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真善美》说课稿-初中美术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可能感到困惑。因此,本节课将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科知识,引导他们深入探讨真善美的内涵和表现,提高道德判断力,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
此外,考虑到学生在性格、兴趣和认知特点上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本节课的知识。通过学情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有力依据,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哪些行为是真善美的体现?
-你曾经遇到过哪些真善美的经历?请与大家分享。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真善美?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优点,指出不足。
2.搜集身边的真善美案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他人事迹,整理成一篇小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故事内容具有感染力,能激发他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3.设计一份以“弘扬真善美”为主题的海报,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真善美的内涵和表现。
要求:创意新颖,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和谐。
4.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2.终结性评价:通过实践活动、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道德表现,了解他们对真善美的认识及践行情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道德、伦理和审美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然而,面对现实生活中复杂多样的真善美现象,他们可能仍存在辨别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人教版初中美术 《弘扬真善美》教案1

人教版初中美术 《弘扬真善美》教案1

《弘扬真善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

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多媒体的设备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能够体会作品的含义,其中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情感价值观:了解美术作品的真善美,在学习中促进学生精神的滋养,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难点:对艺术作品真诚、善良、美好愿望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自主探究。

四、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马踏飞燕》,并播放万马奔腾的音频。

同学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一只奔马,三足腾空,正身向前,一足踏在了一只疾飞的鸟背上。

尾巴上扬。

塑造出腾空飞奔的骏马的形象,通过独特的造型,衬托出骏马奔驰的神速。

塑像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别具风姿。

此环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中感受《马踏飞燕》的魅力,制作者利用浪漫主义手法烘托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

令人们产生无限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感染力。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展示作品《纺织女》、《夯歌》对比两幅图片,说说你看到的内容和感受?能想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吗?相同:都是劳动的场景,都有女工的参与。

《纺织女》展示的西班牙皇后壁毯织造厂一车间内女工生产的场景。

画家着重描绘了前景的五个女工形象,用深沉的笔触,着力表现他们健康、丰满、美丽的背部,塑造了充满了生命力的真实的女性形象。

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朴素自然的气氛,人物关系对称,劳动细节相互照应,明亮的光线把前景上红、绿、白、紫合成为富有暖意的生活色调。

画面后景是宫廷贵妇们正在欣赏制造出来的地毯。

两个场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

是一种隐含的对比。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2弘扬真善美教案3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2弘扬真善美教案3

《弘扬真善美》授课设计授课目标:知识与技术: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领悟美术作品中诚挚、平和、美好的感情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刻,成为不朽之作。

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多媒体的设施创立出有关作品的真切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可以领悟作品的含义,其中的真善美。

重视师生间的互动,在沟通分享中,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感情价值观:认识美术作品的真善美,在学习中促使学生精神的滋润,促使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促使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授课重难点:重点:艺术家怎样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难点:对艺术作品诚挚、平和、美美梦想和感情的表达。

授课过程:1、提问,引入。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存心蕴吗?2、欣赏《马踏飞燕》“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 ,为东汉青铜器,1969 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墓。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 厘米,身长45 厘米,宽13 厘米。

“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明铸造业的象征。

1985 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素来被沿用到此刻。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牢固性。

这种浪漫主义手法衬托了骏马强壮的英姿和追风逐电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传染力。

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3、作品解说《夯歌》唱着夯歌的几位打夯姑娘,被画家办理在视屏线以上的地址,并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 . 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姑娘们的衣服色彩被地面的暖色反光照射的纯净、透明,光明的轮廓光将逆光条件下的任务形体勾画出优美的曲线,在大面积的天空和深色的远山衬托下更为光彩醒目。

技巧:油画夯歌将人物办理在视平线以上的地址,并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大升腾的感觉。

富饶装修意味的色彩办理加强了这个如火如茶的劳动场面的勃勃活力,这是对劳动的忠诚赞美和热情颂扬。

初中美术《弘扬真善美》优质教学课件

初中美术《弘扬真善美》优质教学课件

美术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感
《 格尔尼卡 》毕加索 美术作品同样的从侧面讽刺和揭露黑暗也是为了 能够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 美术作品的也开始为社会服务,弘扬正确的社会 价值观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画面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社 会生活场景,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
作品分析
维米尔 《倒牛奶的女人》
弘扬真善美
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2.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假丑恶 的作用。 3. 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分析两张画的情感和理念
• 这两张画内容有什么 共同点和不同点?
• 色彩各有什么不同? • 观察角度各有什么特
点?
纺织女
夯歌
他们的工作有什么特点?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表达同样的主题
• 中外画家用不同 的方式,都表达 除了劳动人民的 质朴、勤劳
这两件艺术品的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铁肩担道义
木头人
铁肩担道义
• 表现了抗震救灾的情 景,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面 貌
• 正面的描写
木头人
• 尖锐的讽刺了现代社 会生活中某种不良风 气
• 侧面的描写
• 从批判社会,来弘扬 社会中的美好品德
作品地表 现了 光和室内的 空间感 。
潘鹤 《艰苦岁月》
作品分析
作品 作品内容 作品特点 作品主题 深层意蕴 个人理解
《倒牛奶的女人》 《艰苦岁月》
仰视的角度,人物发散给人以高大升腾的感觉。在灿烂阳光 的照射下,暖色反光映照的纯净、透明,明亮富有装饰意味的 色彩处理加强了这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勃勃生机,这是对 劳动的虔诚赞美和热情讴歌。
近景是纺织女工里正在劳作的女工,远景是贵妇欣赏壁毯 ,壁毯上画的是神话故事。纺织女劳动时的优美体态,让 人看到劳动者特有的质朴美。

七年级美术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真善美的概念,认识到真善美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真善美的主题。
3.了解不同美术流派和艺术家如何表现真善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4.掌握创作以真善美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作品展示,多元评价: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活动:组织作品展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作品,学会欣赏真善美;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5.拓展延伸,提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将所学知识拓展到课外,提升美术素养。
教学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真善美,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参加美术社团、参观美术展览等活动。
6.总结反思,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总结反思,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1.教 Nhomakorabea以一则有关真善美的故事或新闻事件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真善美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最近我国发生了一件让人感动的事情。一位小学生发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他毫不犹豫地跑过去扶起老人,并用自己的红领巾为老人擦拭伤口。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通过美术作品表现真善美。”
2.写一篇关于真善美的感悟,字数在300字左右。内容可以包括自己对真善美的理解、在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记录下身边的美好事物和感人瞬间,为下次课堂分享做好准备。
4.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真善美相关的书籍、文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真善美的表现和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弘扬真善美》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弘扬真善美》教学课件

新课讲授
这是石雕“伏虎” 西汉元狩六年 位于陕西兴平县霍去病墓
新课讲授
公益招贴
新课讲授
学习了解了以上几组作品,相信大家被作品 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有所震撼。
新课讲授
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提高自身文化 素质,积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
4 尝试探究
尝试探究
观看作品,来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画 面将真善美的艺术形象建立起来的呢?
新课导入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深刻表现真善美这一主题 的艺术作品吧!
2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拾穗者(法国)1857年 让·弗朗索瓦·米勒
作品欣赏
石狮
作品欣赏
战斗后的休息 (油画) 1951年 涅普林采夫
作品欣赏
仔细欣赏一些作品之后,大家认为这些作品都传 达了什么样的内涵和精神呢?我们一起进一步的 学习一下吧!
新课讲授
分析了《秋收起义》这张图之后,相信大家心 里对美的定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我们 再欣赏几组作品吧!
新课讲授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去过故宫吗?对 故宫有什么认识呢?
新课讲授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新课讲授
故宫宫殿南北取直,左 右对称,庄严宏伟,象 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 蕴涵朝野和谐、社稷稳 定的寓意。
尝试探究
示例
《奔马图》是画家徐悲鸿于1948年 创作。画家采用豪放的泼墨和劲秀 的线描写意方法,出马的神韵和气 质。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 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此画作 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 予画家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 族艺术而奋斗!
5 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

第2课 弘扬真善美-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2课 弘扬真善美-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2课弘扬真善美-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美学思想的基本观念。

2.了解色彩运用在形象表现中的重要性。

3.通过绘画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和掌握色彩运用在形象表现中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用色表达画面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现场示范引导学生逐步领悟艺术表现的内涵。

2.实践法:让学生自主绘画,实践色彩运用的基本原理以及个体表达的能力。

3.凝聚法:通过讨论和分享,凝聚思想、激发创意。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弘扬真善美》。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美学思想的基本观念,掌握颜色在形象表现中的重要性,通过绘画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2.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步:引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艺术世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探究兴趣,同时简单介绍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第二步: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美学思想的基本观念,包括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形式、艺术的意义等方面。

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基本原理和在画作中的表现形式,包括颜色的原理、色彩感知等。

第三步:实践绘画(55分钟)在此步骤中,教师向学生介绍绘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主绘画,探索色彩运用在个体表达中的能力以及颜色在画面表现中的感知。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范例,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画作,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尝试,表达自己的创意和个性。

第四步:总结分享(20分钟)在本节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心得,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和思考的兴趣,同时在分享中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和思考,提高课程效果。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1.学生对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美学思想的基本观念是否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弘扬真善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弘扬真善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弘扬真善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主题是“弘扬真善美”。

本课旨在通过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认识真善美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的价值,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认识真善美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分析和欣赏美术作品,感悟其中的真善美价值。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收集相关的素材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弘扬真善美的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分析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特点和所弘扬的真善美价值,让学生了解如何创作弘扬真善美的作品。

3.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真善美,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

4.归纳小结: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进行更多的创作尝试。

六、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设计应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将黑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用于展示课题、重点和难点。

2.在课题区域写上“弘扬真善美”的大标题。

3.在重点区域写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在难点区域写出本课的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5.在黑板的一角设置一个“作品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

七、作业设计本课的作业设计应该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具体可以设计以下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事物,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创作一幅作品表现真善美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弘扬真善美》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号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弘扬真善美》,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是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它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

在美术发展史上,许多闻名于世的艺术作品,恰恰是因为深刻地表达了这一主题而为世人所铭记,成为不朽之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直观审美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探讨作品材质特点、形式、意义来认识理解与体验感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课件、多媒体的设备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能够体会作品的含义,其中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美术作品的真善美,在学习中促进学生精神的滋养,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教学难点:对艺术作品真诚、善良、美好愿望和情感的表达。

二、教法与学法
运用的教学方法有: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体现美术教学的直观性与美观性。

2、启发引导法: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学法上,我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知识,理解知识。

具体的学法有:观察分析法、直观描述法、归纳法、对比欣赏法,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理解并尝试创作。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马踏飞燕》,并播放万马奔腾的音频。

同学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一只奔马,三足腾空,正身向前,一足踏在了一只疾飞的鸟背上。

尾巴上扬。

塑造出腾空飞奔的骏马的形象,通过独特的造型,衬托出骏马奔驰的神速。

塑像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别具风姿。

此环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中感受《马踏飞燕》的魅力,制作者利用浪漫主义手法烘托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

令人们产生无限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感染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展示作品《纺织女》、《夯歌》,并对比两幅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最后归纳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同:都是劳动的场景,都有女工的参与。

都体现了“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


不同点:
《纺织女》展示的西班牙皇后壁毯织造厂一车间内女工生产的场景。

画家着重描绘了前景的五个女工形象,用深沉的笔触,着力表现他们健康、丰满、美丽的背部,塑造了充满了生命力的真实的女性形象。

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朴素自然的气氛,人物关系对称,劳动细节相互照应,明亮的光线把前景上红、绿、白、紫合成为富有暖意的生活色调。

画面后景是宫廷贵妇们正在欣赏制造出来的地毯。

两个场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

是一种隐含的对比。

把女工放在前部,表现了画家是特别重视和同情劳动妇女的。

《夯歌》描绘了唱着夯歌的几位打夯姑娘,被画家安排在视平线以上的位置,并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姑娘们的衣服色彩被地面的暖色反光映照的纯净,透明,明亮的轮廓光将逆光条件下的人物形体勾勒出优美的曲线,在大面积的天空和深色的远山衬托下更加光彩夺目。

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大升腾的感觉。

富有装饰意味的色彩处理加强了这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勃勃生机,这是对劳动的虔诚赞美和热情讴歌。

(三)启发探索,拓展知识
活动一:让学生选择课本中的一幅作品装饰居室以及所放的位置,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活动二:让学生选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然后写一篇赏析。

四、教学反思
《弘扬真善美》是一节美术鉴赏课,我创设了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先请学生欣赏一些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然后再让学生对比欣赏两幅体现真善美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归纳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
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

从而贴近学生,激活课堂,充分体现了艺术课的魅力!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