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考研真题经济学原理2002答案
北京大学经济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共5套!

北京大学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 考试时间:1998年1月17日下午 招生专业:经济学院各专业及人口所部分专业 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是如何从“20匹麻布=1件上衣”来分析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的?(10分) 2.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是如何分析“G —W ”的? (8分)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农业中级差地租的总和称之为“虚假的社会价值”,为什么?(5分)4.什么是金融资本?(2分)5.如何理解中共十五大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论调?(10分)6.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谈谈你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想法。
(15分)宏观经济学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基本假设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二、在经济复苏时期,凯恩斯主义者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使用上是否有所侧重?为什么?(5分)三、货币创造乘数的大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四、请说明公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10分)微观经济学一、论述题1.利用图说明“吉芬之谜”的答案。
(8分)2.说明寡头市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9分)二、计算题(8分)已知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为Q=L 0.5K 0.5,生产要素资本的价格P K =8,厂商在边际替代率MRTS LK =0.25时实现最大利润。
求:(1)该厂商所面临的生产要素劳动的价格P L ;(2)当成本C=3200时,该厂商实现最大产量的均衡L 、K 和Q 值。
答案部分北京大学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 考试时间:1998年1月17日下午 招生专业:经济学院各专业及人口所部分专业 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是如何从“20匹麻布=1件上衣”来分析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的?(10分)答:“20匹麻布=1件上衣”是简单价值形式的表达。
在这种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其中左边的商品处于主动地位,要求把自己的价值相对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为相对价值形式;而右边的商品则处于被动地位,是等价物,起着表现左边商品的价值的作用,因此叫等价形式。
北京大学经济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2008年北京大学940经济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微观经济学1.简答题(1)瓦尔拉斯均衡和纳什均衡有何区别?答:瓦尔拉斯均衡又称一般均衡,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而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组最优的策略组合,即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的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参与者都采取他所能采取的最优策略。
瓦尔拉斯均衡与纳什均衡的区别是:一般均衡只是纳什均衡多个解中的一个特例。
如果一个可自由交换的竞争经济能够实现无限而且重复交换的纳什均衡,那么这个纳什均衡解就是一般均衡解。
因此,纳什均衡比一般均衡更具一般性,是现代经济的普适解,一般均衡则是经济系统的最优解。
(2)逆向选择的意义为何?可用何种方法或机制来减低其负面影响?答: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读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3)为何会有“公共地悲剧”?是否有解决办法?答:①“公地悲剧”是指一种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现象。
有些物品,如江河湖海中的鱼虾、公共牧场上的草、十分拥挤的公路以及生活环境等,其在消费上没有排他性,但有竞争性,尤其当使用者人数足够多时,竞争性很大,这类物品称为公共资源。
由于是公共的,使用权、收益权是模糊的,每个人都有权使用,就产生了过度消费的问题。
例如,公共江河湖海中的鱼被过度捕捞,公共山林被过度砍伐,公共矿源被掠夺性开采,公共草地被过度放牧,野生动物被灭绝性猎杀等等,这种情况就是所谓公地的悲剧。
公地悲剧的产生是和公共资源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分不开的。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14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考研真题精选14(总分:100.00,做题时间:60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00.00)1.试论述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理论。
(分数: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生产中,市场的价格是给定的,而且,生产中的不变要素投人量是无法变动的,即生产规模是给定的。
因此,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 胁: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当厂商实现MR=SMC时,有可能获得利润,也可能亏损。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不同情况如图14—11所示。
(1)经济利润大于零的短期均衡当市场价格为P1,时,MR与MC相交于A点(P1=MR)。
这时P1>AC,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
π=Q1x(P-AC)=Q1xAB,即矩形ABGP1的面积。
所以厂商将按MR=MC所确定的产量点Q1。
进行生产.以获得最大利润。
(2)经济利润等于零(即仅获得正常利润)的短期均衡当市场价格为P2时,MR与MC相交于AC的最低点C。
在C点,P2=AC,π=0.厂商收支相抵,既无盈余也无亏损。
AC的最低点C称为利润零点或短期收支相抵点.或扯平点。
此时。
厂商按MR=MC所确定的产量Q2进行生产.在其他产量点上,厂商都将出现亏损。
(3)亏损但继续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当市场价格为P3时,MR与MC相交于D点,这时AC>P3>AVC,厂商亏损,但厂商仍可生产。
因为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说明厂商在补偿全部的可变成本外,尚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亏损总额减少一些。
因此,厂商按MR=MC的原则,决定产量Q3,其亏损最小。
(4)亏损并停止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停止营业点)当市场价格为P4时,MR与M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E,这时AC>P4=AVC,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厂商亏损全部固定成本。
北京大学2002年同等学历经济学综合考试考研试题

北京大学2002年同等学历经济学综合考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4*5分)
1、资本的边际替代率(西/名/02/4)
2、税收转嫁(财/名/02/4)
3、财政赤字(财/名/02/4)
4、资产证券化(货/名/02/4)
5、联系汇率(国/名/02/4)
二、简答题(4*10分)
1、法人资产制度的基本特征(社/简/02/8)
2、衍生金融产品的种类(货/简/02/8)
3、我国货币共给的内生性(货/简02/8)
4、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财/简/02/8)
5、什么是幼稚产业(H-B-K标准)(国/简/02/8)
三、问题题(2*20分)
1、试论我国经济政策手段的选择(社/论/02/20)
2、从价格和产量两方面讨论垄断市场和竞争市场的效率,以下例为例说明,垄断者需求函数为Q=100-2P AC=MC=10 比较垄断行为和竞争行为哪个更有效率(西/论/02/20)
此题可这样解:
在垄断条件下:Q=100-2P,可得:P=50-Q/2,TR=P*Q=50Q-Q2/2
对TR求导得MR=50-Q=MC=10,可知Q=40,则,P=30。
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P=MC=10,由于需求函数为:Q=100-2P,则,Q=80。
由此可得垄断情况下:P=30,Q=40;完全竞争环境下:P=10,Q=80。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更低产量更高,所以垄断是低效率的。
再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北京大学经济学原理2002答案

答案部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考试时间:2002年1月27日下午招生专业:各专业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1.试论货币的本质(15分)答:(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须结果。
从货币的起源看,货币只不过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2)货币的本质体现在货币的职能上。
货币有以下五种职能:①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
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因此,货币在执行此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价格标准是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与货币本身的价格标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的区别是:(1)前者是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则是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量。
(2)前者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后者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②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打破了直接物物交换中存在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同时,商品交换中出现的时间和空间的买卖脱节加深了商品的内在矛盾,隐含了商品流通中断、发生危机的可能性铸币在流通中会不断磨损,从而使它代表的一定金属重量面额价值名称与实际包含的金属重量逐渐脱离,成为不足值的货币。
但是这种不足值的铸币仍然可以和足值的铸币一样,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于是就逐渐出现了用贱金属铸造的辅币。
北京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微观经济学 考试时间:1月27日下午 招生专业: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管理科学工程、企业管理 试 题:(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否则不记分) 一、(16分)假设某甲的效用函数为U =x 3y,x 表示他为别人提供的服务数量,每单位耗时2小时;y 表示他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数量,每单位耗时1小时;他每天12小时休息而工作。
(1) 他将为别人和自己分别工作多少工作。
(2) 他的总效用、边际效用分别是多少?暖意的边际效用是多少?检验戈森第二定理是否成立。
(3) 如果他助人为乐,是一个彻底的利他主义者(即全部时间都用来为别人工人),给出一种可能的效用函数(修改原来的效用函数)。
(4) 如果某乙的效用函数为U =xy 3,你更愿意与某甲和某乙中的哪一个人共事?为什么?二、(10分)给定CES 生产函数ppp L K Q 1)(+=,Q 产出,K 、L 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
(1) 证明该企业规模收益不变; (2) 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为多少?(3)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多少? (4) 证明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之和等于1。
(5) 把这个企业分为两个相同的企业,分立之后的产出之和与原企业的产出有什么变化?详细写出演算过程。
三、(20分)假定一个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相等,均为C ,需求曲线Q =P e ,(e<1<0),请解答下列问题:(1) 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2) 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产品价格如何?如果市场是垄断的,产品价格如何? (3) 当价格为P 0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4) 垄断和完全竞争两种市场条件下的暑 剩余之比是多少?(5) 在e =-2和e 趋向于-1的情况下,上述(4)的比率分别为多少?请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解释原因。
(6) 垄断市场条件下的垄断利润πm 为多少?与完全竞争条件下消费者剩余之比为多少?e =-2时这一比率为多少?经济学含义是什么?四、(12分)某甲拥有财富100万元,明年他有25%的可能性会丢失一辆价值20万元的小汽车,假设他的效用函数为V (W )=lnW ,W 为他的财富问题。
北大ccer例年真题与答案

CCER1996 年经济学原理试题微观经济学(共60 分)一、(每题3.5 分)下列题目的目的是检验你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请注意,你必须对你的答案进行解释,否则不得分。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不论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消费束(consumption bundle)的数量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如果偏好序不满足连续性假设,那么,效用函数就不存在。
”2、“劣质商品(inferior goods)一定是吉芬商品(Giffen goods),但吉芬商品不一定是劣质品”3、“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加总,因此市场需求曲线连续的必要条件是每个人的需求曲线是连续的。
”4、“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那么,要素在生产上的边际替代率是不变的。
”5、“如果A点不是帕累托最优(即不在合同曲线上),B 点是帕累托最优,那么,A 点向B点的移动一定是帕累托改进。
”6、“如果产权界定是清楚的,那么,就不会有外部效应问题”7、(1)平均不变成本(即固定成本)决不会随产量的增加而提高;(2)短期平均成本总是大于长期平均成本;(3)平均成本先于边际成本而上升;(4)如果规模报酬不变,长期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且不变。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8、下列是观察到的一个消费者在两组不同价格下的消费选择,这种消费选择是否达到了效用最大化?选择1,选择2x,3,8 y,4,6px,4,6py,3.16,4这里,x,y 分别为两种商品,px,py 分别是对应商品的价格。
9、在下列期望效用函数中,哪一个代表风险规避偏好(risk-aversion),哪一个代表风险中性偏好(risk-neutral),哪一个代表风险偏爱偏好(r isk-loving)?u=100+3cu=lncu=c2u=ac-bc2(a,b>0)这里c代表消费10、在博弈论中,优超战略均衡(dominant strategy equilibrium)总是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吗?纳什均衡一定是优超战略均衡吗?二、(本题10 分)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1,x2)=x1x2,预算约束为p1x1+p2x2<=m。
2002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2002年真题解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产业资本国际化2.垄断利润3.边际收益产量4.公共物品(public goods)5.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为什么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由哪些环节构成的?3.正常商品价格的下降为什么会导致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请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予以说明。
4.简述货币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当前,发达国家的经济普遍处于衰退和萧条之中,依据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念,试说明经济衰退和萧条的原因及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什么?LM曲线是怎样得到的?请画图说明。
答案部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二战之前,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是借贷资本的输出。
二战之后,国际金融交易规模有了惊人的发展,国外直接投资急剧增长,产业资本国际化成了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这意味着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扩大了在国际范围的积聚能力。
跨国公司发展是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发展的表现形式。
二次大战以前,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主要是借贷资求和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战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不仅得到广泛而迅速的发展,而且产生了新的特点,突出特点是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第一,随着垄断资本实力的增强,出现了日益庞大的“过剩资本”,只有向国外去开拓市场。
这是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新科技革命推动国际分工的发展,便西方国家乘机把过时的技术和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且还可以就近吸收他国先进技术,在全球范围最佳配置生产力,生产出成本低、质量高的产品,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使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部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 考试时间:2002年1月27日下午招生专业:各专业 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1.试论货币的本质(15分)答:(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须结果。
从货币的起源看,货币只不过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2)货币的本质体现在货币的职能上。
货币有以下五种职能:①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
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因此,货币在执行此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价格标准是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与货币本身的价格标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的区别是:(1)前者是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则是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量。
(2)前者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后者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
(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②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打破了直接物物交换中存在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同时,商品交换中出现的时间和空间的买卖脱节加深了商品的内在矛盾,隐含了商品流通中断、发生危机的可能性铸币在流通中会不断磨损,从而使它代表的一定金属重量面额价值名称与实际包含的金属重量逐渐脱离,成为不足值的货币。
但是这种不足值的铸币仍然可以和足值的铸币一样,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于是就逐渐出现了用贱金属铸造的辅币。
既然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作为流通手段,也就有可能用没有价值的铸币符号来代替铸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于是就出现了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它自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贮藏起来;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贮藏的货币就会自动地加入到流通过程。
④支付手段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首先要完成两种职能。
第一,对所卖商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第二,执行观念的流通手段的职能。
可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要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出现后,一方面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支付手段的发展,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之间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只要有一个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形成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⑤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它是在前几个职能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当商品流通越出国界产生国际贸易关系后,货币便在世界经济关系中发挥作用。
货币执行这一职能时,必须脱去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域性外衣,以足值的金和银充当。
2.试论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10分)答:(1)级差地租是因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所缴纳的不同数量的地租或对土地投资的收益差异所形成的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
(2)级差地租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土地的优劣不同。
土地有贫瘠之分,有离市场远近之别。
同量资本投入生产条件不同的土地,劳动生产率和收益是不相等的。
投资于生产条件较差的土地,劳动生产率低,产量少,个别生产价格就高;而投资于生产条件较好的土地,劳动生产率高,产量多,个别生产价格就低。
农产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只能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
因此,投资于生产条件好的地块的农业资本就因其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获得超额利润。
这个超额利润为农业资本家交纳级差地租提供了条件。
(3)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
因为土数量有限,优等和中等土地生产的农产品往往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还必须投资经营劣等地。
若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中等地生产条件决定,则经营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就将因得不到平均利润而将其资本转移到其他部门中去,农产品会因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涨至投资劣等地也能获得平均利润时为止。
因此,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这样,经营优、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的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就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能够从中获得超额利润。
又由于优、中等地数量的有限性和对土地经营的垄断,限制了各个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因此,那些租种较好土地的资本家就能够稳定而持久地保持超额利润,并把它作为级差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
(4)级差地租的源泉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
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具有较高生产率的劳动。
这种劳动是加强的劳动,因此它能创造出超额剩余价值。
所以,级差地租反映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3.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特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实现形式的?(25分)答:(1)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一个多元的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公有制是主体,即不仅存在全民,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及各种混合经济是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结果。
生产力现状表现为:总体水平不高;生产力构成多层次,即不仅存在现代化大生产,同时存在半机械化,半手工劳动,还广泛存在手工劳动;各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就决定了所有制不仅存在公有制的形式,而且存在非公有制:、决定了比较分散的,空间范围有限的,发扬个人传统和优点的,集体、个人经济经济、技术落后,客观上要求引进外资技术,发展“三资”。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以及生产资料同劳动者相结合的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所有制,它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作为主人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如果动摇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丧失了其主体地位,也就动摇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如果否定和取消了公有制,实行私有化,社会主义制度就将不复存在。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首先,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只有实行公有制才能挖掉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要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必须首先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其次,公有制的基础地位具体表现在:公有制使劳动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获得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实行公有制才能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条件;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性基础。
②实行公有制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实践表明,以社会主义为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能够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和保证。
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而实现这一要求,一靠生产力的发展,二靠公有制的壮大。
公有制有利于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目标利益结合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性条件与保证。
实行公有制,就是为了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通过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统一起来。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实行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的所有制。
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利于社会化大生产的进行,有利于保证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上地位的平等,有利于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结成新型的互助合作关系,有利于保证社会生产目的和劳动成果分配的社会主义物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基础和最根本的特征,是全体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基础条件。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是由劳动者在全社会或社会的部分范围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得经济利益。
至于如何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则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
①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由于我国的全民所有制经济主要是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的资本所形成的,所以我国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形式,国家作为人民的代表,行使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在归国家所有的同时,也必须由国家直接占有、支配和使用,也不意味着必须由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直接组织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②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它和全民所有制形式一样,都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都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所有权而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的剥削关系。
我国的集体所有制包括农村的集体所有制和城镇的集体所有制。
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农业中的主要经济形式。
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广泛存在于城镇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等许多行业。
一部分是在20世纪50年代对个体手工业、个体商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建立起来的;一部分是由劳动群众集资,组织街道闲散劳动力兴办起来的。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和不同的生产社会化程度。
集体所有制经济在促进三次产业的发展,扩大商品流通,活跃城乡市场,对外出口贸易,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扩大劳动就业以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③股份制是一种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适应于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大生产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