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的生长环境及过程

合集下载

蝎子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蝎子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蝎子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蝎子是一种常见的节肢动物,也是一种常见的养殖动物。

蝎子的养殖方法和技术对于养殖者来说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蝎子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一、蝎子的养殖环境蝎子适应能力较强,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仍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适合蝎子生活的容器,可以选择玻璃箱或塑料箱作为蝎子的栖息地。

其次,蝎子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5-35摄氏度,因此需要提供恒温设备来保持稳定的温度。

此外,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要求,一般保持在50%-70%的湿度即可。

最后,蝎子喜欢暗处,因此需要提供充足的遮蔽物,如石块、木块等。

二、蝎子的饲料蝎子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昆虫作为蝎子的饲料,如蟋蟀、蚂蚁、蜈蚣等。

此外,也可以选择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作为饲料,如小蜘蛛、小蜥蜴等。

需要注意的是,蝎子的饲料应该保持新鲜,不可长时间放置,以免造成污染或变质。

三、蝎子的繁殖蝎子的繁殖主要通过交配产卵来完成。

一般情况下,蝎子的交配季节在春季或夏季,此时需要将雄性和雌性蝎子放在一起,促进交配。

交配完成后,雌性蝎子会选择一个适宜的地方产卵,一般是在容器的底部或遮蔽物下面。

蝎子的卵通常有颜色,如白色或黄色,卵的数量根据不同的品种而有所差异。

蝎子的孵化时间一般在2-4周左右,孵化后的小蝎子需要特别小心照料,提供适宜的温度和饲料。

四、蝎子的健康管理蝎子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只有保持蝎子的健康状况,才能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

首先,要定期清理蝎子的栖息地,清除废物和死亡的蝎子,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其次,要定期观察蝎子的生长情况和行为习性,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蝎子还需要适量的运动,可以在容器中放置适当的遊玩器具,以促进蝎子的运动和活动。

五、蝎子的销售和利用蝎子在市场上有一定的销售价值,可以作为观赏动物出售给爱好者,也可以作为实验动物供科研使用。

蝎子养殖技术

蝎子养殖技术

蝎子养殖技术近年来,蝎子养殖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养殖行业。

因为它们肉质美味,具有营养价值,因此它们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蝎子的生活习性及养殖要求比较特殊,蝎子养殖技术是一门复杂而又极其细致的技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蝎子养殖技术:蝎子的分类、养殖环境、养殖技术、及养殖管理等。

一、蝎子的分类蝎子养殖要求了解蝎子的分类,蝎子分为多种不同品种,可大致分为:蝎子、蝎子属、蝎子科和蝎子目等。

蝎子属是蝎子最常见的物种,它们体小,具有丰富的颜色及特征,有的蝎子还带有小鳞片,形状类似蝴蝶。

另外一种蝎子属叫食蝎,它们又叫红蝎或红蝎子,这种蝎子体形较大,有的蝎子体长可达20厘米,体色偏红,有的有斑点状鳞片。

二、养殖环境蝎子养殖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喜欢生活在温度恒定、湿度比较高、空气洁净、有草木种植的环境中。

养殖环境还需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蝎子进行调整,比如夏季温度偏高时应用空调降温,而冬季温度偏低时要加热设备保温。

另外,蝎子养殖环境还需要定期进行排气及清洁,以防止蝎子因空气污染而死亡。

三、养殖技术蝎子的养殖技术,包括种苗技术、孵化技术、繁殖技术、饲养技术以及素质技术等。

其中,种苗技术是蝎子养殖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养殖者对蝎子的生长发育有所了解,能根据环境条件和试验情况,选择合适的种苗。

而孵化技术则涉及到如何让蝎子受精、发育成功,要求养殖者掌握蝎子的繁殖特征以及准确掌握孵卵温度、湿度及营养等要素。

饲养技术则主要涉及到蝎子的饮食、健康管理、免疫管理等,这些技术在蝎子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

最后,蝎子养殖也需要及时进行蝎子养殖管理,追踪蝎子的养殖情况,以便管理和控制养殖情况,避免出现超生或突变现象。

总的来说,蝎子养殖技术是一门复杂而又极其细致的技术,需要养殖者熟练掌握蝎子养殖的各个方面。

综上所述,蝎子养殖技术是一门复杂而又极其细致的技术,蝎子的分类、养殖环境、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管理等都需要养殖者仔细学习掌握。

此外,蝎子养殖行业的发展如此迅速,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养殖者也要仔细调整管理,以便实现可持续性养殖。

蝎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蝎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蝎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蝎子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昆虫,它们通常生活在温暖干燥的地方。

在世界各地,蝎子可以在多种环境中找到,包括沙漠、草原、森林和岩石地带。

它们的生存环境通常与它们的外貌和行为特征相适应。

首先,蝎子在沙漠中生活。

沙漠是蝎子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在这里,蝎子可以
在沙丘和岩石之间找到避难所,它们的颜色通常与沙漠的颜色相似,有助于它们隐藏在沙漠中。

此外,沙漠中的温度通常很高,这对蝎子来说是理想的生存条件,因为它们是冷血动物,可以通过阳光来调节体温。

其次,蝎子也可以在草原和森林中找到。

在这些地方,蝎子通常隐藏在树木、
灌木丛或草丛中,以避免被捕食者发现。

它们的颜色和纹理也会与周围的环境相匹配,这使得它们更难以被发现。

在这些环境中,蝎子通常会寻找昆虫或小型无脊椎动物作为食物,以维持生存。

最后,蝎子也会在岩石地带中生活。

这些地方通常是由岩石和洞穴组成,为蝎
子提供了理想的藏身之地。

它们可以在岩石的裂缝中寻找食物,或者在洞穴中建立自己的巢穴。

这种环境也为蝎子提供了避免天敌的机会,因为它们可以轻松地躲藏起来。

总的来说,蝎子可以在多种环境中找到,但它们通常选择温暖干燥的地方作为
栖息地。

无论是沙漠、草原、森林还是岩石地带,蝎子都能够适应并生存下来。

它们的生存之道和生活习性也在不同的环境中有所不同,但无论在哪里,蝎子都是一种神秘而充满生命力的生物。

蝎子的养殖技术及市场前景

蝎子的养殖技术及市场前景

蝎子的养殖技术及市场前景蝎子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动物。

它们常被用于中药材及蝎子酒的制作,而且蝎子的肉质也非常好吃,是营养丰富而又美味的食品。

因此,蝎子的养殖业非常有前景,而且最近几年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蝎子的养殖技术1、蝎子的饲养环境蝎子需要干燥、通风、半阴凉的环境,应避免暴晒和高温。

合适的温度范围为20℃-25℃,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

对于成年蝎子来说,一个重要的饲养环境因素就是地形。

蝎子的体型较大,地形需要宽阔、稍微有些隆起,环境中必须有丰富的岩石、窟窿、隆起壁、暗格、树枝等落脚点。

2、蝎子的饲料蝎子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

在饲养上,常用的饲料有蟑螂、蛇、蚯蚓、鸡肉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饲料不卫生会影响蝎子的生长发育以及产卵。

3、蝎子的繁殖蝎子的繁殖期主要在3-11月,繁殖稳定地全年进行。

蝎子繁殖主要靠交配完成,雌蝎子出现发情现象,会释放出大量的信息素来吸引公蝎子,交配后会把卵产在巢穴中,每产1-2枚。

4、蝎子的管理蝎子的管理要保证环境干燥、通风、半阴凉,饲养室内要保持清洁,防止感染疾病。

二、蝎子养殖的市场前景1、蝎子中药的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医医院、药房认为蝎子是中药材的重要配方。

蝎子的毒汁可以用来散血止痛、消肿解毒、止咳化痰等。

而且不同品种的蝎子所释放的毒液也有着不同的功效和治疗效果。

比如说,豪砚蝎子毒被用于舒筋活血、消肿等治疗;而黄杨蝎子则被用于消暑解毒、舒经止痛等功效。

2、蝎子饮品市场的需求蝎子是一种健康、营养、美味的食品。

近年来蝎子饮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及中老年人的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蝎子酒及蝎子啤酒已经成为了众多酒类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

3、蝎子市场前景的分析与传统养殖业相比,蝎子的养殖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它在市场上也很有竞争力。

由于蝎子的繁殖能力强,养殖周期短,回收周期也很快。

并且蝎子在市场上的价值很高,因此投资者通过蝎子养殖赚取巨额利润的可能性非常大。

蝎子养殖技术大全

蝎子养殖技术大全

蝎子养殖技术大全引言蝎子是一种独特的生物,常见于干燥、温暖的地区。

蝎子养殖近年来逐渐兴起,不仅在观赏市场上有一定的需求,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蝎子养殖的基本知识、养殖环境的搭建、蝎子的饲养和繁殖等关键技术。

一、蝎子的基本知识1. 蝎子的分类蝎子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形目,大约有2000多种已知的蝎子。

常见的蝎子有金蝎、褐色蝎、黑蝎等。

2. 蝎子的特点蝎子具有外骨骼、坚硬的外壳和尖锐的钳子。

它们对温度和湿度变化较为敏感,喜欢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3. 蝎子的观赏价值蝎子可以成为独特、有趣的宠物。

一些品种的蝎子具有华丽的外貌和迷人的行为,成为了收藏家和爱好者们的宠爱对象。

二、蝎子养殖环境的搭建1. 养殖箱的选择蝎子的养殖需要一个合适的养殖箱。

一般而言,透明塑料箱或玻璃箱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能提供良好的通风性和观察性。

2.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蝎子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温度保持在25-3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60-80%左右,以模拟适合蝎子生存的环境。

3. 养殖土壤的选择蝎子需要合适的土壤来提供栖息地和产卵场所。

一般而言,以沙土和泥土的混合物为养殖土壤,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过分干燥。

4. 光照和通风蝎子喜欢较暗的环境,宜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持空气的流通,减少腐败和异味。

三、蝎子的饲养与管理1. 饲料选择蝎子主要以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常见的饲料包括蟑螂、蚯蚓、金鱼、蚂蚱等。

为了确保蝎子的营养需求,选择适量的饲料是至关重要的。

2. 饲养频率蝎子的饲养频率视蝎子的食量和种类而定,一般而言,每隔2-3天喂食一次,应根据蝎子的饥饿程度来判断。

3. 健康管理定期检查蝎子的健康状况是必要的。

观察蝎子的活动情况、食欲和外观,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疾病传播和扩散。

4. 安全防护由于蝎子具有毒性,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在饲养和管理蝎子时,应佩戴手套和长袖衣物,避免触碰蝎子的钳子和尾巴。

蝎子成长过程日记怎么写

蝎子成长过程日记怎么写

蝎子成长过程日记怎么写
(原创版)
目录
1.引言:介绍蝎子的基本信息和写作日记的初衷
2.蝎子生长环境的准备
3.蝎子的饲养和观察
4.记录蝎子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趣事
5.结束语:总结蝎子成长过程日记的写作要点
正文
【引言】
蝎子,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节肢动物,以其独特的生物特性和药用价值而备受人们关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蝎子的生长过程,我们决定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蝎子的成长过程。

本文将介绍如何编写蝎子成长过程日记。

【蝎子生长环境的准备】
在开始记录蝎子成长过程之前,首先要为蝎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蝎子喜欢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因此需要在容器底部铺设沙土,并保持适度的湿度。

此外,为了保持温度,可以在容器上加盖一块玻璃或塑料布。

【蝎子的饲养和观察】
在蝎子生长环境的准备完成后,可以将蝎子放入容器中。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蝎子的生活习性,如饮食、活动、蜕皮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容器内是否有杂质或积水,以保证蝎子的生活环境清洁。

【记录蝎子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趣事】
在观察蝎子的过程中,可以记录下蝎子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趣事。

例如,蝎子的饮食喜好、活动规律、蜕皮次数等。

此外,还可以记录下自己在饲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

【结束语】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以编写出一篇详尽的蝎子成长过程日记。

在记录蝎子成长过程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蝎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养殖蝎子技术

养殖蝎子技术

养殖蝎子技术蝎子是一种常见的节肢动物,多生活在干燥的沙漠地带和温暖的海岸地区。

蝎子在很多地方都被用来制作药物,或者作为家养宠物,近年来更是成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养殖蝎子的技术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赚钱方式。

本文将向您介绍如何养殖蝎子,既满足消费者需求,又保证生产效益。

一、蝎子的种类和特点蝎子目前有三千多种,这些品种相似但却各具特色,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生命力和生长阶段。

蝎子的寿命约为3-6年,有些品种寿命甚至可达到20年以上。

蝎子的特点:外观奇特,腥臭味扑鼻;躯体较小却具有攻击性,其尾巴拥有危险的毒刺,能够击杀并吞噬小型昆虫,即使是草食性的昆虫也难逃它的魔爪。

蝎子在生长过程中游荡性很强,一旦利用不当,蝎子极易死亡。

二、蝎子的养殖环境蝎子的生长环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温度:蝎子的适温区间要在22℃到28℃之间,最好不应低于14℃。

2.湿度:蝎子喜欢在相对湿度在30%到70%之间的环境中生长。

但在吐鲁番干旱地区,由于空气湿度低,所以一些品种只需在15%-3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即可存活。

3.空气流通:蝎子需要新鲜的空气,自然通风也是必不可少的。

4.光线:蝎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蝎子的光照时长一天16小时,一晚上8小时休息。

5.适宜的栖息地:养蝎子的地方一定要干燥且适宜的栖息环境,如沙子或沙砾石。

三、蝎子的饲养1.饲养食品:可用蚯蚓、蟋蟀、蚂蚱、蛆虫等食物来喂养蝎子。

这些食品的喂养量应该依据蝎子的品种、体型大小来确定,当然还需要考虑到环境温度和季节影响。

2.饮用水:蝎子喜欢在干燥热带和沙漠地区的环境中生存,但是饮用水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蝎子的体表需要保持湿润度才能顺利进行呼吸,否则在干燥的情况下,会导致蝎子体内水分严重缺乏,造成疯狂吸口,最终死亡。

3.定期换取新的食品和饮用水,以保持蝎子的健康,消除细菌和氨气等代谢物的存留,让蝎子生存在非常干燥的砂质和岩质土壤环境中。

四、蝎子的繁衍1.蝎子繁殖主要依靠性。

雄蝎子和雌蝎子在成熟后就可进行交配。

蝎子养殖技术

蝎子养殖技术

蝎子养殖技术蝎子作为一类特殊的动物,拥有独特的生态习性和经济价值,因此养殖蝎子成为了一项受到关注的养殖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蝎子的养殖技术,包括养殖环境、饲养管理以及繁殖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一、养殖环境蝎子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但在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蝎子的生长和繁殖,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1. 温度:蝎子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区间,一般要求保持在25℃~30℃之间。

如果温度过低,蝎子的新陈代谢会减慢,影响生长发育;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蝎子热应激甚至死亡。

因此,要根据不同蝎子的习性和品种,合理调节养殖环境的温度。

2. 湿度:蝎子对湿度要求较高,一般保持在50%~80%之间。

过低的湿度会导致蝎子体内水分流失过快,影响代谢和正常生长;而过高的湿度则可能导致腐败菌滋生,引发腐败病。

因此,要经常检测和调节养殖环境的湿度。

3. 光照:蝎子喜欢光照较强的环境,但过强的光照会对蝎子产生刺激,影响活动和觅食。

因此,可以在蝎子养殖场设置适当的遮光措施,保证蝎子获得适宜的光照。

二、饲养管理1. 饲料选择:蝎子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宜的饲料,如苍蝇、蟑螂、蛹等,尽量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

同时,可以通过营养配方饲料的添加,提高蝎子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2. 饲料喂养:蝎子的进食量与其体重和环境温度有关。

一般每天喂食一次,每只蝎子的饵料量控制在其体重的1%~2%之间。

要避免过量喂食,以免引发消化问题和传染病。

3. 饲养设施:在蝎子养殖场,要配置适宜的饲养设施,如蝎子箱、温湿度调控设备等。

蝎子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容器,并配备适宜的底材和避暑、避寒设施,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繁殖疾病防控1. 繁殖:蝎子的繁殖主要通过交配产卵来完成。

在交配过程中,要注意蝎子的大小、生理状态和饲养环境,选择合适的个体进行配对。

另外,注意及时将交配后的雌蝎子分开,防止雄蝎子发起攻击,影响孵化率和存活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蝎子的生长环境及过程(1)个体生长蝎子的生殖方式为卵胎生(或称为假胎),从仔蝎自母体内产出到发育为成蝎,虽不经历变态过程,但需要经过 6 次蜕皮。

在我国北方地区,野生状态下的东亚钳蝎完成这一生长发育周期,大约需要 3 年的时间。

幼蝎的个体生长发育是与蜕皮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每蜕 1 次皮,幼蝎体长便迅速增加,体重和体积增大,体色也随之有所变化。

野生状态下或自然条件下养殖的母蝎,一般于 7 月中旬至 8 月初繁殖产仔,幼蝎自母体内产出,即表示新一世代生活史的开始。

刚出生的幼蝎称为 1 龄蝎,以后每蜕 1 次皮即增加 1 龄,经过 6 次蜕皮后,即变成 7 龄蝎,也就是成蝎。

幼蝎刚出生时身体很小,体长约1厘米左石,体重约 0 . 02 克,体柔软、略显肥胖,呈乳白色,附肢及后腹部(尾部)折叠于身体腹面,以后很快相继展开,呈现出蝎的形状。

一般气温在 25 ~ 28 ℃时,幼蝎从出生至第 1 次蜕皮约需 5 天;当气温达到 30 ℃以上时,仅需 3 天左右即从 1 龄进入 2 龄。

2 龄蝎较 1 龄蝎的体形和体色均发生明显变化。

首先是体色变深,由原来的乳白色渐渐转变为淡黄至淡揭色;同时体形变得细长,体长增至1.5厘米左右,体重约达到 0 . 025 克左右。

2 龄阶段延续时间大约为 2 个月,直到 9 月下旬前后开始进行第 2 次蜕皮。

整个 2 龄期间,蝎体变化不大,只是体粗和体重有所增加,体色有所加深,身体各部分的特征更明显一些。

体色变为褐色后,再过 5 ~7 天,幼蝎便离开母蝎背部独立生活。

这时,幼蝎的活动能力增强,尾针可以蛰刺,并能排出少量毒液,有捕食小虫的能力,可在夜间四处活动,捕获食物。

由 2 龄转变为 3 龄的时间为 9 月下旬,体长即由 1 . 5 厘米增加到 2 厘米左右,体重也增加到大约 0 . 5 克。

由于 3 龄蝎变得比较活泼,捕食能力增强,取食量增加,所以体型迅速增长,体重也随之明显增加。

3 龄幼蝎在 40 天左右吃肥,贮积足够的营养准备越冬。

10 月下旬进人冬眠,翌年清明前后起蛰, 5 月以后随气温升高,幼蝎进食又达到一个高峰。

至翌年 6~7 月,体重达到高峰,又准备第 3 次蜕皮。

经过第3次蜕皮以后,即进入4龄阶段。

此时,体色转变为灰褐色,体长达2.7~3厘米,体重达0.8~1克。

同年8~9月再进行第4次蜕皮,长成5龄蟹,体长增加至约3.5厘米,体重也进一步增加,然后进入冬眠。

第3年,5龄蟹于67月份蜕一次皮,便成6龄蟹,体长增至44.5厘米;9月前后蜕最后一次皮,变为7龄蟹,即长成成蟹,体长达到5厘米左右。

成蟹以后不再蜕皮,因此体长也不再增加但体形可以变粗,体重也可略有增加。

一般到第3年末即达到性成熟,到来年夏天开始繁殖。

与一般动物不同,蝎子在个体生长过程中体长随蜕皮呈跳跃式增加,而体重是呈渐进增长的(表2)。

据此,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蟹龄。

(2)蜕皮现象蜕皮是蝎子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生长紧密联系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生长行为。

个体生长结束,蜕皮也随之停止。

与其他节肢动物(如昆虫等)一样,尽管蝎子的蜕皮是必然的但也必须具备适宜的先决条件,才能发生正常蜕皮现象。

首先,要有充分的营养,这是保证蟹体正常生长发育、储存能量、积累养分和体积增大的关键。

若营养不当,幼蟹的生长发育就会变得迟缓,蜕皮的时间也相应推后。

其次,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

当日平均气温再25 ~35℃、土壤湿10 %~15%时,对蝎子的蜕皮最为有利,高温高湿不利于蜕皮,甚至造成死亡。

三是密度要适中,蝎口密度过大时,往往会造成蜕皮时间不集中,且密度越大,蜕皮时间差异亦越大,甚至发生群体内互相残食的现象。

所以,在人工养殖时,尤其要注意密度管理。

蝎子在蜕皮前,一般均有明显的征兆。

多数情况下,大约在蜕皮前一周即停止取食,活动明显减弱,皮肤粗糙,体节明显,腹部肥大,并进入一种半休眠状态.。

但是,l 龄蝎由于尚未离开母体,其蜕皮活动比较特殊, l 龄蝎蜕皮时,用尾刺钩住母体的体节间隙,头部朝下倒悬,随着体躯的不断扭动,迫使头胸部的旧表皮首先破裂,然后借体躯继续扭动及重力作用,逐渐蜕出整个蝎体,并自母体掉落在地面上,顷刻又爬上母背。

以后的各次蜕皮则主要借助外物进行。

蜕皮时,蝎常用步足抓住石块、砖瓦、泥土等作为固着点,并借肌肉的收缩产生躯体扭动,使旧表皮自头胸部背面首先开裂,将头胸部先蜕出,然后依次蜕出前胸部和后腹部。

刚蜕皮后的新一龄蝎体明显增大,身体柔软并有光泽,肌肉细嫩,抗逆力差,极易遭受天敌或其他蝎子的侵袭和残食。

蝎子蜕皮的时间较长,一般需 3 小时以上。

幼蝎的第 1 次蜕皮时间较整齐;以后几次蜕皮,常由于生活条件的差异,个体间生长发育极不一致,而造成蜕皮时间参差不齐,多的甚至相差 3 个月以上。

而恒温养蝎、常温养蝎与野生蝎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基本上改变了蝎子的生长时间和繁殖周期。

在恒温饲养中,蝎子的寿命一般为 3 ~ 4 年,受精卵在卵巢中发育成熟大约需 70 天,成熟的卵再经过 40 天左右的胚胎发育期,继而以仔蝎形态分娩。

分娩时间一般为 50 ~ 120 分钟不等,仔蝎在 45 小时至 80 小时基本上完成第一次蜕皮。

第一次蜕皮时间显得特别整齐,后隔 36 天开始出现第二次蜕皮,进人 3 龄蝎,但此次蜕变可明显地分辨出其仔蝎发育的快慢,有的竟相差 10 余天。

其后每隔 2 个月左右幼蝎蜕变一次。

从初生幼蝎到成蝎一般生长期在 8 ~ 10 个月左右。

由于每只蝎子的生理状况不一,另外再加上管理环节上的原因,生长期最多可相差 2 ~ 3 个月,这也是筛选品种优劣的先决条件。

一只成熟的雌蝎,一年最多可产 3 次仔,两年时间可产 5 次,但一般产仔 4 ~5 次后,则出现老化现象。

( 3 ) 行为发育蝎子的行为发育是与个体生长同步进行的,因此它也是个体发育的组成部分。

1 龄蝎自母体产出后,并不在地面上生活,更不具捕食的能力,而是趴在母蝎背部,靠继续消耗自身胚胎发育残存的卵黄营养为生。

幼蝎在母体背部常头端向外,整齐地排列于两侧。

1 龄蝎身体弱小,活动微弱,有时只轻轻蠕动,而无明显的爬行动作。

此时若掉离母体,常很快死亡。

蜕皮后的 2 龄蝎,由于在蜕皮过程中纷纷自母背落卜,因此蜕皮后又迅速爬回到母背上,体色变为褐色后再经 1 周左右,离开母体行独立生活。

此时的 2 龄蝎活动能力已大为增强,既能在夜间外出,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独立安家落户,又可借助尾刺,鳌刺猎物或进行自卫。

2 龄蝎食欲旺盛,可全天进食,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常发生互相残杀的现象。

3龄蝎进人取食的高峰期。

在野生状态下,到了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 3 龄蝎食欲极强,食量增加,为准备越冬积累营养。

由此可见,从刚出生的 1 龄蝎和蜕皮后的 2 龄蝎,从趴背到下地活动,从不能取食到能主动捕食,蝎子即完成了其基本行为的发育。

除此之外,蝎子的生殖行为要待 7 龄(成蝎)后才发育完全。

( 4 )产仔过程即将临产的孕蝎,通常在产前 3 ~ 5 天内不进食,不爱活动,可以透过饱满的前腹部,看到发育成熟的卵胎。

产前孕蝎表现出十分不安的样子,通常在石块或瓦片下,洞穴内较潮湿的地方产仔。

临产时,孕蝎第三、四步足伸直,第一、二对步足向内合抱,头胸部和前腹部向前倾斜,近于地面,栉板下垂,生殖厣打开,仔蝎依次产于两步足之合抱内,一般不接触地面。

大约每 4~5 只幼蝎为一批,并有规则地排成一扇形。

当孕蝎受到外界干扰时,则所产的小蝎有时排列并不一定规则。

小蝎刚产出时,其附肢和尾部折叠于腹面,形成一个椭圆形,如一粒大米,外包白色勃液状的膜,当小蝎体表的液体干后,便可伸展活动,沿着母蝎的触肢和头胸部爬到母蝎的背上,头部朝外,有些母蝎也常把爬不上来的弱蝎和卵块吃掉。

此时母蝎已完全恢复了常态,后腹部向上弯曲,时刻保护着背上的幼蝎(图 8 )。

在环境适宜时,健壮的母蝎每产仔 4~5 只后,大约间隔30 分钟左右再产第二批、第三批……每产一仔约需 1 ~ 5 分钟时间,如果温度在 37 ℃以上,一胎产完只需20 ~ 30 分钟。

一般一胎可产 15 ~ 35 只,平均 25 只左右,个别高产者可达 40 ~60 只。

如果有几只同时产仔而受到干扰影响时,则有的母蝎会将背上的小揭抛弃。

而这些抛弃的小蝎往往会集中到 1 只母蝎背上,有时在 1 只母蝎背上可多达 70 ~ 80 只小蝎。

有时孕蝎在产完小蝎后,还会产下几粒高粱米大小的黄褐色颗粒,这是死胎。

造成死胎可能有多种原因,但主要是由于环境长期干操和母蝎衰老所致,在自然条件下,野生蝎子也会产生这种现象;有时所产下的小蝎长时间不见活动,这也是死仔蝎,可能大多是母蝎在临产前受到机械损伤或其他物理和化学等有害物伤害所致。

母蝎在负仔期间,不吃不动,专心致志地监护着它的幼仔,以免受到意外伤害。

若在它的栖息场所遇到或见到其他动物入侵,它们会马上作出反应,保护自己的幼仔。

如果有小蝎从母蝎背上离去,母蝎会用强大的触肢轻轻地钳住小蝎,诱导它重新返回到母蝎背上。

遇到天敌或气候恶劣时,母蝎会背负着小蝎迁移、躲藏到比较安全的地方。

若遇到彼其严重的情况,如遇其他昆虫等外敌时,母蝎便会极力挣脱,将背上的小蝎甩掉,待平静后,小蝎又会重新返回到母蝎背上,个别无力返回母蝎背上的小蝎,有时会被母蝎吃掉,可见蝎子这种独特的护仔习性是长期适应自然界的结果。

如果繁殖前食物长期缺乏,或繁殖期间土壤过于干燥,均会引起母蝎吃掉仔蝎。

因此,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均应注意。

( 5 )母仔分离初产仔蝎( 1 龄蝎)爬到母蝎背上后,密集地围在母蝎背上,不食不动,靠从母体中带出的卵黄维持生活、发育生长。

5 天后脱去第一层表皮,成 2 龄蝎。

此时仔蝎的体长增至 1 . 5 厘米以上, 7 ~ 10 天左右,先后脱离母体而独立生活。

仔蝎离开母休下地后,就进人独立生活阶段。

这时仔蝎与母蝎必须分开饲养。

如不分养,会出现下列情况:一是刚离母背的仔蝎,体小嫩弱,活动能力差,徜不与母蝎分开饲养,易被老蝎踩死;二是母蝎负仔期间,没有摄食,体内营养消耗较多,一般都处于饥俄状态,若不把仔蝎分开饲养,往往会被母蝎残食;三是仔蝎与母蝎捕食的饵料要求不同,不分开饲养,难以管理。

因此,在仔蝎离开母背后,必须及时分开饲养。

下面介绍几种母、仔分离的方法:①挑拣分离法。

幼蝎脱离母蝎背后,夜晚将外出活动的雌蝎用筷子或夹子拣出,剩下的幼蝎仍留在原蝎池中饲养。

这种分离方法适用于土坯产房、水泥板产房和木板巢格产房。

②玻璃板分离法。

分离时,先用镊子把雌蝎取出放入另池饲养,再把幼蝎连同产房中的饲养土一起轻轻倒在饲养盆中的玻璃板(下垫玻璃瓶)上,幼蝎会慢慢向玻璃板边缘爬去,掉人盆中,然后,把玻璃板上的土倒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