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
1. 经济建设: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2. 收入分配: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 教育事业: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4. 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5. 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包括住房保障、养老保障、社会救助等,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6. 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7. 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和维稳工作,创建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8. 军队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这些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方面,旨在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第6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节约用电
节约资源,我们还可以做。。。。
• 低碳生活
•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 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 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 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 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 动。
作业
•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 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 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 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应该说,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 要特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 要方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重要标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由温饱迈向小康
小康社会的提出
小康社会
•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 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 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 得到丰富和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
•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们
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 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 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奔向小康社会
我们心中的小康社会
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呢?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
• 覆盖的人群全面
全面
• 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
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
总体规划
具体设想
•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六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 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 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既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又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
(1)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微观上看
华 西 村 一 瞥
南京市的变化(宏观看)
河西奥体中心
南地铁
2.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山 区 落 后 的 教 育
“三步走”战略
改革开放之初: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 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 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 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 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 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 值到202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 显增强。
算一算: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多少? 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约36万亿元人民币,基 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经济总量将从目前的 世界第6位,提高到 第 3 位,仅次于美、日两国。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更是如此。
如上所述,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但就人均水平而言,我们还只是从总体上初步达到小康,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等等。
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否则,在国际间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我们强国富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所谓“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正是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真实写照。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开放型经济体系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
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3 4 5
“ 小 康 ” 的 提出 什 么 是 小 康 社会 小 康 社 会 “ 三步走 ”的发 展战略 “ 三 步 走 ” 的发展 战略取 得成果 全 面 建 设 小 康社会 的目标 小 康 社 会 基 本标准 2 0 1 6 年 小 康新 标准 “ 小 康 社 会 ”之未 来
6 7
8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五位一体
1 2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生活更加殷实
3 4
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5
并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六、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2012年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准则:
CONTENTS
一、“小康”的提出
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
概念。
1981年邓小平又提出了“小康社会”。
1987年,邓小平又完整地提出了“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即到20世纪80年代末,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美元;20世纪末达到 1000美元;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
二、什么是小康社会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
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 所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 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 好过。”——邓小平
三、小康社会重要阶段“三步走”
三步走战略部署:
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实现小康社会,达到人民的普遍幸福和国家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建设目标: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 民生建设目标:建设公平、公正、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民共进步、共享发展的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解决好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让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4. 政治建设目标: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5. 文化建设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获得感,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的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实现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推动国家实现现代化。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 斗志, 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 领。 • 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 因此, 会这一奋斗目标, 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 而又顺应时代, 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 又体现了事业发展的需要, 又体现了事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 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 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 聚人心、鼓舞斗志, 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 建设的巨大作用。 建设的巨大作用。
要着力加强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加文化建设, ※要着力加强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要着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社会事业, ※要着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 完善社会管理,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务,完善社会管理,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 建设生态文明, ※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着力推进经济、政治、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着力推进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等领域各项改革成果的制度化, 文化、社会等领域各项改革成果的制度化,形成一整套同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提供有 效制度保障。 效制度保障。
胡锦涛强调, 胡锦涛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 目标的新要求,一个突出的特点, 目标的新要求,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要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顺应各族人民过上 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 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小康社会,指的是国民经济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文明进步、社会和谐的社会形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具体目标是在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体现在经济建设上。
经济发展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要追求经济总量的逐步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一体化等。
目标是实现总体上与中等发达国家相当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包括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追求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和社会风气的良好。
全面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环境等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此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加强环保工作,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建设宜居宜业的环境。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党建工作。
党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要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水平,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全方位、全领域的目标,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高层公寓看30年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住宅以及人居环境都发生 了巨大变化。七、八十年代的住宅普遍空间狭窄,舒适 度不高,而今,高层建筑将成为主流。在过去的几十年, 我国的住宅以及人居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规划以及 户型的设计都日趋完善并且更加生态,住宅的舒适性成 为设计们设计关注的焦点,不仅面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户型上也更加合理,配套设施在小区的引入为居民的生 活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人居条件有了巨大的进步, 这都标志着我国居住条件的提高。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 期,人们还有一些小 心翼翼地观察着周 围的变化,那么在改 革的巨浪卷席整个 社会30年之后,人们 已在大悲大喜之中 体味着改革开放带 来的得失,从土灰色 到多元色,人们身上 的服饰最直观的体 现了社会生活翻天 覆地的发展变化。
住 在“ ”方面
“安居”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70年 代,人民住的是茅草房,富裕的人家才 能住的是瓦房。
关于吃、穿、住、行的变化
从没的吃到你想如何吃就如何吃,从没பைடு நூலகம்穿到 下衣当上衣穿,上衣当下衣穿,从出门步行到 坐飞机,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 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蜗 居斗室,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米的居室 等等。
从厨房改善看30年变化
从有钱买不到东西到食品供应丰富,看市场经济 给百姓带来的巨大好处。嘴馋无止境。过去是 物资匮乏造成的饥饿感,现在是尝新鲜。春秋 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过:“王者以民为天,民 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 改革开 放30年来,最让老百姓感觉真切的也就是菜篮 子、米袋子的变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伟大创举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 的重大决议,由此开启 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 新时期。这,无疑成为 中国历史一个新的标志 点,因为,是改革开放, 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 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 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 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定 教育发展取的长足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食”
“以阶级斗争为纲”耕作手段 落后,农业产量低,经济 收入低,食品供应紧张, 依靠着各种票据购买食品 与生活必须品,人们的生 活苦不堪言
• 吃…不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也是为了品味与享受人生
从服装变迁看30年变化
从一年做不了一套衣服 到现在衣服穿不烂就不要了 要 说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从人 们穿着的变化...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是人们的穿衣习惯。追求"时髦"的日子上世纪80年代, 勇于尝试的青年人穿上了有踩脚带的弹力健美裤。服装 市场和品牌专卖一步裙、露脐装、吊带衫、半截裤、破 洞牛仔裤、松糕鞋,哈韩族的肥裤子、掉裆裤, 90年代, 人们在与世界名牌的初级对话中,学会了追逐“品牌”, 21世纪初:时尚搭上了中国风, 随英伦、波西米亚、ol 等服饰风尚先后刮起,旗袍、唐装、汉服也卷土重来。 表象背后则是“时尚循环”之手在幕后指引。
从行看30年变化
30年前,城里的上班族们骑着色彩单调的自行 车在街道上穿行,数量不多的公交车,每遇风 雨天常常人满为患。30年弹指一挥间,知名品 牌轿车会不经意间从人们身边招摇而过,出租 车招手即停,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 与日俱增。回首交通工具的变迁,人们品出了 昔日清贫生活的苦涩,也品出了今日改革开放 成果的甘甜。
教育方面
从教育收费,捐资助学到现在的免费的义务教 育。
教学环境的改变。 数字化的教学手段。
IPAD教学
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 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大踏步赶 上了时代前进潮流,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昂 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 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 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 得更大成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