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五年级《火山喷发实验》教学设计附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火山喷发实验》教学设计附反思

《火山喷发实验》教学课例教学目标1、学生利用感官和工具观察获得对岩石构造的感性认识;2、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能较细心地观察面前的岩石,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假设;3、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能不断激发积极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通过进行一些有结构的观察活动,拓宽观察岩石的面,挖掘观察岩石的点。

2、对于岩浆岩的认识,要基于学生的大量观察,并能通过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猜测,并能够根据实验和查阅的资料了解岩石的成因。

教具准备学生查阅的资料、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标本、“火山喷发”模型、放大镜、小刀、钳子……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许多的岩石,你能给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汇报观察过的各种岩石特征。

引导学生说出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出来的。

)2、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岩石,它叫“浮石”。

像你观察其他的岩石所用到的方法一样,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把观察到的内容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引导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观察实验。

)二、猜测浮石的形成原因1、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由学生归纳出“浮石”的外部特点。

)2、引导学生猜测浮石的由来。

师:从“浮石”表面的特征来看,你能猜想一下它是怎样形成的吗?(由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用排除法让学生选出最有可能形成这种岩石的原因。

)师:看来认为是由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形成的说法比较多,你知道火山喷发吗?能介绍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吗?(学生们用已有的课外知识猜测火山喷发的原因。

)师:火山喷发的确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关。

我这有幅地球结构图,让它来帮助我们去认识它内部的情况好吗?(学生观看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地球内部由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看上去好像很薄,实际它的平均厚度为32千米。

大约像从秦皇岛到昌黎的距离。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优秀教学设计精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2.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问题解决与思考:1.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火山喷发给地形地貌带来的改变。

2.能够通过模拟实验获得证据,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究火山喷发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积极参加模拟实验,具有基于证据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3.认识到人类、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难点:基于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火山喷发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聚焦1.复习导入: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讲述:火山喷发与地震一样,也是地球内部力量的表现形式。

3.提出本课聚焦问题:火山喷发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又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复习,学生领会到火山喷发与地震都是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立相关科学概念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二、探索(一)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1.课件展示火山喷发时的情景,并为学生提供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火山喷发的资料。

请学生阅读并思考:火山喷发时,会伴随哪些现象?2.全班进行交流、汇总:形成裂缝、熔岩喷涌、充满泡沫的火山岩小山……3.阅读长白山天池和叙尔特塞火山岛的资料,请学生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火山喷发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4.交流:我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火山喷发的事例?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文字资料,深入了解火山喷发时的情景以及给地表形态带来的影响。

帮助学生对火山喷发的外部表现形式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为后面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奠定认知基础。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6《火山喷发》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6《火山喷发》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火山喷发》这一课程时,可能具有以下学情特点:
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对火山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比如知道火山的危害,但是不知道火山形成的原因。
实验探究能力:五年级的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在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培养。
2.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火山成因的结论,并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态度责任:在探究学习中,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既可以带给人类好处,也会给人类造成负面的影响。
4.学习重点难点
1.能基于所学知识,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火山喷发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火山喷发,搜集有关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手抄报》。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教材:使用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教材,这些教材通常会有相关的章节或单元,以有趣和易懂的方式介绍火山喷发。在线资源:利用教育类网站、科普视频平台等,搜索与火山喷发相关的科普视频、动画、实验演示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壳运动是引发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的原因。
科学思维: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探究火山的成因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搜集材料,表达交流。
探究实践:
1.能基于所学知识,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6.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思考,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解释现实中火山喷发的形成原因。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客观分析从他人的观点,并不断完善补充自己的认知。

《火山》优秀教案

《火山》优秀教案

2.火山【教学内容】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既可以带给人们好处,也会带给人类造成负面影响。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知道火山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火山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理解火山形成的原因。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水槽、小玻璃瓶、线绳、红墨水、冷水、热水、三脚架。

教师准备: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视频激趣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火山喷发的视频),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要研究?2.引导学生提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火山是怎样爆发的?火山爆发与么有关?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火山的成因)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火山的资料。

思考:1.火山喷发前有什么现象?2.火山喷发物中有什么?它们是从那里喷发出来的?3.岩浆是什么样的?喷出后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后记录下来。

活动(二):研究火山的成因,做模拟实验。

1.教师发实验材料,出示活动要求:2.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地壳。

3.将盛有红色热水的玻璃瓶悬吊着放入水槽里的冷水中。

根据实验认真填写下表。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

预设1. 我们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地壳,用酒精灯加热。

在加热土豆泥时看到番茄酱像岩浆样从土豆泥的裂缝中流出来。

讨论:这和火山的形成有什么关系?番茄酱从土豆泥的裂缝中流出来,像岩浆从地壳内部喷发出来,土豆泥被加热后温度高压力大,岩浆也是所以从地壳内部喷出。

小学科学《火山》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火山》优秀教案

火山【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作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既可以带给人类好处,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认识火山形成的原因;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火山的利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火山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及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具、学具】1.学生用:土豆泥、番茄酱、200ml烧杯、漏斗、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爆发”视频资料、“火山形成原因”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现场),想不想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视频)通过这段视频学生可能看到:火山喷发时有红色的岩浆喷出,同时还有浓烟冒出、石块飞出;看到火山喷发时红色的岩浆像液体一样流出;火山喷发的烟灰给居民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危害……大自然在赐予我们人类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如火山喷发时火山灰覆盖了城市,夺取了人们的生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火山、认识火山。

(师板书课题:火山),对于火山,首先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火山形成的原因)板书问题:火山是怎样形成的?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1)谈话:同学们看图片,看完后,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2)播放课件。

(3)小组讨论: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根据火山喷发时的现象,要求学生猜想火山的喷发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猜想火山形成的原因:看到火山口有红色的岩浆喷出来,同时有浓烟和石块飞出,可能是因为地球内部的压力很大;火山喷发时地壳下面可能有很大的压力;地球内部可能不光压力大,温度可能也很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

科学《火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利用自己收集的有关火山的资料了解基本知识;能够模拟火山的形成。

2、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火山的有关资料,自己收集关于火山的影片和图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影片和进行讨论交流手头资料。

1、提问:地球的构造分为哪几部分?地球内部有哪些特点?2、谈话: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地壳在不断的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3、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4、谈话:关于火山,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请各组讨论后,提出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

5、全班交流: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不可能都研究,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来研究好吗?(二)探究新知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试答)。

(2)谈话: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完后,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3)播放课件(4)小组讨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5)全班交流、小结(6)谈话: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火山喷发的现象呢?讲解: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变成了粥状的岩浆。

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从火山口喷出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叫做火山。

高压锅的蒸汽喷发和汽水开瓶。

2、火山发生时的现象是什么?火山爆发时现象:响声(很大)大地(剧烈震动)浓烟(冲向高空)灰、石块(落下来)岩浆(火红)3、火山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全班交流(然后出示课件)三:火山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1、好处:温泉、矿产、发电、肥料等。

2、坏处:地震、毒气、熔岩。

四、拓展活动了解世界著名的火山制作一起手抄报。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火山喷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地壳运动是引发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的原因。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火山的实验,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火山成因的结论,并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探究火山的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4.认识到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火山成因的结论。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火山的实验。

【教具、学具】学生:番茄酱、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地壳模型、漏斗、湿毛巾、蒸发皿、火柴、实验记录单、土豆泥、水槽、球里放番茄酱、一次性手套教师:火山石、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1.师: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副美丽的图片。

出示长白山天池。

师:知道长白山这么美丽的景色是怎么形成的吗?生:师:这是一个火山口,积水成湖,就形成了这么美丽的景色,老师到这儿来旅游时,带来了一些长白山的火山石,你们想看看吗?(实物投影展示)教师讲解:火山石又称多孔玄武岩,孔隙比较多,是火山喷发后由火山玻璃、矿物与气泡形成的,是一种环保材料,火山石中含有钠、镁、铝、硅、钙、钛、锰、铁、镍、钴和钼等里面含有几十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2.谈话:你们见过火山喷发吗?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火山喷发的视频,大家在观看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并思考:火山喷发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播放火山喷发视频。

提问:谁来说说火山喷发时有什么现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汇报:3.师:想不想知道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课件图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火山喷发(板书课题:14.火山喷发)(二)探究新知:猜测火山是怎样形成的?1.谈话: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刚才看到的火山喷发时的现象,大胆的来推测一下,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生猜测火山形成的原因:师注重引导:岩浆、高温、地壳运动、高压等教师小结:根据所学知识和现象,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推测:认为地壳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当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岩浆就会沿着地壳薄弱的有裂缝的地带喷薄而出,形成火山。

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火山喷发的利与弊。

科学探究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性的科学问题。

2.能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火山喷发的相关事实。

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观察到的现象。

4.能用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

5.能对探究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料学态度1.能表现出对火山喷发成因进行探究的兴趣。

2.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综合考虑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人类的好奇心是推动探究火山喷发现象的动力。

教学重点能说出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火山喷发的利与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报纸、铝盘、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1000多年前,“轰隆”一声巨响,古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

猛烈喷射的气体冲出火山口,连同喷发的熔岩一起冲上云霄,然后向地面倾泻。

一夜之间,距维苏威火山10千来远的繁华的庞贝古城就被火山喷发物掩埋了。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2.提问:岩浆是怎样从地球内部喷射到地球表面的呢?(二)掌握方法,实验观察1.掌握方法。

(1)出示实验方法:A.在桌面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中间。

B.往瓶中倒入50克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C.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D.将50毫升醋倒入杯子中,然后加入2~3滴红墨水。

E.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2)温馨提示:A.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玻璃物品要轻拿轻放。

B.实验观察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溶液溅落到身体上。

C.实验完毕后,将仪器整理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火山》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火山》。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对火山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

教学中鉴于学生在生活中不可能亲眼看到火山喷发的样子,即使对火山有所了解,那也是肤浅的、基于表面的,所以教材的设计思路是:先为学生提供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启发学生在事实基础上思考火山喷发的原因,借助观察火山喷发的外部现象进行合理猜测,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探究火山的成因,这在教学中是个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2)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的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1)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能用简单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2、实验材料: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易拉罐制成的小盒子(剪下部三分之一即可)、土豆泥(将土豆煮熟后捣烂,不加水,做成土豆泥)、番茄酱、水、小勺、烧杯;3、布置学生收集火山的有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设计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以主体性和启发性的原则为指导,主要采用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手段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材料分析概括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提出想要了解火山的哪方面的知识,并加入火山的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使他们对火山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片:长白山——天池、日本富士山和夏威夷群岛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其实大自然并不总是这么祥和,恬静,有时候她也会发脾气的.(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仔细看, 认真倾听).(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师:谁来说一下,通过这段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除了在视频中看到的,你对火山还有哪些了解?生1:生2:师:大自然在赐予我们人类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火山喷发时火山灰覆盖了城市,夺取了人们的生命。

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任何生物将不复存在,2000多年前庞贝古城,就是这样在顷刻之间在被掩埋在地底。

(PPT图片加强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火山、初步研究火山怎么样?(师板书课题:火山)师:对于火山,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研究哪些问题?生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生2、火山喷发的利弊生3、火山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生4、火山的种类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

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确定本节课集中解决的问题。

)二、假设猜想1、谈话:火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要能钻进火山的肚子里去看个究竟就好了,但这可能吗?(不能)既然钻不进火山的肚子里,那我们只能从火山外部来寻找突破口了。

刚才我们聊了火山喷发时的一些现象,你能通过这些现象和课前搜集的资料来推测出火山的成因吗?(小组讨论)2.交流结果,引导学生猜想师:根据火山喷发时的现象,谁能推想到火山的喷发可能是什么成因呢?生猜测:根据火山喷发时所呈现的外部现象:浓烟冒出、石块飞出和红色岩浆喷出、周围温度很高等等,来推断火山内部的成因:高温高压。

师小结:通过岩浆喷出,大家推测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因为受到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作用。

(板书:高温高压)为什么岩浆只在这个地方喷出,而不在其它地方呢?(板书:薄弱地壳)师:那为什么不是常年累月经常喷出?而是喷后要隔好长年月才有可能再喷呢?师(总结):也就是说同学们认为地壳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岩浆就会沿地壳的薄弱地带喷薄而出,形成了火山。

对不对?三、设计实验,模拟验证1.建立模型,设计实验师:这只是咱们的推测,我们的推测是不是正确呢?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实验的器材:师:如果用番茄酱来代替岩浆,用土豆泥来代替地壳模拟火山的喷发,那高温高压的条件应该如何产生?师:好,这些材料老师都给大家准备好了,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烧杯、玻璃长颈漏斗、三脚架、石棉网等。

2.交流方案师:请同学们思考怎样来运用这些材料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方案说出来和大家共享一下?(生汇报实验方案){ }师:大家设计的很好,想一想在实验时该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说)师:对,要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还要注意火柴的使用方法,它不是吹灭的,而是甩灭的,并把它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观察实验现象时,不能在漏斗口上侧观察,以免发生烫伤;还要注意小组内团结合作;最后还要做好实验记录。

(发实验记录单)好了,开始实验吧!【结合假设,在头脑中初步想象勾勒火山形成的过程,把这个脑中虚拟的火山形成的过程,与生活中的某些材料进行类比,用语言把模拟虚拟火山形成过程的实验操作方法描述出来,并根据前面的推测,解释方案,制定方案。

】(2)实施探究生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3)展示交流,分析现象师: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生1:我看到了生2:汇报。

师:同学们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已观察到番茄酱喷发的现象。

火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结合我们的模拟实验,谁来解释一下地壳内部火山形成的原因?生1:生2:师:同学们通过实验的方法已经观察到类似火山喷发的现象,那火山的成因是不是和我们分析的一样呢?我们来看科学家的解释。

(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且岩浆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时,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也是地球内部剧烈活动的结果。

)四、整理资料学习新知1、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火山的危害。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许多有关火山的资料,哪个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回答。

生1:公元79年,古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

一夜间,火山脚下繁华的庞贝等古罗马城市就被火山喷发物掩埋了,死亡总数达到1.6万人。

生2: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山体崩塌后坠入海洋,产生高达30米的海浪,巨大的海浪淹没了数百个村庄,致使超过3.6万人丧生。

有提到维苏威火山和喀拉喀托火山的,教师可补充图片资料师总结:火山的喷发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岩浆可烧毁森林、房屋,途径之处人畜不生;火山灰使气候、水资源污染、干扰航班等。

2、火山是不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呢?生:不是。

学生搜集资料回答。

师总结:火山可以为人类带来矿物质、建筑材料、地热资源;形成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如国内的长白山天池、五大莲池,国外的富士山、维苏威火山等。

通过学习火山的利弊,我们了解到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2、提问:火山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果能够提前预报的话,便可以降低损失。

根据你掌握的信息,火山喷发有什么前兆吗?【火山喷发的前兆是科学家正在攻关的难题,学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这个问题,重在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五、课外延伸,拓展应用1、对于火山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生1:我知道火山的种类?火山可以分为三种: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回答,并解释三种火山的定义)教师附图片补充。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生2:……生3:……3、有阅读过《地心之旅》这本科幻小说的同学吗?如果你还没有阅读的话,请在课下读一下吧!读完之后,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有关地球内部的科幻小短文,或者画几幅科幻绘画吧!板书设计火山火山: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一般会形成锥状的高山。

火山分类: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火山危害:影响气候破坏环境火山利用:建筑材料地热资源旅游资源修改说明:将图片改为视频,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验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下一步推测火山的成因及地球内部的情况奠定基础。

对小学生来说,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正是“动脑”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分析。

本部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推测能力的重要载体。

形成结论是对所收集整理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结论,对在其头脑中形成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实验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科学阅读同样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探究。

特别是对于学生很少亲身经历的火山、地震等,这种学习方式是必要的。

火山喷发的前兆是科学家正在攻关的难题,学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这个问题,重在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其从研究火山拓展到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的舞台。

有的学生文字表达水平欠缺,可以用绘画形式表现,无疑是一种补充。

反思: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还是比较肤浅的。

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是我们教师很好的教学资源。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本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了和谐宽松的探究环境,极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验,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通过火山的成因来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献。

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

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如播放火山喷发的录象,对预防知识讲解,给学生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和外国科学家对火山的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著名事件,不可能面面俱到。

本课的学习学生不是让死记硬背科学知识,而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的一点收获成功。

通过本课教学,我想在以后教学中一定会有所改进: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它方式的学习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