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疗原则
肝细胞性肝癌治疗方案

摘要肝细胞性肝癌(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HCC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细胞性肝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概述肝细胞性肝癌(HCC)是指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的80%以上。
HCC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酒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由于肝脏解剖位置特殊,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
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根治性切除术:对于单发、直径≤5cm、无血管侵犯、无远处转移的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术后需进行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2)肝移植:对于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肝移植是另一种治疗选择。
肝移植的适应症包括:多发性肿瘤、肿瘤直径较大、肝功能失代偿等。
肝移植术后复发率较高,需长期随访。
2. 介入治疗(1)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TACE是HCC的常用治疗方法,通过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使肿瘤血供减少,肿瘤细胞缺血坏死。
TACE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放疗等联合使用。
(2)射频消融(RFA):RFA是利用射频能量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单发、直径≤5cm的HCC患者。
3. 药物治疗(1)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
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肝功能良好的晚期HCC患者。
(2)仑伐替尼:仑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肝功能良好的晚期HCC患者。
4. 靶向治疗(1)贝伐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营养供应。
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肝功能良好的晚期HCC患者。
(2)阿替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是一种抗PD-L1单克隆抗体,可激活T细胞,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1 背景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估算,2018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为84.1万例,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病例的46.7%[2,3]。
不同于西方国家和地区,我国肝癌患者多数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由此引起的肝硬化背景,且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属中晚期,病情复杂,预后差,目前我国肝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5%[4]。
近年来肝癌的外科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单一的治疗方法已出现“天花板效应”,难以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疗效,亟需联合和应用多学科治疗方法来提高疗效。
随着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治疗中不断取得突破,系统性药物治疗对肝癌各种传统的局部治疗手段及其联合治疗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肝癌综合治疗新策略的涌现,也要求不同学科的医务工作者必须熟悉和掌握肝癌综合诊疗的新动态、新模式。
自2011年以来,原卫生部组织全国专家编写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并及时根据国内外肝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分别于2017年、2019年[5]对该规范进行了更新。
此外,国内多个学术机构和团体也相继编写了多部肝癌诊疗相关指南或共识[6-8],这些规范、指南或共识对我国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诊治和综合治疗模式的推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些规范、指南或共识往往更侧重从单一治疗角度展开阐述,对于诊疗路径中各分期推荐的不同治疗方法如何选择最佳适应人群未做具体阐释,对于何种情况的患者更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以及如何组织和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叙述较少,难以为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提供简便和全面的指导。
基于以上状况,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不同专业的知名专家共同撰写了《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本共识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基本框架下,旨在整合其他共识、指南在肝癌联合治疗策略中的最新进展,重点在于如何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和对不同分期肝癌如何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操作进行细化、更新和补充,为临床一线提供一部更全面、实操性强、符合中国国情的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共识。
凌昌全教授辨证论治原发性肝癌的基本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8·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9年第 29卷第 2期
床常见中医基本 证 候 建 立 了 定 性 标 准 后,再 对 其 进 行 半 量 化、 量化研究 ,构建了原发性肝癌中医常见基本证候轻重程度量化 评价模 型 及 以 证 候 为 内 容 的 原 发 性 肝 癌 中 医 疗 效 评 价 体 系 [7,8],从而可区分 单 证 轻 重,便 于 临 床 指 导 辨 证。 例 如,一 位 患者根据“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6]判 断出气虚证、阴虚 证、血 瘀 证,随 后 根 据 “原 发 性 肝 癌 中 医 常 见 基本证候轻重 程 度 量 化 评 价 模 型 ”[7]辨 别 单 证 轻 重。 此 时,如 果气虚证、阴虚证 相 对 血 瘀 证 评 分 较 高,可 辨 证 为 气 阴 两 虚 证 兼血瘀证;如果气虚证、血瘀证相对阴虚证评分较高,可辨证为 气虚血瘀证兼阴 虚 证;如 果 阴 虚 证、血 瘀 证 相 对 气 虚 证 评 分 较 高,可辨证为阴虚血瘀证兼气虚证。形成相应的复合证候诊断 后,能够更准确地 指 导 临 床 用 药,且 临 床 疗 效 进 行 一 元 化 评 价 也得以成为可能。 4.抗癌解毒理论与实践应该贯彻肝癌治疗始终
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同为中医学临床诊疗的重要方法,但 在中西医学交融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辨证论治因其个体化的优 点得到更多的关 注,成 为 “中 医 认 识 疾 病 和 治 疗 疾 病 的 根 本 手 段”,而辨病论治则因中医病名相对缺少辨识规范,则被认为是 “对中医辨证的必要和有益补充”[2]。但事实上,病证结合一直 以来是中医临床的基本思维,《伤寒论》、《金匮要略》所奠定的 就是以病为纲,脉 证 并 治 的 临 床 诊 疗 模 式。 凌 师 认 为,疾 病 是 致病因素引发人体的损伤或失衡,一个确定的疾病有着自己发 生发展的规律,临 床 应 该 首 先 把 握 病 的 特 征;而 证 强 调 的 是 疾 病的不同程度、不同阶段人体的特征性表现,把握证候,可以了 解疾病发展的 侧 重,兼 顾 整 体 与 局 部,并 有 利 于 动 态 调 整。 因 此,凌师在临诊肝癌过程中,始终强调应先辨病再辨证,将二者 紧密结合。首先明确诊断、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在此基础上, 辨析患者功能状 态 的 失 衡 偏 重,发 挥 中 医 整 体 诊 疗 的 特 色,实 施针对性的治疗。
肝癌化疗方案

1.经临床或病理学确诊为肝癌;
2.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A或B级;
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2分;
4.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能够耐受化疗;
5.患者或家属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
三、化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肿瘤大小、数目、分期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化疗方案;
二、化疗指征
1.经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癌的患者;
2.无严重肝功能损害,Child-Pugh分级A或B级;
3.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能耐受化疗;
4.无明显化疗禁忌症;
5.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化疗。
三、化疗方案
1.化疗药物选择:
(1)一线化疗药物:奥沙利铂、顺铂、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等;
(3)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耐受情况,可选用二线化疗药物进行单药或联合化疗。
3.化疗周期:
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6-8个周期。
五、化疗期间管理
1.化疗前评估:化疗前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
2.不良反应监测:密切观察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本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化疗方案需结合患者病情、体质及化疗反应等因素,由专业医师制定。在化疗过程中,如有疑问,请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
第2篇
肝癌化疗方案
一、前言
针对肝癌患者的化疗方案,需结合患者个体差异、病情进展、肝功能状况及全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制定。以下方案旨在为肝癌患者提供一种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化疗策略,以期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2.规范化治疗:遵循国内外肝癌诊疗指南及化疗相关规范,确保治疗合理、合规;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一、概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为了提高肝癌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南,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及康复等全过程。
二、诊断1. 临床表现肝癌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肝大等。
2.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AFP)等。
(2)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用于评估肝脏状况、肿瘤位置、大小等。
(3)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肝癌诊断。
3. 诊断标准依据我国《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指南》,肝癌的诊断标准如下:(1)具有肝癌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的特征。
(3)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AFP升高(>400ng/ml),或持续升高不降。
(4)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癌。
三、治疗1. 治疗原则(1)根据患者病情、肿瘤分期、治疗方法等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
(3)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并发症风险。
2. 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等。
(2)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
(3)靶向治疗: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
(4)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
(5)综合治疗:结合不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3. 治疗策略(1)早期肝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以放疗、化疗等。
(2)中期肝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局部消融、介入等治疗。
(3)晚期肝癌: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姑息性治疗,注重患者生活质量。
四、康复与随访1. 康复治疗(1)肝功能支持治疗:保肝药物、营养支持等。
(2)疼痛管理: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关注患者疼痛程度。
(3)心理支持:针对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
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原则

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原则一、肝癌的早期诊断方法肝癌是一种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肝癌早期诊断的几种常用方法。
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癌早期诊断的方法之一。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和MRI。
超声检查无创、费用低廉,并且可以反复进行,非常适合筛查患者。
CT扫描和MRI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图像信息,对于较小的病灶有着较高的敏感性。
2.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中,血清α-胎蛋白(AFP)测定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AFP水平升高与肝细胞的恶变有关,但其特异性较低。
近年来,还出现了许多新型肿瘤标志物如GPC3、AF-L3%等,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
3. 细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活检是最能够提供确诊结果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细针直接插入疑似肝癌的部位进行穿刺,然后取得组织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病理学检查。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因为需要穿刺操作存在一定风险,故适用于有明显肿块或疑似转移的肝癌患者。
二、肝癌手术治疗原则对于早期被诊断出来的肝癌患者,手术治疗是最有效和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肝癌手术治疗的原则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1. 可行性评估在决定进行手术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全身评估,包括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
只有当患者身体状况良好且可以承受手术创伤时,才可考虑手术治疗。
2. 手术方式选择根据肝癌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是否累及其他器官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根治性手术包括切除术和肝移植,其中切除术又可进一步分为楔形切除、肝叶切除和肝脏全切除。
对于局限性较小的肝癌可以考虑进行射频消融、微波治疗或经导管介入治疗等。
3. 术前准备工作在手术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感染控制、营养支持、药物调整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保护肝功能,避免患者因手术而产生肝功能衰竭。
4. 优化手术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定制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原则

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原则肝癌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被误诊为其他肝疾病。
因此,提早发现和诊断肝癌非常重要,以便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以下是肝癌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原则。
早期诊断:1. 高危人群筛查:针对存在肝癌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如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硬化患者、肝脏囊肿患者等),进行定期的筛查。
筛查方法包括腹部超声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癌特异性标志物如α-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同系异形体III(AFP-L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beta)等的检测。
2.影像检查:当临床怀疑存在肝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认诊断。
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包括腹部超声检查、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和肝动脉造影(DSA)。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和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3.病理学检查:对于被怀疑为肝癌的病灶,可以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基因组学分析等。
手术治疗原则:1.判断手术可行性: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肝功能、肿瘤大小、位置、数量、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全身情况,判断是否适合手术治疗。
2.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周围结构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切除性肝切除术、肝段切除术、肝脏移植术等。
3.肝内转移灶的处理:如果存在肝内转移灶,根据肿瘤分布的不同,可以考虑进行多个切除性肝切除术、肝段切除术、肝脏移植术等方法。
4.保护肝功能: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肝功能,避免手术引起的肝功能恶化。
术前和术后应进行肝功能评估,以指导围手术期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5.术前和术后治疗:术前和术后可以考虑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如肝动脉化疗栓塞、肿瘤治疗等,以提高疗效。
6.术后随访:手术治疗后应定期进行随访,以评估手术效果、防治复发和转移。
随访包括体格检查、肝功能评估、AFP等指标的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肝癌-课堂教学教案

肝癌-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肝癌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使学生掌握肝癌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提高他们对肝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肝癌的定义:介绍肝癌的概念、发病情况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肝癌的病因:讲解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
3. 肝癌的临床表现:阐述肝癌的常见症状,如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
4. 肝癌的诊断方法:介绍肝癌的常用诊断手段,如超声检查、CT、MRI、肝穿刺活检等。
5. 肝癌的治疗原则:讲解肝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射频消融、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
6. 肝癌的预防措施:阐述预防肝癌的策略,如预防病毒性肝炎、控制酒精摄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肝癌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肝癌病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肝癌的预防措施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 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肝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准备关于肝癌的教材、PPT、病例等教学资源。
2. 教学设施:确保教室里有投影仪、白板、黑板等教学设施。
3. 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的肝癌在线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肝癌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与肝癌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4.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肝癌的宣传视频,引起学生对肝癌的关注,简要介绍肝癌的基本概念。
2. 讲解病因:详细讲解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并阐述其危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癌治疗原则
北京海军总医院肝胆外科
对于“癌中之王”肝癌患者来讲,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的目标。
医师掌握好肝癌的治疗原则,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
一、亚临床肝癌治疗原则
亚临床肝癌指AFP已升高,但目前的检测方法未能发现肝内占位病变,肝功能正常或异常。
肝功能正常,而AFP持续升高者,常为亚临床肝癌。
而ALT升高者,则常有肝炎的可能。
治疗可给予中药保肝治疗。
如发现肝癌显示,可手术或局部药物注射。
二、小肝癌的治疗原则
小肝癌肿瘤<3cm,以手术切除为主;对有严重肝硬化者,可在B超引导下,局部药物注射。
一般采用无水乙醇瘤内注射。
小肝癌手术切除后,由于术后复发率高,因此术后应予中药或免疫药物或化疗。
三、早期肝癌的治疗原则
早期肝癌如肝癌局限,肝功能正常,肝硬化不严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
如肝功能异常,可先保肝,待肝功能恢复后再考虑手术。
对血管内有癌栓者,术后可用中药,免疫治疗,也可考虑肝动脉内化疗。
四、中期肝癌的治疗原则
中期肝癌对肝功能正常者,争取作根治手术。
如无法切除也可进行TACE(经肝动脉栓塞剂)治疗,中药,生物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争取手术切除。
对肿瘤在8-10cm,均可采取放射治疗,同时中药治疗。
或瘤内注射无水酒精,也可进行TAE。
对肿瘤局限13厘米左右,可先考虑行介入治疗,予动脉内注射化疗药或栓塞,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放疗。
如多发可考虑放疗或介入治疗结合放疗。
如肝癌病灶弥漫,肝硬化严重,可以中药为主,配合生物治疗或雌激素。
五、晚期肝癌的治疗原则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肝癌伴有腹水,黄疸,远处转移等情况时,称为晚期。
多采取姑息性治疗。
总之,尽管肝癌的治疗较为困难,但目前医学界已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对于不同病情的患者把握不同的治疗原则。
相信会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科研制的肝康系列方剂对肝癌具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