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说课稿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案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案教案标题: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包括各民族的人口分布、语言、宗教、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口分布、主要语言、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2. 探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服饰、音乐、舞蹈、节日等。
3. 分析中国多民族的优势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和跨文化交流。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各民族的多样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多民族共存的看法。
主体活动: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少数民族进行研究,了解该民族的特点并准备展示。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所研究的民族,包括该民族的人口分布、语言、宗教、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5. 教师补充: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强调中国各民族的平等和相互尊重。
6.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多民族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和跨文化交流。
总结活动:7. 学生个人总结:让学生写下他们对中国多民族共存的认识和感受。
8. 学生分享:学生可以选择分享自己的总结,促进互相学习和理解。
拓展活动:9. 文化交流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学习少数民族的歌曲、舞蹈或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10. 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成果,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评估方式:1. 小组展示和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个人总结的内容和思考深度。
3. 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各民族的多样性。
2. 有关中国各民族的资料和书籍。
3. 音乐、舞蹈或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的相关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说课稿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后一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2、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
处理方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补充大量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情况。
难点:怎样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处理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小字、讨论,材料分析,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最后通过教师讲解达成共识。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来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了初步了解,但尚未深刻认识到我们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从认知基础来看,初二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幼儿小班精品教案(幼儿精品教案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幼儿小班精品教案(幼儿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社会领域教材《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展开,通过讲述各民族特色文化、服饰、生活习惯等,让孩子们解和感受到我国多元文化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知道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
2. 培养幼儿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文化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记住五十六个民族名称及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我国多民族文化尊重和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五十六个民族图片、民族服饰、民族音乐、故事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民族服饰秀”,请幼儿穿上不同民族服饰,展示给大家看,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各民族服饰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故事课件,讲解各民族风俗习惯、生活特点,引导幼儿解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友爱。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动手绘制自己喜欢民族服饰,并分享给同伴。
4. 民族音乐欣赏(5分钟)播放各民族音乐,让幼儿感受不同民族音乐风格,培养音乐素养。
5. 民族知识问答(10分钟)通过问答形式,巩固幼儿对五十六个民族解,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2. 板书内容:(1)五十六个民族名称(2)各民族服饰、风俗、生活特点(3)民族团结友爱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份关于自己喜欢民族手抄报。
2. 答案:手抄报内容应包括民族名称、服饰、风俗、生活特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参与程度,解他们对五十六个民族认识程度,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共同感受我国多元文化魅力。
同时,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民族博物馆,加深对民族文化解。
大班社会教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大班社会教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了解其分布、习俗和风情。
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倡导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提高儿童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接纳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介绍五十六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和习俗文化。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简单的形式引导儿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差异,与儿童讨论、引导思考,培养多元文化理解和接纳能力。
三、教学准备1.五十六个民族介绍的图片和资料。
2.课件设计。
3.乐器(如小锣、手鼓等)。
四、教学过程Step1. 导入环节1.介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
2.引导儿童思考:你们认识哪些民族?他们的风俗文化有哪些?Step2. 了解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1.展示五十六个民族的图片,并简单介绍每个民族的地理位置、人口、服饰、食品等。
2.通过给出两个民族的介绍,让儿童听一听,看看两个种族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分组活动,把所有的民族分成几个组,每个组介绍几个民族。
在介绍过程中,使用课件及图片资料,让儿童更好地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Step3. 学唱少数民族歌曲1.引导儿童走进少数民族的音乐世界,与儿童一起听支少数民族歌曲,唱歌曲。
2.给儿童发放乐器,让他们自由演奏、拍手或跳舞,享受音乐的快乐。
Step4. 总结1.引导儿童思考:为什么说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2.总结本次课程,看看儿童都学到了哪些有意思的知识。
3.鼓励儿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增加知识量。
五、教学后记本次课程让儿童初步认识了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了解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习俗。
通过与儿童的交流和互动,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大家庭之亲切,加强他们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接纳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幼儿园社会《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社会《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案(精选5篇)幼儿园社会《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篇1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及蒙古族的一些风俗服饰。
2、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激发幼儿爱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1、各民族的娃娃2、PPT3、各民族的音乐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教师:你们看,今天我们班级来了许多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展示各民族的娃娃)二、探索发现1、观察发现各民族娃娃的服饰不同——初步了解民族的不同风格的服饰教师:你们看,这位朋友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讨论2、简单了解各民族的名称、风俗——简单介绍了解这些民族娃娃所在的各民族名称及各地风俗藏族介绍有人口459333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
3、教师小结:知道了解我国除了我们汉族以外,另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国家三、体验感受1、可以播放各民族的音乐幼儿园社会《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案篇2【活动目标】1、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能够说出一些少数民族的名称。
2、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傣族、朝鲜族等民族服饰的特征,初步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民俗环境。
3、懂得尊重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挂图9号;《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民族娃娃。
【活动过程】一、通过回顾歌曲《大中国》引入活动。
1、播放大中国的音乐,让幼儿跟着录音唱起来。
2、师:老师刚刚在歌曲中听到这样一句歌词:兄弟姐妹都很多。
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中国有56个民族)3、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的兄弟姐妹是哪些少数民族吗?请你说一说他们的名字。
4、教师根据幼儿提到的少数民族,逐一出示相应的民族娃娃。
二、看挂图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的典型特点。
1、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挂图上的少数民族娃娃,看看他们的穿着打扮有什么特点?与我们相比又有什么不一样?2、幼儿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民族服装的特点: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戴绣花小帽,穿长筒皮靴。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基本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关爱不同民族的情感,树立平等、互助、团结的观念。
3.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基本特点,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民族差异,树立平等、互助、团结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五十六个民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个民族的特点。
2.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分布、风俗习惯等。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3.互动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个民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本民族的特点,并进行展示。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学会尊重和理解。
4.案例分析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如: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环节:导入教师出示五十六个民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个民族的特点。
第二环节: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分布、风俗习惯等。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第三环节:互动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个民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本民族的特点,并进行展示。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了解本民族的特点,如:服饰、节日、饮食等。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学会尊重和理解。
2.分享展示:每个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展示本民族的特点。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学会尊重和理解。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如: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认真倾听。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讲解、互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基本特点,培养了民族团结意识。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幼儿小班教案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幼儿小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社会领域教材《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多彩民族”,详细介绍了汉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饮食、节日等特色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基本特点,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培养他们尊重多元文化的观念。
重点:让学生掌握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分布及特色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五十六个民族的图片、地图、服饰、食物等实物展示。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展示五十六个民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2)教师简要介绍各民族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展示各民族的服饰、饮食、节日等特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学习。
(2)教师讲解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情况,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相应的民族。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用彩笔、画纸等学具制作该民族的特色手工艺品。
(2)学生互相展示、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小明的家乡是苗族,请你画出苗族的传统服饰。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2. 板书内容:(1)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分布(2)各民族特色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民族,用画笔描绘出该民族的生活场景。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体验五十六个民族的特色文化,提高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仍有待加强。
幼儿园大班教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包括他们的名字、风俗、传统文化等;2. 培育孩子们的民族观念,加强对中国各个民族的敬重和认同;3. 开展意识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爱国,爱祖国。
二、教学内容: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告知孩子们:今日,我们要一起了解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他们各有不同的名称和习俗,但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兄弟姐妹。
我们要敬重他们的文化,也要酷爱本身的祖国。
(2)引入问题:大家知道五十六个民族有哪些吗?他们有哪些区分和共同点?2. 认得五十六个民族(1)准备一张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标出各个民族所在的地点,让孩子们通过察看地图认得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和分布情况。
(2)逐个介绍五十六个民族的名字、风俗、传统文化等,让孩子们从中了解并认得五十六个民族间的异同。
(3)播放歌曲《唱歌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让孩子们通过歌曲了解祖国各地风景和文化,感受祖国的美丽和丰富。
3. 童话故事(1)大班孩子们已经具备确定的语言本领,可以通过听故事的方式进一步认得五十六个民族。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五十六个民族的童话故事,依据孩子们的年龄选择相应的故事叙述。
(2)故事中可以引入孩子们比较谙习的人物,例如:孔明、周瑜、美猴王、铁扇公主等,向孩子们介绍这些人物所代表的地方和民族文化。
4. 活动游戏(1)给每个孩子发一张五十六个民族的河南牌,让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认得五十六个民族,学习他们的名字、特征和风俗习惯。
(2)老师可以供应一些五十六个民族的素材,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编排五十六个民族的小剧场,以此体验各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5. 总结与反思(1)分组讨论,让孩子们回忆今日学习的内容,提出本身的问题和想法。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育孩子们的思考本领和表达本领。
(2)请孩子们回答以下问题:你今日学到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对五十六个民族有哪些认得和想法?(3)结合今日学习的内容,引导孩子们从小培育酷爱祖国、酷爱生活的意识,加强对各民族的敬重和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后一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2、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
处理方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补充大量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情况。
难点:怎样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处理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小字、讨论,材料分析,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最后通过教师讲解达成共识。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基础来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了初步了解,但尚未深刻认识到我们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从认知基础来看,初二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该阶段学生仍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取:创设历史情境、图史结合、问题导学、分组合作等方式相结合进行探究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法分析
学生利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等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掌握。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歌曲导入法和图片导入法)
播放并介绍歌曲《爱我中华》,创设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后用课件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图。
让同学们观察并思考三个小问题:
①、我国的民族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③、少数民族地区发生这些根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导言部分的问题)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开始本课学习的第一个问题---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首先请同学们自我阅读课文85--86页的第一自然段并思考导入的①、②问题。
【通过问题目标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帮助学生抓住本课的重点】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进行归纳扩充,并小结: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少数民族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2.接着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列举一些我国历史上民族问题处理得当,民族大团结和大融合的故事;再举一些关于我国或他国历史上由于民族问题没有处理好而出现分裂或动乱的例子。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热情】---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出现了国泰民安、民族团结的局面;
---元朝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激起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小结:因此,解决好民族问题至关重要。
3.阅读教材,找出教材是如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出表述的?【提高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特点: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做主。
4.教师提问: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下,我国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几个?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使用PPT动态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学生根据地图指出,教师给学生1分钟时间记忆这五个省级自治区。
5.然后再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实行这种制度,有什么
意义?如何体现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学生思考完毕进行回答,教师对其回答必要时进行提醒与点拨,最后进行该问题与第一子目的总结。
(二)接下来学习本课第二子目:各民族共同发展
1.请同学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第一段内容。
概括各民族共同发展在政治上的表现。
【通过自我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使用幻灯片展示西藏民主改革前后的对比,请学生归纳西藏民主改革前后的变化。
从图片上可以看出,民主改革后,西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请同学们归纳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变化在经济上的表现:书上列出三个典型地区:
西藏自治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国家商品粮基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3.知识扩展:
教师过渡:进入90年代后,国家又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请学生思考回答:西部大开发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有哪些重点的项目?(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
课件展示“蒙牛”产品的商标,提问:这是哪个企业产品的商标?
蒙牛乳业集团在哪个省?教师介绍蒙牛集团的兴起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可分割关系。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除了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外,每年还派遣大量的干部和人才入藏。
孔繁森就是他们其中的杰出代表。
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
(请学生讲孔繁森的事迹。
思考:我们应学习孔繁森的哪些优秀品质)
教师总结: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课堂延伸
下面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关于民族知识的小游戏,民族知识测试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某一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节日、服饰、艺术等。
少数民族歌曲欣赏
最后进行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民族节日时,向他们表示祝贺。
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战争和地区冲突都是由于民族
和宗教矛盾引发的,如俄罗斯的车臣问题,苏联时期对车臣民族政策有偏差,导致今天车臣要从俄中分裂出去,不断制造暗杀、绑架事件、甚至发动战争。
因此,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注意维护民族的团结,从而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昌盛,民族之间更加和谐!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说课完毕。
谢谢各位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