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教师体罚学生这一问题应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来分析。
一、教师方面。
法律责任的关系使许多教师在管教学生的时候感到无所适从。
一方面,,现在有些教师由于担心自己被戴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帽子,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从而削弱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影响了教育质量,因此有人主张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甚至认为体罚也是教师管教学生的必要手段;一方面,由于现在有些教师体罚学生的情况相当严重,如扇耳光,脚踢,辱骂等等,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加上我国现行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学生,因此有人主张应该禁止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甚至认为惩戒也是不好的教育方式。
尽管如此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仍是存在的。
一般研究认为的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1、不少老师由于各种压力和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对学生的态度往往都很严厉,极易导致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一旦发现有学生不听自己的话,平时积聚在内心的压力和火气就会一股脑儿迸发出来,很容易做出难以控制的不理智行为。
2、“严师出高徒”或者认为“老师打你,还不是为你好?”的老观念在起作用。
3、法律观念的淡漠。
其实随便打学生是违反有关法律的。
4、一些学校领导把那些体罚学生的老师视为“责任心强”,是因为学校片面追求成绩而忽略了老师的德育责任。
有的学校还对教学上有突出表现的老师网开一面,就是他们出现了体罚学生的行为也给予谅解。
5、封建教育意识、权威意识、名利意识和杀一儆百意识等思想。
二、学生方面现在,一些青少年自制能力差、思想不成熟,会犯很多错误,教师只能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有时收效甚微。
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不良习惯逐渐养成,违纪、违规现象严重,甚至走向违法。
有的学生竟直对教师:“你能把我怎么样,你动我一下我就告你!”更有甚者竟然出现了学生打老师的现象。
有些教师苦不堪言,出于好心,却因体罚学生受到处分,有些还被新闻媒体暴了光。
所以一些教师只能做出违背良知的事情:对学生的错误一说了之,不敢“深”管。
教师体罚学生的思考

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教师体罚学生问题,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对此问题我有以下看法:一、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孩子送入学校,希望他们能多学知识,将来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作为家长他们都希望学校、老师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管理,甚至认同老师的某些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认为只要有利于学生努力学习,只要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老师采取何种手段都是可以的,由于家长的这种赞同观念,“鼓励”了许多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其实,家长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学生到学校,不仅仅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做人,对学生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保持身心的健康成长。
试想,长期受体罚或变相体罚而长大的孩子,怎会感觉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他们怎么会善意的对待老师和同学。
二、教师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肩负重任。
为了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 新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老师教育学生一定要讲究方式,不能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对待这些未成年的孩子。
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是一种违法行为。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对实施此种行为,情节严重的,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应给予行政处分,如果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的,则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所谓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该罪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因过失造成他人身体健康受到严重伤害的行为,该罪表现为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伤害的结果,由于疏忽而未预见到,或者虽然预见到却轻信能够避免,结果使他人重伤的犯罪形态。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教师体罚学生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它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体罚学生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
体罚无论是对于身体还是心理都会有伤害。
对于身体方面,体罚可能会导致学生身体受伤,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心理方面,体罚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打击,让学生产生反感和厌恶心理。
更严重的是,学生可能会对教育抱有恐惧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其逃避学习。
其次,教师体罚学生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是受到尊重和关爱的,教育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而如果教师采取体罚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的问题,只会让学生产生叛逆情绪,而不会真正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教育的认知,还会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消失的。
我们需要借助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约束。
同时,也需要对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此外,家长和学生也应该加强对教育的关注和反馈,及时反映出问题的存在,让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能够更快地了解到问题,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指导。
综上所述,教师体罚学生是不可取的行为。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监督,使教育更加人性化、健康、和平。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你如何看待体罚学生

你如何看待体罚学生
关于体罚学生,我一直坚持认为,尊重是最重要的,学校应该充分尊
重学生意见,奉行相互尊重、友爱相处的理念,不应该以体罚来对对
学生进行惩罚,更不能带有暴力成分和言语伤害。
一方面,体罚学生会给学生心理带来非常大的伤害,不仅会使学生产
生被蔑视、受侮辱的感受,也会降低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学生的自我
概念,进而影响学习能力、自我发展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有可能
诱发学生出现各种心理不适的现象,影响学生的成长。
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设计更加有创意的方式来惩罚学生,可以让学生
以示范性带头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或者为同学们进行有意义的服务,
让学生在完成服务后获得更多肯定和尊重,也是一种有用的教育方式。
总之,体罚学生会给学生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学校应该尊重学
生意见,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成长,一定不能用体罚来惩罚
学生。
教师对体罚学生的理解和感受(5篇)

教师对体罚学生的理解和感受(5篇)文档综述本文档旨在探讨教师对体罚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共有五篇论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将讨论体罚的定义、历史、法律地位、心理影响以及对教师个人和学生的潜在影响。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解,并引发对这一敏感话题的深入思考。
论文一:体罚的定义和历史内容本文将定义体罚,并探讨其历史演变。
我们将讨论不同文化和教育体系中体罚的使用,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目的提供体罚的清晰定义,并帮助读者理解体罚在不同文化和教育体系中的历史地位。
论文二:体罚的法律地位内容本文将探讨体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地位。
我们将讨论禁止体罚的法律,以及教师在使用体罚时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目的为读者提供关于体罚法律地位的知识,以及教师在使用体罚时应遵守的法律法规。
论文三:体罚的心理影响内容本文将讨论体罚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我们将分析体罚可能导致的短期和长期心理影响,包括恐惧、焦虑、自尊心受损等。
目的帮助读者了解体罚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引发对更加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讨论。
论文四:教师对体罚的感受内容本文将探讨教师对体罚的感受。
我们将讨论教师在使用体罚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对体罚的看法和理由。
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教师对体罚感受的视角,并引发对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的讨论。
论文五:体罚对教师和学生的潜在影响内容本文将讨论体罚对教师和学生的潜在影响。
我们将分析体罚可能对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影响。
目的帮助读者了解体罚可能对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影响,并倡导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论本文档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教师对体罚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分析体罚的定义、历史、法律地位、心理影响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潜在影响,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解,并引发对这一敏感话题的深入思考。
我们主张教育者探索和采用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学生的行为,并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一、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

一、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这样的做法对吗,怎样的做法能够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答:我认为教师体罚学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它是违背教育理念的,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来着手解决:第一,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这样说更应这样做。
班级大事大家拿主意,然后集体作决定,节不可专制独裁,为追求一种所谓的威严而失去人心。
比如班规的制定,大家出谋划策然后举手表决,一旦形成制度就严格执行。
执行时,人人都是裁决者,班干部或教师是执行者。
这样一来,谁也不愿去违反自己作出的规定,即使犯了规也甘心受罚并力争少犯。
慢慢地,同学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
第二,教师要公平、公正。
平等地对等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教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
第三,教师身教言传,热爱这个家。
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教师一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即有主见又没主见的青少年,教师就应该做好典范。
比如班级大型活动,教师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与同学们一道去共创伟绩。
班级受损,教师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
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
地上的纸屑,课桌上的摆设等,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那么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拖一拖,学生会看在眼中,自然会潜移默论。
切忌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
第四,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1.于脾气较为倔强的学生,不能硬来2.于调皮捣蛋的学生,要严肃耐心3.于性格外向活泼者,要经常给其提醒,适量限制,不可任其发展4.于性格内向的同学,平时做思想工作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千万不可出现刺伤学生心理的话5.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做思想工作时一定要严厉6.于成绩较差者,要多加鼓励、表扬,但是不能太夸大二、教师的问题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怎样的影响?答:一、教师的问题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是心灵的事业。
对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思考[精选五篇]
![对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思考[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e81f4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5.png)
对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思考[精选五篇]第一篇:对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思考对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思考体罚学生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
原因何在呢?首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所总结的成功之道是:棍棒出孝子;教不严,师之惰。
特别是面对调皮学生,似乎是除了体罚,别无选择。
甚至连许多家长也认为,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只要不太过分。
其次,是教师的心态不健康。
经常体罚学生的教师往往都是权威意识和名利意识很强的人。
或者是师道尊严,认为教师对学生具有生杀大权;或者是名利心太强,不允许学生有错误。
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往往导致对个别不听话的学生“恨之入骨”进而“大打出手”。
另外,被体罚的学生往往是差生,他们的言行有时实在太过分,令许多教师感到“教师难当,书难教”。
稍不理智,就容易酿成体罚事件。
但不管什么原因,教师体罚学生是不对的。
它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严重伤害了未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为一个有二十余年教龄的中小学教师,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避免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一、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
我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育行政处罚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
教师体罚学生,不仅有悖职业道德,违背教育规律,而且是违法侵权行为。
违法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进行心理换位,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想一想。
体罚是一种粗暴的行为,它不仅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而且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受体罚的学生,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老师也经历过学生时代,说句心里话,你愿意接受体罚吗?假如你现在也有子女读书,孩子经常受体罚,你会怎么想?如果教师都能这样进行心理换位,将会减少许多体罚事件的发生。
三、注重师德修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
现代教育观提倡以人为本,提倡教育服务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不管遇到多调皮的学生,不管遇到多难处理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仅要把学生当成人格平等的朋友,而且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想到中小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不可能会没有错误,教师应该宽容他们,给他们爱,要学会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温暖其心灵,用精神甘霖去洗涤他们思想上的污垢。
浅谈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

浅谈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近几年来,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时有发生,经过媒体曝光之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舆论谴责。
人们不禁要反问:为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会如此心狠手辣?为什么国家三申五令严禁体罚,体罚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关于教师应不应该体罚学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持反对和谴责态度。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想谈谈我个人对体罚的一点浅薄的看法。
首先,体罚的确存在着许多危害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体罚最常见的是罚站,罚跪,罚抄写,罚背书等,这些都是比较轻的体罚。
有些老师会采取更简单粗暴的方法,比如用棍棒敲打孩子的手、头、臀部或者其他身体部位,甚至有的老师会动手揪孩子的耳朵,头发,扇学生耳光,对孩子拳打脚踢。
经常有报道称有老师将孩子的耳朵给揪裂了,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栏目曾经报道过一例由于教师让几个学生轮流扇一个孩子耳光而最终造成这个孩子的一只眼睛失明的案例。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他们太弱小,太稚嫩,经不起狂风暴雨,老师稍不注意就会对学生身体造成很严重的创伤。
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暖三春,恶语伤人三冬寒”。
有人说小孩子没有自尊心,你骂了也就骂了,他们很快就会忘掉,殊不知,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如果老师总是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讽刺挖苦学生,会使学生觉得人格受到侮辱,尊严受到损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精神抑郁,丧失自信心和进取心,自暴自弃,不容易振作起来。
三、造成学生的不良性格学生犹如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只有经过精雕细琢才能成为一块美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决定性影响。
经常受到打骂的学生,会产生恐惧感,他们长期处于一种压抑,恐惧和担惊受怕的不正常的心境之中,导致孩子胆小怕事,性格唯唯诺诺,失去主见,形成自卑胆怯的性格。
过度的体罚会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性格畸形发展,形成固执倔强的脾气,有的学生经常被骂,慢慢地就会习以为常,甚至会处处与老师对着干,在一些不良外因的引诱下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首先查了一下体罚的定义: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
我对“体罚”不完全赞同也不完全反对,以我的角度来看,体罚属于一种对于学生的惩罚作用,适当的惩罚教育是应该和必须的,因为孩子在成长期间会有很多问题和毛病,不是说说就能改的!现在好多的教育专家也在反思以前的说法,把所有的对学生的惩罚都说成体罚,是不是一刀切呢?
刚接触学生那会,因为自己刚刚才从学生生涯结束变成教师,我打着理解学生的信念来开展自己的教师事业,可接触久了发现并不是我想象的现象。
现在的学生因为接触网络或是其他的东西多了,思想变得并不是单纯的孩子思想,学到的好的不好的也比以前我们学生时代的多得多了,初中就变成“老油条”式的。
对于老师的苦口婆心,表面接受,承认错误的态度很好,结果一出办公室门又变成了另一个人。
他们知道,义务教育不能开除学生,所以他们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且没有改过的想法。
我听有一个学生在被老师不得已打了巴掌后竟闹着说要去医院照CT。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被法律保护的,老师不可以体罚学生。
教不严,师之惰。
养不教,父之过。
我想,适当的体罚,一可以起到警戒作用,也是他理解成人社会惩罚的前提——体罚,在此成为一种面对无知者的有效警戒。
但是,既是有伤害性的行为,自然得有个度的要求,还有个动机要求——警戒。
在小孩子逐渐长大,逐渐具有理解是非好夕的能力时,说服性的教育和感化性的教育是方向和最终手段,而体罚作为适当的辅助手段而应逐步取消。
在我的教育理念中:教育学生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其做人。
态度决定一切。
当然,事先得让他们分清楚什么是应该做的,而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如果他们做了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应该做的事,做错了,自然要得到相应的惩罚,这也是到成人阶段的一个必经的阶段。
当然,我反对的体罚,并不仅仅是一种警戒,往往附带了许多施罚者的愤恨与恼怒,体罚的动机不纯,而且缺乏感化性的说教——在受罚者感觉中,蔑视与不受尊重、施愤与残害的成分很重!当然,惩戒作用是有的,毕竟起因于受罚者行为引起施罚者判断其为错误。
这在教师中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纯管教性的体罚,在惩戒同时往往严重的伤害了学生人格尊严,也伤害了教师自身的心性。
打人有可能会把下一代引向暴力方向,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明白打人不是唯一能够教育好孩子的办法,而且有可能弊大于利,他们应该了解他们的学生和他们的孩子,从他们的性格入手,
用适应他们性格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不能光用体罚,这样不仅违法,而且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个人认为,这样的老师根本就不配当老师!
我觉得,人性的懒惰,是惩罚成为必要,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
然而,一切教育行为的动机与效果都要基于“培养人性的尊严和荣誉”,而我们的教育,也应尽可能避免伤害性的体罚,走感化与交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