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点拨:七大洲地形速记秘诀

技巧点拨:七大洲地形速记秘诀
技巧点拨:七大洲地形速记秘诀

七大洲地形速记秘诀

(l)亚洲

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

(2)欧洲

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东部高原联山地,

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

世称湖海在其间。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

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

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脉为最长,

亚马逊河流域广。

热带雨林居世首,

草原要数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

号称大陆高原洲,

东部高原连一体,

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积小,分两区,

一大陆,二岛屿。

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

四周环三洋,多年冰雪积;超过二千米,海拔数第一。

【微专题】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整理汇总 一、海拔对气温的影响 1.平原高空的“高处不胜寒”。 由于地面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在平原的上空,由于离地较远,所以,高空气温较低。另外,高空湍流也使其气温不高。 2.山地的“高处不胜寒” 在高山上,海拔增加,山地近地面大气比同纬度平原近地面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因此很强。可是因为山地在同海拔地区地面面积较平原地区小,所以即使太阳辐射强,可地面小,使地面吸收热量、发出的长波辐射有限。因此也就导致山地大气得到的来自山地的地面辐射较少,使得气温不高。 此外,山地的地形复杂,植被较多,并且云雾较多也削弱了一定高度下的太阳辐射。另外,山地海拔较高,也使山地的湍流交换作用较强,风力较大,使气温不会太高。因而“高处不胜寒”。 3.高原地区的“高处不胜寒”。 高原地区同样有着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特点,因此太阳辐射很强。然而高原地区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广阔的地面增温并产生了比山地多的地面辐射。可地面辐射的增多并没形成平原地区那样白尔佼高气温,原因仍然在于其稀薄的大气,由于大气稀薄,水汽、二氧化碳较少,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弱,即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使整个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很快。这样,大气的气温也就不会很高了,同样导致“高处不胜寒”。 比较起来,同纬度平原地区近地面空气密度大等因素,使其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慢,故气温较高。由此可见,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下原因不同。简单总结,平原高空大气是离地面这热源太远而“供热不足”高山地区的大气是地面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的影响。而高原上的大气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使气温不高。青藏高原气温低的根本原因是空气稀薄、且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含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二、地形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 1.山地与平原气温日较差的差异 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 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2.高原与平原气温日较差的差异 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原相比,高原的气候资源一般具有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三、地形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

高考地理命题方向:七大洲的地形与气候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七大洲的地形与气候 命题方向1 区域气候特征与成因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区域1953~2012年冬春季海冰面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区域冬春季海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性质 C.洋流D.大气环流 答案 A 解析图中区域冬春季海冰面积分布占比大致随纬度升高而增加,故A项正确。 (2)导致大西洋同纬度东部与西部海区海冰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入海径流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D.洋流性质 答案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高纬度大洋东部有暖流流经,西部则有寒流流经。受洋流影响,大西洋表层水温东部较西部高,海冰面积分布东部较西部少,故D 项正确。 (3)在统计海冰分布时,选取的季节是“冬春季”而非“秋冬季”,其原因可能是( ) A.春季较秋季时间长 B.春季较秋季温度低 C.缺乏秋季统计资料 D.统计学上的习惯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的知识,由于海水比热容较大,冬去春来,海水由低温升温较慢,春季时水温较低,海冰面积分布较广;夏去秋来,海水由高温降温较慢,秋季时

水温较高,海冰较少,B项正确。 命题方向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下图为某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 答案 B 解析图示为某大陆沿22°S地形剖面图,西部为高大的山地,东部为高原山地,由此判断该大陆为南美大陆。此大洲没有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乙地海拔较低且处于大陆东岸,不会形成高原山地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故判断乙地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受高峻地势影响 答案 A 解析甲地降水少于乙地。乙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同步训练 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课时跟踪检测(二)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内,上游河段水位与下游河段水位的差值可能是( ) A.1 500 B.2 000 C.3 500 D.4 500 2.M河段与N河段降水量的差异及主要原因分别是( ) A.M河段大于N河段,M受西风影响,降水多 B.M河段大于N河段,M河谷多对流雨 C.M河段小于N河段,M离海洋远,降水少 D.M河段小于N河段,N处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解析:1.C 2.D 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相邻等高距为1 000 m;上游河段水位范围为4 000至5 000 m之间,下游河段水位范围为1 000~2 000 m,所以上游河段与下游河段水位的差值为2 000至4 000之间,故选项 C 正确。第2题,图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大峡谷南部N 河段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M 河段受地形的阻挡,降水量少,故选项D正确。 下图是某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 m,该地区的四个村庄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 A.①号村庄会被淹没B.②号村庄会被淹没 C.③号村庄会被淹没D.④号村庄会被淹没 4.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支流乙河画错了 B.乙河向西北流 C.①位于②的正南方向 D.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480 m 解析:3.C 4.D 第3题,从图中看,水库大坝建在100 m等高线处,如果大坝再加高100 m,则200 m以下的村庄可能被淹没,①号和②号村庄位于大坝下游,不受影响。③号村庄海拔在200 m以下,可能会被淹没,C正确。④号村庄海拔200 m以上,不会被淹没。第4题,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图中乙河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是正确的。甲河画错了。根据指向标可看出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①位于②的东南方向。图示区域海拔最高为400~500 m,海拔最低处为0~100 m,高差为300~500 m,最大高差可能为480 m,D正确。 (2018·赣州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图中等高距为10 m。据此回答5~6题。 5.能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像机位是( )

全球地理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⑴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三、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第二节世界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1)人种:黄、白、黑 [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2)民族: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

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1~2题。 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滨海沙滩 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进行野外考察活动,下图为考察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图回答3~4题。 3.同学们在甲村测得气温为2 2 ℃,则此时乙村的气温约为( ) A.25

℃ C.24 ℃ D.16 ℃ 4.图中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观察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完成5~7题。 5.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 m B.55 m C.60 m D.65 m 6.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为( ) A.15

m C.65 m D.90 m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8~10题。 8.ab段河流的流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南向北 9.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阴坡,光照条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 10.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1~12题。 11.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是下图中的( )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原理再现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原理再现 江苏省昆山市亭林中学贺志强 215341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高大的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能对气候发生重大的影响,与海陆分布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作用同样重要。局部地形由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和地形形态的差异,可在短距离内产生显著不同的局地气候。由于地形的作用,进一步破坏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导致地面气候更加复杂多样。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他们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之上,构成崎岖复杂的下垫面。 一、地形与太阳辐射 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随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纬度季节等而异。就直接辐射与总辐射而言,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有增强的现象。这是因为,高度大,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缩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受到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此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增强。夏半年,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小,冬半年则差别大。纬度越高,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越大。从太阳直接辐射的日变化看,在偏东的坡地上,上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大于下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其最大值出现在上午,在偏西的坡地上则正好相反,南坡和北坡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在上午和下午基本上是对称的,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水平面上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正午附近。二、地形与气温 地形与气温与气温的关系十分复杂,大地形的宏观影响能对大范围内的气温分布和变化产生明显作用,局部地形的影响也能使短距离内的气温有很大的差别。(一)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绵亘的高大山系和庞大的高原是气流运行的阻碍,他们对寒潮和热浪移动都有相当大的壁垒作用。同时他们本身的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情况又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他们对气温的影响是非常显著而广泛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机械阻挡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下面以青藏高原为例来简要说明。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 40°N之间,南北约跨纬度10°,东西约跨经度35°,有相当大的面积高度在5000米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顶部海拔超过了7000--8000米,占据了对流层中下层,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

全球地理各大洲的地形特征(1)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⑴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 ”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二、七大洲地形特色

三、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四、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1、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分布及原因: (3)人口问题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1)人种:黄、白、黑 [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2)民族: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3)语言: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4)宗教

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 龙吉忠 一、知识梳理 例1、下图为“某大陆沿48°N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大陆为() A、欧洲大陆 B、南美大陆 C、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2)甲地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影响a地降水的主要风向就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图中表示的就是某大陆沿48°N纬线的年降水量变化情况,北美西海岸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a地区降水量大主要就是受到北美西部山地的影响,在迎风坡降下了大量地形雨。北半球西风为西南风。 答案:(1)C(2)A(3)C

例2、读澳大利亚(图甲)与南美洲的气候分布图(图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比较二图中A 、a 所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2)澳大利亚 东岸B 、C 、D 三地气候与 南美洲西岸 a 、c 、d 三地 气候的排列 都就是南北更替、南北延伸,形成这种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有 、 。 (3)乙图中与甲图字母D 气候类型相同的就是 。(填字母) 解析:(1)两地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都受到了副热带高压带与沿岸寒流的共同影响,但由于地形的影响,二者出现了不同的分布特点。(2) B 、C 、D 三地与a 、c 、d 三地由于地形的影响,形成了分布狭窄的状况;又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与陆地形状等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特点及类型。(3) A 与a 都就是热带沙漠气候,C 与b 都就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 与d 都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E 与c 都就是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A a 分布特点 相同点 南回归线附近 不同点 东西延伸,面积大 南北延伸,狭长,面积小,接近赤道 主要原因 相同点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 不同点 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为低矮的高原 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与秘鲁寒流影响 (2)地形、气压带、风带、海陆热力性质、陆地形状 (3)A 与a,C 与b,D 与d,E 与c 三、巩固练习 读右图,回答1—3题。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就是( ) A 、T B 、Q C 、R D 、S 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与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就是( ) A 、T B 、Q C 、R D 、S 3、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与年降水量情况中,与甲图中P 地相符的就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C 2、B 3、A 读右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A a 分布特点 相同点 不同点 主要原因 相同点 不同点

区域地理查绘填图册(3)基础图练习(11)

区域地理查绘填图册(word版) 第三部分基础图练习 核心图查记空白图填绘 常考地图集中呈现核心区域系统盘点指导读图便捷查记自主填绘高效实用

目录 第一部分世界区域空白图填绘 陆地和海洋 (1) 世界地理分区 (3) 世界的气候 (4) 亚洲 (5) 东亚 (6) 日本 (7) 中亚 (8) 东南亚 (9) 南亚 (10) 中东—西亚 (11) 非洲 (12) 欧洲西部 (13) 德国 (14) 俄罗斯 (15) 北美 (16) 美国 (17) 拉丁美洲 (18) 巴西 (19) 大洋洲 (20) 澳大利亚 (20) 南极地区 (21) 北极地区 (21) 第二部分中国区域空白图填绘 中围的疆域 (22) 中国政区 (23) 中国地形 (24)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5)

中国河流和湖泊 (26) 中国的自然资源 (27) 中国的交通 (28) 北方地区 (29) 南方地区 (30) 西部地区 (31) 第三部分基础图练习 一地球与地图 (32) 二世界地理概况 (34) 三世界地理分区 (41) 四中国地理概况 (57) 五中国地理分区 (68) 参考答案 (74)

第三部分基础图练习 一地球与地图 1.读下面两幅经纬网示意图,回答: (1)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和所处半球。 ①:A 经度,纬度。按经度位于半球。 ②:B 经度,纬度。按纬度位于半球。 ③:C 经度,纬度。按经度位于半球。 ④:D 经度,纬度。按纬度位于半球。(2)在地球仪上,以地心为对应中心与D点相对应的点的经纬度是经度,纬度,从经度看位于半球,从纬度看位于半球。 (3)填表比较经线与纬线的基本特征。 2.图示G点是上下两图的连接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北京时间是时。 (3)图中B在D的方向,C在A的方向。

表格形式归纳世界各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表格形式整理归纳世界各大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作者:————————————————————————————————日期:

世界地理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海陆分布 海陆分布特点: ①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占北半球总面积2/5 ②各大陆的形状大都是北宽南窄,略成倒三角形 ③除南极大陆外,其余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④大陆东部边缘均有岛屿分布 2、七大洲 各大洲之间的主要分界线: 亚欧两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亚 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面积(万平方千米)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3、四大洋 世界四大洋比较表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面积(万Km2)18000 9300 7500 1300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大洋洲、南 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位于欧洲、非洲、南极 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位于亚洲南面,介于非 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 间 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 北面 特征水温最高,水体最深, 岛屿最多 岛屿不多,大洋中脊呈 “S”型 大部分在热带 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有很多浅而宽的边缘海, 大部分洋面终年结冰 附:世界上跨两大洲的国家 国家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埃及俄罗斯美国巴拿马 所跨大洲 亚洲 大洋州 亚洲 欧洲 非洲 亚洲 欧洲 亚洲 北美洲 大洋州 北美洲 南美洲 世界重要的海峡 名称连接的海或洋重要意义 马六甲海峡南海与印度洋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东南亚国家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家联系通道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与阿拉伯海地处西亚(伊朗与阿曼、阿联酋国家之间),波斯湾石油出口重要通道 土耳其海峡黑海与地中海黑海通往地中海门户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大西洋地中海沿岸国家通往太西洋惟一通道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与北海西欧与北欧各国重要的海上通道 曼德海峡红海与印度洋世界重要国际航线,印度洋进入地中海通道莫桑比克海峡南、北印度洋世界最长海峡。印度洋航线必经之地

高三地理——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

高三地理——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 【例】[2017·江苏地理,27(2)、(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2)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_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_。(3分) [尝试自解](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1)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相对较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2)温带海洋性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1.七大洲地形及气候特征分析 大洲区域定位地形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 地形复杂,起伏 大,山地、高原 面积广;地势中 部高、四周低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 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 著,季风气候典型;青藏高 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欧洲 地形以平原为 主,山地分布于 北部和南部;平 均海拔最低的大 洲 山地东西走向、分布南北, 平原东西贯通,以及有曲折 的海岸线,使欧洲气候海洋 性特征明显,并由西向东大 陆性不断增强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 主,“高原大 陆”;东部有世 纬度的对称分布及起伏和缓 的地形,使非洲气候类型呈 南北对称分布;东非高原地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汇编

学习-----好资料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之二 1、地形对气候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③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③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④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⑤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⑥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3、地形对植被、土壤、地质灾害的影响 山地的坡向要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更多精品文档

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学生版)

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学生版)学习目标:能依据各大洲地形和气候特征,找到地形与气候之间的联系。 一、【知识梳理】

二、【问题探究】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下面是他们的探究程序,请你与他们一道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资料:北美地形图、北美气候类型图和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图 尝试探究: (1)探究北美地形 据北美地形图可知,北美地形分为南北三大纵列带:西部是,中部是,东部是. (2)探究北美气候 北美洲地跨、、三带,因此气候类型.(3)探究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①受西部山脉影响,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②冬季,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穿过中部(地形区),长驱直入,并到达.归纳总结: 由于北美洲地形的分布特点,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内陆,因此该大洲气候分布广泛. 拓展延伸: 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地势特征对气候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典题精练】 1、下图为“某大陆沿48°N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大陆为( ) A.欧洲大陆 B.南美大陆 C.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2)甲地气候类型为(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影响a地降水的主要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读澳大利亚(图甲)和南美洲的气候分布图(图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成这种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有 、 。 (3)乙图中与甲图字母D 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填字母) 四、【巩固练习】 读右图,回答1—3题。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 A. T B. Q C. R D. S 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的地方是( ) A. T B. Q C. R D. S

遵义四中七大洲的地形与气候

七大洲的地形与气候 1.结合所提供的部分大洲的地形剖面,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亚洲地形剖面图。 (1)材料1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亚非分界线:A________________; 山脉:E________,J________________;平原:G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1中B 地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影响C 地和D 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影响F地年平均气温高于G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 从材料1中的信息来看,I地降水稀少的原因是什么?K地是著名的高原,为何能成为该国重要的农业区? (4) 两幅剖面图反映了亚洲地势的什么特点 亚洲主要分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亚洲面积广大,区域差异明显,下面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北亚五个分区对其主要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分析。 1.东亚的位置和范围 (1)位置: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北纬4度--北纬50度。经度:东经80度—145度。(2)范围: 包括五个国家:蒙古—内陆国。中国—临海国。朝鲜,韩国—半岛国。日本—岛国。 2.东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地形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类型多样,东部沿海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内陆以高原,山地为主。(2)气候: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西部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 (3)河流: 东部地区河流多,西部地区河流相对较少。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咽喉位置:马六甲海峡。 (2)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中南半岛:北与中国相邻,共有六个国家,其中只有老挝是内陆国。 马来群岛:由2万多个岛屿组成。包括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亚。 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1)人口特征:以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华侨众多。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要点疏理] 一、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规律:东西方向可如下加以确定,同在东经度,经度数大的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数小的在东;在东西经度,当经度和小于180°时,东经度在东;当经度和大于180°时,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3.图例和注记(熟悉基本的)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在 100 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凡外高内低的为盆地(洼地)。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一、地形对气候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㈠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 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西风气流受到了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6.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如美洲西部的气候多呈现狭长带状分布,主要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纬度偏高,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势高,阻挡冬季风。 ㈡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1.影响局部气温。 ⑴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 ⑶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⑷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⑸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⑹对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①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山顶比山谷气温日较差大;高原比平原气温日较差大。②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同一纬度的高原高山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夏季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冬季由于海拔高,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所以气温不是很低)。 ⑺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2.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般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空气越干燥地区地形雨出现的位置海拔越高;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3.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4.地形对光照的影响。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太阳辐射较少,光照强。如我国的拉萨由于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被称为“日光城”。 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

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的绘制及剖面线的判断5

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的绘制及剖面线的判断(原创)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在考题中常以做某条线的剖面图、剖面线的判断、通视问题和判断坡度陡缓等形式出现。

一、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例说 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如图1中AB)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的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绘制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原图比例尺一致(也可放大为原来的2倍、3倍),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扩大5~20倍,常见的是扩大10倍。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剖面方向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若剖面图与地形图的水平比例尺相同,则图1、图2两图中的AB线长度相等),并确定基线所代表的高程。基线高程一般略低于图上最低高程。 3.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如图2:等高距为10米,垂直比例尺为1︰5000,则平行线间隔为2毫米,并在平行线一边注明其所代表的高程,如200米……。 4.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A—1、1—2……各段距离,并把他们标注在剖面基线AB上,得1、2……各点。通过这些点作基线的垂线,垂线的端点按各点的高程决定。如6点的高程是200米,则剖面图上过6点的垂线端点在代表200米的平行线上。 5.将各垂线的端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成剖面图。 二、剖面线的判定方法 确定某一剖面图沿哪条剖面线绘制的方法是: 一观大势: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

鞍部、悬崖)穿过的最高和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吻合。, 二找关键:注意找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 ...,如起点、中点、终点等,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三细分析: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 的区域高度,仔细分析 ....其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反映。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例1.图4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图3)中的某条剖面线画出的,它是()

地形对环境的影响全汇总

地形对环境的影响全汇总 地形不仅影响大尺度气候,也影响局地小气候。 一、地形对大尺度气候的影响 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雨影效应。 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西风气流受到了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影响大气环流。 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 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6.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如美洲西部的气候多呈现狭长带状分布,主要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纬度偏高,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势高,阻挡冬季风。 二、地形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1.影响局地气温。

⑴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 ⑶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⑷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⑸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⑹对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①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山顶比山谷气温日较差大;高原比平原气温日较差大。②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同一纬度的高原高山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夏季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冬季由于海拔高,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所以气温不是很低)。 ⑺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2.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般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空气越干燥地区地形雨出现的位置海拔越高;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3.影响风速。 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4.地形对光照的影响。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太阳辐射较少,光照强。如我国的拉萨由于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被称为“日光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