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第三章 第3节 园林排水系统

(二)工程措施
1、水簸萁 一种敞口排水槽,槽身的加固可采用三合 土。浆砌块石(或砖)或混凝土。 (1)栅栏式(2)消力阶 (3)礓礤式(4)消力块 2、埋管排水 在地势低洼处,无法用地面排水时,可能 利用管渠进行排水,尽快地把公园内的积 水排入园内水体或城市排水管道中。
(三)充分利用园路
园林排水应结合理水、道路布局等,布置成各 种不同的水景(下图)。
⑵雨水井
①作用:汇集雨水,引入地下管网,方便交通 ②设置位置: a.道路两侧 b.交叉路口、广场 c.主要建筑物周围 d.局部绿地 ③间距:一般40-70m ④构造:砖砌,矩形
⑶出水口
设在水体驳岸处,要求坚实稳固,必要时加以隐 蔽,流速大的结合造景给以处理。
(二)一般规定:
(1)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0.5-0.7m
F
(5)求设计降雨强度
在设计雨水管渠时,根据各地的雨量资料,可以推算出暴雨 的强度公式。按照规划,暴雨公式一般采用下列形式: 167A 1 (1 clgP) q (t b) n 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m2) P——设计重现期(年) t——降雨历时(min) A1,c,b,n——地方参数,统计方法确定
(一)地形排水 利用园林中地形条件,通过竖向设计将谷、涧、沟、道路等 加以组织,划分排水区域,并就近排入园林水体或城市雨水 干管。 地面排水方式可以归结为五个字:拦、阻、蓄、分、导 拦:把地表水有组织地拦截,减少地表经流对园林建筑及 其他重要景点的影响; 阻: 在径流流经的路线上设置障碍物挡水,达到消力降速 以减少冲刷的作用; 蓄:利用绿地保水、蓄水和地表洼地与池塘畜水; 分:用山石、地形、建筑墙体将大股地表经流分成多股细 流以减少危害; 导:把多余的地表水或造成危害的地表径流通过地表、明 沟和管渠及时排至水体或城市雨水干管。
(整理)第三章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基础

第三章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基础本章内容:1、水头损失计算2、无压圆管的水力计算3、水力等效简化本章难点:无压圆管的水力计算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管道内水流特征进行水力计算前首先要进行流态的判别。
判别流态的标准采用临界雷诺数Re k,临界雷诺数大都稳定在2000左右,当计算出的雷诺数Re小于2000时,一般为层流,当Re大于4000时,一般为紊流,当Re介于2000到4000之间时,水流状态不稳定,属于过渡流态。
对给水排水管道进行水力计算时,管道内流体流态均按紊流考虑紊流流态又分为三个阻力特征区:紊流光滑区、紊流过渡区及紊流粗糙管区。
二、有压流与无压流水体沿流程整个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而无自由液面,这种流动称为有压流或压力流。
水体沿流程一部分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另一部分与空气接触,具有自由液面,这种流动称为无压流或重力流给水管道基本上采用有压流输水方式,而排水管道大都采用无压流输水方式。
从水流断面形式看,在给水排水管道中采用圆管最多三、恒定流与非恒定流给水排水管道中水流的运动,由于用水量和排水量的经常性变化,均处于非恒定流状态,但是,非恒定流的水力计算特别复杂,在设计时,一般也只能按恒定流(又称稳定流)计算。
四、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液体质点流速的大小和方向沿流程不变的流动,称为均匀流;反之,液体质点流速的大小和方向沿流程变化的流动,称为非均匀流。
从总体上看,给水排水管道中的水流不但多为非恒定流,且常为非均匀流,即水流参数往往随时间和空间变化。
对于满管流动,如果管道截面在一段距离内不变且不发生转弯,则管内流动为均匀流;而当管道在局部有交汇、转弯与变截面时,管内流动为非均匀流。
均匀流的管道对水流的阻力沿程不变,水流的水头损失可以采用沿程水头损失公式进行计算;满管流的非均匀流动距离一般较短,采用局部水头损失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非满管流或明渠流,只要长距离截面不变,也没有转弯或交汇时,也可以近似为均匀流,按沿程水头损失公式进行水力计算,对于短距离或特殊情况下的非均匀流动则运用水力学理论按缓流或急流计算。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广州大学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广州大学广州大学第一章测试1.()系统是按其使用目的进行分类的。
答案:生产给水2.污水包括以下哪几类?()答案:生活污水;降水;工业废水3.排水管网系统由废水收集设施、排水管网、()等组成。
答案:排水调节池;废水输水管(渠);废水排放口;提升泵站4.清水池用于调节一级泵站供水量和二级泵站供水量的差值。
()答案:对5.水塔是调节二泵站供水量和一泵站供水量之间的流量关系的()。
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排水管网布置有哪些形式?()答案:正交式;分区式;截流式;平行式2.地形是排水管网布置的主要考虑因素。
()答案:对3.排水管网一般布置为环状网。
()答案:错4.给水管网系统又称为输水管系统()。
答案:错5.给水管网定线包括干管以及干管间的连接管()。
答案:对6.给水管网布置形式主要有环状网和树状网()。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水位沿水流方向降低,称为()。
答案:水力坡降2.压力流输水通过具有较大承压能力的管道进行,管道阻力的影响因素有()。
答案:管道长度;流速;管道内壁粗糙程度3.水在圆管中流动的流态包括()。
答案:层流;紊流;过渡流4.污水管道一般采用非满流设计。
()答案:对5.对于满管流,长距离等截面满管流为非均匀流。
()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节点的特征包括()。
答案:拓扑属性;水力属性;构造属性2.节点的水力特征包括()。
答案:自由水头;节点水头;节点流量3.树状网的管段数比节点数多1。
()答案:对4.环状管网中环回路内管段水头损失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
()答案:错5.管网水力计算时,通常将离开节点流量设置为负。
()答案:错6.当管线交叉点很近时,可以将其合并为同一交叉点。
()答案:对第五章测试1.同一管网中不同分区的比流量在任何情况下都相同。
()答案:错2.任一节点i的节点流量qi等于与该节点相连各管段的沿线流量ql总和的一半。
()答案:对3.管网中所有的管段流量都包括沿线流量与转输流量。
建筑设备自考复习题(给水排水)

建筑设备复习题第一篇建筑给水排水第一章室外给水排水工程1、给水水源可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两大类。
一般城市应选取地面水源。
2、室外给水系统的组成可分为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配水工程三部分。
3、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根据城市规划、用户分布及对用水的要求等,有树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
一般城市建设初期采用树状网,市中心地区逐步发展成为环状网。
4、根据排水的来源和性质,排水可分为三类,即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5、自来水的净化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混合与絮凝、沉淀与澄清和过滤消毒三部分。
6、排水系统制式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现在多采用分流制。
7、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
8、目前,最常用的使用最广泛的消毒剂是氯气。
9、对于污水管道,当管径D<700mm时最大井距为(B)A 30B 50C 75D 12010.固定型取水构筑物有(ABC )A 岸边式B 河床式C 斗槽式D 浮船式E 缆车式第二章室内给水系统1、室内给水系统按用途基本上可分为生活给水、生产给水和消防给水三类。
2、按建筑物层数估算室内给水管网所福的最小压力值的规律是l层建筑物管网压力至少为100Kpa, 2层所需最小压力为120 Kpa,2层以上每增加一个楼层压力应附加40 Kpa。
3、设计室内给水系统时,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标准、结构、用水要求、用户位置等情况,合理布置。
各种给水系统,按照水平配水干管的敷设位置,可以布置成下行上给式,上行下给式和环状式三种方式。
4、室内给水管道的敷设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及要求,可以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
5、对比分析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在水质、水量、水压三个方面的要求。
P13页答:生活给水系统要求水质必须严格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质标准;生产给水系统对水压、水量、水质以及安全方面的要求一般根据工艺需要来确定;消防给水系统对水质要求不高,但必须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保证足够的水量、水压。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15-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6号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V由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该规范中相应条文的规定同时废止。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主编部门: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通知(88)建标字第196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已经修订完毕.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为国家标准,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
原《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88年8月24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件的通知,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经我委组织审查,完成了报批稿。
本规范共分四章。
修改的主要内容有:用水定额、住宅与公共建筑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生活污水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和雨水道设计方法等。
本规范还补充了高层建筑给水排水、排水管道通气系统和医院污水消毒处理的内容,增设了游泳池和喷泉两节。
其它如防止水质污染、节水节能、安全供水、新型管材等方面也作了较多的修改和补充。
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复习资料

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第一章城市水系统运行与管理概论1.城市水系统概念在一定地域空间内,以城市水资源为主体,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为过程,并随时空变化的动态系统。
2.城市水系统的构成城市水系统由城市的水源、供水、用水和排水等四大要素构成。
城市水系统存在的基础是城市水资源。
3.城市水系统的功能1)水量保障(供水保障、排水保障);定义:向指定的用水地点及时可靠地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用水量,将用户排出的废水(包括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和雨水及时可靠地收集并输送到制定地点。
2)水质保障(供水水质、贮存水和输配水水质、排水水质);定义:向指定用水地点和用户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水及按有关水质标准将废水排入受体。
3)水压保障(用水压力、排水高程和压力)。
定义:以水的社会循环为主要对象,以水为原料,实施取水、净化、输配和污水收集、处理、回用、排放等职能,为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消费需求,提供以改善水质量为主要特征的水产品和水环境服务,并治理在用水过程中形成的水污染和保护水环境。
(城市水系统还要从用水需求、环境污染、减少渗漏、节水措施和加强补给等方面进行调控,保证其功能的发挥:节制需求;控制污染;减少渗漏;增加补给。
)第二章城市水资源保护与管理1.城市水资源特征(可自己总结)水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城市水资源是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础资源之一。
功能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多样性;数量上,具有有限性;从系统而言,具有有限的循环再生性、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征;作为城市水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水资源还具有时空性、社会性、环境性和经济性;(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被有效利用,同时具备水量和水质要求的地表水、地下水、天然降水、再生回用水等,均可视为城市水资源。
)在缺水地区,城市水资源具有有限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具有社会及环境属性,表现为取用集中,用水量大,水质要求高;水环境脆弱性,表现为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水环境污染严重、饮用水源水质下降、地下水超采且污染严重、城市环境地质灾害频发。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全套课件ppt

二、气压给水设备
调节和贮存水量并保持所需的压力。
§1-8 建筑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
一、按卫生器具同时作用系数确定设计秒流量
qq n0*q
1、管网中某管段的输配量为:(L/S) n0:室内某段及其以后管段的某一种卫生器具数; q:该种器具的额定流量(L/S) 修正系数: A:不同类型卫生器具同时作用百分数b1; B:同类型卫生器具同时作用百分数b2; C:考虑卫生器具配水龙头出流特性影响的流量降低百分 数Cg。则上式为:
目录
第一章 建筑给水系统 第二章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第三章 建筑排水系统 第四章 建筑中水
第一章 建筑给水系统
§1-1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2 建筑内部的给水方式 §1-3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 §1-4 管材、附件和水表 §1-5 建筑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 §1-6 建筑给水设备——水泵、贮水池及吸水井 §1-7 建筑给水设备——水箱和气压给水设备 §1-8 建筑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 §1-9 建筑给水系统水力计算
H2:最不利配水点。Kpa H3:水表水头损失。Kpa H0:资用水头,即引入管连接室外管网的最小压 力——不得小于100 Kpa。 Z1:水泵吸水几何高度。(贮水池最低水位标高) Z2:最不利标高。Kpa
3、水泵类型选择
1)优先选择离心式水泵; 2)根据建筑内用水量的大小和变化情况及水 压,选择水泵台数、型号; 3)水泵变速运行。
式:Zx;高位水箱最低水位的标高;m Zb:最不利配水点或消火栓的标高;m Hc:最不利配水点或消火栓的流出水头;KPa Hs:水箱出口至最不利配水点或消火栓的管道总 水头损失。Kpa
(四)水箱容积计算
1、单设水箱的容积
Vs Q1*t1
式::由水箱供水的最大连续平均小时用水 量;m3/h t1:由水箱供水的最大连续出水小时数;h Vs;水箱的调节容积。m3
给排水管道系统教案

给排水管道系统教案第一篇:给排水管道系统教案第三章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给排水管道系统的运行与管理;了解一些新型的管道材料;掌握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设计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给排水管道组成、功能及设计;给排水管道常用材料。
教学内容:3.1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功能与组成3.1.1 给水管道系统给水系统是保障城市、工矿企业等用水的各项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的系统。
3.1.2排水管道系统废水的分类: 生活废水工业废水雨水3.1.3 给排水系统主要功能(1)水量保障(2)水质保障(3)水压保障3.1.4 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取水系统给水处理系统给水管网系统排水管道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废水排放系统重复利用系统3.2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组成3.2.1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特点水量输送水量调节水压调节3.2.2给水管道系统的组成(1)输水管道(2)配水管网(3)泵站(4)水量调节构筑物(5)给水管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3.2.3排水管道系统的组成(1)污水支管(2)干管(3)主干管(4)雨水支管(5)雨水干管(6)排水管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3.3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型式 3.3.1给水管网系统的类型统一给水管网系统分系统给水管网系统3.3.2排水管道系统的体制合流制分流制3.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规划与布置 3.4.1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和法规2.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要服从城镇总体规划3.城市及工业企业规划时应兼顾给水排水工程4.近远期规划与建设相结合5.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6.规划方案尽可能经济和高效3.4.2给水管网系统规划布置基本原则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给水管网,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2.管线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给水区域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并保持输送的水质不受污染;3.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并尽量减少穿越障碍物等,以节约工程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4.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线发生故障时,应保证不中断供水或尽可能缩小断水的范围;5.尽量减少拆迁,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6.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7.规划布置时应远近期相结合,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能性,并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3.4.3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树状网环状网3.4.4排水管道系统布置形式1.城镇排水管道系统的布置形式 2.区域排水系统3.5给水排水管道材料及构筑物 3.5.1 给水管道材料及配件按照水管工作条件,水管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有足够的强度,可以承受各种内外荷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给水管网系统的分类
统一给水系统: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消 防用水
分质给水系统:按用户要求以不同的给水系统 供应不同的水质
分区给水系统:城市地形高差较大,或城市供水 范围很大
区域给水系统:
3、配水管网布置形式
影响因素:供水区范围,地形高差,距离远 近,管网压力,给水可靠性和经济性等。
树状网和环状网 串联分区和并联分区
2)水质保障 饮用水水质标准;废水排放水质标准。 3)水压保障--输水能量 用户用水压力--保证充足流量;用水设施安全; 排水通畅和稳定。
3.1.1 给水排水系统组成
◆给排水工程流程示意图
水源
取水设备 原水 净水设备
1-2
3
城市给水系统
输配水管网 生活、生产、消防用水 4-8
公共用水
给水管网
3.2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构成
给水系统的组成
➢ 输水管(渠)-浑水和清水管 ➢ 水压提升设施-一级泵站,二级泵站 ➢ 配水管网-将清水送至用户 ➢ 调节构筑物-清水池、水塔及高地水池 ➢ 附属构筑物 — 检查井、阀门井
水源
地面水
地下水
取水构筑物
一级泵站
输水管渠
水厂
二级泵站
调节构筑物
给水排水工程概论
第三章 给排水管网系统
第三章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3.1 概述 3.2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构成 3.3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和布置 3.4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运行管理 3.5 给水排水管网材料和配件
3.1 概述
给水排水系统三项主要功能
1)水量保障 用户需求的用水量;用户排出废水量;降雨量。
环状网
二泵站
供水可靠性高
可大大减轻水锤产生的危害 造价明显高于同范围树状网 适于城镇中心地区和用水可靠性要求高的工业企业
4、给水管网系统的主要设计内容
管网系统布置和定线 设计流量计算 求出管网直径 计算管网中水头损失 提升设施计算 水量调节构筑物容积计算
3.3.2 远距离引水工程
3.3.3 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和布置
污水的分类:
➢ 生活污水 ➢ 工业废水 ➢ 降(雨)水(初期雨水)
1.排水管网系统规划的主要原则
(1)线路最短,节省投资和运行成本; (2)保证供水安全; (3)管道施工和管理方便; (4)远近期结合,分期实施。
2.排水体制
1、直排式合流制
污
污
水
水
支
干管管来自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 水完全纳入一套管道系统 中排除,我国城市老城区 多采用此方式。
优点:基建投资省。
缺点:雨污合流,洪水季 节污水横流,卫生条件差 ,污水、直入天然水体, 环境污染严重。
2、截流式合流制
在直泄式完全合流制系统上改 造而成的,将合流制管道的 各排河口上设溢流井,沿河 敷设截流干管将污水送到污 水处理厂处理。
3.1.2 给排水管网系统功能/特点和 我国发展状况
管网功能:水的输送;水压提升,水量调节, 运行管理。
管网特性:1、网络共性(分散性,连通性, 扩展性);2、专用特性(隐蔽性强;外部 干扰因素多,易发事故;基建投资大;改 扩建频繁;管理复制)。
我国发展状况:1、发展迅速;2、不平衡; 3、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
并 联 分 区
串 联 分 区
各区分别供水,供水较可靠 总用水量均由低区泵站供给,只
各区水泵集中在一个泵站, 管理方便
是高区用水再由高区泵站加压
增加了输水管长度和造价 泵站分散,管理不便
高区输水管需要耐压管材 供水安全可靠性不高
树状网
二泵站
供水可靠性较差 管网末端水质易变坏 投资最省
树状网
适于小城镇、小型工矿企业及城市扩建区
分区式:地形高差相差很大,设两个排水区 分散式:当城市较大,距离较远
排水管道的敷设
敷设在道路边缘或人行道下,与其它管线 有一定距离。 尽力保持设计坡度,避免不设或少设中途 提升泵站。
4、污水管网系统的主要设计内容
建筑给排水系统
用水设备
排水管网
雨水管网
污、废水 雨水
城市排水系统
回用水处理15
排水管网 污废水污水泵站
9
11
污水处理厂 达标 12
排入水体13
雨水管网
雨水 排入水体
10
灌溉农田14
给水排水系统组成
水源取水系统 给水处理系统 给水管网系统 排水管网系统 污(废)水水处理系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给水 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2.2 排水管网系统的构成
排水管网系统:收集、输送、处理、处 置污废水的工程设施。 排水管网系统组成:污废水及雨水收 集设施,排水管道,水量调节池,提 升泵站和排放口。 排水体制:合流制,分流制
1、排水管网
庭院或街坊管道系统:出户管、检查井、庭院排水管 街道排水管道系统:支管、干管、主干管、检查井
返回
3、完全分流制
将雨水、城市污水分开排 放,新建城区一般采用。
优点:污水量稳定,对处 理有利。
缺点:需建2套(或3套) 管道系统,投资高。
4、不完全分流制
先建污水管网,雨水 就近排入天然水体。 某些受经济限制新 城区采用。
优点:节省雨水管网 投资建设
污水出路
排放水体 灌溉农田 重复使用
自然复用 间接复用 直接复用
3、排水管网布置
排水管网是重力流,地形是管网布置的主要影响因素 布置原则 集中布置,管网坡度尽量与地面坡度一致,管 线尽可能以最短距离敷设,尽量避免穿越山谷、 河流、铁路、高等级公路等 为避免埋深过大,有时考虑设中途提升泵站
排水干管布置形式
正交式: 截流式: 平行式:
优点:大大减少污水对河道的 污染
缺点:需敷设截流干管和兴建 污水处理厂
晴天: 收集污水至污水 厂处理
4
5
6
河
雨天:
超出部分通过溢
1
流井直接排放,
3
剩余部分仍至污
水厂处理
2
6
6
截流图式1合-2流制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11-4-合 合-污 流流干水干 管厂管2; -; 截5流2--出 主截干水流 管口主 3; -溢干6流管 -井溢;流3-出溢水流口井; 4-污水厂 5-出水口 6-溢流出水口
排 水 管 道 施 工
2、提升泵站:中途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前
3、管道附属构筑物:跌水井、倒虹管事故出
水口排出口等
塑料跌水井
3.3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和布置
3.3.1 给水管网系统规划和布置
1、给水管网系统规划的主要原则 (1)线路最短,节省投资和运行成本; (2)保证供水安全; (3)管道施工和管理方便; (4)远近期结合,分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