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减排现状

合集下载

CO2减排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CO2减排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CO2减排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近些年来,环保话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问题尤其备受瞩目。

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据数据显示,与三十年前相比,现在全球CO2的排放量已经增长了约70%。

在这样的背景下,CO2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十分紧迫。

一、CO2减排技术的种类和原理CO2减排技术可以根据基本原理分为三类:一是消减技术,即通过CO2的吸收、分离或固化等方式,将其从生产和使用流程中“拿走”;二是替代技术,即通过利用更低碳排放或无碳排放的能源替代高碳排放能源;三是储存技术,即通过地质封存或其他方式存储CO2,避免其释放到大气中。

消减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CO2减排技术,其主要包括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膜分离法、固化技术等。

其中,化学吸收法是最为成熟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将废气经过溶液,使其中的CO2和目标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化学吸收法可分为氨法、胺法、电化学吸收法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化学吸收法适用于不同的工业生产工艺。

物理吸收法则是利用介质吸附机理,将CO2从气流中吸收到介质中,并在介质中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达到分离的效果。

物理吸收法主要包括活性碳吸附法、分子筛吸附法等,可用于工业废气的处理和二氧化碳的回收。

膜分离法则是将混有CO2的气体通过膜,在膜上形成分离层,从而实现CO2分离的技术。

膜分离法主要包括非选择性膜法、选择性膜法等。

非选择性膜法较为简单,但难以实现高纯度气体的产出;而选择性膜法可以实现高纯度气体的产出,但价格较高。

固化技术是利用CO2与某些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其固定在某种固体介质中,达到污染物的固化和处理的效果。

固化技术可以用于处理含CO2的水和气体,以及某些工业固体废料等。

二、 CO2减排技术的应用现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CO2减排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在国际上,各种CO2减排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以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西欧国家和北美国家为主。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引言概述:碳排放是指由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碳排放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探讨碳排放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国内碳排放发展现状:1.1 工业部门碳排放:中国工业部门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

其中,能源消耗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特别是煤炭的使用。

此外,钢铁、水泥等行业也是碳排放的重要部门。

1.2 交通运输碳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交通运输成为中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排放和航空业的发展,导致交通运输碳排放量不断增加。

因此,控制交通运输碳排放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举措。

1.3 农业碳排放:农业是中国的重要经济部门,但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农田灌溉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农业碳排放的减少对于降低碳排放总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外碳排放发展现状:2.1 发达国家碳排放: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其工业化进程较早和能源消耗较大。

美国、欧洲国家等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

近年来,这些国家开始采取减排措施,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以减少碳排放。

2.2 发展中国家碳排放: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加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印度、巴西等国家的碳排放量逐年增加,成为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2.3 国际减排合作:全球碳排放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各国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机制,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和政策,加强技术合作和资金支持,推动全球碳排放的减少。

国际减排合作是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关键。

三、碳排放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3.1 空气污染:碳排放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进而加剧空气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一、引言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层的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本文将对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二、国内碳排放发展现状1. 碳排放总量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

2022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达到10.06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8.8%。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和措施,但由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快速增加,碳排放总量仍然居高不下。

2. 行业排放能源行业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煤炭燃烧和电力生产是能源行业的主要碳排放源,占总排放量的约70%。

此外,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建造业也是碳排放的重要行业。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一些领域的碳排放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3. 减排政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碳排放问题,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减排政策。

例如,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推广清洁能源、加强能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也是中国减排的重要举措。

三、国外碳排放发展现状1. 碳排放总量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家,2022年的碳排放总量为5.41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5.5%。

欧盟、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也是碳排放的重要国家。

2. 减排政策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减排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

例如,欧盟通过了碳排放交易体系,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美国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减排政策,包括加强清洁能源发展、提高能源效率等。

3. 国际合作各国之间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碳排放问题。

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巴黎协定,各国承诺在减少碳排放方面采取行动。

此外,各国还在技术研发、经验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碳排放减少。

四、结论碳排放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显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减排工作,已经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二氧化碳(CO2)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成为了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二氧化碳的利用现状目前,二氧化碳的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业用途: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尿素、碳酸钠、碳酸钙等化工产品。

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于制造饮料、干冰等日常生活用品。

食品行业:二氧化碳在食品行业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用于加工食品、提高食品保质期等。

医疗保健:二氧化碳具有镇痛、镇静作用,可用于治疗一些疾病,例如溃疡、神经痛等。

环境领域:二氧化碳可用于气体肥料,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用于制造人工雨,缓解干旱等问题。

二、二氧化碳利用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二氧化碳的利用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未来,二氧化碳的利用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源领域: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二氧化碳作为一种能源介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或电力。

化工领域: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二氧化碳将更多地被用于制造高附加值的化学品。

例如,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液晶材料、聚合材料等。

环境领域: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利用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例如,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可降解塑料等环保材料。

生物领域: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能或有机肥料等。

总之,未来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将越来越广泛,涉及的领域也将越来越多样化。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利用也将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可行。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一、国内碳排放发展现状1. 碳排放总量:根据国家统计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2022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06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8%摆布。

2. 碳排放结构:中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

煤炭是主要的能源来源,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工业部门的碳排放也相当显著,特别是钢铁、水泥和化工等行业。

3. 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这主要得益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

4. 碳排放减排政策:中国政府向来致力于减少碳排放量。

2022年,中国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到2030年摆布将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等。

二、国外碳排放发展现状1. 美国: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数据,2022年,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41亿吨。

然而,近年来,美国政府退出了《巴黎协定》,对碳排放减排政策的推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欧盟:欧盟是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欧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43亿吨。

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包括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加强能源效率和碳排放交易等。

3. 其他发达国家: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是重要的碳排放国。

这些国家在减少碳排放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与中国和欧盟相比,其碳排放总量相对较低。

三、国内外碳排放发展趋势1. 国内趋势:中国政府将碳排放减排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

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碳排放量有望在未来几年逐渐减少。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国外趋势:尽管美国政府退出了《巴黎协定》,但一些州和城市仍在积极推动碳排放减排。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一、引言碳排放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碳排放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了解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对于制定有效的减排政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国内碳排放发展现状1. 总体情况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碳排放问题,包括加强能源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和控制工业排放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碳排放总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2. 行业排放中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

能源消耗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其中煤炭消耗占比最高。

工业生产中,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碳排放量较大。

3. 区域差异中国的碳排放也存在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的碳排放量较高,主要由于工业发达和能源消耗量大。

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碳排放量较低。

三、国际碳排放发展现状1. 美国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家。

近年来,美国政府重视碳排放问题,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实施减排政策。

然而,由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存在,美国的碳排放总量仍然较高。

2. 欧洲欧洲是全球减排的领头羊之一。

欧盟成员国制定了一系列减排目标,并实施了碳排放交易系统。

欧洲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3. 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逐年增加。

由于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呈现出上升趋势。

然而,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发展中国家需要经济发展的空间,因此在减排方面赋予了一定的宽限。

四、减排措施和未来展望1. 减排措施国内外都采取了一系列减排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加强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改善工业生产过程,降低碳排放强度;- 推广低碳交通工具和城市规划。

2. 未来展望未来,国际社会将继续加大减排力度,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各国将加强合作,分享减排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全球碳排放的减少。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一、背景介绍碳排放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造成为了严重的影响。

了解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对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碳排放发展现状1.总体趋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碳排放量向来保持在较高水平。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碳排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2.能源结构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导,煤炭的燃烧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清洁能源的开辟和利用力度,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

3.工业排放工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绿色创造和循环经济的推广,我国工业部门逐渐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减排措施,有效降低了碳排放。

4.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尾气排放成为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交通运输碳排放,我国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提升公共交通的覆盖率等措施。

5.城市化进程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碳排放也随之增加。

为了应对城市碳排放问题,我国推动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国外碳排放发展现状1.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工业技术和高能源消耗水平,导致碳排放量较高。

然而,发达国家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如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

2.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碳排放量快速增长。

尽管如此,这些国家也意识到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开始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如加强能源管理、推广低碳技术等。

3.国际合作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全球碳排放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国际合作和协议,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例如,巴黎协定旨在限制全球变暖幅度,各国承诺减少碳排放。

四、应对碳排放的措施和展望1.政策法规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减少碳排放。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一、引言碳排放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释放到大气中。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对碳排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对国内外碳排放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碳排放的来源、趋势以及相关政策等。

二、国内碳排放发展现状1. 碳排放来源国内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消耗、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农业等领域。

能源消耗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其中以煤炭消耗为最大。

工业生产中的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也是重要的碳排放领域。

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的排放。

农业领域主要是由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2. 碳排放趋势近年来,国内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达到了10.06亿吨,比2022年增长了2.6%。

然而,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碳排放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估计未来几年,国内碳排放量将逐渐趋于稳定,并有望实现逐年减少。

3. 相关政策为了应对碳排放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

例如,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并实施碳交易。

此外,加强了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限制和整治,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国外碳排放发展现状1. 碳排放来源国外碳排放的来源与国内类似,主要来自能源消耗、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农业等领域。

不同国家的碳排放来源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密切相关。

2. 碳排放趋势国外碳排放的趋势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碳排放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然而,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使得碳排放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的碳排放也在快速增长。

3. 相关政策国外各国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碳排放减排政策。

例如,欧盟设立了碳排放交易体系,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并实施碳交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现状调查及减排措施研究朱悦, 周昊, 郝晓雯 (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辽宁沈阳 110031) 摘要 根据辽宁省各城市 2004年空气污染源排放清单, 以各城市各类化石燃料消耗量为基础, 利用不同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核算出辽宁省各城市 2004年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 3. 47亿 ,t并以 辽宁统计年鉴 为基础数据对其进行校核, 证明其数据合理, 方法可行, 计算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辽宁省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

通过数据分析, 掌握了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 分析了辽宁省二氧化碳主要排放行业(电力、水泥、钢铁行业)的特点和规律, 并确定了辽宁省减排二氧化碳的技术措施和控制战略。

关键词 化石燃料; 二氧化碳; 排放量;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 IPCC)指出, 最近 100年全球气温升高了 0. 3~ 0.6 ! [ 1] 。

在导致气候变化的各种温室气体中, 二氧化碳的贡献率占 50%以上, 而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中 70%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 2- 3] 。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 根据国际能源署 2009年最新公布数据, 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 60. 71亿 ,t 已经超越美国, 成为第一大排放国 [ 4] 。

辽宁省是我国东北的老工业基地, 能源消耗大,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

由于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在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有绝对优势, 因此, 对辽宁省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十分必要。

因此, 笔者根据辽宁省各城市化石燃料消耗和主要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 结合 辽宁统计年鉴 数据, 采用??自下而上#和?? 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 计算辽宁省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 掌握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业特点和基本规律, 探讨辽宁省二氧化碳减排的技术措施, 力求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使辽宁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减少。

1 化石燃料消耗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文中化石燃料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是根据国际通用的 IPCC排放清单指南进行计算[ 5] 。

该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分为燃料燃烧和工艺过程排放两部分。

由于将燃料数据和产品数据分开统计, 不易反映集中排放的特点, 故采用同时考虑燃料燃烧和工艺过程因素的综合排放系数计算排放量。

计算方法如下: ( 1)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计算: 二氧化碳排放量= 化石燃料消耗量 ??相应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各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为[单位 t( CO2 ) / t]:煤: 1. 910 7; 焦炭: 2. 645 9; 汽油: 2. 358 7; 煤油: 2. 537 2; 柴油: 2. 644 3; 重油: 2. 939 3; LPG: 3. 028 5; 天然气: 1 922 9 kg ( CO 2 ) /m 2 (合 2. 680 4 t( CO 2 ) / t)。

( 2)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计算。

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显著特点是, 它不仅通过能源利用(燃用化石燃料) 排放二氧化碳, 而且在水泥生产工艺过程中因为其主要成分石灰石受热分解也产生二氧化碳。

因此, 根据辽宁省水泥行业的生产情况, 采用同时考虑燃料燃烧和工艺过程因素的综合排放系数来计算其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氧化碳排放量= 水泥产量 ??0. 702 7 式中, 综合排放系数[ 0. 702 7 t( CO 2 ) / t水泥]为生产熟料、煅烧及粉磨等工艺消耗燃料和电力所产生的排放系数 [ 0. 337 5 t ( CO 2 ) / t水泥]与生产水泥时熟料工艺排放系数 [ 0. 365 2 t( CO2 ) / t水泥]的加合。

( 3)电力行业排放二氧化碳的计算。

二氧化碳排放量= 电网机组装机容量 ??机组投产时间 ?? 1. 198 3 式中, 排放系数[ 1. 198 3 t( CO 2 ) / (MW% h) ] 由公式EFOM, simple, y= i, j F i, j, y ??COEF i, j j GENj, y 计算得到。

公式中Fi , j, y为区域电网每个发电厂 /机组 j 分别在 y 年消耗的燃料 i 的数量; COEFi, j 为燃料 i的 CO2 排放系数, 考虑了区域电网每个发电厂 /机组 j所使用燃料( 原煤、燃油和燃气)的含碳量和燃料氧化率; GEN j, y 为电网区域每个发电厂 /机组 j 在 y 年向电网提供的电力(MW% h)。

2 辽宁省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 2. 1 污染源清单计算的二氧化碳排放 根据2004年辽宁省各城市空气污染源排放清单, 以城市各类化石燃料消耗量为基础, 利用不同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自下而上核算了辽宁省各城市 200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

由表1、图 1可知, 2004年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城市为鞍山市, 排放量约为 4 837万 ,t 占全省总排放量的 14 5%。

其中, 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1 932万 ,t 占鞍山市总排放量 39. 9%。

另外, 鞍山还有很多的耐火材料生产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0, 38( 23) : 12357- 12360 责任编辑 王淼 责任校对 卢瑶 表1 2004年辽宁省各市二氧化碳排放量 Table 1 CO 2 emission volume of each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 2004) 城市 Cit ies 二氧化碳总排放量&10 4 t Total em issions of carbon diox ide 城市 Cit ies 二氧化碳总排放量&10 4 t Total em issions of carbon dioxide 沈阳 Shenyang 3 142. 952 7 辽阳 Liaoyang 1 327. 291 0 大连 Dalian 4 265. 684 0 铁岭T ieling 2 940. 331 6 鞍山 Anshan 4 836. 578 2 朝阳 Chaoyang 1 312. 322 1 抚顺 Fushun 3 294. 619 8 盘锦 Panj in 306. 763 9 本溪 Benx i 1 703. 976 7 葫芦岛 Huludao 3 029. 231 1 丹东 Dandong 1 171. 609 8 交通运输* 1 401. 812 6 锦州 Jinzhou 1 998. 249 8 Transportat ion 营口 Y ingkou 1 190. 646 4 辽宁省 L iaoning 34 687. 069 7 阜新 Fux in 2 765. 000 0 Province 注: 交通运输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由 2005年辽宁统计年鉴数据修订。

Note: Emissions of carbon dioxide from transportat ion was modified ac cording to Statist ical Y earbook in Liaoning P rovince in 2005. 图 1 辽宁省 14市二氧化碳排放构成 Fig. 1 CO 2 em ission structure of fourteen cities in Liaoning 企业, 产品为轻烧镁粉、镁砂等, 这些耐火材料除了在煅烧及粉磨等工艺消耗燃料和电力会产生二氧化碳外, 还会因其成分含有碳酸盐而在煅烧过程中受热分解排放出二氧化碳。

大连市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全省第 2, 排放量约为 4 266 万t, 占辽宁省总排放量的12. 8%。

其中, 电力行业排放量最大, 为 2 611万 ,t 占大连市总排放量的 61. 2%, 另外大连市的水泥行业排放量也很大, 为 786万 ,t 占大连市总排放量的 18. 4%; 这 2个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大连市总排放量的 79 6%。

抚顺市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第 3, 排放量约为 3 295万 ,t 占辽宁省总排放量的 9 9%。

其中, 电力行业排放量2 166 万 ,t 占抚顺市总排放量的 65. 7%, 抚顺素有煤都之称, 凭借其丰富的煤炭资源, 电力行业已成为抚顺市的优势产业。

沈阳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 是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心, 兼备各类工业门类, 但因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 导致能耗大的重工业企业如沈阳冶炼厂等相继关闭, 使沈阳市的排放量急剧减少。

沈阳市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 3 143万 ,t 仅位居全省第 4, 占辽宁省的总排放量的 9. 4%。

其中, 锅炉排放量最大, 为 1 518万 ,t 占沈阳市总排放量的 48. 3%, 而电力排放相对较少, 仅 660万 ,t 占总排放量的 21. 0%, 与其他城市相比, 沈阳市电力行业排放比重较小。

综合以上分析, 辽宁省各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分布图见图 2。

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4 000万 t以上的城市鞍山、大连市分布在辽宁省的南部, 另一个排放量较大的区域集中在辽宁省北部, 包括抚顺、沈阳、铁岭、阜新市等, 而排放量在 1 000万 t及以下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图 2 辽宁省各市二氧化碳排放分布 Fig. 2 CO 2 emission distribution map of each city in Liaoning 2. 2 统计年鉴估算的二氧化碳排放 辽宁省 2004年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约为 4. 39亿 ,t 其中, 制造业排放量最大, 约为 2. 33亿 ,t 占总排放量的 53. 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排放量其次, 约为 1. 13亿 ,t 占总排放量的25. 7%; 建筑业排放量最小, 为 244万 ,t占总排放量的 0 6%; 交通运输业排放量为 1 402万 ,t 占总排放量的 3 2%。

2. 3 2种计算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用 2004年辽宁省各城市空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计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3. 47亿 ,t 而 2005 辽宁统计年鉴计 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4. 39亿 ,t 比清单排放量多了 0. 92亿 t。

分析其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城市污染源排放清单统计的数据不全, 比如大连等城市清单缺少面源的能源使用数据, 造成部分城市的排放量比实际排放量小; 另一方面, 辽宁统计年鉴 的数据包含农林牧渔行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能源消耗小的行业, 而 2004年清单中统计的锅炉、工业窑炉等污染源多属于电力、制造等能耗大的行业, 清单对能耗小行业的污染源并没有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