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答题卡)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实主义:越来越广阔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验的丰富性,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对作家来说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我们置身于这一进程之中,往往对之习焉不察,但如果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来考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是从来如此的,我们的生活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在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何将个人体验与时代经验“历史化”“相对化”“艺术化”,在作品中凝聚当代中国人的经验与情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也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创造新的文学经典,能否攀上文艺的高峰。

而要达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以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方法,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进行观察、思考与研究。

现实主义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也有着曲折复杂的历史。

在历史上,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的一座高峰,可以说20世纪欧美的现代主义和苏联、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都是试图超越批判现实主义的努力,前者将探索的触角深入人类的精神领域,后者则试图从建构而不是批判的角度,重建现实主义与生活的关系。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由于教条化而导致了公式化、概念化,在具体实践中遭受了挫折,但无论是中国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还是西方的“无边的现实主义”,都试图在理论上对之做出纠正或扩展。

20世纪80年代,新的文艺思潮蜂拥而来,现实主义一度被视为落后、过时的创作方法,来自西方的现代主义催生了中国的“先锋文学”,成为当时占据主流的文艺潮流。

但时过境迁,30年后重新去看,我们可以发现,当时风光无限的先锋文学已经很少有人问津,而被视为“落后”的现实主义作品,却仍然能打动今日读者的心,《平凡的世界》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不仅可以让我们反思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学规范,也让我们看到现实主义的巨大生命力。

人教版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长丰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共45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支撑.(chēn) 箕.(jī)踞悄.(qiǎo)无声息B.青荇. (xìng) 颓.(tuí)圮骨髓. (suǐ) 檐.头(yán)C.长篙.(hāo)菲.(fěi)薄溯.(sù)流风雪载.(zài)途D.寂寥. (liáo) 青苔.(tái) 倾.泻(qǐng) 睚眦.(zì)必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怅廖廓苍茫大地峥嵘岁月书生意气B.浪遏飞舟五岭逶迤颓圮凄婉迷茫C.河畔星辉班斓笙箫天伦之乐D.青苔披荆斩棘扭怩窗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无论国际风云如何 ,我国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不变。

②要查清国有企业目前的财政状况,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大肆国家财产。

③去年江水泛滥的教训,工程局组织力量加固了堤岸,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A.变幻侵蚀由于B.变幻侵吞鉴于C.变换侵吞由于D.变换侵蚀鉴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

B.如果台独分子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D.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参谋部通知:连长、指导员马上到团部开会,其他连的干部集合部队,准备出发。

B.我要为“希望工程”贡献我的一点力量,把爱心献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让他们茁壮成长。

C.一辆大轿车牵引三台拖车,组成一组“荧光彩龙灯”,“彩龙”以时速40千米的速度上下飞旋。

D.09年秋学期开学,我校在教学上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进。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

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

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

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

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

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

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一上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4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1.(11分)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语句。

(1)子曰:“君子,入则孝,_______________,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贡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4)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_______________;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子曰:“_______________,小人比而不周。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何以行之哉?”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三、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3.(11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陈与义其一巧画无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

【注】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③从教:任凭。

④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考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测试题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150分,答题时间:9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chuí谒yè见揕shèn击忤wǔ视B.瞋zhēn目淬zù火箕jī踞被八创chuāngC.飨xiǎng士卒鲰zōu生啖yán之目眦cìD.殒yǔn身不恤xù刀俎zǔ彘zhì肩长歌当dàng哭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敬鬼神而远之”的理解和翻译各家基本一致,解说或结论更是众口一词,均认为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存而不论....,这是对孔子思想的误解。

②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一幼儿园校车被撞致19人死亡,这一重大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全面管理不严格等问题。

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③随着大众文艺娱乐日趋多元化以及数码特效技术的不断创新,动漫文化异军突起....,出现了FLASH动画、三维动画、网游等崭新的形式。

④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近日发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南部城市,对此以色列总理威胁要在“选择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展开反击。

分析人士担忧加沙地带的局面会变得不绝如缕....。

⑤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⑥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⑤⑥D.①③⑤3.下列各句按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③敢以烦执事④欲呼张良与俱去⑤得复见将军于此⑥何厌之有⑦因击沛公于坐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此乃天子气也。

⑨沛公安在⑩若属皆且为之虏。

A、①⑧/②⑤⑦/③④/⑥⑨/⑩B、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C、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D、①⑧/②⑤⑥⑨/③④⑦/⑩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①失其所与,不知②秦伯说,与郑人盟③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④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若属皆且为所虏A.①⑤ B②⑥ C③④ D⑤⑥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B.范增数目.项王C.使使以闻.大王D.沛公欲王.关中6.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8.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9.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10.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11.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12.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1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马”?A. 马B. 犬C. 牛D. 羊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内容包括?A. 风、雅、颂B. 风、赋、比C. 赋、比、兴D. 风、雅、赋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A. 温故知新B. 学而时习之C. 三人行必有我师D. 以上皆是4. 下列哪个诗人是唐代“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维5.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中的“风”是指民间歌谣。

(√)2. “床前明月光”是杜甫的名句。

(×)3. “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4.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形式。

(√)5.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不积跬步,无以至______。

”(千里)2.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

(司马迁)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______。

”(汗青)4. 《庐山谣》的作者是______。

(李白)5.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______。

(《论语》)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诗经》的三个主要部分及其特点。

2. 请列举唐代“诗仙”李白的三首著名诗作。

3. 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4. 请解释“楚辞”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5. 请简述陶渊明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解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的意义。

2. 请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3. 请解释“吾日三省吾身”的含义。

4. 请解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义。

5. 请解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义。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庐山谣》中李白的情感和意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本次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三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作答第Ⅰ卷和第Ⅱ卷时,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内。

在试卷上答题均无效,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填写答题卡上的班级、姓名、学号。

第I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横亘.(gèn)饲.养(cí)谄.媚(chǎn)青荇.(xìng)B.谦逊.(xùn)屏.息(bǐng)执拗.(niù)弄.(lòng)堂C.颓圮.(pǐ)桀骜.(ào)菲.薄(fēi)喋.血(dié)D.彷.徨(fáng)寥廓.(kuò)逶迤.(yí)游说.(shu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和,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QQ与360已不仅仅是所谓的口水战了,在360推出扣扣保镖之后,彻底把温顺的企鹅激怒了,QQ祭出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狠招,强行让QQ与360不兼容,让用户别无选择的二选其一。

QQ和360商业纷争行为不得不让所有网络用户叹为观止....。

C.《山楂树之恋》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深受观众好评。

D.明园古柏,恬静幽雅,却弄得遍地垃圾,污水横流,大杀风景,实在是焚琴煮鹤....。

3. 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向定调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一辈子附在身上,又像文身的花纹,紧紧地包着自己。

B.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共8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共8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意全对的一项是()A、沁(xīn)园春百舸(gě)峥嵘(zhēngróng)B、瞋(chēn)目以遗(wěi)陛下陛(bì)下C、颓圮(qǐ)挥斥方遒(qiú) 岁月稠(cóu)D、青荇(xìng) 浪遏(è)飞舟濡(rú)缕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惆怅玉决苍茫激扬B、寥廊食邑彳亍寂寞C、荡漾仓淬胆怯耀眼D、火钵熏黑戮力参乘3、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两次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C、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略微D、大行不顾细谨行:作为4、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D、沛公居山东时5、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B、晋军函陵C、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D、道芷阳间行6、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B、《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在浪尖上》等都是艾青的著名作品。

C、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

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D、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毛泽东同志常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

如《沁园春长沙》就是现代诗歌。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它成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伊春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第一卷古代诗文部分一、基础知识:(55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张良出,要项伯C.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D.卒起不意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今行而无信.. D.皆白衣冠..以送之3.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C.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因为D.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4.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B.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钱财C.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D.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5.下列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

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B.不如因.而善遇之因:趁着C.吾其.还也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D.何辞为.?为:介词,因为,常用在疑问句里。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籍.吏民B.夜.缒而出C.吾得兄.事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7.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以其无礼于晋 D.具告以事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给出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例:举.世无双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愿举.国为内臣C.杀人如不能举.D.举.头望明月9.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项伯杀人,臣活.之A .太子迟.之 B.群臣怪.之 C .范增数目.项王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0.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发现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受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D.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11.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沛公安在 C.群臣侍殿上者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是:判断动词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

这里这动词。

C.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D.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1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③越国以鄙.远②荆轲顾.笑武阳④北蛮夷之鄙.人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刑人如恐不胜.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④图穷.而匕首见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固不如.也③鲁肃闻刘表卒.②沛公起如.厕④卒.起不意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有误的一项()A.失其所与..所与:所字结构,表动词性,亲附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的办法C.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么样,怎么办D.事所以..不成者.所以……者:……的原因17.下列各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①群臣怪.之②沛公军.霸上③既东封.郑④籍.吏民,封府库⑤其人居远.未来⑥函.封之⑦道.芷阳间行⑧烛之武退.秦师A.②④⑦B.③④⑧C.①③⑧D.③⑤⑥18.下列选项中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大王来何操?(4)是寡人之过也。

(5)吾属今为之虏矣 (6)何陋之有?(7)此天子气也。

(8)以其无礼于晋 (9)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0) 具告以事A.(1)(9)/(2)(7)(10)/(3)(4)(5)(6)/(8)B.(1)(5)(9)/(2)(4) (7)/(3)(6)/(8)(10)C.(1)(9) (10)/(2)(4) (7)/(3)(5)(6)/(8)D.(1)(5)/(2)(4)(7)(8)/(3)(6)(9)/(10) 19.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1)愿大王少假借之.(2)何厌之.有(3)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4)辍耕之.垄上(5)行李之.往来 (6)比诸侯之.列(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8)唯君图之.(9)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A.(1)(3)(8)/(2)/(4) (6)/(5)(7) (9)B.(1)(8) /(2)/(3)(6) (9)/ (4) (7) /(5)C.(1)(4) (6) / (2)(7)/(3)(8) (9) /(5)D.(1)(8) (9)/ (2)(5)/ (3)(6)/ (4)(7)20、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时音乐分为变宫、宫、商、角、变徵、徵、羽七音。

B、司马迁,字子长,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著有《史记》一书,《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我国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21. 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1)夫晋,何厌之有?(3分)(2)太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分)(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分)(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4分)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22—24题:(10分)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居下邳,为任侠。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日:“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群臣争功,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四.名句填写(6分)28.补充下面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第二卷现代文部分五.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29---31题(11分)克罗齐的求索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1883年,卡萨米而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

当时他17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

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克罗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观况。

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

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

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觉的解脱。

期间,他结合自已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

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的发生过的一切。

1902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

意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念。

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

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错误的美学”尤其是“自然主义美学”和“唯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心灵性”和“非逻辑性”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

在潜意识里,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

1903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文化刊物——《批评》。

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责哲学。

在长达42年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理想。

1920年6月至1921年7月,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部长,发起了意大利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

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克罗齐不断修正完善他的理论学说。

他在一次交流活动中说:“正如每一个对自已所做事情感到要负责的人一样,我喜欢反复思索我写过的并发表的那些东西,喜欢经常回味和审查它们,以求看一看是否可以发现一些不妥之处,是否可以进一步加以展开……‘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

这就是说,他所懂得的事情只是慢慢才学会的;似乎还应当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

因此,人往往要像前几年那不勒斯的一位外科医生所做的那样,他也是我在参议院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做手术时他突然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要死了,于是把手术刀交给一位同行,说‘请你来干下去’。

”克罗齐不仅勤奋钻研,而且注重研究方法。

方法是抵达学术高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在办刊前期,克罗齐完成了“心灵哲学”的系统阐发工作。

在他看来,历史是人的创造,体现为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要受心灵的支配,因此把握历史的关键在于把握心灵活动。

哲学不过是历史学的方法论,追求美、真、益、善的心灵哲学,作为对心灵活动形式与规律的研究,其意义为于在创造历史和阐释历史提供方法论的依据。

在克罗齐心中,意大利民族始终具有美丽的形象。

它从遥远的古罗马走来,创造过文艺复兴的灿烂文化。

但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历史脚步踏上“迷途”。

身处残酷的历史情境,克罗齐怀着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执著坚守,坚持以著述和主编的刊物抵抗法西斯专制主义。

1923年,金蒂雷加入了法西斯党。

克罗齐以巨大的道义勇气,与宣扬极权主义理论的金蒂雷展开针锋相对的公开论战,彼此持续几十年的友谊宣告破裂。

1925年,克罗齐发表了著名的《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反对恐怖政策,并征集到数百名知识分子的签名。

他的寓所在1926年几次遭到法西斯党徒的洗劫。

1944年4月,金蒂雷被击毙于佛罗伦萨街头,克罗齐闻讯,曾长久地倚在寓所的门框上,遥望北方深邃的蓝天……“我将死于工作”。

这是晚年的克罗齐在他人问及自己健康状况时一句平静的回答。

创造性的努力、自由的激情以及深刻的公民责任感,既是意大利民族性格的基本素质,亦折射出克罗齐的人格理想。

(摘自张敏《克罗齐美学论稿》,有删改)29.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2分)A、因为克罗齐在《美学》中,对“自然主义美学”和“唯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艺术的“心灵性”和“非逻辑性”等特点,所以,他把艺术和美学从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