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学案四、平面镜
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教学设计4(精品).doc

课题:光沿直线传播平面镜学案一、学习活动目标1.知道并会运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并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会运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三、学习活动设计一、光沿直线传播条件:事例:应用:1.(盐城2006)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2.(浙江省丽水市2006)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
这主要是因为()A.光速极大B.光沿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4.(08天津)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光导纤维中经多次反射从一端传到另一端B.光在光导纤维中始终沿直线传播C.光导纤维是一种很细很细的金属丝D.光信号在光导纤维中以声音的速度传播5.(08福州市)古代时,由于无法解释日食成因,人们迷信地认为日食是一种凶兆。
现在我们可以用光的来解释日食的成因,如图所示。
现有乒乓球、足球和瓦数较大的白炽电灯,请你用这三种物品代表相应的星球,设计出观察日食成因的实验。
并根据三个星球排列的位置,按示例,把答案填写在图中的横线上。
6.(08连云港市)夜晚,某同学在放学回家的途中,从一路灯下远离时,他看到自己影子的长度变,这种现象可以用光的来解释。
二、光速、光速测距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米/秒为__________千米/秒。
光年是的单位,其值等于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
7.(长沙市)运动会上赛跑时,计时裁判总是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计时,这是因为光速要远远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声速。
8.月球自己不能发光,夜晚人们看到明亮的月光,这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发生反射的缘故,因而月亮不能称为光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平面镜》教学教案合集

4.3平面镜成像(一)认识平面镜生活中常用的镜子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___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__.(二)猜想: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先阅读课本P77页的实验方案,明确探究方法和过程2.分组实验,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课本相应位置和表格中。
3.归纳结论:分析: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___.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___的.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因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___.结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像和物体的大小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于镜面.学以致用:1.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像离镜___;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分别是____、____。
2. 小春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下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请根据图中的数据找出正确选项: ( ).A.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2.1米B.小春距离她的像5米C.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4.6米D.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2.1米3. 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四)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认识所成像的性质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1.在图中蜡烛的火焰上取一发光点S,思考:①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②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2.在下图先画出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画出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3.思考: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①这两条反射光线___相交.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沿直线传播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__面另一个发光点发出的。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复习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速度、光的折射定律、光的色散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平面镜、透镜、玻璃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阳光透过树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等。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如反射定律、反射面的种类等。
通过实验演示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4. 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如折射定律、折射面的种类等。
通过实验演示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5. 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如彩虹的形成等。
通过实验演示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
6.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光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
但在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光学领域的知识,如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江苏省 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学期 第三章 光现象 本章综合实验题提优

江苏省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学期第三章光现象本章综合实验题提优1.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璃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此外,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能够确定A蜡烛像的______。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中成的像重合。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 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移去蜡烛B,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蜡烛的像是______像。
2.杨宏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1)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杨光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
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下表中: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的坐标系中画出h和s的关系图象.(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的距离的变化规律为:________.3.如图所示,芬芬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便显示光路。
(2)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3)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第三章光现象知识概念和典型例题分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第三章光现象——知识概念和典型例题分析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透镜、水界面等)。
4. 光的色散:彩虹、棱镜实验。
5. 眼睛与视觉: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概念,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色散、眼睛与视觉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棱镜、水槽、透镜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阳光、镜子、水波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3. 典型例题分析:选取与光现象相关的典型例题,如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等,引导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光现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光现象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的左侧写上“第三章光现象”,中间部分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右侧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
(2)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光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
(3)绘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示意图。
2. 答案:(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的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日食、月食等。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如镜子、水面等。
第三章 光现象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一、单选题1.(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透明的红色、绿色两个气球,如图所示。
我们观察的现象是()A.只有红色透明气球会爆破B.只有绿色透明气球会爆破C.两个气球都会爆破D.两个气球都不会爆破”2.(2022·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感应水龙头,感应器发出的信号如果被感应区的手挡住,反射回来,就能自动出水,感应器发出的信号是()A.紫光B.红光C.紫外线D.红外线3.(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下列生活中的器具,用到紫外线的是()A.验钞机B.电视遥控器C.浴霸D.感应式水龙头4.(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五彩缤纷的世界,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乐趣,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黄三种色光合成的C.成语“白纸黑字”从物理学看,说明白纸反射所有色光,而黑字不反光D.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5.(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2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化特点C.研究真空不能传声时,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密封瓶中的气体时,听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6.(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电子表所显示时间的虚像,则实际时间是()A.12时15分B.15时12分C.21时51分D.15时21分7.(2022·江苏常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铅笔水平向右移动,它的像将变小B.若改用一块更大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大C.若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8.(2022·江苏宿迁·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始终垂直B.镜中的像将远离你C.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不变D.镜中的像变大9.(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末)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10.(2022·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期末)晚上,小明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是实像B.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C.像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光的反射D.像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折射二、填空题11.(2022·江苏宿迁·八年级期末)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反射___________光。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传播方式。
2.掌握光的反射规律。
3.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4.学习光的色散现象。
5.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光的反射规律。
2.光的折射原理。
三、教学内容
1.光的传播方式
–直线传播
–反射传播
–折射传播
2.光的反射规律
–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的关系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角的特性
3.光的折射原理
–入射角、折射角和法线的关系
–折射定律
–折射角的特性
4.光的色散现象
–反射光的分光现象
–折射光的分光现象
四、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结合示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反射规律。
2.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总结规律。
3.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典型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五、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例如水中的鱼形影、镜子中的倒影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
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学案(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学案(附参考答案)设计人: 物理教研组班级姓名【知识梳理】一、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用来表示光的的直线。
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即C = 。
4.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二、光的反射5.光的反射定律(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2)异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
(3)等角:角等于角。
6.可逆性: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7.两种反射:和,它们都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8.平面镜成像特点(1)虚实:成的像为。
(2)等大:像和物的大小。
(3)等距: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垂直:像和物的连线与垂直。
(5)对称: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9.平面镜的应用(1)潜望镜:由两块组成。
(2)塔式太阳能发电:利用凹面镜将太阳光会聚。
四、光的折射规律(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
(3)角不等:①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增大而。
(4)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
(5)可逆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
11.光折射的应用:折射使池水“变浅”,水中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一些。
五.光的色散12.光的色散(1)定义:用三棱镜将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的现象。
(2)白光:由七色光混合而成。
(3)应用:彩虹是太阳光发生而形成的现象。
13.色光的三原色: .14.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①定义:之外的辐射。
②特点: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即热作用越强。
③应用:遥控、红外线夜视仪、诊断疾病。
(2)紫外线①定义:在光谱的以外看不见的光。
②特点:灭菌、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
③应用:医用、钞票防伪标识。
【聚焦考点】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例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点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平面镜
知识点1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使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要找到镜
前的棋子A的像的位置,应当把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然后移动棋子B,直到与棋子A的像.
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玻璃板厚度不计.
(1)实验中选用橡皮泥的作用是,此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是.
(2)请为以下实验步骤排序:
a.移去棋子B,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棋
子A的像
b.将棋子A置于玻璃板前面,将同样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B直至与
A的像完全重合
c.记下棋子A和棋子B及玻璃板的位置
d.移去玻璃板、棋子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
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
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3.如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某同学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①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水平放置的直尺上面;
②取两支长短、粗细均相同的蜡烛,点燃其中的一支放在玻璃板前的直尺上,可以看到
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
③把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至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④在直尺上记录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和未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多次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做上面的实验.其中根据步骤③可得到的结论是( )
A.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B.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C.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
D.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知识点2 平面镜成像特点
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填“倒
立”或“正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填“实”或“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虚像(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因为(填“有”或“没有”)实际光线照射到光屏上.
5.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 )
A.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
B.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C.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D.平面镜是否竖直放置有关
6.在照镜子时,我们看到了如下现象:
(1)镜中的人和实际的人形状(填“相同”或“不同”);
(2)举起自己的左手,看到镜中的人举起的是(填“左”或“右”)手;
(3)当人远离镜子时,镜中的人(填“靠近”“远离”或“不动”)镜子;
(4)在镜子的背面靠近镜子的地方放一张不透明的白纸,此时人(填“能”或“不能”)
看到镜中的“自己”.
7.井口到井底的距离为10 m,井内水深7m,井口上方3m处有一个物体,该物体由井内
水面所映出的像在水面方m处,是(填“虚”或“实”)像.
8.某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8m处垂直平面镜向远离镜面的方向走了2 m.
下列关于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到人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与人大小相等,像到人的距离变为20 m
B.像与人大小相等,像到人的距离变为15 m
C.像比人大,像到人的距离变为20 m
D.像比人小,像到人的距离变为15m
9.如图所示是两个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则实际的时间分别是甲: ;乙: .
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个平面镜与桌面成α角,有一个小球正向镜前滚去,若镜中
小球的像恰好沿竖直方向下落,则∠α为;若小球的像刚好也在桌面上滚,则∠α为.
知识点3 平面镜成像作图
1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12.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试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知识点4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3.现代生活中经常使用平面镜,归纳起来其主要作用是、;但使用不当
会造成,请举一例: .
14.牙医借助可以看清病人牙齿的背面.汽车夜间行驶时,车内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上
成的会干扰驾驶员的视线.
15.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的墙上多挂几面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
( )
A.平面镜能成放大的像
B.平面镜能改变光路
C.平面镜能使进入商店内的光线更多一些
D.平面镜能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2倍
【课时精选】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能在比它小的平面镜内成完整的像
B.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都能呈现在屏上
C.只有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
D.物体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2.如图所示是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
的( )
3.两块互相垂直的平面镜前放置着一个物体,从这两块平面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有(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4.如图所示,十字路口东北角楼房上镶着面对正西南方向的平面大玻璃,一辆小车向东行
驶到十字路口并向南转弯,则小车在平面镜中的行驶方向是( )
A.向东行驶向北转弯
B.向南行驶向西转弯
C.向北行驶向东转弯
D.向南行驶向东转弯
5.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 cm处,以5
cm/s的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 cm
C.铅笔的像向平面镜靠近的速度为10 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则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6.小光站在游泳池边上,举着一块写有“上”字的牌子,如图所示.当水面平静时,在小光正
对面的游泳池边上的小钟看到水中的牌子上的字是( )
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湖面 4 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m.如果小鸟向湖面俯冲下来,那它的像将(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8.如图所示,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
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立、等大的虚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为5 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3 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m.
9.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斜45°.潜望镜是利用
的原理制作而成的.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虚像位于(填“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平面镜1的正上方”“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或“平面镜2的正下方”).
10.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为了使实验中看到的像较清晰,应选择在较(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实
验.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
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
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4)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
原因是.
(5)小明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为了检验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应采取的具体
操作步骤是.
(6)小华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跳
棋的像: .
11.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
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的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
(2)记录.
(3)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
的仪器是.
(4)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
是.
参考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的另一侧完全重合
2.(1)固定玻璃板使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2) bcad
3. A
4. 正立等大虚相等垂直不能没有
5. A
6. (1)相同(2)右(3)远离(4)能
7. 下 6 虚
8. A
9. 10:51 7:30
10. 45°90°
11. 如图所示.
12. 如图所示.
13. 成像改变光路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
14. 平面镜虚像
15. D
【课时精选】
1. D
2. C
3. C
4. D
5. D
6. C
7. 虚8 不变
8. 正0.4
9. 平面镜成像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
10. (1)暗
(2)完全相同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3)A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玻璃板有厚度,且两个面都有成像
(5)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王上,观察光屏上有没有A的像
(6)用手电筒把跳棋照亮
11. (1)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
(2)自己站立的位置
(3)自己站立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门米尺
(4)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