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血型.(生物)

输血与血型.(生物)
输血与血型.(生物)

输血与血型

教学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

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调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什么失血过多的人会死亡?血液对人体有什么作用?是否有血就可以输?在输血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使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授

1、血型的发现

ABO血型: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的。但最初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类型,没有AB型。后来人们又发

现了第四种血型,直到1928年,全世界的血型名称才被统一。

ABO血型可分为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自从ABO血型发现以后,输血就成为临床实际可行的治疗措施。

2、同型输血

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血型的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但是,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输血关系表

3、血量和输血

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但是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

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三、巩固练习:

1、ABO血型可分为四种类型:可分为————、————、————和————。

2、输血时,应以输————血为原则,特别是大量输血时,仍需实

行————血型。

3、什么是无偿献血?献血有损健康吗?

(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A型血的人可接受————型和————型,B型血的人可接受

————型、————型、————型和————型。O型血的人可接受————型的人。

5、A型血的人可输给————型和————型,B型血的人可输给

————型和————型,AB型血的人可输给————型,O型血的人可输给————型、————型、————型和————型的人。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课本第77页的练习第1、2题。

2、家庭作业:课本第77页的练习第3题,第78页的讨论题。

板书设计:

输血和血型

一、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

二、同型输血:

输血关系表

三、血量和输血

提倡无偿献血:一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和答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限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胚胎的发育是从受精卵的分裂开始的,从受精卵到婴儿出生依次经历的场所是 ①卵巢②睾丸③输卵管④子宫⑤输精管⑥阴道 A.④⑥①⑤B.③④⑥C.①⑤④⑥D.④⑥ 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相同;人和猿的盲肠都有蚓突;在胚胎发育的五个月以前,也完全相同……这些事实说明了 A.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人是由猿进化而来 C.人比猿高等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3.胎儿在母体内就已开始工作的系统是 A.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C.消化系统D.生殖系统4.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易造成脱水,其主要原因是 A.大量的水随尿液排出B.病人喝水太少 C.病人出汗较多D.喝进的水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 5.青春期的男子,喉结突出,长出胡须,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甲状腺激素B.雌性激素C.雄性激素D.促性腺激素 6.某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原因是 A.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B.胆汁不能消化地方 C.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D.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7.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刘辉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 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2ml。 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液,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A.黄瓜B.青椒C.芹菜D.白菜 8.下列关于合理营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 B.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C.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多吃肉类,少吃含淀粉丰富的食品 D.食物分为五类,城乡居民应该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 9.吸气时,肺容积及肺内气压的变化是 A.肺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减小B.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 C.肺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D.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 10.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原因是 A.肺泡内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的浓度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的低 B.肺泡内气体浓度高,压力低 C.肺泡有良好的弹性回缩 D.肺泡内氧的浓度比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 11.氧从肺泡进入血液后,在循环系统中运输的形式是 A.大部分与血红蛋白结合B.溶于血浆 C.全部与血红蛋白结合D.游离态 12.下列有关吸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烟中含有烟碱,对气管喝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

输血与血型.(生物)

输血与血型 教学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 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调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什么失血过多的人会死亡?血液对人体有什么作用?是否有血就可以输?在输血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使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授 1、血型的发现 ABO血型: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的。但最初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类型,没有AB型。后来人们又发

现了第四种血型,直到1928年,全世界的血型名称才被统一。 ABO血型可分为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自从ABO血型发现以后,输血就成为临床实际可行的治疗措施。 2、同型输血 一个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血型的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但是,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输血关系表 3、血量和输血 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但是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下学期期末评价 七年级生物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森林古猿B.长臂猿C.猕猴D.黑猩猩 2.人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童年时期B.幼儿时期C.青春期D.成年期 3.孕妇怀孕期间应尽可能避免感冒,否则感冒药副作用会对胎儿构成危害,是因为()A.药物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 B.药物可随废物排出而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 C.药物可随母体吸入的氧气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 D.药物可随母体吸入的二氧化碳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 4.生殖系统中,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胚胎发育、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分别是() A.卵巢、输卵管、子宫、胎盘 B.卵巢、阴道、子宫、胎盘 C.输卵管、子宫、卵巢、胎盘 D.卵巢、子宫、子宫、胎盘 5.当膈肌和肋间肌舒张时外界、肺泡、气管处的气压大小是() A.外界>肺泡>气管 B. 气管>肺泡>外界 C.外界>气管>肺泡 D.肺泡>气管>外界 6.听觉感受器位于() A.耳蜗B.鼓室 C.半规管D.前庭 7.中国人是黄皮肤黑眼睛,欧州人是白皮肤蓝眼睛,决定眼球颜色的结构是() A.角膜 B.虹膜 C.晶状体 D.视网膜 8.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A.装在淀粉胶囊,药物需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9.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 ℃的温水中,一段时 间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输血与血型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输血与血型 教学目标: 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教学准备:教师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另准备少量医用采血器、标准血清、消毒棉棒备用。 课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你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将收集的问题分类整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标范围内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重点解决;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但不在课标要求的问题,印发阅读材料;其它问题,课下解决。 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并上交问题;分组进行血液制品有关的调查。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印发的学案 教学设计: 一、关注新闻报道、创设问题情景 出示并宣读报纸报道,由于意外事故,有大量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伤员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死亡。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 学生提出的第一类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学生每3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学案1] 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认识血液科学发展史。 学习材料:课本(插图及文字内容)、资料卡片 学习建议: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 资料库(详细内容略) 内容包括:献血史话、最初在人身上输血的尝试、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 [学案2] 学习目标:说出输血的原则;简要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学习材料:教材、资料卡片、模拟“血型鉴定”的器材(模拟血样,模拟A型血清和B 型血清,载玻片,吸管),通过实验,使学生会判断血型的方法,加深对于 输血原理的理解。 学习建议:阅读资料和教材,讨论如何利用所提供的背景知识及实验材料,鉴定所提供的模拟血液的血型,制定实验方案,并做实验验证。小组讨论交流完成 思考题。 思考题:1、试着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血液、血管和输血与血型

柳树0中学13-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 课题 血液、血管和输血与血型 学科 生物 课型 复习 主备人 王艳丽 审核人 何华蓓 课时设置 使用时间 学习 目标 1、 我能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和三种血管的特点 2、我会理解输血与血型的关系,认同无偿献血 学习重点、难点: 同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复习导学 探究质疑】 成分:水、无机盐、 、 、 等 血浆 功能:运载 ,运输营养物质和 1. 血液 的组成 血细胞 2.血液呈红色,是因为 的缘故,它的特性是 3.贫血有两种形式:分别是 和 都低于正常值,你采取缓解贫血的措施是 (1)血液中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是[ ] 。 (2)血液中运输氧的是[ ] 。 (3)血液中吞噬病菌,防御保护的是[ ] 。 (4)血液中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 。 .输血应输入 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 时,也可输入 的异型血,但也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以防 凝集。 6.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应当积极参加 献血。 血管的功能(连线) ① A.动脉 a.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② B.静脉 b.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③ C.毛细血管 c.进行物质交换 【分组合作 互动释疑】 1.人体血液的组成是( ) A. 血清和血细胞 B .血浆和血细胞 C .红细胞和白细胞 D .红细胞和血小板 2.下列关于血液中红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两面凹的圆饼状的红细胞 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一种含铁的血红蛋白 C.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D.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多时,会引起贫血 3.当血液流经下列哪种血管的时侯,才能够与其它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A.毛细血管 B. 动脉 C. 小动脉 D. 静脉 4.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与静脉 5.图1是人体内的动脉和静脉的横切面图。图2是人体内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圈回答有关的问题。 图1动脉和静脉的横切面图2血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图1中的编号①血管是________血管,理由是该血管的管壁较________。 (2)图1中的编号②血管是________血管。 (3)图2中的X气体是________,Y气体是________。 【训练反馈应用提升】 1.下列血细胞与其功能相对应中,正确的一组是() A.白细胞——止血和加速凝血 B.血小板——吞噬病菌 C.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D.红细胞——吞噬病菌 2.某同学手指受伤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凝固止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红细胞 B. 血红蛋白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3.在病人的上臂部抽血化验或输生理盐水,选用的血管依次是( )。 A.动脉、静脉 B.静脉、静脉 C.动脉、动脉 D.静脉、动脉 4.血管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下面对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运输静脉血的血管 B.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C.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D.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5.张大爷最近经常头昏、乏力,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下表为部分检查结果(“+”代表检出,“—”代表 A.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B.体内有炎症 C.血小板数量减少,并患有贫血 D.患有糖尿病和肾炎 6.经医生确诊某患者为急性炎症,然后对他进行消炎治疗,没过多久就痊愈了,则下面能正确表示他体内白细胞数目变化的图像是(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白细胞数目)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知识点 汇总 学习流程;仔细阅读课本76-77页→完成“轻松起航”→完成“试试身手”→完成“能力提升”→实际应用→小展示→小结 总结: AB型是万能受血者, o型是万能供血者, 课题4.4.4输血和血型课型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血量的关系。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重点: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难点: 轻松起航 1.ABo血型分为、、、四种类型。不同血型相遇,可能会黏结在一起,发生凝集。 2.大量输血是应以输入血为原则,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还可以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 3.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4.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毫升,能在短时期内自然恢复正常,如一次失血超过毫升,会有生命危险。

5.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试试身手 1.一个AB血型的病人需要大量的输血,原则上应给他输入的血为 A.o型血 B.A型血c.B型血D.AB型血 2.某人是B型血,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可输入少量的 A.A型血 B.o型血c.AB型血D.以上三种都可以 3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是 A.A型 B.B型c.o型D.AB型 4健康的成年人若一次献血200-300毫升,其结果是 A.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B.一个月可以恢复 c.三个月可以恢复D.造成终生的损失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会引发生命危险? A.1200-1500毫升 B.800-1000毫升 c.600-700毫升D.400-500毫升 能力提升 1.输血时,如血型不符可能发生凝集反应,凝集现象是 A.白细胞黏结在一起 B.红细胞破裂 c.红细胞黏结在一起D.血液凝固 2.小明被车撞伤住进医院,需要输血,小明的血型是A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综合卷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综合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眼球在成像过程中,对光线的折射起主要作用的部位是 A、晶状体 B、角膜 C、房水 D、玻璃体 2、下列血细胞中能运载氧气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红细胞和白细胞 3、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广义的健康应当包括以下哪几项 ①没有疾病、不虚弱②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 ③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④良好的道德修养⑤完美的生殖质量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目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试验。试分析,志愿者所接种疫苗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5、人体吸收的氧的最终去向是 A、用来构成组织 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分解有机物 D、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6、在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森林 B、土地 C、河流 D、大海 7、下列哪项属于人体的外分泌腺 A、肝脏 B、垂体 C、甲状腺 D、胰岛 8、儿童预防接种的目的在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三种说法都正确 9、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回到血液的物质是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 10、幼儿时期患侏儒症,其缺乏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11、饭后一段时间,许多营养物质被吸收,这时会引起胰岛素分泌量的 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暂停 12、人和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其重要意义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 A、氧气 B、营养物质 C、能量 D、水 13、人体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了,这二氧化碳产生于 A、肺泡 B、组织细胞 C、血液 D、组织液 14、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 A、感觉中枢 B、听觉中枢 C、视觉中枢 D、语言中枢 15、动脉血是指的血液。 A、在动脉里流动 B、含二氧化碳比氧多,颜色鲜红 C、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D、含二氧化碳丰富,颜色暗红 16、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突起 B、神经元 C、脊髓 D、神经末梢 17、下列哪种疾病不是传染病 A、艾滋病AIDS B、肝炎 C、非典型肺炎 D、癌病 18、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肾小体 B、肾小管 C、肾小囊 D、肾单位 19、呼吸时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 A、扩散作用 B、渗透作用 C、主动运输 D、离子交换 20、下列关于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已经征服自然,可以任意妄为 B、地球宽广辽阔,自然资源取不尽,用不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案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案 一、设计思想: 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流程是通过导入新课,直接过渡到血型,然后讲安全输血,当学生认知这两部分内容后,再学习血量与输血,因为血量与输血这部分内容和后面的无偿献血相联系的,可以把这两部分放到一起。本节内容与人们的健康关系密切,因此在教学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围绕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讨论、交流、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材分析: 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血液的重要性。《输血与血型》这节课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课程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 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教育,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 三、学生分析: 本节内容与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初一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交范围及阅读面的扩大,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并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资料分析、讨论、谈话、参与探究等从而达到教 学的目的。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的直观性和容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分析等一系列认知活动。 2、自学归纳法: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做练习并归纳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独 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自己的血型、无偿献血的优惠政策,培养学生调查能力和获得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学习兰德斯坦纳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精神。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树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树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难点: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树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尼泊尔地震和医护人员抢救图片,导入新课。(尼泊尔地震照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一些大量出血的人送到医院后,医生会对伤者做什么措施呢?这个时事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引起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思 想情感。) 二、血型发现 1、输血的历史(课外知识的补充,让学生感受人类在输血历史上的每一次进步 和认识。) 2、血型的发现 学生自主阅读兰德斯坦纳的故事,感受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并思考下列三个问题: ①谁发现了血型? ②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③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点拨并补充Rh血型,(强调兰德斯坦纳只发现了3种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1.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二、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第三节青春期 计划生育: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有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三、计划生育的意义。 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2、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3、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4、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最新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初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1.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二、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第三节青春期 计划生育: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有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三、计划生育的意义。 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2、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3、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4、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肛门 3、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以及现场模拟探究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及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指导学生通过“模拟血型鉴定”,了解血型鉴定过程,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最近在美国波士顿马拉松中爆炸相关图 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人们在爆炸中受伤并大量出血,这时,他们最 需要什么样的救治 在教师的引导 下,积极投入新 课学习。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注意,激发学生对生 命的热爱。 · 一、血型的种类1、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的关系。 人体一次出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 400ml)对身体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人 体一次出血如果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 12000ml),就会危机到生命,就要通过输血 来抢救。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经过研究, 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 也就是ABO血型。 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 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 表1 ABO血型 讲解:人体血液的红细胞上有一种叫做凝集原 的物质,凝集原有两种:A型凝集原和B型凝 集原。血清中含有两种凝集素:即抗A凝集素 和抗B凝集素. 如果不经过验血直接输血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教师展示图片)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 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 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 学生讨论,并自 己在课本中寻 求答案。 : 阅读资料后老 师讲解。 《 学生集中精力 听课 培养学生的读取课本 信息的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 提取信息的能力。让 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四 种血型,并提醒没有C D等血型。 … 让学生知道血型背后 的知识,不仅仅知其 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但是介绍不可以过深 刻。因为关于凝集原 和抗凝集素在高中阶 段还要详细讲解,所 以在这里要一带而 过。 —

输血与血型教学案例

输血与血型教学案例 北京市八一中学刘俊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血型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课前调查和采访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协作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3)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义务献血的意义,树立自愿义务献血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血型的发现过程 (2)输血与血型、学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对于表格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调查、探究、讨论相结合 五、课时分配: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1000ml烧杯四个,红墨水 (2)审阅采访稿 2、学生准备 (1)在亲友中调查义务献血情况,收集献血亲友的义务献血证 (2)以小组为单位,(可自由组合)利用周末时间到采血点采访,事先由组长分配任务,拟订采访稿,将采访过程以照片或影象的形式记录下来,课上向全班同学汇报。

七、授课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给学生出示一张遮蔽了字幕的图片。图片展示的是街边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景,让学生猜猜这些拥挤的人们是在干什么?目的在于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 [环节二血型的发现过程] 众所周知:人体里流淌不息的血也是生命的源泉。一旦失血过多,就会有生命之忧。那么,如何来挽救那些因为失血过多而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呢? 输血早在十九世纪初期,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第一次成功地用输血的方式救活了一名大出血的产妇。此后许多医生用输血的方法使濒临绝境的病人重获新生,然而不幸的事情也接二连三的发生,有人输血后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为什么呢?——血型不合。 由于输血事故的频频发生,使输血疗法沉寂了达半个世纪之久,直到1900年,奥地利医生兰茨坦纳首先揭开了血型之谜,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他是怎样发现血型的呢? 当时他在研究发热病人血清中凝血素的一些问题却意外注意到正常人的血清中有一种物质,能够凝集其他人的红细胞,这一现象使他联想到半个世纪前的输血反应,一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诞生了。 【提出问题】: 输血者和受血者血液中的血清和红细胞相遇是不是使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原因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实 验】 他的研究小组有5个同事,他想用他们六个人的血液来做一次试验,他把自己的想法告之同事们,立即得到响应。 【制定计划】: 1、抽血,分理处红细胞和血清。 2、把甲的血清滴在6个载玻片上。把每个人的红细胞分别滴在每一滴血清上观察现象。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 本试卷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每题2分,共100分)。 1.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 C.组织 D.器官 2.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是() A.DNA和无机盐 B.DNA和葡萄糖 C.水和蛋白质 D.DNA和蛋白质 3.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是() A.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B.青鱼、鲫鱼、鲢鱼、鳙鱼 C.青鱼、鲫鱼、鲤鱼、鳙鱼 D.青鱼、鲤鱼、鲢鱼、鳙鱼 4.海带是褐色的,紫菜是紫色的,水绵是绿色的,但它们的细胞内都含有() A.叶绿素 B.藻红素 C.藻蓝素 D.藻黄素 5.家兔位于胸腔里的器官是() A.心脏和胃 B.心脏和肝脏 C.肺和胆囊 D.心脏和肺 6.下列属于我国珍稀裸子植物的是() A.马尾松 B.苏铁 C.珙桐 D.水杉 7.小鸟和果树都是生物,但它们在结构层次上有明显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它们有无下列哪种结构层次?( ) A.器官 B.组织 C.系统 D.细胞 8. 对绿色开花植物而言,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A.雄蕊 B.雌蕊 C.花瓣 D.雄蕊和雌蕊 9.下列生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A甲鱼 B.鳄鱼 C. 娃娃鱼 D.海马 10.桃和银杏相比,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它们分别是() A.果实、果实 B.果实、种子 C.种子、果实 D.种子、种子 11.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 B.蚯蚓能通过肌肉和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C.蚯蚓的呼吸要靠分泌粘液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D.蚯蚓属于软体动物 12.埋藏在地下的煤是由古代的哪类植物埋到地下,经漫长年代的变化形成的()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以上都是 13.我国素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是由于我国 ( ) A.裸子植物数量最多 B.裸子植物种类最多 C.有奇特的裸子植物 D.裸子植物只生长在中国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酵母菌 B.草履虫 C.H7N9禽流感病毒 D.衣藻 15.水蜜桃香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水蜜桃是由哪个结构发育而来的( ) A.胚珠 B.花柱 C.雄蕾 D.子房 16.白菜属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A.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B.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C.有根、茎、叶的分化 D.营养方式为自养 17.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比其他动物高,其主要原因是() A.具有胎盘 B.胎生、哺乳 C.大脑发达 D.体温恒定 18.下面的图是青霉和根霉,从图中可以看出:() A.青霉的菌丝内没有横隔,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

4-4 输血与血型 解析版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一、填空题: 1.体内血量的稳定,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请完 成下表。 解析: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当失血量在800--1000毫升时即20%,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症状,可以输血;当失血量超过1200毫升时即30%,生命就会发生危险;当失血量达到1500毫升以上即35%左右时,可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必须立即输血。 2.ABO血型系统将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解析: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而且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一种血型系统。它是在1900年由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的。目前在医学上运用最为广泛。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发现ABO血型系统的科学家是(B ) A. 达尔文 B. 卡尔·兰德斯坦纳 C. 列文·虎克 D. 罗伯特?爱德华兹 解析: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而且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一种血型系统。它是在1900年由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的。目前在医学上运用最为广泛。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A型血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

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A、B 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B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互相反应,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利用标准的抗A、抗B凝集素或标准的A、B凝集原可进行血型鉴定。 故选B 2. 输血时,如血型不符,可能会发生凝集反应,这种现象指的是(A ) A 红细胞凝集成团 B. 血液凝固 C. 血小板凝集成团 D. 白细胞凝集成团 解析:红细胞中含凝集原,血清中含凝集素,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接着这些红细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当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又可以堵塞肾小管而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这一连串的反应可以引起下列症状: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死亡.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可见A符合题意. 3. 下列关于健康成年人体内血量和献血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 健康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B. 如果一次性失血超过1300毫升,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 C. 输血时先鉴定献血者与受血者血型 D. 古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自已的血液不能就给他人 解析:A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B 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当失血量在800-1000毫升时即20%,会出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4.4 输血与血型9

《输血与血型》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血液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只有维持血量的基本稳定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多少?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输血需要注意什么?无偿献血有什么意义?这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使学生对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系统有了一个较为完善、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成为一节,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章节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少,但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 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通过我自身的献血实例以及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够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体的血量、ABO血型的类型、安全输血、无偿献血 难点:ABO血型的类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份宣传广告、漫画或倡议书,形式不限,旨在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尽一份义务,奉献一点爱心。 板书设计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一、血量与输血 二、血型的发现 三、安全输血 四、无偿献血 教后反思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2019-2020年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和答案

2019-2020年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限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胚胎的发育是从受精卵的分裂开始的,从受精卵到婴儿出生依次经历的场所是 ①卵巢②睾丸③输卵管④子宫⑤输精管⑥阴道 A.④⑥①⑤B.③④⑥C.①⑤④⑥D.④⑥ 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相同;人和猿的盲肠都有蚓突;在胚胎发育的五个月以前,也完全相同……这些事实说明了 A.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人是由猿进化而来 C.人比猿高等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3.胎儿在母体内就已开始工作的系统是 A.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C.消化系统D.生殖系统4.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易造成脱水,其主要原因是 A.大量的水随尿液排出B.病人喝水太少 C.病人出汗较多D.喝进的水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 5.青春期的男子,喉结突出,长出胡须,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甲状腺激素B.雌性激素C.雄性激素D.促性腺激素 6.某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原因是 A.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B.胆汁不能消化地方 C.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D.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7.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刘辉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 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2ml。 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液,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A.黄瓜B.青椒C.芹菜D.白菜 8.下列关于合理营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 B.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C.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多吃肉类,少吃含淀粉丰富的食品 D.食物分为五类,城乡居民应该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 9.吸气时,肺容积及肺内气压的变化是 A.肺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减小B.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 C.肺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D.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 10.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原因是 A.肺泡内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的浓度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的低 B.肺泡内气体浓度高,压力低 C.肺泡有良好的弹性回缩 D.肺泡内氧的浓度比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 11.氧从肺泡进入血液后,在循环系统中运输的形式是 A.大部分与血红蛋白结合B.溶于血浆 C.全部与血红蛋白结合D.游离态 12.下列有关吸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烟中含有烟碱,对气管喝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计 输 血 与 血 型 重庆外国语学校季涛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重庆外国语学校 季涛 1 设计思路 1.1 教材内容浅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 第四节。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树立健康地生活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活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1.2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已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识,自己建构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体系。本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无偿献血的人,能够观察到献血站和流动献血车的存在,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经验。 1.3 教学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应该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本节课的流程图为: 本节课首先将生物知识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之中,以一段“滴血验亲”的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对此民间做法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思考, 激起学生探究的欲 ———→ ↓ ———→ ←———

望,从而展开一道揭秘之旅,自然导入新课。然后以谈话形式展开,让学生自述血型基本常识。创设情景(学生发生意外,大量失血),通过兴趣小组表演,引出“能否给伤员随意输血?”以及“血型鉴定”模拟实验,通过探究实验把握教学重点---输血原则。针对血量方面要求识记的内容,以知识竞赛形式展开,增强学习积极性。对于无偿献血,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以辩论形式展开,让学生在激烈的交锋中得出无偿献血、利人利己的观点,以此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设计宣传标语的环节,在小组的交流中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升华情感,认同我国无偿献血的制度。通过本节课教师与学生多方面的交流互动,实现与学生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合作与探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思维的拓展。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①列举ABO血型的类型②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2.3 情感目标:①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 ②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3 教学重点 概述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4 教学难点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5 课前准备 教师:配制模拟“A型血”(0.02mol/L Pb(NO 3) 2 ), “B型血”(0.02mol/L BaCl 2 ), “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及“B型血”等量混合),“A型血清”( 0.02mol/L AgNO 3 ),“B型血清”( 0.02mol/L NaI)。配制好的4种“血液”分别标上“1”“2”“3”“4”,表示分别取自4位伤员。学生:兴趣小组准备发生意外需要输血的小品。学生查询书籍、网站,搜集一些有关献血影响身体健康方面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