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勾稽关系

什么是勾稽关系勾稽关系,是指相互间存在一种可检查验证的关系。
勾稽关系是会计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常用的一个术语,它是指某个会计报表和另一个会计报表之间以及本会计报表项目的内在逻辑对应关系,如果不相等或不对应,这说明会计报表编制的有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公司发了 1000 的薪资给 A,那么 A 就会有 1000 的收入,这两者间可互相验证,互相勾稽,就是勾稽关系了。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固定资产净值要等于固定资产原值扣除累计折旧,这就叫做对应关系或叫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和损益表的净利润它们之间也有对应关系,即用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末数扣除年初数,应该等于损益表的净利润的累计数。
还有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应该等于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的期末数扣除期初数(假定没有现金等价物的数额),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些都叫对应关系、逻辑关系和勾稽关系。
勾稽关系分配勾稽关系是通过设置报表项目间的比较公式,来核对项目数据、检查报表的正确性,它可以用于表间审核,也可以用于项目差异审核,可以审核所有的组织机构的报表;勾稽关系实现的功能点主要有:1、增加勾稽关系前置条件,只有报表满足前置条件时,才进行勾稽关系检查2、勾稽关系分为合法性和合理性检查。
必须通过合法性勾稽关系的报表才能上报,而合理性检查不通过时,仍可以上报或加批注后可以上报。
3、勾稽关系分配到模板,使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可分别适用不同的勾稽关系检查勾稽关系的类型概括会计报表的勾稽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平衡勾稽关系。
资金平衡表分左右两方,一方反映资金占用,另一方反映资金来源,两方必须保持平衡。
(2)对应勾稽关系。
根据复式记帐法对每项经济业务用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帐户中登记,表明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以及相互对应关系固定不变。
(3)和差勾稽关系。
报表中的有些勾稽关系表现为一个指标等于其他几个指标的和或者差。
(4)积商勾稽关系。
试论“三大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ACCOUNTING LEARNING117试论“三大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文/王厚意摘要:在企业日常会计事务中,以会计核算文件为依据的会计报表能够在总体上反映企业一段时间内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
其中,反映资产负债情况、财务变动情况以及收益损失情况是会计报表中的三张主表,也就是“三大会计报表”。
全面准确地掌握会计报表中信息的要求就是要充分理解“三大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文章对“三大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分析,从而对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理解使用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会计报表;勾稽关系;资产负债;现金流量会计报表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勾稽关系,它们互相独立,并且内容信息互补,从而呈现出更加全面的财务信息。
报表使用人员可以将“三大会计报表”联合起来使用,从而得到更为精确地反映实际情况的信息。
“三大会计报表”在传统意义上的理解说是每一张报表都呈现出不同方面的财务信息,反映企业单位经营状况。
三大会计报表之间相互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但它们的制作方法、基础和原理等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文章以一种较为新颖的方式,论述“三大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并确保其论述方法逻辑严密性。
一、会计报表中三张主表的关系提供一段特定时间内价值存有量的主表是资产负债表,它也叫做存量报表。
流量报表则是另外两张主表,报表内容衡量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存量变化,即它们衡量流量大小,一是现金流量表,二是收益损失表。
其中,呈现企业单位资产负债中股份持有者权利、利益变化的是收益损失报表;而资产负债中现金变化的部分则是编制在现金流量表中。
上述三张报表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简单,举例来说,如果企业单位没有对现金进行分配,同时投资的资金没有增加或是减少,关系可以理解如下: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或是末期的现金金额减去初期的现金金额,所得的结果即是现金净流量;收益则可以用此阶段时间内的收入减去支出或是末期的股东权益减去初期的股东权益得到。
会计之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勾稽关系

一、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
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等。
在会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前三项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
但是从调查程序上还是应予以必要
的关注。
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
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大大
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
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
存在产能和能源消耗支撑。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
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
的期初数。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三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三者之间的钩稽关系有:(1)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2)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净增加(3)利润表中的净销货额-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4)资产负债表中除现金及其等价物之外的其他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加(减少)额=现金流量表中各相关项目的减少(增加)额。
一、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
二、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等。
在会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前三项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
但是从调查程序上还是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
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一折旧费”的合理性。
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产能和能源消耗支撑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
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勾稽关系是否合理。
一般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包括的内容大多与“货币资金”口径一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X(1+17%)+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增加额)X(1+17%)+预付账款增加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
勾稽关系是什么意思

勾稽关系是什么意思对照关系是指会计账簿和报表中有关指标和数字之间的必然联系,可以相互参照和验证。
注意勾对关系,有利于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概括会计报表的勾稽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平衡钩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分两面,一面反映资金占用,一面反映资金来源,两面必须保持平衡。
(2)对应的钩稽关系。
根据复式记账法,每一笔经济交易都以相等的金额登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这表明资金流动的来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
(3)和与差的关系。
报表中的一些勾对关系表明,一个指标等于其他指标的和或差。
(4)积与商的关系。
报表中的一些勾对关系显示,一个项目等于其他几个项目的积或商。
(5)动静勾稽关系。
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等为“动态表”而资金平衡表为“静态表”。
“静态表”与“动态表”所反映的某些指标具有一致性,由此在报表中形成勾稽关系。
(6)补充钩稽关系。
对于报告中反映的部分指标,为了解其详细的核算数据和计算依据,增设项目或表格进行补充说明。
报表之间的勾对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报表内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
例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静态平衡关系,“收入-费用=利润”的动态平衡关系,以及某项目数值与所属的各明细项目合计数的平衡关系等。
这些基本的勾稽关系,是报表编制者判断报表编制是否准确的最基本的衡量标准。
2.财务报表与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同利润表的表间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利润表的未分配利润项,因为,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报表,而利润表是一个时期报表,两个不同时点之间就是一段时期,这两个时点上未分配利润的差额,应该等于这段时期内未分配利润的增量。
所以,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年初数、年末数分别与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相等。
资产负债表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现金流量表最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
报表勾稽关系公式

报表勾稽关系公式报表勾稽关系公式是财务会计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检查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
通过使用报表勾稽关系公式,会计人员可以确定报表中的数据是否正确填写,以及是否存在错误,从而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资产负债表勾稽关系公式:1.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表示了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平衡关系。
资产总额是公司拥有的所有资源,负债总额是公司所欠的债务,而所有者权益是公司剩余资产。
根据这个公式,资产总额必须等于负债总额加上所有者权益。
利润表勾稽关系公式:1.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润:这个公式表示了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利润。
营业收入是公司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而营业成本是公司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成本。
根据这个公式,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等于毛利润。
2.毛利润-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这个公式表示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总利润。
毛利润是企业从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中所获得的利润,而营销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
根据这个公式,扣除各项费用后获得的剩余利润即为利润总额。
现金流量表勾稽关系公式: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这个公式表示了公司经营活动中收到的现金流入情况。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是公司通过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所收到的现金,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包括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其他收入。
根据这个公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加上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2.支付的各项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这个公式表示了公司经营活动中支付的现金流出情况。
支付的各项现金是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支付的各项费用和成本,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是公司在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时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包括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其他支出。
三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三者之间的钩稽关系有:(1)损益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2)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净增加(3)利润表中的净销货额-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4)资产负债表中除现金及其等价物之外的其他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加(减少)额=现金流量表中各相关项目的减少(增加)额。
一、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
二、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等。
在会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前三项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
但是从调查程序上还是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
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
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产能和能源消耗支撑。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
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勾稽关系是否合理。
一般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包括的内容大多与“货币资金”口径一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1+17%)+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额)×(1+17%)+预付账款增加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
浅析三个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浅析三个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勾稽关系是什么?勾稽关系是编制会计报表时常用的术语,它是指某个会计报表和另一个会计报表之间以及会计报表项目的内在逻辑对应关系,如果不相等或者不对应,这说明会计爆表的编制有问题。
三个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是什么?三个财务报表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个表也是每家企业最重要的报表了,对公司做账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三个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勾稽关系是编制会计报表时常用的术语,它是指报表间的内在逻辑对应关系,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
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等。
在会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前三项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
但是从调查程序上还是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
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
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产能和能源消耗支撑。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
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勾稽关系是否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一、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
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基本勾稽关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等。
在会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前三项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
但是从调查程序上还是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二、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
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合理性。
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产能和能源消耗支撑。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
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三、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勾稽关系是否合理。
一般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包括的内容大多与“货币资金”口径一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1+17%)+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额)×(1+17%)+预付账款增加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