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水墨画教程
国画竹技法与步骤

国画竹技法与步骤国画里的竹,那可是极具韵味和魅力的存在呀!要画好国画竹,可得掌握一些关键的技法和步骤呢。
先来说说这竹子的竿吧。
画竿可不能马虎,要一气呵成,就像写字一样有笔势。
起笔要顿,中间行笔要快,收笔要稳。
你想想,那竹子在风中挺立,笔直而坚韧,咱画的竿也得有那股精气神儿呀!用中锋画出的竿,挺拔有力,仿佛能听到竹子在风中沙沙作响呢。
然后是竹节啦。
这竹节就像是竹子的关节,很重要呢!画竹节的时候要注意大小和距离,不能太均匀,那样就太死板啦,得有点变化,就像人走路的步伐一样,有大有小才有节奏感。
而且竹节的形状也得画好,不能画得歪歪扭扭的,不然竹子可就没了那股子优雅的姿态咯。
接下来就是竹枝啦。
竹枝可是很有灵性的,它就像是竹子的手臂,向四处伸展。
画竹枝要灵活多变,不能太僵硬,要有那种随风舞动的感觉。
可以用侧锋来画,画出的竹枝有粗有细,有长有短,这样才生动呀!竹叶可是国画竹的灵魂所在呢!画竹叶有很多种画法,什么个字叶、介字叶、鱼尾叶等等。
每种画法都有它的特点和韵味。
画竹叶的时候要注意疏密和层次,不能乱糟糟地堆在一起。
就像一群人站在一起,得有秩序,有间隔,这样才好看嘛。
可以用浓墨来画前面的竹叶,用淡墨画后面的,这样就有了层次感,仿佛竹叶是一层一层长在竹子上的。
哎呀,说了这么多技法,那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首先呢,当然是要构思好画面啦,想好竹子的形态、位置和布局。
然后就可以开始画竿啦,一笔下去,那气势就出来了。
接着画竹节,给竿加上关节,让它更生动。
再画竹枝,让竹子有了动感。
最后就是画竹叶啦,这可是最关键的一步,要用心去画,画出竹叶的神韵。
画国画竹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这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琢磨呀。
就像学走路一样,一开始可能会跌跌撞撞,但只要坚持,总会走得稳稳当当的。
每一次画竹,都是一次与竹子的对话,都是一次对自己的挑战。
想想看,当你画出一幅满意的国画竹时,那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呀!看着那挺拔的竹子在纸上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竹子的清香呢。
墨竹的竿枝叶画法详解

一、画竿国画竹选较硬一些的兰竹笔为宜。
落墨前,要先立意,需胸有成竹。
执笔要指实掌虚,起臂悬腕,落笔用顿,抬臂调锋,中锋行笔,如渔夫撑篙,求笔力刚健,自下而上,不可太快,亦不可太缓。
收笔横挑,以示竹节。
先短后长,节节相承,至竹梢慢慢变短变细,变弯取势。
欲把竹画好,既要源于生活,又要按线的矛盾统一关系组织好条线。
所谓线的矛盾统一关系,既线的长短、粗细、曲直,交搭开合,疏密虚实,秩序(方向)节奏等,都要有变化且和谐统一,画面才有美感。
忌完全平行,垂直交叉,更忌多线交于一点;两线交叉不可孤立,须第三条线辅之(和谐它);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也许就已经看到“×”不美,用“×”表示错,而叉字也不写成“×”,再如“又”、“义”、“女”、“区”等,落墨用线,也是分割画面,所谓“既白当黑”,空白也是画。
画竿后,待墨将干即勾笔成节,墨须较竿略浓,可以增加竿的笔力气氛和竹子的真实性,清郑板桥言,“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所以要想画好竹子,有定的书法功底更好。
二、画枝一竿在未受挫折的情况下,自地面向上五六节开始出枝、互生,一节生两枝的较多,一大一小,支叉亦然,注意出枝的方向、长度,要与竹竿形成一种势,像舞蹈演员、京剧演员的亮相,有一个非常优美姿态,这很重要。
三、画叶竹叶出在每组枝叉的尖端,一组少至一两片,多则八九片,左右互生,先出小,后生大。
叶有长度,也是线,要注意一组叶与另一组叶的交搭穿合,方向要和谐,叶有长短、宽窄;三组五组要有聚散(疏密),一般画叶用墨比竿重,用笔不宜凝滞。
枝上的叶用墨可略有浓淡;由于竹叶较碎,不要画得太分散、太花。
后一层再淡些,最后看画面上所有竹连成有疏密,虚实节奏,有律动感的曲线,像条“龙”,画面会更美。
总之,要画好竹子,必须多写生、多读写竹的诗,再临摹些先贤的优秀作品,这样画面才能生动,有意境。
国画竹子的绘画技法,详细实用!

国画⽵⼦的绘画技法,详细实⽤!画⽵先⽴竿,⼀竿之出基本决定了画⾯的布局,粗竿多⽤淡墨,⽤笔要挺拨,⼀竿直上⼲净利落,不可呆滞停顿。
先出主竿控制好画⾯,再⽤稍微浓点的墨画出分枝,⼩枝能决定⽵叶的位置,虽然很多⼩枝稍最后盖都被⽵叶所覆盖,但是出⼩枝也不能马虎。
⽵叶的表现多以“个”“介”字为基础,运⽤这个程式不能过分刻板,既要有排列,也要有长短变化进⾏打破,这样⼀组叶⼦才能⽣动。
⼀、写竿法:墨⽵写竿,要选较硬的兰⽵笔为宜。
运笔要有起、⾏、收的过程。
⾏笔不可太慢,亦不可太快。
中锋⾏笔,可先下⽽上,亦可先上⽽下,初短后长,节节相承,笔意贯通,⾄稍渐短渐细。
画两竿⽵或两竿以上时要注意:⼀是忌平⾏,⽵节要错开;⼆是交叉忌垂直,更忌多竿交于⼀点;三是⼀般情况下画⽵要求弯节不弯竿,但亦不可太直,太直则僵,要有⼀定弧度,才能表现出⽵竿的弹性;四是多竿⽵时要注意浓淡虚实的变化。
⼆、写节法:画节法古⼈分类归结起来,不外乎“上弯型”与“下弯型”两类,亦古⼈所讲⼋字法与⼄字法。
作者在画2⽶以上⾼度的⽵竿时多在⽵竿顶部⽤上弯法,底部⽤下弯法,以符合透视规律。
中国画重在笔墨⽓韵,特别是⼩幅画于透视并不深究,故⼀幅画中常只⽤⼀种画法,以使画⾯统⼀。
节与节之间要有⼤⼩、详略之变化,不可⾯⾯俱到、雷同呆板。
⽵节⽤墨浓于⽵竿。
三、写枝法:⼀般情况下,竿离地五节始⽣枝,⽵枝为互⽣,画时须注意出枝的长度、⽅向。
画枝要挺拔劲健,⾏笔要快,笔意连绵。
枝上⼜⽣⼩枝,⾃内向外画的⼩枝,古⼈名之“迸跳”;⾃外向内画的⼩枝,古⼈名之“垛叠”。
画时要兼⽽有之。
⽵节⽣枝不必节节出之,根据画⾯章法可省略。
四、写叶法:写叶以中锋为主,中侧互⽤,要有起、⾏、收的过程。
起笔宜轻,⾏笔爽利,实按虚出,不可稍有迟滞。
古⼈总结写叶法不少,⼈字、个字、介字、分字的组合重叠以及鱼尾、惊鸦、落雁等,虽分类繁多,但都以个字为基础。
写叶要有⼤⼩、长短、肥瘦、正侧、俯仰、浓淡等变化。
水墨竹叶的画法口诀

水墨竹叶的画法口诀
1. 素描轮廓,首先要以淡淡的墨色勾勒出竹叶的整体轮廓,注意要有轻重缓急的变化,以表现出竹叶的形态和轻盈感。
2. 点、线、面的结合,在轮廓的基础上,利用点、线、面的结合来描绘竹叶的纹理和细节,点可以用浓墨点缀,线条要有变化,面要有适当的渲染,使竹叶栩栩如生。
3. 墨色运用,水墨画以墨色为主要表现手段,要善于利用水墨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竹叶的质感和立体感,注意掌握好水、墨的比例和运笔的力度。
4. 留白处理,水墨画强调留白,留白不仅可以衬托出竹叶的形态,还可以增加作品的空灵和意境,要注意留白的位置和大小。
总的来说,水墨竹叶的画法口诀在于掌握好轮廓、纹理、墨色运用和留白处理,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巧来表现出竹叶的形态和意境。
当然,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不断练习和感悟,才能真正掌握水墨竹叶的画法。
这才是正宗画墨竹的方法,7个要诀,让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档!

这才是正宗画墨竹的方法,7个要诀,让你水平提高不止一档!马上就是年中了,今天,搞一个“大动作”,给小伙伴们精心整理一篇全方位解读墨竹画法的文章,希望这篇耗时近1个月,经多方求证编写出来的“良心文章”,能让大家觉得“开卷有益”。
下面是正文(本文篇幅稍长,需要一点耐心,读完大约8分钟):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可见,竹子对古代文人有多重要!一直以来,竹在中国文化中,是骨气、气节、坚贞的象征,迎合了古代文人提倡的“君子风度”,因此画竹便成了文人的雅好。
竹子好看却难画。
白居易说: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可见,竹难画是自古就有的共识!为了让大家对竹画有一个大概了解,在分享画竹技法之前,先说说竹画的相关背景知识(耐心看,很重要哦)。
基础知识:你知道竹画有几种吗?竹画是中国画特有的专科,唐代时就已成为独立的题材。
竹画分两种:一为设色竹子,属花鸟画;二为墨竹,是典型的文人画,四君子(梅兰竹菊)画中的竹画就是墨竹。
历史溯源:竹画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竹画历史悠久,唐代以前就有画竹的记载,只不过没有作品流传下来,是墨竹还是设色不得而知。
如今,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墨竹画是五代时李坡的《风竹图》,请看:李坡画的竹子迎风而立,动感十足,形神兼备,可见,当时画竹的手法已相当成熟。
代表人物:历史上的画竹大家都有谁?李坡墨竹虽然年代最早,但对后世影响却不大,历代画家大都视文同为鼻祖。
文同是北宋著名书画家,最擅长画竹,墨竹脱离工笔设色花鸟画自成一派,就是自文同开始的,他是墨竹画的第一代宗师。
下面是文同画的墨竹(看竹叶的正反面墨色变化):文同的墨竹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同时代的文坛领袖苏东坡,都是他的学生。
苏东坡与文同是亲戚(表兄弟),又是诗书画方面的知己,这样的关系,自然得到文同倾囊相授,成就了苏轼美术史上石竹画无可替代的地位。
不过,苏东坡还是很谦虚,承认画竹不如文同,但称石头画的比文同好,算是打成平局。
看看自称不如文同的苏东坡墨竹(看竹叶的用笔及竹节画法):苏东坡画竹,从根部到顶一气呵成,不是一节一节的画。
水墨竹子画法_水墨画竹子画法

水墨竹子画法_水墨画竹子画法画竹子的画家,世人爱竹是将竹比作君子之德! ,竹常以水墨表现竹的形象与气韵,那么水墨画竹子怎么画呢?本文是整理的水墨竹子画法,仅供参考。
水墨画竹子画法竹子由竹竿、竹节、竹枝、竹叶四部分组成。
竹竿:竹竿是一节一节的,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注意: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和十字交叉。
竹节: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竹枝:小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竹叶: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感。
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
竹叶可以用“一、八、个、介”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的结构及动态。
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
画竹叶有五忌:一忌生涩、二忌并立、三忌如叉、四忌似井、五忌如手。
写意竹子注意事项1. 应注意黑、灰、白的处理和水墨浓淡变化;2. 构图应有章法,疏密得当,根据自然生长规律进行创作;3. 枝干应挺拔有力,根据生长规律节节分明;4. 写意画竹叶子的组合用笔应分为“个”、“介”、“少”、“分”等几种组合构图;5. 写意竹子创作笔法变化莫测,选择自己最理想的几种手法,加以熟练和完善最后形成自己独有的创作手段;6. 从简单入手,先观察历代名家佳作,尝试临摹,待熟练之后可以加以完善创作;7. 切记:“笔在心里、心在笔端、胸有成竹、枝枝连叶、叶叶连枝”的创作秘诀。
此外,中国画写意创作贵在随心所欲,因此作者的心态很重要!画如其人在写意竹子里能够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画竹的学习上也不可全沿袭前人技法。
国画竹子的绘画技法,详细实用!

国画竹子的绘画技法,详细实用!画竹先立竿,一竿之出基本决定了画面的布局,粗竿多用淡墨,用笔要挺拨,一竿直上干净利落,不可呆滞停顿。
先出主竿控制好画面,再用稍微浓点的墨画出分枝,小枝能决定竹叶的位置,虽然很多小枝稍最后盖都被竹叶所覆盖,但是出小枝也不能马虎。
竹叶的表现多以“个”“介”字为基础,运用这个程式不能过分刻板,既要有排列,也要有长短变化进行打破,这样一组叶子才能生动。
一、写竿法:墨竹写竿,要选较硬的兰竹笔为宜。
运笔要有起、行、收的过程。
行笔不可太慢,亦不可太快。
中锋行笔,可先下而上,亦可先上而下,初短后长,节节相承,笔意贯通,至稍渐短渐细。
画两竿竹或两竿以上时要注意:一是忌平行,竹节要错开;二是交叉忌垂直,更忌多竿交于一点;三是一般情况下画竹要求弯节不弯竿,但亦不可太直,太直则僵,要有一定弧度,才能表现出竹竿的弹性;四是多竿竹时要注意浓淡虚实的变化。
二、写节法:画节法古人分类归结起来,不外乎“上弯型”与“下弯型”两类,亦古人所讲八字法与乙字法。
作者在画2米以上高度的竹竿时多在竹竿顶部用上弯法,底部用下弯法,以符合透视规律。
中国画重在笔墨气韵,特别是小幅画于透视并不深究,故一幅画中常只用一种画法,以使画面统一。
节与节之间要有大小、详略之变化,不可面面俱到、雷同呆板。
竹节用墨浓于竹竿。
三、写枝法:一般情况下,竿离地五节始生枝,竹枝为互生,画时须注意出枝的长度、方向。
画枝要挺拔劲健,行笔要快,笔意连绵。
枝上又生小枝,自内向外画的小枝,古人名之“迸跳”;自外向内画的小枝,古人名之“垛叠”。
画时要兼而有之。
竹节生枝不必节节出之,根据画面章法可省略。
四、写叶法:写叶以中锋为主,中侧互用,要有起、行、收的过程。
起笔宜轻,行笔爽利,实按虚出,不可稍有迟滞。
古人总结写叶法不少,人字、个字、介字、分字的组合重叠以及鱼尾、惊鸦、落雁等,虽分类繁多,但都以个字为基础。
写叶要有大小、长短、肥瘦、正侧、俯仰、浓淡等变化。
画竹要点示范

画竹要点示范画好竹叶的关键是什么?画好竹叶很关键,如果竹叶画得好,对于任何植物的叶子的布局都有融会贯通的作用。
关键是以三笔的“个”字为本,而且这三笔的形状、轻重、缓急尽量都要不相同。
画叶笔毫要饱含较淡的中墨,行笔快,要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画叶之忌:行笔过慢、过湿、过干;两叶平行,多叶相交成一点;平行成为“米”或“川”等字形。
组合要领:竹叶的组合,可以按照“小”字的方向三组或五组出梢,梢有主次,下方和左右的主为;所有方向都要有出缺口(缺口不对称)、破直线。
为了表现疏密关系,在各自的基础上,加叶成疏密、浓淡。
画好竹叶可顺势穿小枝,用长锋、小笔、中锋有顿挫,按方向画出小枝,并连接竹竿。
画竹竿有几种办法?都具备什么特点?哪种最常用?画竹竿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卧锋法和扁锋法。
卧锋法,就是将笔毫全部或部分侧卧于纸上来画竹竿;扁锋法,就是将笔毫刮扁来画竹竿。
•卧锋法•1)大笔饱蘸水,蘸墨调成淡墨至笔根,刮出多余水分,笔尖再蘸浓墨;用另一支笔蘸浓墨加入笔根,使笔毫两头浓墨,中间淡墨。
•2)将笔毫卧于纸面画竹竿,每节两端稍停顿,节间留下空。
•3)待笔端稍干,再用另一笔加水注入笔肚中间,再连贯画竿,可表现较淡的远竹竿。
•4)以浓墨勾节将每节两端“封口”;节与节中间留白,成熟的竹竿每节中间都有一条白色环绕。
为了留出空白,将黑线趁竹竿未干时复画在每节的一端,以表现干湿变化。
中间用弧度连线,将两端连在一起,连线每竿弧度不同,或下弯,或上弯。
•弧度上弯可表现竹竿“仰”,即向后倾斜;弧度下弯则可表现竹竿之“俯”,即向前倾;以此表现相邻竹竿之间俯仰关系,也能改变两竿平行的弊端。
•扁锋法•1)大斗笔饱蘸水,笔尖蘸少许浓墨调成淡墨;将笔毫刮扁,排出多余水分;遍笔毫两侧用另一支笔各加少量浓墨。
•2)笔毫直立或顺锋画竹竿,两端稍有停顿,此时会出现两边浓、中间淡的圆柱体表面。
•3)最后勾节。
方向同卧锋法勾节。
画竹子的顺序是什么,可以先画竹叶吗?画竹子可以先画竹叶的,在作画之前,对竹叶的安排要心中有数,竹叶的颜色最重,面积最大,是横向布局,在画面中是最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的“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
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
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
下面来看看国画教程:竹叶水墨画教程。
国画教程:竹叶水墨画教程
画竹叶先画三笔的“个”字法,如汉字的个字形,第二再学“分”字法,分字的草书写法是。
画写意竹叶一般要用大笔画小画,切忌用小笔画大画,选购时要买大号“兰竹笔”。
下笔画叶要按提迅速,一扫而过,切勿停顿或过慢,画出的效果会不舒展。
画竹叶之前要了解竹叶的生长结构,不妨到竹园中观察写生,还有一种观察办法,就是拿一块白的丝巾,在逆光中近靠对着竹,竹子的造型投影在丝巾上,犹如欣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按照如图多练习就好了,就能熟能生巧了。
国画教程:竹叶水墨画教程
国画教程:竹叶水墨画教程
竹有新枝,竹叶有大小、长短相交、有大小长短分叶、有似飞叶、有斜上的画法、有两叶斜向左、有两叶斜向右、有“人”字形、有“入”字形。
见图多练习就会慢慢熟悉其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