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历史北京卷

合集下载

2010年北京卷解析(历史)

2010年北京卷解析(历史)

2010年北京卷历史部分选择题部分12.【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汉初“郡国并行”的基本史实。

图中地名,提到了广阳国和渤海郡等,可知是“郡国并行”时期,而古代只有汉朝实行了这样的地方建制。

13.【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思想。

本题的关键在于“君主专制理论”,而题干中又明确了时间,所以可以在A、D中选择,而荀子是儒家代表,所以选择D。

14.【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文化。

本题较为简单,只要注意到朝代的限制条件,即可轻松选出,只有王祯是元朝人。

15.【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清末早期维新思想。

从“惟君民共治”可知其政治主张为“君主立宪”,再看四个选项A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C、D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只有王韬是“早期维新派”,是主张“君主立宪”的。

16.【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解读。

此题的迷惑之处在于题干中给出的1903年,材料本身并不难,很容易想起“新文化运动”,对照时间肯定不对,但是,却很容易排除B、C。

D为回击复古逆流,“复古逆流”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是袁世凯篡权后,所以时间又不对,可以排除。

只剩A项,而且是符合题意的。

本题的关键在于,材料性的选择题,首先要依据的是材料本身。

17.【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淞沪会战”。

题干中的关键词有,上海、全国人民、团结、民族的生存等,这样考察的肯定是民族矛盾相关事件,故而,可以排除B、C,而A 时没有涉及到上海,故而选择D,应该是指“淞沪会战”。

18.【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战役的顺序和主要的作战区域。

由题干中的“山海关”可知,是“辽沈战役”已经结束,解放军入关为解放“华北”做准备,故而,选择C。

19.【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是在全国解放之前就实行了区域自治,而,西藏问题由于达赖的问题,这几年也是比较热,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56年,是最后一个。

20.【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柏拉图及其思想。

2010高考 文科综合 北京卷 历史部分 沈大富 评析

2010高考 文科综合 北京卷 历史部分 沈大富 评析

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求平衡——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历史卷评析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沈大富北京从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高考试题,北京高考的历史试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风格。

今年北京的第一次新课程高考试题的情况引起了老师、考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但是在高考之后,北京文综历史试卷改变了北京卷多年受到一致好评的局面,出现了不少负面评价。

仔细研究北京高考历史试题,发现今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在变与不变之间力求平衡,争议在所难免。

一、北京试题的“不变”初看今年的北京试题,发现试题从形式、考查方式等不少方面和前几年的类似,感觉北京试题还是想力求平衡过渡,想继续坚持北京试题的某些传统风格,从而稳中求变。

1.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今年的北京历史所有试题,除了选择的第19题以外,基本都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了新的问题情境,注重考查考生的史料研习能力。

构成新情境的材料类型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图、老照片、文学作品、历史观点、政府报告、大事年代、曲线图等。

在图文资料构成的新情境下,要求考生能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即使是考查再认再现的试题,也是把问题放在了新情境中让考生去解答问题,这也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

2.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向来不回避社会热点,让人去感受时代的气息和社会的脉动。

试题以史为鉴,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社会意义,展现了历史学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

如试卷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关注,近现代的民主化和工业化问题,当代的低碳生活、抗震救灾问题,世界杯与欧洲历史进程等,都引导学生去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通过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认识社会问题,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及社会价值。

3.注重北京史的考查选择题的第12题在去年考查在北京地区的分封制基础上,考查了北京地区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这是一道地理历史题,用了一幅北京地区的历史政区示意图,图的信息比较丰富,引导学生从地理向历史答题转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转换,体现文综考试中的人文关怀。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4【含点拔解析】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4【含点拔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1.(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答案】A【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

2.(2009年上海高考24题)“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答案】D【点拨】皇家警察是英国由英国女皇授予香港警察的。

名称的改变”体现了香港刚刚回归,原来的部分香港皇家警察变成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警察。

3.(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4题)图9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①民族团结原则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点拨】全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货币上有少数民族的文字表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理念,和汉字共同使用就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理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式创立是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的。

故排除③而选①②④4.(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9题)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版)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专题23 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点:史料价值、史学研究方法、历史认识论——史观一、选择题1.(2018年江苏卷T1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2.(2017年全国卷ⅠT26)表2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旧唐书·太宗本纪》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新唐书·高祖本纪》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3.(2017年全国卷II T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4.(2017年全国卷II T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5.(2017年北京卷T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2017年北京卷T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2010年北京高考理综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超高清晰版)

2010年北京高考理综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超高清晰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 .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 .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C .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 .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2.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B .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C .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 .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 .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 .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 .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4.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 )/褐(b )色、有(s )/无(S )白斑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Ss 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 A .1/16 B .3/16 C .7/16 D .9/16 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 .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 .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 .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 .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 .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3+Fe -3e =Fe 7.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 .24H SO 、NaOH ——腐蚀品B .4CH 、24C H ——易燃液体 C .2CaC 、Na ——遇湿易燃物品D .4KMnO 、227K Cr O ——氧化剂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OH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 .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 .1 mol 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 mol 乳酸(363C H O )D .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9.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十年(2010-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 : 古代和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教育

十年(2010-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 : 古代和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教育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专题4 古代和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教育考点一: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科技成就考点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考点三:文学成就考点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考点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考点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2018年全国卷ⅠT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2.(2018年全国卷II T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3.(2018年江苏卷T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A【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希望大家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学习网XuexiFangfa高考频道将及时发布全国各地2010高考试题及答案,同时还提供了试题估分和志愿填报辅导等内容,以便广大考生更好的填报志愿。

本站提供的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是我们和网友共同收集的结果。

如果您有我们没有收集到的内容,欢迎广大网友第一时间提供给我们,以便让大家能尽快共享到最新的试题和答案。

由于时间匆忙,所提供内容难免有疏漏,欢迎您的指正。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蓝色字体为已发布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 1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安徽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北京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上海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化学物理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文综政治生物历史地理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辽宁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同陕。

2010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版)

2010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版)

2010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回答第12、13题。

12. 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13.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4. 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

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

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15.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16 . 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

”这反映作者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C.批判宗法制度D.回击复古逆流武装斗争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重要法宝。

回答第17、18题。

17. “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18. 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图7 东北解放军人关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20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北京卷)历史试题解析海南程世高第I卷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回答第12、13题。

12.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 D.唐朝【答案】C【解析】今年很多自主命题的省(市)高考历史第一题都和本省(市)历史相关,安徽卷如此,北京卷亦然。

这一题的解答需要看清地图抓住有效信息和必要的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知识储备。

同样是考行政区划沿革,这道题比2009年安徽卷历史第一题难度要小多了。

读图可知,信息有“涿郡”、“广阳国”、“上谷郡”等等,便可知道“郡国并存”,继而判断应为汉朝。

西周实行分封,诸国并立;秦朝实行郡县制;唐朝前期是道—府(州)—县,后期是道—节度使—府(州)—县制。

我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变迁近年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均有所体现,应当引起大家重视,自主命题的省份师生在复习时可以具体结合本省(市)的情况。

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答案】D【解析】这道题很好地反映了新课标下新教材的新体系,将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动态性表现出来。

试题本身很简单,可以毫不犹豫的选出D。

但是有点需要说明,虽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也对韩非子法家思想有影响,但是荀子却非属法家。

这一点在09年高考历史海南卷中出现过(详见09年海南历史第一题)。

大家在复习高考思想文化史这块,要理清各派思想之间的联系及各自的发展轨迹等。

近几年思想文化史的分值比例逐渐加增,这和本科历史将学思想文化史单独分为一个学科应该有着密切关系。

毕竟高考命题者大多数为大学教授,我想大学的历史学模块体系也会深刻影响命题。

14.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

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

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答案】C【解析】这是典型的不回避热点试题,以高考当年的重大事件为背景材料,当然这一热点估计不被大家所重视。

解答这一题,热点只是作为试题切入口,不影响解答。

解答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首字“元”,这是一个时间限定,是本题“题眼”。

剩下的只需判断顾恺之、吴道子、王祯、李贽谁是元朝人,我想这应该是不能再基础的基础题目了,可以说是送分题了。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试题是有层次性的,这种基础题是要细心拿分的。

高考前的复习也要以基础为主,以课本为依托,能力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撇开基础谈能力无疑是在建空中楼阁。

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出自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他谈到英国政治之时认为英国富强的根本不是武器进步与商业繁荣,而是政治。

他将政治型态分为三类,一为君主之国,一为民主之国,一为君民共主之国;他认为其中最理想的型态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君民共主制,其原因与冯桂芬的想法类似,即有了题干材料中的文字。

当然,这是事先知道这段文字的出处。

解答此题,也是很容易的。

读懂这段简易的文言文应该不是很难,首先可以排除A,应为魏源还没有这种认识水平,受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也不可能有。

这是向西方学习的“制度”层次,而且是“君民共治”,即仿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所以应该选择早期维新思想家B.王韬。

16.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

”这反映作者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答案】A【解析】这也是一小段建议文言文,需要读懂方可以顺利解题。

俗话说“文史结合”,文言材料和古代文学常识在高考中频频出现。

要学好历史,必要的语文素养是不可或缺的。

1903年正值清朝末年,如果时间感强一点,可以知道是清末“新政”时期,但是仍然也没有解题头绪。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的D。

材料中说选官和断案依靠神灵,显然是迷信,自然可以选出A。

“神”自然让人反映到迷信。

武装斗争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重要法宝。

回答第17、18题。

17.“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答案】D【解析】如果文学知识较扎实的话,此题只要抓住“即时而作”和“巴金”这个信息即可可以排除A(此时巴金还未出生,他生于1904年)、B(巴金还未投入文学是以创作,此时他还是儿童),但是C、D还很难作出排除选择。

但是仅以“争我们民族的生存”可看出乃民族危机,便可马上选择D。

应该说,这题也没有什么难度。

中国近现代史上很多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是一个时代、一个事件的缩影,都有着时代背景,这也成为命题者的常用入题口,大家学习、复习时可以注意结合思考。

18.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这幅图片在很多地方都命名为“平津战役”,就连百度百科关于“平津战役”的解释,也附上了这一图片。

1948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进行的第一个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结束,使得东北全境解放。

紧接下来的是发动了平津战役,符合题意“即将参加”。

如果考生地理基础知识较好,知道山海关在河北秦皇岛,那么即使不知道三大战役先后顺序,也可知道接下来的是“平津战役”。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答案】A【解析】这是考查我国重要政治制度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次考的既不是其内容也不是其意义,而是其实践。

一般历史考试都会比较重视“历史之最”,我想经过考前认真的复习强调,这道题也能轻松解决。

1947年设立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设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建立。

另外,还要重视其他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基层群主自治制度。

20.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答案】B【解析】解答这题需要咋,即首先判断出该哲学家,再去选择他的思想。

如果考生知识面广一点,对哲学史知识了解较多的话,一看到“乌托邦”应该会联想到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可是题干已经限定是古希腊哲学家,所以可以不做考虑。

古希腊哲学家被大家熟知的本来就没有几个,根据题目信息应该可以知道是柏拉图。

而且在人教版必修3第5课的历史纵横中也对柏拉图的“理念论”做个简单介绍。

这题启示我们要关注课本上的课外阅读。

这就像是以前大纲版老教材中的小字(楷体字)部分,虽然不是正文,却是正文的补充阅读,如果不加以解读,是不能详细理解课文主题内容的。

因此我们关注”小字“并不只是怕它被考。

21.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

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答案】B【解析】本题时空限定十分明确具体,17实际的英国革命期间。

把握好这个限定,知道这一时期的政权的更迭,便可选出答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的是斯图亚特王朝,把詹姆士一世的继承人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很显然“反抗的”是查理一世。

内战结束后,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了大权,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并先后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很明显“造成了”克伦威尔的独裁。

这也可以算是送分题了。

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答案】D【解析】材料有两层意思,以|“当然”为分界。

前一段说的意思是市场调节发挥了巨大、有效作用,后一段强调仍然要坚持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不变。

言下之意就是,大方向、大主导的国家计划不能改变,只是要稍微放手日益作用显著的市场调节即“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关于市场和计划的关系及各自的作用以前多次在高考主观题中出现,这此在选择题中在现,给广大老师带来的是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23.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

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

他可以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这是一个情景题,设置的情景是1990年在意大利举行的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也算是“以旧考旧”吧。

这是个组合选择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

当然如果基本功扎实的话,也不反对──选择判断。

首先1990年苏联是没有解体的,所以③必选,由此则可排除B、D两项,然后焦点在是有②还是④。

而北约轰炸南联盟是1999年发生的事,我想参加今年高考的学生即使没有背这一时间,当时应该读小学的他们(大部分在1990年之后出生)应该听过这个新闻。

这样凭借自己的“历史经历”也可知道④不对,则选A。

第II卷37.(36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茶叶产于我国南方。

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

(4分)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