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糖尿病时的穴位
地机穴,专治糖尿病的奇穴2篇

地机穴,专治糖尿病的奇穴2篇地机穴,又称合谷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穴位,位于人体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传统中医认为,按压地机穴会对多种疾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包括糖尿病。
本文将介绍地机穴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了一些其他可能对糖尿病有益的奇穴。
第一篇:地机穴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地机穴是中医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奇穴,被认为具有多种疗效。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地机穴对糖尿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有关,而地机穴恰好可以调节体内气血的运行。
按压地机穴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减少组织缺氧的情况。
同时,地机穴的按压还可以调节体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助于平衡体内的代谢功能。
研究还发现,按压地机穴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地机穴的刺激可以改善这种情况,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
此外,地机穴的按压还可以促进肝脏的糖原合成和葡萄糖的代谢,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虽然地机穴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但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
疗效的达到还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治疗。
第二篇:其他可能对糖尿病有益的奇穴除了地机穴,中医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奇穴,可能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益。
下面将介绍两个常用的穴位。
1. 内关穴:内关穴位于人体手掌掌心处,是一种重要的奇穴。
中医认为,按压内关穴可以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增加能量供给,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血糖水平。
2. 阳陵泉穴: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是一种重要的奇穴。
按压阳陵泉穴可以促进肾脏的功能,增强排尿功能,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
糖针灸治疗糖尿病原理及糖针灸穴位

糖针灸治疗糖尿病原理及糖针灸穴位
糖针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可起到疏通经络,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
糖尿病的中医发病原因是由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脏腑功能受损而成,所以糖针灸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来改善糖尿病症状和预防并发症,适用于二型糖尿病人群的日常理疗保健。
(1)可使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靶细胞受体功能增强,加强胰岛素对糖元的合成代谢及氧化酵解和组织利用的功能,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2)后糖尿病人T3、T4含量下降,表明血液中甲状腺素含量降低,从而减少了对糖代谢的影响,有利于降低血糖。
(3)可使糖尿病人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等血液流变异常指标下降,这对改善微循环障碍,防止血栓形成,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4)能够调整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影响胰岛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有利于糖代谢紊乱的纠正。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传统的糖尿病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人们对辅助疗法的关注度提升,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的针灸治疗,并阐述其疗效及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的针灸治疗原理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原理在于通过调节人体脏腑功能,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改善胰岛细胞的再生能力,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具体来说,针灸可以刺激相关穴位,通过神经反射作用影响胰岛素调节机制,进而调整血糖代谢。
二、糖尿病的针灸治疗方法1. 选取适宜穴位: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选取适宜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足六阳经、足阳明胃经和手太阴肺经等。
这些穴位分布在不同的部位,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改善胰岛素分泌。
2. 刺激方法: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刺激方法多样,包括针刺、电针、艾灸等。
其中,针刺是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将细针插入相应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三、糖尿病的针灸治疗疗效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证实。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通过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提高胰岛细胞的再生能力,调整血糖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针灸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因人而异,效果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反应。
四、糖尿病的针灸治疗注意事项1. 寻求专业医生指导:针灸治疗糖尿病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专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针灸方案,并监测疗效。
2. 配合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糖尿病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而是作为辅助疗法使用。
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同时,仍需按时服用药物,控制血糖水平。
3. 食品调理: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进食高糖高脂食物,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针灸治疗的效果提高。
4. 注意安全卫生:针灸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这四个穴位是治疗糖尿病的,你用好了吗 按摩

这四个穴位是治疗糖尿病的,你用好了吗?
第一颗:然谷穴~有效降血糖
程凯教授介绍:降血糖最常见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其实人体里也自备了二甲双胍,那就是然谷穴。
然谷穴是我国古代记载最早的治疗糖尿病的穴位,属足少阴肾经的荥穴,是肾经气血流经的部位。
【方法】每天晚上洗完脚可以用拇指用力点揉这里,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
坚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第二颗:鱼际穴~除烦解渴
程凯教授介绍:除了然谷穴可以降血糖以外,针对糖尿病“三多”的症状,也各有治疗的穴位。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三多”指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指身体消瘦。
临床上根据症状的不同及病变轻重程度的不同,将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消。
上消跟肺阴不足、肺热有关,表现为多饮的症状,因此应突出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可以掐鱼际。
【方法】每天看电视的时候,用一手食指关节点按鱼际穴,以感觉酸胀为好,两手互相点按。
第三颗:内庭穴~控制食欲
程凯教授介绍:中消跟胃阴不足、胃热有关,表现为多食的症状,因此应突出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可以掐内庭。
【方法】用食指和拇指放在脚面和脚底,上下掐揉内庭穴,可以很好的控制食欲,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口气重、便秘、打呼噜、磨牙、胃火牙痛等。
第四颗:关元穴~解尿多
程凯教授介绍:下消跟肾阴不足、肾虚有关,表现为多尿,因此应突出滋阴固肾,可以按摩关元。
【方法】双手搓热后快速按摩此穴位,可以滋补肾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灸透一大奇效穴,拒绝糖尿病,不做小糖人!

灸透一大奇效穴,拒绝糖尿病,不做小糖人!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症状1、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三多”指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指消瘦。
尿频症状夜间尤甚,类似清水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有烂苹果味。
有的患者呼吸时也可闻到烂苹果味。
有的患者因分泌酸性唾液而发生蛀牙。
2、伴随症状有口渴、疲倦、头痛、失眠、皮肤干燥、瘙痒、坏疽、左侧坐骨神经痛、白内障、视网膜炎、手脚酸麻、神经痛、膝腱反射消失、血压异常、昏迷等。
男性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或淋病。
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不调或严重的阴部瘙痒症。
3、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肺结核、动脉硬化症、肾脏炎,严重者可因肠结核而发生泄泻,最后死亡。
糖尿病的成因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因为胰脏中负责内分泌的胰岛细胞功能减退所致,多发生于喜食肥甘厚腻的胖人,且多发于中年以后,近年来小儿糖尿病多发与摄入高糖分食物有关。
中医将本病称为“消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
很多糖尿病患者称,流很多汗之后出现口渴,口渴就喝一大瓶汽水或可乐等饮料,无形中就摄入了过多的糖分。
总之,摄入过多的糖分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其他发病原因还有过量饮酒、长期服用皮肤病的药物、精神压力过大等。
艾灸治疗糖尿病灸降血糖糖尿病的病人可以用艾灸来治疗,糖尿病时间久了,体内的正气已经不足了,这个时候,用艾灸来扶植体内的正气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还可以治疗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例如糖尿病后的肢体麻木,酸痛,指端肿胀。
用艾灸治疗糖尿病比单纯吃药打针效果好。
单纯药物治疗,停药后病情多有反复,而糖尿病患者灸至正常后停灸,病情基本稳定,临床症状不再出现,所以灸法属治“本”之法。
根据有关资料报道,糖尿病病人如果采艾灸治疗,既能调节胰岛素分泌水平功能,也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功能,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增强体质,明显提高免疫功能。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针灸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中。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内代谢和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帮助控制糖尿病的症状和减轻并发症的风险。
针灸治疗穴位
针灸治疗糖尿病常用的穴位包括:
1. 太冲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减轻糖尿病相关的消化问题。
2. 神阙穴:位于胸骨上突的下方,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血糖水平。
3.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凹陷处,对糖尿病相关的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的中点上一横指之处,可以改善胰岛素分泌,调节血糖代谢。
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糖尿病采用经络触诊和穴位刺激的方法。
常见的治疗
方法包括:
1. 针刺:通过针头的刺激,刺激穴位,并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
统的功能,从而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
2. 电针:在针刺的基础上,加入电流刺激,增强疗效。
3. 灸疗:使用艾叶或其他草药进行燃烧灸热,放在穴位上,以
热熏或灼热的刺激改善糖尿病症状。
针灸治疗的频率和疗程根据病情而定,一般需要经过多次疗程
才能获得明显疗效。
针灸治疗糖尿病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并结合其他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等。
请注意,针灸治疗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医疗手段,对于糖尿
病患者来说,继续定期随访医生是非常重要的。
针灸治疗作为辅助
疗法可以帮助控制病情,但仍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来管理糖尿病。
人体暗藏四味“降糖药”,缓解尿多——关元穴

人体暗藏四味“降糖药”,缓解尿多——关元穴
治疗糖尿病的穴位:降血糖——然谷穴
降血糖最常见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其实人体里也自备了二甲双胍,那就是然谷穴。
然谷穴是我国古代记载最早的治疗糖尿病的穴位,属足少阴肾经的荥穴,是肾经气血流经的部位。
它的位置在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解剖上叫作舟骨粗隆,这个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每天晚上洗完脚可以用拇指用力点揉这里,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
坚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除了然谷穴可以降血糖以外,针对糖尿病“三多”的症状,也各有治疗的穴位。
治疗糖尿病的穴位:缓解烦渴——鱼际穴
上消跟肺阴不足、肺热有关,表现为多饮的症状,因此应突出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可以掐鱼际。
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的荥穴,位于
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具有清肺热,利咽喉的功效。
治疗糖尿病的穴位:控制食欲——内庭穴
中消跟胃阴不足、胃热有关,表现为多食的症状,因此应突出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可以掐内庭。
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用食指和拇指放在脚面和脚底,上下对掐揉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控制食欲,治疗口气重、便秘、打呼噜、磨牙、胃火牙痛等。
治疗糖尿病的穴位:缓解尿多——关元穴
下消跟肾阴不足、肾虚有关,表现为多尿,因此应突出滋阴固肾,可以按摩关元。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是任脉起始穴又是至阴的穴位,双手搓热后快速按摩此穴位,可以滋补肾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养老穴治疗糖尿病疗效不错

养老穴治疗糖尿病疗效不错转帖:来自针灸中国我的山东之行去年有幸看到了“身边有个针灸养老穴的高手”一文。
文中说用养老穴治疗糖尿病疗效不错。
很赞叹又很怀疑;反复看了几遍后,又感觉有点道理,但用中医理论又解不清楚。
为什么那么多糖尿病患者去就诊,而又是复诊的人多呢?带着疑问,今年四月份来到了沂源县张霞糖尿病诊所。
在看贴子的时侯顺便看了,同道对养老穴评价都比较用心;而很详细,在这里就不多讲了。
我是四月十九日从沂水县乘汽车去的沂源,到沂源后人生地不熟,虽然县城不大,找一个张霞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只好到了人民医院,问了几个人后都说不知道,没有办法又去了中医医院;先去了中医针灸科问了一下没有此人。
又去了住院处,说明来意后护士让找一下赵主任,说明来意赵主任很客气地接待了我,就和我讲了她的住处。
这时已是下午两点半,下楼后打的到了张霞大院,下车后,有一位六十多岁的男患者在门口站立,我详细地问了一下他的病情;他如实地告诉我,他已在这里连续治疗了三年了,效果不错。
问张霞时他告诉我在里面,我就去了她的办公室;一进门说明了来意,张霞看了看就很客气地让坐下。
因为去张霞诊所的主要目的是来探讨她针刺手法的,我说我有糖尿病空腹血糖为七点九,同时有并发症出现;我问了几个问题后,她说像我这种情况需要治疗三个疗程,我问一个疗程得多长时间?她告诉我一个疗程三十六天,第一年必须治疗三个疗程,我问在治疗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什么?她说从针灸开使停止一切用药,放开饮食必须吃饱。
同时看了一下她针刺的位置和进针的方向。
因为我在沂水医院还有一个治疗项目必须当天返回;因为时间关系就不能再谈其它事;只好说了一下;乘坐沂源到沂水的最后一趟车返回了住处。
经过反复考虑,这次回山东的计划是半个月。
现在已经在医院做光量子十天了,到张霞处又没有什么结果怎么办?经过一番考虑决定到那儿观察一个阶段再说。
就这样二十一号十点我又去了沂源,这次来不用问人,打的直接去了诊所,来到诊所后张没有上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糖尿病时的穴位
(1)针刺选穴。
针刺治疗糖尿病常用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主穴为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为肺俞、胃俞、肝俞、中脘、关元、神门、然谷、阴陵泉等。
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3~5日。
②主穴为脾俞、膈俞、足三里。
配穴:多饮烦渴加肺俞、意舍、承浆;多食易饥、便秘加胃俞、丰隆;多尿、腰疼、耳鸣加肾俞、关元、复溜;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腹泻加胃俞、三阴交、阴陵泉等。
针刺方法以针刺得气为指标。
当患者对针刺有较强反应时,则留针15分钟,出针前重复运针一次再指压。
上消: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中消:内庭、三阴交、脾俞、胰俞、胃俞;下消:太溪、太冲、肝俞、肾俞、胰俞。
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
针刺方法为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阳经选穴:膈俞、脾俞、足三里。
阴经选穴:尺泽、地机、三阴交、中脘、气海。
针刺方法,两经穴位配合使用,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灸法选穴。
灸法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有:
①承浆、意舍、关冲、然谷(《普济方》)。
②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神应经》)
③承浆、太溪、支正、阳池、照海、肾俞、小肠俞、手足小指尖(《神灸经论》)。
(3)耳针选穴。
耳针治疗糖尿病常选用的穴位有:
①胰、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
针法为轻刺激。
每次取3~5穴,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②主穴为胰、胆、肝、肾、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
配穴为三焦、渴点、饥点。
根据主证及辨证分型,每次选穴5~6个。
针法:捻转法运针1分钟,留针1~2小时,留针期间每30分钟行针1次。
隔日1次,两耳交替,10次为1疗程。
疗效:治疗25例,疗后三多症状减轻,血糖、尿糖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体针
(一)取穴
主穴:脾俞、膈俞、足三里。
配穴:胰穴、地机、阴陵泉、复溜、太溪、三阴交、肺
俞、肾俞、关元、华佗夹脊。
胰穴位置:6~8胸椎旁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每次取2~3穴,可轮流选用。
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十数下再慢按紧提十数下,并结合捻转。
留针30分钟,出针前再行手法1次,出针后指压针孔。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后,再继续下一疗程。
温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阳池、胰俞、三焦俞。
胰俞穴位置:第8胸椎下旁开1.5寸。
(二)治法
主穴均用,取双侧。
先将纯艾条切成1.5~2.0厘米长之艾段,另备鲜橘皮若干,越薄越好,如无鲜橘皮,可用陈皮于温水中泡软后备用。
将橘皮剪成约2×2厘米大小之片块,再从边缘至中心剪一长约1厘米的切口。
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5~2.0寸长毫,液门穴直刺,胰俞和三焦俞略斜向脊柱刺入,施平补平泻手法,针感显着后留针。
然后,将艾条段插在针柄顶端,艾条段顶部与针柄顶部宜平齐,再把剪好之橘皮套进针身贴近皮肤,橘内皮朝皮肤侧,橘皮与艾段间隔
一硬纸片,以防艾火灼伤肌肤。
然后在艾段之下端点燃。
须用泻法者,可吹火助燃,用补法者则令其自燃。
燃尽取针,出针前亦可再施平补平泻手法1次。
每日施针灸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温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胰俞。
配穴:阴虚热盛型加肺俞、胃俞、大椎、合谷,气阴两虚型加肺俞、脾俞、三阴交,阴阳两虚型加脾俞、肾俞、肝俞、三阴交。
(二)治法
穴位常规消毒,选用1.5~2寸毫针针刺,其中阴虚热盛型大椎、合谷针用泻法,胰俞、肺俞、胃俞针用平补平泻法,其他两型皆用补法。
诸穴得气后将艾团轩于针柄上点燃,其中阴虚热盛型大椎、合谷宜助燃,余皆自燃。
燃烧完毕留针20分钟。
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9~10个疗程统计疗效。
艾灸
(一)取穴主穴:分8组。
1、足三里、中脘;2、命门、脾俞、身柱;3、气海、关门;4、脊中、肾俞;5、华盖、梁门;6、大椎、肝俞;7、行间、中极、腹哀;8、肺俞、膈俞、肾俞。
配xue:口渴甚加金津、玉液、内关、鱼际、少府;易
饥加大都、胃俞;多尿加然谷、涌泉、复溜。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1组,配穴随证加配。
主穴一般用隔姜灸法。
艾炷直径为1.5厘米,高2厘米,重0.5克。
鲜姜片厚3~4毫米,直径2厘米。
每穴灸治10~30壮,每次治疗时间约为210分钟。
配穴中,金津、玉液用毫针或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
余穴用艾条作温和灸法。
主穴轮流选组,隔日治疗1次,50天为一疗程。
主穴亦可用黄豆大艾炷作无疤痕着肤灸,但须注意避免烫伤造成的感染。
因感染之后,重者可在以灸痕为中心直径3~5厘米处范围出现溃烂,很难治疗,应严加注意。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胰胆、内分泌。
配穴: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选1~2穴。
第一疗程可用针刺法。
双侧均针,留针30~60分钟。
隔日1次,治疗10次。
第二疗程起,可视症情,改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380高斯强度)压丸法,每次贴敷一侧耳穴,每周2次,左右耳交替,3个月为一疗程。
耳穴压丸
(一)取穴:胰腺、内分泌、交感。
(二)治法:将王不留行籽1粒,置于0.7×0.7厘米的小方胶布上。
取双侧耳穴,在选定耳穴上寻得敏感点后,即贴敷其上,用食、拇指捻压至酸沉麻木或疼痛为得气。
于空腹、餐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测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含量。
(一)取穴:
主穴:分二组。
1、胰胆、缘中、内分泌、肾上腺、三焦、渴点;2、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肺、脾、胃、神门。
(二)治法
二组穴位,第一组用针刺法,第二组用压丸法。
针刺法,取第一组一侧穴位,行常规消毒后,用30号0.5寸毫针缓慢进针,得气后留针1小时,每10分钟捻针1次。
压丸法,将对侧耳廓常规消毒,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第二组穴位上,并按压使之产生酸、胀、痛的感觉.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次.两耳交替针刺和压籽,每周2次,1月1个疗程。
针灸(之一)
本法主要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膀胱病变。
早期有排尿功能障碍及少量残余尿;晚期则可有大量残余尿,并继发尿路感染,甚至肾积水、尿毒症等。
(一)取穴
主穴:分2组。
1、气海、列缺、照海、水道;2、会yin、中膂俞、委阳。
配穴:命门、肾俞、关元。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用一组,交替运用。
肾阳虚衰者可加配配穴。
其中,气海穴及配穴用灸法,余穴针刺。
灸法为艾条灸,每穴以雀啄法灸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采取紧按慢慢提结合捻转之补法,腹背部穴要求向小腹或会yin部放射,而肢体针感,以出现感传为宜。
针灸结合,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一般治疗三个疗程。
针灸(之二)
本法主要治疗糖尿病的另一并发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该病症临床表现多端,几乎遍及各系统,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致残。
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四肢麻木、疼痛、瘫痪,植物神经病变可引起心肌梗塞、神经性腹泻等。
(一)取穴
主穴:肺俞、胰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
配穴:周围神经病变加曲池、阳陵泉;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心俞、内关;慢性腹泻加天枢、公孙。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5穴,据症配加配穴。
其中曲池、天枢穴用灸法,余穴针刺,背俞穴针后亦可加灸。
针刺法为针刺
得气后,予平补平泻之法,留针15~20分钟。
灸法为用艾条灸,作回旋灸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每周3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后继续下一疗程。
穴位电疗
(一)取穴
主穴:中脘、足三里、涌泉。
配穴:气海、太溪。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随症加用。
采用CDJ-b型糖尿病治疗。
治疗时,患者一手握非作用极接治疗仪阴极,另一手握治疗头接阳极。
治疗头放在所选穴位上,非作用极与治疗头处于身体同侧。
根据患者感觉调整频率及强度,使达到麻、胀、跳的感觉。
每穴刺激4分钟,每日1次,30次为一疗程,每例均做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