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八讲L08_自然失业率和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学 第八章

8.3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方方面面会产生何种影响? (1)收入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会使固定收入者的购 买力缩减,而浮动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往往快于物价上涨 速度;通货膨胀对储蓄者和国债购买者不利,因为即便 利率上调,也总是滞后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对债券发 行者和负债消费者有利,因为物价上涨导致债务负担自 动减轻;通货膨胀造成固定回报资产缩水贬值,英国式 长期债券因此而退出历史舞台,通货膨胀对浮动回报资 产如股权、房产有 利,逐利热钱甚至会引发牛市行情。 (2)产出效应: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在短期会造就经 济繁荣,尤其是爬行的和温和的通货膨胀被认为有利无 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能够使失业加剧。恶性通货膨 胀则将导致经济崩溃,引发社会灾难。 (3)税收效应:通货膨胀使收入水平水涨船高,令纳 税人在累进所得税制度下自动晋升到更高纳税等级。
例题
假设已知的总需求曲线为: Yt=700+1.1G+1.1M/Pt , 用价格调整方程表述的菲利浦斯曲线为: πt =(Pt-Pt-1)/Pt-1 = f(Yt-1-Y*)/Y*+ πe ,政府支出为G=200,货币供给量为M=550, 潜在产出=1500。 如果经济开始时处于滞胀状态,价格水平Pt-1 =1.1, 求πe =0情况下经济连续2年的价格水平、通货膨胀 率和产出水平分别为多少? 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第八章
8.1
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的类别划分
通货膨胀顾名思义就是流通中货币过剩。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 水平持续上升,或货币价值持续下降。
8.2
通货膨胀可以按照不同角度分类: (1)按通货膨胀程度分,可以分为爬行的,温和的、飞奔的和 恶性通货膨胀。 (2)按开放式和隐蔽式划分,可以分为开放式通货膨胀和隐蔽 式通货膨胀(抑制性通货膨胀)。 (3)按已经预期到和未预期的划分,可以分为已被预期的通货 膨胀和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4)按原因划分,可以分成需求拉上的、成本推进的和结构性 通货膨胀。
自然失业率和菲利普斯曲线

自然失业率和菲利普斯曲线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菲利普斯曲线The Phillips Curve B A uB uA??B??A??u PC引子在1900到1960这段时期里,美国的低失业典型地伴随着高通货膨胀,高失业伴随着低的或者负的通货膨胀。
以上述数据为基础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的负向关系。
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1900-1960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失业Inflation, Expected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第七章推导的总供给关系能够在给定预期通货膨胀时重新写成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
8-1函数F 是反映失业率和其他影响工资制定的因素(由综合变量z表示)对工资的影响。
首先给出函数F的一个具体形式:从而,容易得: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失业Inflation, Expected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本章附录论述了如何处理上式,使得上述关系式可以写成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式,其中:??和??e代表实际和预期通货膨胀率。
当指特定某年的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或是失业率时,上式需要加上时间下标: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失业Inflation, Expected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由上式可知:预期通货膨胀??e的上升将导致实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给定预期通货膨胀水平??e,价格加成??增加或者是其他影响工资决定的因素z增加,都将导致实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给定预期通货膨胀水平??e,失业率u上升,将导致实际通货膨胀率??下降。
菲利普斯曲线The Phillips Curve假设??et=0,则:8-2这正是菲利普斯、索洛和萨缪尔森所发现的英国和美国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负向关系(或称为原始菲利普斯曲线the original Phillips curve)。
经济学原理失业和菲力普斯曲线

判断不充分就业人员的标准有三条:
(1)调查周内工作时间不到标准时间 的一半,即不到20小时。
(2)工作时间短是非个人原因。 (3)愿意从事更多的工作。
充分就业也称作完全就业,是经济学中的 一个假设,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暂时不就业(比 如工作转换等),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适的职务, 没有浪费现象。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自然
失业率
=
失业率 –
a
实际通 货膨胀
–
预期通货 膨胀
在短期中 美联储可以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而使实际通货膨胀高于预 期通货膨胀
在长期中 预期通货膨胀与现实相符,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无论通货膨胀是 高还是低
最初,预期通货膨胀与 实际通货膨胀都等于3%, 失业率 =自然率 (6%)
第三种是“登记失业率”。即从失业救济部门 登记表中获得失业人数而算得的一种失业率。 这种失业率基本不被美国社会认可,也几乎不 出现在官方的报告中。因为这种失业率是极其 失真的失业率。因为一是高收入失业者一般不 向救济部门登记;二是短暂失业者很少向救济 部门登记;三是大量的超过失业金领取期限的 失业者不在失业部门掌握之中。
后一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人口 压力问题是发生在货币工资经济发展之前的 自给经济环境里的。由于大家庭制度的存在, 许多家庭成员依靠有限的土地产品在低于自 给的水平下也可以生存下去,在工资体系下 本来要挨饿的人受亲属的维持而处于隐蔽性 失业状态。
2、不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
不充分就业指非个人原因,在调查周内工 作时间不到标准工作时间的一半(即20小 时),并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人员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

宏观经济学第8章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本章知识脉络图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一、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局限于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如图1所示,其中W 表示工资率,N 表示劳动数量,N E 表示充分就业的劳动数量)。
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存在着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
定义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在实际统计中,用长期的平均失业率来近似的表示自然失业率。
NOW *W**W图1 充分就业提示:在宏观经济学中,在充分就业状态下,失业率并不等于零,它相当于摩擦性失业率与结构性失业率之和,这就是“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因此,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充分就业的总产量等概念通常被看作不同经济状态的分水岭,所以自然失业率对于理解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有重要意义,在理解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过程。
通货膨胀的原因在西方经济学界有多种不同角度的解释:(一)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注意学派继承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的增加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二)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别从需求角度和供给角度进行解释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理论是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所引起的,包括在为实现充分就业时的瓶颈式通货膨胀和充分就业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总需求的过度增长可能来自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也可能由于货币政策的改变而引起;如图2所示,当需求曲线AD 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供给保持不变时,价格水平逐渐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课件

向右移动。
财政政策与菲利普斯曲线
财政政策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等财政政策工具,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从而影响菲利普斯曲线。
政府支出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减少政府支出则 相反。
税收政策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增税则相反。
此外,菲利普斯曲线还为经济学家提供了研究经济问题的 工具和方法,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
02
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
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理论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 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
提出。
输标02入题
该曲线表明,在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 在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菲利普斯曲线课件
• 菲利普斯曲线简介 • 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 • 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与变化 • 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政策 • 菲利普斯曲线的挑战与争议 • 结论: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与意义
01
菲利普斯曲线简介
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它指出,在短期 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 率较高,反之亦然。
学术研究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激发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探讨通货膨胀、失业和宏观 经济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
公众理解
菲利普斯曲线帮助公众理解经济现象,使得普通人也能够理解通货膨 胀和失业的经济学原理。
菲利普斯曲线的意义
提供政策权衡观点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政策制定者 面临着权衡取舍,即在保持低通
最新宏观经济学菲利普斯曲线专业知识讲座

产量
0
自然产量率
4. 但产量与失业仍维持
其自然率水平。
A
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理有论不当和之证处,据请联的系一本人致或性网站删除。
• 问题:古典宏观经济理论预言长期菲利普斯 曲线是垂直的,而证据表明在短期中失业和 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权衡取舍, 如何将这两点统一起来?
菲利普斯曲线
7
产量是 失业率(百分比) 7500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总仿需。文求档如、有总不当供之处给,请与联系菲本利人或普网站斯删除曲。 线
•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 与失业的结合,这种结合的原因是总需求曲 线移动驱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图1. 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率
(每年百分比)
6
B
2
A
菲利普斯曲线
0
4
7
失业率(百分比)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短。文期档如和有长不当期之处的,请菲联系利本普人或斯网站曲删除线。
• 通过引入预期通货膨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预期通货膨胀衡量人们预期物价总水平会变动 多少。
《菲利普斯曲线》课件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与失 业率之间的关系
财政政策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通货膨 胀和失业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支出和 债务管理等手段来影响经济
财政政策与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财 政政策可以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 和位置,从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提出背景:20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菲利 普斯提出
理论基础: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主要内容: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单模型,到加入预期因 素,再到引入其他经济变量,不断完善和发展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研 究
影响:对宏观经济学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 响
提供了政策制定者制定宏观 经济政策的依据
添加标题
中国:中国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与 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采用不同的经济模型来解释通货膨胀和失业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即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也反映了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 关系,即经济增长越快,通货膨胀率越高。
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含义对于政策 制定者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 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 描述通货膨胀与 失业率之间的关 系
货币政策:政府 通过调整货币供 应量来影响经济
菲利普斯曲线与 货币政策的关系: 货币政策可以通 过影响通货膨胀 来影响失业率
货币政策的实施: 通过调整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等 手段来影响货币 供应量
研究菲利普斯曲线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调整政策来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走 势。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概况

第一章引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吸引了一些重要经济学家的关注。
在一定的时间社会往往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
如果财政政策决策者货币政策制定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扩大总需求,使得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那么在短期内可以扩大总需求并增加就业,但这样却会导致更迅速的物价上涨。
如果决策者通过减少总需求,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就可以降低通货膨胀,但需要以短时间的低产量和高失业为代价。
而菲利普斯曲线正是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一条曲线[1]。
稳定物价和降低失业率是政府经济决策者的主要目的。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如何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保持更加适当的短期平衡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一味的追求高GDP增长率,虽然可以增加就业,但必然会导致高通货膨胀率。
对于我国目前而言正处于高通胀与高失业双重压力下,如果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就业压力虽然可以有所缓解但物价会持续上涨,人民生活压力将会变大。
因此我国要从当前基本国情出发,适当放缓经济发展速度,稳定物价,提高就业。
因此,只有在依据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才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第二章菲利普斯曲线概述2.1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概况一、菲利普斯曲线概述菲利普斯曲线刚开始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
它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实际情况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1]。
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而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相关关系的曲线。
如图1所示。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越低,即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的相关关系[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17 of 33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变异
图8-5 1970年以来美 国通胀变化与 失业 1970以来,美 国失业率与通 胀率变化之间 呈现负相关关 系。
1 早期形式
工资-价格螺旋:考虑Pet =Pt-1的情形 低失业导致更高的名义工资; 作为对更高名义工资的反应,企业提高他们的价 格,导致价格水平上涨; 而较高的价格水平使得工人在下一次设定工资时 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 更高的名义工资导致企业进一步提高价格; 工人进一步要求提高工资; 价格和工资的博弈导致工资和价格持续的上涨。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变异
t t 1 z aut
当 =0时,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是, t ( z) ut 当 >0,通胀率取决于失业率和上一年的 通胀率, t t 1 ( z) ut 当 =1,关系变成,
Pt Pt 1 ut Wt Pt t Pt 1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9 of 33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变异
图8-3
1970年以来美 国的通胀与失 业
从1970年开始, 美国失业率与 通胀率之间的 关系消失了。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11 of 33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变异
t t 1 ( z) ut
提示:当 =1,失业率影响的不是通胀 率,而是通胀率的变化:高失业导致通 胀下降;低失业导致通胀上升。
1970年以来,一个清晰的负相关关系出 现在失业率和通胀率变化之间。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2 变异
图8-2
美国的通胀与 失业:19481969
贯穿1960年代 美国的失业率 稳步下降伴随 着通胀率的稳 步上升。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10 of 33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宏观经济学
宫汝凯
第八讲:自然失业率和菲利普斯曲线
gong.rukai@ 2014.04.21
1 of 24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变异
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是:
t ( z) ut
t t 1 ( z) ut
称为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也称为附加 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或加速菲利普斯 曲线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19 of 33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与失业
( z) u
e
预期通胀e增加导致通胀的上升; 给定预期通胀e,价格加成的增加, 或影响工资决定的因素z的增加,导致 通胀的增加; 给定预期通胀e,失业率 u上升导致 通胀的下降。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6 of 33
1. 通货膨胀和失业;
3. 深入分析;
2. 菲利普斯曲线;
主要内容
2 of 24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0 典型事实
图8-1 美国的通胀与失 业:1900-1960
在1900-1960年期 间,美国失业率 与通胀率的典型 事实:低失业率 伴随着高通胀率; 基于以上数据显示通胀与 高失业率伴随着 失业之间负相关。 低或负的通胀率。
t e t ( z) ut
变量、et和ut 指的是第t年的通胀、预 期通胀和失业,将 和z 假设为常数, 没有时间下标。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7 of 33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变异的原因 失业与通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贯穿整个 1960年代,但是此后消失了,原因有二:
70年代石油价格的上涨,非劳动力成本上 涨迫使企业相对于工资的比率提高产品价 格,即提高加成 ;但更重要的是, 由于通胀行为的变化,工资设定者改变了 他们形成预期的方式。 • 通货膨胀率变得持续为正,且 • 通货膨胀变得更加持久。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8 of 33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8.1 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7章推导出通胀、预期通胀和失业率之间 的总供给关系:
P P (1 ) F (u, z)
e
首先,将函数F的形式假设为,
F (u, z) 1 u z
然后,代入上式,
P P (1 )(1 u+ z)
e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4 of 33
e e
附录:将以上等式得到通胀、预期通胀和失业 率之间的关系:
( z) u
e
作为练习,自行推导。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5 of 33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变异
持续的通胀使得工人和企业修正他们 对预期的形成方式。 假设预期通胀形成的过程为,
★
t t 1
e
参数 反映了上一年的通胀率t-1对本年预期通 胀率et的影响。 提示1:只要通货膨胀低而且不持久,工人和 企业忽略过去的通货膨胀,假设本年的价格水 平大致与去年相同就是合理的,即 接近零;
变异 提示2:当通货膨胀变得更加持久时, 工人和企业开始改变他们形成预期的 方式;如果去年通胀高,则认为今年 的通胀也可能很高,即参数上升。 在1970年代开始,出现稳定地增加, 从0到1。 以下考虑不同的值对通膨与失业关系 的影响: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15 of 33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14 of 33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12 of 33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te
t t 1 ( z) ut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16 of 33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Chapter 8: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Phillips Cu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