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梳理及训练 第23篇 伯牙鼓琴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梳理及训练 第23篇 伯牙鼓琴

4.甲乙两文都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请你从乙文中找 出侧面描写韩娥歌声具有极大感染力的句子。(至少两句)(2分) 【答案】(2分)①左右以其人弗去。②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 不食。③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写出两句即可)
【参考译文】【乙】从前韩娥向东到齐国去,缺乏粮食。经过齐国都城雍 门时,卖唱换取食物。已经离开,但余音还在城门栋梁缭绕,三日不断。 身边的人都认为她还没有离开。经过一家客栈,客栈的人欺辱她。韩娥拖 长声调悲伤地哭泣,整个乡里的男女老少都互相看着忧愁哭泣,三天吃不 下饭。匆忙追赶她,韩娥回来,又拖长声调高歌,整个乡里的男女老少都 欢呼雀跃,鼓掌助兴,不能控制自己,忘记了从前的悲伤。于是赠送她丰 厚的财物。所以雍门的人直到现在还擅于欢歌,痛哭,这是在模仿韩娥留 下的歌声。
汤汤:__水__流__大__而__急_的__样__子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答案】 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答案】 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成语___余__音__绕__梁__,__三__日__不__绝__(__或__余__音__绕__梁__或__绕__梁__三__日__)___出自乙文,后 人借此形容歌声的美妙和音乐的魅力。(2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多角度对比训练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10分)
【甲】《伯牙鼓琴》全文 【乙】昔韩娥①东之齐,匮②粮。过雍门,鬻歌③乞食。既④去,而余 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⑤,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 声⑥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⑦而追之。娥还,复 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⑧舞,弗能自禁,忘向⑨之悲也。乃厚赂⑩发 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遗声。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梳理及训练 第15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梳理及训练 第15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 【乙】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用费 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 此益疏。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
由是稍失权重。王子比干谏,弗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微子 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 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 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 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甲子日,纣兵败。
(3)委而去之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 (7)寡助之至
环:__围__ 兵革:__泛__指__武_器__装__备___ 兵:__兵__器__ 委:__放__弃__ 去:__离__开__ 固:__巩__固__ 威:__震__慑__ 得道:__指__能__够__施__行_治__国__的__正__道__,__即__行__仁__政___ 至:__极__点__
(3)错误的一项是_B__
分类 收集
加点字词
续表 词义理解
A. 诸侯以此益疏(更加,越发) 课外 B. 乃强谏纣(尽力,极力) 字词 C. 乃详狂为奴(详尽,仔细)
D. 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投奔)
(4)加点词语 的意思不正确的 一项是__C_
【解析】(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固”译为“巩固”。(4)“乃详狂为 奴”的“详”同“佯”,假装的意思。
基础知识检测
1.通假字 亲戚畔之__畔__同__叛__,意思是:__背__叛__ 2.古今异义
三里之城 古义:__内__城__
今义:城市
3.一词多义 利:天时不如地利【F】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所以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五部分文言文复习训练——岳阳楼记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五部分文言文复习训练——岳阳楼记

会: 把: 和: 已:
聚集 持,执 和煦 停止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进阶训练
-31-
1.岳阳楼记
2.【新考法题】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 处)。(2分) 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 寒雁一影 飘零天末 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进阶训练
-32-
1.岳阳楼记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共3 分。“大观”1分,“备”1分,句意1分) (2)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 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如雪山汹涌起伏。(共3分。 “猛”1分,“雪山”1分,句意1分)
-4-
1.岳阳楼记
2.重要句子翻译。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010安徽]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
畅游。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进阶训练
-5-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进阶训练
-7-
1.岳阳楼记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8)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2023四川广安]
宾语前置:指将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
以示强调。
翻译技巧:仍用“调”的方法。本句中,疑问代词“谁”作
介词“与”的宾语,调整正常语序为“吾与谁归?”。
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3说理哲思类第28篇鱼我所欲也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3说理哲思类第28篇鱼我所欲也
•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 注释:①良医所:官署名。后“太医院判”为 官名。②遗表: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 于卒后上奏。③份份:同“彬彬”,文质兼备 的样子。
• 李时珍,字东璧,以行医为业。(李时珍) 读书十年,不出家门,广泛学习,没有什么不
看的,擅长医术,就以医生自居。楚王听说李
时珍后,召他去做王府“奉祠”,掌管王府良 医所的事务。楚王世子突然休克,李时珍(药 到病除),使之活命。(楚王于是将他)推荐给朝 廷,(朝廷)授予他太医院判一职。一年后(他) 请求回乡,开始写《本草纲目》一书。
1
2
34
• 4.【悟情思】正如“贤者”,每个伟大的称谓 背后都有其取舍。请从下边称谓中任选其一, 结合相关作者或人物,谈谈他是如何取舍而名 垂千古的。(4分)
• 真将军(《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 古仁人(范仲淹《岳阳楼记》)
1
2
34
• 答案:示例一:真将军周亚夫在细柳戍守时, 汉文帝前来慰劳,他没有选择竭尽逢迎以讨好 汉文帝,而是选择忠于职守、严守军纪,这使 他恪尽职守、刚正不阿、不卑不亢的真将军品 格流传千古。(概括人物事件2分,分析得当2 分)
文言文阅读 三、说理哲思类 第28篇 鱼我所欲也
• [2024深圳龙华区二模改编]鱼我所欲也( 对比阅读练习)
• 学习小组向古人汲取“选择”的智慧,搜 集以下材料,对此展开讨论。

【甲】李时珍,字东璧,以医为业。读书
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善医,即以
医自居。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①事
。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
查阅词典。 就:①赴,前往;
②踏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③成,成功;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五部分文言文复习训练——记承天寺夜游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五部分文言文复习训练——记承天寺夜游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 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13-
11.记承天寺夜游
【乙】臣自颍移.扬,过豪、寿、楚、泗等州,所至麻 麦如云。臣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 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 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 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17-
11.记承天寺夜游
【参考译文】 我从颍州到扬州,经过濠、寿、楚、泗等
地方,所到之处遍地都是麻和麦子(丰收景象)。我询问父老 乡亲,(他们)脸上都有忧虑的神色,说:“丰收的年头还不 如灾荒的年头。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
用度,还可以活下去。如果是丰收的年头,(官府)催缴积累 的欠债,一群官府小吏上门,枷棒打在身上,那么一家人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27-
1.【创新题】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 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3分)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22-
11.记承天寺夜游
※2.【新考法题】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 三处)。(3分)
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 一 觞 而 一 咏。 断句技巧四:借助修辞手法断句。使用排比、对偶、反 复、顶真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往往句式整齐,以四六句居 多,可抓住这个特点断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三篇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一)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

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

“何……之有”可译为“有何……”。

“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

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

如:(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2.“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

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3.“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

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

如:(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

如:(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

如:(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二、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型1.“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对(把)……怎么样(怎么办)”。

中考常考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常考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常考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整理此资料用意:将常见易考文言文及其翻译归纳,不必繁琐分册复习,节省宝贵时间。

包含以下篇目:一、《醉翁亭记》;二、《岳阳楼记》;三、《小石潭记》;四、《桃花源记》;五、《出师表》;六、《记承天寺夜游》;七、《陋室铭》;八、《爱莲说》;九、《送东阳马生序》;十、《三峡》;十一、《论语十则》;十二、《鱼我所欲也》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四、《曹刿论战》;十五、《马说》;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假字整理(九年级)
❖ 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適戍,强迫去 守边。
❖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 将军身被肩执锐 “被”通“披”,穿着。
(《陈涉世家》)
❖ 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
❖ 轻寡人与 “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 “吗”。
❖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
寡人、 子、先生、

将军、公
是、此、 夫、彼、 或、某 莫、无 孰、安、何、
斯、然 其、








然则
之、然
也、矣、 乎、
夫、盖
焉、耳、 与(欤)、
邪(耶)、
哉、夫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词类活用
❖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稍稍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
2.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鞭子打
3.腰白玉之环
腰佩
4.名之者谁
命名
5.人恒过
犯过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7.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 入侵
9.天下缟素
白色的丝织品,穿丧服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词类活用
❖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1.陈胜王
称王
12.置人所罾鱼腹中
渔网,用网捕
13.卒中往往语 1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5.争高直指,互相轩邈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 如:“痛恨”古指“痛心、遗憾”。(感情色彩变
化) “卑鄙”古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词语 汤
文理
池 亲戚
尝 是
古义 热水
文采和道理
护城河 内外亲属, 包括父系、 母系亲属 曾经

今义 食物煮后所 得的汁水
文章内容方 面和词句方 面的条理 池塘 旁系亲属
谈论 限制
高、远,用作动词
16.将军身披坚执锐
铁甲,武器
❖ 动词活用为名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声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复习
四种词法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 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 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 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通假字:“得”、“与”——本字: “德”、“欤”)
❖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孟子>两 章》)
❖ 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
❖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鱼我所欲 也》)
❖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 战》)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一词多义(实词)
拂使得道发固 国将间举类绝 期求书数素徒 闻或许已胜属 阴加朝自患欲 信会不至从观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一词多义(虚词)
代词(指 代作用)
介词(组 合作用) 连词(连 接作用) 助词
我、予、 若、而、 之、其、 臣、孤、 君、足下、
吾、余 尔、汝 彼
通假字整理(七年级)
❖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童 趣》)
❖ 尊君在不 “不”通“否”。(《与陈太丘友 期》)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 引。(《伤仲永》)
❖ 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两小儿辩 日》)
通假字整理(八年级)
❖ 略无阙处 “阙”通“缺”
(《三峡》)
猪、牛、羊 业而舍弃生


案件
监狱
第二次 见识短浅
表示动作重 复
指品质低劣
牺牲玉帛,弗 敢加也
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
一鼓作气,再 而衰 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间 参与 可以 可以凭借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隔开,中间 又何间焉 空间,时间。
对某事表赞 可以一战,战

则请从 。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出处
地方 土地方圆

逃亡

同样
某一个地方 死亡 等待、等等
今齐地/方千里
今亡亦死,举大计 亦死;等死,死国 可乎?
《邹忌 讽齐王 纳谏》
《陈涉 世家》
间 往往 会计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暗地里
中间、时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
空间
旁丛祠中
到处、处处 常常
❖ 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
(《与朱元思书》)
❖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 “俱”,全。
❖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岳阳楼记》)
尝试
判断动词
例句
及其日中如 探汤/滕人持 汤沃灌
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
池非不深也 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 之所畔 公亦尝闻天 子之怒乎 非若是也
出处 《两小儿辩日》 /《送东阳马 生序》 《伤仲永》
《孟子》 《孟子》
《唐雎不辱使 命》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出处
牺牲
狱 再 鄙
指祭祀用的 为正义的事
(《唐雎不辱使命》)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通假字整理(九年级)
❖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抗。
❖ 子墨子守圉有余 “圉”通“御”,防守,抵挡。
❖ 公输盘诎 输》)
“诎”通“屈”,理屈。
(《公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 曾益其所不能 。
“曾”通“增”,增加。
❖ 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古今异义
❖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 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 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 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 如:“走”古代指跑,现指步行。“夸父与日逐走”
卒中往往语
是两个动词, 指从事财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
聚会商议 工作的人员 ,皆来会计事 名词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一词多义:
❖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 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 在句中的含义。如: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