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醉美——《美的历程》论文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五年级作文500字(精选6篇)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五年级作文500字(精选6篇)美的历程读书心得五年级作文500字(篇1)一本书是否受欢迎,我认为关键在于是否有吸引人之处。
而吸引就要靠书中的内涵体现出来。
这个寒假,我在闲暇之余读了一本书叫做《美的历程》。
这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文化英雄”李泽厚先生写的。
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许多图片在我的历史书上也出现过,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是激发了我对读书的兴趣。
因此,这个寒假,开始了我的“美的历程”从盘古开天辟地,美便贯穿整个历程。
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之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美的历程》分析了不同时代的美学特征。
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
阅读者本书,我认为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震撼”这厚重的词已不足以表现其中的分量。
通过艺术之美,让读者品味历史艺术美之瑰丽的本质。
与单纯文字审美有本质不同,作家李泽厚的美需要历史、美术、文学等全面的知识积累。
读书时,为中国艺术而感到震撼,同时,也无奈于自己的才疏学浅,读书的过程中感到吃力。
自以为,这本必读的美学的理论,应更深层次的研读。
认真、仔细的阅读,感应心灵的震撼。
我认为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插图多的书,我们往往读的很快,大多数看的都是图片,很少去看文字。
但,当看到这本书时,我却有一种想要在琳琅满目的文字中遨游的感觉。
书中的文字给了我巨大的力量。
同时也感受着图画中的深层含义。
这种正如作者所说的物质劳动力与精神劳动相分离与适应造就出一批思想家,也造就出一批思想。
这是一本叫我读懂文化心里的书,这是一本美学欣赏的启蒙读物。
文末,李先生在美学层面上,给人性的定义也说明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姿态去对待艺术,对待生活中和意识中的美,对待发展。
《美的历程》了解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

《美的历程》了解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美的历程》是一本旨在探寻中国美学史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于美的感受和追求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在这本书中,作者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通过对中国文学、哲学、绘画等方面的解读,向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美学历程。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而美学思想又是这种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在书中通过对儒、道、佛等思想的介绍,揭示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强调“天人合一”,注重“意境”和“气韵”的表现,这种思想体系对于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对于中国绘画史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画注重的是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而不是物象的真实描绘。
在中国画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画派,如唐代的吴道子和北宋的李唐,南宋的马远和夏圭等等。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美学思想的精髓,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他方面的美学表现,如中国古代文学和建筑等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介绍,作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总的来说,《美的历程》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演变,还对中国传
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是中国美学史、美术史、文学史、哲学史和文化史的集大成之作,是一部值得珍藏和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美的历程》为题作文

《美的历程》为题作文
清晨,你站在河边,那第一缕阳光照在水上,哇,金光闪闪的,美得让人心动。
大自然这画师,可真是个高手啊,不声不响地就画
出了这么美的画。
一走进那古老的庙,嘿,木雕、石雕、壁画啥都有,就像走进
了一本历史书。
看那些痕迹,都是岁月给它们留下的印记。
每个细节,都透着匠人们的心血和智慧,真的是越看越有味。
晚上,城市里那霓虹灯一闪一闪的,现代建筑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这科技和艺术结合得真是完美,让
人看了都觉得人类真是太牛了,未来肯定还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
说到乡村,那稻田一片金黄,风一吹过来,就像海浪一样翻滚。
农民们在那儿忙活着,虽然辛苦,但和这大地一起,构成了一幅超
美的画。
《美的历程》论文 -魏晋时代的自觉与觉醒

魏晋时代的自觉与觉醒有一种美是外在的、通过外在现象表现出来的美,而有着这样一种美,用它的内涵和韵味让人心情愉悦、感受到与众不同的魅力。
魏晋风骨,嶙峋瘦弱却又不会轻易折断。
有的人、有的时代为了不被折断而选择弯下,卑躬屈膝、在一次次的压力下弯成了一个弧度。
魏晋风骨,不愿委曲求全,宁愿折断。
趋炎附势、终日惶惶而过,不如归去。
魏晋时代是一个自觉与觉醒的时代,书法觉醒、文章觉醒,最重要的是人的觉醒。
魏晋的门阀制度,使得人生来就处于一种身份与地位,不可动摇,九品中正制彻底粉碎了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愿望。
于是,所有的人停在原点,然后,有了悠闲的时间,贵族文人阶级就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更偏向纯文学或学术的研究。
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改变,更加理性与宽泛。
没有了“独尊儒术”的束缚,有了空余的时间以及比以前更能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股新颖先进的思潮被掀起。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道,“有自给自足不必求人的庄园经济,有世代沿袭不会变更的社会地位、政治特权,门阀士族们的心思、眼界、兴趣由环境转向内心,由社会转向自然,由经学转向艺术,由客观事物转向主体存在,也并不奇怪。
”原本战争频仍,民不聊生,就有不少文人智士发出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和追问,再加上政治上的门阀垄断,很多人选择了除却入仕的另外一种美,就是转向文学及哲学。
从现实生活转向精神世界,魏晋文人拥有自己的潇湘馆,他们硬生生地在武陵之上建立了一个桃花源。
朝堂不就,那就优游山水、结僧携友,不亦说乎?朝堂之上未能遂愿,国家之中不得舒展,不如归去。
所以魏晋时代是潇洒飘逸的。
它如王羲之的书法,一气呵成,无丝毫牵绊;却也似清瘦隽秀,仙风道骨。
文人们喜欢长啸山林,嵇康超凡脱俗,阮籍放荡不羁、猖狂无物。
他们轻喟司马氏的压迫,也不顾他人眼光长啸山林,“朗朗如清风之入怀”,“濯濯如春风柳”,正是他们坦荡无物、忽视凡尘的写照。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初二优秀作文1000字5篇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初二优秀作文1000字5篇《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就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的历程读书心得初二作文1000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初二作文1000字1《美的历程》这一本书是一本很美的书,里面所描绘的历史和事物都以一种美的姿态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读者慢慢地漫入美的殿堂上,得到美的熏陶。
《美的历程》总共有十章,但我最喜欢的是第七章的盛唐之音。
当然,当中的“青春。
李白”更是我的心头爱啊!李白在游庐山时,曾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座矗立高耸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李白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在诗人眼里,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维妙维肖。
让诗人无法不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极力赞颂。
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在诗人的笔下,更是被描绘得极为生动。
诗人明明把高山流水说得恍恍惚惚就像前川银河,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当李白远在他乡之时,曾写下《静夜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大学语文选修结课论文——美的历程读后感

大学语文选修结课论文——美的历程读后感第一篇:大学语文选修结课论文——美的历程读后感大学语文实践论文《美的历程》总篇幅不过十几万字,它却考察了从远古图腾到明清绘画工艺达数千年华夏民族地艺术发展。
读之使人神驰千年,邀游于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领略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把捉到华夏民族美的足迹。
本书夹叙夹议,见解精到,文字简洁,明白晓畅。
不仅专业研究者把它作为必不可少的参考书,而且一般的读者读来也会饶有兴味。
本书自8O年代初出版以来,风行一时,数次再版,并曾被列为青少年必读书目,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步入美的殿堂。
总之,若想在短时间内大致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美的历程》是一部适合的读物;若想得到美的熏陶,《美的历程》更是一部很好的读物。
这部书的作者是李泽厚。
李泽厚(1930~),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我的哲学提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与今读》、《已卯五说》等书。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作者从“自然的人化”的观念出发,提倡“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之说,不单回应了现时流行的中外各美学流派,而且从哲学高度统一了社会与自然,探讨了美与人的本体存在、美感与心理情感的“数学方程式”等问题,并提出美学与人类命运关连的前景。
作者认为,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故而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必先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
甄选《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三例

甄选《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三例《美的历程》,在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单从书名来看,我并不知道作者要写的是何物的美,其美之处又在哪里,历程又指什么。
所以,我首先要从题目开始。
“美”在本书中指的是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历程”则是指从原始社会到明清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
由此,本书的内容也就凸显出来了。
即诠释各历史时期的古典文艺的独特之美以及美的发展历程。
本书有三处可圈可点。
第一:内容本书按照历史发展来写美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学风格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亦在不断变化。
不同朝代的同一种艺术给人以截然不同的美。
以魏、唐、宋的雕塑为例,魏以理想胜,宋以现实胜,唐以二者结合胜。
即使同一朝代,其美学风格也迥然不同。
以唐的书法为例,初唐的书法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蝉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而盛唐则流行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却在同一朝代中诞生并发光发亮。
第二:结构本书的结构十分紧凑。
上一章节的内容在下一章节也会出现,甚至有的章节内容贯穿于整本书,如本书中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
正是这种前后贯穿,前后紧密联系,你会惊奇地发现两个不同领域的古典文艺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相似的美学风格,从而感受到中国古典文艺是一个整体,各领域冥冥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写法关于写法,我要提及其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
写作特色表现在整本书举了相当多的例子,例子虽多,然都是典型之例。
在这些例子中有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有闻所未闻的人物。
对于耳熟能详的人物,也许你会看到他的另一面。
如苏轼,你在品味其豪气冲天的诗句时,可曾想到他脆弱的一面。
而对于闻所未闻的人物,你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
另一个特色就是比较,本书多处地方有比较。
有同一朝代的比较,不同朝代的比较,不同领域的比较。
能让你对中国古典文艺之美有个整体感受。
语言特色表现在书中大量的诗、词、古文以及作者似诗一般的语言,也许你无法完全看懂,但亦能从中感受到古人作品中的古典之美,世上独一无二的古典之美。
美的历程读后感_初三优秀作文

美的历程读后感_初三优秀作文
《美的历程》是一本关于中国美术史的书籍,通过对中国美术发展的详细叙述,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国美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读《美的历程》让我了解到中国美术拥有悠久的历史。
在书中,我了解到中国美术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祖先就开始创作和欣赏美术作品。
从战国时期的契墨画到魏晋南北朝的壁画,再到唐宋时期的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美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中国美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传统,这让我更加珍惜和骄傲自己的国家文化。
读《美的历程》让我对中国美术的艺术理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中国美术的传统追求是“以形写神”,强调形与神的结合,强调形式和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无论是中国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追求以意境为重,注重表达画家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的理解。
与西方绘画不同的是,中国美术强调的是一种虚实结合,追求内涵和意境的表达。
这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艺术不仅要追求形式上的美,更要表达出画家内心的情感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读《美的历程》让我认识到中国美术在面临现代社会变革时,也在进行创新与发展。
书中提到了中国美术在20世纪初开始接触西方绘画技法和艺术理念,随后形成了新的艺术流派,如写生画派、油画派等。
这些流派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中国美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
中国美术家也在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中,注入了现代社会的元素,使得中国美术既保留了传统的特色,又与时俱进,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美,醉美
——读《美的历程》有感
经济学院孔德晨 2014200809
【摘要】在此书之前,尚有不少关于美学的著作。
然而李泽厚先生的这本佳作,实则开辟我美学鸿蒙的第一本。
观此之前,未尝有如此书一般将中华美学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碎片拼接得如此完整又自然的,且不叫人感到朝代更替的隔阂感。
泽厚先生采取鸟瞰的角度,将这美学的历程尽收眼底,也给予我一份宏观上的认知。
【关键词】《美的历程》;李泽厚;读史读经典;论文
寒假无事,闲来读书。
许久未碰教材以外的闲书,心里倒有些对不住。
说是闲书,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实乃叙述中国上下五千年美学历程的上上佳作,断不可归为闲书一类。
所谓读书修身养性,此书不仅是我获取美学知识的来源,更是开拓我对于美学这一学问的眼界佳作。
在此书之前,尚有不少关于美学的著作。
然而李泽厚先生的这本佳作,实则开辟我美学鸿蒙的第一本。
观此之前,未尝有如此书一般将中华美学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碎片拼接得如此完整又自然的,且不叫人感到朝代更替的隔阂感。
泽厚先生采取鸟瞰的角度,将这美学的历程尽收眼底,也给予我一份宏观上的认知。
本书分十个章节,远古,先秦,楚汉,直至明清,一幅美学长卷铺于眼前,跃然纸上,每个时代皆藏了各自迥异的美学风格于这薄薄纸上,五千年的时间便如流水般从指间流过。
我并未接触过其他美学著作,只觉本书应是美学中集大成者,由泽厚先生时不时的引用、征鉴可见一斑。
远古人面蛇身的图腾有着龙飞凤舞的张扬,原始歌舞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骨血里的粗犷,纹样的演化则逐渐摆脱形式的模拟和写实,使其取得了独立的性格和前进的道路。
从“烛龙”到“女娲”,这条“人面蛇身”的巨大爬虫,也许就是经时久远悠长、笼罩中国大地上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一个共同的观念体系的代表标志,而这种图腾再加上许多其他元素的合体,则慢慢演变成中华民族的标志——龙。
神话久远奇异不可考,然而其中却渗透着祖先们物态化的观念意识和社会意识,亦即原始人们那如醉如狂的情感、观念和心理,恰恰使这种图像形式或有了超模拟你的内涵和意义。
这便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美的历程由此开始。
渐渐地,青铜狞厉之美昭示着巫师这一原始社会的精神领袖的诞生,兽面纹与此前陶瓷上简单的几何纹样不同,是一种超现实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标志着社会另一种阶段的到来。
传说仓颉造字,汉字的发明将线条之美发扬得淋漓尽致,直至魏晋时期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汉民族的民族自觉和自信便是建立在优美的汉字基础之上。
时间推进到先秦,整个时代不论诗词歌赋或是儒道理论互补亦或是建筑风格,都笼罩在理性实用的精神之下。
行至楚汉,屈骚传统的浪漫主义让人醉心,中国抒情诗由此发源。
天上人间,历史现实,汉代世界是一个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而异常热闹的世界。
楚辞汉赋,虽辞藻堆砌华丽,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盛、商业的发达、物产的丰饶……却无一不在夸张和刻意中绘出一幅虽粗重拙笨却繁荣富强、充满活力与自信的美好世
界的图景。
魏晋的人文自觉到盛唐夜唱,宋元无我、有我的山水意境再到明清浪漫伤感的文艺思潮,伴随着世俗与宗教的纠缠,虚幻与现实的转换,全本书似是带我至历史深处走了一遭,踏着翻滚的时间洪流,每一朵浪花都是一次蜕变,一次感动。
连结如一的叙述,使我似在静静地聆听恍若隔世的故事,作者娓娓道来,连贯却又清晰,言语间已跨越万水千山,流年如水。
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所说,“延绵不断”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放之于中国美学史的发展里自然是合理的。
李泽厚先生正是自觉地注意到了这一特点,才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感觉到中国古代“美的历程”并不像西方艺术发展一样断断续续,而是浑然一体的。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编写美学史时能够不破坏艺术发展的连贯性,不轻易划分时代或为其强加一个所谓的“艺术时代特征”,却能使整部著作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由此可见,李泽厚先生对中国美学了解必定至深且在处理如此长的历史材料时十分高明。
同时,美学的发展亦昭示着社会的发展。
历史的车轮从远古缓缓而过,激起翻飞尘土,意识的萌芽在先秦开出古拙艳丽的花,在战争、杀戮、掠夺中以鲜血为养分,于充斥着浪漫之风的大汉王朝抽枝繁叶,沐浴着社会大一统的和风,伴随着魏晋门阀士族对人生短促的唏嘘,凑集了乱世金戈铁马的残片,拼出一个大唐盛世。
枝叶越来越繁盛,揽住了宋元的水墨江山,树干越来越粗壮,撑起了明清的封建的世俗人情。
至此,美学发展为一颗参天大树,时至今日,仍然遮蔽一方天地。
美,或者说审美,成为80年代的开幕关键词。
年轻的人们在经年的压抑和枯燥之后,在审美的层面展开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抵制与反叛。
首先是朦胧诗上场,“那些年轻的诗人,经过漫长的冬天后,终于在这个诗歌的春天里找到了创作激情和创作方向。
”许多年之后,李泽厚还经常提起,当年他第一次读到油印的《今天》杂志,内心充满了感动,因为他在诗歌里读到了久违的自我意识,清晰的审美主体。
李泽厚是中国理论界第一个站出来赞美朦胧诗的美学家,当其他画地为牢的学者还在对朦胧诗大肆攻击的时候,李泽厚一方面将西方十八、十九世纪的启蒙主义思潮著作陆续组织翻译、出版,一方面又提醒众人,中国的文化艺术思潮从朦胧诗开始,正在进入一个以反叛和个性解放为主题的创作高潮。
《美的历程》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对我的审美观念的完整发展亦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薄薄书页在时光的流逝中一页一页翻过,留下的尽是后人的唏嘘与思考。
美的历程,不仅是美学的历程,更是社会的历程。
书法,绘画,陶瓷,诗词歌赋……这些专属中国的记号被浓缩进这本书中,同时还有,五千年亘古不变的月光。
文字的力量,思想的力度,在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想,我在本书中得到了想要的,也体会到了该体会到的,故此行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