳问题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能源消费大国,新能源消纳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为了促进新能源消纳,需要建设调节性煤电项目。
二、工作原理调节性煤电项目是指将煤电与新能源发电相结合,通过煤电机组的调节性能,实现对新能源的消纳。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煤电机组具有较强的调节性能,可以根据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进行快速调整,提供稳定的电网负荷支撑。
2. 当新能源发电过剩时,煤电机组减少发电量,将电网负荷从新能源转移到煤电上,实现新能源消纳。
3. 当新能源发电不足时,煤电机组增加发电量,提供电网负荷支撑,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三、实施计划步骤1. 调研分析:对目标地区的新能源发电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新能源消纳的问题和瓶颈。
2. 技术改造:对煤电机组进行技术改造,提升其调节性能,使其能够适应新能源的消纳需求。
3. 建设调节性煤电项目:在新能源发电集中的地区,建设调节性煤电项目,包括煤电机组的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4. 运行调试:对调节性煤电项目进行运行调试,确保其能够稳定运行并适应新能源的消纳需求。
5. 推广应用:根据实施效果,将调节性煤电项目推广应用到其他新能源发电集中的地区。
四、适用范围调节性煤电项目适用于新能源发电集中的地区,特别是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发电较为突出的地区。
五、创新要点1. 技术改造创新:针对煤电机组的调节性能进行改造,提升其快速调整能力和稳定性。
2. 建设配套设施:在调节性煤电项目中,建设配套的储能设施和输电设施,提高新能源消纳的效率和稳定性。
3. 运行调试创新:通过运行调试,优化调节性煤电项目的运行模式和参数,提高其适应新能源消纳需求的能力。
六、预期效果1. 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通过调节性煤电项目的建设,提高新能源消纳的能力,降低新能源弃风、弃光现象的发生。
关于加快推进宁东煤电一体化的探讨与思考

文章标 号 : 6 4 8 9 ( 0 1 0 — 0 — 4 1 7 — 4 2 2 1 )5 0 6 0
文 献标 识码 : A
1 前 言
近些 年 , 由于煤 炭 企业 改 革 先行 一 步 , 场 化 程 市 度较 高 , 炭企 业拥 有相 对 自由的定价权 。而 电价 的 煤
第 9巷 第 5期
V o L. N o . 9 5
2 l 年 1) 01 【月
o c. t201 1
关于加快推进宁东煤电一体化的探讨与思考
贺 强 王 琦
( 神华宁夏煤 业集 物 资公 司, 宁夏 银川 ,50 4 700 )
摘
要 : 通过 对 我 国煤 电一体 化推进 实施 的现状 分 析 , 结合 宁 夏煤 电 、 化 工 一体 化推进 现 状和 存 煤
在 的 问题 , 出加 快推 进 宁 东煤 电一体 化 的可 行 性 思路 , 出推 进煤 电 一体 化不 啻为解 决 煤 电之 争 提 指
的一 条创 新之路 。
大型燃煤机组项目管理策划思考与建议

论文大赛获奖论文 基础管理BPaper contest winners & Based management416 |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2018)大型燃煤机组项目管理策划思考与建议文/国家能源集团国电江苏电力有限公司 田东宇近十几年我国大型燃煤机组发展迅猛,大批高效清洁大容量、高参数燃煤机组建成投产,特别是自主研发的泰州二期2×1000MW 二次再热燃煤机组等一批项目标志着我国燃煤机组的制造装备能力和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通过不断继承、探索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回望历年以来获得行业和国家优质工程项目,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不断超越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笔者认为高水平项目建设必然拥有高水平项目管理能力,而统筹谋划、引导全局的策划,对项目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
项目策划是根据建设业主总的目标要求,全面构思一个待建工程项目,对项目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和设想,对建设活动的总体战略进行运筹规划,以便在建设活动中保持相对最佳的资源组合,保证项目阶段性管控目标逐一实现、总体推进顺利,从而为保证项目在完成后获得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依据。
大型燃煤机组项目一般分为前期阶段、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本文主要讨论前两个阶段的策划。
在前期阶段的策划主要是构思策划,但也包含了一部分项目实施策划如主要技术路线确定和主设备选型,部分建设准备工作等,建设阶段策划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如何实施进行策划。
前期策划的思考与建议前期阶段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当地远、近期规划以及提出者经营、生产的需要,逐渐提出项目的可能性、必要性、可行性。
因此,项目构思策划必须以国家及当地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为依据,并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实际建设条件进行。
燃煤机组前期策划成果主要反映在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和必要的专题论证报告等一系列文件资料中,目前项目合规性、必要性、可行性、机组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性尤为关注。
国电哈密大南湖煤电一体化2×660MW 工程

电厂以 500kV 一级电压等级接入系统,本期 2 回 500kV 出线接入哈密地区换流站 (该电气出线工程不计入本工程,不属于本次评价内容)
1.2.2 生产工艺
工程主要原料是煤和水,产品是电能。电厂燃煤从煤矿至电厂煤场由输煤皮带 运输。燃煤经输煤系统进入制粉系统制成煤粉,煤粉进入锅炉燃烧将锅炉内处理过 的除盐水加热成为高温高压蒸汽,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由 输电线路送给用户;煤粉在锅炉中燃烧所产生的烟气进入脱硝反应器,经脱硝后的 烟气进入除尘器,绝大部分飞灰被除尘器捕集下来,随后烟气从引风机后的烟道接 口进入石灰石\石膏脱硫系统,经脱硫系统处理后的烟气,通过 210m 高烟囱排入大 气。随烟气一起排入大气的污染物主要为烟尘、SO2、NOx;锅炉燃烧生成的渣及锅炉 尾部电除尘器捕集下来的灰,分别进入除渣系统和干式除灰系统。固态渣由风冷带排 渣机送入高位渣斗,排入运渣专用车供综合利用或运至贮灰场;被电除尘器捕捉的干 灰落入灰斗,由正压气力输送系统输入干灰库储存,灰库中的干灰经干式卸料器装入
运输距离约 130km。
厂内设置两座石灰石贮仓,筒仓容积满足本期两台炉脱硫装置 BMCR 工况下
3 天的石灰石消耗量。 脱硝剂由乌鲁木齐路易盛达商贸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公路运输方式,运输距
离约 600km。 厂内设 2 个 120 m3的液氨贮罐,工作压力为 3.0Mpa。 灰场按坡地灰场设计,设戈壁砂砾料围堤,分期、分块建设。堆灰高度按 12m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 9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 9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11
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1.成功丰富的案例我们的项目团队已完成百余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为客户完满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研究项目涉及行业达三十余个,为客户解决了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银行贷款、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等可行性研究需求。
2.专业撰写的团队由行业资深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造价师、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项目小组,为您编制专业、高水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行业专家团队我们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行业研究团队,我们的研究人员具有不同背景和资历,拥有多种专业学历背景: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营销,贸易,数学等,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具有相关行业的多年从业经验,研究员对市场趋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4.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规定,用于立项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有具有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工程咨询资格的单位编写,本机构可提供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具备编写可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质,保证项目顺利的通过发改委审核立项。
主要专业资质范围(参考下表)。
【报告目录】第一章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总论一、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二)项目的承办单位(三)项目拟建地区和地点(四)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五)研究工作依据(六)研究工作概况二、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三)厂址(四)项目工程技术方案(五)环境保护(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七)项目建设进度(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九)项目财务和经济评价(十)项目综合评价结论三、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一、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提出的背景二、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发展概况(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二)厂址基本情况三、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投资的必要性第三章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一、市场调查(一)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二)产品国内市场调查(三)产品国外市场调查(四)产品价格调查二、国内市场预测三、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一)产品方案(二)建设规模第四章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一、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资源和原材料(一)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二)燃料及动力供应二、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建设地区的选择(一)自然条件(二)基础设施(三)社会经济条件三、厂址选择第五章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工厂技术方案一、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组成二、生产技术方案(一)产品标准(二)生产方法(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三、总平面布置和运输(一)总平面布置原则(二)厂内外运输方案(三)仓贮方案(四)占地面积及分析四、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土建工程(一)主要建、构筑物的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特征及结构设计(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三)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材料(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五、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其他工程(一)给排水工程(二)动力及公用工程(三)地震设防(四)生活福利设施第六章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节能减排分析一、编制依据二、编制标准三、能源消耗现状四、主要节能方案和措施第七章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分析一、编制依据二、编制标准三、环境现状四、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五、设计中拟采用的环保措施六、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七、消防第八章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组织结构和劳动定员一、组织结构二、生产班制和劳动定员三、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四、人员来源和培训第九章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一、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进展阶段(一)施工准备(二)设备安装(三)生产准备(四)产品试产二、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实施进度表三、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实施费用(一)建设单位管理费(二)生产筹备费(三)生产职工培训费(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五)勘察设计费(六)其他应支出的费用第十章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主要编制依据二、投资估算范围四、建设投资估算(一)总投资(二)建设投资(三)流动资金(四)其他资金四、资金筹措第十一章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财务评价一、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二、成本费用估算三、销售收入估算四、财务分析五、不确定性分析(一)敏感性分析(二)盈亏平衡分析六、技术经济总评价第十二章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一节研究结论第二节研究建议第十三章煤电一体化电厂(2×660MW)新建工程项目附表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计算表附表3: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4: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6: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7: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8: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附表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10: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附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12:资产负债表第一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介绍第一节可行性研究报告定义可行性研究报告(Feasibility Study Report)是企业从事项目投资活动之前,由可行性研究主体(一般是专业咨询机构)对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等项目影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为项目投资主体提供决策支持意见或申请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建设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第31卷第9期2010年9月V ol.31,No.9Sep ,2010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omepeculiar issues of integrated coal and electricity projects.An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features of conventional thermal plants,the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of such issues of integrated coal and electricity projects as site selection,general plant layout,coal conveyance system and the shared public utilities of coal mines and electric power plants.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on how to determine the coal quality,and on whether to use market price or cost price of coal for financial evaluation,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on of other integrated coal and electricity project.KEYWORDS :integrated coal and electricity ;coal quality ;siteselection ;coal conveyance system ;general plan layout ;financial evaluation摘要:分析了煤电一体化项目的特点和其特有的一些问题;结合常规火电厂建设的特点,探讨了煤电一体化项目厂址选择、厂区总平面布置、运煤系统方案以及煤矿和电厂公用设施共用等问题;针对如何确定煤质资料、财务评价中采用市场煤价还是成本煤价等问题提出了建议,为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电一体化;煤质;厂址选择;运煤系统;总平面布置;财务评价doi :10.3969/j.issn.1000-7229.2010.09.0280引言近年来,由于燃煤价格不断攀升,而相应的煤电联动机制还未正式实行,导致“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日益突出,火电行业出现大面积的政策性亏损。
由于煤电一体化项目煤源稳定,燃料价格不受煤炭市场制约,且不需要燃料运输费用,可大幅降低发电成本。
因此,煤电一体化项目引起了发电企业的广泛关注;发电企业近几年来先后建设了一批煤电一体化项目。
煤电一体化项目电厂与常规(本文主要指非煤电一体化项目)火电厂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现将在参与煤电一体化项目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体会进行总结,供业内相关人员参考。
1电厂煤质资料问题煤质资料是火力发电厂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的基础资料之一,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电厂投运后能否安全满发以及运行经济性和节能环保指标。
通常电厂的煤质资料要过2道关才能最终确定,一是可研报告审查关,二是项目控股公司(主要投资方)燃料主管部门批准关;其中获得项目控股公司燃料主管部门批准最为重要。
常规火电厂只要项目建设单位按国家标准GB/T 482—2008《煤层煤样采取方法》到目标矿井采样,送权威机构做常规工业元素分析(对复杂煤质如无烟煤等还需做非常规燃烧试验)后完成煤质资料报告便可以很顺利地通过上述2关。
其主要原因是常规火电厂可以很容易按规范要求采取煤样,其次是即使煤质资料出现偏差也可以通过市场采购手段加以调整,因此煤质资料给常规火电厂带来的风险不大。
对于煤电一体化项目,煤质资料的确定远不如常规火电厂煤质资料确定那样简单,主要原因如下:(1)由于配套煤矿前期勘察工作和矿井建设周期很长,一般严重滞后于电厂前期工作进度和工程建设进度,致使电厂筹建单位无法按国家标准采取煤样,只能利用煤矿勘探时的煤芯作为煤样,其代表性不强,专家认可度较低。
(2)煤矿勘探时的煤芯未按要求进行密封处理,随意存放,有的煤芯存放时间还很长,导致水分等成分与实际煤质发生较大变化。
(3)国家要求大型煤矿必须配套建设选煤厂,电厂燃用末煤和煤泥。
末煤和煤泥主要参数(如低位发热量、灰分、硫分等)与原煤有较大的差异,必须调整。
中图分类号:TM 6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0-7229(2010)09-0110-05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段宗周,王武君(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石家庄市,050031)Some Issues Concerning the Integrated Coal and Electricity ProjectsDUAN Zong-zhou,WANG Wu-jun(Hebei Electric Power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Shijiazhuang 050031,China )··110(4)由于煤电一体化项目煤源单一,煤质资料一旦发生较大的偏差,无法利用市场手段加以调整,严重时会导致机组不能满发。
由于上述原因致使多个煤电一体化项目的煤质资料多次调整,给设计带来很大的返工工作量。
如内蒙古某电厂煤质资料进行了3次调整,最后不得不召开专门研讨会后才获得项目控股公司的批准;西南地区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完成并通过环保部门的批复后,煤质资料发生变化,致使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超出已批复的指标要求,项目投产后只能接受处罚;东北地区某项目投产后由于煤质变化较大,造成600MW 机组只能发490MW ,从而使电厂严重亏损。
综上所述,项目筹建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煤电一体化项目的煤质资料问题。
为改变目前煤电一体化项目煤质资料确定过程和方法无章可循的局面,建议行业归口部门组织编制有关煤电一体化项目煤质资料的管理规定和办法,规范煤质资料确定的程序和方法。
在目前情况下建议如下:(1)项目筹建单位要尽量利用目标井田勘查时的煤芯(最好有多个钻孔的煤芯)作为煤样,并说明煤芯在井田的平面位置、所处煤层、存放日期及密封等情况。
(2)收集周边井田(最好与目标井田之间没有断层)的煤质情况,以供参考。
(3)将煤样送至权威部门进行常规工业元素分析,对复杂煤质如无烟煤等要进行非常规燃烧试验,完成煤质资料初稿。
(4)召开有煤矿规划设计专家、选煤专家、锅炉专家参加的煤质资料研讨会,对煤质资料初稿中的主要成分提出调整意见,根据门捷列夫公式调整各元素含量,形成完整的煤质资料,编制煤质资料调整说明并上报项目控股公司燃料主管部门批准。
2厂址问题煤电一体化项目电厂厂址选择除考虑常规电厂厂址选择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受制于配套煤矿工业广场场址位置。
一般情况下,电厂应毗邻煤矿工业广场或就近布置,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还需要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电厂厂址选择应重点考虑的因素是厂址及配套设施的压煤问题,尤其不能忽视一些线状设施如道路、输电线路、供水管线、皮带走廊等的压煤问题。
对于500m 深煤层,按45°倾角保留煤柱,其压煤宽度约为1km ,长为3km 的压煤面积就达300hm 2,远大于厂区的压煤面积。
通常情况下,煤矿主井工业广场的位置需要对多种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如压覆资源量,通风费用,井下水平运输费用,垂直提升费用,供电、排水、地面运输费用(铁路接轨投资和运输费用)等。
但综合比较结果,无外乎有2种布置形式:一是布置在井田中部,另一种是布置在井田以外。
当煤矿主井工业广场布置在井田以外时,电厂应与煤矿毗邻布置。
对于煤矿主井工业广场布置在井田中心的情况,如果井田地处大型煤田腹地(如神府东胜煤田)而无法回避压煤问题时,电厂只有和煤矿毗邻布置一种选择;但当脱开不大距离(如小于5km )可以回避压煤问题时,电厂和煤矿毗邻布置还是脱开布置应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必要时应编制专题报告。
毗邻布置应参与比较的主要不利因素是厂区压煤量、出线走廊压煤量和补给水管线压煤量,一般情况下进厂道路与煤矿共用,可以不参与比较;脱开布置应参与比较的主要不利因素是运煤皮带的投资、年运行成本和皮带走廊压煤量。
通常500kV 出线走廊与皮带走廊压煤量基本相当,2者相抵可以不参与技术经济比较。
3厂区总平面布置问题(1)对于煤矿工业广场与电厂毗邻布置的煤电一体化项目,要注意2者相对位置关系,处理好煤矿铁路专用线和进厂道路的引接问题,做到人流、煤流分流,避免交叉。
比较典型的模块组合归纳如图1所示。
具体采用哪种模块组合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比选确定。
段宗周等: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第9期··111电力建设第31卷(2)出线走廊的规划。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要求,500kV高压出线压覆煤炭资源时,需预留安全煤柱。
当电厂位于煤田范围内时,电厂高压出线走廊最好沿煤矿大巷走向布置,以充分利用大巷的预留煤柱,减少压煤量。
(3)输煤通道的预留问题。
对于常规电厂而言,输煤通道通常是根据电厂的规划容量进行统一规划;对于煤电一体化项目电厂,除了规划容量之外,还应考虑煤矿规划产量的变化引起的电厂规划容量的变化,在总平面布置时考虑在厂区内合适的区域为远期预留输煤通道,避免出现当电厂远期扩建时,输煤系统引接困难的情况发生。
如西北地区某煤电一体化项目,煤矿原规划容量为1.0×107t/a,配套的电厂容量为6×600MW,后期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及煤矿产能的提高,电厂规划容量由原来的6×600MW调整为4×600MW+4×1000MW,但由于厂区内没有考虑远期的输煤通道,造成远期电厂输煤系统引接困难。
(4)对于压覆煤炭资源的煤电一体化项目,厂区布置宜规整,避免出现三角地,以减少压煤量。
(5)电厂与煤矿功能相近的辅助设施应尽量合并统一设置,但应保持煤矿区域与电厂区域的相对独立,避免出现过多的交叉,减少不同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量。
4坐标系及高程系选取问题参与煤电一体化项目的设计单位较多,相应的设计接口也多,为了保证各设计单位能统一、协调地开展设计工作,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不同行业设计规范的要求不同,很有可能造成各参与设计单位均按照自己行业的规程、规范要求执行,造成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不同,给各设计单位设计接口的配合带来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