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二级学科介绍:中国古代史
全国学科门类和二级学科详细分类

学科门类(fieldsofDisciplinesofConferringAcademicdegrees)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是授予学位的学科类别。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2](学位〔2009〕10号)的规定,学科门类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制定,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规定我国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4个学科门类学科发展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即是指在这个一级学科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也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只要选择了这个学科中的任何一个专业,进了校门就可以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
这能反映出一个大学或科研院所在这个学科的实力和水平。
但要看这个学科是否全国领先,就要看它里面的二级学科有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以及重点学科的多少。
我国高校学位点(硕士)的申报一般是依托二级学科来进行的,学位点申报成功后,也多设在二级学科之下。
重点学科基本属于二级学科范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二级学科(相当于专业)的地位和作用是决定性的。
从1992年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也由统一分配转为实施”双项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以后,人们对”专业”和”专业对口”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专业设置过细偏窄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以及毕业生本身的就业和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升温。
所以,从本科专业目录到研究生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都把解决专业设置过细偏窄问题放在首位,都是朝不断拓宽专业的方向努力。
教育部将高等院校里的学科门类分类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
中国古代史学科体系

24
收藏于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的明代的抄本 《官品令》十卷,被上海师范大学戴建国教授发 现后,经确认实为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 制订的“令”,即称《天圣令》,书后则还附有 唐代的《开元令》。 《天圣令》中,记载有唐代的田令,引发对 唐代土地、赋役制度的研究热潮。在研究中,采 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经济学分支。主要研究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 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制度的演 变),分析唐五代土地制度成为一个新的趋势。
15
16
先秦史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中国文明和早 期国家起源的时间与空间、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 的过程、途径、机制与动力;关于夏代的历史文 化;先秦社会史和文化史等专题。 在先秦史的研究中,族源和姓氏、古代氏族 部落的分布、迁徙或与其他部族分合的情况,是 主要的研究课题。 在先秦思想文化史方面,诸子百家仍然是研 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对孔子和儒家代表人物的研究,尤受重视。 对诸子的研究,还有发掘诸子思想与君主专 制制度相联系的新课题。
26
在宋史的研究中,如何看待北宋的“积贫积 弱”、对宋代经济水平的评估、宋代江南农业革 命、南宋的历史低位等,也是一些研究和论辩的 热点。 对宋朝“士大夫政治”,即皇帝与士大夫共 治天下、宋太祖不杀人臣、相权消长、士人转型 (政治文化精英、地方精英、平民的兴起)与士 风,以及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是宋史研究的 一些课题。
4
二、中国古代史的学科体系
中国古代史,分为时序、分期、类别等几种 学科体系。 中国古代史的时序体系,主要采用贯通各时 期的方式,系为通史编排形式; 中国古代史的分期体系,主要采用划分时段 的方法,系为时期(时代)、朝代、世次等编排 形式; 中国古代史的类别体系,主要按照学科和社 会形态,将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划分为几个门 类,系为分类、社会属性的编排形式。
学科门类介绍—历SHI

等级 A+ A+ A+ A A A A A
排名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学校 上海师范 西北大学 首师 川大 B+ B C
等级 A A A A 18 18 13
十三大学科门类介绍——历史学
+ 1、全国统考
+ 2、自主命题 + 3、自主命题&历史综合
+ 07年以前所有学校都是自主命题的
+ + + + + + + + + + + + + +
北京地区:清华大学(推免率高,不建议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 名校,综合实力强)、首都师范大学(非211,世界史很不错)、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 内蒙古地区:内蒙古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历史学基础)、内蒙古师范大学 辽 宁地区:辽宁大学、渤海大学 吉林地区: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师范大学 黑龙江地区: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地区:复旦大学、上海大学(15年退出统考) 福建地区:厦门大学 山东地区:聊城大学 湖北地区:武汉理工大学(考641历史学综合但只有中国近代史方向)、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甘肃地区:兰州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陕西地区:延安大学 四川地区: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 广东地区:中山大学(历史学名校) 湖南地区:湖南科技大学、吉首大学
+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
理学、专门史等方面内容有机体现
题型 选择 名词解释 史料分析 论述题 总计
数量 20 8 2 3 33
单价 2 10 30 40
总分 40 80 60 120 300
0602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中国史(代码: 0602 )二级学科名称:专门史(代码:060201 )二级学科名称:中国古代史(代码:060202 )二级学科名称:中国近现代史(代码:060203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科点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经集中了一批有相当研究水准的学术力量,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共计20人,其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
学科带头人冷东教授,香港大学博士,现为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亚洲研究会会员、马来西亚黄雅烈博士高等学院客座研究员,担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广州市地方史学会副会长,广州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史学会理事等职务。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明清史、岭南文化、广州十三行等领域研究。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一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及多项省厅级课题,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广州市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本学科点的其他学术骨干分别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等领域各有所长,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十余项、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出版专著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取得多项省市级科研奖励,特别在岭南文化及十三行研究方面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三、培养目标中国史是以探讨中国社会进程及其规律为要旨的综合性学科,它与哲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继续拓宽和加深学生基础知识,同时紧跟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明确并加强专业方向基础知识的系统训练,掌握独立从事科研和教学的必要技巧,使学生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北京大学历史系简介

北京大学历史系简介北京大学历史系简介北京大学历史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
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
共有1个系直属科研实体,2个藏书共达20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馆,1个史学文献数字化实验室。
学科简介传统优良,历史辉煌:历经105年的风雨坎坷,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长盛不衰。
1903年开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民国初年增设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史学理论与方法、专门史等课程体系。
新文化运动中在陈独秀主持下,北大史学学科体系改革,与国际接轨,得风气之先。
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史学门改称史学系。
李大钊、朱希祖、马叙伦、马衡、叶瀚、陈汉章、陈翰笙、陈衡哲、冯承钧、何炳松、傅斯年、陈寅恪、李济、董作宾、孟森、钱穆、陈垣、陈受颐、顾颉刚、范文澜、冯家升、张星烺、刘崇鋐、毛子水、姚从吾、郑天挺等史学大师先后在此执教。
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燕京等名校的史学精英汇入北大,翦伯赞、向达、张政烺、邓广铭、齐思和、杨人楩、周一良、侯仁之、王铁崖、邵循正、苏秉琦等名师云集,再创辉煌。
学科齐全,实力强劲:北大1998年获得首批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系还设有欧洲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现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关系史研究所、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全系目前承担国家、教育部、省市、自治区和学校各类项目4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20项,学校和其他项目17项。
师资一流,结构合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择优选用一流人才。
专业介绍

历史学专业专业概述历史学(代码:060101)属于历史学大类,历史学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历史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应具备掌握历史学专业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与才能,毕业学生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事业单位与组织机构从事相关的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从事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应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水平。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有一定的了解;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4.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音韵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5.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景重要的理论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趋势;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技能。
主干课程主干学科:历史学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其他信息就业方向:科研单位,党政机关,新闻出版部门,企业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相近专业:历史学世界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保护技术历史学专业择校指南(一)北京师范大学该校历史学研究生教育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是高校设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现在博士点 6 个,硕士点 8 个,博士生导师 21 名,硕士生导师 21 名。
历史学考研各专业方向介绍

历史学作为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哲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尤为接近。
有些领域几乎相互覆盖,与自然学科也有密切联系,历史学给这些学科提供资料和知识,与这些学科的发展相互促进。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音韵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了解国内外史学界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历史学主要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8个二级学科专业。
其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与长时间的专业知识的积累。
该专业毕业生多数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而这些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专业解析-专门史

专门史一、专业解析:(一)学科简介专门史是属于历史学的二级学科,是对人类历史的专门领域进行研究的学科,着重探讨人类社会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发展状况及其规律,是人类历史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面。
是对当代中外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史学流派的介绍,着重于研究热点、争论分歧和问题症结的分析。
(二)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中外关系史、近现代华侨华人问题、东南亚史的理论基础;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并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重要事务问题的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三)研究方向01中国古代经济史02区域社会经济史03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4中国文化史05中国环境史06中国宗教史(各个招生单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上以厦门大学历史系为例)(四)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上以厦门大学历史系为例)(五)相近学科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中国古代文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少数民族史。
二、推荐院校: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温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三、就业前景:专门史专业的就业选择范围可能相对窄一些。
但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专门史专业可从事教学研究,文笔好的可从事公关文秘,行政管理等。
能够胜任专门史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历史学二级学科介绍:中国古代史
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元史、明清史等。
中国古代史以中国古代的历史为研究对象,近代以前的中国史都属于研究范围。
中国古代史一般以朝代为段落,如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辽宋金元史和明清史等。
同时,也可以进行专题研究,如政治史、制度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社会史等。
中国古代史专业培养掌握历史学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做出有理论及实践意义成果的高级人才。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新闻出版、方志编修等方面的工作。
共 48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B)、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B)、安徽师范大学(B)、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郑州大学(B)、河南大学(B)、湖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B)、华南师范大学(B)、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大连大学、扬州大学、安徽大学、聊城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B)。
北京大学(B)、北京师范大学(B)、陕西师范大学(B)
运城中公教育
本文转自运城中公网。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