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地震勘探在新疆准东煤田普查中的应用_毛惠庚

合集下载

二维地震在新疆三塘湖盆地煤炭资源预查中的作用探讨

二维地震在新疆三塘湖盆地煤炭资源预查中的作用探讨

二维地震在新疆三塘湖盆地煤炭资源预查中的作用探讨
叶尔肯别克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新疆三塘湖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部,属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
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管辖,本次预查区位于三塘湖盆地西部,即岔哈泉凸起以西的汉水泉凹陷、条湖凹陷和苏海图凹陷区.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34千米,控制面积约为6721.22平方千米,含煤地层为侏罗系J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三塘
湖盆地以往地质工作程度比较低,只是在盆地边缘零星做过地质勘查工作.本文通
过二维地震勘探在三塘湖煤田预查中实施,探讨二维地震在探测预查区基本构造轮廓和煤系地层赋存范围方面所起的作用.
【总页数】2页(P429-430)
【作者】叶尔肯别克
【作者单位】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新疆准东煤田预查中的应用
2.二维地震勘探非常规布线法在煤田预查中的应用
3.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准南煤田煤层气预查中的应用
4.二维地
震勘探在新安县城东南部煤预查工作中的应用5.二维地震勘探在新安县城东南部
煤预查工作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新疆准东煤田预查中的应用

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新疆准东煤田预查中的应用

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新疆准东煤田预查中的应用许崇宝;孙立新【摘要】在新疆准东煤田预查中,采用二维地震勘探正演及波阻抗反演技术解释了复煤层宏观结构、预测煤层厚度,并综合采用钻探与地震资料估算煤炭资源量,其精度明显提高,与最终井田勘探所获得的煤炭储量累计值误差仅3%。

该成果使得综合勘查技术得以在新疆煤炭资源勘查中推广应用。

%In the pre-investigation in Xinjiang Zhundong coalfield, 2D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forward modeling and wave impedance inversion, was used to explain complex seam macro-structure and predict coal seam thickness. The accuracy of the estimation of coal resource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ecause of using combination of drill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difference is only 3% between the estimation and the cumulative reserves of the final exploration. The prediction results have been fully affirmed by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Mineral Resources .The results have result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ed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coal resources in Xinjiang.【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4页(P76-79)【关键词】新疆;准东煤田;煤层;预查;地震勘探【作者】许崇宝;孙立新【作者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山东泰安 271021;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山东泰安 27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新疆准东煤炭资源预查区300 km2登记矿权范围内采用单一钻探手段进行勘查,在8 km 线距的勘探线上布置7 台钻机同时进行钻探施工,结果4个钻孔未见煤、3个钻孔仅揭露薄煤层。

二维地震勘探在新疆北部无钻孔地区找煤中的运用

二维地震勘探在新疆北部无钻孔地区找煤中的运用

工 程 技 术1 概况新疆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储量大,煤质好,开采条件简单,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二维地震勘探在新疆找煤工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次勘探区为空白区,依据区域地质图及邻区资料分析,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J1b)为一套湖沼相的含煤碎屑砾岩、泥岩,上部岩性为砂岩及泥岩互层。

石①作者简介:赵禄顺(1981,2—),男,汉族,辽宁丹东人,本科,工程师, 研究方向:地震勘探。

二维地震勘探在新疆北部无钻孔地区找煤中的运用赵禄顺 王晓亮 王千遥 刘芳晓(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77)摘 要:新疆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储量大,煤质好,开采条件简单,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二维地震勘探在新疆找煤工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二维地震勘探在新疆北部无钻孔标定层位的不利因素下,运用了可控震源作为野外采集方法,获得了可靠的野外资料;通过静校正、反褶积、叠后去噪等一系列手段取得高保真度、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的数据体;运用成熟的解释方法提供了丰富的地质成果,很好地指导了钻探验证孔的布设。

这被勘探开发实践证明是一条科学合理高效的找煤之路[1]。

关键词:二维地震勘探层位标定可控震源静校正反褶积叠后去噪中图分类号:P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000-00图1标准参数单炮记录图2区内标准剖面. All Rights Reserved.炭系中统卡拉岗组(C2k)底部为凝灰砾岩、砂岩及炭质页岩,部分地方含劣质煤。

邻区地质资料由老到新叙述如下:泥盆系中统阿尔明组(D 2s )、石炭系中统卡拉岗组(C2k)、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J1b)、侏罗系中统西三窑组(J 2x )、第三系乌伦古河组(E2-3w )、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Q 3-4apdl)[5]。

勘探区所处的地质构造位置为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西北端,为其亚一级构造单元-准噶尔地槽褶皱系中心西准噶尔褶皱带,与哈萨克斯坦的扎尔马-萨吾尔褶皱带相应。

二维地震勘探在找煤中的应用

二维地震勘探在找煤中的应用
d a t a,i t ha s a g o od c o a l ~ be a r i ng f o r ma t i o n i n t hi s f i e l d . Ba s e d on t h e e xa mp l e s of s e i s mi c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7 9 4 0 . 2 0 1 3 . 0 5 . 0 1 0
二 维 地 震 勘 探 在 找 煤 中 的应 用
张 琳 ,张 慧利 ,景 喜林 , 陈 燕 ,刘继 芳
( 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A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e r a pi d de v e l o pm e n t of s e i s mi c e x pl o r a t i on t e c hno l o gy,t he me t h od of 2 D
第 1 O 卷 第 5 期
2 0 1 3 年 9 月
工程 球物理学 赧
CHI NE S E J 0URNAL 0F ENGI NEERI NG GE0PH YS I CS
Vo 1 .1 0, NO. 5
Se p.,2 01 3
文章编 号 : 1 6 7 2 —7 9 4 0 ( 2 0 1 3 ) 0 5 一O 6 4 2 一O 6
e x pl o r a t i on i n t hi s f i e l d, t he pa pe r c o nc l ud e s t h a t u s i n g t he mo d e r n s e i s mi c e xp l o r a t i o n t e c hn i q ue s c a n a c q u i r e hi gh r e s o l ut i on s e i s mi c d a t a, wh i c h gu i de s t he l a y o ut o f d r i l l i n g ho l e s a nd t he f o l l o wi ng t a s ks .

地震勘探技术在新疆煤田开发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在新疆煤田开发中的应用

新疆 地处 中温带极 端干旱的荒漠地带 。 四周高 山 环绕 , 离海 洋 , 远 自然地理环 境封闭 。境 内北部 为阿尔 泰山, 南部 为昆仑 山 , 山横 亘 中部 , 天 与北部 的准 噶 尔
了分辨率低 的劣 势。 由于新疆的 多风天气 , 对检 波器 的埋 置提 出 了特 殊的要求 。无论何种 组合 , 都要 把检波器 埋置 到 2 e 0r a 以下 , 以保证其 抗 干扰 能力 。对 于不 能深埋 的山 区地 形, 则要充分考 虑到大 风的影 Ⅱ 该停工就要停工 。 向, 另外应适 当的配置仪器道数 。道数 的增 加促进 了 多次 覆盖技术和 三维 地震技 术的 推广 , 复杂 地表条 使 件的地震勘探 有 了可 靠 的仪 器保证 , 同时 利 于克服倒 线 困难 , 提高地震 队的工作效率 。
地震勘探 煤 田开发 应用

地 区。该文从地震勘探装备 、 资料处理及现场解释 、 生活保 障措 施、 勘探 效果方面作 了总结与介绍 , 为类似地区开展地震勘探提供 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
中 图分 类 号 P3 . 6 14 文献标识码
S i cs re c n lg i in o l e e e p n p l ai es vyt h o yi X n a gca l d v l me t pi t n mi u e o n j i f d o a c o
Abt c Xni gi O/ onr . ot t er em,teca rsuc t t yrp cst r h l g —s l ca fl eeom n a ed tt .I s at r i a s i cut m rn tlu h ol  ̄ r sae el e h a∞,te a e c e oliddvlp et l ays rd n jn l " yip a p o o e r g a e r a e r ae rcn yasdvl e esi i sr yw r a aeteget otb tnf ijn ’ ol e eeom n.I eXni gae on i u ei , eet er ee pdt e mc uv o hsm d ra cnr ui o Xni g sca fl dvl et nt i a am ut n s g n o h s e k h i o r a d i p h jn r ao r o

二维地震勘探在找煤中的应用

二维地震勘探在找煤中的应用

二维地震勘探在找煤中的应用张琳;张慧利;景喜林;陈燕;刘继芳【摘要】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二维地震勘探在找煤工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豫中南某煤预查区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做过煤田预测工作,但由于覆盖层较厚,当时技术手段单一、仪器落后、方法陈旧、资金短缺等原因,对深部构造认识不清,找矿未能有大的突破,但从以往资料分析认为该区有较好的成煤岩系存在,找煤前景较好.本文通过地震勘探在该区找煤中的应用实例,说明运用现代地震勘探技术能够获得高分辨的地震资料,很好地指导了钻探验证孔的布设和后续设计工作的开展.【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3(010)005【总页数】6页(P642-647)【关键词】地震勘探;找煤;地质成果;钻探验证【作者】张琳;张慧利;景喜林;陈燕;刘继芳【作者单位】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郑州450000;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郑州450000;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郑州450000;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郑州450000;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1 引言豫中南某煤预查区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做过煤田预测工作,但由于覆盖层较厚,当时技术手段单一、仪器落后、方法陈旧、资金短缺等原因,对深部构造认识不清,找矿未能有大的突破,但从以往资料分析认为该区有较好的成煤岩系存在,找煤前景较好。

近年来,随着河南对找矿投入的不断加大,该区的煤层赋存情况才得以被真正勘探清楚,在该区取得了煤炭资源的新突破,发现了新的煤炭基地,在不久的将来,将对河南煤炭资源的紧张状况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2 勘查区概况勘查区面积309.7km2,位于河南中南部,属丘陵—平原区,地形稍有起伏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海拔标高80~130m。

区内村庄稠密,人为干扰因素较多,并伴有成片的烟叶地和果树林。

区内潜水位虽浅,但横向变化大,浅部有两层钙质结核层,表、浅层地质条件较复杂,给地震野外施工带来不便。

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煤矿采空区的治理和利用也变得日益重要。

煤矿采空区是指煤炭开采后留下的空腔区域,这些空腔通常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矿井工程条件不足等原因,很容易导致煤矿事故和地质灾害。

因此,对煤矿采空区进行精准的勘探和监测,对于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成为煤矿采空区探测的一项重要技术。

二维地震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在地下布置一定数量的检波器和源点,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点,获取地下物质的特性和分布情况的一种勘探方法。

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物质介质对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从而得到地下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分布等信息,为后续的开采和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1. 非侵入性:二维地震勘探技术不需要对地下物质进行破坏性的取样和观测,减少了对地下环境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勘探成本和工作强度。

2. 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下信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更好地反映地下物质的分布和性质。

3. 测深范围广:二维地震勘探技术适用于不同深度的探测,可以测量数千米范围内的地下信息,对于煤矿采空区不同区域和不同深度的情况都有很好的适应性。

1. 布置检波器和源点:在煤矿采空区的地表或井下依据设计方案,设置检波器和源点。

2. 发射地震波:使用源点向地下发射地震波,通过检波器测量地震波在地下物质中的传播情况,从而获取地下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数据处理与成像:采集到的地震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成像,包括信号处理、滤波、叠前偏移、成像等过程,最终得到地下物质的三维模型。

4. 结果评价:根据得到的地下物质模型,进行评价和分析,判断煤矿采空区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为后续的治理和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之,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技术优势,可以为煤矿采空区治理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

二维地震勘探在煤田勘查的应用

二维地震勘探在煤田勘查的应用

第四系砂砾石层ꎬ地震成孔施工时易塌孔ꎬ使得施工 效率低下ꎬ加之本区潜水面相对较深ꎬ炮井最佳激发 深度难以达到ꎬ不利于地震波激发ꎮ
3) 深层地震地震条件ꎮ 根据邻区地震数据及 岩性特征分析ꎬ认为勘查区深部地层之间存在着明 显的波阻抗差ꎬ能形成较强的反射波ꎮ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 LS 勘查区周边已先后完 成了普查、详查等煤炭资源勘查工作ꎬ取得了较好的 地质、地震成果ꎬLS 勘查区与周边勘查区位于同一 构造单元内ꎬ具有较好的找煤前景ꎮ 而地震勘探是 找煤勘查中非常有效的方法ꎬ对了解覆盖层厚度、构 造形态、地层分布及钻孔布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 ꎮ 本次应用二维地震勘探对 LS 勘查区进行煤炭资源 勘查ꎬ探测结果对勘查区的地层分布、构造形态有了 初步的认识ꎬ为钻孔布置提供了依据ꎮ
2) 浅层地震地震条件ꎮ 勘查区浅层主 要为
收稿日期:2017���0���8���1���5 作者简介:王文忠(1969 - ) ꎬ男ꎬ甘肃会宁人ꎬ高级工程师ꎬ主要从事地质勘查研究与管理工作ꎮ
18
2018 年 6 月 王文忠等:二维地震勘探在煤田勘查的应用 第 27 卷第 6 期
1) 表层地震地震条件ꎮ 勘查区地处大黄山北 缘之山前冲洪积倾斜戈壁平原ꎮ 区内地形平坦而略 显东南高、西北低之势ꎬ海拔一般在 1 910 ~ 2 060 m 之间ꎮ 测区地物特征复杂ꎬ主要为农田ꎬ水渠及村 庄ꎬ地表一 般 为 第 四 系 耕 植 土 所 覆 盖ꎬ 春 秋 季 多 风 沙ꎬ随机干拢严重ꎮ 地表农田密集、浇灌水渠纵横相 连ꎬ机械化施工难以进行ꎬ各种设备进入现场均需人 工抬扛ꎬ复杂多变的地表条件使得地震施工难度大、 效率低ꎮ
The Application of 2D Seismic Exploration in Coalfield Prospect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科教前沿○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0年第3期
二维地震勘探在新疆准东煤田普查中的应用
毛惠庚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山东济南250001)
【摘要】在准东煤田库兰喀孜干矿区118km2的范围内进行了可控震源二维地震勘探,对取得的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和解释,取得了丰富而且科学的煤田地质成果。

【关键词】二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时间叠加剖面;
地震解释
地震勘探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
的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层、煤气层或其它勘探目的
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新疆准东煤田位于准葛尔聚煤盆地东部,面积大,资源量丰富,且
煤层赋存稳定,煤质较好,有极佳的开发前景,是新疆煤田煤化工开发
的主要战略地区。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组织地质、物探人员在该煤田的
木垒县库兰喀孜干矿区进行了煤炭普查工作,重点是二维地震勘探和
煤炭钻探工程施工,通过此次普查,基本查明了该矿区的煤炭分布和
赋存状况,划定了主要控煤构造,圈定了煤层火烧区半火烧区的范围,
为下一步的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次普
查工作中二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和取得的一些成果。

录,然后结合钻孔资料和地震时间剖面,
由合成记录来最终确定地震反射波与地质层位的对应关系。

图2钻孔ZK16-1所作的合成地震记录与过孔地震剖面对比图,从图中可看出吻合较好。

1测网布设及观测系统
按照《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的要求,本次普查的测网按1:
10000的比例尺进行布设,地震测线22条,其中主测线15条,线距为
1000m,联络测线7条,线距为2000m,测线总长度174.78km。

本次勘探采用地震反射法,24次覆盖中间放炮观测系统,仪器开
动96道,道距10m、炮距20m、偏移距为0m。

采用4个自然频率
60Hz检波器面积组合接收,组合方式为两串两并。

震源采用可控震
源。

2数据采集
经试验工作确定最佳震源参数为:起始频率20Hz,终止频率
90Hz;扫描长度为10秒;速率为5Hz/s;扫描方式采用升频;振动次数
4次。

数据采集是整个工作的关键,包括采集站检查、检波器测试、激
震、记录、信号的一致性检验、相关、单炮曲线分析、数据存盘等环节,
每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影响到采集数据的质量。

本次施工中采用了如下
程序:
在激震前仪器首先对采集线路(采集站及检波器)进行检查测试,
排除故障后对震源发出起震请求,当震源各项指标达到激震要求时通
过车载电台对仪器发出起震允许信号,当仪器收到起震允许信号后再
发出起震同步信号,这时仪器和震源同时进入工作状态,借助于示波
器观察底板信号与标准信号的一致性,发现问题请求震源重新发出起
震信号,连续四次激震均正常后便可进行相关处理,处理后输出单炮
记录曲线进行分析,满足要求者存盘记录,该炮点数据采集完毕,通知
震源进入下一炮点的数据采集。

图1资料处理流程图
3数据处理
本次地震资料数据处理是在SUN工作站上运用CGG公司的
GeovecteurPlus地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的。

在处理过程中以提高信噪比、分辨率为宗旨,在保证主要目的层可连续追踪的前提下,尽可能拓
宽地震信号的有效带宽,以确保对薄层及小构造的分辨能力。

尽量保
持地震信号振幅值的真实性和反映地层界面特征的其它动力学特点。

采用折射、层析静校正等处理技术,有效的消除地表高差、低速带的影
响。

进行多次速度分析,加强对DMO速度的研究,提高DMO迭加成像
质量。

最终确定本次勘探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4
4.1资料解释图2合成地震记录与过孔地震剖面对比图反射波组对比
地震反射波地质属性的确定是地质解释的基础。

在充分地分析了
区内钻孔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钻孔测井曲线正演出人工合成地震记分析追踪全区的地震剖面,与人工合成记录进行对比,认为1煤、4煤、6煤的反射波是我们的标准层(主要目的层),其中1煤的反射能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