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骏;生态工程 防治蝗虫灾害

合集下载

蝗灾防治措施

蝗灾防治措施

蝗灾防治措施
蝗灾防治措施是指针对蝗虫大面积出现所采取的各种防治手段。

一旦发现蝗虫大量聚集,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以免造成严重的灾害。

1.化学防治:采用化学药剂喷洒、熏蒸、毒饵等方式进行防治。

但应注意药剂的安全和环保性,避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污染。

2.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外来鸟类等生物对蝗虫进行防治。

这种方式不会污染环境,但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控制。

3.机械防治:采用网、镰刀等机械工具对蝗虫进行捕捉和清除,但必须注意操作的安全和效率。

4.预防措施:加强草原管理,定期进行草地整治和翻耕,避免蝗虫大量孳生。

总之,蝗灾防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加强预防和防治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蝗虫的数量和范围,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1 -。

“消失”的蝗灾

“消失”的蝗灾

“消失”的蝗灾作者:陈爽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20年第04期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向全球发布了沙漠蝗灾预警。

近期,沙漠蝗已从东非蔓延至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们开始担心,蝗灾会不会侵入中国?这种担心并不多余,作为农耕社会最深的噩梦,蝗灾曾在中国肆虐了2000多年,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才得到基本控制,但时至今日,蝗灾仍时有发生。

中国有史以来,关于蝗灾的记载就不曾间断。

据章义和《中国蝗灾史》统计,自公元前707到公元1949年的2657年间,中国平均3年就会发生1次蝗灾,平均9—10年就会发生1次大蝗灾或特大蝗灾。

蝗灾究竟有多恐怖?明代徐光启有云:“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者也。

”蝗灾造成粮食绝收,继而引发大规模饥荒,而饥荒又会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如人口大批死亡、瘟疫流行、灾民流亡、社会动乱……蝗灾可以说是传统农耕社会的命门,能直接动摇整个社会的根基。

明宣宗曾慨叹:“民以谷为命,蝗不尽灭,民何所望?”古人一直是将冶蝗提到治国高度的,但两千年来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唐朝之前,“岂将人力定天灾”的认知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认为蝗灾是无法战胜的上天意志,人们只能悔过修德和祈求上天保佑,即便有人提出灭蝗主张,也总是遭到舆论反对。

唐朝则是中国积极灭蝗的开端。

先是唐太宗惊世骇俗的“吞蝗”,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天人感应论;到了唐玄宗时期,宰相姚崇则首开官方大力捕治先例,开元四年“山东蝗虫大起”,他力排众议,“捕蝗百万余石”,史书记载“由是连岁蝗灾,不至大饥”。

这是中国古代首次取得治蝗重大胜利,对后世在蝗灾的认知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了宋朝,朝廷开始以诏令形式,向全国推行统一而科学的捕蝗方法,《熙宁诏》是世界上最早的治虫法规。

宋朝从防蝗、捕蝗到安民,形成了一整套应对蝗害的健全机制,历代朝廷均加以效仿。

蝗虫的治理可行性报告表

蝗虫的治理可行性报告表

蝗虫的治理可行性报告表
一、背景介绍
蝗虫是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给农民带来了巨大损失。

在农业生产中,蝗虫的防治一直备受关注,而其治理的可行性也备受关注。

二、蝗虫的种类及危害
1.蝗虫的种类
–沙漠蝗
–棕飞虱
–亚洲蝗
2.蝗虫的危害
–大量食草,损害农作物
–可引发农业灾害
三、蝗虫治理的现状
目前蝗虫的治理方式主要是化学农药喷洒,但该方法存在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蝗虫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1.生物防治方式
–以天敌、外来控制蝗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2.天敌引入
–引进适合蝗虫天敌,例如捕食性昆虫。

3.生物农药
–探索和研发对蝗虫有针对性的生物农药。

4.绿色治理
–逐步替代化学农药,实现绿色防治。

五、可行性实施方案
1.建立蝗虫监测网络
–通过监测系统及时获得蝗虫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措施。

2.政府支持
–加大对蝗虫防治技术和研究的资金支持。

3.农民意识培训
–开展农民的相关知识宣传,提高农民对蝗虫治理的意识和参与度。

六、蝗虫治理前景展望
采取生物防治方式、推广绿色农药,融入政府支持和农民合作的模式,有望在未来改善蝗虫治理的可行性。

七、结论
蝗虫治理的可行性取决于科学研究的支持和政府、农民的共同努力,只有综合多方因素,才能有效控制蝗虫危害,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蝗虫防治的综合利用研究

蝗虫防治的综合利用研究

蝗虫防治的综合利用研究蝗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可能会给粮食作物带来很大的损失。

因此,对蝗虫进行防治和综合利用研究,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别介绍蝗虫防治的综合利用研究。

一、生态控制蝗虫生态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维护一定的生态环境,对蝗虫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

生态控制蝗虫,也就是推动与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草原作为蝗虫的栖息和繁殖地,草原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蝗虫的扩散和繁殖。

因此,合理利用草原、恢复草原生态、加强草原管理,是生态控制蝗虫的重要措施之一。

另外,生态修复大型工程也是生态控制蝗虫的有效手段。

比如,在荒漠化的地区,通过种植防护林、改善土壤、保护水源等方式,为蝗虫提供更加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可有效控制蝗虫的繁殖和扩散。

二、化学控制蝗虫化学控制是指通过使用一定的农药或化学物质,对蝗虫进行防治的方法。

对蝗虫的化学控制,是一种侵略性特别强的控制方法,也是危害较大的控制方法。

因此,在使用化学控制蝗虫时,一定要对农药的种类、用量和使用的方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需要积极推广使用生物控制的方法来替代传统的化学控制蝗虫方法。

三、生物防治蝗虫生物防治蝗虫是指通过引入或增加某些类似蝗虫的天敌,来控制蝗虫数量的方法。

对蝗虫的生物控制,是目前最安全的控制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区域生态环境稳定的区域中。

比如,引入某些天敌鸟类、鱼类等,可以有效控制蝗虫的数量,从而达到对蝗虫进行指导的目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生物防治来说,不仅要考虑防治效果,还需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平衡的失衡问题。

四、蝗虫资源化研究蝗虫防治中的综合利用研究,也包括对蝗虫资源的研究。

蝗虫也是一种有着很高营养价值的食品。

饲养和加工蝗虫,制成蝗虫食品,成为当前一种具有很大市场潜力的经济产业。

此外,将蝗虫加工成饲料,提高了大型畜牧业的生产和效益。

同时,对于农业生产的工设施和生态环境治理,利用蝗虫进行堆肥和生物肥料制造,也经常会被使用。

治理蝗灾措施

治理蝗灾措施

治理蝗灾措施简介蝗灾是农业中常见的灾害之一,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农民的收益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蝗灾的影响,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理蝗灾的措施,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措施一: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蝗灾治理方法之一。

常用的化学杀虫剂包括有机磷、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等。

化学防治的优点是简单、快速、效果明显。

同时化学杀虫剂的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种类蝗虫的选择性较强,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然而,化学防治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杀虫剂可能对非靶标昆虫、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此外,长期使用化学防治可能导致蝗虫产生抗药性,降低杀虫剂的效果。

措施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来控制蝗虫数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具有持久控制的效果。

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包括引入外来的天敌,如乌鸦、鹰和蚂蚁等,以及使用寄生虫对蝗虫进行控制。

生物防治的优点是环境友好,不会对农作物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然而,生物防治的缺点是控制效果可能较慢,同时也需要对引入的天敌和寄生虫进行有效管理,以防止对原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措施三: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手段来控制蝗虫的繁殖和生存。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灭蝗剂喷洒、灭蝗火烧和灭蝗灯光等。

这些方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然而,物理防治的局限性在于操作成本较高,无法长期控制蝗虫的数量。

同时,在大面积蝗灾时,物理防治的效果可能不如化学和生物防治。

措施四:农业管理措施农业管理措施是在农田管理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减少蝗虫的滋生和繁殖。

常见的农业管理措施包括轮作、耕地间套作和合理施肥等。

这些措施可以改善农田环境,降低蝗虫的滋生条件。

农业管理措施的优点是可持续性强,对环境影响小。

然而,农业管理措施的效果可能较慢,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改进。

措施五: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培养农民和相关人员对蝗灾认识和防治方法的重要手段。

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蝗灾防治意识,掌握相关的防治技术,从而更好地应对蝗灾的威胁。

湖北省鄂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

湖北省鄂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

湖北省鄂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 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2. 甲、乙群落各有100个个体,其中甲中90个属于种A,10个属于种B,而乙中种A、种B各占一半,甲、乙群落均匀度的比较结果为()A.甲高B.乙高C.一样D.无法比较3. ______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

()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4.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 )。

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5. 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划分为()A.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B.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C.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D.热带植物、温带植物、寒带植物6. 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N(T-C)中,C表示()A.生物学零度B.摄氏零度C.月平均温度D.年平均温度7. 蜘蛛、蜗牛、青蛙等一般生活在森林的______中。

()A.乔木层B.灌木层C.草本层D.地被层8. 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破坏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10.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是( )。

A.温度和降水B.光照和温度C.降水和风D.光照和风11. 为了能够加快在水中的移动速度,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身体常呈流线型,是为了减小运动的( )A.压力B.重力C.阻力D.浮力12.欧洲的石楠群落演替属于( )。

蝗虫生态防治技术

蝗虫生态防治技术

蝗虫生态防治技术蝗虫是一种对农业产生巨大破坏的昆虫害虫,其繁殖力强、数量庞大,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然而,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引发农产品残留和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

因此,发展蝗虫生态防治技术成为当前保护农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蝗虫生态防治技术,供养殖技术人员参考。

一、监测和预警在蝗虫防治中,及时准确地监测和预警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使用遥感技术、蝗虫监测器等设备对蝗虫的迁飞路线和密度进行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还应与农业部门合作,建立健全的信息交流机制,对蝗虫的行为和分布进行一定的预测,为防治工作提供及时的指导。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和病原体等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因素,来对抗蝗虫害虫。

其中,天敌是最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之一。

比如,玉米田中常见的捕食性蝗虫、蜥蜴和鸟类等都是天敌,可以通过合理的生态布局和生境改善,来增加这些天敌的数量,从而达到控制蝗虫的目的。

此外,一些寄生虫和病原体也可以用于生物防治,如埋藏在蝗虫体内的寄生线虫和寄生菌,可以通过人工饲养和释放来控制蝗虫的繁殖。

三、培育抗病虫种培育抗病虫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但对于蝗虫的防治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和培育抗性强的种类,可以减少蝗虫的繁殖和传播。

这就需要养殖技术人员在进行选种和繁殖时,注重挑选耐病虫性强的品种,并合理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提高农作物自身的抗虫能力。

四、生态调控措施生态调控措施是指通过改变农田和其周边环境来控制蝗虫的繁殖和迁飞。

例如,通过合理的农田间距、轮作制度和田间管理,可以减少蝗虫在农作物之间的迁移和传播。

此外,还可以利用土壤改良和植被覆盖等方式,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降低蝗虫的繁殖率和数量。

五、综合防治蝗虫防治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蝗虫的繁殖和传播。

综合防治包括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但要注意选择环境友好和对目标害虫具有选择性的农药,并正确使用剂量和施药方法,以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东亚飞蝗的发生与治理.

东亚飞蝗的发生与治理.
成 虫 头下方。
群居型和散居行成虫的特征比较
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密度大了以后 ,个体间相互接触 ,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 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
为害特征(附上图片)
成、若虫咬食植物的叶片和茎 ,大发生时成群迁飞,把成片 的农 作 物吃成光秆 。
蝗蝻 孵化后 1~5 天 ,群集 于地 节 、草片 啃 食 ,造 成 寸 草 全 无 ,随 后 1~2 龄 向 田里迁移
(4)天敌(找具体实例)
捕食性天敌以捕食蝗虫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虫态为主,鸟类、两栖 动物和捕食性昆虫
寄生性天敌能够以蝗虫的不同虫态为寄主,从而育成一个或多个个体 或完成其生命史中某一个生长、发育阶段为特征。如一些真菌、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性昆虫都是蝗虫的寄生性天敌。
预测预报
加强东亚飞蝗虫情监测和预测预报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和 关键性技术手段。
生活习性
2 取食
东亚飞蝗是植食性昆虫,属多食性。在自然情况下,其食料以禾本 科与莎草科植物为主。
喜食小麦、水稻、谷子、玉米、高梁等。
不喜食大豆、花生、甘薯、荞麦、芝麻、棉花、马铃薯、向日葵等 双子叶植物。
一至三龄蝗蝻食量较小,四龄后食量明显增加。
飞蝗自日出后半小时开始取食,16~17时是取食高峰期。阴雨天, 因空气湿度较大,蝗虫的取食量较少,甚至不取食。在17~36℃ 范围内,温度越高取食越盛,温度低于15℃或高于38℃时,取食 活动明显下降,甚至停止取食。
在25~40℃之间,最适温度为28~34℃。
2.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
温度
对蝗卵:极端低温可导致蝗卵自然死亡。而在我国东亚飞蝗发生区, 这样的极端低温很少出现,一般年份蝗卵都可以正常越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工程
▪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中一门多学科渗透的新的分支学科。 生态工程一词是我国学者马世骏(1954)提出的,而公认的 生态工程思想和生态工程(ecologicalengineering, ecoengineering)名词仅在30年前才提出。马世骏(1984)为生 态工程下的定义是:“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 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 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 统。生态工程的目标就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 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 生态工程是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水平上来研究,整体调控为 处理手段。虽然这样研究与处理是比较困难的,但却是必要的。 整体理论是综合了解系统,如生物圈、生态系统整体性质,及解 决受胁区域以致全球生态失调问题的必要基础。当然这并不意味 对组成成分的研究和处理是多余的,因为对各成分的性质及其他 成分相互关系的了解越多,对系统的整体性质就能更好的了解。
.
▪ 由于生态系统长期演化与发展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内均具有 相对稳定而协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然而,任何超越一个生 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外来干涉,均可破坏结构间协调、或 功能间协调、或结构与功能间协调,导致该生态系统的原有 性质及整体功能的破坏和改变。因而,维护生态系统结构与 功能的协调性是生态工程的重要原则。
▪ (2)农牧结合综合发展系统:在发展盐碱地改良的农业生产 中,鼓励养牛,同时大力发展秸秆氢化作饲料及产出的牛粪 再还田肥土,如此做到二业并举,同步兴旺,生态经济效益 良好。
.
杂谷害虫
▪ 例:东亚飞蝗Locusta magratoria manilemsis Meyen,成虫和若虫(蝻)咬食 植物茎叶,大发生成可将作物吃光,飞迁时 遮天蔽日,早在2600多年前一般每隔1-2年 发生一次蝗灾,
▪ 山东禹城和高青盐碱洼地综合整治生态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禹城
和高青属黄河冲积平原,以大面积盐碱地、低洼地为特色,原属我国黄
淮海平原的中低产农业区。从196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
院、青岛海洋大学等大批专家在这里实施了两项生态恢复工程,收到了
很好的效果。
.
▪ (1)台田—鱼塘系统:在盐碱洼地实施挖塘造台田工程,挖 掘下层土覆盖在盐碱表土上,造成了垒起的台田(高程20m左 右),在0—20cm的耕作层内,土壤毛细管系统被破坏,加上 天然淋溶,盐分主要向下运动,及时种植有关谷物,立苗后 对土壤又有改良作用;而挖的坑发展为鱼塘,坡地上还可种 植绿肥,生态经济效益可观。
▪ 湿地生态工程是利用湿地的水文和化学物质储存器的特点,所设计的控 制过剩营养物、沉积物和污染物,并且改善水质的工程;或利用上述特
点综合整治低洼湿地,使其结构能得到改善和恢复,成为良性生产—生 态系统的生态工程。
▪ 通过湿地生态系统特有的缺氧还原条件、枯枝叶覆盖层很厚的环境而发 生了一系列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这不仅对个别的湿地系统,而且对 全球性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正是这一物质平衡原则下的 系统生化过程,是改变生态系统状态的极佳的天然工具。
▪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每一个环节是给予者,也是受纳 者,循环是往复循环,周而复始。正是由于这些生态系统内 的小循环和地球上的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保障了存在于地 球上的物质供给,通过迁移转化及循环,使可再生资源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从循环论的 观点看,是废物大量产生或某些再生资源开发过度,而阻滞、 干扰了正常的循环道路,循环失调与失衡,导致大量废物的 产生,最终造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工程就是要采取措施, 调整循环运转的各个环节及途径,协调这些环节的输入、转 化与输出的物质的量,使废物资源化,为物质生产和生物再 生提供更多机会,变废为宝,. 化害为 利。
.
东亚飞蝗:
▪ 分类地位:蝗虫是直翅目、短角亚目、蝗总科昆虫的统称,中国有 600多种,为害性大的有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夏凯凌)
▪ 保健功效: 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研究证明,东亚飞蝗体内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维生素A、B、C、E和多种矿物质,是良好的人体保健资源, 可鲜用或干用入药,具止咳平喘、解毒等,主要用于治疗百日咳、支 气管哮喘、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疹出不畅等,外用可治疗中耳炎。 “用霜打过”的蚂蚱可治菌痢、肠炎等。
• 通过分析明确了黄、淮等大河三角洲湿草地,若遇连年干旱,土 壤中蝗卵存活率增大,是蝗虫大发生的根本原因;但旱涝灾害与 蝗虫爆发的关系因地而异。
• 把我国蝗区分为4类,并分区提出了蝗虫爆发的预报指标。
.
▪ 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的最大区别在于:生态工程考虑利用生 态系统的自我设计特点,是有利于人类和自然两者的设计。 而环境工程则是利用一系列科学原理,去净化或防治环境污 染。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低消耗、多效益、可 持续的工程体系。
.Hale Waihona Puke (一)生态工程学原理▪ 运用生态控制论原理去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综合整治及 人类社会的综合发展是生态工程的核心。我国学者(马世骏, 1986,5;颜京松,1986;Ma和Yan,1989,5; Yan等,1992)在系 统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朴素的生态工程实践经验,把 生态工程原理总结为整体、协调、自生、再生循环等基本原理。
▪ 作为一种害虫: ……..
.
东亚飞蝗的重发区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地区的环渤海湾滩区、湖库 区和黄河下游滩区,这些区域都是荒滩、荒地及芦苇地。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亚飞蝗的主要发生区,蝗区面积有400万亩, 约占全国蝗区的1/4。
.
马世骏 先生:
在对东亚飞蝗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 1958年,探讨了大约1000年的有关东亚飞蝗危害和气象条件的关 系,明确了东亚飞蝗在我国大发生没有周期性现象,同时还指出 干旱是大发生的原因。
▪ 东亚飞蝗作为一种食用昆虫:近年来,蝗虫在餐桌上日益受欢迎。东 亚飞蝗营养价值高、个头大、肉质好、无污染。养蝗虫也成为农民致 富的一条好路子。 “在刚开春的时候,先到蝗虫发生较多的荒草里挖 蝗卵,然后在大棚里孵化,几个月就可长成。每大棚每年收两次,每 公斤售价20多元,每棚纯收入能达1500元;每亩地可建40平方米的大 棚16个,年收入可达2万多元”。
(二)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实例
▪ 我国生态退化形势严峻,生态恢复势在必行:首先,我国生态系统复杂 多样,又因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各类生态系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 干扰和破坏,有的甚至十分严重,亟待恢复和重建,需要通过对各种自 然和人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扭转逆行演替的途径和方法,加速退化 生态系统的恢复。这里仅以一个生态恢复的实例来说明生态恢复实践的 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所体现出来的恢复生态学原理。
▪ 自生原理(self—resiliency)包括自我组织(self— organization)、自我优化(self-optimum)、自我调节 (self—regulation)、自我再生 (self—regeneration)、自 我繁殖(self—reproduction)和自我设计(self—design)等 一系列机制。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能力是生态工程中最 主要的基本原理之一。通过设计,能很好地适应对系统施加 影响的周围环境,同时系统也能经过操作,使周围的理化环 境变得更为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