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中化学课标试题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填空题。
1.2.要载体。
3.础。
4.5.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6.7.8.9.10.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培养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化学的志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
要的学生,拓展化学视野,深化对化学科学及其价值的认识。
径。
块。
列,旨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
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诊断和发展功能。
二、名词解释。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
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3.(6 分)已知 (b)
、(d)
、(p)
的分子式均为 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b 的同分异构体只有 d 和 p 两种
B.它们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它们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 c(Fe3+)=1.0×10﹣5,此时是否有 Mg3(PO4)2 沉淀生成? (列
式计算)。FePO4、Mg3(PO4)2 的 Ksp 分别为 1.3×10﹣22、1.0×10﹣24 (6)写出“高温煅烧②”中由 FePO4 制备 LiFePO4 的化学方程式 。
第 2 页(共 14 页)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理综试题及答案(化学)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2017年高考课标卷II化学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II 卷理综化学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0.1mol·L -1 NH 4Cl 溶液中,NH 4+ 的数量为0.1N A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A .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氧化碳B .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 .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 . 甲烷与氯气在光源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 2SO 4—H 2C 2O 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 3++3e -=Al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12.改变0.1mol·L -1二元弱酸H 2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理综试题及答案(化学)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 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2017版高中化学新课标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2017版高中化学新课标训练题及参考答案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本次测试共分为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下对于研究新课标后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描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高中化学课程应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B.化学课程内容应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C.教学应重视“素养为本”D.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应基于“三维”目标2.以下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哪一个是错误的?A.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研究而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B.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D.是针对选修化学的学生提出的素养要求3.以下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描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是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B.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C.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制定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D.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方面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4.以下对于学业质量的描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B.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C.每一级水平依据侧重的内容将其划分为五个条目D.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研究后的学业成就表现5.以下对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组成与性质的描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B.必修课程为全修全考课程C.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选修必考课程D.选修课程为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课程6.以下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描述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必修课程共有五个主题B.选择性必修课程共有三个模块C.选修课程共有三个系列D.《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属于校本化学课程7.以下对于必修模块变化的描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必修的学分没变,仍然是4分B.将化学1、化学2中的6个主题整合为5个主题C.每个主题的内容从“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个方面呈现D.对学生应完成的化学实验作出了具体要求8.以下对于必修课程主题的描述中,哪一个不属于必修课程?A.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B.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C.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D.化学与社会9.对于选修化学的学生来说,以下哪些内容可以不修?A.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B.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C.系列3:有机化学基础D.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学科10.关于新课标学分设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理综试题及答案(化学)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1卷理综试题及答案(化学)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K39 Ti 48 Fe 56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 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化学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说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简称新课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老课标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学习新课标后对课程基本理念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设罝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B.选择能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C.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D.倡导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2.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以下认识中有误的是A.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B.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严重组成部分C.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详尽体现D.是针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提出的素养要求3.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详尽要求B.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C.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D.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方面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4.关于学业质量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B.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C.每一级水平依据侧重的内容将其划分为5个条目D.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5.有关高中化学新课程组成与性质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B.必修课程为全修全考课程C.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选修必考课程D.选修课程为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课程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必修课程共有5个主题B.选择性必修课程共3个模块C.选修课程有3个系列D.《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属于校本化学课程7.关于必修模块变化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必修的学分没变,仍然是4分B.由化学1、化学2中的6个主题整合为5个主题C.每个主题的内容从“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个方面呈现D.对学生应完成的化学实验作出详尽要求8.必修课程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其中不属于必修课程的主题是A.多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B.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C.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D.化学与社会9.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来说,以下内容可以不修习的是A.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B.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C.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D.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学科10.关于新课标学分设置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必修课程共4学分B.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学分C.选修课程每修习完成10学时可获得0.5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D.修习完高中化学课程最多可得14学分11.对高中学生修习化学所得学分分布要求合理的是A.高中毕业不高考:0~4学分B.高中毕业高考但不选考化学:不少于4分(必修)C.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化学:不少于10分(必修+选修)D.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化学:不少于6分(选修性必修+选修)12.高中学生修习化学学科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选考政治学科的学生:只修习必修课程B.选考化学学科的学生:修习全部高中化学课C.选考地理学科的学生:修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D.选考历史学科的学生:只修习选修课程13.高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化学学科在流程上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高中毕业不高考:只选修化学校本课程B.高中毕业不选考化学学科:必修→选修C.高中毕业选考化学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D.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14.关于有机化学以下内容对高中毕业生不作整体要求的是,A.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B.能书写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能说明多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能结合详尽的污染问题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D.能描述和分析烃类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严重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5.以下要求与新课标要求不一致的是A.全体学生:了解第三周期元素的递变规律B.全体学生:确凿书写钛元素电子排布式C.选考化学的学生:能结合实例描述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规律D.选考化学的学生:能从原子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和族的划分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小题2分,计30分。
每小题有2~4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多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
)1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特征等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B.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例外层面创造物质C.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D.是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严重载体17.新课程内容从“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个方面呈现,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内容要求”属于输入性要求,是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B.“学业要求”属于输出性要求,是学生学习应达到的学业质量要求C. “教学提示”是为了达到“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给教师提供的参考D. “学业要求”是学业评价、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18.关于新、老课标在课程目标设定的描述正确的是A.老课标是以“三维”目标方式设定课程目标B.新课标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个方面设定课程目标C.老课标是用行为动词来表述课程目的水平层次D.新课标是以行为动词与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表述课程目标的水平层次19.关于学业质量与考试评价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应达到的合格要求B.学业质量水平4是选考化学的学生应达到的学业要求C.学业质量水平4是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D.学业水平2是化学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20.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B.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C.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D.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21.理解新课标关于学生在高中阶段修习的学分要求有误的是A.高中毕业:不少于4学分B.高中毕业不选考化学:不少于6学分C.高中毕业选考物理:不少于8学分D.高中毕业选考化学:不少于10学分22.关于科学探究的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B.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或建构模型、形成结论及交流评价等核心要素C.科学探究的严重性在于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D.化学实验是探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严重途径23.按新课标内容要求,以下内容属于必修课程修习的是A.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B.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C.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D.了解盖斯定律及其简单运用24.关于电化学的以下内容对选考物理的学生不作要求的是A.能辨识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B.能利用相关信息分析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C.能利用电化学原理解释金属腐蚀现象,选择并设计防腐措施D.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和电解池,书写相应的电极反应式25.关于化学反应的以下内容在必修模块不作要求的是,A.能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多见的氧化还原反应B.多见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能举例说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D.一定条件下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26.关于化学平均的以下内容在必修模块不作要求的是,A.能从正、逆反应速率变化描述化学平均状态B.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均C.化学平均移动方向的判断D.依据化学平均移动原理和化学动力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的适合适条件27.以下内容是修习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A.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能认识多见的化学仪器属C.能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实施实验方案,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D.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28.以下实验是选考物理的学生必做的实验是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探究影响化学平均移动的因素C.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D.氯气的性质实验29.以下关于化学计算的内容对不选考化学的学生不作要求的是A.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简单计算B.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焓变、平均常数、转化率的简单计算C.关于溶液pH的简单计算D.多见酸碱盐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30.与化学键相关的以下内容是修习必修课程应达到的学业要求的是A.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B.能基于化学键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C.能利用电负性判断共价键的极性D.能用化学键解释离子化合物、配合物、金属等物质的某些典型性质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31.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五个方面?请详尽说明其中一方面的内涵。
32.新课标比老课标相比较有哪些变化?33.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说明:实例主要从熟悉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多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方面选取,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优良的实验工作习惯。
四、教学案例(25分)以“氧化还原反应”(必修)第1课时为例写一篇“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提示:①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育,要注意依据内容特征确立“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②教学设计案从内容分析、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与评价思路、教学流程和案例说明五个方面设计)。
个人工作业务总结本人于2009年7月进入新疆中正鑫磊地矿技术服务无限公司(前身为“西安中正矿业信息咨询无限公司”),主要从事测量技术工作,至今已有三年。
在这宝贵的三年时间里,我边工作、边学习测绘相专业书籍,遇到不懂得问题积极的请教工程师们,在他们耐烦的教授和指导下,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到的提高,并在实地测量工作中加以运用、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同时积极的参与技术培训学习,加速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技术人员。
在这三年中,在公司各领导及同事的帮助带领下,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及工作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剧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在工作态度方面,勤劳敬业,心爱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能够主动寻找自己的不够并及时学习补充,始终保持严格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