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茶俗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茶文化的概述

中国茶文化的概述

宋代改唐代直接烹煮的煎茶法为点茶法,所用茶 具求精求美,品茶更为艺术化,追求色香味的统 一。至南宋时,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及、 简易化开辟了道路。
茶墨俱香,清心抒情
宋代时,施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以及政治原因,品茶 与泼墨成为文人休闲生活的主要内容,究其原因,苏东 坡所了最好的解释:“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 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晰美恶之不同,其德 操一也。” 。文人们往往借品茶清心,泼墨抒情,寻找 心灵寄托,诸如徐铉、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 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 诗人作茶诗,书法家书茶帖,画家绘茶画,文人著茶书, 各种茶文艺作品纷纷面世,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茶 事活动,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期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时期。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的经济、文 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 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此 外佛教的发展,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措施从不同层面对茶 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促使唐代成为“我国茶业 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
中唐以后,贡茶品种与数量大增,丰富的贡茶,既满足了朝廷饮用需求, 又可进行各类赐茶。 “四镇之乱”和长期的军阀割据加深了唐朝政治、 经济危机,为了解决严重的财政困境,唐朝统治者加剧搜刮民财,建中 三年(782),户部侍郎赵赞于诸道水陆要冲之地征收商税,“每贯税 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税一”,以充盈国库,赡济军资。“四镇 之乱”结束后,罢除了茶叶等项杂税,尽管当时征收茶税只是权宜之计, 但是开了茶叶征税的先例。德宗贞元九年(793 )茶税被列为国家财政 收入。
宋代茶文化——茶文化盛行期
“茶兴于唐、盛于宋。”这一时期,茶已成为“家不可一 日无也”的日常饮品。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 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 饼茶、散茶、末茶。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茶与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对茶的描写,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中都有 大量关于饮茶、茶道、茶具的描述,展现了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茶习俗,还体现了人们对自 然、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茶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现代茶 文化更加注重个性化、时尚化和多元化,各种新型的饮茶方式和茶文化活动不 断涌现。
文化艺术灵感 茶文化对中国的诗词、绘画、音乐 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 无数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茶的种类与分布
绿茶
以鲜叶为原料,未经发酵,色 泽鲜绿,是中国茶的主要类型 之一。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
、湖北等地。
红茶
以新鲜茶叶为原料,经过发酵 ,色泽红润,味道醇厚。主要 分布在福建、安徽、湖北等地 。
乌龙茶
半发酵茶,色泽乌润,滋味醇 和,香气浓郁。主要分布在福 建、台湾、湖南等地。
黑茶
以老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 色泽黑褐,滋味醇厚回甘。主 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浙江等
地。
02
茶的制法与品鉴
茶叶的制作过程
晾青
将采摘后的茶叶摊放在阴凉通 风处,使其自然萎凋。
揉捻
将杀青后的茶叶揉成条状,促 进茶汁液的挤出和均匀分布。
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世界各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 和地区开始学习和传承中国茶文化,举办各种茶文化活动,促进了各国之间的 文化交流和友谊。
05
中国各地茶俗
福建闽南地区的功夫茶
总结词
福建闽南地区的功夫茶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注重茶具的精致和泡茶的技 艺。

中国茶文化 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中国茶文化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礼貌的精华。

从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书《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中国人饮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

据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制茶方法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茶叶和茶文化就传入我国,并以“茶道”为核心逐渐形成了中国茶叶的文化传统。

唐代陆羽、宋代陆羽等人撰写的《茶经》对饮茶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茶艺茶艺是指用茶或茗汤来招待客人。

它是中国民族饮茶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文化修养,是一种艺术追求。

中国的饮茶文化历史悠久,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中国人饮茶非常讲究仪式,讲究品茗、赏言、赏行。

一杯清美、高雅、芳香、雅趣和幽雅和谐之茶是中国人生活的乐趣。

饮茶也称品茗、焚香、赏味。

2.饮茶习俗饮茶习俗由来已久,不同地区的饮茶习俗也不尽相同,而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国的茶俗。

我国唐代即有饮茶习俗,《茶经》中明确记载:“饮后以茶送人,有茶送人之义”。

唐宋时期饮茶已形成了较为完整和规范的习惯,如“送茶诗”就是反映唐代饮茶习俗的代表性诗篇。

唐宋时期将饮茶习惯发展成集饮、点、饮于一体的新风尚,并将茶叶作为礼仪形式之一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饮茶中不仅有一般人饮酒时需要做的事而成为习惯,更是为了消遣娱乐而形成了一种新风尚及对生活质量要求之心理状态。

宋代文人张先在《茶赋》中记载:“寒食迎客至家自奉,饮茶当得与君长”;陆羽《茶经》也将饮茶当成饮酒消遣之物,并提出了饮茶“不为五斗米折腰”之说。

3.饮茶文化的表现中国的茶文化表现为一种以茶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它包括饮茶、行善、乐茶等各种形式。

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饮茶,饮汤,烹茶,饮汤等,其中“饮茶法”更是被称为中国传统饮茶文明之核心。

所谓饮茶法就是把茶水放入器皿之中,以沸水冲泡,待茶水呈黄色时,即为饮茶,待茶水呈褐色时即可斟饮。

品茶时最讲究品尝茶叶鲜绿而有光泽有弹性或软滑细嫩香之品。

一杯清纯的茶、一杯高洁雅洁的茶一般要饮三遍左右。

中国茶道文化风俗的特点

中国茶道文化风俗的特点

中国茶道文化风俗的特点茶道,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文化在中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并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茶道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尊重和敬畏自然中国茶道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茶道中,人们通过品味茶叶和赏析茶具,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受到高度重视,人们会仔细观察茶叶的外形、香气、色泽等特点,并通过泡茶的方式来展现茶叶的韵味。

同时,茶道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如在园林中举办茶道表演,以及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材料来布置茶道空间等。

二、尊重和传承历史中国茶道文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人们在茶道中追溯历史,了解茶文化的演变和传承。

茶道文化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雅好。

茶道表演常常伴随着传统的诗词和音乐,以展现古代文人的情趣和雅致。

此外,人们还通过茶道学习历代茶道大师的经验和智慧,将其传承下去。

三、注重礼仪和人际交往中国茶道文化注重人际交往和社交礼仪。

在茶道中,主人和客人之间有明确的角色和互动方式。

主人以一种虔诚的态度泡茶,客人则需要表现出对主人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这种仪式感和规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此外,茶道还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冥思和静心品茗,提升个人修养和境界。

四、强调内在的价值中国茶道文化注重品味和内涵。

在茶道中,人们不仅注重茶叶的品质,更注重茶叶所代表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

茶叶是一种富含文化底蕴的载体,如绿茶代表清新、红茶代表醇厚、普洱茶代表沧桑等。

通过品味茶叶,人们能够感悟到茶叶背后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哲理。

茶道也强调内在的平和与养生,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总结起来,中国茶道文化风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尊重和敬畏自然、尊重和传承历史、注重礼仪和人际交往以及强调内在的价值等方面。

茶道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形态,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品味,更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CHAPTER定义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

内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最初,茶被用作药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饮品。

发展随着历史的演进,茶文化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与儒、释、道等思想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茶道精神。

传承与创新当代茶文化在传承古代茶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和发展。

民族特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

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等。

地域差异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如福建的铁观音、云南的普洱茶、浙江的龙井茶等。

国际传播中国茶文化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还传播到海外,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如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都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CHAPTER乌龙茶半发酵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绿茶不经过发酵,保持茶叶原有的绿色,如龙井、碧螺春等。

红茶全发酵茶,茶色乌黑油润,如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

黑茶后发酵茶,经过长时间的陈化,如普洱、六堡茶等。

白茶轻微发酵,保持茶叶原有的白色,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茶叶的主要品种干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防止霉变,提高茶叶香气。

控制温度和湿度,使茶叶发生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特定品质。

揉捻将茶叶揉成条状,促进茶汁液的挤出和均匀分布。

采摘选择适当的采摘时间和部位,保证茶叶原料的品质。

杀青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停止发酵过程。

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品质鉴别观察茶叶的条索、色泽、整碎、净度等外观特征。

品尝茶汤的滋味、香气、汤色、叶底等内在品质。

通过感官审评、理化分析等方法对茶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注意茶叶的贮存环境和方法,保持茶叶品质的稳定性。

茶俗文化知识

茶俗文化知识

汉族饮茶,虽然方式有别,目的不 同, 但大多推崇清饮,其方法就是将茶直接用 开水冲泡,无须在茶汤中加入牛奶、姜、 椒、盐、糖之类佐料,属纯茶原汁本味饮 法,认为清饮能保持茶的“纯粹”,体现 茶的“本色”。
1.杭州品龙井 2.潮汕啜乌龙 3.成都盖碗茶 4.羊城早市茶 5.北京的大碗茶
(二)、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 布依人制作的茶叶中,另有一种茶叶很有 特色,相当名贵,而且味道别具一格,这 就是“姑娘茶”。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 的姑娘精心制作的茶叶,制好的这种茶叶 都不拿出来出售,而只作为礼品赠送给亲 朋好友,或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家 作为信物送给情人。意思是用纯真精致的 名茶来象征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13. 布依族“姑娘茶”
• 在布依族家中,男女老少天天都要饮茶。茶 是他们生活中最为普遍和必不可少的基本饮 料。塘上的茶壶,终日热气腾腾。他们相互 往来,相互敬茶,品评茶味,说古论今,无 拘无束,享受着天伦之乐。茶,则是他们之 间联络、交往的纽带。
• 布依人用的茶叶都是自采自制,他们有时也 上山去采和茶叶一样能泡开水饮用的其他植 物,然后和茶叶一起进行加工,如将金银花 与茶叶混合做成金银花茶;这种混合茶叶的 味道特殊,芬芳醇美,还具有清热提神的作 用,泡出来的茶水是很好的饮料。
5. 苗族的八宝油茶汤
• 居住在鄂西、湘西、黔东北一带的苗族,以及部分土家族 人们,有喝油茶汤的习惯。他们说:“一日不喝油茶汤, 满桌酒菜都不香”。八宝油茶汤的制作比较复杂,先将玉 米(煮后晾干)、黄豆、花生米、团散(一种米面薄饼)、豆 腐干丁、粉条等分别用茶油炸好,分装入碗待用。
• 接着是炸茶,特别要把握好火候,这是制作的关键技术。 具体做法是放适量茶油在锅中,待锅内的油冒出青烟时, 放入适量茶叶和花椒翻炒,待茶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 即可倾水入锅,再放上姜丝。一旦锅中水煮沸,再徐徐掺 入少许冷水,等水再次煮沸时,加入适量食盐和少许大蒜、 胡椒之类,用勺稍加拌动,随即将锅中茶汤连同佐料,一 一倾入盛有油炸食品的碗中,这样就算把八宝油茶汤制好 了。

茶风与茶俗

茶风与茶俗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
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 ¥ 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
感觉。
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茶风与茶俗
吕珊珊
吕珊珊
茶俗与礼仪 茶俗与民族 茶俗与重大场合 特殊茶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
为模式或规范。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 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 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 “俗”。 “茶风”包含以下三方面:茶叶、茶与生活、茶器。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积淀,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 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 一部分。
成都盖碗茶
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五道程序: 一是净具:用温水将茶碗、碗盖、碗托清洗干净。 二是置茶:用盖碗茶饮茶,摄取的都是珍品茶,常 见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红、绿茶等。 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冲水至茶碗口沿时, 盖好碗盖,以待品饮。 四是闻香:待冲泡5分钟左右,茶汁浸润茶汤时, 则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盖,随即闻香舒腑。 五是品饮: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盖,倾碗 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真是 别有一番风情。
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 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 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 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江南水乡”吃讲茶”
江南水乡历来流传一种古老的茶俗—“吃讲 茶”。吃讲茶是在平民百姓间因日常生活中发 生的纠纷或矛盾,在双方争持不下时,既不愿 私了,又不愿打官司解决时,为争吵双方举行 的和解茶会。

民俗茶文化的内涵及呈现

民俗茶文化的内涵及呈现

民俗茶文化的内涵及呈现民俗茶文化的内涵及呈现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而民俗茶文化则是茶文化中一支独树一帜的分支。

民俗茶文化体现了中国民间的丰富文化内涵,而呈现方式也更具有民俗特色。

这篇论文将从内涵和呈现方式两个方面来探究民俗茶文化的独特之处。

一、民俗茶文化的内涵1. 民俗习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茶”已经成为一种民间的习俗。

在祭祀、喜庆、哀悼、拜访亲友等场合均有饮茶的习俗,例如“三拜九叩”中的“茶礼”,春节时送红茶互祝新年,端五喝雄黄酒、吃咸蛋与粽子也都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传统习俗。

2. 社交交际传统文化中把茶作为社交交际的载体。

通过在茶席上交流,人们可以亲近彼此,增进友谊。

在明代,茶楼、茶坊、茶井等茶馆的开设,更是为茶文化的发展以及民俗茶文化的涵盖提供了丰富的空间。

同时,“喝茶”成为了人情世故交际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主张的“以礼相待”、“宾主尽欢”。

3. 精神内涵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涵盖了很多方面,其中以“品学兼修”这一思想为代表。

这种思想主张不仅注重人的品德,更注重个人的学识和修为。

而“茶道”这一文化形式则是体现了“品学兼修”的一种方式,更强调了文化修为与社交礼仪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民俗茶文化的呈现方式1. 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民俗茶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茶艺表演师通常会穿上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进行龙凤呈祥、棋盘点茶等特色表演。

通过表演,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加丰富的茶文化内涵,体验到茶道蕴含的文化与美学。

2. 茶禅一味茶禅一味是佛教文化与茶文化的结合,融汇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和健康生活的生活方式。

茶禅一味注重茶与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清净澄心的茶道,达到淡泊、专注的精神境界。

3. 茶乡民风茶乡民风是民俗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有很多著名的茶乡,如黄山、武夷山等,其中的茶文化不论是在食品、饮品、日用品乃至服饰等各个方面,均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同时,茶乡也是茶民俗文化的各种节日庆典、传统活动的举办地,如武夷山的“武夷祈雨”、黄山的“黄山牡丹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茶俗文化
管理系130701班李睿130734020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

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

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内容丰富,各呈风采。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茶作为礼仪的一部分。

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按本民族的礼节带去茶开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

唐时,饮茶之风甚盛,社会上风俗贵茶,茶叶成为婚姻不可少的礼品。

宋时,由原来女子结婚的嫁妆礼品演变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

至元明时,“茶礼”几乎为婚姻的代名词。

女子受聘茶礼称“吃茶”。

姑娘受人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

清朝仍保留茶礼的观念。

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

由于茶性不二移,开花时籽尚在,称为母子见面,表示忠贞不移。

如今,我国许多农村仍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等。

在婚礼中用茶为礼的风俗,也普遍流行于各民族。

蒙古族订婚,说亲都要带茶叶表示爱情珍贵。

回族、满哈萨克族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品都是茶叶。

回族称定婚为“定茶”,“吃喜茶”,满族称“下大茶”。

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有作礼物时,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谢恩茶”、“认亲茶”等仪式。

总之,从古到今,我国的许多地方,在缔婚的每一个过程中,往往都离不开茶来作礼仪。

我国以茶为祭,大致是在南北朝时逐渐兴起的。

南北朝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遗诏说:“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上贵贱,咸同此制。

”齐武帝萧颐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他提倡以茶为祭,把民间的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中,并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

把茶用作丧事祭品,只是祭礼的一种。

我国的祭祀活动,还有祭天、祭地、祭灶、祭神、祭仙、祭佛,不可尽言。

古代用茶作祭,一般有这样三种形式:在茶碗、茶盏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干茶;不放茶,久置茶壶、茶盅作象征。

祭祀活动中的以茶作祭品,可以说是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带封建迷信的副文化。

但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现象。

在武夷山的农村较为普遍的茶俗便是“客来敬茶”,“ 一杯香茗暂留客”,表达了武夷山人对客人的问候和敬意。

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体现武夷山人重情好客的美德和传统礼节。

宋代以来,武夷山民间流传着“客至莫嫌茶当酒”的风俗,大抵客至,寒暄问候,邀请入座,主人的家属,立即洗涤壶盏,升火烹茶,冲沏茶水,敬上一杯香茶。

主人讲究“端、斟、请”;客人则留意“接、饮、端”的举动,主人以左手托杯底,右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躬着茶,微笑地说:“请用茶”。

饮茶人宜双手接杯,道声谢谢,端杯细啜,赞主人茶叶佳、好,一道茶后,寒暄叙话,主人复斟茶,饮毕不能将余泽倾倒,主人要待客人午后方可清理、洗涤茶具。

武夷山有的村流行着一种“喝擂茶”的习俗。

擂茶是农家招待客人必备的饮料,其原料一般只用茶叶、大米、桔皮摆制。

讲究的还放入适量的中药菌陈、甘草、川芎、肉桂等。

喝起来特别香甜,是一种可口的饮料,特别是在炎夏,具有清凉解暑的功效。

在喝擂茶的同时,还备有佐茶的食品,如花生、瓜子、炒黄豆、爆米花、笋干、南瓜干、感菜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敬茶时擂茶碗内溢出的阵阵酥香、甘香、茶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实在令人心驰神往,是待客的佳品。

“三道茶”是武夷山御茶园根据武夷山民间饮茶习俗,以“和、敬、怡、真”的思想为指导,整理出来的。

也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的饮茶方式(一般适用于茶馆)。

“三道茶”包括“迎宾茶”、“留客茶”、“祝福茶”。

“迎客茶”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送上的第一盏茶,并配有茶点。

茶点是具有武夷山区特色的米焦、芝麻果、咸笋干、芋果等。

香醇的茶和甜美的茶点,表示欢迎客人的到来。

“留客茶”是让客人既能看到泡茶的技巧又能品尝到茶的色、香、味。

一边品茶,一边交谈,无拘无束,其乐无比“祝福茶”在客人即告辞时,送上一杯桂花金桔茶,并送上祝福的吉言。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其饮茶习俗千姿百态,各呈风采。

就武夷山饮茶习俗而言,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等形式。

由古代沿袭下来的饮茶习俗至今在有的农村或茶艺馆还依然可见。

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