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红色旅游整合开发构想-2019年精选文档
红色旅游规划方案集锦(完整版)

红色旅游规划方案集锦红色旅游规划方案集锦红色旅游规划方案之:遵义城市旅游规划方案--中国策划20年金奖熊大寻策划机构/文2007年6月应遵义市政府的邀请,熊大寻策划机构对遵义进行了整体城市旅游规划,红色旅游规划方案集锦。
遵义旅游规划方案完成后一举获得中国旅游策划金奖,并得到了遵义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旅游规划方面,熊大寻策划机构通过考察,从众多资源中找出城市的指纹定位:国运之都,转顺之城;国运之都,中国会都;国运之都,长征之都。
围绕这一定位,规划了众多旅游生态链。
第一个问题是:城市形象定位乏力:遵义市拥有国酒之乡、红色经典的形象口号,但是这明显不是遵义的指纹,这里有三个道理:一是遵义真正的城市指纹是遵义会议、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长征文化的精华,国酒只能居其二,以国酒之乡定位明显以轻代重;二是国酒文化仅限于茅台酒厂和茅台镇,缺乏真正的酒文化内涵,酒文化远远没有做足做透,缺乏吸引人的魅力。
加之国酒是用来喝的,用来旅游,缺乏支撑,以现状来看很难成为旅游精品;三是现在对遵义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位,只限于用红色经典,锦绣遵义来表达,远远没有挖掘出遵义在红色旅游中的地位和份量来。
遵义市的遵义会议会址、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国酒茅台、海龙囤古堡、十丈洞瀑布、万亩竹海等有其一即可称为天下奇观,聚集在一起更可称之为天下大观!但遵义市的资源与知名度严重不匹配。
目前遵义会议会址一年仅有游客60万人,游客多为区域周边游客,游客到遵义看一眼会址和茅台镇就转身离去,在市里很难停留一天至两天,旅游经济只是初级的门票经济。
一流的旅游资源只有三流的旅游知名度和旅游经济效益,名与实的落差是巨大的。
遵义市的旅游资源及稀缺性人们知之甚少。
旅游要作为一个城市的支柱产业,必须达到GDP的8%以上,但遵义目前的旅游业只占GDP的2%左右,还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个问题是:城市空间狭小,城市资产不活第一、城市面积太小,这是遵义能否现代的一个基础问题。
“红色“主题旅游景点项目开发建设项目战略规划书

鄂豫皖片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目录规划总论.......................................................................................................................... - 1 -一、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1)(一)规划范围............................................................................................................................. - 1 -(二)规划期限............................................................................................................................. - 2 -二、规划性质与主要任务 (2)三、规划依据与工作基础 (4)(一)规划依据............................................................................................................................. - 4 -(二)相关基础............................................................................................................................. - 5 -四、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5)(一)指导思想............................................................................................................................. - 5 -(二)基本原则............................................................................................................................. - 6 -五、规划方法与技术路线 (8)六、规划文本与配套成果 (9)(一)规划文本............................................................................................................................. - 9 -(二)配套成果............................................................................................................................. - 9 -第一章区域特征与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 - 10 -一、我国中部经济塌陷之地,将发展红色旅游作为该地区扶贫先导工程,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中部崛起的关键。
红色文旅计划书

红色文旅计划书1. 背景介绍红色文旅计划是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起的一项旨在挖掘和推广中国红色革命旅游资源的计划。
通过整合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文化遗址和红色故事,旨在打造具有纪念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红色文旅计划书,为红色文旅计划的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
2. 目标与意义2.1 目标•开展红色教育宣传,传承红色记忆,增强国民爱国主义情感;•发掘红色旅游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增加旅游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2 意义•为游客提供了解中国红色革命历史与文化的机会,提升了国民对红色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的认知和兴趣;•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包括旅游、文化、餐饮、住宿等,推动了地方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和利用了红色旅游资源,对传承红色文化和历史具有积极意义;•加强了地方的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提高了社会认同感和参与度。
3. 实施方案3.1 红色旅游景点建设从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红色革命旅游价值的地点,经过专家评估和审核,选定10个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红色旅游景点进行整修和建设。
在保持其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景点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增加解说设施和交通便利设施,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
3.2 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对于一些已有的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严格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其历史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制定专门的管理措施,包括限制游客数量、设立保护区等,防止不当的开发和使用。
3.3 红色故事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红色故事的宣传和推广,包括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等。
制作纪录片、微视频,推出相关图书、音频和文物展览等,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红色革命的历史和精神。
3.4 旅游产品开发基于红色旅游景点和红色文化遗址,开发一系列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和文化背景,设计具有红色主题的旅游活动,如徒步红色路线、红色文化体验、革命传统民宿等。
红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模版

红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模版编制单位:XXXXXXXXXX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总论1.1红色旅游项目概况1.1.1红色旅游项目名称1.1.2建设性质1.1.3红色旅游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1.1.4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地点1.2红色旅游项目设计目标1.3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4红色旅游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1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总投资1.4.2资金筹措1.5红色旅游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1.6可行性研究依据1.7研究范围第二章红色旅游项目建设背景2.1宏观形势2.1.1地理、历史2.1.2交通2.2宏观经济运行2.2.1宏观经济发展(GDP发展)2.2.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2.3人均生产总值2.2.4人口变化2.3地区及行业的发展规划2.3.1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2.3.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第三章红色旅游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3.1红色旅游市场分析3.1.1红色旅游市场近况3.1.2红色旅游市场划分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3.1.4红色旅游市场总结3.1.5红色旅游项目机会分析3.2项目市场定位3.3红色旅游项目的SWOT分析3.3.1红色旅游项目优势(STRENGTH)3.3.2红色旅游项目劣势(WEAKNESS)3.3.3红色旅游项目机会(OPPORTUNIES)3.3.4红色旅游项目威胁(THREATS)3.4营销策略3.4.1营销主题3.4.2广告创意3.4.3营销策略3.4.4宣传推广策略3.4.5促销策略第四章红色旅游项目区建设条件4.2区域文化特色4.3区域人居环境4.4区域交通网络4.5基础条件4.5.1.自然及气候条件4.5.2.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条件第五章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方案5.1总体规划5.1.1设计依据5.1.2规划设计构思5.1.3指导原则5.1.4规划目标5.2总平面布置及道路景观设计5.2.1总平面布置5.2.2道路及景观设计5.2.3竖向设计5.2.4技术指标5.3建筑单体设计5.3.1平面设计5.3.2立面设计5.4结构设计5.4.2设计依据5.4.3基础设计5.4.4结构选型5.4.5主要荷载(作用)取值5.4.6主要结构材料5.5公用辅助工程5.5.1给排水工程5.5.2暖通工程5.5.3电气工程5.5.4燃气工程5.5.5人防设计5.5.6无障碍设计第六章红色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6.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2.1施工期污染源6.2.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3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6.3.1大气污染源分析6.3.2水污染源分析6.3.3环境保护措施6.4公众参与第七章红色旅游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1卫生防疫7.2消防7.2.1消防给水系统7.2.2防排烟系统7.2.3电气消防第八章红色旅游项目节能节水措施8.1节能8.1.1设计依据8.1.2能源配置与能耗分析8.1.3节能技术措施8.2节水8.2.1水环境8.2.2绿化景观用水节水8.2.3节水器具应用8.3太阳能利用第九章红色旅游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9.1项目组织管理9.1.1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9.1.2人力资源配置9.2物业管理9.2.1物业服务内容9.2.2物业服务标准9.3项目实施安排第十章红色旅游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10.1.1估算依据10.1.2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10.1.3投资估算10.2资金筹措10.3借款偿还计划第十一章红色旅游项目工程招标方案11 .1 总则11 .2 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11 .3 招标内容第十二章红色旅游项目效益分析12.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12.2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12.2.1 成本费用估算12.2.2收入及税金估算12.3 财务效益分析12.3.1项目损益分析12.3.2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2.4盈亏平衡分析12.5敏感性分析12.6财务效益分析结论第十三章红色旅游项目结论与建议13.1红色旅游项目结论13.2红色旅游项目建议1 、红色旅游项目位置图2 、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3 、主办单位近 5 年的财务报表4 、红色旅游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5 、红色旅游项目总平面布置图6 、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8 、红色旅游项目投资概算表9 、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10 、红色旅游项目现金流量表11 、红色旅游项目现金流量表12 、红色旅游项目损益表13 、红色旅游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14 、红色旅游项目资产负债表15 、红色旅游项目财务外汇平衡表16 、红色旅游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7 、红色旅游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18 、红色旅游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19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20 、红色旅游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21 、红色旅游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22 、红色旅游项目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关联报告:红色旅游项目建议书红色旅游项目申请报告红色旅游项目商业计划书红色旅游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红色旅游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红色旅游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红色旅游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红色旅游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红色旅游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10。
红色旅游规划方案

红色旅游规划方案第1篇红色旅游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历史和文化价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红色旅游规划方案。
二、项目目标1. 弘扬红色精神,传承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
2. 提升红色旅游的品质,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3. 促进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同发展。
4. 优化红色旅游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项目范围1.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市、自治区。
2. 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革命纪念地。
3. 与红色旅游相关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
四、规划内容1. 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1)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评估和分类。
(2)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优化空间布局。
(3)加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红色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1)开发红色教育旅游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游客体验感。
(3)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升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
3. 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加强红色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
(2)完善红色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
(3)提升红色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保障游客权益。
4.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推广(1)明确红色旅游市场定位,细分市场,拓展客源。
(2)创新红色旅游宣传手段,提高红色旅游的知名度。
(3)加强与周边旅游产品的整合,形成区域旅游合作共赢。
5. 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1)加强红色旅游人才培养,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2)开展红色旅游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质量。
(3)建立健全红色旅游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五、项目实施与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旅游开发。
3.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保障项目资金需求。
红色旅游线路研发方案

红色旅游线路研发方案红色旅游线路研发方案一、背景及概述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和红色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
我国有许多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这些地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对于弘扬先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发红色旅游线路是一项具有很大潜力的商机。
二、研发目标1. 挖掘和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线路;2. 提升红色旅游线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 推动文化传承和旅游经济发展。
三、研发步骤1. 资源调研:通过对红色旅游地点的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收集等方式,全面了解并筛选红色旅游资源。
2. 线路设计:结合红色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游客需求,设计具有故事性、互动性的红色旅游线路。
3. 合作组织:与相关旅游景区、红色文化基地、旅行社等建立合作关系,将线路中的景点、活动等纳入日常运营中。
4. 宣传推广:通过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等渠道,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升红色旅游线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服务提升: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游客体验,建立良好的口碑。
四、研发内容1. 线路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特点,设计不同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如抗战胜利纪念线路、革命圣地巡礼线路等。
2. 游览项目:结合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具有教育和观光价值的游览项目,如红色文化展览、红色故事讲解、红色主题表演等。
3. 互动体验:通过参与式活动,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历史,如红色文化体验馆、红色革命模拟演练等。
4. 线路服务: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配备专业的讲解员,在行程中提供便捷的交通、食宿等服务。
五、预期成果1. 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红色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参与红色旅游活动;2. 推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促进相关地区经济的发展;3. 反映我国革命历史的红色旅游线路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窗口。
六、风险与挑战1. 激烈的市场竞争:红色旅游线路市场竞争激烈,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来区分自己;2. 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避免对资源的损害和滥用。
2019年大力发展我市红色旅游的建议

大力发展我市红色旅游的建议大力发展我市红色旅游的建议安康是红色革命根据地集中地,是红军“小长征”的故地,曾诞生了我党甲.期军事、政治T作领导廖乾五,曾贡献给祖国一支革命武装——陕南抗日革命第一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地位。
当前,红色安康在宣传上、发展上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
红色安康在安康循化发展大局中,亦可再下功夫,唱明叫响,主动作为,让红色安康既能传承红色基因,也能发展红色旅游。
一、安康红色资源丰富1、安康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XX年12月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
紫阳苏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始于XX年5月,止于XX年2月,历时4年10个月。
辖麻柳、毛坝、联合、瓦庙、城关等等27个乡镇的中心地带及边界地区,共478村,总面积1940平方‘公里,31万人口。
川陕革命根据地紫阳苏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安康红一纵队、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将士和紫阳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创建的。
2、安康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及红七十四师创立的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唯一一块根据地。
XX 年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鄂豫皖省委在雒南(今洛南)庾家河“春永茂”的一家药铺里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决定将鄂豫皖省委改称鄂豫陕省委,在鄂豫陕边区,包括陕西省东南部、湖北省西北部的郧阳地区和河南省西部的部分地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红二十五军在地方武装的配合和支持下,大力开展武装斗争,逐步形成了以今陕西省的商洛市为中心,包括今陕西省的商州、洛南、商南、丹风、I_Ij 阳、镇安、柞水、蓝出、长安、佛坪、洋县、宁陕、句阳、石泉、汉滨、汉阴等县(区)全部或边界地区的大块根据地。
3、安康是“中原突围”重要战场,鄂豫陕军区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一)

红色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实施背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红色旅游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传承红色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与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工作原理:1.资源整合: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
2.文化传承:在资源开发中注重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展示,通过创新的方式,如VR技术、AR体验等,使游客能够深入体验红色文化。
3.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包括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标识等,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4.产业协同: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农业、手工业等,形成产业链,提高地方经济效益。
实施计划步骤:1.资源调查与评估:组织专业团队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确定开发重点与方向。
2.制定开发方案:根据资源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方案。
3.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开发方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厕所、停车场等。
4.资源整合与优化:对筛选出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形成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
5.推广与营销: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红色旅游的推广与营销,吸引更多的游客。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具有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红色景点等。
创新要点:1.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全面调查与评估,筛选出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
2.利用先进的VR、AR技术,使游客能够深入体验红色文化。
3.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提高地方经济效益。
预期效果:1.提高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与服务质量。
2.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
3.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4.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达到收益:1.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2.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提升地方形象和知名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兰红色旅游整合开发构想一、东兰县综合背量分析(一)区域背景分析东兰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百色市东部,河池市西部。
县政府所在地东兰镇,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08公里,距河池市政府所在地金城江区130公里,距百色市政府所在地右江区134公里。
国道323线由东向西横穿全县,自北向南奔流的红水河,过境流长达115公里。
全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东兰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著名的“将军之乡”、“铜鼓之乡”、“板栗之乡”和“三乌鸡之乡”。
(二)旅游资源特色分析1 红色旅游资源品味高,特色强,组合优,垄断性强东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全县共有11处革命遗址被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4处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加之秀美的自然风景,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红”、“绿”、“俗”三色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特色。
(1)红色文化,拔群精神。
东兰县是全国最早开始农民革命运动的地区之一,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地,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战斗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地流传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革命事迹,革命文化传统十分深厚。
拔群精神作为东兰红色旅游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东兰人民不屈不挠,渴望自由,渴望和平的坚定理想。
(2)革命摇篮,将军之乡。
东兰是一块革命者为之战斗,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土地,是右江革命的摇篮。
大革命时期,东兰人民跟随韦拔群等革命家举起红旗,拿起钢枪,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人民政权,有2180多名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1600人跟随党中央走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涌现出韦国清、韦杰、覃健、韦祖珍、覃士冕等共和国第一代将军,被喻为“将军之乡”。
(3)风景秀丽,民俗独特,铜鼓文化堪称一绝。
蜿蜒流淌的红水河滋润着东兰这片神奇的绿色土地,这里山水秀丽,民俗独特,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和“青蛙节”,布努瑶的“祝著节”等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且集中反映了东兰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铜鼓是东兰民族文化中的奇珍异宝,东兰被誉为“中国铜鼓艺术之乡”,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 区位优势明显,客源市场广阔东兰县周边是凤山、巴马、南丹、金城江区以及百色市等革命老区,这些区域的红色旅游资源都各具特色,可以很好地做到优势互补,联合发展。
在开发过程中可根据各区资源优势进行旅游区划,变区域优势为整体优势。
2005年东兰县红色旅游被正式纳入《全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总投资达8600万元的《广西东兰列宁岩-魁星楼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方案通过自治区XX局及专家评审验收,为东兰红色旅游开发创造了机遇。
同时,东兰紧邻著名红色旅游城市百色,并处在著名国际旅游城市桂林和广西首府南宁的旅游辐射圈内,客源市场前景广阔。
(三)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东兰县地处革命老区腹地,当地民风纯朴,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发展红色旅游首先会吸引本区临近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自2004年实施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后,东兰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交通条件有了显著提高,加之离著名旅游城市桂林和自治区首府南宁较近,很容易吸引这两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红色旅游具有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而且学生市场具有数量大、出游兴趣高的特点;此外大部分中老年人对历史伟人、历史事件都怀有一份景仰之情,对红色旅游兴趣浓厚;再者企事业单位出于陶冶爱国情操、激发事业心、放松心情的目的,也经常会组织员工出游。
因此,东兰红色旅游开发应该把学生、中老年人和企事业单位作为主要客源市场,在空间范围上首先立足于广西区内,再向国内其他省份拓展。
二、东兰红色旅游开发现状分析(一)旅游开发观念落后,对旅游资源认识不足红色旅游开发最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旅游意识从根本上制约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红色旅游开发不能仅仅局限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外部特征,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所体现的内在精神,游客不单是观赏红色遗址,更多的是获得一种灵魂的洗礼,一种精神的升华,这也是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初衷之一。
因此,在开展红色旅游开发时一定要注意主题精神的提炼与宣传,提升自己的品牌文化。
(二)经济发展水平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相对滞后东兰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旅游开发程度不高。
许多红色旅游景点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环境,都与其光荣的历史地位以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称号不尽相符,削弱了东兰县红色旅游的竞争力,制约了东兰红色旅游的发展。
(三)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旅游高层次专业人力资源不足,管理型人才和高素质导游人员少之又少,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没有经过较为正规、系统的专业培训,导游人员的着装、话语、解说词等没有规范的要求,个别讲解人员甚至满嘴方言。
从业人员素质的低下直接制约着东兰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开发广度较差,缺乏横向联动东兰县周边各类旅游资源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可与东兰优势互补。
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周边各县红色旅游景区区域合作观念不强,缺乏横向联动,各景点大多处于点状开发状况,没有树立红色旅游整体观念,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开发网络,也就难以形成较有影响力的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大大降低了整体竞争力。
三、东兰红色旅游整合开发构想东兰县红色旅游开发主要围绕其拥有的大量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并结合当地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以及充满神秘特色的民俗旅游文化,整合开发出具有东兰特色的“红”、“绿”、“俗”旅游产品。
(一)“拔群精神”主题红色旅游项目“拔群精神”是东兰红色旅游的灵魂所在。
只有抓住了这条主线,利用韦拔群的名人效应才能将东兰的红色旅游品牌做大做强,从而真正实现东兰“大红色旅游”的发展目标。
因此东兰的红色旅游应当将弘扬“拔群精神”主题项目作为中心来发展。
1 弘扬“拔群精神”主题展览会2 韦拔群革命事迹瞻仰游设计旅游线路东兰镇-武篆镇-三石镇-红水河沿岸-凤山县-巴马县-河池市-百色市,线路所涉及地区相关景点均是拔群同志生前战斗过的地方,通过主题游览使游客感受一代革命伟人的革命精神和领袖风采。
3 拔群同志诞辰115周年主题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韦拔群同志生前遗物及塑像,利用各种现代手段展现韦拔群同志的革命事迹,以时间为主线展出韦拔群同志不同革命时期的主题图片。
(二)铜鼓文化主题民俗体验项目东兰的铜鼓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当年鼓王和鼓神在红水河大战怪兽的传说更给铜鼓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根据东兰“大红色旅游”发展理念,将东兰深厚的铜鼓文化融入到大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中去,丰富东兰红色旅游的内容与形式。
1 红水河铜鼓文化园东兰是“世界铜鼓之乡”,红水河沿岸铜鼓文化积淀深厚,原生态铜鼓民俗丰富多彩,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壮瑶铜鼓民俗”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地区。
园内重点建设铜鼓博物馆、博览园和民俗村等项目及配套服务设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铜鼓文化展示区和原生态铜鼓民俗体验区。
2 红水河铜鼓文化民俗景观带灿烂的铜鼓文化在红水河沿岸孕育成长,铿锵的鼓声,神奇的鼓韵,使游客领略到壮、瑶山民优美感人的民族风情。
景观带沿红水河沿岸分布,沿岸主要景点有巴英(兰衣壮族风情村)、周乐(铜鼓文化村)、安娄(铜鼓博物馆)、三弄新村(布努瑶族风情村)、长乐坡豪、板文(红水河第一弯观光摄影基地);隘洞、六汉、坡豪等景区。
3 红水河民俗园东兰民俗文化独特,民族节庆丰富,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和“青蛙节”,布努瑶的“祝著节”等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且也集中反映了东兰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园内可通过大型文艺演出、游客互动参与等形式再现当地民族的各种盛大节日庆祝活动场面。
(三)红色生态休闲观光绿色旅游项目东兰优美的自然山水孕育了韦拔群这位革命伟人,承载了东兰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史;革命伟人的光辉足迹和革命事迹又给东兰的山山水水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东兰红色旅游要想全面发展自然离不开孕育它红色文化的山水文化,红色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的开展正是让游客在纵情于山水的同时,体验那植根于山水的革命精神。
1 红军渡红色旅游区位于东兰县东兰镇的安篓古渡口,因邓小平与红七军曾在这里三渡红水河而得名。
景区内恢复修建当年红军渡河时的古渡口以及渡河所用船只旧貌,使游客感觉置身于此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体会革命烈士为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豪情。
2 “红水河第一湾”景区红水河流经板文峡谷形成的大拐弯,奇伟壮观,堪称“红水河第一湾”。
景区内在峡谷大拐弯处修建大型水景观光平台,在水流较平坦处修建大型水上休闲娱乐设施。
3 红水河沿岸山水风光游沿红水河设计旅游线路巴畴乡一东兰镇一三石镇一隘洞镇一长乐镇一三弄瑶族乡,乘游船观赏沿岸湖光山色。
“情侣山”、“断天崖”、“苏仙岩”、“埃及遗梦”等自然天成,千姿百态;长乐至坡豪段十余公里,小湖泊星罗棋布,湖光、山色、梯田、农舍,一派水乡田园风光。
四、东兰红色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形象是对一个地区主要旅游产品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
旅游形象塑造对旅游地知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十分重要。
根据东兰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将东兰红色旅游总体形象确定为“英雄故里、拔群精神”,各红色旅游区据此确定其分支形象,武篆镇旅游区为“百色起义策源地”、东兰镇旅游区为“右江革命发祥地”、红水河红色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区为“东兰革命运动的母亲河”,共同构成东兰红色旅游形象体系,进行整体推介与宣传。
具体宣传策略有:(1)举办纪念韦拔群同志诞辰115周年大型主题活动,通过对伟人的悼念,弘扬拔群精神,宣传东兰红色旅游整体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2)向每一位购票参观的游客赠送一本介绍东兰县红色旅游资源及韦拔群生平事迹的宣传册;(3)通过广播、报纸、电视、杂志等媒介进行宣传。
建立东兰红色旅游网站,扩大东兰红色旅游在自治区乃至国内外的影响;(4)在通往东兰县各主要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路上竖立坚固而醒目的“英雄故里、拔群精神”的宣传牌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条幅,加深游客对东兰红色旅游品牌的直观印象;⑤通过每年举办重大节事来宣传东兰红色旅游品牌,丰富东兰多元的旅游文化形式,提高旅游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五、结语东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文化赋东兰深厚的文化内涵。
利用红色文化带动绿色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整合东兰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还可以提升东兰整体的旅游文化品位,使其与相邻的中国著名红色旅游城市百色市相呼应,共同打造广西精品红色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