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拉梁设计方法
基础拉梁设置

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是增设一层标准层?还是单计算传到柱节点上集中荷载,再手算基础梁呢?基础拉梁与基础梁-1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推荐: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基础拉梁计算详解

基础拉梁计算详解四、基础拉梁1、基础拉梁有别于基础梁,基础拉梁一般在下列设置情况设置:1)有抗震设防要求且基础埋置深度不一致时;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时;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时;4)基础埋深较大时;5)结构工程师认为有必要设置的其他情形。
2 、基础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
拉梁上面无墙体时,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
中低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多层建筑,宜结合基础实际埋置深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3、基础拉梁设计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取基础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0.08~0.15)Nmax ,作为基础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另一种是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 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
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0.03L~0.04 L,高度大于等于0.05L~ 0.067L。
如按0.1Nmax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mm2。
此外,当拉梁承受底层墙体荷载时,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方法计算的,都必须对基础拉梁另行按“梁”或“连续梁”进行验算。
基础拉梁计算方法拉梁宜设在基础顶面上,无地下室的时候宜设在0。
00处拉梁的计算按下面的两种方法之一算1。
取相连的柱轴力F较大者的10%作为拉梁的轴心拉力,按轴心受拉进行计算。
拉梁饿配金应上下相同,个不壹小于2 D14的,箍筋8@2002。
以拉梁平衡蛛下的弯矩,柱的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的钢筋全部拉通,支座的负钢筋要有1/2拉通。
如果拉梁的承受隔墙等其他何在的时候,则应将竖向的何在产生的内力与上面的两种方法之一的计算的结果相加配筋!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基础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础的竖向反力,是受力构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一层隔墙的荷载,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确定.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
关于基础梁的若干问题分析

式 是不 同于上 部结 构 梁 的 , 跨 中受 力 钢 筋应 置 于 其
梁 上皮 , 支座 钢筋 应置 于柱 下梁 下皮 处 。 而
层工 业 厂房 预制 柱 排 架 结 构体 系 中 , 在 杯 口基 础 放
力 方 向是 向上 的 , 因此 基 础 梁 的受 力 钢 筋 的 放 置形
部分 , 同外 伸翼 缘共 同组 成基 础 , 它 或者 是 同筏 板
共 同组 成梁 板式 筏 型 基 础 , 放 置 于 地 基 土 上受 到 是 地基 反 力 作 用 的 梁 , 《 在 国家 建 筑 标 准 设 计 图 集 》
置 地基 反 力也 相应 小 于支座 位 置 。这 种 将竖 向变 形
部分 , 应属 于框 架 梁 , 只是 由于 埋 于 地 下 , 称 之 为 可
地 框梁 , DKL表示 。 用
2 几 种 基 础 梁 的计 算 方 法
21 J . L的计算 方 法和 受力 特点
与反力 大 小综 合考 虑 的方法 是 目前普 遍 采用 的计 算
予 以介 绍 。 以便 结 构 工 程 师 更 合 理 的 确 定 结 构 设 计 方 案 ; 同时 也 为 施 工 技 术 人 员 准 确 辨 别 设 计 图 纸 中 各 种 “ 础 梁 ” 供 指 导 , 免 施 工 中选 用 错 误 的 构 造 措 施 , 确 实 现 设 计 意 图 。 基 提 避 准 关键词 : 柜架 结 构 ; 础 梁 ; 置 目的 ; 造 要 求 基 设 构 中 图 分 类 号 : U4 0 文 献 标 识 码 : T 7 A 文 章 编 号 :6 235 (0 2S —0 90 3 1 7—9 3 2 1 ) 20 3—0
基础拉梁设计方法

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推荐: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基础拉梁计算详解

基础拉梁计算详解四、基础拉梁1、基础拉梁有别于基础梁,基础拉梁一般在下列设置情况设置:1)有抗震设防要求且基础埋置深度不一致时;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时;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时;4)基础埋深较大时;5)结构工程师认为有必要设置的其他情形。
2 、基础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
拉梁上面无墙体时,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
中低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多层建筑,宜结合基础实际埋置深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3、基础拉梁设计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取基础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0.08~0.15)Nmax ,作为基础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另一种是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 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
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0.03L~0.04 L,高度大于等于0.05L~ 0.067L。
如按0.1Nmax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mm2。
此外,当拉梁承受底层墙体荷载时,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方法计算的,都必须对基础拉梁另行按“梁”或“连续梁”进行验算。
基础拉梁计算方法拉梁宜设在基础顶面上,无地下室的时候宜设在0。
00处拉梁的计算按下面的两种方法之一算1。
取相连的柱轴力F较大者的10%作为拉梁的轴心拉力,按轴心受拉进行计算。
拉梁饿配金应上下相同,个不壹小于2 D14的,箍筋8@2002。
以拉梁平衡蛛下的弯矩,柱的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的钢筋全部拉通,支座的负钢筋要有1/2拉通。
如果拉梁的承受隔墙等其他何在的时候,则应将竖向的何在产生的内力与上面的两种方法之一的计算的结果相加配筋!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基础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础的竖向反力,是受力构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一层隔墙的荷载,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确定.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
关于基础系梁设置的规定汇总与解读

建筑结构规范中关于基础系梁(拉梁)设置的规范汇总与解读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1.11 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1 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2 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3 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4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性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5 桩基承台之间。
二.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4.2.6 承台与承台之间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柱一桩时,应在桩顶两个主轴方向上设置联系梁。
当桩与柱的截面直径之比大于2时,可不设联系梁。
2 两桩桩基的承台,应在其短向设置联系梁。
3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柱下桩基承台,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联系梁。
4 联系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
联系梁宽度不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且不宜小于400mm。
5 联系梁配筋应按计算确定,梁上下部配筋不宜小于2根直径12mm钢筋;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相邻跨联系梁纵筋应连通。
4.2.6 本条说明承台与承台之间的连接构造要求。
1 一柱一桩时,应在桩顶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设置连系粱,以保证桩基的整体刚度。
当桩与柱的截面直径之比大于2时,在水平力作用下,承台水平变位较小,可以认为满足结构内力分析时柱底为固端的假定。
2 两桩桩基承台短向杭弯刚度较小,因此应设置承台连系梁。
3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柱下桩基承台,由于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各桩基承台所受的地震剪力和弯矩是不确定的,因此在纵横两方向设置连系粱,有利于桩基的受力性能。
4 连系粱顶面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有利于直接将柱底剪力、弯矩传递至承台。
连系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一般按下述方法确定;以柱剪力作用于梁端,按轴心受压构件确定其截面尺寸,配筋则取与轴心受压相同的轴力(绝对值),按轴心受拉构件确定。
在抗震设防区也可取柱轴力的1/10为梁端拉压力的粗略方法确定截面尺寸及配筋。
框架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

框架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是增设一层标准层?还是单计算传到柱节点上集中荷载,再手算基础梁呢?基础拉梁与基础梁-1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推荐: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基础拉梁与杯口基础连接构造

基础拉梁与杯口基础连接构造1.引言1.1 概述基础拉梁与杯口基础连接构造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基础的稳定性和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基础拉梁通常是指在建筑基础上方设置的一种承重构件,它起到了支撑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而杯口基础则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它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基础拉梁与杯口基础的连接构造非常关键。
这种连接方式不仅能够确保基础拉梁和杯口基础之间的稳固连接,还能够有效地将受力传递到整个建筑结构中,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
因此,研究基础拉梁与杯口基础连接构造的方法和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基础拉梁和杯口基础的定义和特点,并详细探究基础拉梁与杯口基础连接构造的重要性与可行的方法。
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解析和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基础拉梁与杯口基础连接构造的原理和实施技术。
同时,我们也将讨论现有连接构造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以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本文将全面探讨基础拉梁与杯口基础连接构造的相关知识,旨在为建筑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将尝试寻找最佳的连接构造方法,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对基础拉梁与杯口基础连接构造进行探讨和研究。
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通过概述基础拉梁和杯口基础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明确文章的目的,为读者提供对后续内容的整体预览和背景知识。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包括基础拉梁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杯口基础的定义和特点。
对于基础拉梁,将详细介绍其作用、结构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杯口基础,将详细介绍其定义、特点以及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两者的系统分析和比较,展示它们的重要性和优势。
第三部分是结论,针对基础拉梁与杯口基础连接构造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强调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推荐: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
一、框架计算简图
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
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
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
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 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房屋结构的平面不规则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三、基础拉梁设计不当
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很大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
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一般来说,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埋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方案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
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
1/12~1/18,截面宽度可取1/20~1/30。
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内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时,除满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 14,箍筋不得小于Ф8@200。
当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增加,算出的配筋应和上述构造配筋叠加。
构造基础拉梁顶标高通常与基础顶标高或智短柱顶高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当框架结构底层层高不大或埋置不深时,有时要把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这时,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
拉梁正负弯矩在框架柱内的锚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关抗震构造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
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
7.拉梁:
7.1.设置作用和条件:
当跨度小于8m 是,设置拉梁可以起到平衡柱底基底弯矩,于是单独柱基可以按轴心受压计算;拉梁将各个单独柱基拉结成一个整体,增强其抗震性能,也同时避免各个柱基单独沉降,减小柱子计算高度,减小首层层间位移角,这是主要作用;也可以承托首层柱间填充墙作用,这是次要作用。
当跨度大于8m 时,设置拉梁就没有必要,如果拉梁本身刚度不是很强,就比如用一根铁丝拉结两个单独柱基一起沉
降,很难。
要申明一点:--------不管是设置在基础顶,还是-0.05m 处,都能平衡掉大部分柱底弯矩;要想调节不均匀沉降,只能设置在基础顶,最好是和基础连在一起,设置在-0.05m 处对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没作用,且不管设还是不设,结构分析中都要满足不均匀沉降的。
《抗震规范》6.1.11 条规定,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⑴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⑵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⑶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⑷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⑸桩基承台之间。
7.2.设置位置:
1.设在在基础顶:埋深不深,不存在层间位移角不满足的情况,可能有不均匀沉降时。
同时也可以避免形成短柱。
2.设置在-0.05m 处:埋深大,首层柱子弹性层间位移角不满足时。
7.3Pkpm 程序操作:
1.设在在基础顶时:模时可以不输入,用手算,柱下按轴心受压设计独立基础。
2.设在-0.05m 处时:当做一层输入,拉梁在pmcad 里按主梁输入,上面填充墙的线荷载如实填写,包括梯柱的集中力,而不用JCCAD 拉梁布置附加荷载加线荷载,因为这样荷载会丢失,只能加节点荷载(方向按提示,加水平力,竖向力,弯矩等)
楼板全房间开洞,整体计算时,定义为弹性膜(平面外刚度为0,真
实计算平面内刚度),并采用总纲进行分析。
把拉梁层当一层时,应算2 次,抗规: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 和1.15(底层指无地下室的基础以上或地下室以上的首层);具体操作,第一次把嵌固端放在基础顶面,第二次把拉梁层设为地下室,地下室层数填为1,回填土对地下室的约束刚度可填为1,框架柱配筋取两次结果的较大值;当地下室层数填为1 时,由于要满足规范,拉梁的配筋肯定偏大,梁计算结果应该取不设地下室时satwe 的结果。
7.4.截面尺寸:
H=L(1/15~1/20),一般取1/15,宽度b:高度的1/2 左右;假设8m 的跨度,30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