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评定与加固
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状况及修缮技术2

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状况及修缮技术目录目录............................................................................................... ............ . (1)第一章序言........................................................................................ ............................... (3)第一节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概念................................................. ... ....................... . (3)1 上海近代的历史建筑的形成脉络............................................... ................ ................. . (3)2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特征................................................................... ......... ................. .. (4)3 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的概念形成过程............................................ ......... ................. (4)4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分类、分布及现状..................................... ......... ................. . (5)5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数量的合理增加的迫切性.................................. ......... ................. . (6)第二节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 ......... ................. . (7)1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本身的人文历史价值......................................................................... . (7)2 各种建筑风格体现的艺术价值................................................................................. ... (8)3 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的现实意义 (9)第三节目前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9)1 城市建设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矛盾 (9)2 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维修资金来源的问题 (9)3 优秀历史建筑的管理和日常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0)4 优秀历史建筑不合理使用的问题....................................................................................... .10..5 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0)6 优秀历史建筑环境有待修复................................................................................................. .10 第二章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 ...................... (11)第一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原则的研究...................................................... . (11)1 国际上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宪章和国外的保护法规 (11)2 国内的历史建筑保护原则 (12)3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原则的研究 (13)第二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原则的研究.............................................. ............ .. (14)1 国际上的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原则的研究 (14)2 国内的历史建筑修缮原则的研究 (15)3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分类保护修缮原则的研究 (15)4 优秀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原则的研究 (15)第三节优秀历史建筑环境保护原则............................................................. . (16)1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环境保护原则的研究 (16)第三章优秀历史建筑检测与鉴定技术研究........................... .............. . (16)第一节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和鉴定原则..................................................... .......... .. (16)1 优秀历史建筑检测与鉴定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16)2 优秀历史建筑检测与鉴定的基本内容 (17)第二节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 .......... .. (17)1 优秀历史建筑的材性检测方法 (17)2 优秀历史建筑结构损伤及耐久性检测 (19)3 优秀历史建筑修缮特需检测技术 (21)第三节优秀历史建筑的安全性鉴定................................................................... . (22)1 既有建筑的安全性鉴定方法 (23)2 优秀历史建筑的结构验算 (24)3 优秀历史建筑的安全性鉴定 (26)第四章优秀历史建筑外立面保护修缮技术研究................. .............. .............. (26)第一节外立面的分类........................................................................................... ............ .. (26)1 按建筑风格分类 (26)2 按材料和施工工艺分类 (26)第二节外立面保护修缮的思路............................................................................ (26)第三节外立面保护修缮工艺研究――传统修缮技术...................................... . (27)1 外墙面清洗 (27)2 外墙面修补 (28)3 外墙面憎水保护 (32)4 避潮层修复 (33)5 建筑外门窗的修复 (33)6 瓦屋面....................................................................................................... .. (34)第四节外立面保护修缮――现代修缮技术........................................ .. (35)1 避潮层修复的化学注射方法 (35)2 外墙面砖石增强保护 (36)3外墙历史材料的修补 (36)4 木材的修复 (36)第五节维修工程案例介绍................................................................................. .. (38)1 外滩九号“轮船招商总局大楼”维修工程 (38)第五章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保护修缮技术.................. .... (40)第一节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保护的思路及保护要求................ (40)1 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的保护思路............................................ . (40)2 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的保护要求 (40)第二节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材料的使用................................ (40)第三节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的工艺....................................... . (41)第四节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保护修缮技术的研究.................. . (41)1 楼地面 (41)2 木装修 (43)3 雕饰 (45)4 油饰 (46)5 大理石清洗修补工艺 (48)第六章优秀历史建筑结构加固专项技术研究.................... ............... ............... .. (51)第一节优秀历史建筑加固的概述.............................................................. ........... . (51)1 优秀历史建筑加固的现状 (51)2 优秀历史建筑加固的因素 (52)3 优秀历史建筑加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52)第二节优秀历史建筑的加固设计技术研究..................................................... .. (53)1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结构体系认定和使用功能调查 (53)2 优秀历史建筑结构体系与现行理论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54)3 优秀历史建筑加固在抗震方面的协调 (55)4 优秀历史建筑加固的一般方法..........................................................................................5.6 第三节新材料、新技术在历史保护建筑加固中的应用和发展........... (63)1 SR-CF法 (64)2 粘滞性阻尼器法 (64)第一章序言第一节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概念1 上海近代的历史建筑的形成脉络鸦片战争迫使上海于 1845年开埠。
某优秀历史建筑检测鉴定及加固(精)

2 946 , 5 486 mm。 地 下 室 层 高 开间 为: 5 994 , 3. 470 m, 1 9 层层高 3. 454 m, 零层层高 4. 267 m, 10 层以上 3. 048 m。 房屋采用全钢框架结构, 基础类型为梁筏基础, 。 地基采用长桩进行加固处理 主体框架为型钢梁 柱, 次梁和楼板为现浇混凝土板。 框架柱采用工字 型钢柱, 截面示意见图 1 , 外侧均包裹素混凝土, 保 护层内 配 4 @ 110 200 钢 丝, 保护层厚度约为 70 80 mm。 框架梁的型钢外包尺寸在 102 mm ˑ 203 mm 191 mm ˑ 610 mm, 钢梁外侧均包裹素混
图1 Fig. 1
钢柱截面示意
Schematic of steel columns crosssection
凝土保护层内配 4@ 90 110 钢丝, 保护层厚度约 35 mm 。 1 为 楼板除 层有部分双向板, 其余楼层均 为 单 向 板, 楼 板 次 梁 的 截 面 宽 度 为 152 mm ˑ 305 mm 229 mm ˑ 457 mm 不等。梁柱节点采用铆
某优秀历史建筑检测鉴定及加固
周志云1Biblioteka 詹亚伟1杨
珏
2
杨
飞
1
韩明珍
1
( 1. 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 200093 ; 2.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华东分院,上海 200940 ) 摘 要: 某优秀历史建筑, 因已使用 80 余年, 存在明显结构老化、 损伤, 需要进行加固并重新装修 。 对原
有建筑进行现场检测和抗震鉴定, 基本符合我国现行各项规范要求 。 基于结构原有钢构件锈蚀 、 保护层剥落 和抗侧力不足等实际情况, 制定加固改造设计方案, 提出增加剪力墙并对其下基础进行加固 、 外粘钢法和粘 贴碳纤维布补强原有型钢梁 、 柱的加固措施, 对加固改造后的结构进行了抗震验算分析, 施工时采取沉降观 测, 改造效果良好。 关键词: 钢框架结构; 检测; 抗震; 剪力墙; 基础; 加固 DOI: 10. 13204 / j. gyjz201409035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
上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的优秀历史建筑。
为了保护和修缮这些历史建筑,上海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程。
这些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建筑保护原则: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明确了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原址、保护原貌、保护历史风貌等。
2. 建筑材料选择:规程对历史建筑修缮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了指导,要求优先选用与原建筑材料相似的材料,以保持历史建筑的特色。
3. 结构修缮与加固:规程对历史建筑的结构修缮与加固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修复破损的结构部分、加固受损的结构部分等。
4. 色彩修复和彩绘处理:规程指导了历史建筑彩绘修复和处理的技术要求,包括恢复原有的色彩、修复已损坏的彩绘等。
5. 室内修缮:规程还对历史建筑内部空间的修缮进行了规范,包括修复损坏的室内装饰、恢复原有的室内布局等。
6. 灯光及设备安装:规程要求历史建筑修缮时要注意灯光和设备的安装,尽可能减少对建筑原貌的影响。
总之,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为修缮历史建筑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要求,保护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历史保护建筑的结构加固与修缮设计

历史保护建筑的结构加固与修缮设计发布时间:2021-02-24T15:06:17.570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1期作者:陈东阁[导读] 本文以上海市某优秀历史建筑为例,阐述如何在遵循恢复建筑原有风貌的原则下陈东阁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设计管理总院,上海201206[摘要]:本文以上海市某优秀历史建筑为例,阐述如何在遵循恢复建筑原有风貌的原则下,对旧的砖混结构进行结构加固与修缮设计,使其符合现代化的功能要求,并为城市历史建筑修缮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历史建筑,砖混结构,加固修缮,抗震历史建筑多以砖混结构或砌体结构居多,一般为低强度砌体、砂浆或混凝土砌筑,由于年久失修或地震破坏等因素已无法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亟待加固及保护,本文以某历史建筑的加固修缮为例,分析砖混结构产生事故的原因,并系统地提出加固修缮方法。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上海市某历史建筑,始建于1935年,是一幢主体二层、局部四层的多层砌体内框架结构(如图1)。
房屋外围砖墙厚254mm,采用黏土红砖及混合砂浆砌筑。
内部大空间采用混凝土柱承重,柱截面为圆形、近似半圆形及矩形三种情况,柱主筋多采用方钢,箍筋多为双肢,间距约95~254mm(柱端箍筋逐渐加密)。
房屋屋面采用密肋板,板厚64mm,其余各层楼板多为95厚现浇板,采用分离式配筋。
该建筑兼具中国古典元素与近代西方风格,是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二、检测鉴定业主委托质量检测站进行结构调查、安全性鉴定分析及抗震鉴定分析,主要从房屋倾斜沉降测量、材料强度测试、室内外损伤状况、结构验算及原因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果如下:1、倾斜沉降:根据质量检测站提供的《历史建筑综合检测与评估报告》,建筑东西向最大倾斜率实测0.37%,南北向最大倾斜率实测0.46%,倾斜变形值在容许值范围内,且房屋基本无因沉降引起的严重开裂,在上部荷载不增加的情况下,地基基础承载力总体上能满足要求。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技术 规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技术规程前言本规程是根据市建委沪建建〔2002〕第0210《关于同意2002年上海市工程建设地方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批复》的要求,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本规程根据目前上海地区优秀历史建筑的管理和修缮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吸取近20年来建筑保护修缮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专家意见,参照《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3、一般规定;4、房屋质量检测;5、修缮设计;6、修缮施工;7、建筑环境保护与维修;8、竣工验收。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由于本规程在我国尚属首例,为了提高规程的技术质量,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地址:复兴西路193号,邮编:200031),以供今后修订参考,使规程日趋完善。
本规程主编单位: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建筑保护技术学科研究发展中心参编单位: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装饰集团公司主要起草人:钟永钧、林驹、张立中、赵为民姚镇华、方金柏、陈中伟、周锦海韦威、陈冰、徐韵、顾方兆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二○○三年十月1总则1.0.1为了规范本市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有效保护建筑历史文化与艺术,维护建筑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检测、设计、施工和验收。
其他历史建筑的修缮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1.0.3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应根据建筑保护的要求,保护建筑的历史文化与技术信息,贯彻修旧如故、技术合理、安全可靠、确保质量的原则。
1.0.4建筑修缮过程中,应对保护部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人为损坏。
1.0.5从事优秀历史建筑修缮的检测、设计、施工的单位,应具有相应专业资质。
上海市 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导语: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上海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遗产。
这些建筑物见证了上海市的发展和演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侵蚀,这些建筑物的外墙逐渐受到损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旨在确保修缮工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为您详细介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
1. 什么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是上海市政府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指导原则,旨在为修缮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该标准涵盖了修缮工艺、材料选择、施工方法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修缮工作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同时保护历史建筑的原貌和特色。
2. 为什么需要制定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上海市的优秀历史建筑拥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们是上海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环境侵蚀,这些建筑物的外墙逐渐受到破坏和损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制定修缮技术标准成为必要之举。
标准的制定可以确保修缮工作符合要求,从而保证修缮的效果和质量,并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的内容有哪些?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原貌保护要求:修缮工作应尽可能保持历史建筑原始的外观和风貌。
- 破损处理和修补方法:对于受损的外墙,修补方法应符合专业标准,确保修补后的墙面质量和稳定性。
- 材料选择和使用:修缮工作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修缮工作的质量和耐久性。
- 工艺和施工要求:修缮工艺和施工方法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确保修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4.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的实施效果如何?通过实施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上海洛克外滩源历史建筑加固与邻近深基坑施工

上海洛克外滩源历史建筑加固与邻近深基坑施工论文
《上海洛克外滩源历史建筑加固与邻近深基坑施工》
随着上海的不断发展,以及持续增长的人口和精密的城市规划,上海洛克公园外滩源历史建筑和邻近深基坑施工变得尤为重要。
这些建筑是历史上有着非凡意义的,它们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未来发展的希望。
因此,为了保证上海洛克公园外滩源历史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邻近深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加固建筑物。
首先,专业的工程师应检查上海洛克公园外滩源的历史建筑,以确定它们的结构状况和稳定性,以及是否存在不稳定的地质情况等。
如果存在危险因素,则采取加固措施。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建筑物周围的地质情况,避免地质变形对附近地区的影响;同时,应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例如采用易拆卸的支撑构件、重型大跨度和复杂结构的支撑技术等,防止施工现场地质变形的发生。
此外,为了保护上海洛克公园外滩源历史建筑,应在施工期间持续检查历史建筑的状况,监测附近深基坑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综上所述,上海洛克公园外滩源历史建筑加固与邻近深基坑施工是十分重要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安全,以确保历史文化的完整性。
上海市 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引言:上海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遗产,这些建筑物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更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影响,许多历史建筑的外墙出现了各种问题,需要进行修缮。
本文将介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的技术标准,旨在保护和保留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确保修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一、修缮前的调研与评估1. 进行建筑文物调研,了解建筑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修缮前的状态;2. 对建筑物的外墙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结构状况、材料性能、损伤程度等;3. 分析外墙损伤的原因与后果,制定修缮方案,并评估修缮工作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二、修缮材料的选择1. 优先选择与原建筑物相似或相同的材料进行修缮,以保持其历史风貌;2. 对于难以获取的材料,可以选择经过相关鉴定的合适替代品;3. 修缮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三、修缮工艺与方法1. 外墙清洗:采用合适的清洗方法,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物,注意保护原建筑物的表面;2. 补修与填充: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墙体补修和填充,确保墙体的结构完整和稳定;3. 外墙保护与抗渗:对墙体进行保护和抗渗处理,以防止雨水渗入和损害墙体结构;4. 复原与重建:对于无法修复的损坏部分,可以进行复原或重建,确保修缮后的建筑物完整。
5. 外墙装饰与修复:对于历史建筑的装饰元素,应根据原样进行修复或再现,以保持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四、修缮质量控制与检测1. 对于修缮工作的每个阶段,都应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确保修缮工作符合标准;2. 结合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对修缮后的墙体进行检测,评估其结构和性能;3. 经过修缮的建筑物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与保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五、修缮后的管理与维护1. 修缮后的建筑物应进行档案管理,记录修缮的整个过程和结果;2. 建立修缮后的维护与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查、清洁、保养等;3. 墙体修缮后的使用与保护,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签订合同 成立检测小组
检测单位接收委托 或通过招投标承接检测任务
二二[ 制定检测方案
并报送市检测中心
二二[ 市检测中心技术
委员会论证方案
现场检测
查阅资料 现场初步调查
检测结果分析 I 提出鉴定报告I
L里竺1兰竺 T {
市检溯中心技术委
二二工二 员会专家会议审查
提交报告给委托方 并报检测中心存档
图5.1.1优秀历史建筑房屋质量检测评定工程程序
第5蕈
特种工程新技术
改堵加固工程
5.1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评定与加固
5.1.1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评定与加固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上海成陆已有六千年历史,自1843年开埠以来,建造了不少近代建筑,风格各异,代表着不 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反映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底蕴。岁月流逝,建筑犹在,它无 疑已成为上海近代发展的历史见证。上海在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上海市 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已列入《上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好优 秀近代建筑的保护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检测结果表明,房屋各部分建造年代不同,结构类型不协调,除大楼东外立面和门厅有保护 意义外,内部结构和布局可根据置换使用单位需求改造并报市有关部门审批。 5.1.3.2结构分析与评定
需要对优秀历史建筑的可靠性作出充分论证。现以大世界游艺场为例说明。大世界游艺场 始建于1917年,最初为一座三层砖木结构,1925年改建为一座平面呈扇型的四层平屋顶钢筋混 凝土梁、柱、密肋板结构体系建筑,由三部分组成。最早建造的是右翼(沿延安路部分),再建左翼 (沿西藏路部分),最后建造的是有塔楼的中间部分。其中间大厅屋顶上矗立一座塔形建筑,平面 呈六角形,有八层,下部四层与四层主楼相连,上部四层突出屋面向上逐层面积缩小,由48根圆 柱斜交井式梁组成,第七层设有钢筋混凝土水箱。主楼上尖状塔楼是大世界游艺场建筑风格的 重要标志。
5.1.4优秀历史建筑加固改造的特殊要求和技术难点
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遵循原真性原则,做到修旧如故,不拆除、不破坏,既要整体保护,还要 积极利用。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很多优秀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远不能适应当前生活和工作 的需求,必然要做技术改造和加固,但又不能违背保护的基本要求。因此,优秀历史建筑的改造
198
第5章改造加固工程
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增建;1949年、上世纪70年代末及1989年该大楼又进行过多次改造。从 建成至今,几易其主,使用功能发生多次变化。
1898年,作为中国第一家银行的中国通商银行置地产在此开业。这家银行系官商合办,盛 宣怀和李鸿章等均有投资。因该建筑不符合银行使用要求,1919年改建并增建图5.1.5中口、c 部分,结构仍为砖木结构;1937年进行改造和增建D、E、F三部分,改建后更名为中国信托中心 大楼。
对塔楼的抗震验算是整幢建筑检测与评定的一个关键和难点,将整个塔楼作为一个多质点 杆系结构。塔楼每层楼面沿楼板四周设有环梁,环梁内有斜向交叉直梁与柱顶相连,楼板厚 120mm,可将楼面结构平面刚度视作无穷大,每层荷载凝聚在楼板上作为一个质点,按剪切模型 考虑。有水箱一层作为有刚域的质点,其计算简图如图5.1.7所示。塔楼立柱布置不对称,按 x、l,两个方向分别验算,x方向下部与主楼三个矩形截面柱相连,对塔楼有加强作用。采用 Householder法求出八阶自振频率和振型。
上海市政府对此极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管理制度,如:1991年市长8号令专门颁布 了《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优秀近代建筑是指:①在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史上有 一定地位、具有建筑史料价值的建筑物和中国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②在建筑类型、空间、形式 上有特点,或具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物;③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发展上有重要意义的建筑 物、构筑物;④反映上海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和街区。2002年上海市 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同时上海市人民政府下 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通知》。这些法规为优秀历史 建筑的确定及规划管理、质量检测、改造利用、保护管理提出了具体方针和操作程序,为优秀历史 建筑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市政府已决定成立上海市优秀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 委员会,加强统一领导。
实例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检测入场时,大楼门外有标志牌注明为1910年建造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委托方无法
197
特种工程新技术
提供原始资料;大楼房屋管理部门也再三表明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经调研查证,该建筑原为 华俄道胜银行,建于1901年,由德国倍高洋行设计,1928年曾为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银 行。
196
第5章改造加固工程
(2)不得变动建筑原有的外貌、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室内装修;建筑内部其他 部分允许作适当的变动。
(3)不得改动建筑原有的外貌;建筑内部在保持原结构体系的前提下,允许作适当的变动。 (4)在保持原有建筑整体性和风格特点的前提下,允许对建筑外部作局部适当的变动,允许 对建筑内部作适当的变动。 具体要求由上海市规划局会同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根据保护级别和实际使用情况 确定。凡被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的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在需要改造、扩建、装饰、置换和大修 立项之前,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屋质量检测站进行房屋质量检测,对房屋的质量作出鉴 定。1995年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制定了《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房屋质量检测管理暂行 规定》,明确了对优秀近代建筑检测鉴定的具体要求、内容和管理程序,统一了报告格式,并指 定上海市房屋检测中心负责检测业务的技术行政管理工作。房屋质量检测评定工作程序如图 5.1.1所示。
,
GI
3—(1
N。 钢结构I
通讯塔l
\
/
。区 C
习 ,— 1r
r
fW
.U时1\A/r杯m‘ E\}
\‘
j m爪
图5.1.4中山东一路6号楼东立面
图5.1.5几经改建、增建后的屋顶平面图
该建筑保护等级为三级。接收委托检测后,经现场勘测发现,内部布局非常零乱,各部结构 形式各异,承重体系不一。经过现场测绘和调研,了解到该大楼先后于1919年和1937年曾两次
由于这些建筑物建造年代较久,大部分缺乏完整的房屋档案,如房屋建筑结构图纸、竣工文 件、历次大修记录等。为此,上海市房屋管理部门规定,凡涉及优秀历史建筑的改建、扩建、拆除、 置换改变用途、迁移和变动建筑原有结构体系、平面布置、内外装修时,均需有专门资质的房屋质 量检测机构,按照确定的保护等级、保护范围和具体要求,检测这些建筑质量的现状、房屋完损程 度,验算其结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对其完损状况作出评价,并对需加固的提出加固措施和建议。
图5.1.2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外立面
图5.1.3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结构剖面图
实例二 中山东一路6号楼(原中国通商银行) 中山东一路6号楼原名大英银行大楼,建于1897年,由英国玛礼逊洋行设计,建成时为四层 砖木结构,其平面如图5.1.5中A。东立面如图5.1.4所示,是具有英国哥德式风格的市政厅式 建筑,其装饰具有欧洲宗教色彩。底层和二层的窗户,皆为落地长窗,两肩并列对称,窗框券状; 顶层中间为哥德式尖顶大门入门的廊柱,具有罗马风格。
199
特种工程新技术
图5.1.6大世界游艺场外立面
y
图5.1.7塔楼的计算单元及计算简图
M(kN·m)
M(kN·m)
图5.1.8在给定轴力下x方向受地震作用时各层柱截面 所受到最大弯矩值及抗弯承载力
图5.1.9在给定轴力下x方向受地震作用时 各层柱截面所受到最大剪力值及抗剪承载力
同时,对塔楼的位移作了分析,第七层屈服强度系数最小,塔楼的薄弱层位移第七层水箱下 面的一层。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位移转角约为1/70,满足现行规范要求;而 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其弹塑性位移转角超过现行规范要求。
从塔楼整体抗震性能来看,按7度抗震设防考虑时,塔楼的柱可按抗震构造要求适当加固, 而对梁除按构造要求加固外,尚需按抗震计算要求加固;按8度抗震设防考虑时,梁和部分柱要 同时按计算要求和构造要求进行加固。此外,环梁系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但采用单向配筋,对 环梁和直梁应分别按计算设计和概念设计要求进行抗震加固。
此次改建在A块西侧中间部位增设了一个三跑木楼梯,并在此楼梯的南侧安装~部电梯; 在D块增建了一两跨四层的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及西北角一室外钢筋混凝土楼梯。E块为 增建的三层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屋面为钢筋混凝土平屋面,作为4块房屋的晒台,可容纳 百余人,是观光黄浦潮的胜处。F块为增建的一层开水房。1937年的改建特点是较多地采用 了钢筋混凝土构件,但所用的混凝土强度较低。抗战期间该楼被汪伪政府占领。新中国成立 后,政府将通商银行中的官僚资本没收,作为公股,成为最早一家公私合营银行;1952年这幢大 楼则交由上海市长江轮船公司使用。该公司利用原建筑层高较高的特点,陆续在内部搭建阁 楼,并在D块部分屋顶增设一钢结构通讯塔。20世纪70年代末,在原一层开水房上面又增建 二层,并在开水房的北侧搭建一两层房屋(G块)。1989年,在原有房屋的西侧又建造一变电 所,并在变电所上面建有一小办公室。同年,在C块的二层房屋上面用轻型钢屋架、木板屋面 增建一层作为会议室。
5.1.3优秀历史建筑检测评定的难点和特色
5.1.3.1基本信息的获取 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评定,首先需要查清拟检测的优秀历史建筑原始建筑风貌及其建筑历
史沿革,改建、扩建、使用情况和结构承重体系。 由于很多优秀历史建筑建造年代较久,且历经时代变迁,原始房屋设计图纸和房屋档案材料
已缺损不全甚至无法查找。因此,有时必须通过现场实地测绘和调查,绘出建筑平面图和主要立 面图及有保护价值建筑的装饰图案;通过调研查清建筑物增建、改建的状况,去伪存真,保护原 貌。下面举二例说明。
计算结果表明,】,方向因无矩形柱对塔下部四层的支撑作用,其基频略低于Ⅸ方向,塔楼第 七层(水箱层)柱底正好处于第二阶振型节点上及第三、四、五阶振型的波峰处,因此,高阶振型对 第七层柱影响较大。塔楼下部柱的配筋有图纸参考,上部四层无图纸。经实测截面尺寸、混凝土 强度和钢筋根数及强度,按上海Ⅳ类场地土,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振型分解法,计 算出在柱的轴压比为0.02—0.35条件下横向和纵向各柱所受到最大弯矩及抗弯承载力、最大剪 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表明,在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各层柱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柱斜截 面抗剪承载力尚能满足要求;而在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塔楼第一和第五至第七层柱正截面承载 力不满足计算要求,第六、第七层柱斜截面承载力显得不足(图5.1.8、图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