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2经过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笔记的内容,包括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
一、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清朝与英法两国再次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虽然开放了口岸,但并没有完全放下姿态,依旧对洋务运动持谨慎的态度。

而英法等国则对清朝的实力产生了误判,认为清朝已经衰弱不堪,因此决定再次发动战争,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二、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英国认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没有获得足够的利益,因此想要通过再次发动战争来扩大侵略权益。

其次,法国也希望通过战争来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此外,清朝政府在处理外交关系上的失误和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加剧了战争的爆发。

三、经过
第二次鸦片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56年至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了广州,并逼迫清朝签订了《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是1859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占广州,并占领了北京,逼迫清朝签订了《北京条约》。

在这两个阶段中,战争激
烈,英法联军使用了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使得清朝军队难以抵挡。

四、结果和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清朝失败,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这些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和侵略。

同时,战争也加速了清朝的衰落和灭亡。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升级,使得清朝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录自法国作家雨果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 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
大英博物馆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
“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国内外的各类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 (件)。”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说,由于记录圆明园摆设的“陈设清册” 可能毁于战火,没有留存下来,因而失去了精确排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 这个数字也只是一个估算。
英方描绘中国人在亚罗号上的粗暴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借口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法国)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 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 披着宗教外衣,为非作歹,进行侵略活动。 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 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 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 罪处罚。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
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
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
之中。”
维克多•雨果 (l802~1885)
1860年10月,震撼世界的大抢劫开始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写道: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 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 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 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1860年10月 18日英军骑兵3500人手持火把在园内到处纵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与地半封建社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次鸦 片战 争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次鸦 片战 争知识点归纳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归纳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1、根本原因19 世纪 50 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提出了“修约”要求,但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2、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成为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

二、战争经过1、时间1856 年 10 月至 1860 年 10 月。

2、参战国家英国、法国为主凶,美国、俄国为帮凶。

3、战争进程(1)1856 年 10 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2)1857 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3)1858 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4)1860 年,英法联军再次攻占天津,进而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

三、不平等条约1、《天津条约》(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3)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2、《北京条约》(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赔款额大幅增加。

四、战争影响1、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3、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4、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五、火烧圆明园1、时间1860 年 10 月。

2、侵略者英法联军。

3、概况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汇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精华,被侵略者洗劫和焚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七、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的启示1、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挨打,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以及经过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以及经过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开始把鸦片大量输入中国。

到了十九世纪,鸦片输入额逐年增多。

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抵销英中贸易方面的入超现象,大力发展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贸易,以达到开辟中国市场的目的。

十九世纪初输入中国的鸦片为4000多箱,到1839年就猛增到40000多箱。

英国资产阶级从这项可耻的贸易中大发横财。

由于鸦片输入猛增,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使吸食鸦片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如不采取制止措施,将要造成国家财源枯竭和军队瓦解。

于是,清政府决定严禁鸦片入口。

1839年3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鸦片烟土全部缴出,听候处理,并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克服了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不法烟商的阻挠、破坏,共缴获各国(主要是英国)商人烟土237万多斤,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面对清政府的禁烟措施,英国资产阶级特别是其中的鸦片利益集团,立即掀起一片侵华战争叫嚣。

英国政府很快作出向中国出兵的决定。

1840年6月,侵华英军总司令懿律率舰只40余艘、士兵4000多名,陆续到达中国南海海面。

6月28日英舰封锁珠江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正式开始。

7月初,英军侵占浙江定海,8月初到达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

道光皇帝害怕了,连忙撤去林则徐的职务,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

年底,琦善在广州与英国侵略者谈判。

英军却于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发动进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

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国全权代表义律提出的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开放广州等条件。

琦善私允英军条件,违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后来受到严惩。

但在26日,英军却不待中国政府同意就占领香港。

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后立即对英宣战。

2月下旬,英军攻陷虎门炮台,水师提督、爱国将领关天培与守军数百人壮烈牺牲。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华罪行
1、英法火烧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 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 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 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由圆明园、长春 园、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亩,有150余景。圆 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 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被西方人誉为“万园之园”。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沙俄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攫取好处最 多的国家(最大受益者)。
第二次鸦片 战争中割地 最多的条约。 条约名称
1858《瑷珲条约》 1860《北京条约》 1860《北京条约》 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
地理范围
太平天国运动经过:
①、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起义; ②、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 ,建立政权; ③、1856年,太平军北伐、西征(全盛时期); ④、1860,太平军进逼上海,中外勾结, “洋枪队”成立; ⑤、1860年8月,青浦大捷(李秀成); ⑥、1862年9月,慈溪战役击毙华尔; ⑦、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英国 两年 主要在长江以 南沿海地区 开五口 割香港岛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四年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 俄割150多万平方公里
主权遭到破 领土、领海、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 坏 司法、关税等 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影 响
社会性质发 开始沦为半殖 生变化 民地半封建社 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程 度进一步加深。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太平天国运动经过:

高中历史课题16 两次鸦片战争 教案

高中历史课题16 两次鸦片战争 教案

课题16 两次鸦片战争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从唯物史观角度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二、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导火线——虎门销烟。

①原因: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人民负担。

②概况:道光皇帝命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

③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英国政府借此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2)经过: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1842年8月战败。

(3)结果。

①签订《南京条约》。

②1843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③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影响。

①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②《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

①根本原因: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英国等侵略者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③重要原因: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2)过程。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时间条约特权中英、中法1858年①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天津条约》权中英、中法②鸦片贸易合法化1860年《北京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抢占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土(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领事裁判权:是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

高中历史 第10课 鸦片战争知识点总结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素材

高中历史 第10课 鸦片战争知识点总结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素材

第10课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的背景:〔1〕根本原因: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打开中国的市场〕〔2〕直接原因:禁烟运动2.战争经过:两个阶段〔1〕爆发:1840年6月英军进犯某某——沿海北犯—某某白河口〔2〕扩大侵略:1841年侵占某某岛,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3〕结束:1842年8月清政府求和3.结果〔1〕战争失败失败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经济军事强国,综合国力强。

②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经济落后,军事装备落后;阶级矛盾尖锐,战争中组织抵抗不力、战和不定。

③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某某条约》附件: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4.影响〔1〕社会性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国家主权:完全独立自主权→领土不完整,丧失部分主权〔3〕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那么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4〕革命任务: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革命阶段:中国进入了旧某某主义时期。

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中国拒绝修约担心危及统治利益提出“修约〞要求拒绝“修约〞 〔借口〕清政府英法等国 〔忙于镇压起义〕扩大市场 〔根本原因〕2.经过〔1〕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1856年英军炮轰某某城〔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某某1858年攻陷大沽,进逼某某,签定《某某条约》〔2〕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1860年占领津、京,火烧圆明园,签定《条约》3.结果:签订两个不平等条约小结: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2. 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主权,也就是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控制。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英法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856年至1860年之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持续影响的结果。

本文将从战争原因、战争经过和对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全面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战争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和欺凌。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强迫清朝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并开放了多个沿海港口。

然而,西方列强并未满足于此,继续对中国进行掠夺。

为了寻找更多贸易机会和领土,英国、法国等国家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战争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于1856年爆发,最初是由一起英船被中国军舰袭击事件引发的。

随后,英国和法国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进攻。

在战争中,英法联军积极利用先进的武器和战术,迅速攻占了中国的沿海城市,并最终进攻到北京。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并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三、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导致了清朝政府的衰落和动摇。

清政府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软弱和无能让人民失去了对其的信任,进一步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地位。

其次,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战争期间,大量的财富被掠夺,许多重要的港口被占领,对外贸易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此外,战争还导致了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人民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侮辱感到愤怒,并逐渐形成了抵抗外敌的民族意识。

综上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的发生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和掠夺的结果,战争从爆发到结束,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与动荡。

然而,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并开始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 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 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不能搬运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毁坏, 并被放火焚毁,今仅存遗迹。
条约名称 《瑷珲条约》
地理范围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西北地区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阅读P92“阅读卡”和三则资料回答: 根据上述资料,说说太平天国运动与古代农民起义的区别。 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任 务。具体表现有:太平天国否认不平等条约,禁止贩卖鸦片, 断然拒绝洋人平分中国的无理要求,痛击洋枪队。
2、“夏宫”又是在什么时期被洗劫烧毁的呢?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3、两个强盗为何要对中国再次发动战争?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 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 三园组成,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大型建筑物145处,收藏 了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建筑中,除具有中 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 的建筑群,为西洋兼中式皇家风格园林。圆明园以其宏大的 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 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 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英国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 门,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英 国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 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 必更多,那英格兰现 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 应求了” 。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中国
《北京条约》
★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项目 《天津条约》(1858) 《北京条约》(1860)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增加大量赔款
割地 新界 赔款 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增开汉口等十口通商;外国 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 增开天津为商埠 自由航行 开埠
九龙司
其他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权利 香港岛
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原 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 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也是清 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兽首铜像呈 “八”字形,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 人身石台上的。每个动物就是一个 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 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十二 个时辰正好是二十四小时。不过到 了正午,它们就要一起喷水,景象 19世纪中期后流失海外,到 蔚为壮观。 2013年为止,除牛首、猴首、 虎首、猪首、马首和鼠首相继 通过各种渠道回归中国,龙首 在台湾外,蛇首、鸡首、狗首、 羊首则下落不明,圆明园兽首 铜像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 文物的象征 。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军”
◇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 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 广东花县(今花都)人。出身农 家,曾受聘为塾师。三次考秀 才未取,绝望于科举功名。
洪秀全 (1814.1~1864.6)
修约要求遭到拒绝——直接原因
2、经过:
○发动战争的是哪两个国家?
英法联军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 国签订了什么条约?有何内容?
《天津条约》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陷北 京后,在北京犯下了怎样的滔天 罪行?
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下旬,英、法两国 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有 何内容?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资料: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 放火焚烧;一个胜利者把腰包塞满,另一个赶紧效法把箱子 全部装得饱鼓鼓的;两个人手挽手,心满意足地回到欧 洲。……这两个强盗……”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结合历史事实回答: 1、文中的“夏宫”、“两个强盗”指什么? 圆明园、英法联军
3.6亿
人均 0.75便士
人均934.5便士
1
1246
洪都拉斯 14600人
英国把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 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修改条约,扩 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根本原因
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评价: 它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具有绝 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在当时的环境下无法 真正实施。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由于统治者的腐败和内讧,以及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太 平天国运动于1864年以失败告终。
1864年7月,天京的 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 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 ◇颁布纲领性文件: 民斗争的最高峰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 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16岁以上者, 无论男女,均分田;15岁以下者减半;如一家六人, 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 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 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 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共计 150多万平 方公里
3、影响:
从东南沿海深入内地

* *
第二次鸦片战争 的惨败,使中国丧失 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扩 大到沿海各省,并深 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

上海
宁波
福州 厦门 广州


二、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外国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的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人 民反抗清政府的斗争持续不断,太平天国运动是其中规 模最大的一次。
外国列强的入侵 (如赔款)
人民负担加重
(阶级矛盾激化)
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 风起云涌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第二次鸦1年金田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