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单音节词和复音节词

合集下载

小古文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句子

小古文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句子

小古文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句子
单音节词:
1.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2. 天空的颜色变幻莫测,有时是蔚蓝,有时是灰色。

3. 老师教我们勇敢,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

4. 离开那个城市已经有好几年了,却一直忘不了那里的风景和人情味。

5. 夏天来了,太阳晒得人们汗流浃背,不少人选择去海边或者游泳池
纳凉。

6. 父母是最亲密的人,唯有他们才会无条件地支持自己。

7. 朋友之间需要互相信任,才能彼此真正地了解和帮助。

8. 爱情是美好的,但也需要双方之间的包容和理解来维系。

9. 努力学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获得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10. 生活中需要有足够的爱心和宽容,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双音节词:
1. 奋斗是人生的一部分,无论成功与否,都值得骄傲。

2. 学习语言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才能有效提高。

3. 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依靠和支持,追求自己的同时也要关心家人。

4. 旅行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可以让人欣赏到不同的文化和风景。

5. 音乐是一种很好的修养,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也可以陶冶情操。

6. 健康是人生的基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

7. 友情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要好好珍惜和维护。

8. 人类的未来在于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每个人都需要关注和参与其中。

9.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积极的行动才能改变现状。

10. 感恩是一种美德,要时刻记得感激和回报身边的人们。

音词单音词和复

音词单音词和复

单音词和复音词古代汉语词汇按音节形式,可分为两类: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复音词很少。

一、单音词古代单音词占绝大多数,而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多数。

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经常要将之变成复音词:①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素,与另一个相近的词素组合,构成一个复音词。

国——国家,亡——灭亡、死亡,虎——老虎。

②换了完全不同的词,鄙——边邑,劝——鼓励古汉语单音词具有多义性(“兵”,兵器,军队,战争,士兵)、灵活性(“厚将得众”“邻之厚,军之薄也”,厚,土地扩大、势力增强)二、复音词(一)单纯复音词只包含一个词素,组成单纯复音词的每一个字,只代表一个音节,而不表示意义。

1、叠音词:重叠两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称为“重言”。

主要用来模拟声音、描绘形状。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诗经·小雅·伐木》)(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史记·平原君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赋得古原草送别》)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2、联绵词:由两个音节组成,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不可分割。

又称“联绵字”。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望洋,迷惘地远视的样子;若,相传是海神名。

(直到宋朝,“洋”才有海洋义)。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周南·关雎》)“陟彼高岗,我马玄黄。

”(《诗经·周南·卷耳》)“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

”(《孔雀东南飞》)联绵词的写法自由。

“望洋”“望羊”“望阳”“旺洋”;“恍惚”“慌忽”“恍忽”“怳忽”;“匍匐”,“蒲服”“蒲伏”“扶服”有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非双声叠韵几种。

(二)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

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和复音词第一章单音词和复音词单音节词是只有一个音节的词。

复音词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

第一节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古代:轻率无礼的秦老师会被打败。

今天:秦军是轻浮的,没有礼仪,它会失败的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主要特点就是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即一个字节有很多意义,它们占据一个字形,如“节”字,现代汉语的“竹节”、“季节”、“骨节”、“节省”等几个双音词的词义在古代汉语中都只用一个单音词“节”表示。

在古代汉语中,一般有三种方法可以将单音节词转换为多音节词:1、加缀:如:虎――老虎,鼠;舌――舌头,斧;房――房子,兔;2、合成:燃――燃烧;道――道路;友――朋友;弃――抛弃:3.更换:例如:大腿;天津轮渡;遏制——预防;服从——违反;融化-融化。

第二节古代汉语的复音词古汉语中有四种复音词:一、联绵词二、叠音词三、附音词四、合成词一、连绵词联绵词又称联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

是一种双音节的单纯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根据联绵词的声音特征分类,普遍分为三类:1、双声联绵词:双声是说两个字古音中的声母相同。

直立、颠簸、随意、优雅、犹豫、苍凉、崎岖、精致、聪明、不平、模糊,仿佛2。

重叠押韵连词:押韵指押韵部分,一般来说,押韵腹部和押韵尾相同或相似的词属于同一押韵部分。

窈窕依稀扑朔荒唐婆娑混沌朦胧莽撞峥嵘葫芦芍药玫瑰橄榄3、非双声叠韵联绵词莲花蝌蚪鹦鹉摇曳葡萄凌乱霸道不规则乌龟叮当作响1.联绵词的声韵:判定古文中的双声、叠韵联绵词必须以古音为标准依据,不能用现代汉英语的发音是标准。

2.联绵词书写形式多样化:一个联绵词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徜徉”,至少有十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相佯:倘佯:尚佯:尚阳:尚羊:常羊:相羊:倡佯:葆啵ㄑ穑合逖虻取3.连绵词的多义性:连绵词虽然在结构上与其他词不同,但也有一个意思发展变化的过程。

音词单音词和复

音词单音词和复

单音词和复音词古代汉语词汇按音节形式,可分为两类: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复音词很少。

一、单音词古代单音词占绝大多数,而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多数。

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经常要将之变成复音词:①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素,与另一个相近的词素组合,构成一个复音词。

国——国家,亡——灭亡、死亡,虎——老虎。

②换了完全不同的词,鄙——边邑,劝——鼓励古汉语单音词具有多义性(“兵”,兵器,军队,战争,士兵)、灵活性(“厚将得众”“邻之厚,军之薄也”,厚,土地扩大、势力增强)二、复音词(一)单纯复音词只包含一个词素,组成单纯复音词的每一个字,只代表一个音节,而不表示意义。

1、叠音词:重叠两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称为“重言”。

主要用来模拟声音、描绘形状。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诗经·小雅·伐木》)(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史记·平原君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赋得古原草送别》)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2、联绵词:由两个音节组成,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不可分割。

又称“联绵字”。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望洋,迷惘地远视的样子;若,相传是海神名。

(直到宋朝,“洋”才有海洋义)。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周南·关雎》)“陟彼高岗,我马玄黄。

”(《诗经·周南·卷耳》)“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

”(《孔雀东南飞》)联绵词的写法自由。

“望洋”“望羊”“望阳”“旺洋”;“恍惚”“慌忽”“恍忽”“怳忽”;“匍匐”,“蒲服”“蒲伏”“扶服”有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非双声叠韵几种。

(二)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

小学生拼音基础知识点大全

小学生拼音基础知识点大全

小学生拼音基础知识点大全【小学生拼音基础知识点大全】一、声母拼音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二、韵母1. 单韵母拼音 a o e i u ü2. 复韵母拼音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3. 三重韵母拼音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三、声调拼音ā á ǎ à o四、音节1. 单音节只包含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的音节,如 "ba"、"ma"。

2. 复音节包含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或一个声母和一个复韵母的音节,如"bai"、"mou"、"tian"。

3. 多音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词语,如 "桌子"、"飞机"。

五、拼音规则1. 声母规则- b、p、m、f 以后不能跟声母 i、u、ü。

- d、t、n、l、g、k、h、j、q、x 以后只能跟声母 i、ü。

2. 韵母规则- a、o、e 后面可以跟声母和韵母。

- i、u、ü只能跟声母。

- ai、ei、ui、ao、ou、iu、ie、üe、er 可以跟声母和韵母。

3. 声调规则- 表示声调的符号放在韵母的最后,如"mā"、"bó"。

- 声调有四个,分别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六、拼音规范1. 使用正确的声母、韵母。

正确例子:ba、ni、hao错误例子:pa、nu、hau2. 使用正确的声调。

正确例子:mā、bó、hǔ错误例子:má、bò、hú3. 避免拼音连写。

正确例子:wǒ shì hǎo hēi。

错误例子:wǒshìhǎohēi。

第三节:单音词与复合词

第三节:单音词与复合词

第三节: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单音词的两个特点:古汉语词汇从音节上,可以分为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天、第、山、水。

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如干戈、玉帛、天子、百姓。

单音词有两个特点:1.上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中古以后复音词占多数。

东汉之前,词汇以单音词为主。

比如甲骨文反映出的商代词汇,绝大多数是单音词,复音词很少。

多数词只有一个意义,少量词有几个意义。

周秦时期仍以单音词为主,但是复音词已经占相当比例。

比如《论语》,1700多个词,复音词有200多个,占15%。

《诗经》3400多个词,复音词900多个,占25%。

再如《左传·成公二年》: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缓曰:“自始合,苟有险,吾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这段文字共120字,115词,除“卻克”、“张侯(两次)”、“吾子(两次)”外,皆为单音词,单音词有110个,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东汉以后,复音词有了更大发展。

比如《论衡》复音词有2300多个。

《说文解字》是一本字书,但里面复音词有1690个。

汉至六朝隋,复音词数量更是激增。

2.单音词具有多义性因为单音词本身不带其他的限制成分,外延相对宽泛,易于承载较多的义项,容易出现多义现象。

例负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用背部背)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承担)③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依仗)④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单音词的多义词往往给阅读古书带来障碍,它的意义要利用上下文和其他材料加以分辨。

例:党①《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5、感情色彩不同
• 例1:诛 ,杀,弑 • 用词不同,反映说 话人的褒贬态度。 • 诛:杀死有罪者, 有谴责义; • 杀;客观反映,一 般的杀; • 弑:用于以下犯上, 应于谴责;
6、语法功能不同
• 例1:耻,辱 • 耻:宾语有动词性 词组充当,表示事 • 作为抽象名词,都 情,意思是以之为 表示声誉上受到损 耻,意动用法。 害或可耻的事情。 但作为动词时,语 • 辱:作动词时,宾 法功能有明显的区 语由名词充当,指 别。 人,有时是使动用 法。
• 根据联绵词两个音节之间的关系,可分 为双声联绵词和叠韵联绵词等几种形式。 如:仿佛、彳亍;望洋、匍匐。
• 偏义复词:古汉语中有一部分复合词, 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单音节词素 合成的,但其中只有一个表示意义,另 一个则仅作陪衬而已,出现词义偏落的 现象,这种复合词通常叫偏义复词。 • 偏义复词的词义究竟偏落在哪个词素, 只有联系上下文意进行分析,才能作出 正确的判断。
•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双音节词,也不是到 临近现代的某一天突然出现的,其实它 们早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出现了。从古 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单音词比率由多到 少、复音词由少到多的演变过程,是一 个逐渐量变的过程。因此,在阅读古籍 的时候,正确分清词与短语的界限,就 显得十分重要。
• 《礼记· 月令》:“温风始至,蟋蟀居壁, 鹰乃学习。” • 《史记· 秦始皇本纪》:“百姓当家则力 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 《左传· 僖公四年》:“公惠徼福于敝邑 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 《孟子· 离娄上》:“天子不仁,不保四 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 《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凄凄,鸡鸣 喈喈。” • 联绵词:在古代汉语中,还存在另一类 双音节单纯词,尽管从语音上看是两个 不同的音节,从书写形式看是两个不同 的字,但从意义上看,则只包含一个词 素而非两个词素。由于这种词由两个音 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故前人称之为

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区别

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区别

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区别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是汉语词汇中的两种基本结构形式。

单音节词由一个音节组成,双音节词由两个音节组成。

这两种形式的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法。

下面将分别从构成和用法两个方面对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进行详细介绍。

一、构成:1. 单音节词:单音节词是指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词,它通常由一个单独的汉字构成,如“山”、“水”等。

单音节词的构成简单明了,音节之间没有内在联系,有一定的独立性。

2. 双音节词:双音节词是指由两个音节组成的词,它由两个汉字构成,如“大学”、“高兴”等。

双音节词的构成相对复杂,由两个音节组合而成,音节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二、用法:1. 单音节词:单音节词用法广泛,可以作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由于单音节词的构成简单,因此往往具有固定的意义,很少涉及词义转化或扩展。

2. 双音节词:双音节词用法灵活多样,可以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也具有较强的词义转化和扩展性。

由于双音节词的构成较为复杂,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词序进行语义推演和词义扩展。

三、词义:1. 单音节词:由于单音节词的构成简单,因此它往往具有比较具体和明确的词义。

大多数单音节词在不同语境下词义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因此容易理解和记忆。

2. 双音节词:双音节词的词义相对来说更为抽象和丰富。

双音节词可以通过两个音节之间的关系和语境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词义变化。

相同的双音节词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词义,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理解和分析。

四、音律与韵律:1. 单音节词:单音节词的音律比较简单,通常是一个音节对应一个声调。

由于单音节词只有一个音节,因此音律相对固定。

2. 双音节词:双音节词的音律和韵律相对复杂,通常每个音节都有对应的声调。

双音节词的组合可以产生丰富的音律和韵律变化,更具有音韵美感。

总结: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在构成和用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单音节词由一个音节构成,在意义上相对独立和明确;双音节词由两个音节构成,可以通过组合和词序变化来扩展词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漢語詞彙——古漢語的單音詞和複音詞一、單音詞只有一個音節的詞叫單音詞。

單音詞只包含一個語素,所以必然是單純詞。

和漢語詞彙以單音詞為主,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字即一個詞。

那么古漢語單音詞有那些特點呢?特點一:多義性。

所謂多義性,就是一詞多義。

複音詞雖也有一詞多義的情況,但其數量和所含義項要少得多。

古代一個字(詞)往往兼有幾個、甚至十幾個意義。

例如“辭”:(1)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

辭:言詞,話。

(《呂氏春秋·察傳》)(2)辭達而已矣。

辭:文辭。

(《論語·衛靈公》)(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辭,藉口。

(《論語·季氏》)(4)王粲長于辭賦。

辭,文體的一種。

(曹丕《典論論文》)再如“解”:(1)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解:分解動物肢體。

(《莊子·養生主》)(2)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解:指把系著的東西解開。

(《孟子·公孫丑上》)(3)孟春之間,東風解凍。

解:溶解。

(《禮記·月令》)(4)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解:排解。

(《魯仲連義不帝秦》)(5)遂以解國之大患。

解,消解,解除。

(《荀子·臣道》)(6)君知其解乎?解:指對一種道理的解釋。

(《史記·呂太后本紀》)(7)大惑者終身不解。

解:理解,懂得。

(《莊子·天地》)單音詞的多義性,反映了詞的多種功能。

單音詞含義較多,往往隨文而異,必然給我們閱讀古書帶來困難。

我們只有掌握它們的詞義系統,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深入推究,才能正確地確定它們在句中的含義。

特點二:靈活性。

單音詞含義雖多,但所表示的每一項意義一般說來都沒有達到十分精確的程度,具有某種模糊性。

特別是那些表示抽象概念的詞更是如此。

這樣,單音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就可以靈活地表示不盡相同的含義。

例如“嚴”是個多義詞,有很多義項。

其中一個義項是嚴格、嚴厲、嚴酷。

這三幾個意義同屬於一個概念,但在程度上感情色彩上有差別。

現代漢語中複音詞“嚴格”、“嚴厲”、“嚴酷”,可以把他們之間細微的差別明確地表示出來,而古漢語中與這些複音詞對應的只是“嚴”這個單音詞的一個義項。

《史記·太史公自序》:“法家嚴而少恩”中“嚴”,用“嚴格”、“嚴厲”和“嚴酷”去解釋似乎都說得過去。

究竟如何解釋更為準確,更符合文意,就需要依靠具體的語言環境來考察。

法家主張“賞罰必信”,即有功者一定要獎勵,絕不失信。

有罪者一定要懲罰,絕不寬恕。

這說明法家的“嚴”絕不是一般的嚴格。

在司馬遷看來,“嚴”正是法家的優點,“少恩”才是缺點,因此這裡的“嚴”也絕不是帶有貶義的“嚴酷”。

因此,這句中的“嚴”應是“嚴厲”的意思。

有些單音詞由於處在特殊的語言環境或者由於某種修辭上是需要,可以在句中臨時表示某種特殊的含義,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

如《左傳·隱公元年》:“厚將得眾”。

“厚”既不指東西的厚薄,又不指程度的深淺,而是指土地擴大。

又如《詩經·魏風·碩鼠》:“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所”不是指一般的處所,而是指可以安居的處所。

又如《論語·季氏》:“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事”不是指一般的事情,而是指戰爭。

又如《孟子·梁惠王上》:“涂有餓殍而不知發。

”“發”不是指一般的打開,而是指打開糧倉。

某些詞在文句中表示的這種特殊意義,僅僅是某人某書臨時使用的,并不是這個詞的正是義項。

特點三:能產性。

古漢語單音詞大都有較強的構詞能力,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同義詞臨時組合,同義連用,有的還作為語素與其他語素構成複音詞。

如“金”,可構成“金玉”,如《禮記·儒行》:“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金。

”也可構成“金石”,《周禮·秋官》:“凡國有大故,而用金石,則掌其令。

”還可構成“金革”,如《禮記·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

”還可構成“金柝”,如《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其他諸如“金湯”、“金創”、“金風”、“金丹”、“金蘭”、“金貂”、“金鼓”、“金粉”、“金閨”、“金甌”等等。

有些單音詞的某個義項就能構成一連串意義相同的複音詞。

例如“書”有很多義項,僅“書信”這個義項,構成的複音詞就有“書信”、“書牘”、“書函”、“書簡”、“書啟”、“書札”、“書翰”等。

正是因為古漢語單音詞具有較強的構詞性,因而漢語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複音詞逐漸增多,最終完成了由以單音詞為主向以複音詞為主的演變。

二、複音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節的詞稱複音詞。

古漢語中複音詞與單音詞相比,情況也比較複雜。

根據所含語素多少,複音詞可分為兩大類: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語素的複音詞為符合複音詞,只含有一個語素的複音詞為單純複音詞。

(一)複合複音詞複合複音詞按照其構成方式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并列式,一類是非并列式。

并列式複音詞由兩個同義、近義或反義、或意義相關的詞素構成,兩個語素的關係是并列的。

如:恭敬、恐懼、眾庶、驅馳、倉廩、膏腴、斟酌、尋常、波瀾、朋友、作息、消息、出入、干戈、社稷、聰明、春秋等。

這類複音詞的意義,與其語素的意義大體相同,如“恐懼”“恭敬”等。

有的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干戈”,“干”是盾牌,“戈”是戟,組合成複音詞,泛指武器。

《禮記·檀弓下》:“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有時指戰爭。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乃使劉敬往結和親之約,然後天下忘干戈之事。

”又如“春秋”,原指兩個季節,形成複音詞后是四季的代稱。

《詩經·魯頌·閟宮》:“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又指年齡。

《漢書·蘇武傳》:“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

”又如“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作為複音詞,一般指國家代稱。

《左傳·隱公元年》:“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并列複音詞中有一種特殊的類別——偏意複詞。

偏義復詞一般由兩個意義相反、相近或相關的語素組合而成,這種複音詞的意義偏在其中的一個語素上,另一個只起湊足音節的作用。

如:緩急:“緩”為緩和,“急”為急迫,二者意義相反。

《史記·遊俠列傳序》:“且緩急,人之所時有也。

”“緩急”是偏義復詞,偏指“急”。

得失:“得”指得到或成功,“失”指失去或失敗,二者意義相反。

《史記·刺客列傳》:“多人,不能無生得失。

”“得失”為偏義復詞,偏指“失”。

利害:“利”指利益,“害”指害處,二者意義相反。

《列子·楊朱》:“趨走不足以逃利害。

”“利害”是偏義復詞,偏指“害”。

寒暑:“寒”是寒冷,“暑”是暑熱。

“寒暑”是偏義復詞,偏指“寒”。

園圃:“園”指種樹的地方,“圃”為種菜之地,二者意義較近。

《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園圃”是偏義復詞,,偏指“園”。

車馬:“車”與“馬”意義相關。

《禮記·玉藻》:“大夫不得造車馬。

”“車馬”是偏義復詞,偏指“車”。

非并列式複音詞包括主謂式、動賓式、偏正式、加綴式等。

主謂式:霜降、人和、月食、御用、自然動賓式:執事、將軍、稽首、總角、敗績偏正式:天子、布衣、角弓、狐裘、先進加綴式:有夏、阿姊、油然、浩乎、率尓非并列式複音詞大都是從詞組凝固成詞的,在形成過程中,詞義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如“將軍”,本是率領軍隊的意思,后稱為武官名。

“執事”本指執掌事物,后指辦理事物的官員,又用于對國君的尊稱。

有些詞組原是泛指,成為複音詞后變成了特指。

如“天下”,本為天之下,后特指中國。

《孟子·公孫丑上》:“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

”“走狗”本為善跑的狗,獵狗善跑,因而複音詞“走狗”往往特指獵狗。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還有詞組凝固成複音詞后,其意義發生了由抽象到具體或由具體到抽象的變化。

例如:“先進”,本指先進入某種境界,或先進行某項事業,意義比較抽象。

《論語·先進》:“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後進于禮樂,君子也。

”“先进于礼乐”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野人指朴素粗鲁的人,或乡野平民。

“后进于礼乐”先做官而后再学习礼乐的人。

君子指统治者阶层。

“先進”成為複音詞,還有“前輩”的意思,含義很具體。

《漢書·翟方進傳》:“是時宿儒有清河胡常,與方進同經。

常為先進,名譽出方進下,心害其能,論議不右方進。

”又如“眼力”,本指眼睛的功能,意義很具體,成為發因此,就產生了抽象意義,指見識。

蘇軾《越州張中舍壽樂堂》:“張君眼力覷天奧,能遣荊棘化堂宇。

”(二)單純複音詞單純複音詞主要包括聯綿詞和迭音詞。

聯綿詞由兩個字連綴在一起,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共同表示一個意義。

因為兩個字不能分開解釋,故稱聯綿詞,又稱聯綿字或連語。

聯綿詞用法大致有三:1、描繪相貌窈窕:美好的樣子。

《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

《詩經·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觳觫:恐懼的樣子。

《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

”闌干:縱橫的樣子。

劉方平《夜月》:“北斗闌干南斗斜。

”2、描繪動作踟躕:走來走去的樣子。

《詩經·邶風·靜女》:“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踥蹀:小步走的樣子。

《楚辭·哀郢》:“眾踥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愈邁。

”容與:徘徊不進的樣子。

《楚辭·哀郢》:“楫齊揚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

”望洋:仰視的樣子。

《莊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嘆曰……”3、描摹聲音觱發:大風觸物的聲音。

《詩經·豳風·七月》:“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呫囁:耳語聲。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今日長者為壽,乃效女兒呫囁耳語。

”窸窣:物體拆裂或磨擦發出的較為輕微的聲音。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枝撐聲窸窣。

”嘔啞:音樂聲。

杜牧《阿房宮賦》:“管弦嘔啞。

”聯綿詞的特點之一是,組成聯綿詞的兩個字在語音上大都有關係,有的是雙聲,如“參差”。

有的是疊韻,如“窈窕”。

喲的雙聲兼疊韻,如“繽紛”。

少數聯綿詞,既非雙聲,又非疊韻,如“扶搖”。

有些古代的雙聲或疊韻詞今天讀起來,不再雙聲、疊韻了,這是因為古代的語音系統與現代的語音系統不完全相同,有些字的讀音古今變化很大。

聯綿詞的另一個特點是寫法較多,靈活自由。

這是因為構成聯綿詞的兩個字不僅僅表示兩個音節,而不表示意義,由於時代、地域、習慣的不同,同一個聯綿詞往往寫成多種不同的形式。

如“匍匐”,又可以寫成“蒲服”、“蒲伏”、“匍伏”、“扶服”。

“委蛇”有寫作“逶迤”、“逶移”。

“踟躕”有寫作“躑躅”等等。

迭音詞又稱重言詞,它是重迭兩個相同的間音節而成的雙音詞,其主要功能與聯綿詞相同,也是描繪形貌,描繪動作,描摹聲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