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三高的特效穴位
高血压的中医痛点按摩疗法

高血压的中医痛点按摩疗法高血压,又称为"健康杀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大量的患者。
传统中医疗法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失调有关。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中医提出了许多有效的疗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痛点按摩疗法,帮助人们改善高血压症状。
中医痛点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人体的特定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舒缓身体紧张情绪的疗法。
这种疗法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众多疾病,其中包括高血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高血压痛点按摩疗法。
首先,我们介绍的是“风池穴按摩法”。
风池穴位于人体的颈背部,当人体内部阴阳平衡失调时,这一穴位往往会出现压痛感。
在按摩风池穴之前,我们需要先将手指沾湿,以便按摩更加顺畅。
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风池穴2至3秒钟,之后松开。
这个动作可以重复几次,旨在刺激风池穴,促进血液流通。
其次,我们介绍的是“内关穴按摩法”。
内关穴位于人体的手腕背侧,位于两个肌腱之间。
按摩内关穴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只需用大拇指在内关穴位上旋转按摩,持续1至2分钟。
此举可以帮助舒缓紧张情绪,并促进血压回归正常水平。
接下来,我们介绍的是“太澎穴按摩法”。
太澎穴位于人体小指掌侧、第四腕横纹的中点。
按摩太澎穴有利于降低血压,提高血液循环。
按摩时,用大拇指指腹按压太澎穴位,力度适中,每次持续1至2分钟。
最后,我们介绍的是“涌泉穴按摩法”。
涌泉穴位于人体的足底,前脚掌凹陷处。
按摩涌泉穴有助于疏通经络,提高体内的气血循环。
按摩时,可以用手指在涌泉穴位周围来回揉搓,并适当施加一定的按压力度,每次持续1至2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痛点按摩疗法需要由专业人员指导并操作。
在进行按摩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的中医师。
此外,按摩疗法应搭配其他辅助手段,如饮食控制、适度运动等,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痛点按摩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改善高血压症状的方法。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紧张情绪。
地机穴,专治糖尿病的奇穴2篇

地机穴,专治糖尿病的奇穴2篇地机穴,又称合谷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穴位,位于人体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传统中医认为,按压地机穴会对多种疾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包括糖尿病。
本文将介绍地机穴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了一些其他可能对糖尿病有益的奇穴。
第一篇:地机穴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地机穴是中医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奇穴,被认为具有多种疗效。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地机穴对糖尿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有关,而地机穴恰好可以调节体内气血的运行。
按压地机穴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减少组织缺氧的情况。
同时,地机穴的按压还可以调节体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助于平衡体内的代谢功能。
研究还发现,按压地机穴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地机穴的刺激可以改善这种情况,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
此外,地机穴的按压还可以促进肝脏的糖原合成和葡萄糖的代谢,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虽然地机穴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但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
疗效的达到还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治疗。
第二篇:其他可能对糖尿病有益的奇穴除了地机穴,中医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奇穴,可能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益。
下面将介绍两个常用的穴位。
1. 内关穴:内关穴位于人体手掌掌心处,是一种重要的奇穴。
中医认为,按压内关穴可以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增加能量供给,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血糖水平。
2. 阳陵泉穴: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是一种重要的奇穴。
按压阳陵泉穴可以促进肾脏的功能,增强排尿功能,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
人体穴位及相关疾病特效穴歌(图解)

人体穴位降压歌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
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调制更年期歌女人最怕更年期,烦躁失眠性欲低;症状全由阴虚致,六味逍遥能补益。
高血压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

高血压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高血压,又称为“万病之源”,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它对人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的。
针对高血压患者,中医有一种疗法——穴位按摩,能够帮助调节气血运行,缓解高血压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穴位按摩疗法,帮助患者减轻高血压症状。
1. 鱼腰穴鱼腰穴位于手掌心与拇指基底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鱼腰穴可以舒缓心火旺盛引起的症状,如头晕、失眠、健忘等。
取一个舒适的姿势,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鱼腰穴,每次按压5-10秒钟,每天按摩2-3次。
2.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当拇指与食指弯曲时的凹陷部位。
按摩合谷穴能够促进心脾经络的气血流通,缓解高血压所引发的眩晕、头痛等症状。
使用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按压合谷穴,每次按压5-10秒钟,每天按摩2-3次。
3.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太冲穴能够调节肝脾经络,改善高血压引起的胸闷、失眠等症状。
使用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每次按压5-10秒钟,每天按摩2-3次。
4. 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与掌指腱之间,两根长手指按在一起时处于的凹陷部位。
按摩内关穴可以帮助调节水液代谢,缓解高血压引起的水肿、眩晕等不适症状。
使用拇指指腹按压内关穴,每次按压5-10秒钟,每天按摩2-3次。
5.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当头颈后仰时感觉到的凹陷处。
按摩风池穴可舒缓颈部紧张,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痛、脑疲劳等症状。
使用食指指腹按压风池穴,每次按压5-10秒钟,每天按摩2-3次。
6.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背部,当头部伸直时,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方凹陷处。
按摩大椎穴有助于舒缓颈背肌肉紧张,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心悸等症状。
使用拇指指腹或中指指腹按压大椎穴,每次按压5-10秒钟,每天按摩2-3次。
通过按摩上述穴位,可以刺激和调节相应的经络和脏腑,达到舒缓高血压症状的效果。
但是,在进行穴位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开肿瘤、出血、损伤等部位;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可用力过猛;按摩时间切勿过长,避免引起不适;在按摩前后要保持双手清洁。
降血压穴位操作方法

降血压穴位操作方法降血压的穴位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按摩和按压特定的穴位,以达到调节血压的目的。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以及其操作方法。
1. 太渊穴:位于大腿内侧髌骨上方凹陷最低点。
用拇指按压该穴位,每次持续按压2-3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2. 曲池穴:位于手臂内侧,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的凹陷处。
使用拇指按压该穴位,每次按压1-2分钟,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3. 劳宫穴:位于手心正中央,两掌合十字交叉的地方。
用对拇指进行按摩或按压,每天数次,每次按摩1-2分钟,可以舒缓紧张情绪,降低血压。
4. 丰隆穴:位于手臂外侧,当肘弯屈曲时,肘尖凹陷处。
用拇指按压该穴位,每次按压1-2分钟,可以调节血压,舒缓肩颈肌肉紧张。
5. 冲阳穴:位于两腿之间,胫骨突出的凹陷处。
用拇指按压该穴位,每次按压1-2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稳定血压。
6. 翳风穴:位于大腿外侧,距膝盖髌骨上方三横指宽处。
用拇指按压该穴位,每次按压1-2分钟,有助于调节血压,缓解头痛眩晕。
除了按摩和按压穴位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补充调节,包括运动、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的调整:1. 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对降血压有明显的效果。
2. 饮食:控制摄入盐分的数量,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钾、镁等元素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豆类等。
此外,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也有助于降低血压。
3. 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坐姿,定期活动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睡眠质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不吸烟、限制饮酒也是降低血压的重要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降低血压是一个辅助方法,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和医生的指导。
如果血压持续升高,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另外,孕妇、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在按摩穴位时应慎重,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总结起来,通过按摩和按压特定的穴位,结合运动、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按摩6个穴位可以轻松降血糖

按摩6个穴位可以轻松降血糖1、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三寸的位置,在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同时调理肝、脾、肾这三个内脏器官,可以起到补阴的作用。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围,病因就是阴虚,所以,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就可以起到降血糖的功效。
方法:只需要用大拇指轻轻按摩就可以,先用手指向下压,然后再放开,重复按揉50~100次即可。
2、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腓骨与胫骨之间。
这个穴位在肌肉上,膝盖骨下面有两个凹陷,外面的凹陷叫“犊鼻”,犊鼻穴下三寸(四根手指宽度)的位置,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其归属于足阳明胃经,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方法:按摩足三里穴对于缓解高血糖,以及糖尿病并发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大家平时手握空拳叩击即可,每次100下。
3、劳宫穴该穴位位于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中指尖下。
方法:按摩手法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3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可借助小木棒、笔套等钝性的物体进行按摩。
4、关元穴仰卧位,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先找到肚脐,再用手掌向下比四横指宽的位置,即是该穴。
该穴属任脉,是足三阴与任脉相交会的穴位,有强身壮体、补肝肾之精的作用,是重要的保健穴位。
关元穴主要适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也适用于血压偏高的糖尿病患者。
方法:站立,双手叠压,放在关元穴上,先顺时针按揉20~40次,再逆时针按揉20~40次。
每天饭后半小时或者临睡前半小时开始按摩最佳。
5、内关穴、合谷穴糖尿病患者多有乏力,免疫力低下,胃肠运动失常等症,故适合选用此穴。
同时配合内关、合谷穴一起按摩,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并发症。
方法:可随时随地按揉,每次按揉次数为100~200次,当感觉到酸胀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
每周按摩3次以上。
降血压有四个特效穴位

降血压有四个特效穴位——不花一分钱您不妨一试古医指针点穴疗法,就就是以指代针,意气相合,意到气到,以祛其疾。
也就就是说用意念与自己身体内家功(也叫内含功)得功法,最后用气到达指尖,针对经络与穴位祛病。
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控制得同时,辅以穴位按摩,效果更佳。
1.降血压得穴位:大脚趾得第一个指节与第二个指节得连接处,就就是脚趾窝上(见上左图),就是人体上最敏感得降压反射区,只要用力点按5分钟以上就有明显得降压效果。
下图为足底反射区图:2、大脚趾得外侧(颈椎反射区),只要用力点按5分钟以上就有明显得降压效果。
3、还可按耳朵内侧得降压沟,如果血压高得人,按着这里就有跳得感觉,等这里不跳了,血压就降下来了。
这个穴位要10-20多分钟就能见效。
可以作为平时得降压保健按。
力度适中就行,只要每天按上20分钟,一般坚持一周血压就能降得很好了。
4、降压操金刚指(张双振老师得独门降压方法):用大拇指尽量搓动您得小指、无名指、中指与食指,由小指根到小指、无名指、中指与食指指尖,再到食指、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得指根,要用力搓动,刚开始一个手都不习惯,搓动得时候不仅好酸,您转个十几圈,可能三五圈,您会觉得手出汗了,重点在手心那块儿出汗。
这就是为什么呢?掌心实际就是心包经上得劳宫穴,劳宫穴就是排解心脏内部得毒素用得。
如果就是在经常做降压手指操,就等于就是在排解心脏内部得毒素。
您可以摸摸出得汗肯定就是黏汗。
黏汗就就是心脏里身上得毒气,所以常年坚持,对血压调节会有非常好得效果。
还可以按摩手背上得血压反射区:5、饭后一根香蕉,既降血压又防中风有得病人为了控制好血压,一直坚持清淡饮食得习惯,盐也不多吃。
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实在忍不住了,时不时就会开开荤,弄点美味佳肴,这样,盐吃得多了,血压也就不怎么稳定了。
有没有两全其美之法呢?这里有一偏方:每日吃了咸东西后,再吃一根香蕉。
这样既可以享受口福,又能保持血压稳定了。
人们只知道香蕉能通便,却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有辅助降血压得功效。
辅助降血压、降血糖,都有穴位帮大忙!

辅助降血压、降血糖,都有穴位帮大忙!高血压患者,须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但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导致情绪激动、血压升高,而未能及时服药时,我们应怎样缓解症状、迅速降低血压呢?没错,本期我要教大家的正是巧用穴位降血压。
一、按人迎穴刺激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古代医籍中早有记载,如《灵枢.寒热》篇云:"阳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所谓阳逆头痛即指肝阳上逆而引起的头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原发性高血压头痛。
人迎穴属足阳明胃经,又位于颈部的重要位置上,为足阳明经脉气所发,刺之有疏通阳明经气、平降气血之效。
同时,人迎又为胆经与胃经的交会之穴,有泻肝胆之热、平肝降逆、熄风潜阳的作用。
衣领综合征可导致晕厥现在,许多人喜欢购买高领衣服穿,但值得提醒的是,一定要买适合的高领衣服穿,否则"衣领综合征"有可能侵袭你。
"衣领综合征"俗称"衣领病",医学上称为"颈动脉窦综合征"。
这种病症大多是由于高领或领带过紧压迫颈动脉窦引起的。
人体的颈动脉窦内有特别的感觉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器,由于衣领太高、太硬,或衣扣、领带紧束、项链压迫,都会使颈动脉窦忽然受压,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压快速下降和心率减慢,脑部供血减少,出现头痛、头晕或晕厥的现象。
按压人迎穴有效降压颈动脉窦能够迅速调节人体的血压,而人迎,就在颈动脉窦的前面,所以按压人迎穴,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
当然,这是高血压病临时救急的方法。
关键还是要注意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例如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注意运动,适当减肥;起居有常,生活规律;饮食以低脂肪、低胆固醇为主;多吃含碘和维生素C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限制食盐的摄入量等。
按摩人迎穴降压的方法取坐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放松伸开,分别放于两边颈侧,食中两指指腹紧贴皮肤,于人迎穴自上而下单方向分推,同时,无名指与小指亦分推面颊部,力量轻缓、柔和、均匀、以5~8次为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三高的特效穴位
现在的“三高”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吃出来的病,饮食无节呀。
讲到这里,再拆一个字——【活】,“千口水为活”,意思是说人离不开水,一旦缺少就有病症。
比如我们现在说的糖尿病,中医古书称消渴病,甲骨文就有记载,是说身体里缺乏津液(水),所以尿液里糖分多,现在形象地叫糖尿病。
还是吃出来的毛病。
再说运动,现代人都很注重。
华佗说,动则谷气消,但不宜及。
意思就是生命在于运动,但不能做得太过,明明身体吃不消还要做运动,就不合适了。
中医讲究调养,即使先天条件不好,后天调养得好,一样长寿。
吉老说他的朋友,老两口一位105岁,一位108岁,都是因为善于调养,长期练太极拳,想得开,能吃能喝睡得香。
简单易行的中医养生锻炼方法,可以健神养脑,名叫“敲三关”。
用十指尖有节奏地轻敲3个穴位,最初每次敲36下,然后加到99次。
敲的时候一定要静心、闭眼,舌头抵上颌,心里只默念数字。
第一关是敲头顶的百会穴
第二关是敲太阳穴
第三关是敲风池穴(脖后发际线下)。
降压穴
定位: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解剖: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
原则: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
功能: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兴奋镇静。
主治: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偏瘫。
降糖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的下1/3。
局解:指浅屈肌,深层有指身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左右交替。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
对于久病体虚重症病可采滞针
能少吃一口就少吃一口,人就有命了。
“宁可少吃一口”就是饮食有节。
现在的“三高”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吃出来的病,饮食无节呀。
讲到这里,再拆一个字——【活】,“千口水为活”,意思是说人离不开水,一旦缺少就有病症。
比如我们现在说的糖尿病,中医古书称消渴病,甲骨文就有记载,是说身体里缺乏津液(水),所以尿液里糖分多,现在形象地叫糖尿病。
还是吃出来的毛病。
再说运动,现代人都很注重。
华佗说,动则谷气消,但不宜及。
意思就是生命在于运动,但不能做得太过,明明身体吃不消还要做运动,就不合适了。
中医讲究调养,即使先天条件不好,后天调养得好,一样长寿。
吉老说他的朋友,老两口一位105岁,一位108岁,都是因为善于调养,长期练太极拳,想得开,能吃能喝睡得香。
简单易行的中医养生锻炼方法,可以健神养脑,名叫“敲三关”。
用十指尖有节奏地轻敲3个穴位,最初每次敲36下,然后加到99次。
敲的时候一定要静心、闭眼,舌头抵上颌,心里只默念数字。
第一关是敲头顶的百会穴
第二关是敲太阳穴
第三关是敲风池穴(脖后发际线下)。
工作间隙,不妨坚持做做,时间长了,保准精气神好,耳鸣脑晕也不会有了,对预防高血压也非常有效。
吉老提醒,敲敲打打的功夫,就是活血,流水不腐的道理,一定要坚持。
中医是辨证论治,和西医有很大不同。
就像挑西瓜,中医是敲一敲、听一听、压
一压,西医的方法则很直接:切开看。
两者都能挑到好西瓜,中医的优势在于保持了整体,西医的优势在于判断准确。
在挑西瓜的时候,人们通常不愿意用切开的方法,因为空气、微生物都进去了,切开的西瓜很快就会坏掉。
降压穴
定位: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解剖: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
原则:交替取穴
特点: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
功能: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兴奋镇静。
主治: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偏瘫。
降糖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的下1/3。
局解:指浅屈肌,深层有指身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左右交替。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
对于久病体虚重症病可采滞针
功能:益气提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气,降糖,降脂,降压,降酶,消炎,镇痛,镇静。
扩张冠状动脉,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酯,高血糖。
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骨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痛,胃癌,胃溃疡,膈肌痉挛,神经衰弱,低血压,失眠等。
按语:从中医心理学观点认为糖尿病属于心理性疾病范畴。
从大量的病因学调查90%以上的病人却有一定的环境诱发因素。
此穴从中医角度讲具有理气,益气,活血,却瘀之功效。
临床多以平衡针灸为主配合平衡火罐,平衡推拿,综合治疗糖尿病。
要求合理调节饮食,减少病人并发症发生。
此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
对糖尿病合并的脑血管病,冠心病,白内障,颈肩腰腿通,痛风,还必须配合相应穴位综合治疗。
歌诀:降糖穴位前臂下,正中神经必须扎,配穴胃痛腹痛穴,降脂降糖与降压。
(3寸毫针针尖向上成45度角斜刺2寸左右)
【降糖穴】:胰俞。
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
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降脂穴】:丰隆。
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
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常用的【降脂穴】位及按摩方法有:解溪穴此穴位置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点处。
用手指尖在穴位上一压一放,做60次,可清胃热,除腹胀,治便秘。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髌韧带外侧向下3寸,胫骨向外1横指处。
每天点按
15分钟。
如果穴位周围有硬结,则要慢慢揉散。
此穴能补益气血,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胃肠运动功能。
揉按曲池、手三里曲池穴位置在屈肘位,时横纹桡侧尽头处。
按揉【手三里】穴在曲池穴向下2寸处。
每穴按揉3~5分钟,以有酸胀感时为度。
能治疗腹部胀痛,呕吐,腹泻,便秘等。
掐按【内关】此穴位置在手掌腕横纹中点向上2寸处,每次掐按15分钟,左右手相互掐按。
有和胃降逆,理气消胀的功效。
推擦【三阴交】此穴在足内踝高点向上3寸,小腿内侧正中处。
推擦方向由下向上,共推60次,可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胀。
搓擦小腿坐位,抬起一侧小腿,将两手掌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面,反复上下搓擦小腿2分钟,再前后用力搓擦小腿1分钟。
换另一退再做,手法同前。
小腿处有脾经、胃经、肾经、膀胱经、胆经、旰经等与消化功能相关的经络,搓擦此处,可以疏通经络,激发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胃肠排出消化残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