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练习题

合集下载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练习题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练习题

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素气,遇火能产生一闪为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 )。

A.闪点B.闪燃C.燃点D.爆燃2.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

A. 自燃点B.闪点C. 自燃D.燃点3.阴燃是( )的燃烧特点。

A. 固体B.气体C.液体D.固体、液体、气体4.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

A. >28℃B. <28℃C. ≥28℃D. ≤28℃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 )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 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B.化学、生物B. C.物理、生物 D.生物、物理、化学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 )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7.下列( )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澱。

A.汽油B.煤油C.柴油D.原油8.木材的燃烧属于( )。

A.素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 阴燃9.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

A. 一闪即灭B.蒸发燃烧C.沸溢燃烧D.分解燃烧10.下列物质中( )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A. H20B. C0C. C02D.HCN二、简答题·燃烧分为哪些类型?参考答案与精析-、単项选择题1.【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闪燃的定义。

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素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故本题答案为B。

2.【精析】D。

本题考査的是燃点的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称为燃点。

故本题答案为D。

3.【精析】A。

本题考査的是固体的燃烧特点。

根据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素发燃烧,表面燃烧, 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押题三页纸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押题三页纸

消防工程师点睛之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P2: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P4: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28℃≤闪点<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P5:气体燃烧:(1)扩散燃烧:厨房煤气;(2)预混燃烧:通常的爆炸反应即属此种。

P6:固体燃烧:1.蒸发燃烧(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樟脑、萘);2.表面燃烧(木炭、焦炭、铁、铜,无焰燃烧);分解燃烧(木材、煤、塑料);4.熏烟燃烧(阴燃);5.动力燃烧(爆炸)。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P11:火灾的分类: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的规定,火灾分为A(固)、B(液)、C(气)、D(金)、E(电)、F(厨)六类。

注意: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如:沥青和石蜡。

P11: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等级死亡重伤直接财产损失特别重大火灾30人以上100人以上1亿元以上重大火灾10人以上30人以下50人以上100人以下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较大火灾3人以上10人以下10人以上50人以下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一般火灾3人以下10人以下1000万元以下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划分事故等级必须按照死亡数、重伤数、直接财产损失,题目中出现失踪数、轻伤数、间接财产损失等均为干扰项。

P14: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1)热传导;(2)热对流;(3)热辐射: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不需要接触,如太阳向地球表面传递热量)。

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包括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外界风的作用、通风空调系统的影响等。

(烟囱效应、火风压、外界风的作用)。

P18:灭火方法:1、冷却灭火;2、隔离灭火;3、窒息灭火(灌注不燃气体,降低氧浓度。

2016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多选题(1)]

2016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多选题(1)]

2016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多选题(1)]1.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以下()。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E.预混燃烧【解析】ABCD。

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5种,其燃烧各有特点。

分别是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

实务教材p62.同种物质的热导率的会因()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A.材料的结构B.材料的密度C.材料的湿度D.材料的温度E.材料的化学组成【解析】ABCD。

不同物质的导热能力各异,通常用热导率,即用单位温度的梯度时的热通量来表示物质的导热能力。

同种物质的热导率也会因材料的结构、密度、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实务教材。

实务教材p143.影响热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A.辐射物体温度与辐射面积B.辐射物体间距离C.辐射物体的相对位置D.物体表面情况E.辐射物体的密度【解析】ABC。

火场上的火焰、烟雾都能辐射热能,辐射热能的强弱取决于燃烧物质的热值和火焰温度。

物质热值越大,火焰温度越高,热辐射也越强。

辐射热作用于附近的物体上,能否引起可燃物质着火,要看热源的温度、距离和角度。

实务教材P154.影响热对流发展的因素有()。

A.环境空气密度B.温度差C.通风孔洞与面积D.通风孔洞所处位置E.环境湿度【解析】BCD。

热对流中热量的传递与流体流动有密切的关系。

当然,由于流体中存在温度差,所以也必然存在导热现象,但导热在整个传热中处于次要地位。

实务教材p145.典型的室内火灾根据温度变化可分为()阶段。

A.初起阶段B.发展阶段C.轰燃阶段D.下降阶段E.熄灭阶段【解析】ABD。

对于建筑火灾而言,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房间或某个部位,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的房间或区域,以及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实务教材P176.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xx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消防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xx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消防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2016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消防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1.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 )。

2.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

3.阴燃是( )的燃烧特点。

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4.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

A.>28℃B.<28℃C.≥28℃D.≤28℃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 )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B.化学、生物C.物理、生物D.生物、物理、化学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 )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7.下列( )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溅。

8.木材的燃烧属于( )。

9.下列物质中( )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10.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 )。

11.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12.发生无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13.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 )等性质有关。

14.燃烧产物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 )等。

15.闪点是( )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16.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能发生阴燃的物质有(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称为( )。

2.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 )过程。

3.热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现象,称为( )。

4.自由燃烧阶段,辐射热急剧增加,辐射面积增大,燃烧扩大到整个室内,并有可能出现轰燃,这一阶段是( )。

5.下列不是灭火的基本原理的是( )。

6.以下材料中若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 )。

7.下列符合重大火灾标准的是( )。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1.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称为( )。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

2016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

BA.闪点B.闪燃C.燃点D.爆燃2.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D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3.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A.固体B.液体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4.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BA.>28℃B.<28℃C.≥28℃D.≤28℃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D A.物理、化学B.化学、生物C.物理、生物D.生物、物理、化学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D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7.下列()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溅。

DA.汽油B.煤油C.柴油D.原油8.木材的燃烧属于()。

B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9.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CA.一闪即灭B.蒸发燃烧C.沸溢燃烧D.分解燃烧10.下列物质中()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BA.H20 B.CO C.C02D.HCN14.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称为()。

B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粉尘爆炸D.核爆炸15.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A.固体B.液体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16.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BA.>28℃B.<28℃C.≥28℃D.≤28℃17.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为() CA.≤10%B.≥10%C.<10%D.>10%18.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靠()灭火。

BA.降低温度B.降低氧浓度C.降低燃点D.减少可燃物19.干粉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

2022年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练习题

2022年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练习题

2022 年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课中练习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 1 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液体燃烧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期间不会产生的现象是 ( ) 。

A. 闪燃B. 阴燃C.沸溢D.喷溅【答案】:B【解析】 B:沸溢是含乳化水的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热波而在液面产生猛烈沸腾现象。

喷溅是液体燃烧形成的热波向下传播过程中,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产生向外喷射的现象。

阴燃是指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缓慢榉烧,是针对固体燃烧而言的。

因此,阴燃不是液体燃烧呈现的现象。

2.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常见的燃烧产物中,其不包括()。

A.氰化氢B.一氧化碳 C.氨气 D.氯气精选【答案】:D【解析】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份,如 CO、HCN、SO2、NO2、NH3、HCl 等,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其中不包括氯气。

3.液态烃类物质燃烧具有( )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A.橘色B. 无色C. 黄色D.蓝色【答案】:A【解析】可燃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产生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种物质的火灾较难扑灭。

4.醇类液体燃烧具有( )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A.橘色B. 无色C. 黄色D.蓝色【答案】:D【解析】醇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5.固体可燃物由于其份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不包含( )。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闪燃D.阴燃【答案】:C【解析】固体可燃物由于其份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爆炸) 5 种。

故固体可燃物燃烧不包括闪燃,即答案为 C。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6.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之 分。下列燃烧产物中属于完全燃烧产物的是()。 A.一氧化碳 B.氨气 C.甲醇 D.二氧化硫 17.建筑火灾中热传播的途径不包括()。 A.热感应 B.热传导 C.热对流 D.热辐射 18.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属于()。 A.点燃 B.闪燃 C.化学自燃 D.热自燃 19.随着西气东送工程的开展,千家万户用上了天然气,生活品质又有了新的提升。在用天 然气做饭的过程中,天然气发生的燃烧属于()燃烧。 A.分解燃烧 B.扩散燃烧 C.预混燃烧 D.闪燃 20.引起爆炸的引火源主要有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和化学火源,其中,发热自燃属于 ()。 A.机械火源 B.热火源 C.电火源 D.化学火源 21.燃烧可从着火方式、持续燃烧形式、燃烧物形态、燃烧现象等不同角度做不同的分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闪燃属于固体燃烧的一种形式 B.燃烧物按燃烧物形态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固体燃烧和蒸气燃烧 C.固体燃烧分为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和熏烟燃烧四类 D.焦炭的燃烧属于固体分解燃烧 22.下列不属于引火源的是() A.明火焰 B.电弧 C.炽热物体 D.氧气 23.汽油闪点低,易挥发,流动性好,存有汽油的储罐受热不会产生()现象。 A.蒸汽燃烧及爆炸 B.容器爆炸 C.泄露产生流淌火 D.沸溢和喷溅
二、多选题
1.聚氯乙烯电缆燃烧时,燃烧产物有( )。 A.碳瘤 B烧时燃烧类型既存在表面燃烧也存在分解燃烧的有( )。 A.松香 B.纯棉织物 C.木制人造板 D.金属铝条 E.木炭
第二章 火灾
一、单选题
1.某市一居民楼发生一起火灾事故。据查实,该居民楼的住户全部被现场抢救出来并立即 送医救治,其中 11 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0 人重伤仍在抢救之中,3 人经查未受伤。按照 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该火灾属于( )。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2.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一般,500℃以上 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在建筑 内流动扩散最主要的路线是()。 A.着火房间----室外 B.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 C.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D.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室外 3.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4.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火灾分为 A、B、C、D、E、F 六类,关于火灾分类,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沥青和蜡属于液体火灾 B.木材、纸张的火灾为 A 类火灾 C.煤气火灾为 C 类火灾 D.变压器火灾为 E 类火灾 5.在火灾过程中,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是()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单选题()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单选题()

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习题[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单选题(2)]30. 燃烧过程中的放热发光是()。

A.化学现象 B .物理现象 C .光电现象D .核反应现象【解析】B。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实务教材P231. 木炭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 B .分解燃烧 C .表面燃烧 D .阴燃【解析】G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称为表面燃烧。

这是一种无火焰的燃烧,有时又称之为异相燃烧。

实务教材p732.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

A.助燃物 B .可燃物C .燃烧产物D .氧化物【解析】B。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实务教材p233. 能与可燃物质相结合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

A.助燃物 B .可燃物C .燃烧产物 D .还原物【解析】A。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实务教材p234. 可燃液体库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依据储存可燃液体的()。

A.燃点 B .自燃点 C .闪点D .氧指数【解析】G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实务P435. 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称为()。

A.物理爆炸 B .化学爆炸 C .粉尘爆炸 D .核爆炸【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爆炸的概念。

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故本题答案为B。

36. 如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为()。

A. V 10% B . > 10% C . <10% D . >10%【精析】G本题考查的是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素气,遇火能产生一闪为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 )。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燃
2.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

A. 自燃点
B.闪点
C. 自燃
D.燃点
3.阴燃是( )的燃烧特点。

A. 固体
B.气体
C.液体
D.固体、液体、气体
4.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

A. >28℃
B. <28℃
C. ≥28℃
D. ≤28℃
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 )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
升, 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
B.化学、生物
B.C.物理、生物 D.生物、物理、化学
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 )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7.下列( )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澱。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原油
8.木材的燃烧属于( )。

A.素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 阴燃
9.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

A. 一闪即灭
B.蒸发燃烧
C.沸溢燃烧
D.分解燃烧
10.下列物质中( )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A. H20
B. C0
C. C02
D.HCN
二、简答题·
燃烧分为哪些类型?
参考答案与精析
-、単项选择题
1.【精析】 B。

本题考查的是闪燃的定义。

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素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
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故本题答案为 B。

2.【精析】 D。

本题考査的是燃点的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称为燃点。

故本题答案为 D。

3.【精析】 A。

本题考査的是固体的燃烧特点。

根据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素发燃烧,表面燃烧, 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

故本题答案为 A。

4.【精析】 B。

本题考査的是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根据i月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
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l、为点<28℃的为甲类; l为点≥28℃至<
60℃的为乙类; l、月点≥60℃的为丙类。

故本题答案为 B。

5.【精析】 D。

本题考查的是自燃的定义。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
下, 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称为自燃。

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 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 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

故本题答案为D。

6.【精析】 D。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定义。

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故本题答案为 D。

7.【精析】 D。

本题考查的是液体燃烧的特点。

在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
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发生燃烧时,有可能产生沸溢现象和喷般现象。

故本题答案为 D。

8.
【精析】 B。

本题考査的是分解燃烧。

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熟后分解出其组
成成分及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木材、纸张、棉、麻、毛、丝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合成橡胶等燃烧都属于分
- 解燃烧。

故本题答案为 B。

9.【精析】 C。

本题考查的是液体的燃烧方式。

液体的燃烧方式有三种:闪燃、沸溢、喷
般。

ABD三种均为固体燃烧的方式。

故本题答案为 C。

10.【精析】 B。

本题考査的是燃烧产物的概念。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
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之分。

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 C
被氧化生成的C02 (气)、 H被氧化生成的 H20(液)、 S被氧化生成的 S02 (气)等;
而C0、 NH3、醇类、醛类、醋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故本题答案为B。

二、简答题
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 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 当达到某一温度时, 与着火源接角重即能引起燃烧, 并在
着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 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两种。

点燃是指由于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 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地加热而着火。

自燃是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 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 使温度不断上升, 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自燃又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两种形式。

爆炸则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l、可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素气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