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名商界巨星出狱后重新创业 多数人保持低调

合集下载

出狱后创业事迹

出狱后创业事迹

出狱后创业事迹许多囚犯刑满释放后对生活不知所措,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而失去生活的目标,但是有些人选择创业并且改善咯自己的生活,走向新的人生。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出狱后创业事迹相关文章。

案例1:烟王褚时健:“无期”出狱后再创业他,曾经是商场上叱咤风云的董事长,他,也曾经是饱受牢狱之苦的阶下囚,他,有幸东山再起的百万富翁褚时健的创业故事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故事从1995年讲起。

1995中纪委收到一封举报信,根据举报内容,开始调查时任红塔董事长的褚时健。

紧接着云南省委便着手调整玉溪卷烟厂的领导班子,褚时健却没有意识到已经来到眼前的“危险”,继续在犯罪的道路上前行。

1998年9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褚时健贪污案,1999年1月9日,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几个月后,褚时健的女儿褚映红和妻子马静芬分别被收审。

1995年12月,褚映红在牢房里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杀身亡;马静芬也于1996年4月正式被捕。

2002年,褚时健已经70多岁了,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得以保外就医,也就是从这年开始,他转身投入水果行业。

经历了这么多变故的褚时健,对于经历的风雨,已经能够淡然处之。

现在,已经82岁的褚时健精神矍铄,说话的声音沉稳清晰,走路稳健有力,他不需要拐杖,当有人要搀扶他,他多少有点拒绝。

但他的耳朵已经不再灵敏,和他说话,必须附耳于其左右。

尽管每个月都能从玉溪市和戛洒之间来回跑两三次,但褚时健承认说,这几年,觉得自己老得快了些。

他的满头银发里,夹杂的淡黑的那部分,已经越来越难以让人察觉。

2002年回家后,褚时健和弟弟褚时佐一起在位于新平县与景东、镇沅、楚雄、双柏等五县交界处的哀牢山种橘橙。

那里海拔近3000米,终年云雾缭绕,据说种出来的橘橙格外甜。

刚被判刑时,褚时健给褚时佐的橙园的果子取了一个名字高原王子,要求打造出质优价高的冰糖橙,“只要褚家不倒,这个牌子就不能丢”。

后来,因市场上出现冒牌“高原王子”,褚时佐一度打算更换商标,被褚时健训斥一顿。

从千万富姐到阶下囚74岁创业80岁又成千万富豪

从千万富姐到阶下囚74岁创业80岁又成千万富豪

谈  ̄ryJB 18年 的 牢狱生 活 ,吴胜 明 已经 云淡 风轻 。她 说现 在的 自己比普 通人 更 具有 法律 意
识 ,也更 多地从 媒体 上读 瞳了国家 的政策 。另 外 ,她 现在 不追求 名牌 了 ,“20元 钱的衣 服 也可 能
被 认为是 贵 的 ,因为 人最 终要 靠 自己的气 质 。”
“响 一 次 ,心 里 咯 噔 一 下 。 ”
2006年 ,她开 始 再次 创 业 ,集合 了 手 中的 资源 ,创办 了属 于 自 己的新 公 司 ,成 为 170亩 果
园的农 庄主 。在她 的打理 下 ,短短几 年 时间 ,她就再 一次 成为 了千万 富豪 !
她说 :“我 是一 个没 有时 间去老 的人 。希 望我为 更 多人带来 爱 ,那 就是 为爱 而活 。”
(点点 )
乐龄{
达 人I
千 万 富蛆 到 阶 下
74岁创业 8 O岁 又 千万富豪
1984年 ,吴胜 明在 上海 经 商成 千万 富 豪 ,两 年后她 因 走私锒铛 入 狱 ,丈 夫女 儿 离她 而去 ;18 年 后她 出狱 成为 一名厕 所保 洁 员 .2006年 ,吴 胜 明 重新开 始 自己的创 业之路 ,在 81岁 高龄她 又 一 次 成 为 千 万 富 豪 。
‘女首富 ’到 阶下囚
1932年 ,吴 胜 明 出生在 浙 江嵊 州 一个 商贾 世 家 ,但 幼 年 时战 乱 频发 ,她 并未 享 受 多 少 风光 日子 。改 革开 放后 ,她看准 机会 果断 “下海 ”,很快 成为 千万 富豪 。上 世纪 80年 代 ,鼎 盛时 期的吴 胜明拥 有 三家公 司和 两家饭 店 ,有 “上海 女首 富”之 称 。 遥想 当年 ,吴 胜 明说 那 种 感觉是 “有钱 真 好 ,感 觉用 不 光 ”。据 她 同忆 ,那 时候 就 连 一瓶 香 水 ,她 都要 飞到法 国去 买 ,衣 服更是 从来 不 问价 ,选 一堆 只管交 钱拿 走 。女儿 张艳 是吴胜 明 一生 最爱 的人 ,在女儿 10岁生 目时 ,吴 胜 明开席几 十桌 ,宴 请女儿 的 同学们 。 无 限膨 胀的 欲望终 于带 来 了恶果 。1985年夏 天 ,无 权经 营汽车 的吴 胜明 通过疏 通关 系 ,拿 到 48辆进 口高级 汽车 的项 目 ,仅 此一桩 买 卖就获 利几 百万元 。同一 时期 ,她 还在 福建 非法搜 罗 了价 值 580万 元的 高档布 料 ,准备倒 卖 。很快 上海市 警方 发现 了她的 投机倒 把活 动 ,将她逮 捕 。 一 夜 之 间 ,吴胜 明手铐 脚镣 加 身 ,沦 为阶下 冈 .. 后来 ,吴 胜 明当庭 被宣 判死 刑 ,剥 夺政治 权 利终 身 。经过 上诉 ,她被 改判 无 期徒 刑 ,又 因在 狱 内表现 较好 ,多次 被减刑 ,最终 减 为有期 徒刑 18年 。 然而 ,命 留下 了 ,家却 没 了。经 过几 年的 等待 ,张艳 得知妈 妈被 判 了无期徒 刑 ,绝 望 自杀 了 , 丈 夫 也 和 她 离 了 婚 。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名人创业故事精选3篇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名人创业故事精选3篇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名人创业故事精选第一篇:王健林——中国首富的传奇创业故事王健林,是中国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也是中国商业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的创业故事被人们讴歌为中国商业界的传奇。

王健林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曾在部队服役,然后考取了部委的机关工作,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对这种工作并不感兴趣。

于是,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投身于创业的道路上。

200万创业,生死一瞬在1988年,王健林投资 200 万元创建了万达集团,开始经营房地产业务。

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商业环境不太稳定,这样的投资对于一个毫无商业经验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冒险的行为。

在创建之初,万达并不是一个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商,而是一个小规模的销售公司。

由于经验不足,公司首批的房地产交易业务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

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王健林意识到自己的判断有误,于是决定改变经营策略。

他没有再去依靠大型房地产公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这样,他便可以大力推销自己的产品。

经过几年的刻苦奋斗,王健林终于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足够的认可,万达的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公司的业绩也开始取得了成果。

磨难不断,转型与增长1998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低谷期,这对万达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此时期,王健林毅然决定在万达集团的基础上推进全面转型,将公司从一个房地产开发商转变为综合性企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万达逐渐涉足了影视、体育、旅游等行业,并不断扩大了其业务规模。

在过去的20年里,万达集团的业务已经超越了房地产业。

它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运营商,也是全球第三大电影公司。

对于王健林而言,磨难并没有结束。

2017年,万达宣布退出传媒和文化业务,并重点发展线上商业。

然而,这一举措却在市场上引起了质疑,其股价也一度过山车式地波动。

如今,王健林依然朝着扩张的目标前进。

2018年,万达集团宣布将与IBM合作推出区块链系统,以推动其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提高运营效率。

吴胜明:从千万富姐到阶下囚,70岁出狱再创业

吴胜明:从千万富姐到阶下囚,70岁出狱再创业

吴胜明:从千万富姐到阶下囚,70岁出狱再创业30年前,她曾是大上海的千万富姐,一时风光无两;2年后她锒铛入狱,丈夫离她而去,女儿自杀身亡。

7年后出狱,她是一名厕所清洁工,又过3年她重操旧业,已经74岁的她重新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直至今日,已是81岁高龄的她身价又是上千万,拥有几家公司、鸡种鸡场、连锁聊吧、饭庄等。

狱中曾自传小说《囚路》,其创奇的一生堪称女版褚时健,她就是生意鹿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千万老太——吴胜明。

30年前的千万富姐1933年,吴胜明出生在浙江嵊州市一个富贵商贾世家。

吴胜明有3姐弟,她是老大。

1935年,吴胜明2岁那年,由于父亲风流成性,母亲改嫁台湾,由祖母带大,性格独立又叛逆。

当时,她很少出去玩,经常在自家铺子里,看长辈们忙药铺、米店等生意,经商的“种子”,悄然埋入心中。

1949年,吴胜明不同意包办婚事,倔强的她于1950年的一天离家出走经商。

1958年,25岁的吴胜明结识了一个叫张思源的生意伙伴,两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张的家境贫寒,吴家原本不同意这门亲事,但吴胜明性格倔强,和男友一起逃到青海,开了一家小小的电器修理部。

第二年,吴胜明怀孕了,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她满怀喜悦地等着孩子的降临。

然而在一次搬重物时,她突然摔倒后流产了。

两个月后她再次怀孕,竟然又流产了。

医生怀疑她是习惯性流产,可能与高原反应有关。

吴胜明非常喜欢孩子,看着别人家的小孩,她心里痒痒的,于是她同丈夫商量回到平原生活,这样就可以生孩子了。

随后他们搬到了河南郑州,但她依然自然流产。

夫妇俩先后去看了30多家专业医院,吃了上百种民间偏方,均无济于事。

经历了4次流产后,吴胜明年近不惑,但她仍不死心。

第5次怀孕,吴胜明忐忑不安地等待命运的裁决。

6个月过去了,胎儿竟安然无恙。

足月后,女儿终于来到了世间。

第一眼看女儿,吴胜明满眼泪水,小小的襁褓里,孩子那黑黑亮亮的小眼珠,那微微张开的小手……那一刻吴胜明发誓,一定要给女儿幸福,要给女儿所有的爱!那是1975年,夫妇俩终于有了自己的女儿张艳,他们亲切地管孩子叫小公主。

德隆系唐万新出狱 幕后指点多只翻番牛股

德隆系唐万新出狱 幕后指点多只翻番牛股

德隆系唐万新出狱幕后指点多只翻番牛股“唐万新复出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2年夏季,唐万新在梧桐资本的会议室接待了北京某机构人士,洽谈合作事宜。

按照这家机构人士回忆,彼时唐万新依旧十分睿智,对于市场的把握也没觉得有任何的脱节落伍之处。

“陪同的还有梧桐资本的人员,但唐万新是否与梧桐资本有股权关系我们并不知情”。

上述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

作为“德隆系”创始人,唐万新一手建立的金融和产业帝国一度资产超过1200亿元。

曾几何时,唐万新的创富神话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本;其产业整合、金融混业的商业理想,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资本经营的“最高境界”。

德隆帝国的溃败令人叹惋,是非争议至今难平。

这位资本市场上最显赫的大佬,出狱后已经低调出山,沉寂一时的德隆旧部也悉数浮出水面。

A股上市公司中,伊立浦(002260.SZ)、中科英华(600110.SH)、博盈投资(000760.SZ)和阳煤化工(600691.SH)都出现了德隆旧部身影,并形成交错的资本关系网,俨然一幅已近成型的资本图谱,唐万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神秘而未可知。

在新的产融环境下,昔日江湖大佬与其旧部又将演绎怎样的故事?梧桐招来金凤凰“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梧桐树”即是指香港的财团资本和私募股权基金集约管理平台梧桐资本集团。

“德隆系”数位核心人物已加盟至这颗“梧桐”麾下。

梧桐资本董事长刘长乐,被香港封为“太平绅士”的传媒大亨,2011年创立梧桐资本时,其手下“得力”干将即是原德隆集团总裁向宏。

刘长乐家族“五人董事会”中,向宏独揽董事、总经理两职,重要性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梧桐资本的要职也由德隆旧部担任。

梧桐资本副总裁郑悦,曾经是“德隆系”掌控恒信证券后派任的总裁,恒信证券被德隆系作为融资平台输血,最终陷入资金黑洞,被证监会处罚关闭;执行总裁张亚光,唐万新大学室友,又被称为“德隆二号人物”,唐万新入狱后曾主动写信让他回国自首,张亚光毅然受劝回国。

低调获得成功的名人例子

低调获得成功的名人例子

低调获得成功的名人例子
1. 瞧瞧杰夫·贝索斯,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创业者变成全球瞩目的电商巨头,他可真是低调地打造出了亚马逊这个商业帝国啊!他就像一个低调的魔法师,在悄然间创造了奇迹。

2. 还有股神巴菲特,闷声发大财啊,在金融界默默耕耘,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却依然那么谦逊,这难道不厉害吗?就如同一位沉稳的舵手,引领着财富之舟破浪前行。

3. 马斯克知道吧,他在科技领域掀起惊涛骇浪,却低调地继续探索。

他就像一个无畏的探险家,不声不响地朝着未知前进。

4. 比尔·盖茨,那个改变世界电脑行业的人,却一直低调行事。

他不就
像是一个智慧的隐士,在幕后推动着进步。

5. 扎克伯格呢,创立了脸书,影响了全球社交,可还是低调得很。

他好像一个安静的织网者,编织出巨大的社交网络。

6. 中国也有这样低调的成功人士啊,比如雷军,打造了小米这样厉害的品牌,却始终保持低调务实的作风,难道不是令人钦佩吗?
7. 马化腾也是,腾讯帝国多牛啊,但他同样低调。

他就如同隐藏在幕后的指挥家,指挥着庞大的商业乐章。

8. 王健林,曾经的中国首富,在商场上呼风唤雨,却也有着低调的一面。

他好比一个坚毅的登山者,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巅峰。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名人都是低调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他们用行动证明了成功不一定要高调张扬,低调也能成就辉煌!。

失败后从头再来的例子现代

失败后从头再来的例子现代

失败后从头再来的例子现代
32岁的朱成托是湖北荆州人。

2013年,他从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毕业后,在武汉开办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业绩最好时一年能接到上百单商演。

然而,2020年以后,公司因为业务锐减,他不得不去开辟新的业务。

转型做电商直播,朱成托觉得是大势所趋。

2020年5月,他在写字楼租场地搭建直播间,邀请自己熟识的商演主持人来当主播卖服装。

没想到,连续播了几十场,一件衣服都没卖出去,朱成托净亏150万元。

“不怪主持人,那时候我们都不懂直播,而且直播需要氛围,一两家单打独斗做不起来。


“失败不可怕,可以从头再来。

”朱成托专程到杭州、厦门、广州等地的直播培训机构,系统学习直播理论,光学费就交了十几万元。

经过系统学习,朱成托对直播有了自己认识:网友从手机屏幕里看到的主播只是直播的一个环节,幕后运营才是整场直播的核心,相当于兼编剧、导演、剧务于一身,而一个优秀的主播则能够在恰当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话术吸引流量最后促成下单。

还原真实的陈九霖

还原真实的陈九霖

入狱之前 ,发手机短信给我和其他朋友时 ,就经常用 “ 九
霖 ” 落 款 。去 过 陈 九 霖 家 乡的 明 友 告 诉 我 ,在 他 母 亲 的 墓 碑上 ,陈九霖 作 为长子 所使 用的 名字正 是 “ 九 霖 ” 陈
三 个 字 。这 个 墓 碑 是 2 0 0 5年 年 中 立 的 。 可 以 这 么 说 ,陈
是 交 易 员纪 瑞 德 和 卡 尔玛 两 人 操 作 的 , 有 些 媒 体 却 搞 错
九霖 使 用 现 名与 其 恢 复 公 职 完 全 没 有关 系 。从 过 去 的 “ 陈
久 霖 ”变 成 现 在 的 “ 九 霖 ” 更大 的可 能 是 反 映 了他 立 陈 , 志 凤 凰 涅粜 的决 心 和 信 心 。
因 为 在 北 京 大 学 的 一 场 演 讲 , 又 因 为 接 受 了 某 网 站 的 一 次 视 频 采 访 ,出 狱 一 年 多在 内地 持 续 低 调 的 企 业 家 陈 九霖 ,最 近 迅 速 成 为媒 体 的 焦 点 。
样 那 样 的 体 制 约 束 下 ,实 际 汇 出 的仅 有 4 . 新加 坡 元 86万
据 我 翻 查 资 料 找 到 当 年 的 原 始 数 据 。 19 9 6年 1 月 1
1 日,陈 九 霖 被 中国 航 油 集 团 正 式 任 命 为新 加 坡 中 航 油 6
运 公 司总 经 理 ( 后 来 的 中 国航 油 ( 加 坡 )公 司 ) 即 新 ,夏 秀 兰 任 总 经 理 助 理 ; 事 会 成 员 除 董 事 长 是 集 团 的 高 管 董 胡 有 清 外 ,还 有 2名 董 事 : 九 霖 和 严 家 范 。 严 家 范 是 陈 新 加 坡 人 ( 据 新 加 坡 公 司 法 》 规 定 ,公 司董 事 会 必 还原真实 的陈九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名商界巨星出狱后重新创业多数人保持低调 2009年12月14日13:46 中国周刊中国周刊2009年第9期封面商海博弈难免几经沉浮老兵归来这是一组昔日商界枭雄们的新传。

故事的主人公是:吴炳新、胡志标、仰融、孙宏斌、管金生、赵新先、郑俊怀、阚治东、黄宏生、张国庆、褚时健……他们对应的关键词是:三株口服液、爱多VCD、华晨汽车、顺驰地产、万国证券、三九胃泰、伊利牛奶、申银与南方证券、创维电视、君安证券、红塔烟……这些姓名熟悉而陌生。

熟悉,是因为他们曾经在中国商海中叱咤风云,甚至成为时代之标杆;陌生,是因为他们曾经作为“中国式大败局”的主角,并由此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若干年后的今天,当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他们的时候,他们纷纷重披战袍,杀入江湖。

他们有的坚守着原有行业,希图东山再起;有的认识到市场之变,开始新的征程。

有的低调隐身,想尽一切办法躲避记者;有的高调霸气,唯恐世界听不到他的声音。

有的仍自称英雄大佬,有的则回归平实,认为“钱少点,更幸福”。

无论以什么样的姿态,总归,他们回来了。

尽管不一定再有什么“神话”,也不一定能够续写新的传奇,但老兵不死的精神,足以令人们充满崭新的期待。

老兵重披战袍以前,他们是各自领域里的“霸主”;现在,他们卸下光环,重做市场新兵。

中国周刊记者宋合营综合报道曾经的商界巨星再度出山,旧部重集,江湖风云再起……经典港片曾经屡试不爽的桥段,如今一波接一波地上演真人版。

12月3日,顺驰地产创始人孙宏斌重新回到公众面前,他带着名下的房地产公司融创中国赴港路演,并定于12月18日在香港挂牌。

令人感慨的是,这位内地地产界的传奇人物,在香港市场却少为人知,孙宏斌当天没有接受媒体的采访,香港地区的研究人员称,单从推介会内容看,孙宏斌的这家新公司没什么亮点。

11月,沉寂三年多的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复出消息终于被证实,在他开金口之前,沸沸扬扬的各种消息已经在乳业市场传了大半年。

7月,创维前董事局主席黄宏生提前获释出狱,围绕着他如何与创维再续情缘的猜测,至今尚无确切答案。

但目前的信息是,他的活动多次被证实与创维相关。

更为夸张的是仰融,从6月至今,这位远遁异国的“汽车狂人”,围绕一个庞大的中美两地造车计划,不断爆出令新闻界兴奋的进展,引来国内业界高度关注。

把时间继续往前推移,“三九教父”赵新先复出南京小营药业已经一年多;爱多VCD创始人胡志标也已复出将近四年;老牌券商万国、申银、君安的三大掌门人管金生、阚治东、张国庆都有了新的买卖;昔日“烟王”褚时健也改行做起了冰糖橙生意;“三株口服液”的缔造者吴炳新正在谋划以化妆品为主业,重构三株帝国……在走过辉煌、又经历风雨之后,再一次披挂上阵的他们,是胸中有沟壑,还是举目见青山?低调与高调11月13日,创维CEO张学斌做客国内一大型网站,被再次问及黄宏生的近况。

他回答说,黄许多时候都在休息,“相信他也愿意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现在没有在公司里面。

”自7月6日创维数码发布声明,告知投资者“黄宏生已于2009年7月4日回到自己家中”开始,张学斌已经回答过这类问题很多次了。

人们总是在猜,黄宏生会不会像当年的倪润峰和现在的柳传志那样,以创始人身份重新回到创维。

尽管后来有香港媒体报道,称黄宏生刑期未满,此番出狱只是假释,在此期间不能担任上市公司董事,不可能回归创维,但因为黄宏生之妻林卫平担任创维数码执行董事,市场仍普遍认为黄可对创维实施幕后操控。

黄宏生获释当月,包括张学斌在内的多名高管曾“一窝蜂”减持公司股票,这更是加重了媒体的质疑:是不是黄宏生“回归”的前奏,也许他将重新调配管理团队?10月底,媒体披露,黄宏生频频出现在创维公司和展台。

如此扑朔迷离的复出动作虽令人眩晕,但桥段却早已算不上新鲜。

“乳业教父”郑俊怀于2008年提前刑满释放,一年多来,市场上围绕他复出的各种传闻不绝于耳。

先是去年年底有消息说,郑俊怀募集了40亿元资本金,欲重返乳业,打造新品牌“新长征”;今年4月时,又传因三聚氰胺事件打击,乳业市场低迷,郑俊怀出山计划暂缓;10月,媒体接连曝出他牵手黑龙江红星乳业的消息,又过了一个月,该消息才真正从郑俊怀本人口中得到证实。

同样低调的还有赵新先、管金生、张国庆等人。

赵2008年6月在南京小营药业复出,担任公司顾问一职,同时负责打理大股东永泰投资医药板块资产,一年多来,未见接受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

管金生2003年被获准保外就医,之后长期居于家中,11月底,《中国周刊》记者前往探访,家中空无一人,物业和居委会称其离家已有两年,不知所踪。

其老部下对记者说,老管现在做的仍然是投资生意,主要是炒做期货。

张国庆2002年出狱,后筹建深圳市九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二股东的“伯孙投资”的实际控制人,但他的名字并未出现在“伯孙投资”董事、监事和经理名单中。

即使在“九夷投资”,他的身份也仅是“顾问”。

今年6月,由张国庆一手提拔起来的君安证券原总经理杨骏辞世,张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祭文托友人带到追悼会现场,自己却“因多种原因,不便参加”而未能现身。

仰融算是一个高调的特例。

远在美国的他,不但隔空喊话,让国人知道他的归国造车项目,而且还拿出行动,遥控正道汽车公司,与沈阳市欧盟经济开发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其效率之高,不输他当年构建“华晨系”时的本色。

但对于像他这样有“戴罪之身”不能归国的人来说,不借助媒体的力量,事情又能怎么做?变与不变多数复出者刻意选择与公众保持疏离,不知道多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生活境况有关。

81岁的褚时健现居于云南省玉溪市,自2000年保外就医至今,头发花白的他一直在哀牢山种田。

他和老伴联手经营的是一块上千亩的果园,里面产的冰糖橙可以拿到附近的集市上贩卖,标明“褚时健种的橙”还可以每斤比别的橙子贵3元。

今年1月,褚时健曾对一位记者说,出狱后很多人找过他,请他做顾问,一年给他二三十万元,但他不愿去,原因是“中国人合作很难,我也没有闲心干那些事,我自己做倒可以”。

但闲在家里又觉得无聊,所以才租了几千亩地,“打发一下时间。

”褚的老伴却道出了另外的隐情,“实际上是因为没有钱。

姑娘死在监狱后,外孙女得我们养。

我和他的退休工资加起来一个月不到两千元,连物业费、水电费都交不起,你说咋过?总得找点钱。

”这个故事读起来多少有点让人心酸,略感好一点的是胡志标的改变。

11月23日,当久违的他首次公开亮相于一场公共论坛上时,人们赫然发现,眼前这个稳重的中年男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喜欢挥霍的莽撞青年。

37岁的他把酒戒了,住宿时也会挑价格相对较低的酒店。

不仅他们变了,市场也在转变。

当年销路很好的VCD现在早已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画面更清晰的DVD,以及各类数码放映机。

复出的胡志标,焉能再走当年路?IT业和保健品市场几经沉沦,也在逼着“史大胆”史玉柱不断更换门楣:先是营销软件“巨人汉卡”;被国外软件挤出市场后,他改做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巨人大厦计划坍塌后,国内保健品市场整体信誉崩塌,复出市场的他再次转身,进军网络游戏产业,迅速将自己由“首负”变成“首富”。

意识到这种变化的还有吴炳新。

他并没有被市场打倒,依然守着“三株”这块牌子,只是他不再依赖保健品了,如今,他带着化妆品“生态美”重新回归公众视野。

有了这一市场转型的判断,72岁的吴炳新依然精神矍铄地说:“我是英雄,我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世界上哪有这样的英雄?”不过,赵新先似乎暂时还未能很好地抓住市场变动的节奏。

《中国周刊》记者前往南京小营药业探访时,工人们还在装卸大批大批的玻璃制输液瓶。

而这种玻璃瓶早被塑料瓶和软袋替代,盈利状况可想而知。

得与失或许,以一时的市场表现来衡量复出者的成败,是很愚蠢的事。

在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他们中的很多人笑对得失和坎坷,已经变得更加豁达、从容和沉稳。

以前的胡志标野心勃勃,立志要做中国的松下幸之助。

现在的他,改口说“松下幸之助是松下幸之助,不是我崇拜他就能变成他,我们俩从基因上就不一样”。

现在他忌谈创业,其职业理想也变成了“赚钱不多却很快乐”。

以前的阚治东多次谈论企业成败和市场监管,口中都是发展啊发展。

几经沉浮之后,他意识到“没有谁的人生是始终向上走的”,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命运也有了新的体悟。

以前的仰融,要把五星红旗插到华尔街去。

现在,他更想回自己的祖国造车。

“我已经荒废了7年,现在我要快马加鞭,把失去的时间给抢回来。

”仰融说。

或许,这才是商界一代风云人物矢志不渝、蜂拥复出的源动力。

商界枭雄沉浮录吴炳新:重温三株旧梦阚治东:没有谁真正倒下阚治东自述:我在看守所的21天胡志标:他从“地狱”归来中国周刊执行总编辑:老兵不死商界枭雄沉浮录 2009年12月14日13:46 中国周刊2001年,曾创造沈阳飞龙神话的姜伟,参加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民营企业家论坛2002年1月15日,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含泪送别自己一手带大的企业和品牌商界枭雄沉浮录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中国周刊记者张友红综合报道老兵们一个个回来了!1978年之后,中国社会的活力不断被激发,如滚滚巨浪,推动中国社会前行。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场景,不断在商业社会上演,刚刚还是引领风骚者,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他们是谁?他们是那些曾被称作“教父”、“大王”、“巨头”、“枭雄”的商界精英。

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激情的经济因子开始发酵,那些商界精英游走于经济转轨的各种缝隙,粉墨登场。

剧情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节拍上,与经济的炙热、商业巨头的狂欢伴随而来的是经济政策的探索和含着感性因子的个人膨胀。

“倒下”,然后“再起来”,成为循环于这部商业史的主旋律。

大幕拉开1995年,中国的财经报道中第一次非常集中的出现“巨星陨落”。

那时,经济的狂欢才刚刚开始。

一个重磅溅起硕大的水花:中国“烟草之父”,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被调查!褚时健,1979年开始任云南省红塔集团董事长。

1987年,云南省意外获得了“可以适当突破当时烟草的专卖制度发展烟草”的机会。

上过战场的褚时健,向来以“敢干”闻名。

他迅速地做出了一个决策:跳过烟草公司直接和烟农联系,然后绕过供销局、地方烟草专卖局自己铺设专卖店。

1987年到1995年,红塔集团的香烟产量以每年43.93%的速度递增。

当时,有国家领导来视察说,“老褚,你开的不是卷烟厂而是印钞厂。

”时有记者描述褚时健出行的盛况:开在前头是褚时健的车,后面接着的是二十多辆以“O”开头的政府车,甚是壮观。

然而,事业蒸蒸日上的褚时健却也面临90年初国企老总的禁锢:国家对国企老总缺乏相应的市场激励机制,导致企业发展、国家增税、个人手紧的状况。

当时,褚时健的月薪是3000元。

1995年,褚时健得知一个消息:新的总裁要来上任。

这意味着他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了。

后来在法庭上,褚时健坦白自己当时的想法:“我也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