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常识活动——会飞的蒲公英

合集下载

《会飞的蒲公英》优秀教案(通用5篇)

《会飞的蒲公英》优秀教案(通用5篇)

《会飞的蒲公英》优秀教案(通用5篇)《会飞的蒲公英》优秀教案篇1《会飞的蒲公英》是一篇叙述性散文。

文章写了“我”在母亲的鼓励和引导下,一点一点地飞行着,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也是妈妈的)希望,终于飞出大山,真正成了会飞的蒲公英的事。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升华情感,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内容蕴涵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课文脉络,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按一定线索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体会”会飞的蒲公英”与”妈妈的殷切期望”的相似之处,学习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并按一定线索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层层深入,感悟文意。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一种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出示蒲公英图片)。

看,它圆圆的脑袋,洁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这是一朵怎样的蒲公英呢?(板书课题:会飞的蒲公英)二、整体感知(一)、回顾体裁,设置悬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课题旁标明:叙述性散文)那么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呢?相信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会找到答案的。

(二)、紧扣文题,提出问题。

请大家把书打开,老师请几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蒲公英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并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文中第2自然段的内容)对蒲公英来说,“外面的世界”指的是哪些地方?(田间、山坡、草地、路边、村庄、校园的沙地、河边、沟谷……)结合课文内容,你能理解“闯荡”的意思吗?(指蒲公英离开妈妈,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独自生存)过渡:妈妈的这句话难道仅仅是感叹蒲公英坚韧不拨的品格吗?(不仅感叹蒲公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妈妈还希望“我”能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妈妈的愿望实现了吗?你能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课文第8自然节相关的内容)三、研读悟情(一)、抓住主线,理清思路。

《会飞的蒲公英》教学设计

《会飞的蒲公英》教学设计

《会飞的蒲公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会飞的蒲公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以及它的风散传播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归纳等观察和科学实验方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蒲公英的生长过程,掌握蒲公英的特点,了解其风散传播方式。

2.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准备:1.一盆盛有蒲公英的土壤2.放大镜3.水壶4.风扇5.实验记录表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春季时见过蒲公英的情景,并向学生展示蒲公英的图片。

让学生描述蒲公英的特点和风散传播方式。

第二步:实地观察(15分钟)1.组织学生到操场或校园中的草地观察蒲公英的生长情况。

2.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和花朵。

3.让学生挖出蒲公英的根,并观察根的形态和结构。

4.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各种信息。

第三步:实验探究(25分钟)1.让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用水壶模拟风,查看蒲公英的种子如何利用风传播。

2.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风对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有何重要影响。

3.让学生用风扇模拟各种气流条件,观察蒲公英种子的飘散情况。

4.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风扮演对蒲公英种子传播的作用。

第四步:讨论总结(20分钟)1.让学生围绕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和风散传播方式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蒲公英结构特点及其与风传播的关系。

3.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蒲公英及其传播方式的见解。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1.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和探究风传播的现象。

2.让学生找出其他可以通过风传播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蒲公英的生长和传播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中班活动教案:飞舞的蒲公英(精选6篇)

中班活动教案:飞舞的蒲公英(精选6篇)

中班活动教案:飞舞的蒲公英(精选6篇)中班活动教案:飞舞的蒲公英(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降活动教案:飞舞的蒲公英,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活动教案:飞舞的蒲公英篇1活动目标:1.听信号做跑、转等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身体的平衡性。

2.进一步感知蒲公英播撒种子的特点。

3.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事先观察、采摘过蒲公英2.场地布置3.一首轻松的音乐活动过程:一、风中的蒲公英教师带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

在音乐的伴奏下,按老师的口令做热身运动,如:手的动作,腰的动作。

二、种子随风飞1.向指定方向快速跑。

风一吹,蒲公英种子就飞了起来,我们来比比谁飞得最快?2.听教师的口令跑向操场的另一边。

二、尝试四散快速跑1.蒲公英妈妈有许多孩子。

(引导幼儿拥在教师身边,做一成上的要点外大大的蒲公英,其中教师站在终点线位置。

)2.风吹来,蒲公英宝宝出发了。

(幼儿在操场上四散快速跑、提必要时还速标醒幼儿眼看前方,及时躲闪,避免碰撞。

)3.妈妈想你们了,蒲公英宝宝快回来。

(幼儿站在终点线附近。

)4.风停了,蒲公英宝宝转呀转,落到了花盆里。

(幼儿向塑料圈方向做一定距离的移动旋转,找一个塑料圈,站在圈内转圈蹲下。

)5.进行第二次游戏(方法同前)。

四、种子落地发芽了。

1.进行放松活动。

2.蒲公英飞累了,它睡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

(幼儿躺在圈上,抬腿,按摩膝盖、脚踝等。

)3.太阳公公晒呀晒,春雨姐姐浇浇水,蒲公英从泥土里破土而出。

(幼儿站起,从下往上套圈表示钻出来,拿圈走跑交替回班。

)中班活动教案:飞舞的蒲公英篇2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拟人手法产生的美,能从蒲公英这种微小的植物中,感受生命的美丽。

2、懂得“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是种美德。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引导幼儿观察过蒲公英的外形特征。

大班语言会飞的蒲公英活动设计

大班语言会飞的蒲公英活动设计

大班语言会飞的蒲公英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2、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同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从别人的讲述中积累经验。

活动过程:1谈话,激发幼儿的兴趣。

己见过的蒲公英。

2阅读幼儿用书,了解蒲公英的成长过程和种子的传播方式。

了解蒲公英的成长过程。

教师:请小朋友们打开幼儿用书,一起看看蒲公英是怎样长大的。

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蒲公英的成长过程:叶子生长---开黄花---结种(白色的小伞)---传播(小伞随风分散)。

了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师:你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吗?教师小结:蒲公英的种子会被风吹到空中,像一顶顶小小的降落伞,随风飘散,落到哪里,就会在哪里生根发芽。

3绘画活动:蒲公英种子旅行记。

教师:蒲公英的种子会去那些地方?旅途中它们又会遇到什么呢?请你画一画。

幼儿绘画,教师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

活动延伸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植物的种子,感受种子的多种传播方式。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小种子旅行记”,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故事蒲公英飞行记蒲公英的花瓣凋落了,花托上长出洁白的“绒毛”,像一个毛茸茸的小球,微风吹来,小绒球散开了,变成了一顶顶小降落伞在空中飘荡。

你瞧,他们有的在跳着美丽的舞蹈,有的在唱着那动听的歌谣。

这时,一个小种子掉了队,她很着急,大声喊朋友们的名字:“小李子,大连花等”可就是没人答应,于是小种子只能自己找新家。

她飘呀飘,来到了沙漠的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学习优美的语句,为其积累语言表达的经验。

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看、听、诵、演,深入浅出地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品的美,从而萌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喜爱之情。

大班科学:飞舞的蒲公英

大班科学:飞舞的蒲公英

大班科学:飞舞的蒲公英大班科学:飞舞的蒲公英活动目标:1.认识蒲公英,了解蒲公英的外形结构及花开过后的绒球特征。

2.了解蒲公英的食用价值,萌发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PPT、音乐、胶棒、白纸、剪刀、美食图片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说春天里有什么花,是什么样子。

1.春天里会开出很多花,在春天我们会见到什么花?2.能用语言描述下,这些话长什么样子吗?(根据经验自由发言)3.教师总结:出示PPT二、认识蒲公英1.春天里还有一种植物,它不像其他花一样非常鲜艳、漂亮,但是在河边、山坡上、田间、马路边都有他的身影,你们猜这是什么花?2.出示PPT3.你见过这种花吗?它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4.那你知道它的结构吗?由哪几部分组成?出示PPT根:黑褐色,圆柱形茎(花葶):绿色,稍微有点红,长长的,圆柱形,里面含有白色乳汁。

叶:绿色,与茎差不多长,锯齿形,叶片像三角形,花:黄色,5.你们知道它的生长过程吗?出示PPT三、蒲公英的生长过程1.出示PPT,讲解生长过程★讲到绒球时,重点讲:白色、有很多绒毛,伞状,下面有一个椭圆形的黑豆,像降落伞(他遇到风会有什么特点呢?可以随风飞走,风把它吹到什么地方,他就落在什么地方,落下来干什么呢?生根发芽。

出示PPT)师:你们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吗?四、蒲公英食用1.我们知道了蒲公英的外形结构和绒球的特征,那你们知道蒲公英有什么作用吗?【泡茶】:有清肝热的效果,可以消炎止痛,美容养颜、抗击细菌、保护肝脏。

【生吃】:将蒲公英鲜嫩的茎叶洗净,晾干蘸酱,味鲜美清香且爽口。

【凉拌】: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煮1分钟,用冷水冲一下。

放上辣椒油、味精、盐、香油、醋、蒜泥等,凉拌着吃。

【做馅】: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调成馅(也可加肉)包饺子或包子。

【煮面】: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后,放在煮熟的面条汤里,等汤再次烧开后,蒲公英面条就可以吃了。

师:原来蒲公英还可以吃,你们想不想去草地里挖蒲公英?五、幼儿到户外寻找蒲公英并利用根据挖蒲公英六、教师总结结束今天我们认识了蒲公英还在草地里挖了很多蒲公英,开不开心?那我们把这些蒲公英带回家给其他人认识一下吧。

会飞的蒲公英教案设计

会飞的蒲公英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会飞的蒲公英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知道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式。

2. 引导幼儿观察蒲公英的生长变化。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蒲公英图片、视频、实物、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蒲公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蒲公英的特点。

2. 主题活动一: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1)教师播放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蒲公英的生长变化。

(2)教师讲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蒲公英的开花、结果、种子成熟等阶段。

3. 主题活动二:观察蒲公英的传播方式(1)教师展示蒲公英实物,让幼儿观察蒲公英的种子和飘落方式。

(2)教师讲解蒲公英的传播方式,让幼儿知道蒲公英是通过风将种子传播到其他地方。

4. 实践活动:画蒲公英(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观察到的蒲公英。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画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蒲公英生长过程和传播方式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课后活动: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植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六、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蒲公英的生态意义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蒲公英的生态意义,知道蒲公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会飞的蒲公英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会飞的蒲公英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会飞的蒲公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蒲公英的生长过程、结构特点以及蒲公英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喜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蒲公英的结构特点、种子传播方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蒲公英模型、实验用具、PPT课件。

2. 教学环境:教室内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动画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蒲公英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蒲公英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呢?”2. 单独实验:将蒲公英模型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结构特点,并思考种子是如何飞到远处的。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

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验:a. 利用风:学生在室外有风的地方将蒲公英模型放在手上,观察种子是如何被风吹起飞的。

b. 利用水:学生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蒲公英模型,观察种子是否会随着水流传播。

c. 利用动物:学生想象一只小鸟误飞回家时带走了蒲公英的模型,观察种子是否能够通过动物传播。

4. 实验记录: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归纳。

5. 组织讨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风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风会成为蒲公英种子的“帮手”。

6. 延伸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的生长环境和生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它们是如何为生态系统做出贡献的。

7. 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总结蒲公英的结构特点和种子传播方式,并思考种子传播对蒲公英和整个生态系统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蒲公英的生长过程、结构特点以及种子的传播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会飞的蒲公英教案

会飞的蒲公英教案

会飞的蒲公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蒲”“盈”“絮”等。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蒲公英的特点以及它所象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蒲公英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像蒲公英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关于蒲公英的描写,感受其美丽和自由。

体会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以及母亲对作者的期望。

2、教学难点理解蒲公英所象征的意义,以及它与作者成长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追求梦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字词、课文内容,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蒲公英的实物或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蒲公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蒲公英的外形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它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词。

3、精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围绕蒲公英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回答。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蒲公英的语句,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让学生体会蒲公英的美丽和神奇。

4、深入探究提问:蒲公英为什么会飞?它象征着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蒲公英象征着自由、勇敢和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常识活动:会飞的蒲公英
教学目标:通过对蒲公英这种植物的了解,知道它
既是一种花又是一种会飞的种子。

让学生不仅能进行绘
画表现,而且能听、唱和表演在学习中将其生态现象延
伸到对自己生活的联想,思考更深刻的内涵。

在艺术学
习中陶冶学生的心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图片资料及VCD光盘。

2、美术材料色水、卡纸、油画棒、笔管一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蒲公英生态习性,通过色水
画表现蒲公英,延伸到对自己生活的联想及思考其内涵。

教学难点:用色水表现画面的具体操作。

教学内容::一、1、①会飞的蒲公英
出示蒲公英花(或者干花),吹向学生,学生就可以手持蒲公英,学生认识、了解蒲公英原形;
②观看碟片
归纳蒲公英的构成(形状)发散试、扇面试、陀螺试(旋转试)
2、会飞的___蜻蜓、蝴蝶、小鸟、飞机、云彩、风筝……想象
3、①会飞的思维(想法、想象)
会飞的气球,
会飞的焰火,
会飞的跳伞运动员,
会飞的房子,
会飞的公园……
②观看碟片
二、1、教师出示范图
2、具体示范:方法①先用油画棒画出一个蒲公英的形象(比如笑脸);
用笔管的一头粘上色水,在另一头用力吹气,色水就洒在卡纸上。

吹成的自然形状就象蒲公英。

方法②直接用笔管的一头粘上色水,在另一头用力吹气。

3、作品展示①让学生自由参观全班同学的作品,每人手持一朵红花。

②送给自己认为最棒的同学。

(黑板上贴有每位学生名字的卡纸)
③请获得小红花最多的学生上台,讲讲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感受。

并把其作品贴在讲台上。

4、教师总结,主题升华。

会飞的蒲公英――会飞的……――会飞的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