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考点假言命题知识点储备.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就来对逻辑推理的常见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表达对事物直接判断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花不是白色的”等。
1、直言命题的种类分为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P)、单称肯定命题(某个 S 是 P)、单称否定命题(某个 S 不是 P)。
2、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
这两对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2)反对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所有 S 都不是P”。
两个“所有”至少一假。
(3)下反对关系:“有的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
两个“有的”至少一真。
(4)从属关系: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二、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多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
比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1、逻辑形式:A 且 B2、真假判定:A、B 都为真时,“A 且B”为真;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假,“A 且B”就为假。
三、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A 或 B。
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真,“A 或B”就为真;A、B 都为假时,“A 或B”为假。
2、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要么 A,要么 B。
A、B 中只有一个为真时,“要么 A,要么B”为真;A、B 都为真或都为假时,“要么 A,要么B”为假。
四、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反映条件关系的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如果 A,那么 B(A→B)。
A 为真且 B 为假时,“A→B”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只有 A,才 B(B→A)。
A 为假且 B 为真时,“B→A”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023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常见考点

2023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常见考点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常见考点一、矛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题型介绍:当题干通过对话或其他形式给出多个直言命题,并指出其中真假命题的个数,其中存在明显的矛盾关系,此时可采用矛盾法解题。
矛盾法是指根据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之间的关系来解题的方法。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可以从一个命题为真推出其矛盾命题为假,也可以从一个命题为假推出其矛盾命题为真。
【例题】在某次税务检查后,有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有纳税。
丙:个体户并非都没有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有纳税。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
丁断定属实,陈老板未纳B。
丁断定属实,但陈老板纳了税C。
丙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D。
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解析】在此题中,甲与丙互为矛盾命题,一真一假,根据题干可知,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因此,乙和丁均为假话,乙为假话,则真实情况为陈老板已纳税,丁为假话,真实情况为所有的个体户都纳税了,到此可知,甲乙之中,甲是真话,乙是假话。
因此答案为C。
【技巧点拨】看到真假话问题,应该首先观察一下语句中是否有矛盾关系。
利用矛盾关系解题有三个步骤:找出矛盾关系;结合题干信息,撇开矛盾关系确定其他命题的真假性;根据已知确定信息以及矛盾的两个命题进行推理,确定答案。
二、突破口法解决朴素逻辑题型介绍:通常当题干存在某个(些)比较特殊的条件或者存在某个(些)对象(条件)被反复提及的时候,这个(些)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所谓找突破口法就是快速找到解题切入点的方法。
【例题】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
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
”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
”小任说:“小钟第一,小闽第四。
”小闽说:“小任第一,小华第二。
”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
”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
干货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梳理

1.直言命题解题要领直言命题又称性质命题,是判断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联项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
肯定一般用“是”表示;否定一般用“不是”、“没”等否定词表示。
量项有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和单称量词。
全称量词一般用“所有”、“每一个”、“凡”等表示;特称量词一般用“有”、“有些”表示;单称量词一般用“某个”表示。
直言命题的分类:①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都是P。
②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都不是P。
③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
④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
⑤单称肯定命题:这个S是P,或者a是P。
⑥单称否定命题:这个S不是P,或者a不是P。
直言命题与概念的关系关系概念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全称肯定命题真假假假假(所有S是P)全称否定命题假真假假真(所有S不是P)特称肯定命题真假真真假(有的S是P)特称否定命题假真真真真(有的S不是P)对当关系分为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上)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①矛盾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三组矛盾关系:“所有S都是P”和“有些S不是P”。
“所有S不都是P”和“有些S是P”。
“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
当直言命题前面加上“并非”时,为负直言命题,与原命题具有矛盾关系。
“并非所有S都是P”=“有些S不是P”“并非所有S不都是P”和“有些S是P”“并非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②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可以同真。
“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某个S不是P”和“有些S是P”“某个S是P”和“有些S不是P”③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可以同假。
“所有S都是P”和“所有S都不是P”“所有S都是P”和“某个S不是P”“所有S都不是P”和“某个S是P”④从属关系:可同真,可同假。
从真的方面,特称从属于全称,全称真则特称真;在假的方面,全称从属于特称,特称假则全称假。
全称肯定命题->单称肯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单程否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变形方式①换质推理:谓项改为与原来相矛盾的概念。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

公务员考试⾏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假⾔命题1.如果那么(前推后):肯前肯后,否后否前2.只有才(后推前):肯前肯后,否后否前⼆、联⾔命题1. A且B为真,则AB均为真2. A且B为假,则AB⾄少⼀个为假三、选⾔命题1. A或B为真,则AB⾄少⼀个为真2. A或B为假,则AB均为假3.不相容选⾔命题:要么A真B假,要么A假B真四、三个定理1.逆否定理:A推B è -B 推 –A2.摩根定理:1) - (A或B) = -A 且 -B2) - (A且B) = -A 或 –B3.鲁滨逊定理: - (A 推 B) = A 且 -B五、集合推理1.四个基本1)所有A都是B 》A推B2)所有A都不是B 》A推-B3)有的A是B 》有的A推B4)有的A不是B 》有的A推-B2.三个换位1)所有A都是B 》有的B是A2)所有A都不是B 》所有B都不是A3)有的A是B 》有的B是A4)有的A不是B 》不能换位3.两个推出1)所有A都是B 》某个A是B 》有的A是B2)所有A都不是B 》某个A不是B 》有的A不是B4.⼀个递推1) A 推 B ,所有B 推 C 》A推C六、模态命题1.并⾮可能 = 必然不2.并⾮所有 = 有的不3.移动否定词,所有变有的,有的变所有,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七、真假推理1.⽭盾关系1)某个是和某个不是2)所有的A都是B和有的A不是B3)所有的A都不是B和有的A是B4) A推B和A且-B5) A且B和-A或-B6) A或B和-A且-B2.反对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和所有的A都是B2)有的A是B和有的A不是B3.包容关系所有都是(不是)》某个是(不是)》有些是(不是)A且B 》 A(B)》 A或B⼋、四个原则1.话题⼀致原则2.整体优先原则3.可能优先原则4.敏感词汇原则九、七种逻辑关系1.对应关系2.条件关系3.属性关系4.全同关系5.并列关系6.包容关系7.交叉关系更多精彩,关注秋风!。
行测80分秒杀技——假言命题知多少

行测80分秒杀技——假言命题知多少“如果我爱你,我就嫁给你!”VS“只有我爱你,我才嫁给你!”两者表达的逻辑关系一样吗?NO!那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希望通过下面的介绍,你可以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假言命题是什么?假言命题就是带有假设条件的命题。
形式为“如果A则B”的复合命题,又称条件命题。
假言命题通常包含两个肢命题:反映条件的肢命题在前,称为前件;反映结果的肢命题在后,称为后件。
假言命题陈述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种事物情况的条件。
二、假言命题的一般形式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有A,则必然有B;如果没有A而未必没有B。
则称A是B 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A→B表达的关系是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即只需要这一个条件就可以得到结论B)。
除了关联词“如果……则”外,还有“如果……就”、“如果……那么”、“若……则”、“一……就”、“只要……就”、“所有(凡是)……都…… “等都表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如果没有A,则必然没有B;如果有A而未必有B。
则称A就是B 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A←B表达的关系是A是B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即为了得到B的结论除了具有A 条件还需要具备其他条件),即必要条件。
常见表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关联词“只有……才”、“不(没有)……不(没有)……”、“除非……否则不……”等。
3、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如果有A,则必然有B;如果没有A,则必然没有B。
则称A就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在假言命题推理关系中主要讨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三、快速解决假言命题1、假言命题推理规则无论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还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都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根据逆否命题与原命题之间关系可以得出:非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
其他结论都不必然推出。
2、例题讲解例1:如果长跑爱好者没有经过科学的训练,那么参加马拉松运动就会使膝盖受到伤害。
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判断推理题之假言命题

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判断推理题之假言命题
推荐阅读: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2014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想快速回答好判断推理题,有些命题推理不得不知。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判断推理题之假言命题。
一、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形式是A→B,意思是有A必有B,但是没有A未必有B,其推理规则有下述几条:
(1) A→B,则非B能推出非A;(逆否命题)
(2) A→B,则A且非B不成立;(矛盾命题)
(3) A→B,则非A不一定推出B;
(4) A→B,则B不一定推出A。
当然,这里还要明确几点,什么是A,什么是B:
前→后:如果……那么……;只要……就……;要想……必须……。
后→前: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二、例题精选
【例题】有人对“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假定这种理解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
A.到了长城的人就一定是好汉
B.如果是好汉,他一定到过长城
C.只有好汉,才到过长城
D.不到长城,也会是好汉
【解析】B。
“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为真,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形式的否定后件式,可以推出“是好汉,所以,到过长城。
”“如果……那么”关系属于充分条件,只能由前项推出后项,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A、D两项属于无效形式,故选B。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
热门推荐:
职业能力测试考什么
/kaoshitiku/20140221/3999_1.html。
公考中判断推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公考中判断推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必然性推理(一)命题1.直言命题:表达一个意思、一个判断的命题。
共有六种形式:(1)所有是:所有的女孩都是爱漂亮的。
凡是毛主席说的都是对的。
(2)所有非:所有的女孩都不喜欢刘亦菲。
(3)有些是: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
(4)有些非: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
(5)某个是:张三是公务员。
(6)某个非:张三不是公务员。
2.模态命题: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命题。
代表词:必然(肯定、一定,表示所有情况都如此)和可能(也许、或许,表示有些情况如此)。
四种形式:(1)必然P:张三必然考上公务员。
(张三考上公务员的概率是100%)(2)必然非P:张三必然考不上公务员。
(张三考不上公务员的概率是100%)(3)可能P:张三可能考上公务员。
(张三考上公务员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0%)(4)可能非P:张三可能考不上公务员。
(张三考不上公务员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0%)3.联言命题——同时成立如:(1)小王长得很帅,而且很有钱。
(2)今天不仅很晴朗,还很凉爽。
(3)我家有床,但是没有沙发。
(4)因为今天下雨,所以演唱会取消了。
4.选言命题——选择性成立两种形式(1)可兼容——或,或者:他或者是个诗人,或者是个歌唱家。
(2)不可兼容——要么……要么:他要么是个老人,要么是个小孩。
5.假言命题——假设、假如日常语言逻辑形式等价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那么BBA?非B?非A只有A,才B B?A非A?非B除非A,否则B非A?B(1)非B?A注意:假设命题A→B为真,只有其矛盾命题(A且非B)肯定为假,其他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成立:①A且B;②非A且B③非A且非B。
(二)矛盾关系1. 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只分为A 、B 两种情况,且A 、B 不交叉,我们称A 和B 是矛盾关系。
即是A 就不是B ,是B 就不是A;不是A 一定是B ,不是B 一定是A 。
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
2. 命题形式矛盾命题直言命题有些非所有是有些是所有非某个非某个是模态命题可能非P 必然P 可能P必然非P联言命题 A 且B非A 或非B选言命题兼容:A 或B不兼容:要么A ,要么B 兼容:非A 且非B不兼容:非A 且非B 或 A 且B 假言命题A →BA 且非B3.典型习题(1)班里的玻璃晚上为打碎了,调查得知是班里的甲、乙、丙、丁中的一人所为。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一、数量关系1. 数字推理-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数列求和- 数字规律识别2. 数学运算- 四则运算- 百分比- 比例与相似- 单位换算- 利润与利率- 速度与时间- 工作问题二、判断推理1. 逻辑判断- 直言命题- 假言命题- 选言命题- 假言推理- 逻辑等价2. 定义判断- 概念定义- 概念分类- 概念关系3. 类比推理- 词语类比- 事件类比- 逻辑关系类比三、资料分析1. 图表阅读- 柱状图- 饼图- 折线图- 散点图2. 数据分析- 数据趋势分析 - 数据对比分析 - 数据综合分析3. 材料分析- 文字材料分析 - 数据材料分析 - 图形材料分析四、常识判断1. 政治常识- 国家政策- 法律法规- 时事政治2. 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 财政税收3. 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历史事件4. 科技常识- 科学技术发展 - 信息技术- 生物科技5. 地理常识- 地理知识- 环境科学- 自然资源五、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 文章主旨- 段落大意-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2. 语句表达- 语句连贯性- 语句完整性- 语句表达准确性六、判断推理题型解析1. 逻辑填空- 词语搭配- 语境分析- 词语辨析2. 判断推理题- 判断推理题型介绍 -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 判断推理题实战演练七、备考策略1.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串联2. 练习题训练- 基础题训练- 提高题训练- 模拟题实战3. 考试技巧- 时间管理- 心理调适- 答题技巧八、附录1. 常见问题解答- 行测常见问题- 知识点疑惑解答2. 参考资料- 推荐书籍- 在线资源- 学习小组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性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和题目解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最新的考试大纲进行调整和补充。
备考时应结合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考点:假言命题知识点储备一、假言命题的概念及分类所谓假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命题, 亦称条件命题。
根据肢命题间条件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所谓 A 是 B 的充分条件是指一种“充足但不必需”的条件,即由 A 这个条件就能得出 B 结论 ; 但没有这个条件却不一定得不出这个结论。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最常用的联结词是“如果……那么……” ; “如果”后面的肢命题称为前件; “ 那么” 后面的肢命题称为后件。
其他常用的还有“只要……, 就……、一……, 就……、若……,则……、……必须……” 。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所谓“ C 是 D 的必要条件” 含义就是:“ C 是 D 的必需但不充足的条件, C 与其他条件一起才能得到 D , 没有 C 就一定得不到D ” 。
“只有……, 才……” 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最常用的联结词。
其他常用的还有“不…… , 不……、除非…… , 否则不……、没有……,没有……” 。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件事物情况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逻辑联结词通常为“当且仅当” 。
日常词项中通常还用:“只要而且只有……, 才……、若…… 则……,且若不……则不……、当且仅当……则……” 。
充分必要条件的含义是“充足且必需”的意思。
“ E 是 F 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含义是:“ E 是 F 的充足且必需的条件” 。
二、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转化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就是:如果 p 是 q 的充分条件,那么q 就是 p 的必要条件 ; 如果 p 是 q 的必要条件,那么 q 就是 p 的充分条件。
所以, “如果 p ,那么q ”等值于“只有 q ,才p ” ;“只有 p ,才q ”等值于“如果 q ,那么p ” 。
例如, “如果小红不吃饭,那么小明吃饭”等值于“只有小明吃饭,小红才不吃饭” 。
“小红不吃饭”是“小明吃饭”的充分条件,同时, “小明吃饭”是“小红不吃饭”的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转化关系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在公务员考试中会经常出现。
例题:最近的一则调查报告显示, 参加民意测验的人中, 有 50%的人认为选举产生的官员如被控告有罪的就应辞职,而有 35%的人认为只有当选产生的官员被宣判有罪时,他们才应当辞职。
因此, 认为选举产生的官员被控告时应该辞职的人比认为选举产生的官员被宣判有罪时应该辞职的人多。
上述推理有缺陷,因为它 ( 。
A. 基于人口的一个抽样,做了一个关于整个人口的结论B. 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相混淆C. 基于它的一个模棱两可的术语D. 基于对两个具体信仰询问的回答,做了一个关于某一具体信仰的结论【答案详解】“如果…就…”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被控告有罪是辞职的充分条件 ; 而“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宣判有罪”是“辞职”的必要条件,而结论中“宣判有罪”是“辞职”的充分条件,因此题干推理混淆了两者。
所以,正确答案是B 。
三、假言命题真假关系(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真假关系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其肢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又是什么呢 ? 如果 A 是 B 的充分条件,则根据定义:A---》 BC---》 BD---》 B很容易可以看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在 A 真 B 假的时候,一定是假的,其他情况都有可能是真的。
因此,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其肢命题 (前件、后件之间的真假关系是:如果前件真而后件假,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是假的 ; 如果不是“前件真而后件假” ,则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真的。
充分条件的真假关系在考试中经常要用到,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题:例题 1:小张承诺“如果天不下雨,我就一定去听音乐会” 。
以下哪项为真,说明小张没有兑现承诺 ?Ⅰ . 天没下雨,小张没去听音乐会。
Ⅱ . 天下雨,小张去听了音乐会。
Ⅲ . 天下雨,小张没去听音乐会。
A. 仅ⅠB. 仅ⅡC. 仅ⅢD. 仅Ⅰ和Ⅱ【答案详解】题干中小张的承诺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天不下雨”和“我就一定去听音乐会” 是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两个肢命题。
题干问哪项为真说明小张没兑现承诺, 其实就是问哪种情况下,小张说的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假的。
所以,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其肢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可以知道只有“前件真后件假” 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为假 ; 其他的情况下均为真。
因此只有Ⅰ“天没下雨”并且“没有听音乐会”的情况下才能说明小张没有兑现承诺。
所以,正确答案是A 。
例题 2:逻辑学家说:如果 2+2=5,则地球是方的。
以下哪项和逻辑学家所说的同真 ?A. 如果地球是方的,则 2+2=5B. 如果地球是圆的,则2+2≠ 5C.2+2≠ 5或者地球是方的D.2+2=5或者地球是方的【答案详解】这个题目也是给出了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最后问的是“哪项和逻辑学家所说的同真? ”这个题目考查的还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假关系。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前件真后件假时为假” ,也就是说当其前件为假时是真的,当其后件为真时也是真的。
也就是说,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真,或者其前件为假或者其后件为真。
选项 C 正好是这个意思。
A 不正确,因为当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时,后件仅是前件的必要条件 ;B 也不正确,虽然表面上似乎该项是题干断定的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的推理,但“地球不是方的”并不等于“地球就是圆的” 。
所以,正确答案是 C 。
例题 3:只要前提正确且逻辑推理结构有效,则结论必然正确。
根据以上判断,以下哪几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 ?Ⅰ . 结论正确且前提正确,但逻辑结构是无效的。
Ⅱ . 逻辑推理结构有效且结论正确,但前提是错误的。
Ⅲ . 前提错误且逻辑结构无效,但结论正确。
Ⅳ . 前提错误且逻辑结构无效,结论也是错误的。
A. Ⅰ、Ⅱ、Ⅲ和ⅣB. 仅仅Ⅰ和ⅣC. 仅仅Ⅰ、Ⅱ和ⅣD. 仅仅Ⅰ、Ⅲ和Ⅳ【答案详解】这个题目的题干也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跟例题 1不同的是这个的提问方式不是问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而是可能出现的情况,那还是根据充分条件真假关系来解题。
但是这个题目要比上一个题目复杂一些, 因为它的前件不是一个直言命题而是一个复言命题, 是一个联言命题。
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慌, 还是由大到小按部就班地来解题, 遇到什么命题就用什么的规则,这样题目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题干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只有“前件真且后件假” 时为假, 而其前件又是一个联言命题,前件真,则联言命题两个肢命题均为真, 所以只有“前提正确且逻辑推理结构有效而结论不正确”时,题干才是假的。
显然,四个选项都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都不必然为假, 均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所以,正确答案是 A 。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真假关系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其实有密切的联系,如果 A 是 B 的充分条件,那么 B 就是A 的必要条件, 那么其真假关系也是有密切联系的, 对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来讲, 只有前件真后件假时为假,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则是只有后件真,前件假时为假,其他情况下都可能是真的。
考试中,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考查方式和题型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非常类似:例题 1:在中国,只有富士山连锁店经营日式快餐。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Ⅰ . 苏州的富士山连锁店不经营日式快餐。
Ⅱ . 杭州的樱花连锁店经营日式快餐。
Ⅲ . 温州的富士山连锁店经营韩式快餐。
A. 仅仅ⅠB. 仅仅ⅡC. 仅仅Ⅰ和ⅡD. 仅仅Ⅱ和Ⅲ【答案详解】这个题目的题干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题目要求是这个断定为真, 哪项不可能为真 ? 就是要我们寻找为假的时候。
在中国, “富士山连锁店”是“经营日式快餐”的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前件假而后件真”时才为假。
即“在中国不是富士连锁店却经营日式快餐”时才为假。
即Ⅱ不可能为真。
Ⅰ和Ⅲ均有可能为真。
所以,正确答案是 B 。
例题 2:父亲对儿子说:“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重点大学。
”后来发生的情况是:Ⅰ . 儿子努力了,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Ⅱ . 儿子没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
Ⅲ . 儿子没努力,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Ⅳ . 儿子努力了,考上了重点大学。
发生哪几种情况时,父亲说的话没有错误 ?A. 仅ⅣB. 仅Ⅲ和ⅣC. 仅Ⅱ、ⅣD. 仅Ⅰ、Ⅲ和Ⅳ【答案详解】题干最后提问“发生哪几种情况时,父亲说的话没有错? ”这是典型考查真假关系的题目。
题干中父亲的话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只有当“前件假而后件真” 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才为假, 其他几种情况下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都为真。
情况Ⅰ为“前件真而后件假”情况,父亲的话没有错 ; 情况Ⅱ为“前件假后件真”情况,这种情况下,则父亲的话就错误了 ;情况Ⅲ和Ⅳ分别为“前件假后件假” 和“前件真后件真” 的情况, 都证明父亲的话是正确的。
所以,正确答案是 D 。
(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真假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其肢命题 (前件、后件之间的真假关系非常简单,因为前能推后, 后也能推前。
因此如果前件与后件同真或同假,则该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真的 ; 如果前件与后件不同真、不同假,则该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是假的。
四、假言命题推理规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我们先来看一下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
其实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反映的是这样一种条件, 由前件单独可以得出后件, 但是却不是唯一能够得到这个后件的条件, 要得到这个后件还有其他的途径可循。
因此如果存在前件, 一定可以得出后件, 但是如果不存在这个前件, 却不一定不存在这个后件,因为还有其他的条件可以得出这个后件 ; 同理,如果没有后件, 那么产生后件的所有原因肯定都不存在,因此这个前件也就肯定不存在 ; 但是如果有这个后件,却不一定肯定存在这个前件。
所以,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规则可以总结为:①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 ;②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我们在遇到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时候,只要牢记这两条规则,便可以轻松地进行推理了。
例题 1:如果天气晴朗,小刘就去郊游 ; 如果老婆不与他同去,小刘就不去郊游 ; 如果单位有急事,小刘就不去郊游 ; 如果今天不是星期六,小刘就不去郊游。
假设以上说法正确,那么,如果小刘去郊游,则不能断定下述哪项正确 ?A. 老婆与小刘同去郊游B. 天气晴朗C. 小刘单位没有急事D. 今天是星期六【答案详解】题干是四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根据其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小刘去郊游”肯定了第一个命题的后件,不能推出肯定的前件,因此 B 项无法确定真假 ; 同时否定了后三个命题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因此 A 、 C 、 D 三项都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