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艺术赏析

合集下载

青铜器鉴赏ppt

青铜器鉴赏ppt
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鼎被奴 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 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和等级 的一种器物。进人封建社会以后, 鼎就失去了这种性质。
司母戊大方鼎
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重 875公斤。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说为 商王文丁为其母而作;此鼎形制雄伟, 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 青铜器。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 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铸业作为生产 力发展的标帜而达到高峰。
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
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
器)鼎、鬲、豆、爵、角、觚、 尊、壶等。
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
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 酒器为主。
炊煮器有鼎、鬲; 食器有簋、盂、豆; 酒器有觚、觯、爵壶; 水器有盘、鉴。
中国古代青铜器 类别及作用
青铜饪食器 青铜酒器 青铜兵器 青铜盥水器 青铜乐器 青铜杂器
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 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 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 宝。大盂鼎属於瑰丽凝重这一类,铭 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现藏 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盂鼎铭文
内壁有铭文 291字,内容为周王 告盂,殷代因酗酒 而亡国,周代忌酒 而兴,要盂一定要 很好地辅助他,敬 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同时记载给盂的赏 赐。
大克鼎
大克鼎气魄雄浑,威严沉 重,重201.5公斤,底部三足已 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 显得沉稳坚实。内壁铸刻的长 篇铭文共计290字,记载了周王 对克的册命辞,重申对其官职 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 奴隶,于是克叩拜谢恩,称颂 天子的美德,并铸造大鼎来祭 祀师华父。

【上海博物馆】馆藏精品欣赏:青铜器(春秋战国西汉)

【上海博物馆】馆藏精品欣赏:青铜器(春秋战国西汉)

【上海博物馆】馆藏精品欣赏:青铜器(春秋战国西汉)透雕交龙纹铺春秋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处于巅峰走向衰落的过渡期,形制由原来的庄重威严向轻巧实用方向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器形,日常生活用的铜器增多,制作亦日渐精巧。

青铜器铭文大多变短,纹饰刻镂更浅细,前期之粗花变为工整的细花。

新工艺(失蜡法、镶嵌、刻纹)的提高和推广,使青铜器走向华巧工致的新时期。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漆器、瓷器等新材料的大量应用,青铜器日见衰微,但仍有青铜器精品问世。

因前两篇已对大部分青铜器类型作过介绍,本篇只对新出现类型作简要说明,1、龙纹镈春秋镈(bo)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乐器,口部不像钟口呈弧状而为平口,器身横截面呈椭圆形。

2、秦公簋春秋3、山奢虎簠春秋簠(fu)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

簠出现于西周早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4、兽面纹龙流盉春秋5、透雕波曲纹铺春秋铺是一种盛食器,其上为一平底直壁浅盘,盘下连铸一较宽的高圈足。

6、者尚盘春秋7、镶嵌狩战纹豆春秋豆是盛肉礼器,西周出现。

早期铜豆多无耳,春秋时始见豆盘两侧加耳。

该器盖与盘扣合后呈浑圆扁球形,盘口两侧各有一个环状耳,盘底是喇叭形豆柄,满身镶嵌精美狩战纹。

8、牺尊春秋9、子仲姜盘春秋10、透雕蟠龙纹鼓座春秋11、吴王夫差盉春秋12、吴王夫差鑑春秋鑑(jian)是盛水器,也可盛冰称为“冰鑑”,形体大,大口、深腹、平底,两侧有兽耳。

流行于春秋晚期和战国。

13、弦纹缶战国缶(fou)是盛食器,大腹小口,双立耳,根据陶器演化而来。

14、镶嵌几何纹方壶战国15、镶嵌云纹敦战国敦(duì)是盛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盛放黍、稷、稻、梁等,出现在春秋时期,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

上下皆圆,盖与器相合成球体,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常为三足。

16、越王州句剑越王者旨剑战国17、八牛储贝器西汉储贝器是云南地区滇族青铜器的典型品种,多见带有生动写实的装饰。

罗丹雕塑《青铜时代》赏析

罗丹雕塑《青铜时代》赏析

罗丹雕塑《青铜时代》赏析法国杰出雕塑家罗丹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丁浩雕塑《罗丹》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是继菲狄亚斯,米开郎基罗之后欧洲雕塑史上第三座高峰。

雕塑对罗丹而言,是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思想的工具,罗丹善于用雕像的动态和姿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内涵,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罗丹《巴尔扎克像》罗丹从个人的认识出发,赋予雕塑作品以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他的雕塑以真实的情感感染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导我们,他把人的情感与理性都熔铸于他的雕塑中,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思索,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老娼妇》法国诗人里尔说:“罗丹是一切。

”意思是说;罗丹用那么多千变万化的雕塑作品在人们面前展现人世间可喜、可悲、可爱、可恶的众生相,并且让人们窥见生命的真实和艺术创造的意义。

的确,罗丹的雕塑真诚地把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爱与美揭示出来奉献给了人们。

罗丹《青铜时代》青铜,高1.74米,创作于1876-1877年,现位于法国卢森堡公园。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罗丹来到比利时,又做了一段时间的建筑装饰雕刻。

之后他依靠积蓄来到意大利。

意大利之行使罗丹领略了米开朗琪罗艺术的风采。

米开朗琪罗的创造精神激发了罗丹蓄积已久的创作冲动。

他回到比利时后用了18个月的时间雕塑了一个男人体。

他请一个身材优美的年轻士兵给他作模特儿。

他把这个雕像做成:左手拿着棍子,正在走动中,突然被眼前的什么事怔住了,收住脚步,抬头呆望着,右手揪着自己的头发,那样子非常天真而自然。

罗丹《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原题为《爱的战士》,雕像手中原来拿着棍子,后罗丹接受别人的建议,将雕像手中的棍子去掉,并将雕塑易名为《青铜时代》,罗丹的裸体男人被赋予普通的人性,它表现出人的忧虑、羞怯和敬畏感。

罗丹《青铜时代》罗丹塑造:裸体男青年佛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他的头微微后仰,睁大眼睛望着天空,具有一种天真的神态。

论王小波《青铜时代》的艺术特点

论王小波《青铜时代》的艺术特点

论王小波《青铜时代》的艺术特点摘要:王小波的《青铜时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时代三部曲的颠覆性创作,《青铜时代》以其故事的荒诞性、人物的穿越性以及语言的幽默独特性,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价值观取舍上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延续了王小波的语言幽默,而反乌托邦、反现实的创作创新也让《青铜时代》打上了独特的“黑色幽默”的烙印,这看似荒诞不羁的作品里,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非常强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即是通过对《青铜时代》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来分析其在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特点,通过对王氏幽默的解读,来重新认识王小波的人生价值观:有趣。

关键词:王小波创作艺术特点人物形象一、王小波的个人生平及其创作生涯王小波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面旗帜,出生在1952年的北京,当时正是三反运动期间,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正在悄悄发生着巨变,王小波的父亲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就在王小波出生之际,很多人认为这也是王小波英年早逝的一个原因。

20岁的王小波在牛街教学仪器厂做了工人,后来《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就是以工人生活为北京写作的。

1977年与当时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李银河。

1980年在杂志《丑小鸭》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校教书。

1986年获硕士学位。

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

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

1988年,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2年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 从人人羡慕的大学教师变成存在生活压力的自由撰稿人 , 获得了自由 , 同时也获得了追求自由的根底。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青铜器的工艺特征

青铜器的工艺特征

在商周青铜器中,食器、酒器、乐器、水器等,不是一般的日用品,而是奴隶社会礼仪秩序的重要体现者。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进步,其礼巫功能日渐褪去,而渐渐成为一种兼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工艺品;其颇具宗教和礼治意味的形式日渐图案化、装饰化,不再令人起敬令人恐怖,而因其金属造型和材料的可塑性,体现出一种特有的形式语言,具有了空间韵味与浓重的艺术情趣。

由此,中国青铜艺术,在精神观念上较完整地保持着中国古代社会风貌,而其制作与艺术表现已具有相当成熟的铸造技术和艺术风格。

下面,我就青铜工艺的艺术特征和技术特征管窥一二:一、青铜工艺的艺术特征中国铜器造型丰富,品相繁多,面貌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而商周青铜器多姿的形态、多彩的纹饰,艺术特征尤为明显,不但为研究上古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形成并影响着中国造型艺术的风格。

一、象形表意《易传》云:“圣人以见天下之赜,而以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

”象形取意,是对审美经验进行直观概括与形象喻示,从而构成具象化的美学范畴,这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无论多么抽象的命题,中国人总是能够用具象予以表述,把极纯粹的抽象的范畴用图形、具象事物之象来象征和比喻,这是中国古代先人的基本思维方式。

这种取象表意的思维特征,在艺术领域表现最为明显,造型艺术如此,诗歌、乐曲等非造型艺术也是如此,由此造就了其后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

拟容取心、象其物宜,这是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的艺术特征,也是中国古代艺术意象特征的由来。

中国古代的美学范畴是在青铜时代成熟起来的,取象表意决定了青铜艺术的两个方面的特征:程式和装饰,程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意的需要,而装饰特征也以取象表意为生成前提的。

青铜艺术造型的目的在于表意,并不严格遵循现实形象,而是依照一定的造型法则,使形象图案化,并且一些非自然界的神化形象也是用这种方式成象的。

青铜艺术装饰是由一系列具有形象独立的元素组合而成的,这些元素大致可分为抽象纹样和具象纹样两种:具象纹样可分为自然形象和神化形象两种,自然形象主要是羊、牛、猪、象、蝉等,神化形象是人为创造的具象形象如饕餮、龙、凤等,抽象形象主要是几何样式的乳钉纹、弦纹、云雷纹、冏纹、回纹等,这些装饰元素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则,构成一件件青铜艺术的整体气象。

简述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

简述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

简述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引言青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艺术特征是研究古代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

在这个时期,青铜器成为主要的艺术载体,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美学等方面的特征。

本文将从青铜器的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探讨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

一、青铜器的形制青铜器是青铜时代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其形制丰富多样。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器皿等几大类。

1. 礼器礼器在青铜时代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用于朝廷的礼仪活动和贵族的日常生活中。

常见的礼器有尊、爵、觚、豆等。

这些器物通常具有高耸的圆柱形,底部呈三角形或方形。

器物表面多有贵族的纹饰,如蛇纹、葱花纹等。

2. 乐器青铜时代的乐器多用于宗教仪式和宫廷音乐演奏。

乐器的形状多样,包括钟、磬、铙、钲等。

其中,大型的钟是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多为圆形或方形,顶部配有柄或饰钮。

3. 兵器兵器是青铜时代的另一类重要青铜器。

这些器物多用于战争和防御,包括刀、剑、矛、戈等。

兵器的形状大多呈长条状,具有锋利的刃和坚固的柄。

4. 器皿青铜时代的器皿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器皿包括鼎、盆、罍、卣等。

这些器物的形状多样,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还有的呈螺旋状。

器物的底部通常有三个或四个腿,便于放置和使用。

二、青铜器的纹饰青铜器的纹饰是青铜时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纹饰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抽象纹饰,一类是象征纹饰。

1. 抽象纹饰抽象纹饰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

这些纹饰通常由线条、几何图案和符号等组成。

常见的抽象纹饰有雷纹、蛇纹、葱花纹等。

这些纹饰形式简化,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2. 象征纹饰象征纹饰是青铜器上更为常见的纹饰之一。

这些纹饰通常以动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为基础,通过一定的符号和造型手法表达一定的意义。

常见的象征纹饰有龙纹、虎纹、鸟纹、人面纹等。

这些纹饰具有神秘、浑厚的艺术风格,多用于表达宗教和神话等。

三、青铜器的工艺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是其艺术特征的关键之一。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古代中国的青铜器铸造,以夏商周三代最为繁盛,铜在当时是一种新元素,古人称为“赤金”,用这种材料制造器物比粗拙的陶石器坚固美观,同时,它作为一种很贵重的金属,除了王侯大贵之家,一般百姓是无力铸造铜器的。

总体来说,青铜器艺术在夏商周三代主要是奴隶主贵族的艺术,它类似于一种图画文字,通过本身的造型、纹样,以及用于记事的铭文和高超的技艺反映奴隶制时代的风尚和阶级的审美观念。

在此,我想讲一下在我看来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铜器最早的铸造,相传是始于黄帝,而比较可靠的却是从夏禹时候起,夏铜器种类为最普通鼎彝两种。

商朝大约相当于公元前17世纪至12世纪,这时期的铜器种类和技术已经非常值得称赞,花纹款式也都比较复杂而充满用意。

这之后至周代则更加繁盛,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技术更加精妙。

就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而论,三代青铜器艺术之美有以下两个基本的特征。

一方面,三代青铜器艺术在造型与纹饰上与原始彩陶艺术之间存在着传承性。

事实上,通过从三代中铜器最古老的型式,即三足的“鼎”和“鬲”看,古代铸铜工艺的技术和原始彩陶的艺术是一脉相传的。

到了青铜时代,青铜器艺术达到了比原始陶器要高的技术,奴隶们所铸的铜器中,有多达十种不同的形式,如鼎、鬲、爵、尊、壶、豆、角等。

这些青铜器,首先从造型上看,很容易看出铜器的形状的演变与原始彩陶艺术形式上存在着外在的相似性。

有的由陶器发展而来,有的由原始的竹编器物而来,有的则由石器和骨角器进化而来。

其次,从装饰上看,青铜器上面的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等更是与彩陶纹样紧密相连。

商代铜器,大多都有繁杂细致的花纹,例如神秘曲折而有方角的螺纹,也称为回纹或云雷纹,象征着雷电或暴风雨云,这种螺纹,很早就已经在原始艺术时期的陶器上。

这种纹饰,最初多为圆形,中间发展过程中,出现两个圆形相联的状况,最后,螺纹由圆形而变为有方角的样式,这种情景在新石器时代马厂彩陶时期开始萌芽,到辛店时期而出现了有连续的圆纹出现,此种圆形的或有方角的螺纹,在新石器时代,主要用以装饰陶器的颈部。

青铜器艺术鉴赏

青铜器艺术鉴赏

各时期代表性作品欣赏
妇好觚(商代) 觚:饮酒器
兽面纹鬲 商代中期
龙虎铜尊(商代) (尊:盛酒器)
龙纹扁足鼎 商
司母戊鼎(商后期) 高133厘米 口长110厘米 口宽79厘米 重832.84千克
四羊方尊 (商代晚期)
高58.6厘米 重近34.5公 斤 上边长 52.4厘米
尊盘
尊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铜敦
青铜方尊 西周早期
青铜器的分期
青铜器的育成期:商代盘庚迁殷以前
青铜器的鼎盛期:殷墟期至西周昭王(商代后期-西周中
期 ),青铜艺术的第一次高潮
青铜的的转变期:西周中期以后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的转
变抽象时期
青铜器的更新期:春秋中期至战国、秦,青铜艺术的更新时
期,即又一次高潮
青铜器的衰退期:两汉时期青铜器在发明之初,是为人所用
凤鸟纹
凤鸟纹 包括凤纹和各种鸟属的 图案,凤鸟纹的特 征比 较形象。最早的凤鸟纹 发现于新石器时代,如 良诸文化出土的玉器上 已有明确的凤鸟纹。 凤 与龙齐名,都是古代的 祥瑞动物,在“四灵” 中,龙和鱼源自爬行动 物,麒麟源自兽类,凤 凰则 源自鸟类。从古代 岩画、陶器、青铜器、 玉器等器 物上保存了大 量的凤凰史料和艺术造 型。在这些凤 凰身上, 有孔雀的影子,有鹰、 鸮的特征且与鸡、 雁、 鸭也有联系。
铜爵(夏代)
通高22.5厘米 1980年河南省偃师县 二里头出土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
商周時期的貴族飲酒有著十分嚴格的制度規定。《禮記• 禮器》記載:“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 卑者舉角。”貴族們使用酒杯,依身份高低貴賤而有嚴 格的區別,只有身份最高貴的貴族才能使用銅爵。在當 時,用銅爵飲酒,並非專爲飲食,更是著重於“禮”。 正因爲貴族們使用不同等級的酒杯,後來出現了公、侯、 伯、子、男五等爵位。 也因爲爵是最高等的酒杯,王能夠賞賜一件青銅爵,對 於貴族來說是莫大的恩寵。歷史上就曾出現過因爲賞賜 青銅爵而致使君臣交惡的重大事件。 那是在2700多年前,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招 來殺身之禍,鄭國國君會同其他各路諸侯勤王救駕,保 護周平王遷都洛陽,立下了汗馬功勞。100年之後,周 惠王在位。鄭國國君厲公設宴招待周惠王,惠王將王后 使用的鞶鑒(一種有帶子的銅鏡)賞賜給鄭厲公。不久, 另一個諸侯國虢國的國君向惠王要賞賜時,惠王竟然賞 給虢公一件青銅爵。虢公得到賞賜的爵,自然顯得高貴; 鄭厲公沒有得到爵,自然顯得身份遠遠低於虢公。故此, 鄭厲公聞聽此訊勃然大怒,對惠王十分怨恨。後來,鄭 國乾脆不聽從周王的命令,還把周王派來的使者給扣壓 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时代艺术赏析
一.苏美尔时代
一共分为六个时期:1、欧贝德的文化2、乌鲁克文化3杰姆代特奈斯尔4、古王朝时期5、乌尔第二王朝后期6、新苏美尔时期这一时期文明得到发展,苏美尔人的文明程度在文化,艺术甚至是宗教信仰方面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其中乌鲁克时期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时期,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复杂的浇铸艺术,阿卡德文明直接源于苏美尔文明,从苏美尔艺术中得到了许多借鉴,发展了更成熟、更写实的艺术风格。

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就出现在苏美尔。

它的代表有狮头鹰身伊姆杜吉德神,青铜香炉架,青铜头像。

可以说它的发展起到了加快历史脚步的作用。

二、中国的青铜艺术
青铜艺术,为我国铜器艺术中的精典。

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
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

对于中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

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治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

夏、商、周三代所发现的青铜器,其功能(用)均为
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
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
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
系。

三、古希腊青铜艺术
工艺美术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制民主制度和富于想像力的神话基
础上的,艺术匠师们的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劳动成果也能受到社
会的重视,从而形成了一种优美典雅、完整谐调和自由开阔的艺术
风格。

古希腊常见的金工品:胸甲、刀剑、别针、胸饰、货币、各种容器、家具装饰等。

希腊时期注重人物的现实注意描写,反应各个方面。

总体来说,青铜工艺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日趋繁盛,装饰手法以写实风格为主出现了不少较大的器形,铜镜是古希腊金属工艺制品的又一代表性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