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一切都不会过去》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原文、译文及赏析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原文、译文及赏析无题二首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译文】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

当年常听到人们谈论萼绿华,但总觉得她在那遥远的天涯。

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

【注释】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⑵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⑶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⑷“隔座”二句:送钩、射覆,均为古代酒席间游戏。

分曹:分组。

⑸嗟:叹词。

余:我。

鼓:报更的鼓。

唐制,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鼓响天明,即须上班。

⑹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秘书省。

类:类似。

转:一作“断”。

⑺阊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辄六过。

来与权尸解药。

”《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

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

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

”⑻抵:至,到。

《广雅·释诂》:“抵至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一作“尚”。

相望:期盼伊。

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

《无题》原文及鉴赏

《无题》原文及鉴赏

《无题》原文及鉴赏
《无题》原文及鉴赏
《无题》原文
腰佩黄金已退藏,
个中消息也平常;
世人欲识高斋老,
只是柯村赵四郎。

《无题》鉴赏
《无题》诗里说,我已挂印退隐而去,这事稀松平常,官衔名位早成过眼烟云,想找当年的.某某老已不可得,有的只是乡下赵家老四了。

由达官显贵而布衣平民,角色转换反差如此强烈,但赵佧却能坦然处之,可谓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大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旷达。

这首诗透露出的“个中消息”,表现了赵佧先生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洒脱,是历经宦海沉浮,生命航船终于泊靠故家锚地后的宽慰,是大象无形的超拔。

相信他不会患什么“退休综合症”的,大概也不会千方百计发挥“余威”吧?。

李商隐《无题》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全诗翻译赏析(2)李商隐《无题》全诗翻译赏析赏:这是一首纯洁的爱情诗。

从诗中看,作者怀念的是一位贵家女子。

作者从追忆昨夜回到现实,引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可叹自己漂泊不定,又不得不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乏味的工作。

诗人描述了事件与场面来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与情人时间太短,颇感无奈。

全诗跳跃变幻,感情真挚,情意深长,形象动人。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气息。

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

“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

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

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

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

“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息息相通。

“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

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

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

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

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

李商隐《无题二首》原诗及赏析

李商隐《无题二首》原诗及赏析

李商隐《无题二首》原诗及赏析无题二首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注释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⑵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⑶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⑷“隔座”二句:送钩、射覆,均为古代酒席间游戏。

分曹:分组。

⑸嗟:叹词。

余:我。

鼓:报更的鼓。

唐制,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鼓响天明,即须上班。

⑹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秘书省。

类:类似。

转:一作“断”。

⑺阊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辄六过。

来与权尸解药。

”《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

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

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

”⑻抵:至,到。

《广雅·释诂》:“抵至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一作“尚”。

相望:期盼伊。

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

”此言昔年期盼一见伊人,乃咫尺天涯,难得一见。

⑼秦楼客:用《列仙传》萧史事。

⑽看:一作“著”。

吴王苑内花:冯浩注:“暗用西施。

”李商隐《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

”可与此同参。

译文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李商隐《无题》赏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李商隐《无题》赏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李商隐《无题》赏析李商隐《无题》赏析《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李商隐《无题》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无题·其四》作者:李商隐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解】:1、半笼:半映。

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

《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

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

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韵译】: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评析】:这是一首艳情诗。

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

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

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

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

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

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

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赏析】: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4篇)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4篇)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4篇)《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4篇)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翻译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注释半笼:半映。

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

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

这里即指香气。

度:透过。

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

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韵译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注解半笼:半映。

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

《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

这里即指香气。

度:透过。

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

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鉴赏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

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

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

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

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诗歌背景李商隐是唐代中后期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生活在盛唐时期,年少时即显得才智过人。

他的诗歌深受唐代文化的影响,融汇了南北文化的精髓,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学巨匠。

其中,他最著名的诗歌之一便是《无题》。

诗歌内容及主旨《无题》是李商隐的一首长诗,全诗共十四句。

诗歌叙述了作者在江南旅游时的所见所感,借用自然景物的美来表达人生的感悟和境遇。

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人生如水,仍需对峙自己,努力奋斗”。

诗歌分析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用简洁的话语,表达了人生中分别的感慨和难舍难离的情感。

其次两句“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叙述了春天的凋敝和生命的枯竭,硬币的两面。

这两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理解,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下面两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管别人笑我太疯癫”,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内心疾病的自我调节,表现出了诗人的豁达与坚定。

接着四句“龙虎山上秋风怒,五岭寒霜起北狩”,表现出了北国山水的峻峭和壮美,隐喻了诗人必经之路的艰难险阻。

最后两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出了对于“相见难,别亦难”的生活状态的理解和自得,表达了对于人生的坚定和自信,也表现出了生命的顽强和热情。

诗歌艺术特色该诗歌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景物为窗口,概括道出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和生命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感悟。

在艺术表现上,该诗歌运用了对比、隐喻、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有极强的感召和感染力,具有深度与广度的美学价值。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歌既呈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也有强烈的鲜明史诗色彩,使读者在感受内心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春秋大业的浩荡和无尽的开阔。

总结《无题》是李商隐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诗歌,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也表现出了诗人豁达、坚定的心态,深刻地表达了唐代士人的生命态度,展示了唐代文学的非凡魅力。

其特点在于精致、简洁、凝练和意境深远,可以说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

无题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无题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无题李商隐原文及赏析《无题》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无题李商隐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一作:蓬莱)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义山当时的处境艰难,离开徐州到长安后想进翰林院,向令狐綯说明此时,也就是找熟人走个后门,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义山处境尴尬,相见难,离别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东风无力百花残,当时义山已经很大年纪,东风无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名句献给所有为理想奋斗终生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一切都不会过去》诗词鉴赏
《无题》
把手伸给我
让我那肩头挡住的世界
不再打扰你
假如爱不是遗忘的话
苦难也不是记忆
记住我的话吧
一切都不会过去
即使只有最后一棵白杨树
象没有铭刻的墓碑
在路的尽头耸立
落叶也会说话
在翻滚中褪色*、变白
慢慢地冻结起来
托起我们深深的足迹
当然,谁也不知道明天
明天从另一个早晨开始
那时我们将沉沉睡去
赏析:
那个特殊的时代已经远去,我只能从人们的回忆中,去感受当时的激情和恐乱。

在这个春日的下午,我一边忙着家里的活计一边读北岛的《无题》。

陽光从屋檐上倾泻下来,铺满水泥路面,泛起耀眼的白。

然而,在北岛写下的文字中,我却感受到无边的-阴-影和黑暗,和那黑暗中渴望自由的呼吸。

“把手伸给我/让我那肩头挡住的世界/不再打扰你”一句呼唤,开始了他的诉说。

是的,这是一首对爱人诉说的诗,从头至尾,都是以低沉的语气向爱人揭露着世界现实和残酷。

在残酷的世界中,诗人渴望爱人走进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肩膀保护她,虽然他的肩膀比起“世界”来说,显得那么的孱弱。

“假如爱不是遗忘的话/苦难也不是记忆”她为什么曾经逃避?诗人没有指明,指明的是两个人的爱没有消失,并没有被彼此“遗忘”。

爱,一旦滋生了,开出花来了,结出果来了,又怎么会被心灵遗忘。

外界的力量,也许可以使两个人的身体分开,而心潮,却依然呼应着彼此。

“苦难也不是记忆”现实总是残酷的,它横在道路的中央,你不去看它,它依然存在。

“记住我的话吧/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诗人的感慨,也是诗人的无奈。

爱不会遗忘,苦难看不到尽头,可生活依然要继续。

“即使只有最后一棵白杨树/象没有铭刻的墓碑/在路的尽头耸立”多么恐怖和-阴-森。

“即使最后一棵”那么,就是不只一棵了。

有多少呢?有多少白杨树曾经耸立于天空下?
那是精神。

那些墓地里长眠的人,名字也没有的人,死去了,记忆却传递下来。

他们的精神已成为一棵棵白杨树,耸立在天空下。

谁在砍伐这些耸立的白杨树?
黑暗。

看不见,却无边无际。

然而,就算它们倒下了,那些“落叶也会说话”,并且将一直说下去,在“褪色*”、“变白”中说下去,一边走向死亡一边说下去。

而每个人的脚步,都会被记录下来,沉淀在历史的深处。

你只要走进去,就可以看到它。

那些白杨、那些落叶、那些脚印。

希望永远存在。

那是属于整个人类的明天。

然而,个体的生命毕竟有始终。

我们生活在这一刻,和爱、苦难、-阴-影还有黑暗。

在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后,人们终会回归理性*,开始正常的生活。

不再互相攻击、不再互相迫害。

可,那些曾经无比渴望自由的生命,如我,已然“沉沉的睡去”
那个特殊的时代已经远去。

如今,穿过时间的迷雾,在一行行黑色*的文字上,我依稀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北岛和他近乎绝望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