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英国对土耳其政策嬗变原因探究

合集下载

试析一战期间英国在中近东地区的双轨外交

试析一战期间英国在中近东地区的双轨外交
的 利 益 是 建 立 一 个 在 英 国 扶 植 下 的 阿 拉 伯 王 国 。 他还 具体 描 绘 了王 国的地 理 范 围 : 北 部边 ” “
下, 将其 分割 为列强 的势力 范围 , 以保障各 大 国的 经济权 益 。这 种 安排 有 利 于争 取 土 耳其 , 使其 促
早 日退 出战争 。但势 力范 围的划分 同样 涉及列强


《 德邦森报告书》 与英 国在
中近 东 的 战略 设 想
11 9 5年 3月 ,为使 俄 国坚 守 在 东 线 对 德 作
战 , 国政 府 准备 满 足 俄 国长 久 以来 对 土 耳其 海 英
峡 的渴望 , 并两 次 召开会 议讨 论英 国 的补偿要 求 。
土 做 出了互为 矛盾 的承 诺 。分析 英 国政策 的矛盾
求, 也体 现英 国 寻求 新 目标 取代 土耳 其 的战 略 考
虑 。《 克 斯一 皮 科 协 定 》 列 强 划 分 了各 自在 赛 为
土耳其 亚洲 的利 益 范 围 , 对 奥斯 曼 帝 国 的瓜 分 把 推 向高 潮 。在 这 个 体 系 中 , 国几 乎 在 同一 时 间 英 与阿拉 伯王公 和 法 国代表 谈 判 , 土 耳 其 亚 洲领 对
杂背 景下 产生 的 , 者 都 是英 国政 府 协 调 各方 面 两
关 系 , 以实 现 自己战 略 意 图 的尝 试 。本 文力 图 借 分析 和 阐释英 国双 轨 外交 的矛 盾 性 , 讨 其政 策 探 不 断变化 和调 整 的根源 及实 质 。
通信 , 既反 映英 国 打败 土 耳 其 及 同盟 国 的战 时要
P54 .2 )他认 为 , 关 重要 的是在 中近东 建 立 一个 至 由英 国扶 植 的阿拉伯 王国替代 已经投 向同盟 国的

试析20世纪英国移民身份和移民政策演变

试析20世纪英国移民身份和移民政策演变

引言引 言20世纪英国移民问题的出现与其早期殖民扩张不无关系。

近代欧洲在世界上建立了一个几乎囊括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体系,这个体系之得以建立,也离不开欧洲移民的“开拓”。

可以说,正是欧洲向外移民的历史,塑造了后世国际政治的重要面貌。

由于殖民时代所遗留的传统上的经济联系,欧洲国家的移民大多来自于这些前殖民地,如英国的印度、巴基斯坦移民和肯尼亚移民,法国的北非马格里布诸国移民和越南移民,意大利的摩洛哥和阿尔巴尼亚移民,西班牙的拉丁美洲移民等等。

德国有30%的移民来自土耳其,虽然土耳其不是德国的前殖民地,但传统的经济联系和地缘政治因素使得德国从土耳其输入最多的移民。

没有几千万移民的贡献,欧洲战后的“30年繁荣”必然大打折扣。

欧洲的移民从来源上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来自欧盟内部的移民;二是欧盟之外的欧洲国家移民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移民;三是来自以前殖民地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移民。

欧洲所谓的移民问题,不指向前两类,是针对第三类而言,其中又以来自中东的穆斯林移民最具代表性。

除了“种族歧视”这样的敏感字眼常被提及外,这类移民因信奉伊斯兰教而与所在国存在宗教和文化上的“冲突”,带来了国际政治的联想。

当今的欧洲移民问题,根源于不平衡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差和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衡,是导致移民“自然”流动的最基本动力。

而与种族、宗教、殖民历史和南北关系相联系的国际政治秩序的不平衡,则是出现移民“歧视”和“融合”问题的持久政策与文化缘由。

在这不平衡的国际政治秩序中,欧洲发达国家在权力上处于强势,在民族文化心理上存留难以消解的“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优越论”,前殖民地国移民的种族和肤色也就成了或明或暗的政策性歧视的缘由。

而所谓的“融合”,不过是要求移民通过接受欧洲移居国文化来确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由此必然带来移民们的反弹,不时表现为移民与移居国间的紧张。

试析20世纪英国移民身份和移民政策演变英国是欧洲吸纳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卜婷(兰州大学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兰州730000)摘要:英国是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奉行“均势外交”的典型国家,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光荣孤立”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引起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调整。

本文旨在论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与法国、德国和苏俄的外交政策上的一系列变化和调整。

关键词: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变化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环境的产物,随着国际环境和一个国家自身利益、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这一国家的对外政策和目标、原则、重点以及实施的方法与手段都需要不断的调整与变革,以此来适应国内外现实情况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西方近代外交是与欧洲资本主义的诞生同步发展的,或者可以说是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伴而行的。

英国早在17 世纪就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同时又是产业革命的发祥地,是欧洲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之一。

英国外交历史久远,经验丰富,被认为是一个奉行“均势外交”政策的典型国家。

三十年战争以及之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因此进入了威斯特伐利亚时代。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它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人们一般认为英国现代均势外交发端于15 世纪末16 世纪初都铎王朝早期的对欧关系,经过300多年的征战和外交实践,英国逐步形成了均势外交传统。

1914 年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线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蕾里》等歌曲开始的。

1918 年11 月11 日,一战西线战场实现了停火。

土耳其凯末尔改革成功原因管窥

土耳其凯末尔改革成功原因管窥

土耳其凯末尔改革成功原因管窥刘 伟 闫 伟摘要:一战结束之后,面对协约国对土耳其进行领土瓜分和希腊的武装入侵,凯末尔领导人民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在其执政期间,土耳其实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习俗等方面。

凯末尔改革之所以成功,在于其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本国国情,把握恰当的时机,而且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同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凯末尔及其领导的共和人民党的巨大贡献等,也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

凯末尔改革是现代土耳其的起点,在土耳其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为当代亚非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借鉴,对亚非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土耳其;凯末尔改革;成功原因中图分类号:K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5-0037-0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凯末尔领导的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为土耳其赢得了独立与主权。

在危难之中拯救国家的军事胜利仅是凯末尔一生事业的序幕,他推动一系列重大政治与社会经济改革,成为后人所敬仰、推崇的一代伟人。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土耳其能够在重重阻力下成功地推进世俗化、现代化改革,充分说明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凯末尔改革的成功,对试图通过改革向现代化转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凯末尔改革概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追随德国加入同盟国集团,大量征兵造成土耳其劳动力严重短缺,粮食产量锐减,因战争和长期饥荒又夺走了200万民众的生命,土耳其濒临崩溃。

随着土耳其在一战中惨败,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协约国胁迫土耳其签订《摩得洛斯停战协定》,肆意侵犯土耳其国家主权。

之后协约国又强迫素丹签订《色佛尔条约》,根据这一条约,土耳其将沦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庸,遭受英、法等国的奴役压迫,土耳其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奋起保卫国家,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

试析一战期间英国在中近东地区的双轨外交

试析一战期间英国在中近东地区的双轨外交

试析一战期间英国在中近东地区的双轨外交
赵军秀;王伟
【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中近东地区实施双轨外交,对土耳其亚洲领土做出了互为矛盾的承诺,试图将法国和阿拉伯王公都纳入自己的战略体系.本文着重分析英国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矛盾,探讨英国不断调整政策的根源和实质,阐释英国对阿拉伯人的食言和背叛在阿拉伯世界造成的恶劣影响.
【总页数】9页(P23-31)
【作者】赵军秀;王伟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56.19
【相关文献】
1.试析中国近代外交失败的原因--以中法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外交为例 [J], 陈亚威
2.试析1895年"东方危机"后英国的中近东政策 [J], 赵军秀
3.一战期间围绕北京政府对德宣战条件的外交交涉 [J], 侯中军
4.英国通过网站公布一战期间英国军队服务文件 [J],
5.试论1875──1878年近东危机期间英国对土政策的调整──关于英国对弱国外交的一项研究 [J], 徐奉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战后初期大英帝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政策的衍变

一战后初期大英帝国对伊拉克库尔德人政策的衍变
关键词 :第一次克库尔德问题 ,通常也被称为“南库尔德斯坦问题”, 是 中东四国库尔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单来说 ,它主要是指伊拉克库尔德人的独立或者 自治 问题。2017年 9月 25日,伊拉克 库尔德 地区举 行 的独立公投使 得库尔德人 的建 国问题 一度成 为国际社会与舆 论关注 的焦 点话题 。需要指 出的是 ,伊 拉克 库尔德问题 的衍生并不是一蹴而就 的 ,而是有着复 杂的历史 与社 会根源 。从 国际政治 的角度来 看 ,其 与 一 战后初期西方列强对 中东秩序的不合理安 排有着密切关 系 。由于南库 尔德斯坦在一 战后初期 凸显 了重 大 的政治 、经济与战略地位 ,英 国、法 国与土耳其都 曾为此展开 了激烈的地缘政 治博弈 。其 中 ,大英 帝 国对南库尔德 斯坦 的外交政策直接影响 了伊 拉克库尔德 人建 国的成效 ,对一战后 的中东地缘政 治局势与 库尔德人的未来命运都产生 了深刻 的影 响。 当前 ,学术界对 伊拉克库尔 德问题 的研究成 果绝大 多数都 注 重对库尔德 问题现状 的考察 ,很少有学者去深入探讨伊拉克库尔德 问题产生 的历史根源 。 国 内一 些相 关
55 ;2第o148期 月 英国史研究
一 战后 初 期 大英 帝 国对 伊 拉 克 库 尔 德 人 政 策 的衍 变
肖 文 超
(郑州大学 历 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 :一 战末 期 伊 拉 克 库 尔德 人 向 英 国提 出 了 自 治诉 求 并 被 接 受 。 一 战 结 束 后 , 英 国政 府 便 派 遣 爱德 华 ·诺 尔在南库 尔德斯坦 支持马哈茂德建 立 自治政府 ,推行 间接 统治。 阿诺德 ·威 尔逊主政 巴格达 后 ,寻求在 南库 尔德斯 坦建立直接统治。从 间接统 治到 直接 统 治,战后初期 英 国对伊拉 克库 尔德人 的政 策经历 了根本性 的转折 ,除 了与马哈 茂德 自身的政 治野 心 以及权 力欲 的膨胀存在 一定 关联之 外, 中东地 缘 政 治环 境 的剧 变 、 南 库 尔德 斯 坦 极 端 重 要 的 政 治 、 经 济 与 战 略 地 位 、 高级 专 员 公 署 对 库 尔德 人 的 态度 变化 、伊拉克库 尔德人 的独立倾 向与英 国的战略规 划存 在冲 突等 因素都 加剧 了英 国政 策调整 的步伐。从 本质上 来说 ,英国对伊拉 克库 尔德人 政策的 变化是其战 时不成 熟 中东政 策的延 续 ,同时也 是英 国在 印度 西北 曾经实施 的部 落政 策在 中东的再现与翻版 ,最终 旨在服务 于战后英 国在 中东的国家战略利益 需求。

一战后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土耳其

一战后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土耳其

一战后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土耳其自日本战胜俄国那天起,亚洲各国人民就抱有摆脱欧洲压迫的希望;这一希望在埃及、波斯、土耳其、阿富汗、最终在印度引起了一系列独立运动。

……如果我们要恢复自己的权利,就必须诉诸武力。

孙中山,192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

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

最终的结果各不相同:一端的土耳其人达到了他们提出的大多数目标,另一端的里夫部落成员却遭到了惨败,而位于两者之间的埃及人、伊拉克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则获得了宪法上的适度让步。

回顾历史,这些起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中最终摧毁欧洲诸帝国的大动乱的序幕。

土耳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所有反对欧洲人统治的殖民地起义中,土耳其人的起义最为惊人、最为成功。

大战期间,他们遭到了惨败,接着,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停战协定与和平条约。

然而,他们很快挽回了败局,在武装冲突中击败了他们的敌人,赢得了一个有着较为有利的条款的新条约。

因此,在所有的同盟国中,只有原始的、受人轻视的土耳其有能力反抗获胜的协约国,迫使它们接受对媾和条约所作的修改。

要理解这一异乎寻常的结果,就必须回顾一下战时有关奥斯曼帝国的复杂的外交活动。

战时的外交英国是大战几年中有关中东的大部分外交活动的主要幕后发起者。

它应对三组时常相冲突的协约——与其盟国的协约、与阿拉伯代理人的协约以及与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协约负责。

协约国之间的协约共有四个,全是为瓜分奥斯曼帝国作准备的秘密条约。

第一个条约是《君士坦丁堡协定》,它包含了1915年3月至4月的五个星期中俄、英、法三国在外交上所作的交易。

西方强国勉强同意,如果获胜,俄国就可以并吞君士坦丁堡、土耳其海峡及其两岸的大片内地。

作为交换,英法规定,它们以后将明确各自对波斯、阿拉伯半岛以及奥斯曼帝国的要求。

几个星期后,即1915年4月26日,为了使意大利成为协约国,英、法、俄三个协约国同意大利签订了秘密的《伦敦条约》。

论意土战争中英国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_孙爱国

论意土战争中英国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_孙爱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2010年增刊(Social Sciences Edition )世界历史研究论意土战争中英国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孙爱国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爆发的意土战争中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在意土战争中英国实行严格的中立政策,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英国面临自身实力的持续衰弱;另一方面,英国在此时正面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的棘手问题。

关键词:意土战争;英国;中立政策中图分类号:K56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10)增刊-0099-04收稿日期:2009-11-15作者简介:孙爱国,男,内蒙古通辽市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北京100089)意土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帝国主义强国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在欧洲南翼,即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沿岸地区所进行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的一场(这几场局部战争主要有:1905﹑1911年的两次摩洛哥危机;1908年—1909年的波斯尼亚危机;1911—1912年的意土战争;1912﹑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南岸地区一时间成为矛盾紧张的焦点,各种势力在这一有限的狭小空间内剑拔弩张。

意土战争就是这期间在这一地区所爆发的几场战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

在意土战争中,英国实行了一种严格的中立政策。

英国中立政策的含义包括既不使意土双方投向德国,又要抵制俄国对土耳其海峡的要求,还要防止战争扩大。

那么英国为什么要在此时选择这样的政策,本文想就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只有将意土战争置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大背景下,对意土战争前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行长时段的历史考察,综合分析出英国实力的变化,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英国当时所面临的外交困境等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意土战争中英国中立政策出现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战后英国对土耳其政策嬗变原因探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加入德国一方作战,结果战败,1920年素丹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但由于遭到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的反对,该条约于1923年被《洛桑条约》取代,英国对土耳其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这其中的原因纷繁复杂,英国作为协约国中毫无疑问的领导者和最大获利者,其对土耳其政策的嬗变在这些原因中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英国对土耳其政策嬗变的原因,以期使人们能部分地了解这个“土耳其奇迹”的历史原委。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一战后英国对土耳其政策的嬗变:首先介绍了一战爆发前的国际关系和“东方问题”,为本文的具体分析提供背景支持;接着叙述了一战结束后协约国与土耳其签署两个和约的过程及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英国对土耳其的政策由将其逐出欧洲并瓜分其广大的领土到使土耳其保留君士坦丁堡和安纳托利亚本土的嬗变过程,为文章提供了史实依据;第二章为英国国内因素的制约:分别从英国战后实力下降、国内舆论的分歧和压力及印度和爱尔兰问题的牵制三方面分析英国对土政策嬗变的原因;第三章为凯末尔领导下土耳其的崛起:土耳其先后获得了军事、外交和舆论上的胜利,实力大增,迫使英国改变政策;第四章是国际因素的影响:英国与法国、意大利和美国在多方面有矛盾,希腊失败之后,英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加之防范苏联的需要,英国被迫对土耳其做出让步。

经过以上的分析,文章最后得出结论:英国的衰落是其对土政策嬗变的根本原因,土耳其的崛起是主要原因,而协约国间的外交斗争是它的重要原因。

国际关系对一国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协约国在土耳其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各国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所做出的理性选择。

而在当今社会,各国只
有通过更加紧密的合作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