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正常值

合集下载

中国人诱发电位肌电图正常参考值

中国人诱发电位肌电图正常参考值

肌皮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皮N 潜伏期(ms)距离(cm)----------------------------------------------------------------------------------- MCV 年龄平均下限上限-----------------------------------------------------------------------------------------------------------------刺激15—74 2.0 1.3 2.6 7腑 2.3 1.6 3.0 92.6 2.03.3 112.9 2.33.6 13-----------------------------------------------------------------------------------------------------------------刺激 4.8 4.1 5.5 25锁 5.1 4.4 5.8 27骨 5.4 4.8 6.1 29上 5.7 5.1 6.4 316.0 5.4 6.7 33------------------------------------------------------------------------------------------------------------------速度(m/s) 波幅(mv)---------------------------------------------------------------------------------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 刺激15--24 70 60 78 17 9 32腑∣ 25--34 68 60 75 16 8 30∣ 35--44 65 58 73 15 8 28∣ 45—54 63 55 71 13 7 26↓ 55—64 60 53 68 13 7 24 Erb′s 65—74 58 50 66 12 6 22---------------------------------------------------------------------------- 刺激15—24 14 7 27锁25—34 13 6 26骨35—44 12 6 24上45—54 12 6 24 55—64 10 5 2165—74 9 5 19------------------------------------------------------------------------------------------------注:肱二头肌记录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常值(表面电极)(X±1S)-------------------------------------------------------------------------------------------------------------------- 正中N 潜伏期(ms) 波幅(UV) 传导速度(m/s) ------------------------------------------------------------------------------------------------------ MCV 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平均下限上限------------------------------------------------------------------------------------------------------------------- 刺激腕 3.49 3.15 3.83 7.0 4.0 10肘7.39 6.7 8.08 7.0 4.3 9.7 57.7 52.8 62.6腋9.81 8.92 10.7 7.2 4.3 10.1 63.4 57.2 69.6---------------------------------------------------------------------------------------------------------------------- 注:记录在外展拇短肌。

肌电图正常值

肌电图正常值
>40.0
>40.0;45
胫神经
姆外展肌
踝部 腘窝
10
<6.0
>3.0
膝一一踝
>40.0
*皮肤温度应该保持在30C
下肢一一感觉
神经
活动电极
刺激部位
距离(cm)
起始潜伏期
(ms)
振幅
(卩V)
节段名称
速度(m/s)
腓肠神经
踝部外侧
腓肠肌
14
<3.8
>3.0
腓肠肌一
踝外侧
>40.0
股外侧皮神经
髂前上棘
内侧1cm
双眼潜伏期差
1.3 ms3
0—6ms
P100波幅
10.1卩V
3—21gV
双眼波幅差
1.6gV 50%
0—5.5gV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 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4.010+0.112
5.785+0.203
2.150+0.105
1.775+0.177

1.830+0.098
3.910+0.121
5.608+0.132
2.080+0.124
1.770+0.103
15-20岁

1.880+0.118
4.065+0.118
5.835+0.187
2.185+0.104
5.663+0.141
2.056+0.108
1.763+0.141

肌电图的判读

肌电图的判读
.
.
正相电位
波形:双相、起始部为宽大之正相 电压:50-2000μV 频率:2-100Hz(通常在4-11Hz) 时限:10-20ms 出现时间:失神经支配后5-10天
.
.
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
正常肌肉在轻微主动收缩时出现的动作 电位。
正常运动单位:
波形:双相或三相占80% 单相占15% 多相占<4%
.
.
.
重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
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严重神经肌肉疾患 及癔症性瘫痪。
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可呈现单纯相、 混合相或单纯—混合相):神经源性瘫痪
病理干扰相:肌源性瘫痪
.
.
神经传导速度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 L / (T1-T2) .
正中神经传导
记录.

刺激. 1
潜伏期 3.5 ms
长度
刺激2
记录:表面电极 刺激:刺激手柄

距离 mm: 240
.
8.2 ms
Diff.: 4.7 ms C.V.: 51 m/s
正常值:上肢>50m/s 下肢>40m/s
.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 L / T
.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刺激
A平V均ERAGING
记录
潜伏期 ms 2.6
.
插入电位异常
延长:正常变异、失神经支配或某些肌源性疾病
减弱或消失:见于废用性肌萎缩。
肌强直电位:插入或波动时瞬间猝发的高频放电 波幅频率先大后小,逐渐衰减 见于肌强直疾病,少数神经源性疾病
.
.
静息电位 肌肉松弛状态下,无动作电位
.
纤颤电位

myo正常值参考范围

myo正常值参考范围

myo正常值参考范围肌电图是神经生理学技术,它用于检测和评估肌肉活动的肌电信号,以确定疾病和肌肉损伤的存在与否,同时可以评估肌肉的功能状况。

肌电图可以检测和记录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电信号,这种电信号又称为肌肉末梢神经(Myo)。

Myo可用于诊断肌肉的损伤情况,同时也可以用于评估肌肉的健康状况。

Myo测量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主要包括电流值(I)、频率值(F)、信号强度(S)、电极间关系(E)和信号峰值(P)五个方面。

电流值(I)表示电流强度,其常见的正常参考范围为2-20 mA。

频率值(F)表示电流的频率,其正常参考范围一般在0-120 Hz。

信号强度值(S)表示信号的强度,其正常参考范围一般为60-90 dB。

电极间关系值(E)表示信号电极之间的关系,其正常参考范围为0.8-1.5,也就是说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应控制在此范围之内。

最后,信号峰值(P)表示信号峰值百分比,其正常参考范围一般为50-90%。

Myo正常值参考范围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快地鉴别肢体是否受到损伤或有不正常的病变情况,也可以对肢体的功能进行评估,并从中寻求疾病的原因。

当病人有肢体不适或其他异常现象时,医生可以用肌电图检测Myo,从而初步判断肢体的病变程度。

例如,当病人的Myo 电流值(I)超出正常参考范围时,很可能是由于肌肉损伤或失去纤维化过程引起的,这可以给医生提供一些信息,可以为病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此外,正常Myo参考范围也可以用于评估肢体功能的正常状况,以便快速诊断肢体健康状况,帮助医生有效安排治疗方案。

例如,如果病人的Myo频率(F)和信号强度(S)较低,可能是由于神经损伤或脊髓病变等原因造成的,医生可以根据肌电图检测结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总之,Myo正常值参考范围是肢体功能评估和肢体病变诊断的有效工具,由于它具有非常有效的诊断价值,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Myo的正常参考范围的准确测量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精确性,以及避免由于检测误差带来的诊断错误,更好地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

myo的正常值范围

myo的正常值范围

myo的正常值范围
MYO(肌电图)的正常值范围可以根据不同实验室和研究的标准略有差异。

然而,一般来说,以下是肌电图(EMG)的正常值范围:
- 静息状态下,肌电图的电活动应该非常低,即肌电图基线平均电压应该在0-5μV之间。

- 主动收缩肌肉时,肌电图的电活动会增加。

正常情况下,肌电图的幅值范围通常是5-20μV。

- 对于一些特定的肌肉,正常情况下,肌电图的幅值范围可以高达50-200μV。

这些数值仅供参考,具体的正常范围还需要结合个体的情况和临床上的判断。

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标准和参考范围。

如果您对自己的肌电图结果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医疗机构。

肌电图部分正常值

肌电图部分正常值

肌电图部分正常值
运动单位电位(MUP)
时限:儿童5~12ms, 成人7~17ms。

60岁以上老人可较成人再延长2ms。

波幅:200uV~1mV之间。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上肢>45m/s,下肢>37.5m/s 波幅:>5uV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上、下肢均>45m/s 波幅:>5mV
运动神经潜速率:上、下肢均>30m/s 波幅:>5mV
末稍潜伏期:正中神经(腕――拇短展)<4.2ms
尺神经(腕――第一骨间肌)<4.6ms
尺神经(腕――小指展肌)<3.9ms
腓总神经(踝――趾短伸肌)<5.5ms
尺神经肘上5cm――肘部传导时间<1.0ms
尺神经肘下5cm――肘部传导时间<1.0ms
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传导时间<1.3ms
(腓骨小头上2.5cm—腓骨小头下2.5cm)
H反射:
预测值:H反射潜伏期(ms)=-1.1+0.16×身高(cm)+0.06×年龄
标准差(SD)=1.4ms
正常值范围:预测值+/-2SD(2.8)
H反射:一般身高、中青年<33ms
F反应:F-M<26ms。

肌电图

肌电图
前角细胞病变 (运动神经元病)
36
婴幼儿,5个月起 四肢无力,哭声小。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肌肉神经源性损害。 有家族史。
前角细胞病变 (SMA)
37
几个需要鉴别的疾病
1. 神经根性病变 高颈段脊椎病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棘旁肌、舌肌

2.Kennedy 病( Kennedy's disease, KD) 又称脊
2.如果波幅正常,末端潜伏期大于正常上限的110%, 如果波幅于低正常下限,末端潜伏期大于正常上限的 120%;
3.明确的暂时性波形离散; 4.F波潜伏时大于正常上限的120%; 轴索型 1.没有以上所述的脱髓鞘证据; 2.波幅低于正常下限的80%。
慢性炎性脱髓鞘型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
运动神经传导诊断标准为:
干扰相
单纯相 (神经源性损害)
病理干扰相 (肌源性损害)
几种常见疾病的肌电图表现
1.神经根性病变 2.前角细胞病变 3.格林巴利综合征 4.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5.重症肌无力 6.)
神经传导检测:感觉神经传导正常;(尺神经) 运动传导正常或轻度减慢。波幅可以降低。 H反射或F波改变。
病理学检查都有脱髓鞘伴葱球样改变MMN无炎性浸润而CIDP有 明显的炎性浸润
重症肌无力重复频率电 刺激检测结果。
46
感染史,发烧,腿 痛,双下肢无力,心 肌酶谱轻度升高。
1.感觉、运动神经传 导速度正常。 2 肌电图肌源性损害 多发肌炎肌电图
47
不适合EMG检查的人群
血液病患者 病毒或其他感染因子,通过针极可能造成
电图多正常。
与CIDP及MND鉴别
MMN很少有颅神经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病程进展相对缓慢, 可达数年至数十年偶见自动缓解。肌萎缩与肌无力不成正比,受累运 动功能局限于单个周围神经支配区而非脊髓节段型 ,MND病程呈进 行性加重肌无力按脊髓节段分布,肌无力与肌萎缩程度成正比。

肌电图正常值(2020年10月整理).pdf

肌电图正常值(2020年10月整理).pdf
上肢——运动
神经
活动电极
刺激部位
从活动电极到第一个 刺激部位的距离(cm)
起始潜伏期 (ms)
振幅 (mv)
节 段 名 速度(m/s) 称
正 中 神 拇短展肌

8


<4.2
>5.0
肘—腕 >45.0
>5.0
>50
尺神经 小指展肌

8
肘下(BE)
肘上(AE)
<3.0
>5.0
2.8-3.0
>5.0
>5.0
趾短伸肌 姆外展肌
F 潜伏期(ms) 腕 22.2-31.0 肘 24.8±2.0 腋 21.7±2.8 腕 23.0-31.0 BE26.0±2.0 AE23.5±2.0 腋 21.7±1.0 踝 51.3±4.7 膝 42.7±4.0 踝 52.3±4.3 膝 43.5±3.4
F 出波率 >70% >70%
>60% 50 >70%
瞬目反射
潜伏期(ms) 正常高限 侧间差高限 波幅(μV)
R1 10.0±0.6
11.8 2.0 249±167
R2 29.3±1.7
34.4 3.6 327±114
R2’ 29.2±1.8
34.6 4.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63±96
下肢 SEP
胫神经 男

P40 41.2±2.9 38.5;侧差 2.9;高限 43 39.3±1.4
12
1.8±0.1 24.0±7.2
(1.6~2.1) (12~50)
节段名称
速度 (m/s)
掌中部—第 2 指 腕——掌中部 腕——第 5 指 肘下部——腕部 肘上部——肘下部 第 1 指间——前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掌中部—第2指
腕——掌中部
>45、0;50
>45、0;50
尺神经
第五指
腕部
肘下部
肘上部
14
<3、1
>3、0
>15、0
>14、0
腕——第5指
肘下部——腕部
肘上部——肘下部
>44、0;50
>53、0;55
>54、0;55
桡神经浅支
前臂背侧
第一指间
14
1、8±0、3
2、1±0、3
2、4±0、3
>3、0
膝43、5±3、4
>70%
瞬目反射
R1
R2
R2’
潜伏期(ms)
10、0±0、6
29、3±1、7
29、2±1、8
正常高限
11、8
34、4
34、6
侧间差高限
2、0
3、6
4、0
波幅(μV)
249±167
327±114
263±96
下肢SEP
潜伏期M±SD(ms)
胫神经
P40
N50
P60

41、2±2、9
38、5;侧差2、9;高限43
60-80岁

1、983+0、122
4、196+0、194
6、161+0、238
2、215+0、171
1、965+0、145

1、909+0、110
4、053+0、173
5、951+0、185
2、143+0、151
1、896+0、164
高限I 2、0
III 4、1
V 6、2
VEP
潜伏期ms
P100潜伏期
腘窝—腓骨头
>40、0
>40、0;45
胫神经
姆外展肌
踝部
腘窝
10
<6、0
>3、0
膝——踝
>40、0
*皮肤温度应该保持在30℃
下肢——感觉
神经
活动电极
刺激部位
距离(cm)
起始潜伏期
(ms)
振幅
(μV)
节段名称
速度(m/s)
腓肠神经
踝部外侧
腓肠肌
14
<3、8
>3、0
腓肠肌—
踝外侧
>40、0
股外侧皮神经
髂前上棘
5、663+0、141
2、056+0、108
1、763+0、141
40-60岁

1、977+0、097
4、173+0、128
6、087+0、231
2、197+0、138
1、913+0、185

1、891+0、106
3、980+0、144
5、798+0、212
2、089+0、107
1、818+0、163
采集部位
F潜伏期(ms)
F出波率
正中神经
拇短展肌
腕22、2-31、0
肘24、8±2、0
腋21、7±2、8
>70%
尺神经
小指展肌
腕23、0-31、0
BE26、0±2、0
AE23、5±2、0
腋21、7±1、0
>70%
腓总神经
趾短伸肌
踝51、3±4、7
膝42、7±4、0
>60%50
胫神经
姆外展肌
踝52、3±4、3
4、010+0、112
5、785+0、203
2、150+0、105
1、775+0、177

1、830+0、098
3、910+0、121
5、608+0、132
2、080+0、124
1、770+0、103
15-20岁

1、880+0、118
4、065+0、118
5、835+0、187
2、185+0、104
>60、0
*皮肤温度应保持在32℃
**两侧振幅的差异>50%为有显著性,或从远端到近端振幅降低>20%(40%)有显著性
*** CMAP低于1mV应引起注意
上肢——感觉
神经
活动电极
刺激部位
距离(cm)
起始潜伏期
(ms)
振幅(μV)
节段名称
速度(m/s)
正中神经
第二指
掌中部
腕部
7
7
&l#43;0、134

1、835+0、118
3、920+0、115
5、701+0、118
2、085+0、114
1、805+0、118
20-40岁

1、900+0、159
4、132+0、094
5、911+0、197
2、232+0、144
1、771+0、162

1、844+0、113
3、900+0、114
第1指间——前臂
55
前臂外侧神经
前臂
肘部
12
1、8±0、1
(1、6~2、1)
24、0±7、2
(12~50)
前臂——肘部
65±3、6
*皮肤温度应该保持在32℃
下肢——运动
神经
活动电极
刺激部位
距离(cm)
起始潜伏期
(ms)
振幅(mV)
节段名称
速度(m/s)
腓总神经
趾短伸肌
踝部
腓骨头
腘窝
8
<5、5
>3
腓骨头—踝
内侧1cm
大腿前部
12~16
2、6±0、2
>1、0
髂前上棘—
大腿前部
47、9±3、7
55
腓浅神经
踝前到踝
外侧
腓肠肌
前外侧
14
3、4±0、4
>1、0
踝外侧
到腓肠肌
>40、0
*皮肤温度应该保持在30℃
H反射*
部位
移动
潜伏期(ms)
刺激部位
腓肠肌——比目鱼肌内侧
从腘窝—内踝
28、0—35、0
腘窝
上肢F波
运动神经
50、5±3、0
62、7±3、3

39、3±1、4
49、4±2、1
60、0±2、0
上肢SEP
潜伏期M±SD(ms)
正中神经
N20
P25
N35
18、1±1、6
侧差1、9;高限22
22、8±2、3
31、6±2、6
BAEP
年龄
性别
潜伏期(ms)
I
III
V
I-III
III-V
10-15岁

1、860+0、060
>50、0
>55
桡神经
食指固有
伸肌
前臂Erb点
4
2、4±0、5
14±8、8
AE—EIP
Erb点—AE
>55、0
72±6、3
肌皮神经
肱二头肌
中点远端
Erb点
23、5~41、5
4、5±0、6
>5、0
Erb点—
肱二头肌
>60、0
腋神经
三角肌中部
Erb点
14、8~26、5
3、9±0、5
>5、0
Erb点—
三角肌
102、3 ms110
89-114 ms
双眼潜伏期差
1、3 ms3
0-6 ms
P100波幅
10、1μV
3-21μV
双眼波幅差
1、6μV50%
0-5、5μV
上肢——运动
神经
活动电极
刺激部位
从活动电极到第一个
刺激部位的距离(cm)
起始潜伏期
(ms)
振幅
(mv)
节段名称
速度(m/s)
正中神经
拇短展肌


8
<4、2
>5、0
>5、0
肘—腕
>45、0
>50
尺神经
小指展肌

肘下(BE)
肘上(AE)
8
<3、0
2、8-3、0
>5、0
>5、0
>5、0
BE—腕
AE—BE
>4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