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制备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脂质体制备方法

脂质体制备方法

脂质体制备方法2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2.1 薄膜蒸发法该方法是将脂质及芯材(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将此溶液置于大圆底烧瓶中,再旋转减压蒸干,磷脂在烧瓶内壁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膜,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溶液(生理盐水),充分振荡烧瓶使脂质膜水化脱落,即可制得脂质体。

尽管薄膜分散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原始,所以尚存在较多缺点。

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脂质体的粒径较大且不均匀,为了使其粒径更小、更均匀,可通过超声波仪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脂质体的粒径,从而提高包封率。

如采用此法制备得到的细辛脑脂质体的包封率达54. 1%[5]。

2.2 超声波法MLVs的混悬液经超声波处理,再通过 Sepharose 2B或4B柱色谱仪可去除较大的脂质体和MLVs 。

常用的方法有探针型和水浴型。

小量脂质悬液(高浓度脂质或黏性水溶液)需要高能量时用探针型。

水浴型更适于大量的稀释脂质。

郑宁等[6]采用薄膜 -超声分散法制备依托泊苷脂质体,按均匀设计的最优组合制备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61.58±0.83)% ,粒径均小于2卩m,体外释药达到了长效缓释的作用,60Co灭菌后脂质体较稳定。

李维凤等⑺以薄膜-超声法和乙醚注入法制备硝苯地平脂质体,结果表明薄膜蒸发法和超声法综合使用,所得脂质体粒径均匀,粒度小,且多为单室。

2.3复乳法(二次乳化法)这种方法是先将脂质溶于有机溶剂,加入待包封芯材的溶液,乳化得到W/O初乳,其次将初乳加入到10 倍体积的水溶液中混合,进一步乳化得到W/O/W 乳液,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去除有机溶剂即可得到脂质体,其包封率变化较大,一般为20%-80% 。

通过研究发现,在第二步乳化过程和有机溶剂的去除过程中, 对脂质体的粒径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是温度, 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减小脂质体的粒径。

姚瑶等[8]采用二次乳化法制备的酪丝亮肽多囊脂质体,不仅稳定性好,80%的粒径分布在20-30卩m,且包封率为92. 43%。

实验脂质体的制备PPT课件

实验脂质体的制备PPT课件
〔2〕柱别离度的考察
①盐酸小檗碱与空白脂质体混合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3mg/m1盐酸小檗碱溶液,置 小试管中,参加空白脂质体,混匀,即得 。
②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①中制得的混合液置 10ml量瓶中,参加95%乙醇6ml,振摇使之溶解 ,再加PBS至刻度,摇匀,过滤,弃去初滤液, 取续滤液于10ml量瓶中,加PBS至刻度,摇匀, 即得。
DH+ H+
D
inside acid pH
DH+ H+
D
评价脂质体质量的指标有粒径、粒径分布 和包封率等。其中脂质体的包封率是衡量脂质 体内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常见的包封率测 定方法有分子筛法、超速离心法、超滤法等。 本文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包封率。“阳 离子交换树脂法〞是利用离子交换作用,将荷 正电的未包入脂质体中的药物(即游离药物), 如本实验中的游离小檗碱,通过阳离子交换树 脂吸附除去,包封于脂质体中的药物(如小檗 碱),由于脂质体荷负电荷,不能被阳离子交 换树脂吸附,从而到达别离目的,用以测定包 封率。示意图见以下图。
注意:在进行柱别离度实验前,需要用 空白脂质体对别离小柱进行饱和,具体 操作如下:量取空白脂质体,置于别离 小柱顶部,待柱顶部的液体消失后,仔 细用5mlPBS进行洗脱,待液体滴尽即可 。
〔3〕包封率的测定 精密量取盐酸小檗 碱脂质体两份,一份置10ml量瓶中,按柱 别离度考察项下②进行操作,另一份置于 别离柱顶部,按 “柱别离度考察〞项下 ③进行操作,所得溶液于345nm波长处测 定吸收度,按下式计算包封率。
1. 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特点。请讨 论影响脂质体形成的因素。
2. 从显微镜下的形态上看,“脂质体〞 、 “乳剂〞及“微囊〞有何差异?
3. 如何提高脂质体对药物的包封率?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PPT课件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PPT课件
第12页/共102页
脂质体基因转移示意图
第13页/共102页
Ⅱ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一 脂质体的组成
• 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等为膜材包合而成。 这两种成分是形成脂质体双分子层的基础物 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1.磷脂类 磷脂类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大豆磷脂 及合成磷脂等都可以作为脂质体的双分子层物质基 础。
Microparticles drug delievey systems
第3页/共102页
Macromolecular conjugates
第4页/共102页
脂质体
• 脂质体(liposomes)是将药物 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形成的微型泡囊。
Ⅰ 脂质体的应用概况 Ⅱ 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Ⅲ 脂质体的剂型特点
液, • 混合,搅拌,蒸发除去有机溶剂 • 残液以超声波处理,然后分离出脂质体再混悬于
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脂质体的混悬型注射剂。 • 经超声波处理大多为单室脂质体
三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
• 膜的流动性是脂质体的重要性质,流动性与 药物释放密切相关。
• 胆固醇被称为膜流动性调节剂,因为低于相 变温度时,胆固醇的存在增加了膜的无序性, 增加膜的流动性;
第41页/共102页

(二)脂质体的荷电性
• 荷电磷脂制备的脂质体荷电。
按荷电 性分类?
• 含磷脂酸(PA)和磷脂酰丝氨酸(PS)的脂质体荷 负电,
• 某些阳离子脂质体能专一性靶向肺等器官的内 皮细胞。
• 药物和阳离子脂质体相互作用时,不仅同样可 包埋于脂质体的囊泡内,
• 此外也可由于阳离子脂质体表面的正电荷与带 负电荷的药物分子产生静电吸附作用,
• 多肽类药物分子中的疏水结构可插入脂质体的 脂双层、形成稳定结构。

脂质体

脂质体
脂质体制备技术概述
1、组成与结构理化性质及其特点 2、口服肠溶胰岛素脂质体 3、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 4、脂质体的现状与未来
一、概述
脂质体 (liposomes,或称类脂小球)是一种类 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微小囊泡。
分类: 1、单室脂质体:有一层类脂质双分 子层构成 2、多室脂质体:由基层脂质双分子 层将被包含的水溶性药物的水膜隔开形 成不均匀的聚合体
脂质体包裹胰岛素后,能防止酶
的降解作用! 此外,脂质体通过与 肠道细胞膜融合或者表面吸附,
增加了胰岛素进入细胞的途径,
有助于胰岛素的稳定与吸收
(三)口服肠溶胰岛素脂质体 材料和制备方法
材料
壳聚糖(chitosan) 是甲壳素经脱乙酰作 用后得到的一种天然的带正电荷的多糖, 在自然界为仅次于纤维的最丰富的多聚 物,具有亲水性、生物适应性、生物降解 性和低毒等特点,可以作为脂质体的稳定 组分,同时还可作为吸收促进剂。 但是,壳聚糖作为一种弱碱,需一定量的 酸才能使葡糖胺结构单元展开并转变为 带正电荷的溶液状态。在pH 中性时,壳 聚糖分子将失去电荷并从溶液中沉淀出 来,因而壳聚糖作为吸收促进剂的潜在用 途在大肠、结肠和直肠等碱性环境中受 到限制。
除此之外,脂质体还能诱导补体激活,导 致清除增加以及发生心血管和血液不良 事件的风险
脂质体的修饰
长循坏脂质体 免疫脂质体 糖基脂质体 温度敏感脂质体 PH敏感脂质体
二、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
(一)修饰
以聚乙二醇(PEG)作为修饰材料。 PEG的表面被柔顺而亲水的PEG链 部分覆盖,极性PEG基增强了脂质 体的亲水性,减少血浆蛋白与脂质 体的相互作用,降低被巨噬细胞吞 噬的可能,延长在循环系统的滞留 时间,因而有利于肝脾以外的组织 或器官的靶向作用。

脂质体PPT教学课件(1)

脂质体PPT教学课件(1)

Burgess, June 28, 2001
10
LIPOSOME FORMUL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Extrusion, ultrasonication and microfluidization for hydrophobic drugs and
Reversed phase and freeze-thaw for hydrophilic drugs.
- Modified to reduce negative charge, decrease fluidity and cause steric hinderance to phagocytosis
- Properties altered (e.g. by incorporation of cholesterol) - Polymerized liposomes more stable and less “leaky” - Polyetheylene glycol, “pegylated” liposomes, avoid
8
SELECTION OF DELIVERY SYSTEM
Liposomes – targeted delivery. They can deliver agents directly into cells. Routes: i.v., s.c., i.m., topical, pulmonary
Microspheres - can provide continuous drug delivery over periods of months to years. Systemic and localized. i.m., s.c., oral, pulmonary

脂质体的介绍PPT课件

脂质体的介绍PPT课件
利用脂质体作为基因转染 的载体,提高基因转染效 率和安全性。
基因沉默研究
利用脂质体传递小干扰 RNA等分子,实现基因的 沉默和功能抑制。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
利用脂质体传递基因编辑 工具,如CRISPR-Cas9系 统,实现基因的精确编辑 和修复。
05பைடு நூலகம்
脂质体的挑战与前景
稳定性问题
储存稳定性
脂质体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聚 集和融合,影响其药物传递效果。
逆向蒸发法
逆向蒸发法的优点
逆向蒸发法可以制备出粒径较小 、粒度分布较窄的脂质体,且制 备过程中可以加入多种药物,制 备过程简单、快速。
逆向蒸发法的缺点
由于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可能对 药物产生影响,且制备过程中需 要控制温度和压力等参数,操作 难度较大。
其他制备方法
微射流技术
通过高压水射流将药物和脂质材料混 合在一起,形成脂质体。该方法可以 制备出粒径较小、粒度分布较窄的脂 质体,且制备过程快速、高效。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材料
新型脂质材料如聚乙二醇脂质体、胆固醇脂质体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生物 相容性,提高了药物的包封率和靶向性。
新技术
纳米技术、超声波技术、微流控技术等在脂质体制备中的应用,提高了脂质体 的制备效率和均一性,同时为脂质体的功能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脂质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工艺成本
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复杂,需要精密的 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增加了生产 成本。
市场前景与展望
药物传递领域
化妆品领域
脂质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在肿瘤、感染等 疾病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脂质体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可 提高皮肤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改善皮肤状 况。

药剂学脂质体介绍ppt课件

药剂学脂质体介绍ppt课件

ABCD
制备方法
不同的制备方法可能导致脂质体具有不同的粒径、 电位和药物包封率,从而影响其稳定性。
介质性质
介质中的离子强度、pH值等因素可能影响脂质 体的稳定性。
提高稳定性策略
优化脂质组成
通过调整磷脂种类、胆固醇含量等脂质组成,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
改进制备方法
采用更先进的制备方法,如高压均质、超声等,以获得更稳定的脂质体。
控制储存条件
在低温、避光、适宜pH值等条件下储存脂质体,以提高其稳定性。
添加稳定剂
向脂质体中添加适量的稳定剂,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以提高其稳定性。
05
脂质体在药物研发中作用 与挑战
药物研发中作用
提高药物稳定性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能够保护 药物免受外部环境(如pH值、温 度)的影响,从而提高药物的稳
超临界流体技术
利用超临界流体(如CO2)的高扩散性和低粘度特性,将 药物、磷脂、胆固醇等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然后通过减 压或升温的方式使脂质体析出。
04
脂质体稳定性评价与影响 因素
稳定性评价方法
粒径分布测定
通过动态光散射等方法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及 其分布,以评估其稳定性。
电位测定
利用电位测定仪测定脂质体的电位,以判断 其稳定性及可能发生聚集的倾向。
制备过程演示
01
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胶态脂质体。
02
通过凝胶色谱法或超速离心法进行纯化。
3. pH梯度法
03
制备过程演示
利用药物在不同pH值下溶解度的差异, 将药物包载入脂质体内。
通常先将药物溶于酸性水溶液中,再 与碱性脂质体混合,通过pH梯度促使 药物包载。
结果观察与数据分析

脂质体的制备

脂质体的制备

脂质体的制备脂质体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结构元素,它拥有独特的外型和内部结构,含有丰富的脂质和蛋白质,能够构成细胞的支架并且能赋予细胞丰富的功能。

脂质体也可以被用于制备有药效负载物质(如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的药物载体,有助于药物更好地穿越血脑屏障,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脂质体制备技术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1、脂质体制备技术主要有三种:溶胀法、过失法和双膜法,其中溶胀法是最常见的。

溶胀法的原理是利用热溶剂应力和化学应力使表面活性剂脂质形成脂质体。

过失法是利用热溶剂或难溶的脂质的溶解度的变化使其形成脂质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大量制备单组分微粒,但缺点是生成的脂质体不稳定,多组分混合也不利于微粒的形成。

双膜法是由水溶性溶剂和水不溶的溶剂混合之后,表面活性剂脂质分相聚合形成微胶囊,该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在稳定性上有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多组分混合。

2、脂质体制备需要一系列操作步骤,包括溶剂准备放入热循环搅拌器中,调整温度和搅拌速度,根据不同的技术,使脂质体形成并分离。

其中,调节温度和搅拌速度是关键步骤,必须在合理温度范围内,以保证溶液和混合能够有效完成,同时保证搅拌速度和时间,让脂质体形成并分离。

3、在实际操作中,应考虑实验室条件、材料特性和安全性,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溶剂的比例,并保证材料的完整性及包覆物的质量。

另外,脂质体的安放也需要非常严格的管理,及时进行筛选试验,以保证其品质及有效投入使用。

脂质体的制备是一种微观尺度上的操作,通过合理的物理处理,可以使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可以承载药物和其它物质,发挥药物平台作用,比较安全有效地用于药物载体制备,为药物的有效穿越血脑屏障而打开新的立体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脂质体定义
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形成的微型泡囊(veside)
二、目前研究状况
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1)膜模拟
2)药物的控释与靶向
3)体外细胞的生物大分子转移
在应用上:1988年,U.S.A 第一个脂质体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至目前已有10家公司向FDA申请了14个此类药物,已获准临床试验,
器官摄取绝大部份,而在心,肾中的积累量比游离药物低很多。
五、脂质体保护被包封药物
1)体外阻止药物的氧化或水解;
2)体内阻止酶的分解;
3)在靶区中,脂质体和细胞相互作用,或内吞进入细胞后,经溶
酶体的作用而其解体释放出药物。
精选PPT
7
第三节 脂质体的组成,类型和理化性质
一、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见图)
脂质体技术及应用
精选PPT
1
Chapter І :脂质体制备技术
第一节:概述
脂质体(Liposomes)最初由Eng.学者Bargham和Standrsh将磷脂
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他们发现磷脂分散在水中自
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的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
被水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为4nm。
精选PPT
3
5、能降低药物的消除速率,增加稳定性。
6、可制备多种用途的剂型,eg:注射,口服,局部给药etc
7、靶向性,主要进入网状内皮系统和血单核细胞,进入细胞间质少
8、毒性降低,药效增强。药物消除率降低,增加药物体内稳定性。
(前体药物应用时应考虑的因素)
二、脂质体的靶向性
(一)被动靶向性(天然靶向性)
已有部分产品上市。如:TLC公司的阿霉素脂质体,顺铂脂质体,
施贵宝与TLC合作的两性霉素脂质体,还有正完霉素,柔红霉素脂
质体,etc,还有空白脂质体上市,在服用或使用前加药物振摇即可
应用。
精选PPT
2
目前脂质体在生物技术,免疫调节,遗传工程,etc各领域之间 相互渗透,特别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将会有更大突破。
一定的相变温度的脂质混合物作为膜材或使用相变温度为41-42°C 的合成磷脂为膜材,在热疗机对肿瘤局部的作用下,当脂质体药 物进入肿瘤的毛细管床时,脂质体达到液晶态相变温度,导致脂 质体迅速完全地释放药物,使血管内外的药物浓度迅速达到平衡, 这种脂质体的物理靶向性不需要脂质体离开毛细血管。Eg:3H-TMX (标记甲氨蝶呤)在局部升温的肿瘤区的摄起量可增大10倍以上, 并抑制肿瘤生长。
脂质体=膜材料+附加剂
在磷脂的单分子结构中,具有两条疏水链和一条亲水链,在
卵磷脂-胆固醇结构中,磷脂分子构成一种“手杖”状态,亲水基
相互靠拢,具有两个亲油基。(如上图)
二、脂质体的类型
(一)按脂质体结构和粒径分类
SUV 粒径<200nm
1、单室脂质体 LUV 粒径200~1000nm
note:SUV在循环系统停留较长,靶性强,包封容积小,包封率低
癌细胞移植于小鼠腹腔内,次日注射该脂质体,给药剂量是游离剂
量的1/10以下,结果完全治愈。
三、脂质体的长效作用
选择脂质体的组分和类型直接与药物释放有关,一方面,药物
释放出脂质体是缓慢进行的,另一方面,还可设计不同半衰期的脂
质体,作为长效药物的载体。
精选PPT
6
For example:Rahman采用阿霉素和阿霉素脂质体作药动学试验,剂
LUV膜不够稳定
2、多室脂质体MLV
量6mg/ug,静注。
游离阿霉素
血药浓度峰值 1.7ug/ml
1h后的血药浓度 0.3ug/ml
t1/2 17.3h
阿霉素脂质体
20.9ug/ml
10ug/ml
69.3h
DSPC(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胆固醇脂质体做成的药物,t1/2更长. 四、脂质体降低药物的毒性
一般的靶向制剂,主要被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细胞丰富的
由于脂质体药物的治疗指数高,并能降低药物毒性和减少副 作用,减少药物剂量,因此在药学领域将会有广泛的应用。
第二节:脂质体的作用特点
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
(tra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的一种新剂型,它具有类细胞结
构,进入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
淋巴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有很好的靶向作用。
(二)物理和化学靶向性
此种靶向性是设计中利用某种物理性因素或化学因素的改变,
如局部的PH值,温度(病变部位)的改变而明显改变脂质体膜的通
精选PPT
4
透性引起脂质体,选择性释放药物。For example: 温敏感脂质体(temperature-sensitive liposome),它使用具有
这是脂质体静脉给药的基本特征,是由于脂质体进入体内即被
巨噬细胞作为异物处理。一般的脂质体主要被肝,脾中网状细胞
(phagocytic cells)吞噬,是治疗肝寄生虫,利什曼病等网状内皮系统
疾病的理想药物载体。特别在治疗肝,脾肿瘤,防止肿瘤转移,扩
散具有广阔的前景。
肌内或皮下注射及腹腔注射后,首先进入局部淋巴系统中,对
PH敏感脂质体:利用某些弱离子性药物包封在脂质体中,当 其进入体内,在肿瘤的低PH局部或区域,可以选择性地释放药物。 (三)转移靶向性
这种靶向性是采用预先封闭或减少网状内皮系统的摄取,然 后再给药物脂质体。For example:先用胶体粒子阻断网状内皮系 统的吞噬作用或先注射空白脂质体,使肝,脾摄取脂质体呈饱和 状态,然后再给药物脂质体以增加非网状内皮系统的摄取。
能,并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骨髓
等组织器官中聚积,从而提高其治疗指数。
一、脂质体剂型的特点
1、制剂工艺简单,一般药物都较容易包封
2、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可包裹于同一脂质中,药物的包封率主

要与药物本身的脂-水分配系数有关,与膜材性质有关。
3、在体内使药物具有靶向性特征。
4、药物在脂质体中,以非共价键结合。
精选PPT
5
(四)主动靶向性
这种靶向性是在脂质体上联接一种识别分子,即配体,通过
配体特异性专一地与靶细胞表面的互补分子相互作用,而使脂质
体在靶区释放药物。
多糖(或糖蛋白)
植物凝血素
配体 肽类激素
抗原,小半抗原
抗体(单克隆抗体)
For example:放线菌素D脂质体-IgM型单克隆抗体治疗CH3/He小鼠 乳腺癌,显示出比单纯使用放线菌素D高得多的抗癌效果。有人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