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 《地球的形状》课件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6 地球的形状课件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6 地球的形状课件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 地球形状的知识,及时记录, 并和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我们的地球是标准的球 形吗?
04
课堂总结
运用模拟实验证明地球是圆的猜测 实验1:模拟行船
实验材料:大球(如篮球等)、船模、桌子。
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
思考:这些实验材料用来模拟什么? 模拟地球
模拟平面
模拟船只
实验过程 让船模分别在球面上和在平面上模拟前进和后退,分别观察现象。
温馨提示
①船在地球仪上航行时视线要 与地球仪的顶端保持水平。
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射的影子
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三个同学合作,打开手电筒,让正方体和 小球的影子分别投到屏上,观察影子的形状。
注意:手电光和正方体、屏在同一条直线上
实验发现 用正方体模拟地球时,投影(月食)是正方形的 ,而用球体模拟地球的时候才能观察到圆形或者 圆弧。
实验说明:地球是圆的。
虽然有现象能表明地球是球体,但古代的大多数人还是不 能接受这个观点。
天圆地方
这和人们观察 到的现象基本 相同。天好像 一个穹顶,盖 在地上,大地 是方形的。
有一些现象,却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
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到远方驶来 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 身。
月食时,地球投影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动画演示
地球遮挡了太阳 的光线,地球的 影子投射在月球 上,便形成了月 食。
③重点观察桅杆和船身的变化。
②船在桌面上航行时视 线要与桌面保持水平。
实验发现
当船模在球面上模拟时,先 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当船模在平面上模拟时,是一 直都能完整地看到船身的。
实验说明:地球是圆的。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形状》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形状》精品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 和月球
6.地球的形状
导入
太阳和月球都是球形, 你知道地球的形状吗?
探索
猜测
球形
在海边, 人们 发现远方驶来的 船,先看到船的
,再看到 。
船模、地球仪、泡沫块分别代表什么?
实验要求: 1.观察者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速。 2.小组分工合作,分别体验观察者。 3.小组讨论:观察现象更符合哪种猜想。
归纳总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下课了!
•你的收获感有多大,我的满足感就有多强烈!
探索
月球本身不发光,但会反射太阳的光。
探索
月食
手电筒,正方体,乒乓球 ,泡沫板分别模拟什么?
探索
实地测试 麦.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哪些信息说明地 球是球形的? 2.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
地球真的是“正球体”吗?
【回顾总结】
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3.6《地球的形状》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8张PPT).ppt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3.6《地球的形状》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共48张PPT).ppt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麦哲伦 2、行星 3、圆 (二)、判断题 1 、 x 2、x 3、 √
方 4、船身 船帆 5、平面 4、 √ 5、 √ 6、 √
(三)、选择题 1 、 A 2 、 A 3 、 B 4、C 5、 A 6 、 A 7 、 B 8、 A (四)、排序题 ③④②①
七、说板书设计
2.出示月食动图,教师讲解月食的形成原理。是谁的影子挡住了太阳的光 线?(预设:地球的影子)。 3.引导:到底是什么样形状的地球能产生圆弧形的影子?(预设:球形) 教师演示实验,手电筒模拟太阳光,乒乓球模拟地球,白色平板模拟月 球表面。
(四)实践证据:麦哲伦环球航海 导语:人们根据生活现象找到了地球是球形的证据,但是还是有很多人 不接受这个观点。只有不断寻求证据,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A. 俯视 B.平时 仰视
4 、古代( )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A. 印度人
B. 中国人 C.埃及人
5 、用正方体模拟地球时,投影(月食)是( )形的。
A. 正方形
B. 球形 C.长方形
6、在模拟月食的实验中,小球模拟的是( )
A. 地球 B.太阳 C、月球
7、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可概括为(
)
A. 观察猜测——实践证明——现象推断
B 观察猜测——现象推断——实践证明
C. 现象推测——观察猜测——实践证明
8、很久很久以前,多数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
)
A. 方形
B. 圆形
C.球形
(四)、排序题 :按时间顺序将下列关于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排序。 ①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 ②1519-1522 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③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④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表面的影子是圆形。 按时间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形状》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形状》课件

课堂小结
我们重新经历了人们探索和了解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一开 始认为地球是方形的,到对特殊现象——先看到帆顶再看船 身和月食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模拟实验,再到了解麦哲 伦的航海旅行。
现代科技观测到的地球
现代科技观测到的地球
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站和各种宇宙探测 器 发回来的照片就能清楚的看到地球的样子。
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 赤道稍鼓 不规则球形
太阳系里的地球
研讨
问题 1 :通过模拟实验,你观察到哪些信息可以说明地球是 球 形的? 问题 2 :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
如果地是方的,那不可能出 现上面这样的现象啊!
你理解了吗 ?
模拟实验 1了吗 ?
模拟实验 2
对比观察,有什么不同 ?
活动手册
把你模拟实验的观察 结果画下来,并推测 一下地球可能的形状 。
麦哲伦航海旅行的故事
1519 年,航海家麦哲伦 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 行, 3 年后,他的船队又 回到了出发地,人们开始 接受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蓝色弹珠这张照片拍摄于 1972 年 12 月 7 日,当时宇航员在阿波罗 17 号飞船上( 登月计划的飞船命名序列),三名宇航员 中的某一位用一台 80 毫米镜头的哈苏照相 机,拍下了完整的地球照片。
这张照片非常难得,因为阿波罗 17 号飞船执行的是最后一次阿波罗登月计划, 从此以后,人类已经很久没有飞船抵达这个距离对地球进行拍照。我们看到的大量 地球的照片,都是合成照,而不是太空实拍。站在宇航员的角度,于 4 万 5 千公里之 外眺望母星,地球就像是一颗很小的蓝色弹珠。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 下
地球的形状
你怎么知道地球形状的? 古代人没有高科技,他们 怎么 了解地球的形状的呢?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课件.地球的形状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课件.地球的形状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3.6地球的形状
教科版(10张)【PPT完美】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3.6地球的形状
教科版(10张)【PPT完美】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3.6地球的形状
教科版(10张)【PPT完美】
模拟实验
船模在球面上先看到帆顶,再看到
三年级下10张)【PPT完美】
船身;在平面上帆顶和船身一起出现。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3.6地球的形状
3.6地球的形状
教科版(10张)【PPT完美】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3.6地球的形状
教科版(10张)【PPT完美】
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是球形的?
四个阶段: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
在公元前5、6世纪,希腊哲学家毕达斯就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念,而亚里士多德则根据月食时月 面出现的圆形地影推论出地球是圆形的.这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的眼光探讨地球的形状.16世纪荷兰天 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计算,提出著名的日心学说,为人类了解地球铺平了道路.随后伽利略、 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家不断探索,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造卫星的上天,为大 地测量找到新的手段,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颗极为普通的一颗行星。
教科版(10张)【PPT完美】
模拟实验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3.6地球的形状
教科版(10张)【PPT完美】
正方体物体的投影是正方形的; 球体的投影是圆形。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3.6地球的形状
教科版(10张)【PPT完美】
虽然有的现象能表明地球是球 形的,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接受这 个观点。直到1519年,航海家麦哲 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 年后,他的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 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 这样,人们才开始接收地球是球形 的观点。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形状》教学课件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形状》教学课件
现象: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 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
如果地是方的,那不可能出 现上面这样的现象啊!
“地是方的”没办法解释的现象2
现象:在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 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如果地是方的,那不可能出 现上面这样的现象啊!
你理解了吗?
模拟实验1
对比观察,有什么不同?
课堂小结
我们重新经历了人们探索和了解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一开 始认为地球是方形的,到对特殊现象——先看到帆顶再看船 身和月食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模拟实验,再到了解麦哲 伦的航海旅行。
他 们 走 进 草 地 里 。 小 公 鸡 找 到 了 许 多 虫 子 , 吃 得 很 欢 。 小 鸭 子 捉 不 到 虫 子 , 急 得 直 哭 。 小 公 鸡 看 见 了 , 捉 到 虫 子 就 给 小 鸭 子 吃 。
你理解了吗?
模拟实验2
对比观察,有什么不同?
活动手册
把你模拟实验的观察 结果画下来,并推测 一下地球可能的形状。
麦哲伦航海旅行的故事
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 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 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 了出发地,人们开始接受 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研讨
问题1:通过模拟实验,你观察到哪些信息可以说明地球是球形的? 问题2: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 下
地球的形状
《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第6课
回到以前
回到以前:现在的时间回到很久很久以前,你是那个时候的人们,把自 己想象成那个时候的人们。作为古人的你,你正在思考地球的形状,并 且在寻找证据。
室外观 察体验
提出 猜测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是不是与你的 观察相符合?

最新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形状》精品课件

最新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形状》精品课件

通过模拟实验,你观察到哪些信息可 以说明地球是球形的?
船模在球面上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 身;在平面上帆顶和船身一起出现。
正方体物体的投影是正方形的;球体 的投影是圆形。
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是球形的?
四个阶段: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
在公元前5、6世纪,希腊哲学家毕达斯就提出地球是球形的观念,而亚里 士多德则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圆形地影推论出地球是圆形的.这是人类第 一次以科学的眼光探讨地球的形状.16世纪荷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 观察和计算,提出著名的日心学说,为人类了解地球铺平了道路.随后伽利略、 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家不断探索,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迅猛 发展,人造卫星的上天,为大地测量找到新的手段,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浩瀚宇 宙中一颗极为普通的一颗行星。
课后小知识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 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模拟实验
船模在球面上先看到帆顶,再看到 船身;在平面上帆顶和船身一起出现。
模拟实验
正方体物体的投影是正方形的; 球体的投影是圆形。
虽然有的现象能表明地球是球 形的,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接受这 个观点。直到1519年,航海家麦哲 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 年后,他的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 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 这样,人们才开始接收地球是球形 的观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 《地球的形状》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  《地球的形状》课件

新知讲解
3
麦哲伦船队环球旅行航海线路
新知讲解
麦哲伦
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从西班牙圣罗卡港浩浩荡荡地出发,向
巴西海岸驶去。他们]横渡大西洋来到巴西后,沿南美洲的东岸南下。并于1520年4月到
达圣胡利安港。1520 年8月,一艘船沉没,另一艘船逃跑,剩下的三艘船历尽千辛万苦,
38天后驶进了一片碧波浩瀚、风平浪静的汪洋大海,水手们给它起名叫“太平洋”。横渡
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我们分别找材料做模拟实验。 实验1: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
驾驶员驾驶帆 船的速度要一 致,不要太快!来自观察者眼睛 要平视观察!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目的:观察“进港和出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实验材料:橡皮泥、火柴、小纸片、地球仪。 实验猜想:帆船在球体上航行,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时看 见的情况则相反。帆船在平面上航行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做一只帆船,插一根火柴作为桅杆。 (2)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帆船在地球议上移动模拟航行,观察帆船进港和出港的情况。 (3)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 (4)比较并解释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同时据此猜测 地球的形状。
新知导入
如果没有高科技,我们怎么知道地球的形状?
天文望远镜
卫星科技
航天科技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我们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球体。我们能够知道这个事实,得益于现代的 科学技术,例如天文望远镜、卫星科技、航天科技等,但是古时候并没有这么高的科技, 古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地球的形状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下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使用过微信吗?
当你打开微信的时候,一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巨大的 地球站在那里,这就是微信的启动画面,许多人对此非常 熟悉。
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船员所拍摄的 著名地球照片。当时太空船正运行至距离地球45000千米 (28000英里)之处。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想。
(2)古希腊人的地球观。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是球体这一概
念,但是他的这种概念仅是因为他认为球是所有几何形体中最完美的, 而不是根据任何客观事实得出的。
毕达哥拉斯在宇宙论方面,结合了米利都学派以及自己有关数的 理论。他坚持大地是圆形的,不过他抛弃了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想。
后来,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
被地球的影子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给出了地球是球体或
近似球体的第一个科学证据。
亚里土多德还总结出三个科学方法来证明地球品球体或近似
球体,越在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极星越低,且可以
着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的星星。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 是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 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古代中国人则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早在2000 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地方说”,又名“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意思是说,蓝天像一 个半圆形的盖子 ,大地像块四方的棋盘。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2: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影的影子。 实验材料:光屏(纸板)、手电筒、球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实验过程:(1)将正方体和球体分别放在手电筒和纸板之间。
(2)打开手电筒,观察两个模型在光屏(纸板)上成像的形状。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现象:正方体木块在光屏(纸板)上呈现的影子是正方形的,球体在光屏(纸板) 上呈现的影子是圆形的。 实验分析:月食就是地球的影子投在月球上的景象,其中地球是遮挡物,太阳是光源, 月球是光屏。从不同角度投射的影子都有弧度,在立体图形中能做到的只有球体。 实验结论:地球的投影是具有弧度的,所以地球是球体。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做一只帆船,插一根火柴作为桅杆。 (2)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帆船在地球议上移动模拟航行,观察帆船进港和出港的情况。 (3)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 (4)比较并解释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同时据此猜测 地球的形状。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显然,古代人最初往往会凭借直觉想象,甚至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来表达 他们对于地球形状的揣测。那时人们的这些认识都是没有依据的猜想,是不科学的解释。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想。
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圆的, 地是方的。这和人们观察到的现象基本相同。随 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宇宙越来越多的探索, “天圆地方”的猜想被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事实 所否定。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它们从哪里来,又 到哪里去了呢?日月在东升以前和西落以后究竟 停留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使古人困惑不解 , 也争论不休。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分析:(1)通过让帆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港和出港,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帆船沿着球体航 行,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火柴) ,然后才是船身,出港时看见的情况则相反。 (2)把帆船放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则一直能够同时看见“桅杆"(火柴)和船身。 实验结论: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论证了人们猜测地球是球体的假设的正确性。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而是浮在水 中。后来,认为地球浮在空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浑天说” 认为,日月星辰都附着在地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 来,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晚,太阳落到地球的背面去, 星星升上来。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日月星辰的出没。“浑天说" 在中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球是球形的,
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
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有一些现象,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 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
新知导入
如果没有高科技,我们怎么知道地球的形状?
天文望远镜
卫星科技
航天科技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我们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球体。我们能够知道这个事实,得益于现代的 科学技术,例如天文望远镜、卫星科技、航天科技等,但是古时候并没有这么高的科技, 古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新知讲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并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古巴比伦人则把大地想象成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埃及人更相信神灵,认为 大地是身披植物斜卧的男神,天空是一位由大气之神托着的女神,太阳神每天乘船在天 空中往来穿行;古希腊诗人荷马把大地想象成一个盾形的大盘子,河流和海洋从四周围 绕着大地,天穹就像扣在盘子上的铜碗……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想。
(1)张衡的“浑天说”。 直到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浑天说":
“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 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才使人们对这 个问题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新知讲解
1 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是圆形的猜想。
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我们分别找材料做模拟实验。 实验1: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
驾驶员驾驶帆 船的速度要一 致,不要太快!
观察者眼睛 要平视观察!
新知讲解
2 通过一些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
实验目的:观察“进港和出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实验材料:橡皮泥、火柴、小纸片、地球仪。 实验猜想:帆船在球体上航行,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时看 见的情况则相反。帆船在平面上航行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