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教学设计1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及影响。
这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补充适当的资料如文字、实例、实物、图表等,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
【知识与能力】识记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国家行政管理制度、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夏商时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与作用;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探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分析教材列举的图标;引导学生借读教材及教师提供的有关史料;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习提出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国的依据;认识到分封制的实行不仅是国家统治的需要,也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认识到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教学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尤其注意对教材中西周分封示意图的精准预习,建议学生把图片资料与课文知识对照预习,提高预习效率;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学生自己家庭的宗族发展情况,以备课堂交流,更好的理解宗法制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大禹治水画像与戴冠冕的夏禹画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两幅画像,是同一个人物吗?这两幅画像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初中知识中找寻本节课的连接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制1.夏朝的建立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标志着王位世袭制的开始。
“家天下”逐渐向“公天下”转变。
引导学生探究: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大纲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王位世袭制、等级威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分封制是西周增强对领土管理的一种行政制度。
它利用血缘关系推行分封,起到了稳固政权的作用,但在周王室衰微后造成分裂盘据。
(3)西周的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隶属关系。
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确实立(1) 确定:约公元前 2070 年,禹成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辈。
王位世袭制指“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影响:政治权益由“传贤”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场面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商朝占卜表现出王权与神权相联合。
2.初步成立行政管理制度(1) 神化王权: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拥有了神奇色彩。
(2)中央:相、卿士等的建立。
(3)地方:侯、伯等的建立,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领袖,按期向商王进贡,并受命讨伐。
[ 学思之窗 ]( 赐教材 P5) 从这段记录,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提示:从资料能够看出,商朝的相,权益很大。
相在中央的行政官员中,权益最高。
他不单辅助商王,还要对其教育、劝说,甚至能放逐商王。
商朝也存在分封,但这些封国大多数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王室无血缘关系,在商王朝强盛时,听从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败时,就会与中央抗衡甚至反叛,与中央的关系特别不稳固。
知识点二等级威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西周推行分封制。
2.内容(1)对象:王族、元勋和古代帝王的后辈。
(2)义务:听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跟从作战、缴进贡赋和朝觐述职。
(3)权益: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医生推行再分封;可设置官员、成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作用(1)西周经过分封制,增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教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教案[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必修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根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识记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本质、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才能。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开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亲密的联络。
【教材构造及重点难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禅让制──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形式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根底、确立、本质、神秘色彩3.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二、西周的分封制1.建立2.主要内容、特点3.影响、开展演变三、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2.含义3.特点4.本质与作用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重点: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导入新课】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在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历,及其政治制度开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历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夏商周时期正处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阅读课本标题下小字,并阅读下面两幅图,然后答复:大禹为什么能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禹治水成功,舜传位与他;部落争斗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从而享有极高声威。
指导读图:《戴冠冕的夏禹》、《大禹治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启阅读教材“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目,答复以下问题: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的根底是什么?禹的声威;启的实力。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认识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2. 通过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教学内容:1. 夏朝政治制度:了解夏朝的建立,掌握夏朝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2. 商朝政治制度:了解商朝的建立,掌握商朝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3. 西周政治制度:了解西周的建立,掌握西周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4.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异同。
5.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比较法: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异同。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政治制度的兴趣。
2. 讲解夏朝政治制度:阐述夏朝的建立,分析夏朝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3. 讲解商朝政治制度:阐述商朝的建立,分析商朝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4. 讲解西周政治制度:阐述西周的建立,分析西周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5. 比较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引导学生分析三者的异同。
6. 讨论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7. 总结本课:强调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生的小论文,评估他们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主题的探究活动,如小组讨论、研究报告等。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2.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自觉。
二、教学重点1.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2.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三、教学难点1.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2.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同学们,中国有句谚语叫“政治生命是历史的命脉”,什么是政治制度?2.政治制度有哪些种类?可以举个例子吗?3.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吗?4.今天我们将讲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让我们一同了解一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
第二步:夏代政治制度1.列举夏代的政治制度:王制、宗法制、封建制;2.周朝早期的各级官职、职责,以及官职的继承方式。
第三步:商代政治制度1.商王政治制度的特点:封建制、宗法制、君权至上;2.商代的官制与职能;3.商代后期的弊端与原因。
第四步:西周政治制度1.西周王室的宗法制度;2.西周的封建制度;3.西周官制与职能。
第五步:政治制度演变1.对夏商西周三代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2.政治制度的演变原因。
第六步:课堂小结1.统一梳理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2.总结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和原因。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并比较分析;2.学生可以开展独立研究,探究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历史文化素养,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同时也萌发了独立研究和思考的兴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授课方式可能过于单一,存在着学生兴趣参与不足的问题,今后需要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4篇】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4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4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国家行政管理制度、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夏商时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与作用;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探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分析教材列举的图标;引导学生借读教材及教师提供的有关史料;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习提出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国的依据;认识到分封制的实行不仅是国家统治的需要,也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认识到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2、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教学内容安排(一学时)第一目“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教学要点:①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体系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教学要点:①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时间、对象;②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③分封制的历史作用④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第三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教学要点:①西周宗法制实行的目的;②宗法制的核心及基本原则;③宗法制的主要内容;④宗法制的作用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导入环节:情境导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
引导学生明确中国从部落聚居到国家体制的由来这一过程。
问题设计:①中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产生的?②为什么说“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和原来的部落联盟有何区别?③国家产生早期,人们是怎样参与国家政治的呢?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出现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物。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本篇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有一些段落表述不够清晰,需要小幅度改写。
研究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王位制、分封制、宗法制等重要概念,了解它们的基本内容,分析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会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并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理解中国当今改革的必要性和挑战性。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教学方法】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政治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所形成的“制”“分封制”以及“宗法制”,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都有着深远影响。
本课重点讲述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特别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这一时期距今已经很久远,对学生而言可能会比较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可能会比较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料,如小字注释、人物图像、实物图像、示意图等,来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
导入新课】我们将从“XXX治水”的传说开始,来了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禅让制:古代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
相传XXX、XXX、XXX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
2.夏朝的政治制度(时间、地位、特点)1)建立:夏朝约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
夏朝的统治区域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沿黄河向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
2)制度:夏代已经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王位继承采取了传子制度。
公共权力表现为一定社会政治组织及其代表者所具有的影响和支配他人的一种强制力量。
公共权力一般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它在保证国家的统一完整、维持并促进社会正常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教案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人们把夏商时期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来组成方国联盟一、夏商——方国联盟1、继承制——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禅让制:据史籍记载,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先后有尧、舜、禹等人。
①概念:在原始氏族社会里,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集体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的,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②原因: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
(必须让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首领,才能维护部落的生存)(2)王位世袭制:①产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禹死后,其子启夺权,并将权力传给自己的后代。
从此,出现了“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的政治局面,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转化为最早的专制君主。
王位在一家—姓中传承,兄终弟及、父子相传,从此,“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为“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代替。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②评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了社会的重大进步。
(1)王位世袭制:①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
②以神权为依托,象征权力与威严的器物和建筑,如大型宫殿等的出现,表明“天下共主”的帝王专制雏形出现。
③反映尊卑与贵贱的各类墓葬、青铜制品也大量出现,意味着社会基本秩序建立。
(2)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设相卿、卜、祝、史、师等官职。
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卜、祝负责祭祀占卜;史记录王朝大事;师执掌军权。
(2)地方:封侯、伯等为方国首领。
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这些侯、伯实际是部落酋长,属地方官的性质。
3.商朝的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商朝本族的活动区域,由商王直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的第一节课,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有着极大的不同,因而第一节课必须使学生意识到高中历史学习的特殊性,并逐渐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
本课在初一上学期中曾简单介绍过分封制,因而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着一些基础性的了解,所以教学时对基本史实不需讲解过多,重点还是在制度的内容上。
本课的课表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⒈知道西周政权的建立。
⒉了解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⒊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㈡能力目标
⒈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教材内容,用图形表示宗法制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⒉通过分析史料,是学生学会分析材料,自己归纳总结。
㈢情感价值目标
1.明白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知识重难点
重点: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图示法、提问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
五、教学资源
教材、网络媒体
六、课型
复合课
七、课时
1-2课时
八、教学设计
㈠导入新课
《三字经》:禹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首三字经表现了夏、商、西周的历史。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㈡讲授新课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2、启确立王位世袭制。
⑴启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之余,劳动产品有了富余,这样就出现了私有财产。
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逐渐的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
其他部落无法与之抗衡。
在禹晚年的时候,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
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
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此时这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个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大禹了,俨然一副帝王模样。
禹死之后
⑵大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
大禹死了以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世袭,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国家便成了君主、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
⑶王位世袭制的实质是什么?
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⑷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①王位世袭制具有怎样的神秘色彩?为什么?
占卜。
那时候生产力落后,人们敬自然鬼神,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统治者利用天的意志欺骗人们,这样可以为统治者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
指导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
②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
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因为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我国阶级社会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设置了哪些职官?
最高统治者为王,
指导学生看第五页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订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可以废立商王。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的内容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我们知道商纣王成天歌舞宴乐、成谜酒色、并肆意的收刮、残杀人民,从而机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于是武王开始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分封制
㈠阅读教材正文和课本第5页两幅图,并阅读下列两则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
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
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
(1)西周建立后,什么人建立或实行分封制度?
武王、周公旦。
(2)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3)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
主要是同姓子弟。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明白了周初分封制是因周武王为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而建立,其分封的诸侯的对象主要是同姓子弟。
那分封制包含哪些内容和特点呢?请同学阅读课本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并以临近的四位同学为一组归纳封制的内容、特点。
内容⑴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⑵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⑶被分封的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生:
特点:分封制的执行一般是天子分封诸侯,然后诸侯在分封卿大夫。
再由卿大夫分封士,由高到低,严格的层层分封,所以他的特点就是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㈡西周后期分封制的瓦解
: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
③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
3,
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4、内容①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②大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③大小宗之间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而且是政治隶属关系④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其他妻室所生为庶子。
⒍原则:立子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释义:有嫡立嫡,立嫡立长。
若正妻无子,则依据庶子母亲身份的尊卑来确定继承人,而不是依据年纪大小。
提问:⑴如果一母生三子,两个哥哥出生时母亲还是妾,老三出生时母亲为妻,那么谁有继承的资格。
有妻的儿子在,妾的儿子就不能继承,即使母亲是同一人。
⑵周天子把王位传给了嫡长子,那么其他诸子怎么办?
其他嫡子和庶子分封地方为诸侯。
⑶
⑷那么诸侯其余诸子呢
⑸
嫡长子。
⑹
被分封为士。
7、大小宗关系: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
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
同姓贵族之间,但是周人施行同姓不婚,姬姓的贵族只能取异姓的老婆,异姓贵族也多娶姬
姓贵族的女子,这样就用婚姻关系把异姓贵族团结了起来,整个国家如同庞大的家族,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
提问:大小宗是绝对的吗?
,是所有姬姓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士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是大宗,士
是小宗。
8、影响
初期,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从长久看,血缘关系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联系
学习了宗法制,请同学们用图形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⒐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请同学们总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史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相辅相成:分封制和宗法制共同作用实现了西周的繁荣鼎盛
小组合作:用图形表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九、课堂小结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请同学们思考都有哪些,举例说明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团结海外侨胞,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等。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