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概述讲课教案
《中国古代史》教案.doc

《中国古代史》教案第一章原始社会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解体的标志性阶段,达到理解人类进化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原始群、氏族社会典型的文化遗存教学难点:讲清氏族、氏族社会形成的标志,使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同时,加深对中国悠久历史印象,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对典型文化遗存的讲解,培养学生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节原始群人由古猿演变而来,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
由始祖猿发展而来的古猿分为两支,一支是发展为森林古猿和现代类人猿的猿科;另一支是中经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和智人发展为现代人的人科。
一般认为,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是从猿到人过渡阶段中正在形成的人。
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大约300多万年前,人就完全形成了,这就是早期猿人。
到约200万年或150万年前时期,又发展为晚期猿人。
一、原始群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
这样的社会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比较松散的组织。
按人类体质形态进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猿人(直立人)和古人(早期智人)。
二、猿人时期中国猿人的活动遗存: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
猿人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特征:居住环境、生产工具、谋生手段、火的利用和控制、血缘家族。
三、古人时期(距今20万—10万年):中国古人的活动遗存:大荔人、丁村人、马坝人、长阳人、许家窑人等。
古人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特征:居住环境、生产工具、谋生手段、族外婚。
四、新人时期(晚期智人,距今5万-1万年)活动遗存:河套人、峙峪人、左镇人、柳江人等。
经济生活和社会组织特征:居住环境、生产工具(弓箭)、谋生手段、氏族制的确立。
第二节氏族社会一、母系氏族社会(一)星罗棋布的母系氏族公社的遗址1.黄河流域:磁山—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齐家文化2.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3.其它地区:红山文化昙石山文化石峡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宝墩文化(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1.原始农业的发生劳动工具——各地的氏族公社,都是依靠氏族组织的力量,使用磨光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经营着以耜耕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
2024年初中历史讲课教案初中历史课教案

2024年初中历史讲课教案初中历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2.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3.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课:中国古代史概述2.第二课:夏商西周的社会变革3.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变革4.第四课: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5.第五课:汉朝的繁荣与民族关系6.第六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7.第七课:隋唐的繁荣与开放8.第八课: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9.第九课: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0.第十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2.教学难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历史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古代史概述1.导入新课(1)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2)提出本课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1)讲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四个时期: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2)介绍每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夏商西周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变革、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等。
3.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1)讲解夏商西周的社会变革,引导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变革,让学生了解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历史现象。
4.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认识。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夏商西周的社会变革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2)提出本课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夏商西周的社会变革(1)讲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如禅让制、世袭制等。
(2)分析夏商西周的经济特点,如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3)介绍夏商西周的文化成就,如甲骨文、青铜器等。
初中历史教案:认识中国古代史

初中历史教案:认识中国古代史认识中国古代史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2、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3、理解中国古代作为文明古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操;4、能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方法,培养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重要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的认识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贡献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认识中国古代史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和特点;2、能够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生产方式;3、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城市建筑、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特点;2、讲解:介绍中国古代史的时段划分和特点,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生产方式;3、讨论:通过分组讨论、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研究方法,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4、课堂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古代史文献和历史事件,学生编写出古代人物的简介和其贡献。
第二课:夏、商、周的时期教学目标:1、掌握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2、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3、认识周朝的君主制度和国家制度。
教学步骤:1、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2、讨论:讨论夏、商、周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并分析其中的差异和联系;3、任务:让学生根据周朝的历史材料,分析其君主制度和国家制度,并写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2、认识春秋时期的诸侯战争和战国七雄的竞争;3、掌握齐、楚、魏、燕等国家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
教学步骤:1、讲解: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2、探究:让学生探究春秋时期的诸侯战争和战国七雄的竞争,分析其中的内因和外因;3、研究:让学生根据历史材料,研究齐、楚、魏、燕等国家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和思想。
中国通史教案(大全)

中国通史教案(大全)第一章:中国古代史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掌握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特点。
2. 熟悉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夏商周:神话传说与史实的分界,夏商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
2. 秦汉:秦始皇统一六国,两汉时期的兴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
3. 隋唐五代十国:隋唐盛世,五代十国的动荡,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
4. 宋元明清:宋朝的繁荣与灭亡,元朝的统一与扩张,明朝的兴衰,清朝的崛起与衰败。
5. 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2. 难点:对中国古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如何将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中国古代史的全面认识。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内容。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就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史。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古代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古代史的学习成果。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掌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2. 熟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3. 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史的认识,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中国古代史》全套教案

八股取士
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制度,选 拔官员注重八股文章,忽视实际才能, 导致官员素质下降。
清初巩固统治政策及其效果
剃发易服
文字狱
清朝入关后,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要求 汉人剃发留辫,改穿满族服饰,以加强民族 认同和统治。
清朝大兴文字狱,对不利于其统治的言论和 著作进行严厉打击,加强了思想控制。
魏国
占据中原地区,实行屯田制,重视农业发 展,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九品中正制。
B
C
蜀国
以益州为基地,刘备以汉朝宗室自居,强调 正统地位,实行仁政,发展经济。
吴国
占据江东地区,利用长江天险进行防守,同 时发展海外贸易,增强经济实力。
D
南北朝对峙及文化交流
南北朝对峙
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之间的长期对峙,期间战争不断,但也有一些和平时期。
唐诗繁荣与代表人物
唐诗繁荣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数量庞大且 质量极高,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 品。唐诗的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 塞征战、怀古咏史、送别留别等各个方面,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 考和感悟。
VS
代表人物
唐朝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 彩;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表现了现实主 义的精神;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反映 了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这些诗人的作品 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佛教的盛行
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
文学艺术的繁荣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如谢灵运、鲍照、庾 信等,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史教案

中国古代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掌握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特点;(2)了解中国古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3)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时间线索,分析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2)采用比较法,分析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运用史料解读法,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夏商周时期:(1)夏朝的建立与灭亡;(2)商朝的兴衰;(3)周朝的繁荣与衰落。
2. 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与灭亡;(2)汉朝的兴衰;(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
3. 隋唐五代时期:(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2)唐朝的繁荣与衰落;(3)五代十国的分裂与统一。
4. 宋元时期:(1)宋朝的兴衰;(2)元朝的统一与灭亡。
5. 明清时期:(1)明朝的兴衰;(2)清朝的统一与灭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2)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3)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1)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2)历史人物的评价;(3)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2. 比较法:分析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史料解读法: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敢于质疑的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提问、作业、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课件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课件一、中国古代史1.原始社会中国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产力水平较低,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阶级社会。
2.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后期,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国家制度逐渐完善。
商朝晚期,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这一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
同时,各国思想家辈出,如孔子、老子、墨子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成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修建长城、灵渠等。
汉朝继秦而兴,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朝末年,天下大乱,进入了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
三国后期,晋朝统一全国,但不久后分裂为东晋和西晋。
东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国家分裂。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中古史1.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隋朝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朝继隋而兴,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唐朝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2.五代十国时期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化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词、画、书法等。
《中国古代史》全套教案(2024)

10
2024/1/29
03
秦汉时期
CHAPTER
11
秦朝统一六国及其历史意义
01
统一六国的背景和过程
秦朝通过强大的兵力和有效的战略,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
了对中国历史上首次的大一统。
02
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后世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吸引了众多外国使节和商人前来交流。
经济发展
唐朝时期,农业生产达到巅峰,手工业和商业也十分繁荣。长安、洛阳等城市成为国际 性的大都市,海上丝绸之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2024/1/29
文化成就
唐朝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唐诗、唐画、唐乐等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峰。同时,唐朝还 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
文化传承
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方式,如尊师重道、注重家教和家风等,对现 代社会的文化传承有重要启示。
29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2024/1/29
深入研究古代政治制度
进一步探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挖掘古代经济思想
研究古代经济思想如“重农抑商”、“均贫富”等,对现代经济理 论的贡献。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的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流 ,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发 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
产。
2024/1/29
18
2024/1/29
05
隋唐时期
CHAPTER
19
隋朝统一全国及其历史地位
2024/1/29
隋朝的统一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概述
年代: 将一个世纪以连续的十年为阶段进行划分的 叫法,通常适用于用公元纪年。
每一世纪中,分“初、二…九、末”10个年代 如1901-1910是二十世纪初;1911-1920是二 十世纪二十年代;1981-1990是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1991-2000是二十世纪末。(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古代史·概述
三、中国古代史
1.什么是中国古代史? 指中国的先民在中国 的土地上繁衍、发展 进化的过程,习惯上 把1840年鸦片战争前 的中国历史称为中国 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概述
2.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历程:
❖ 原始——奴隶——封 建
❖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的分界线是公元前 2070年。
❖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的分界线是公元前 476年。
前221年— ------ 始皇灭六国----秦朝建立
中国古代史·概述
4.1明确历史术语的概念:
纪元:纪年的开始。
各国历史纪年不同。我国当始 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 841年);希腊人曾以公元前 776 年(第一次奥林匹亚竞 技会;阿拉伯人以公元622 年(穆罕默德由麦加迁麦地 那)为纪元。今世界上多数 国家采用公元纪年(传说中 耶稣基督的生年)。
中国古代史·概述
世纪: 计算年代的单位 ,一百年为一世 纪。(《现代汉 语词典》)
21世纪,起始于2001年1月1日, 结束于2100年12月31日。是我们 目前所生活的年代。
中国古代史·概述
干支:
天干地支 简称为干 支。十天 干,十二 地支,组 合成60个 单位。用 于古代历 法纪年。
中国古代史·概述
中国古代史·概述
四、学习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方法:
郑天挺教授:
“我们要以时 为径,以事 为纬,把人 物、制度贯 穿其间。”
五帝时代 (约前27-26世纪初) 约前2070年—-- 禅让禹止,传位子启---夏朝建立
约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前1046年 — ---- 武王伐纣----周朝建立
4.2理解记忆基本的历史知识
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知 识结构大体如下:
① 事件 ② 人物 ③ 典章 ④ 朝代 ⑤ 年号 ⑥ 身份 ⑦ 文献 ⑧ 地名
例:牧野之战 约前1046年, 周武王的联军 与商朝军队在 牧野(今河南 省淇县南、卫 河以北,今卫 辉市境内)进 行的决战。商 纣王兵败自焚, 商朝灭亡。
中国古代史·概述
历史通常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即人类客观的发展 历程,是历史的主体。
二是指人的历史认识。 三是指历史科学:科学的历史学。
中国古代史·概述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吕氏春秋·见长》:“智所以相过,以 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之于后世,亦尤今之 于古也。故审之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 后,古今前后一也。故圣人上知千岁,下 知千岁也。”
中国古代史·概述
中国古代史(绪论)
沧州师范学院·孙志江
中国古代史·概述
概述
一、什么是历史?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三、什么是中国古代史? 四、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方法 五、有关中国古代史的资料
中国古代史·概述
一、什么是历史?
东汉经学家、文字及语言学 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对“ 史”的解释: “史者,记事者也,从右, 持中;中,正也。”
中国古代史·概述
3.感恩:
感恩——生活、苦难、 母亲……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韩诗 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道德 经》:“大小多少,报怨以 德。”
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 会更多地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中国古代史·概述
古之未
古
今之未
今
未
今之古
未之古
中国古代史·概述
感悟历史:学历史,品人生
1.知止:知道目标之所在,知道自己 所要达到的境界。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亲民,在止于至善。
从整体而言,有目标的人,成功率 要比没有目标的人成功率高很多。 有挑战性目标,并设定了时限和具 体成果要求的,通常会带来更好的 表现。设定目标就是用语言给自己 的一种承诺,而承诺本身会给我们 带来更好的未来。(举例:孔明教 子)
4.敬人:
《孟子》: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 之。君子有终身之忧,无朝夕之患。
《曾国藩家训》:敬之一字,孔门持 以教人,春秋时大夫亦常言之,至程 朱则千言万语不离其旨。内而专静纯 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出 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 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 ,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 ,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 ,四灵必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中国古代史·概述
五、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参考资料:
1.原始资料: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编 写的史书,计有《史记》、《汉书》等25 史,即所谓正史。
中国古代史·概述
❖ 编年体史书。即按日月时 间顺序编写的史书。主要 有《春秋》、《左传》、 《竹书纪年》、《资治通 鉴》等。
❖ 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 为纲编写的史书。有《左 传纪事本末》、《通鉴纪 事本末》、《宋史纪事本 末》、《明史纪事本末》 等。
❖ 政书;类书
中国古代史·概述
5.2今人著述:
通史、古代史、断代史
中国古代史·概述
5.3刊物
《历史研究》 《史学月刊》
中国古代史·概述
人与人之间的 竞争,不仅 是智慧和能 力的竞争, 更主要的是 态度的竞争 。
中国古代史·概述
2.5学习历史的意义
1.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2.历史具有劝善惩恶的榜样作用 3.历史具有重要的人生教育价值 4.历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的重要途径。
唐太宗:“以铜为鉴,可以 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 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 知兴替。朕尝宝此三镜, 用防己过。”
中国古代史·概述
2.诚恳:
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真诚。 楚地(特指湖南)为何人才辈出?曾国藩说
:“楚人带三分蠢气,盖孔子所谓愚不可及 (不一般的智慧)《论语·公冶长》。凡人以 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趋于诚矣 。”对人诚可成朋友,对学习诚可学业有成 ,对工作诚可成就事业;真诚是一种成本最 低的心态,是一种回报最高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