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东岳庙创建国家级4A景区的资料
东岳庙

东岳庙东岳庙建于元代延佑年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正一教在华北最大的寺庙,占地面积约47400平米,几个世纪以来,香火鼎盛,经久不衰。
自古以来,在北京流传着这样两句话:要想得福报,先去东岳庙,活着不去东岳庙,终生难得好福报,东岳庙还有一灵、二快、三多、四绝、一灵说的是:在这里许愿求神最有灵验,因为东岳庙的神像独特,是用千年金丝楠木雕刻而成,与众不同,所谓独特灵验,是因为东岳庙的神像都有五脏六腑,肚腹中装有经文和铜镜,历书、五谷及红、黄、青、白、黑五色线,金银珠宝等,五脏六腑,代表神灵附体;五色线以应五行具全;金银珠宝表示保佑人富贵吉祥,装塑之后全国著名高僧云集东岳庙,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
祈祷神灵降临附体,劳宗茂《谒东岳行宫诗》云:绛阙东郊近,神功仰大生,记隆三大典,化洽万方平,肃肃冠裳侍,森森羽卫萦,缅思刘正奉,妙手发精诚。
东岳庙的神像塑制之精美,首冠京城,世人相传,东岳庙的神像出自元代道士刘元之手,刘元学道之后,遍访明师,学穿抟塑之艺曾拜师尼泊尔的阿尼哥,学西天梵相,世称一绝,元代,凡京城名刹,塑土范金,凡出自刘元之手,无不神思妙合,天下称绝,有记载说:东岳庙建筑落成之后,主事管冯道颐亲自拜请刘元,请他为东岳庙塑像,刘元婉言拒绝,之后便觉身体有异,竟然神智恍惚,重病两日,请人祷告,方才有所缓,刘元自知其中必有玄机,马上对仆人说:赶快送我去东岳庙,一到东岳庙刘元立刻感到神清气爽,随拜见冯道颐,答应塑造东岳大帝圣像,塑成之后,被皇帝封为二品大员,刘元喜出望外,连说此乃东岳大帝神赐之福也,所有神像塑造完毕后,择吉日,举行装脏仪式,东岳庙的神像背后都留有一胸穴,由此胸穴装入五脏六腑及经卷历书等灵物。
二快,指的是:①在东岳庙通神求福后,实现自己的心愿快。
②为家人祈福迎祥,消灾禳祸,所得福报快。
三多指的是:①神像多,居全国各寺庙数量之最。
②碑刻多,历史上东岳庙就以碑刻数量众多首冠京城,到底有多少块,历史上众说纷纭,很难说清,民间有这样的流传;东岳庙的碑刻数不清,有资料记载多达163通。
山西晋城润城东岳庙旅游景点介绍

山西晋城润城东岳庙旅游景点介绍(献殿又叫献亭作者:瓶底儿)润城东岳庙:创建于大金之前,占地3600平方米,规模宏伟,三进三门,整个建筑由庙门、钟楼、鼓楼、过殿、偏殿、东西配殿、舞楼、献殿、正殿、后宫等组成,琉璃屋脊、兽头、瓦,可于北京故宫媲美。
现存献殿、正殿,配殿和后宫,属国家级保护文物。
阳城县琉璃自古有名,据说广胜寺飞虹塔之琉璃就出自阳城人之手,故宫的部分琉璃据说与阳城人也有关系。
实用信息景区级别:第六批国保地址: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润城村门票:无开放时间:不定时交通:可以从阳城县汽车站坐车到润城镇,然后包车前往,或者直接在阳城县包车去东岳庙。
庙位于润城幼儿园内,平时都可以参观,若学生放假就得找专门的管理人员开门,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村子里可停车;加油站在附近的润城镇上就有;润城镇上有卫生院;润城镇上有农行和邮政储蓄。
住宿:润城镇食宿条件不佳,如果在这方面有要求的话,可以住在阳城县或晋城市。
周边景区:皇城相府海会寺砥洎城景区相关资料东岳庙,创建于大金之前,占地3600平方米,规模宏伟,三进三门,整个建筑由庙门、钟、鼓楼、过殿、偏殿、东西配殿、舞楼、献殿、正殿、后宫等组成,琉璃屋脊、兽头、瓦等可与北京故宫媲美。
该庙坐北朝南,原是一个三进院落的大型庙宇,现仅存献亭、天齐殿、后宫等建筑,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献殿为明代建筑,建于一方形台基上,台基四周围以石雕栏杆,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十字歇山顶。
天齐殿面宽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顶。
献殿又叫献亭,祭祀时拜访供桌贡品所用,当地叫八角亭,是因为上部为十字形歇山顶而产生了八个檐角!献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建于一方形台基上,四周石雕栏杆、栏板,雕工精美。
(献亭局部作者:瓶底儿)献亭的藻井异常精美,结构复杂,制造技艺精湛。
献亭的檐角和正殿的前檐,离得很近,有些地方干脆就挨在一块儿啦。
正殿是天齐殿,悬山顶,面宽阔五间,进深六椽,殿前的石雕栏板都是精美的走兽。
正脊和檐角、边瓦都是精美的琉璃。
从碑碣中看临汾蒲县明代东岳庙演变

从碑碣中看临汾蒲县明代东岳庙演变发表时间:2016-06-15T15:59:11.027Z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9月作者:梁惠倩[导读] 记录了东岳庙在明朝的兴建状况、庙会情况及其中佛教的传播。
本文以明代碑铭为东岳庙的研究视角,探寻蒲县东岳庙在明代的演变状况。
梁惠倩山西师范大学摘要:东岳庙位于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始建时间不详。
碑刻中最早关于东岳庙的记载是在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的《重修东岳庙碑铭》。
现存明朝东岳庙的碑刻共有22通,其中记录了东岳庙在明朝的兴建状况、庙会情况及其中佛教的传播。
本文以明代碑铭为东岳庙的研究视角,探寻蒲县东岳庙在明代的演变状况。
关键字:明代东岳庙碑刻发展蒲县东岳庙坐落在城东两公里的柏山(古时也称翠屏山)之巅,庙宇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环山皆为松柏,“青松苍柏环于四周,上及于巅,下及于趾,郁郁然,森森然,无虑千万章。
”[]鸟语柏香,景色宜人“花竹交加,云烟吞吐,四时之景呈露,盖有千态万状,虽霍山、王屋之秀,不能有加于此。
”[]一、明代东岳庙的兴建东岳庙始建时间不详,据清光绪六年(1880)《蒲县志》言其“庙祀相传已久,莫考其始,自唐贞观年间以来屡加修建。
”[]庙中现存献亭前右角覆盆柱础上有题记:“蒲县西关施主杨喜……泰和六年五月重五日工毕,本县郭下石匠李霖。
”泰和为金代章宗年号,泰和六年即1206年,说明东岳庙距今800年前就已存在。
从元末到明朝末期,据碑文记载东岳庙被重修8次,重修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种:一因地震庙宇倒塌,是在元末“大德癸卯,心思不虔,地遂以震,致宫一倾为瓦砾之场……延佑丙辰地震,栋宇再摧。
”[]于是“岁次戊午,居义与同舍友乔居进及弟子张士柔,复作大殿五楹,前为香亭以祠仁圣帝,后宫以祠圣妃,东西庶七十有四楹,以祠诸神。
”[]这次重修即为现今东岳庙的雏形。
二因民众信仰神灵,渴望得到神灵的保佑,所以在洪武乙丑春(1385)重修东岳庙,“民之好善敬神者,咸欣跃趋役,不召而自来,不集而自至,故未浃旬而落成之”。
蒲县东岳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蒲县东岳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本情况一、蒲县东岳庙基本情况简介蒲县东岳庙位于县城东2.5公里的柏山之巅,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的行宫。
庙宇周遭十数里茂林荫覆,山下有南川、昕水二河潆洄,景色十分优美,为蒲县旅游景点之首。
东岳庙中的环形院落、二层廻廊、窑楼建筑、品字戏台、被誉为“庙中四绝”,又以千年古楸、八仙庆寿、金代石雕、木兰花慢、乐楼题记和晴雨碑、八音钟被称为“庙中七珍”。
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审委员会评为国家4A级景区。
东岳庙历史悠久,唐贞观年间已有规模,元代延佑五年(1318)年重修,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明清两代亦有修补增添,建筑风格集唐、宋、金、元、明、清建筑艺术大成。
东岳庙为佛道混合型寺院,呈长方形组合群体,四合院式宫廷建筑,占地1万余平方米,建筑7千余平方米,共有殿堂楼阁280间。
建筑以行宫大殿为中心,前有天堂楼,后有地府。
四隅角楼高耸,院周楼廊环绕,组成一座规模宏敞、气势雄伟的宫廷式建筑群,主要由太尉庙、华池宫、行宫大殿、七十二司、地狱五部分组成,特别是明代所建地狱,内塑五岳大帝、十殿阎君、六曹判官及地府各种冥刑,共计150多尊塑像,大小与真人相仿,实为明代泥彩塑佳作。
近代由于国家动荡、主权沦丧,致使外寇入侵,军阀割据,东岳庙这座千年古刹也饱受战乱,日寇破坏,军阀骚扰,看亭弹痕成为了这段耻辱历史的见证,三联中建校碑成为了先辈们反抗侵略的映像。
解放后,国家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力度,多次进行修缮保护,在党和群众的一起努力下,这个吕梁山脉上的瑰宝重新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二、开展活动情况在市委、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中心以“挖掘宗教优秀文化,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为宗旨,深入挖掘东岳宗教文化,弘扬东岳劝善思想,坚持继承和发挥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主要工作如下:(一)基地建设情况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东岳庙的资金投入,2014年投资2000余万元,聘请敦煌文物研究所专业施工队伍,对庙彩塑进行了全面的修复。
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知识问答

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知识问答1、什么就是4A级旅游景区?4A级旅游景区就是全国旅游景区(点)规范性标准化得质量等级评定体系,就是依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得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经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初评与推荐,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得。
从景区得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经营管理、资源与环境得保护、旅游资源吸引力、市场吸引力等方面,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AA、AA、A级旅游区(点)。
5A就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评定标准。
2、4A旅游景区评价得内容就是什么?4A旅游景区评价得内容主要有四大项: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景观质量、游客满意度、年接待境内外旅游者数量。
其中,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1000分、景观质量100分、游客满意度100分,这三大项得分数分别不能低于850分、80分、80分。
3、4A级旅游景区创建得难度系数?国家旅游局将严格控制4A级旅游景区创建申报数量,每个景区要通过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等8项评选标准,且就是旅游界得专家、学者等内行评审,评选难度系数相当大。
4、4A级旅游景区创建得目得与作用就是什么?国家旅游局通过开展景区创A工作,目得就就是促使各级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硬件设施,强化管理以提升软件水平,提高旅游区(点)服务质量。
5、4A级旅游景区评审模式?成立全国、省级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两个层次得非常任机构,负责评定工作安排、指挥、统筹与组织。
形成两个层次工作推进得构架。
国家级把握整个标准得解说、细化得指标体系及整个评定工作得组织安排,同时负责4A、5A得评定;省级负责1A、2A、3A得评定及4A、5A得推荐。
6、4A级旅游景区评级流程:创建计划—>自检—>申请—>省级审核通过,推荐到国家—>现场评审小组评定—>审批—>公告。
东岳庙建筑规制与东岳信仰——以蒲县东岳庙为例

□王春波东岳庙建筑规制与东岳信仰摘要:山西蒲县东岳庙是目前我国现存早期东岳庙中,建筑布局保存最完整、彩塑壁画等附属文物最丰富的东岳庙;庙内保存完整的元、明、清三代彩塑数量之多,堪称古代东岳文化雕塑博物馆,也是现存体现东岳信仰与东岳文化最为形象生动、最具地方建筑艺术特色的东岳庙之一。
是研究东岳信仰与文化的典型实例。
关键词:岳庙建筑规制神职鬼职早期建筑东岳信仰起源传播东岳指的是今山东省的泰山。
东岳大帝就是泰山神。
历代帝王对泰山神尊崇有加,伏羲氏时封为太岁。
至神农朝,赐天符都官,号名府君。
汉明帝时,封为“泰山元帅”。
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封东岳为“神岳天中王”。
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又尊为“天齐君”。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加封“天齐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诏封“东岳天齐仁圣王”,祥符四年(1011年)加封尊号为“东岳天齐仁圣帝”。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封“天齐大生仁圣帝”。
明代又恢复为东岳泰山神。
因此,东岳庙又称岱庙、岱宗庙或岱宗行祠、东岳行祠、天齐庙、泰山(神)庙或泰山行祠、泰山府君祠等近10余种名称,但以东岳庙为名者最为普及和广泛。
东岳庙是仅次于关帝庙的第二大数量的庙宇,其分布之广泛,数量之众多,是东岳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折映,特别是其“惩恶扬善”的劝善思想,又是道教文化、民俗文化的精髓,对于影响民众心理、道德行为和社会公平正义有着积极作用。
东岳庙祭祀的传播空间,包括三大地域特性,分别为中原地区、南方地区和边疆地区[1],甚至远有日本阴阳道的“泰山府君祭”[2]。
东岳庙在中原地域上的传播首先起源于今山东,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所载之鱼台(今属山东)泰山府君祠,为最早见于官修地志的东岳庙。
此后庙祀渐及北方各州县,唐代的河南、河北、河东等郡———即今山东、河南、山西、河北等地都是较早建置东岳庙的地区。
这一地域,也是泰山信仰的传统地区。
早在汉代,“泰山主死”信仰便盛行于此。
临汾古建筑

4
贾街
贾街是临汾市的一条古老的 街道,位于临汾市尧都区东 南部的古城遗址上
贾街两旁的房屋和店铺都是 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完好, 是研究临汾市古代城市建设 和商业发展的宝贵资料
5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01
0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洪洞县大槐树 镇,是山西乃至全国著名的寻根祭祖园。 这里的大槐树是明朝时期迁民时的集结树, 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如今,大槐树成为了 许多华人寻根祭祖的重要场所,也是海外 华人对故乡的一种寄托
以上就是临汾市的一些著名古建筑。这些 建筑物不仅是临汾市历史文化的瑰宝,也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 些古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
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6
襄汾丁村遗址
襄汾丁村遗址位于临汾 市襄汾县丁村,是一处 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
晚期遗址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 器、陶器和骨器等文物, 是研究中国古代人类文 明和史前社会发展的重 要资料
2
鼓楼是古代城市的重要建筑物之一,用于计时
和报警
3
鼓楼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 值和文化价值
3
01
铁佛寺是临汾市 的一座古老的寺 庙,位于临汾市 尧都区铁佛街
铁佛寺
02
铁佛寺始建于北 魏时期,历经多 次修缮,至今已 有1500多年的历 史
03
寺内供奉着一块 铁制的佛像,是 临汾市的重要文 化遗产之一
风貌
C
这里的建筑风 格独特,佛像 精美,是研究 中国佛教建筑 和文化的重要
实物资料
10
蒲县东岳庙
01
蒲县东岳庙位于临汾市蒲县县城东南部的山岳之中,是一处 道教建筑群。东岳庙始建于元朝,历经多次修缮,至今已有
国家文物局关于蒲县东岳庙彩塑壁画保护修复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

国家⽂物局关于蒲县东岳庙彩塑壁画保护修复⼯程设计⽅案的批复⽂号:⽂物保函[2013]1994号颁布⽇期:2013-09-25执⾏⽇期:2013-09-25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政法规⼭西省⽂物局:你局《关于审批蒲县东岳庙彩塑壁画保护修复⼯程设计⽅案的请⽰》(晋⽂物[2013]131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原则同意所报⽅案。
⼆、对该⽅案提出以下完善意见:(⼀)空⿎灌浆材料的填料应采⽤⼀定⽐例的轻质材料以降低灌浆材料的⾃重;且灌浆材料⾃⾝强度不应与地仗差距过⼤,以免产⽣较⼤的界⾯应⼒,导致灌浆材料与地仗粘结处脱开。
(⼆)修复材料的选择应优先考虑传统材料,如明胶等。
谨慎使⽤现代材质。
(三)壁画起甲回贴后表⾯不宜遍喷丙烯酸乳液,因不符合最低限度介⼊的原则,并且丙烯酸乳液成膜后极难溶解,基本不具备可逆性,建议慎重使⽤。
(四)裂隙修复材料的选择和配⽐应以地仗分析结果为依据。
(五)⽅案中环境监测时间仅为⼀周,监测结论不能说明环境对壁画彩塑的影响,建议延长环境监测时间。
(六)施⼯中应做好彩塑防护设施,如泥胎有酥粉现象,应在施⼯中先做保护处理,并做好施⼯档案留存。
(七)建议保护⼯程实施中,应有当地⽂物管理机构⼈员参与,以培养其⽇常维护保养能⼒;⽅案应对今后环境控制和⽇常监测提出具体要求。
请你局根据上述意见,组织相关单位对⽅案进⾏修改、完善,经你局核准后实施。
施⼯中请加强监管,确保⼯程质量和⽂物安全。
此复。
国家⽂物局2013年9⽉25⽇备注:本条例⽣效时间为:2013.09.25,截⾄2022年仍然有效最近更新:2021.12.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县东岳庙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资料蒲县东岳庙景区简介东岳庙景区位于县城东五华里的柏山之巅,环山十余里皆为松柏丛林,景色十分优美。
景区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共有各类建筑二百八十余间。
东岳庙创建年代不详。
据光绪六年版《蒲县志》记载,唐贞观以来即多次修葺。
现存建筑重修于元延佑五年(公元1318年),此后,明清两代不断修葺、增补,始成现状。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庙以行宫大殿为中心,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一座规模宏敞,气势雄伟的宫廷式建筑。
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门上建天堂楼)、凌霄殿、天王殿、乐楼、看亭(又称议事厅)、献厅、东岳行宫大殿、后土圣母殿、子孙娘娘殿、清虚宫、地藏祠及十八层地狱,两侧有钟楼、鼓楼、厢房、回廊、七十二祠、角楼等,庙内现存有元、明、清碑114通,明清彩塑246尊、铁像13尊、明正德九年(1514)香炉、醮盆各1个,明嘉靖六年(1527)铁钟一口。
庙前建有影壁、长虹登道、御马亭,登道右侧建有华佗庙。
现存建筑中除除献亭柱础石为金代刻石,行宫大殿及献亭盘龙石柱为元代遗构外,余皆为明、清建筑。
东岳庙对研究封建社会人们的各种信仰,探究封建迷信思想有一定的价值,东岳庙建筑规模宏伟,历史悠久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
景观质量评定细则一、资源吸引力(64分)(一)观赏游憩价值(25分)东岳庙景区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观赏游憩价值极高。
东岳庙集佛道于一身,是一座规模宏敞,气势雄伟的宫廷式建筑;庙宇雄踞柏山之巅,远观红墙碧瓦点缀于翠峰之上,流光溢彩,金碧辉煌,令人心神驰往。
其地府泥塑,人物栩栩如生,情节引人入胜,场面森然惨烈,观之无不使人心灵颤栗思想警醒。
1、宫廷式的建筑格局琼宇彰显帝王都行宫营辕别有天。
蒲县东岳庙是东岳大帝的一座行宫,坐北面南,格局依中轴对称、前朝后寝、三进五门的帝制规格设计,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山门上建有天堂楼)、凌霄殿、天王殿、乐楼、看亭、献亭、行宫大殿、后土圣母殿(寝宫)、子孙娘娘殿、清虚宫、地藏祠及十八层地狱,两则建有钟楼、鼓楼、厢房、回廊、七十二司、角楼等。
庙前建有影壁、长虹登道、御马亭、登道右侧建有华佗庙;庙之北建有鬼门关、太尉庙、牌楼。
整座建筑气势恢宏,司衙齐备,分工明确、俨然给其赋予了人的个性,帝王之规制,是对人间帝王的一种折射。
东岳行宫,位居庙内中央,殿之檐下,悬有清顺治三年所书的“东岳天齐”匾额。
殿身面宽进深各五间,副阶周匝,重檐歇山顶,殿身廊柱,全砂岩雕造,方形抹楞,部。
廊下覆盘柱础多为元代形制,廊柱以上仅施柱头铺作,四铺作单抄单拱,并计心,无补间铺作。
殿内采用减柱法,施后金柱两根,筑入神龛背墙内。
整个结构为元代风格。
地狱府,亦称地狱冥司,是一座佛教合居的别院,在行宫北侧下院。
清虚宫两侧有券拱门道各一,沿门道台阶下行可达地狱府院,院平面呈回字形,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为地府官吏,下院为地狱苦刑,布局紧促,等级森严,给人以恐惧之感。
2、九大建筑特色宫阙精妙何处寻,九大特色显格调东岳庙位于柏山之巅,随地势而兴建。
庙内有亭台楼阁280余间,高低错落,主从有致,其设计借地势之形,兼道释之教,融匠心之妙,集九大建筑特色于一身,形成了具有自身风格的建筑群。
特色之一,环形庙院行宫大院周围建筑与行宫大殿中轴基台之间,空出一圈宽敞地带,可环行宫大殿四周,尽览大院风光。
特色之二,高层游廊东岳行宫七十二司之上,建有楼廊环峙,南接乐楼,北连清虚宫,曲径通幽,左右回旋。
民国以前楼廊在三月二十八日庙会期间,专供妇女和儿童看戏、欣赏朝山祭祀活动的看楼,方便楼上妇女小孩游走活动。
这种建筑布局,亦为东岳庙独有的建筑特色。
特色之三,双层建筑东岳庙除“高层游廊”,四隅角亭,行宫大殿处,还有地狱、山门、天王殿、凌霄殿、望涛楼、听松阁、染香斋、会文轩、白衣奄、吕祖祠等均为双层建筑格局。
在这些众多的楼阁里,流云拂面,飞霞荡怀,都是置高揽胜的绝妙去处。
特色之四,品形戏台行宫大院东、西华门上部,各建有1座戏楼,与大殿前方乐楼,组成“品”字形状,按左、中、右三角分布鼎立。
一座殿宇,设3座戏楼,并且左右两个戏台可唱对台戏,这在全国实为罕见,亦属东岳庙建筑艺术之一绝。
特色之五,三进五门由山门进入行宫大院,须经天王殿、宫门,此所谓“三进“宫门,除正门外,两侧各有一旁门,由此构成东岳庙”三进五门“的格局,显示出东岳行宫的规格与等级,给人以深邃肃穆、封闭森严之感。
特色之六,佛道合一东岳庙原是座道观,供俸主神、辅神,皆为道教尊神;庙内主事者皆由道人操持;殿宇、亭台、楼阁等建筑布局,皆以道教活动为主。
明万历时,由于社会政治原因,道教受到压制,东岳庙原道人主事皆改为僧人住持。
之后,东岳庙内添建了佛教建筑,如白衣奄、禅林院等,形成了佛寺道观混合型建筑群体。
特色之七,窑楼建筑蒲县东岳庙,窑楼式建筑占全庙建筑面积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下为砖券洞式结构,其上有砖木结构楼阁亭台等建筑。
这种建筑形式,融合了蒲县当地民间传统建筑特色,形成东岳庙独有的建筑艺术风格。
特色之八,错落有致东岳行宫以子午线为中轴,前有长虹蹬道,后有十王地府,依山而建,借势而修,高低错落,别有洞天。
长虹蹬道迤逦而上,长约九十余米,垂直高度五十余米,仰视东岳行宫,巍峨雄伟,犹如仙境;十王地府从天堂楼陡然直下,入地十余米,明暗相衬,更显地狱阴森恐怖,如此建筑格局,不能不说是东岳庙一奇。
特色之九,音韵绕宫东岳行宫主戏台为明代所建,除其精巧的雕刻、和谐的布局之外,其中还运用了古代建筑声学的原理。
戏台左右辅以东西两厢阁,戏台之下设置三个通道,形成五个庞大的音箱;大院四周七十二个窑洞,又将声音多角度,漫反射。
所以,每逢庙会尽管数万之众,但戏台乐声回音荡漾,充盈整个庙院,唱腔吐字清晰悦耳。
我们不能不赞叹古代修建者的独具匠心。
3、四季如春的生态景观。
峰峦叠翠常年景松柏丛生四季青神以山之秀而居,山亦神之灵而名,东岳庙所居的柏山,松柏常青, 清乾隆十八年版《蒲县志·卷一》载:“环山皆松柏,枝森根蟠,周围十余里从不长荆棘,亦无他木之杂其中”,东岳庙现存清乾隆五十七年碑志载:“蒲之东山龙脉左旋,群峰拱视,二水环绕,周匝十余里松柏丛生,更无他木以杂之,不待栽培,而苍翠自如……”古树名木,苍松翠柏,掩映于亭院山峦之中,古柏虬松,老楸常谈,使得整个东岳庙碧落青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柏山上的松柏均有一个特点,就是树尖部位均为焦顶,像烧过的痕迹,片叶不生,树龄愈长,其焦顶愈为明显,被历代视为一奇。
4、世之罕见的地狱彩塑。
光怪离奇神鬼事,明代泥塑是精华地府的彩塑是东岳庙的精华所在,是彩塑集锦之所,属全国稀有文物,地狱由十王府组成,每府设阎君一尊,分别为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统成十殿阎君。
从第一殿前“阴阳界”始,到第十殿“转生门”止,塑造了刀山、锯解、碓捣、挖眼、抽舌、油锅、磨碾、炕烙、革面、挖心、县钩、火海等十八重地狱酷刑。
塑造阎君判官鬼卒多达140余尊,尺度与真人大小等大。
受刑者、施刑者,各呈其姿,各现其态,各种冥刑过程,光怪离奇,施刑动作,逼真传神,极尽能匠之艺,汇集明代泥塑艺术精粹,是现存我国寺庙中,稀有的一组泥塑料佳作。
地府不仅有令人胆寒的冥刑,还穿插有“龙王告状”、“唐王游地府”、“目连救母”、“刘全进瓜”、“胡迪骂阎王”等神话故事。
令人驻足遐想。
(二)历史文化科学价值(15分)东岳庙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深厚,均具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
元代诗作——木兰花慢(词)石刻镌刻于行宫大殿前左、右石柱上,为元代石刻,是东岳庙现存最早,保护完好的惟一石刻文艺作品。
词为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三月二十八日,晋宁道尹、原蒲县尹邢叔亨所作。
全词5首,每首101个字,共505字,字体为行书。
廊柱为砂石柱,呈六棱正方形,词分别刻于两柱中腰,字体流畅,大小各异,字迹尚依稀可辩。
左侧石柱词首,并刻有题序,共150余字,现有十余字不可复识。
词刻于元至正年间,距今已有641年(全词详见《艺文•诗词》)。
整首词反映出了元末农民起义期间,作者身处乱世,目睹战乱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又看到庙堂之内的腐败,作者忧国忧民,虽怀济世之才而又处施展的无奈心情。
元代遗构——行宫大殿历史上曾多次重建,现存大殿脊摶之下襻间枋上还留有当时重建后的墨书题记:“大元延佑五年岁次戊午八月建”。
前檐围廊明间石柱上刻有元至正廿一年(公元1361年)县尹邢叔亨所做的《木兰花慢》词五首,可以推定,现存行宫大殿为元延佑五年所建之当属无疑。
行宫大殿虽经明清重修,对元代建筑主体梁架没有进行过大的改动,仅修缮屋顶、围廊,增设神龛,重整塑像而已。
行宫大殿座北向南,偏西30°,面阔进深各五间,殿身周匝,重檐歇山顶。
廊深两椽用乳栿,栿上施瓜柱、叉手。
廊柱为石柱,仅后檐明间两根为木柱,各柱柱头斗拱四铺作,无补间铺作。
主体檐深六架椽,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
柱头斗拱六铺作,补间铺作一朵,形制两者相同。
双抄单昂计心造。
梁架结构为彻上露明造。
东西明间两峰梁架少有区别。
东峰四椽栿为通材,西峰则为大梁中置分心瓜柱,四椽栿两节在瓜柱上衔接。
梁栿之间结点皆用驼峰承托。
平梁之上施蜀柱,叉手和丁华抹亥拱承托脊抟。
外檐椽飞之上置望板,内檐椽上置望砖,围廊无飞出。
屋顶为琉璃剪边,前后坡设方心。
正脊两吻对脊刹,各脊扣脊瓦上有走兽,两歇山部位博风板下有悬鱼。
台明呈方形,前接献亭,后连寝宫月台。
台明边沿施压檐石,前檐两角置角兽石。
献亭两侧台明前檐置礓礤坡道。
(三)珍稀奇特程度(10分)东岳庙建筑集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形成了其现有独特的建筑特色和风格。
同时,经过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完好地保存有金、元、明、清以来的雕刻、铸塑、彩绘、墨迹、题记等文物艺术珍品。
东岳庙现存历代碑刻70余通,楹联300余幅;诗词作品50余首;牌匾数十块。
在这些文物不乏精品,最典型的有“三宝四绝”,人称“七珍”。
第一珍叫透雕八仙。
在乐楼前檐通间雀替上有木雕,通体长六米一,整体采用镂空雕刻法,刀面整洁平滑,工艺玲珑剔透,并且雕刻的错落有序,繁而不乱,自然流畅,实为木雕之珍品。
这个木雕,左为“渔樵”,打鱼的渔夫蹲在河边撒网,河里金色的鲤鱼游来游去,砍柴的樵夫正在换肩;右为“耕读”,农夫肩扛木犁,牵牛下地;少年书生手捧书本,若有所思;特别是中间的八仙庆寿木雕,正中雕刻太上老君驾鹤仙游造型,把老子的道家无为而治,悠然自得境界表现的惟妙惟肖;其侧,左为仙鹿口衔灵芝,奋蹄紧随;右为侍童手捧仙桃,寓意福禄寿三星;左右两侧分别排列着八仙:张果老,汉钟离,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吕洞宾,他们足踏祥云,各成其样,形象逼真,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