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图像(1)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竞赛讲座01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竞赛讲座01机械运动

例题:(2012 年“志英杯”物理竞赛)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
有些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 0km/h 急升到 110km/h。如图是一辆车在 10s 内的车速
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第 4s 时车速为______km/h,从第 2s 到第 4s 过程中,车速
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从第 6s 到第 8s 速度的变化
从图中看,是变速运动。是匀变速运动。速度变的快慢不一样。 1、加速度
6 / 15
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定义式:
a

v

vt

v0
t t
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 vt——经过一段时间 t 时的速度
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m/s2 或 m·s-2 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A.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 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D. 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 二、位置、路程和距离 1、位置可以用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 2、路程:物体运动的路线的长度。表示位置变化的多少 3、刻度尺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累积法:把 n 段相同长度的物体叠合,使叠合后的总长度比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 大得多,测量出总长度除以 n,可以算出物体的长度。利用累积法可以测量纸张的厚 度、铜丝的直径等。 4、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速度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因此,也可以说加
速度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的变化率.
例题:货轮起航,10s 内速度增加到 0.2m/s; 火箭发射时,10s 内速度增加到

(压轴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卷(含答案解析)(1)

(压轴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卷(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6m/s v =甲,0.2m/s v =乙B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6.0mC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4.8mD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2.4m2.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出行。

小刘骑电动车以18km/h 的速度平稳前进;小韩以4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出行,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 270m 。

关于三者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刘速度最大B .小韩速度最大C .小王速度最大D .三人速度一样大3.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对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 B.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CD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OA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D.汽车在4h内运动的路程为30km4.甲、乙先后从同一位置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比乙早出发2s,甲运动6s 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与乙间的距离为2m,在a、b、c三条图线中,有一条是描述乙的运动情况的。关于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aB.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bC.图像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乙可能是图像中图线cD.图像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乙一定是图像中图线b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D.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6.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2: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4:9B.3:4C.3:1D.1:37.一乘客坐在一辆以8m/s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里,关于他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有()①以路边的电线杆为参照物,他在向东运动②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以他后面的一辆以12m/s向东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他在向西运动④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他都在向东运动A.只有①对B.只有①和②对C.只有④对D.①②③都对,④不对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A.3:4 B.4:3 C.1:1 D.1:39.对于做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sv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B.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C.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D.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10.甲、乙、丙三个运动物体,甲运动速度为72km/h,乙运动速度为18m/s,丙物体在1min 内通过900m, 比较可知()A.甲运动最快B.乙运动最快C.丙运动最快D.三个物体一样快11.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空中飞行的小鸟B.月亮升上了天空C.水中游动的鱼D.铁生锈了12.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二、填空题13.(1)单位换算:1m= _____ nm,1h= ______ s,1m/s= ______ km/h(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刻度尺测得的结果是_________ cm,乙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___________ cm。

东北育才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有答案解析)(1)

东北育才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有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6m/s v =甲,0.2m/s v =乙B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6.0mC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4.8mD .经过6s 两小车可能相距2.4m2.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A .2:5B .5:2C .9:10D .5:83.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 .乙的速度越来越大B .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长C .在第1.5s 时两车相距1.5mD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4.如图所示,“天舟一号”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站在轨道上对接成功。

此时我们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是( )A .地球B .太阳C .“天舟一号”D .“天宫二号”5.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 ,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 ,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 刹车。

在限速为110km/h 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 A .55m B .25mC .15mD .5m6.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A .v v >甲乙B .v v <甲乙C .v v =甲乙 D .无法确定7.一段路程长为s ,一辆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122v v + B .123v v C .12122v v v v +D .121232v v v v +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A .3:4B .4:3C .1:1D .1:39.2019年10月18日﹣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在武汉举行。

2024年新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物理教学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1.1 运与静

2024年新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物理教学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1.1 运与静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以战机为 参照物,加油机是 静止 的,以地面为参 照物,加油机是 运动 的。
观光电梯正在上升中,站在地面上的人 以大地为参照物,看到电梯是 运动 的, 站在电梯里的人以电梯为参照物,看到 电梯是静止的。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 态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
课堂小结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1. 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
参照物
准,这个标准叫参照物
2. 参照物选取有任意性
3.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
随堂练习
1.“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 )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不是机 械运动
机械运动的是( C )
A.心情激动
B.铁生锈了
C.太阳升上了天空
D.五四运动
知识点二 参照物
小凯和小卡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高铁上, 他们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
相对外面的树木来说,他俩是运动的; 相对高铁上的桌椅来说,他俩是静止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结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 动还是静止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 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 是静止的。
典例2
小明坐在行驶的船中, 看到河岸的青山往后运动,他以哪个物体为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件(共23张PPT)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__线____且_速__度___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
运 动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不__相__等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的 平均速度:
快 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V=s/t=15km/0.5h= 30km/h (3)t=s/v=15km/40km/h=0.375h=22.5min 答:(1)标志牌“熊家塚15km”是指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熊家塚的路程 s=15km;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若小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了30min,则车的速度为30km/h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示牌到熊家塚最快需要22.5min.
慢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其通过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常考速度估测: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___m_/_s_;男子百米赛中运动员的平均速 度约为10 m/s;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 5 m/s;声音在空气 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3_4_0_m__/s__。
s-t、v-t图像的理解及计算
1.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 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 错误的是( D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长 教室每层楼高约3 m;课桌的高度约75_cm__;物理课本的
度 和
长度约26 cm,宽度约18 c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18 cm;
时 间
一张纸的厚度约0.1 _m_m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1km=103m1m=10dm 1dm=10cm1cm=10mm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 古代---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2.单位:秒(S) ,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压轴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包含答案解析)(1)

(压轴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出动兵力,在台湾海峡及南北两端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进一步检验提升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这是针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采取的必要行动。

若军演中导弹追打一飞机,导弹的速度为800m/s,飞机的速度为800km/h,已知导弹发射时,飞机离导弹发射处的距离为10.4km,则从导弹发射到击中飞机只需()A.9s B.18s C.27s D.36s2.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前3s内,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C.当t=3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 D.当t=5s时,甲、乙两车相距40m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2m/s B.5m/s C.4.8m/s D.4.5m/s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做直线运动,小明绘制出它们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乙运动速度保持为0.6m/sD.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5.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前6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5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A.3:4 B.4:3 C.1:1 D.1:37.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运动员在争先恐后地竞走B.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C.列车在飞速奔驰D.飞机在蓝天翱翔8.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3s时乙的速度比甲快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甲、乙相遇时,他们速度相等9.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10.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件《机械运动》ppt完美课1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件《机械运动》ppt完美课1

• 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
• 3.【四川自贡中考】如图所示的图象中,C描 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8
易错点 对速度与路程、时间关系的理解 4.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 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速度 v 与路程 s 成正比 B.速度 v 的大小与路程 s、时间 t 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 v 一定时,路程 s 与时间 t 成反比 D.速度 v 与时间 t 成反比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 s~4 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B.4 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 C.0~4 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 m/s
• D.3 s 时甲在乙的前方
14
• 4.【上海中考】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 象分别如图Ⅰ、Ⅱ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 m,若甲、乙的 速度分别为v甲、v乙,M、N间的距离为s,则( )
D
• A.v甲<v乙,s=Ⅰ36 m
• C.v甲>v乙,s=36 m
B.v甲<v乙,s=12Ⅱm
D.v甲>v乙,s考】如图甲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 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 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象乙中 描述正确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图像题》中考汇编
1.【上海毕业】小华乘水上游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物是的。

如图所示的s-t 图像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时的运动情况,由图像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M/秒,它在3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M 。

2.【10淮安】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计时s 后小车开始运动;1s 至5s 小车通过的路程是m ,速度是 m /s .
3.【10沈阳】.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________m/s 。

在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________的,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则骑车者的速度是m/s
4.(2011哈尔滨)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m /s ;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5.【10济宁】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
方向运动其路程
S
跟时间t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仔细观察图像,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写出一条即可)
6.(江苏徐州市)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彭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

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则步行的是图中_______段,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__________m ,小刚骑车的速度为______m /s 。

7.(2011攀枝花)一只兔子和一条小狗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兔子的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中实线部分ABCD 所示,小狗的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中虚线部分AD 所示。

则小狗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m/s ;在前3s 内,小狗相对于兔子将向_______运动(选填“东”或“西”)。

(2011南平)8.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前2s 内,小明跑的更快
C .8s 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 .8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9.(10·茂名)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前4min 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
B .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 /s
C .乙同学第4min 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10.【10广州】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s/m
t/s 小华
小明
11.(上海市)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M/秒,乙车的速度为2M/秒。

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M 。

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

12.(2011湖州)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

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紧急刹车发生在
8:27
B .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M/时
D .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M/时
14.【10广东省汕头】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10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____;经过5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15.(2012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 图像为图2所示a 、b 、c 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 ,则( )
A. 甲的s-t 图一定为图线a
B. 甲的s-t 图可能为图线b
C. 乙的s-t 图一定为图线c
D. 乙的s-t 图可能为图线a
16.(2012玉林)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甲同学和乙同学同时出发.
B .4s-8s 内,甲同学运动的路程比乙同学大
C .0-8s 内.甲同学的平均速度比乙同学大
D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17.(2011襄阳)襄阳东风汽车试车场是我国规模最大、设计标准最高、试车功能最全的试车场,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试车场,全国有70%的新车在这里试车。

在450倾角的试车道上,汽车以180km/h 的速度飞驰。

从襄阳火车站到古隆中,距离约18km ,假设汽车以这个速度奔跑,从火车站到古隆中只需要h ;如图是某汽车沿直线运动的s-t 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汽车在AB 段的运动速度汽车在CD 段的运动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6
10 2
6 S/M
8 t/秒 4
8 12
4 a
b
c
图2
s/m 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