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的正常解剖结构

合集下载

颈椎病科普ppt

颈椎病科普ppt
(3)椎动脉型--可选择理疗、牵引、药物、 颈围等方法,并可用抗凝疗法。在进 行推拿、西式手法等治疗时,应避免 幅度较大的旋转等手法,以防止牵拉 血管或神经引起眩晕、恶心等症状。
伴有颈性眩晕或猝倒症状严重、 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并经椎动脉造 影或血管数字减影检查症状严重,可 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一般较 为满意。
脊髓受压症状进行性加重,病程 较长,经非手术治疗2个疗程以上没 有明显改善,可考虑手术治疗。
6.各型颈椎病选用哪些治疗方案较为合适?
(5)食管压迫型--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包括颈部制动、 理疗、口服硫酸软骨素片、避免刺激性食物等对 症疗法。伴有其它类型需要手术时,可在术中一 并切除椎体前方骨刺。单纯的食管压迫型预后较 好。
祝大家颈椎健康 耳聪目明眼不花 手脚有力头脑清 永葆青春身心佳
谢谢!
颈椎病的预防与保健
1.颈椎的正常解剖结构是怎样的?
2.正常人的颈椎活动范围有多大?
颈椎的前屈、后伸分别为45° 左、右侧屈各为45° 左、右旋转各为45° 环转运动则是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
旋转连贯完成的结果 随年龄增长,颈部活动逐渐受限 颈椎病可导致颈椎各方向的活动范围缩小
3.颈椎的前凸生理曲度是怎么回事?
6.各型颈椎病选用哪些治疗方案较为合适?
(4)脊髓型--基本疗法仍为非手术疗法, 特别是中央型(上肢型)患者。但应注 意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手法治疗仅适用于病程短、症状 较轻的患者,但切忌粗暴的手法和操 作,原则上禁忌大重量的牵引、旋转 等手法。可使用保护性颈围、减少颈 部活动及用中草药活血等疗法。
(6)混合型--基本上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有重点、 有目的地采用针对性方法进行治疗。预后一般较 单一型差。

人体颈部结构图解大全

人体颈部结构图解大全

人体颈部结构图解大全
人体颈部是连接头部和躯干的重要部位,它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

本文将通过图解的方式,详细介绍人体颈部的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颈部的构成和功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人体颈部的骨骼结构。

颈部由颈椎组成,共有7块颈椎,它们呈S形排列,支撑着头部并保护脊髓。

颈椎之间由软韧带连接,使得颈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进行各种转动和倾斜动作。

除了骨骼结构,颈部还包括丰富的肌肉组织。

颈部肌肉主要分为表浅肌和深层肌。

表浅肌包括斜角肌、胸锁乳突肌、颈斜肌等,它们主要参与颈部的转动和倾斜动作;深层肌包括颈横肌、颈直肌等,它们主要参与颈部的稳定和支撑作用。

肌肉的协调运动使得颈部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

此外,颈部还包括血管和神经组织。

颈部的主要血管包括颈动脉和颈静脉,它们供应头部和颈部的血液,保证脑部和颈部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颈部的神经主要包括脊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控制颈部肌肉的活动和血管的收缩。

总的来说,人体颈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结构,它不仅连接着头部和躯干,还承担着支撑、保护和运动的功能。

通过本文的图解介绍,相信读者对人体颈部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更好地保护和关爱自己的颈部健康。

希望本文能为您带来帮助,谢谢阅读!。

颈椎的解剖结构特点(形态、椎体

颈椎的解剖结构特点(形态、椎体

颈椎的解剖结构特点(形态、椎体、神经、血管等)
颈椎共有7个组成,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除第1颈椎外,每个颈椎都由椎体和椎弓构成,在椎弓上有7个突起,分别是1个棘突、2个横实、2个上关节实、2个下关节突。

椎体和椎弓围成椎孔,所有椎孔在上下方向上构成椎管。

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第1颈椎称为寰椎: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
第2颈椎称为枢椎:它和一般的颂椎相似,但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实称为齿实,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
第7颈椎称为隆椎:是颈椎最下面的一个,除了它伸向后方的棘突最长,其余结构和普通椎体一样,它隆实于皮下,随着颂部转动而转动,是临床上作为辩认椎骨序数的标志。

第3、4、5、6是普通领椎,椎体较小,呈椭圆形,上面的横径凹陷,上位颈椎位于下位颂椎的凹陷处,互相嵌入增加了颂椎的稳定性。

颈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颈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颈侧区淋巴管
收集颈部侧方和后方的淋巴液。
06
颈部淋巴系统
颈部淋巴结
位置
颈部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颈部的各 个区域,包括颈前三角区、颈后
三角区和侧颈部。
功能
颈部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过滤淋 巴液,消灭侵入淋巴系统的细菌
和病毒,并参与免疫应答。
结构
颈部淋巴结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皮质包含B细胞和T细胞,髓质则
包含淋巴窦和毛细淋巴管。
血管。
颈内动脉
分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眼 动脉,主要负责脑部和眼部供血。
颈外动脉
分支包括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 面动脉等,主要负责头面部供血。
颈静脉
颈内静脉
收集头面部、颈部和上肢的静脉血,注入无名静脉。
颈外静脉
收集头颈部的浅静脉血,注入锁骨下静脉。
颈淋巴管
颈前区淋巴管
收集甲状腺、喉部等区域的淋巴液。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是连接大脑和身体的桥梁,负责
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脑神经是12对从脑部发出的脊神 经,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肌肉
和感觉器官。
脊髓和脑神经的解剖结构对于理 解头颈部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非常 重要,也是临床上进行颈部手术
时需要注意的重要结构。
05
颈部血管
颈动脉
颈总动脉
起始于主动脉弓,分为颈内动脉 和颈外动脉,是颈部主要的动脉
01
02
03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04
05
腹横肌
颈深肌
前群 颈长肌
舌下神经降支 中群
颈深肌
膈神经 头长肌
后群 颈长肌
03
颈部骨骼
颈椎
01
02
03

正常脊柱X线解剖特点和应用

正常脊柱X线解剖特点和应用
椎间孔近似圆形-小于腰椎 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
相邻棘突依次覆盖呈叠瓦状
三、腰椎的正常X线解剖 1、正位片 2、侧位片 3、斜位片
(一)、腰椎正位片
椎体-较大、四方形(两侧缘略凹) 横突-左右对称、 L3最长大
L4最小(尖刀状) L5宽大(可骶化)
棘突-居中、较长
下端膨大呈水滴状 两旁椎板+椎弓根显示清晰
(四)颈椎张口位片
枢椎齿突-顶端圆隆
夹于寰椎两侧块中间
几乎与前后弓影垂直
关节突关节-左右对称
寰椎下关节面
枢椎上关节面
外倾角-关节面稍向外下倾斜
(约200 )
二、胸椎的正常X线解剖 1、正位片 2、侧位片
(一)、胸椎正位片
胸椎-12块椎骨(呈四方形) 椎间隙-上下缘互相平行 -大致相同(相邻) 肋椎关节-肋骨肋小头+椎体肋凹 肋横突关节-肋结节+横突肋凹 车轴关节-肋椎关节+肋横突关节
腰骶关节-骶骨上关节突
+L5下关节突
(一)、骶尾椎正位片
骶髂关节-间隙下1/3可显示(3mm) 中上部-两条分开致密线 中间-无透亮间隙 外侧-一条关节前部线 内侧-一条关节后部线 其间-耳状关节面重叠影
后方~髂骨 前方~骶骨翼
(一)、骶尾椎正位片
骶髂关节向下-骶骨侧缘急剧内斜
(一)、胸椎正位片
椎弓根-长卵圆形(3X5mm、对称)
胸椎旁线-纵隔胸膜
-左侧清晰(T5~11)
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关节间隙-正位不能显示
棘突-居中、卵圆形或水滴状
投影缩短失真
(二)、胸椎侧位片
呈生理性后凸-自然弧线 椎体-四方形
后援略高于前缘(T11、12最明显) 可见椎小关节间隙
C7横突-斜向外下方

颈椎解剖及生理

颈椎解剖及生理

颈椎间盘突出分类
颈椎间盘突出症状
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 僵硬,以及上肢放射痛、麻木、无力 等。严重时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肌力 下降等症状。
颈椎间盘突出可分为中央型、旁中央 型和外侧型,其中中央型最常见。
颈椎肿瘤
颈椎肿瘤定义
颈椎肿瘤是指发生在颈椎部位的肿瘤病变,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颈椎肿瘤分类
02
颈椎的生理功能
颈椎的运动功能
总结词
颈椎的运动功能主要依赖于颈椎的关节结构,特别是寰 枢关节和钩椎关节。
详细描述
颈椎的关节结构允许头部和颈部进行前屈、后伸、侧屈 和旋转等运动,从而实现了头部和颈部的灵活运动。
颈椎的支撑功能
总结词
颈椎的支撑功能主要依赖于颈椎的骨骼结构和肌 肉组织。
详细描述
颈椎的骨骼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颈部肌 肉则提供了必要的力量和稳定性,使头部能够保 持平衡和稳定。
紧张。
运动康复
如颈椎操、瑜伽等, 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 力量和柔韧性,改善
颈椎活动度。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 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 解颈椎疼痛和不适。
颈椎保健的注意事项
保持正确的姿势
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都 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 长时间低头或过度仰头。
控制颈部活动
尽量避免突然的颈部大幅 度转动或扭头,以免造成 颈椎损伤。
颈部。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颈椎的负担,因此控制体 重有助于预防颈椎疾病。
避免颈部外伤
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颈部外伤, 如突然回头、摔倒等。
05
颈椎的康复与保健
颈椎康复的方法
物理疗法
如电疗、热疗、冷疗 等,可以缓解颈椎疼

颈椎病的解剖与推拿(推拿技巧)

颈椎病的解剖与推拿(推拿技巧)

椎小关节增生硬化
推拿手法
49
椎体骨质增生硬化
推拿手法
50
后纵韧带钙化
推拿手法
51
推拿手法
52
钩椎关节增生硬化
推拿手法
53
颈部重要结构
椎间孔
脊髓
横突孔
颈神经根
椎管
交感神经
椎动脉 推拿手法
54
椎间 孔 • 椎间孔前后径小,
钩椎关节增生时 易刺激神经根 引起 上肢麻木疼痛不适, 即为神经根型颈 椎病 • 椎间隙变窄时, 椎间孔上下径 亦变小。
上关节突
棘突 椎间孔
椎弓根 推拿手法
37
下关节突
正 常 颈 椎
C T
推拿手法
38
正常颈椎CT
推拿手法
39
推拿手法
40
颈椎病CT
推拿手法
41
中央型突出
推拿手法
42
推拿手法
43
推拿手法
44
中央型突出
推拿手法
45
侧后型突出
推拿手法
46
颈椎增生退变
推拿手法
47
钩椎关节增生硬化
推拿手法
48
脱位 • 构成椎间孔的后壁。 • 下颈段关节突承受压力较大,增生机会较高
推拿手法
14
• 在脊柱的两侧,一个脊椎的下关节突与其下面的一个脊椎的上关节突 形成一个关节,叫小骨突关节或椎间关节,覆盖有软骨及关节囊,是
真正的可动关节。
推拿手法
15
椎间盘
• 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 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 纤维环:多层同心圆排 列的纤维软骨构成,前 部稍宽,质坚韧。
(一) 外因
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可造成椎间 盘、韧带、后关节囊损伤(跌仆闪挫,或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如会计、缝纫、 刺绣、打字等工作),从而使脊柱稳定性 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增生物 如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就产生症 状。

颈椎病解剖经典影像

颈椎病解剖经典影像

颈椎病解剖经典影像可别弄错了!颈椎的解剖学特点1、环椎前结节(1)、前弓、齿凹(2)两侧为侧块、侧块上面有上关节凹(5)与枕骨形成关节、下面有下关节面(4) 与枢椎形成关节、后弓(6)、后结节(7)、两侧块外后的横突中间有横突孔(8),走行椎动脉。

2、枢椎齿状突(5)前关节面与环椎齿凹形成环齿关节;齿突后关节面与环椎后韧带相连;无上关节突,两侧的上关节面(9)与环椎的下关节面相连形成关节。

张口前后位显示的正常环枢关节3、椎弓根下部颈椎的椎弓根倾向于前后走向,而向上则逐渐倾向于横行,故椎间孔和横突距椎体侧后缘较近。

正位片下部椎弓根呈“0”形,而越向上越不清楚。

4、横突走向:由椎体侧缘和椎弓根外前缘走向外前方。

横突孔:位于横突根部,距椎体侧缘(钩突)较近,其内有椎动脉、椎静脉和神经穿行。

横突沟:位于横突上缘,有神经通过此沟。

前/后结节:位于横突末端横突沟的前后方。

5、棘突除C7的棘突外,其他棘突分叉,且叉的大小不对称。

6、椎间孔因颈椎椎弓根斜向外后方,故其椎间孔在50°斜位上显示清楚,呈纵径大于横径的卵圆形(占90%),一般纵径约等于同椎体的3/5,横径相当于纵径的2/3,少数呈圆形。

有时因位置或中心线的关系,椎间孔可以由上向下依次增大或变小,无病理意义。

环/枢椎不构成椎间孔。

穿行于椎间孔的神经根约占椎间孔内径的1/2,故一般情况下纵径轻度变小不产生临床症状,而横径变小则可以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

上下小关节突显示光滑,无变尖或肥大硬化,关节间隙清楚。

钩椎关节在椎间孔前下方。

椎间孔的构成:上为上位颈椎椎弓根的下切迹;下为下位椎弓根的上切迹;前有钩椎关节;后有上/下关节突。

因钩椎关节和上下关节突最容易增生,所以椎间孔往往是横径变小。

多排CT图像重建显示椎间孔7、钩椎关节又称钩突关节、椎体半关节、弓体关节、Luschka氏关节为后天逐渐形成的滑膜关节,至青春期发育完整。

钩椎关节是一个不完整的滑膜关节,关节囊的一部分由纤维环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段脊柱由7个颈椎、6个椎间盘(第1、第2颈椎间无椎间盘)和所属韧带构成。

上连颅骨,下接第1胸椎,周围为颈部肌肉、血管、神经和皮肤等组织包绕,俗称“脖子”或“脖颈”。

从侧方观察,颈椎排列呈前凸弧度。

虽然颈椎在脊椎椎骨中体积最小,但它的活动度和活动频率最大,而且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复杂,所以容易引起劳损和外伤,导致颈椎病。

除第1、第2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与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

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

各椎孔目连构成椎管,其中容纳脊髓。

椎体上面周缘的两侧偏向后方,有脊状突起,称为钩突。

钩突与相邻的上一椎体下缘侧方的斜坡对合,构成钩椎关节(亦称椎体半关节——Iuschka关节)。

此关节能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但当因退变而发生骨质增生时,增生的骨刺则可能影响位于其侧方的椎动脉血液循环,并可压迫位于其后方的神经根。

钩椎关节退变可较早出现。

由于该关节位于椎间边缘部,在颈椎作旋转等运动时,局部的活动度较大,两侧的钩状突起呈倾斜面,局部椎间隙较窄,颈椎活动所产生的压力和剪力常集中于此。

椎弓根上、下缘的上、下切迹相对形成椎间孔,有颈脊神经根和伴行血管通过。

通常颈脊神经仅占推间孔的一半,在骨质增生或韧带肥厚时,孔隙变小、变形,神经根就会受到刺激和压迫。

产生上肢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

颈椎的横突较短,其中间部有横突孔,除第7颈椎横突孔较小外,其余均有椎动脉通过。

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等病变时,可导致椎动脉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影响大脑血液供应,产生眩晕、恶心等换状。

颈段各椎骨间以韧带、椎间盘和关节等互相连结。

椎体自第2颈椎下面起,两个相邻椎体之间,由具有弹性的椎间盘连接;椎体与椎间盘的前后有前、后纵韧带及钩椎韧带等连结;椎弓间则通过关节突关节、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横突间韧带相连结。

颈椎的韧带多数由胶原纤维组成,承担颈椎的大部分张力负荷。

除黄韧带外,其余大部分韧带延展性低,是颈椎内在稳定的重要因素。

韧带的弹性,一方面保持颈椎生理范围内的活动;一方面又有效地维持各节段的平衡。

黄韧带在颈椎后伸运动时缩短、变厚,屈曲时延伸、变薄。

年轻人的黄韧带在压应力作用下缩短、增厚,不易突入椎管,但随年龄增长,黄韧带弹性降低,则易折曲而不缩短,突入椎管产生脊髓压迫。

椎间盘的生理功能除了连接相邻颈椎外,更重要的是减轻和缓冲外力对脊柱、头颅的震荡,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参与颈椎的活动,并可增加运动幅度。

颈部椎间盘的总高度约为颈部脊柱高度的1/5—1/4,颈椎间盘的前部较后部高,从而使颈部脊柱具有前凸曲度。

纤维环位于椎间盘的周缘部,由纤维软骨构成。

纤维环前、后部的钱层纤维与前、后纵韧带分别融合在一起。

纤维环的前部较后部厚。

髓核的位置偏于后方,临近窄而薄弱的后纵韧带,这是椎间盘容易向后突出的因素。

在扭曲和压缩力作用时,颈椎间盘可因纤维环破裂而突出。

颈椎间盘发生变性突出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均可直接压迫脊髓,产生下肢麻木(后中央突出可致两侧下肢麻木)、头重脚轻,甚至肢体瘫痪等症状。

在颈椎中,我们将第1、第2颈椎,即寰、枢椎称为特殊颈椎。

寰椎呈不规则环形,由一对侧块、—对横突和前、后两弓组成,上与枕骨相连,下与枢椎构成关节。

其解剖特点有:位于侧块两端的形似三角形的横突上,有肌肉与韧带附着,对头颈部的旋转起平衡作用;横突孔位于其基底部偏外,较大,有椎动脉和椎静脉从中穿行;后弓上方偏前各有一斜行深沟通向横突孔,椎动脉出第1颈椎横突孔后沿此沟走行;前、后弓均较细,特别是与侧块相连处,易受暴力而导致该处骨折与脱位。

枢椎是因椎体上方有一称之为“齿突”的柱状突起,且齿突具有“枢‘’的作用而获名。

其解剖特点有:齿突原为寰椎椎体的一部分,发育中发生分离且与枢椎融合,所以较易出现齿突缺如、中央不发育、寰椎与枕骨融合、寰枢融合等畸形和变异,并由此引起该区域不稳定而压迫脊髓;齿突根部较细,在外伤时易骨折而导致高位截瘫危及生命。

除了第l、第2颈椎之外,第7颈椎的棘突也与其它颈椎有所不同。

该棘突长而粗大,无分叉而有小结节,明显隆起于颈椎皮下,成为临床上辨认椎管的骨性标志,因此,人们也称其为隆椎。

第7颈椎横突若过长,或有肋骨出现(称为颈肋)时,往往可引起胸腔
出口狭窄综合征。

由上所述不难看出,颈椎的损伤和颈椎病的形成与颈椎正常解剖、生理特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